工程101第一小组学生成就案例系统课程设计
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体系
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体系摘要:一、引言二、101 计划简介1.101 计划的背景2.101 计划的目标三、12 门核心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2.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2.1 计算机基础课程2.2 编程语言课程2.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2.4 操作系统课程2.5 计算机网络课程2.6 数据库课程2.7 软件工程课程2.8 人工智能课程2.9 信息安全课程2.10 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课程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12 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课程四、课程体系的实践应用与效果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推出了101 计划,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本文将重点介绍101 计划的12 门核心课程体系。
二、101 计划简介101 计划是我国教育部于1995 年启动的一项高等教育改革计划,旨在加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该计划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建立12 门核心课程体系。
2.1 101 计划的背景20 世纪90 年代,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然而,当时的高等教育体系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此,教育部启动了101 计划,以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2 101 计划的目标101 计划旨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计算机专业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提出了12 门核心课程体系,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领域。
三、12 门核心课程体系101 计划的12 门核心课程体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3.1 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课程体系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基础课程的地位,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3)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4)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女性教育课程设计
女性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女性在教育、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案例。
2. 学生能掌握女性教育的定义、类型及重要性,了解我国女性教育政策及发展现状。
3. 学生能了解国内外女性教育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女性教育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女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2. 增强学生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关爱女性、支持女性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积极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对性别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对女性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女性教育概述- 女性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女性教育的历史演变- 女性教育的类型与特点2. 女性教育政策与发展- 我国女性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当前女性教育政策的主要措施- 女性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3. 女性教育与社会发展- 女性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女性教育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女性教育与性别平等4. 女性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女性教育成功案例-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女性教育改革与创新5. 女性教育前景与展望- 未来女性教育的发展趋势- 女性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女性教育的未来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女性教育概述第二周:女性教育政策与发展第三周:女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周:女性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第五周:女性教育前景与展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女性学导论》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女性教育的基本概念、政策、实践案例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01计划计算机类核心课程
101计划计算机类核心课程(实用版)目录1.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概述2.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3.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重要性4.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学习建议正文【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概述】101 计划计算机类核心课程是指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所设计的一系列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计算机类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程序设计类:如 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学会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数据结构与算法类:如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主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如何存储和组织数据,以及如何设计和分析算法。
3.计算机原理类: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4.操作系统类:如操作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等,主要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
5.计算机网络类:如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协议,以及网络工程的设计和实现。
6.软件工程类:如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主要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重要性】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的学习建议】学习计算机类核心课程,首先要注重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和原理。
其次,要勤于实践,多进行编程练习,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体系
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体系摘要:一、引言二、101计划简介1.背景与目标2.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三、12门核心课程概述1.课程一:计算机基础与编程2.课程二:数据结构与算法3.课程三:计算机网络4.课程四:操作系统5.课程五:数据库原理与应用6.课程六:软件工程7.课程七:人工智能基础8.课程八:机器学习9.课程九:自然语言处理10.课程十:计算机图形学11.课程十一:计算机视觉12.课程十二:物联网技术四、课程体系的价值与意义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计划,即101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101计划下的12门核心课程体系。
二、101计划简介101计划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制定的一个重要教育计划,它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层次的课程设置。
该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课程体系设计原则101计划下的课程体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注重基础课程:强调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强化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创新能力:设置研究型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强调学科交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12门核心课程概述以下是101计划下的12门核心课程概述:1.课程一:计算机基础与编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和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二:数据结构与算法该课程主要讲解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和算法(如排序、查找、动态规划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课程三:计算机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以及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用文件实现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含源文件)
用文件实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华南理工大学网络学院“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作业(含全套完整资料)摘要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信息量很大。
本课程设计是用C++实现对学生的成绩管理作一个简单的模拟,实质是建立学生成绩单链表,每条记录由姓名、学号与成绩组成,即链表中每个结点由4个域组成,分别为:学号、姓名、成绩、存放下一个结点地址的next域。
用菜单选择操作方式完成五项功能分别写成五个函数,插入学生成绩对应建立学生单链表的功能,输出全部学生成绩记录,后三个功能分别对应单链表的查询、修改与删除三大基本操作。
该系统中的数据采用线性表中的链式存储结构即单链表来存储,用结构体类型和类类型定义每个学生记录并采用外部文件方式记录数据简便数据的读取与保存。
关键词程序设计;C++;文件;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网络学院2014秋季1 引言............................................................................................................................................................ 51.1 课程设计目的..................................................................................................................................... 51.2课程设计内容...................................................................................................................................... 51.3课程设计目标...................................................................................................................................... 62系统需求与功能分析..................................................................................................................................... 72.1 系统需求分析..................................................................................................................................... 72.2系统功能分析...................................................................................................................................... 72.3系统性能分析...................................................................................................................................... 83总体结构设计................................................................................................................................................. 93.1系统的结构设计.................................................................................................................................. 93.2系统管理流程图.................................................................................................................................. 94 系统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 115 系统测试.................................................................................................................................................... 156 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附录1:结构化设计源程序清单......................................................................................................... 20设计要求一、题目: 用文件实现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二、目的学生通过本次实验编程实现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管理,使学生了解文件的主要操作(创建、读、写、增加和删除记录等)。
赫尔巴特课程设计
赫尔巴特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赫尔巴特的相关理论,包括他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上,期望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记住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并能够运用其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教育问题。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应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生应该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展开,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概述,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系统介绍。
2.第二周:深入分析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第三周:详细讲解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等。
4.第四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赫尔巴特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系统地介绍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赫尔巴特的理论。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4.实验法: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亲身体验和实践赫尔巴特的教育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经典的教材,系统地介绍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赫尔巴特的理论。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生动地展示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赫尔巴特的教育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名称:计算机课程设计二、课程代码:CS101三、课程性质:必修四、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五、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的设计和实现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 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2. 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3.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 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6.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2. 软件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3. 软件设计和架构4. 程序设计和编码技术5. 质量保证和测试技术6. 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1. 理论讲授: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2. 分组项目设计:学生组成小组,完成软件项目设计和开发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软件工程知识的理解4.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九、考核方式:1. 项目报告:学生需提交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报告,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实现过程和测试结果等2. 课堂演示:学生需在课堂上进行项目演示,展示项目成果和技术实现3. 期末考试:学生需参加期末考试,考核软件工程知识和理论基础掌握情况十、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构造》等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实际项目设计和开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3. 专业导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项目工作十一、课程审核和评估:1. 课程审核:本课程需由学校计算机系审核并定期评估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项目成果评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3. 课程质量保障:通过持续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师资力量、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上为《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提高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程制图》课程优秀思政教学案例的典范(一等奖)
《工程制图》课程优秀思政教学案例的典范(一等奖)工程制图课程优秀思政教学案例的典范(一等奖)背景介绍在工程制图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设计了以下案例,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帮助学生独立做出决策,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描述案例名称:设计一座低碳环保的学校建筑背景学生们将扮演工程师的角色,负责设计一座低碳环保的学校建筑。
他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美观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研究到以下内容:- 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决策和负责任的行为案例步骤1. 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每组4人。
2. 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研究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原则和案例- 制定学校建筑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 进行草图设计,并选择最佳方案- 使用CAD软件完成工程制图- 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原理和方案解决方案3. 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和制图,并提交设计报告。
4. 设计报告将由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设计方案将被评审专家评估,评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同时,学生们还将撰写设计报告,展示他们对低碳环保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设计一座低碳环保的学校建筑的案例,学生们将在工程制图课程中获得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
这个案例将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决策和负责任的行为,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计划课程体系
101计划课程体系引言:101计划是一种针对高中生的全方位成长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该计划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101计划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101计划课程体系的概述101计划课程体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英语等多个学科,涵盖了高中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通过这一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培养相应的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101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是101计划中的另一个核心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物理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化学课程化学课程是101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化学课程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培养实验设计和化学分析的能力。
五、生物课程生物课程是101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科学观察能力。
生物课程涵盖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六、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是101计划中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地理课程涵盖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地理观察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背景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背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的项目背景,掌握C语言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如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3. 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编程规范,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思路、代码实现和测试结果等。
2.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培养自己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能够认识到C语言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课程设计,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C语言编程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对编程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C 语言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包括顺序、选择、循环结构)。
2. C语言编程规范:命名规则、注释、缩进、代码组织等。
3.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方法:项目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思路、代码实现、测试结果与分析。
4. 实践项目:选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 项目一:计算器程序- 项目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三:简易游戏开发(如:猜数字游戏)教学大纲:第一周: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重点讲解变量定义、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MECH101【开课学期】:大一下学期【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熟悉和掌握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静力学1. 重力和质点的平衡2. 刚体及其平衡3. 力的分解和合成4. 平面力系的平衡5. 三角形力系平衡6. 杆件受力分析7. 静摩擦和动摩擦二、动力学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动量和动量守恒3. 动能和动能守恒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动力学原理和方程三、实践应用1. 工程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3.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原理。
2. 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实践:通过工程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工程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2. 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讨论能力进行评价。
4.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课程作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参考书目】:1. 《工程力学》(第五版),作者:刘韬,机械工业出版社2. 《工程力学导论》(第四版),作者:罗豫章,高等教育出版社3.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作者:张先锋,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的平衡第3-4周:刚体平衡和力的分解和合成第5-6周:平面力系和三角形力系平衡第7-8周:杆件受力分析和摩擦力第9-10周:直线运动和力和加速度关系第11-12周:动量和动量守恒第13-14周:动能和动能守恒第15-16周: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第17周:期末考试和课程总结。
“101计划”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
112I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代表性课程,“软件工程”课程的实际建设需要避免形式教条主义,真正解决教学现场所反馈的问题,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传授知识理论给学生[5]。
在“101计划”的推动下,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传统实践教学手段以及传统创新教育平台的局限性,提出通过借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线实践和开源软件创新实践平台来进行软件工程课程建设。
(一)课程定位软件工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注重课程前后知识的衔接。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项目管理,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和软件文档的编写等。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软件开发中的各种标准和规范,以及行业中的最佳实践和最新技术趋势。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要求之下,明确软件工程的课程定位,培养学生具备软件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软件研发和维护的相关工作,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实践新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课程的理论课时正在逐渐缩减。
然而,完全将课程转变为纯实践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实践的应付了事现象。
因此,在48学时的教学安排中,平衡分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文件,明确一系列“101计划”的实施计划,以全方位推动教育和教学的改革进程。
通过构建核心课程和核心实践项目等基本元素,并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来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问题。
基于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全方位地执行一系列的“101计划”,以促进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的核心课程建设,这包括核心课程和核心实践项目的构建。
在“101”计划的指导下,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定位不仅要满足本科教学的理论知识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1-2]。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与案例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与案例【最新版】目录1.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概述2.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3.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成果案例分析正文【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概述】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即 Quality Control 小组活动,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周期的目的。
qc 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的有效手段。
【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1.确定编写范围:根据 qc 小组活动的实施范围和目标,明确编写成果的内容和范围。
2.编写格式:编写成果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包括封面、目录、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3.编写内容:正文部分应详细记录 qc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方法、工具、结果和评价等内容,结论部分应总结 qc 小组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编写要求:编写成果应遵循科学、严谨、实用的原则,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明确。
【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成果案例分析】以某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项目为例,qc 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如下:1.引言:介绍 qc 小组活动的背景、目的、实施过程等。
2.正文:(1) 实施过程:记录 qc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监控等。
(2) 方法和工具:介绍 qc 小组活动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鱼骨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
(3) 结果和评价:记录 qc 小组活动的结果,如质量问题发现和解决、质量成本降低、工程周期缩短等,并进行评价。
3.结论:总结 qc 小组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籍成绩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学籍成绩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学籍成绩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主要功能模块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数据的增、删、改、查。
3. 学生了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并能在使用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时遵循相关规定。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学籍成绩管理系统,完成个人信息查询、成绩查询等基本操作。
2. 学生能够利用数据库知识对学籍成绩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维护和优化。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学籍成绩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尊重他人隐私,遵循法律法规。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其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其信息技术素养和道德观念。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学籍成绩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模块介绍:系统概述、功能模块划分、操作流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学籍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数据库基本操作:数据的增、删、改、查方法,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原则、隐私保护措施、法律法规。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4. 系统操作实践:个人信息查询、成绩查询、数据维护与优化。
实践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际操作演练。
5. 信息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分析学籍成绩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信息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
6.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
产品设计方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品设计方法学课程编号:DGN 101学分:3学分前置课程:无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调研、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和评估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实际的产品设计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的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产品设计概述-产品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2. 产品设计调研-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技术和材料调研3. 产品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确定-可行性分析4. 产品概念设计-创意产生和评估-概念选择-概念展示和传达5. 产品详细设计-结构设计-外观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设计6. 原型制作和评估-快速原型制作技术-用户测试和评估-修改和优化7. 产品制造和推广-生产计划和流程优化-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四、教学方法1. 授课: 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产品设计案例,深入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3. 实践项目: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产品设计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解决产品设计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30%)2. 作业和实验报告(30%)3.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40%)六、参考教材1. Ulrich, K.T. and Eppinger, S.D. (2011).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2. Pahl, G., Beitz, W., Feldhusen, J., and Grote, K.H. (2007). Engineering Design: A Systematic Approach.。
101工程的12门课程
101工程的12门课程101工程是指中国政府为了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于1994年启动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工程包括12门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12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1.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数学课程,主要研究微积分、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等内容。
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课程。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为理解自然现象和应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3.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是一门研究电子电路和电器设备工作原理的课程。
通过学习电路原理,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为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4. 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课程。
通过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编程语言和算法,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为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
5.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门研究数据组织和处理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学生可以了解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培养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6.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课程。
通过学习信号与系统,学生可以了解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培养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为通信工程和信号处理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7.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研究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课程。
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学生可以了解数据库的组成和操作方法,培养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8.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课程。
课程设计有些什么模式
课程设计有些什么模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3.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现有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设计模式,独立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小学课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并完善课程设计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程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设计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讨论。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关注课程改革与发展。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表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对课程设计模式的认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方案。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基本概念:介绍课程设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流程,使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内涵和重要性。
2. 课程设计模式概述:讲解常见的课程设计模式,如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式、Keller模式、Dick和Carey模式等,分析各自特点和应用场景。
3. 课程设计模式详细解读:- 分析阶段:学习如何确定课程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梳理教学内容等。
- 设计阶段:学习如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活动等。
- 开发阶段:学习如何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资源、设计评估工具等。
- 实施阶段:探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教师角色、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等。
- 评价阶段:学习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供热工程二、课程代码:HT101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安排:32学时,2学分五、课程目的:本课程着重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从业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传热方程、热平衡等。
2. 熟悉供热工程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包括热源、热交换、热储等设备。
3. 掌握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包括热负荷计算、管网布置、设备选型等。
4. 熟悉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故障处理,包括监控系统、维护保养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供热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授课内容:1. 供热系统基本原理(1)热传导和传热方程(2)热平衡和热力学基础2. 供热系统组成和设备(1)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热源设备(锅炉、热泵等)的性能与选择(3)热交换设备(换热器、散热器等)的设计和运行原理(4)热储设备(水箱、蓄热罐等)的作用与设计3. 供热系统设计(1)热负荷计算方法(2)供热管网布置原则(3)设备选型与匹配原则4. 供热系统运行管理(1)供热系统的监控与控制(2)供热系统的操作与维护(3)供热系统的节能与调试5. 供热系统故障处理(1)供热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2)供热系统的安全保护与维修(3)供热系统的紧急应急措施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环节。
1. 课堂讲授:以理论知识为主线,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的供热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教师做好教材和课件的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章节。
2. 理论讲解: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听课并提问。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与案例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与案例【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与案例】一、引言在工程建设领域,确保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有效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的指要与案例,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说明其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二、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指要1.明确目标和内容:在编写QC小组活动成果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内容。
要清晰地定义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质量标准、验收标准和改进方向。
需要围绕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来编写相应的活动成果,以保证全面的覆盖和深度的分析。
2.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需要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支撑,因此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
在编写过程中,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并且要全面覆盖各个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总结。
3.结论明确和建议实用:活动成果的撰写需要有明确的结论和实用的建议。
结论要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地总结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的方向;建议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可以直接应用于项目管理的实践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成果真正发挥作用,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持。
4.沟通和协作:在编写活动成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及时地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确保活动成果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5.反馈和改进:编写活动成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改进。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活动成果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三、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案例分析以某某工程项目为例,这是一个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到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特设立了QC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项目的质量。
在项目的中期阶段,QC小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活动成果编写,以评估项目的质量状况和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6.多平台支持
7.支持网络应用
2. 2业务流程分析
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
图2-1
图2-2
2.3数据流程分析
2.3.1数据流程图
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的数据流图。
图2-3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0层数据流图
图2-4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1层数据流程图
2.4数据存储分析:实体联系图
学生:常美姿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设计(论文)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主要容: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详细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函授教学辅导站负责人签名:
函授教学辅导站盖章年月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美姿
数据计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3.2系统主要模块
3.2.1学生查询模块TRL+A)
查询学生的信息,具体是学生的学号、、年龄,家庭地址,家庭等和查询各个课程的考试情况
3.2.3成绩打印(CTRL+B)
管理学生的成绩报表的打印以及打印报表的整理、维护、保存等。
3.2.2成绩管理模块(CTRL+C)
学校的成绩管理工作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模块包,设置了成绩添加、成绩游览、成绩查询等功能模块。
4概要设计
4.1系统方案确定
通过对系统的调研与分析,系统主要应完成的功能有: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系统管理,成绩查询,成绩打印。
4.2软件结构设计
图4-1
4.2.1数据维护模块
包括对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考生成绩表的插入、修改、删除、搜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工程管理101第一小组组长:田永涛组员:冯梦婷徐士超张功磊2012-12-5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目录一、设计报告要求 (3)二、系统设计背景简介 (3)三、系统技术及运行环境 (3)(一)Visual Basic 6.0(VB)简介 (3)(二)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3)1.运行环境WindowsXp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 (3)2.开发环境: (3)四、系统分析 (3)(一)需求分析 (3)1.系统功能需求 (3)2.数据需求 (4)3.性能需求 (4)4.用户选择需求 (4)(二)可行性分析 (4)五、模块划分以及有关模块图 (4)(一)登入模块 (4)(二)学生信息管理 (5)(三)课程管理 (5)(四)成绩管理 (5)(五)管理员管理 (5)六、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 (6)七、总体设计 (6)(一)设计目标 (7)(二)项目规划 (7)八、详细设计 (7)(一)数据库设计 (7)(二)代码设计 (7)1.登陆界面 (7)2.学生基本情况 (9)3.成绩查询 (10)一、设计报告要求按照课程内容中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选择适当的学生成绩系统开发,运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完成整个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过程及其相应报告。
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
二、系统设计背景简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SIMS,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能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课程方面的查询。
在传统模式下利用人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
诸如这些情况,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使用日趋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来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三、系统技术及运行环境(一)Visual Basic 6.0(VB)简介Visual Basic 6.0(VB)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
它源自于BASIC编程语言。
VB拥有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系统,可以轻易的使用DAO、RDO、ADO连接数据库,或者轻松的创建ActiveX控件。
程序员可以轻松的使用VB提供的组件快速建立一个应用程序。
(二)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该运行环境的规定是保证本需求说明的功能得到实际真正体现的基础。
1.运行环境WindowsXp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2.开发环境: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四、系统分析(一)需求分析1.系统功能需求(1)有关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学生基本信息、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2)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学生成绩等。
(3)学生信息的修改,包括增加、删除等。
(4)班级管理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班级设置,年级信息等。
(5)课程信息的设置和查询等。
(6)课程信息的修改,包括增加,删除等。
(7)学生成绩信息的管理和查询等。
2.数据需求通过调查,总结出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如下:(1)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等(2)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所属专业等.(3)选课信息包括: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开课时间,成绩等.3.性能需求(1)系统的高速性,稳定性,安全性.(2)系统的体系结构能够方便添加功能模块,适应业务,办公的发展. (3)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易学易用.(4)系统维护成本较低.4.用户选择需求本系统面向的用户有:学校的系统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
所以对计算机的人性化和易用性比较高,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了学生选课,做到看界面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以及提升了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可行性分析目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解决。
经济性:由于学校等中小型管理系统并不复杂,且Visual Basic 6.0本身要求的运行环境不高,所以一般Windows XP以上的系统环境都可以使用。
实用性: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无太多复杂的操作要求,也没有过分花哨的装饰品,人性化的设计界面可以使操作者轻易运用自如。
五、(一)登入模块(二)学生信息管理此模块由学生基本信息、系别信息、班级信息、成绩信息等组成。
(三)课程管理此模块由课程信息、选课信息组成(四)成绩管理此模块由成绩信息组成。
(五)管理员管理此模块由管理员信息组成六、 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管理业务:接收成绩表; 录入成绩单 生成学生成绩 外部实体:教师;教务处; 学生;信息实体(存储): 成绩表; 账号表 信息表 图:顶层DFD 处理:(区分信息处理行为和物流行为、系统内的和系统外的)接收成绩单、教师、学生个人信息数据;七、 总体设计(一)设计目标本系统可以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不用象以前那样用冗余的纸张式的管理。
大节省了学校能源。
并且计算机的存储与快速查询功能大大提高了学籍管理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学籍信息管理的精确度。
方便快速的操作,可减少学籍信息管理的漏洞,又减少因工作的冗余出现的错误,并且操作非常简单,可减少许多不很必要的人员,这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工作人员的工资上都为学校节约了开支。
为学校增加了财富。
数据库分析用户需求具体有学籍管理系统提供保存、更新、查询、维护,这就需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用户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它与文件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与应用程序的高度独立性。
(二)项目规划学生管理系统是各大中专院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VB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它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学生信息输入修改、学生信息查询以及学生成绩输入、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用户管理等几个页面,因而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八、详细设计(二)代码设计1.登陆界面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str As StringIf Trim(Text1.Text) = "" Or Trim(Text2.Text) = "" ThenMsgBox "输入不能为空", 0 + 48, "警告" '判断是否为空,是则弹出窗体警告Text1.SetFocusText1.Text = ""Text2.Text = ""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账号表where 用户名='" & Text1.Text & "'"Adodc1.RefreshIf Adodc1.Recordset.EOF ThenMsgBox "账户错误", 0 + 48, "提示信息"Text1.SetFocusText1.Text = ""Text2.Text = ""Elsestr = Adodc1.Recordset.Fields("密码").ValueIf Trim(Text2.Text) <> str ThenMsgBox "密码错误", 0 + 48, "warning"Text2.SetFocusText2.Text = ""ElseMe.Hideformmain.ShowEnd IfEnd I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En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Me.Hideformapply.ShowEnd SubPrivate Sub Text2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If KeyAscii = 13 ThenCall Command1_Click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If KeyAscii = 13 ThenText2.SetFocusEnd IfEnd Sub2.学生基本情况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Me.Hideformmain.ShowEnd SubPrivate Sub Combo1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where 性别='" & Combo1.Text &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bo2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where 专业='" & Combo2.Text &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Text1 >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 where 学号 ='" & Text1 & "'"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End If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If Text2 >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 where 姓名 ='" & Text2 & "'"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基本情况表"End If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mandType = adCmdTableAdodc1.RecordSource = "基本情况表"Adodc1.RefreshEnd Sub3.成绩查询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Text1.Text >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成绩表where 姓名='" & Text1.Text & "'"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成绩表"End If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0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平均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If Text2.Text >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成绩表where 学号='" & Text2.Text & "'"Else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 from 成绩表"End If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高数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高数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order by 高数成绩 DESC"Adodc1.RefreshElse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英语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英语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order by 英语成绩 DESC"Adodc1.RefreshElse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计算机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计算机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 order by 计算机成绩 DESC"Adodc1.RefreshElse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平均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order by 平均成绩 DESC"Adodc1.RefreshEnd IfEnd I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高数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Then 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高数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where 高数成绩 between 60 and 100"Adodc1.RefreshElse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英语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英语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where 英语成绩 between 60 and 100"Adodc1.RefreshElseIf 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计算机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 " Then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计算机成绩,学号,姓名from 成绩表 where 计算机成绩 between 60 and 100"Adodc1.RefreshElse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平均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where 平均成绩 between 60 and 100"Adodc1.RefreshEnd IfEnd I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from 成绩表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Me.Hideformmain.Show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高数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英语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Adodc1.Refresh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9_Click()mandType = adCmdUnknownAdodc1.RecordSource = "select 计算机成绩,学号,姓名 from 成绩表 " Adodc1.RefreshEnd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