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在化学教改这一背景下,化学教师怎样才能花费较少的人力来优化化学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方面获得更多,在自身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呢?这些都需要从各方面对化学教育进行优化。
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
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要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
二、重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重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化学方面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高、低、强、软之分,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教师施教要因人而异。
在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个性化发展。
针对化学学习内容在深度上进行层次划分,授课时用不同的化学材料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对于化学课堂上教学的成功,并不是指统一全部接受知识,完成化学教育既定的要求,而是单纯的学生在化学方面有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这就需要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理解,对于语言的交流要有知识、思想、情感和体验等多个方面和层次,让他们之间互动,更好的体现个性的灵动,达到互教互学的境界。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要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对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而创设怎样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快速地吸收所学知识,是每个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化学是实验、观察和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还是一些概念的形成、化学上的重大发现,大多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结果。
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情境创设是将化学制作成情境小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视频中的信息进行交流,形成正确的结论。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和反应,以及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化学专业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
化学专业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知识要求高:化学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同时需要对化学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2.实验技能要求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专业需要掌握各种化学实验技能,如合成、分离、提纯、分析等,同时需要具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学科交叉性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交叉,涉及到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多个领域,因此化学专业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
4.重视实践和创新:化学专业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新的化学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基础课程外,还包括各种专业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以及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在就业方面,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科研、工业生产、环保等领域的工作。
其中,教育领域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的化学教师;科研领域包括化学研究所、高校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工业生产领域包括化工企业、制药企业等的技术人员;环保领域包括环保机构、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总的来说,化学专业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实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化学专业,可以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对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认识
对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认识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过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化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化学学科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践性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意识。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该建设好化学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适合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化学实验竞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的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科研性,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现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研究项目,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和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论文写作,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学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材和教学内容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化学品安全等问题的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生产方式。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化学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总之,对于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跨学科综合能力以及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义务教育化学
义务教育化学
义务教育化学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通常为小学和初中)教授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内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在义务教育化学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巧和安全知识。
义务教育化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化学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化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通常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为主。
学生将学习有关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官能团等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反应条件,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同时,也会学习化学的应用领域,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化学工程等,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实际意义的认识。
义务教育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经常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化学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和实验设备,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
对化学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理解
通过系统学习课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后,从所任教的化学学科的角度,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应为以下几方面:一、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准确理解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化学教学实施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教学反思去改进教学;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所要掌握的教育知识应为以下两方面:一、崇高的师德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老师最值得学生尊敬和热爱。
只有师德崇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
爱生,是师德之灵魂。
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行业当做崇高的事业,才能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二、现代教育观念传统的质量观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个性的塑造,是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然而,大多数教师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技能”,而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现代教育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浅谈对化学教育的认识
浅谈对化学教育的认识【摘要】笔者通过大量查询文献资料和调查,对化学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本文旨在从化学教育的目标、现状,以及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等方面,提出笔者对化学教育的认识,以及化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构模式1 化学教育目标的重新定向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521世纪议程6(Agenda 21)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育目标应是: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化学素质、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化学教育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普及化学知识,使化学成为“公众的化学”,促进化学教育社会化,使化学教育为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更加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的化学自学能力和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等,使化学教育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2 化学教育的现状3 对化学教育者的要求3.1 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化学教育专业知识,这是化学教育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化学教育专业人才赖以生存、提高和发展的基础。
概括地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专业基础知识,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实验知识;其二,专业扩展知识和提高知识,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之外的一些次级化学知识,如化学热力学、配位化学、量子化学、光化学、分子轨道理论、金属有机化学、光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三,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是指化学教育专业人才未来从业所必不可少的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化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2 创新能力。
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特指运用所学有限知识创造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教育研究和化学教育教学等一系列活动之中。
化学学科的认识
化学学科的认识化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改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化学学科致力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元素的存在情况以及它们的比例关系。
例如,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所具有的特点和表现。
化学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通过研究和了解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物质的行为,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转化过程。
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燃烧就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为合成新的物质和开发新的技术提供基础。
化学学科还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分子间力等。
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的连接,它决定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间力是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它决定了物质的相态和物理性质。
通过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机制,为设计新的材料和开发新的技术提供基础。
化学学科的认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化学学科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改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点和表现;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通过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相态。
化学教育基础
化学教育基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以及提高现代化学产业发展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化学教育的基础,以培养科学化学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一、素材知识的传递在化学教育基础中,传递素材知识是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通过教材、实验、图示等多种方式提供基础化学理论的讲解。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化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化学教育基础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化学领域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创新思维将帮助学生成为未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化学家。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技能的培养化学领域有很多实践技能需要掌握。
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和化学制备等技能是化学教育基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合作。
五、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基础应该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实验、科学论文的撰写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道德。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竞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学发展。
在化学教育基础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熟悉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
对化学师范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对化学师范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师范专业是指培养具备化学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能够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
此外,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中学化学教师的工作,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科普、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相关工作。
在中学教师岗位上,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担任化学教师,教授化学课程,开展化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
他们还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担任教育教学研究等相关职务。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化学师范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化学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们可以积极参加化学实验、科研项目、教学实习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科技比赛等活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化学师范专业是培养具备化学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毕业后可以从事中学化学教师的工作,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科普、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相关工作。
初中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物质,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基本概念,为他们打下化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念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下面,我将从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启蒙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水的沸腾、物质的燃烧、酸碱中和等。
这些现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通过化学启蒙教育,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以生活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比如通过水的沸腾现象引出液体的沸点概念,通过金属的燃烧现象引出氧气的概念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化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念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最后,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实验、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基本概念,为他们打下化学学习的基础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念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生活为载体、实验为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几点认识
关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几点认识摘要当前化学学科教育地位与其本身的重要性极不匹配。
化学学科教育处于双重困境,既被大教育“去学科化”、又深受化学学科“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而被“去学科化”,化学学科教育正被逐渐边缘化。
这种情况致使化学教育在研究机构、研究项目、研究队伍、研究水平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有待引起学科及教育双方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化学学科教育边缘化去学科化学科中心主义1 关于学科、学科教育、化学学科教育1.1 学科学科观念肇始于西方。
西方学术是不同的研究者(主体),研究共同的对象和领域(客体),形成关于研究对象不同的“知识”;而中国学术是面对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客体),因主体不同而分门别派,形成不同的“学问”;西方学术发展为近代“科学”,而中国学术则体现为“家学”。
中国学人的基本观念经历了传统式的分类观念到近代分科观念的转向。
将分类标准从中国式之按照学术主体来分科,变为按照学术客体进行分科;由过去崇尚博通之学,逐步转变为注重专门之学。
20世纪初期,西方近代分科观念进一步普及,分科立学、分科治学的观念已经为更多的中国学人所接受。
学科分类有多重目的,目的不同,其对学科发展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不同的学科分类,会形成不同的理论传统及方法学训练。
不同的分类分法,决定着进入学科教育领域内的哪一类知识在学科中更有权力。
也影响到化学教育学科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现行教育场域中的权力地位。
福柯通过对监狱、精神病、性史、临床的研究说明了权力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学科分类的过程中充满了权力的经济学、权力的物理学、权力的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是与学科知识的命运唇齿相依的。
1.2 学科教育的尴尬处境民间故事“八仙过海”里有个铁拐李,瘸着一条腿,拄着沉重的铁拐,背着个药葫芦,里面装满包治百病的各种灵丹妙药。
这其中的悖论是:铁拐李既然背着那么多灵丹妙药,咋还治不好自己的瘸腿?把现行的学科教育比作“铁拐李”是不过分的。
的名词解释化学教育
的名词解释化学教育化学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教育中的化学方面的教学与学习。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般而言,化学教育可以从初级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
在初级阶段,化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示范,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化学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的认识。
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这个阶段,化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并非仅仅背诵知识。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化学教育逐渐转向更深入的内容。
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学术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化学理论和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此外,化学实验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研究各种化学反应,深入理解化学规律和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等。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化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或参与科学竞赛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若不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就可能造成负面后果。
因此,化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明确科学发展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让他们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综上所述,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加深对化学认知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育的名词解释
化学教育的名词解释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以及其性质、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基础。
化学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意识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等,旨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也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其次,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的奥妙,并通过科学研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等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思维的基本素养。
化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科学方法等。
基础知识是化学教育的核心,通过教学将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等有机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实验操作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化学反应过程,掌握实验技巧和规范操作,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科学方法则是化学教育的灵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例如利用教学实验、讲解课、讨论课等。
教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规律和原理。
讲解课是化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化学的知识点有序地传授给学生。
讨论课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模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化学教育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首先,实践性原则,即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和实验,实践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关于化学教学的心得
当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写关于化学教学的心得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关于化学教学的心得下载,供大家参考。
关于化学教学的心得篇1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
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化学教育读后感
化学教育读后感
在我阅读《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份杂志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让我对化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了解到化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化学教育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社会。
其次,我深刻地认识到化学教育的挑战和问题。
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学生往往容易感到困难和无助。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最后,我也从中汲取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杂志中介绍了很多优秀的化学教育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化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也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教学技巧和策略。
同时,杂志中还探讨了化学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这让我对化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展望。
总的来说,《化学教育》杂志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也让我对化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这份杂志将会成为我未来从事化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有关化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有关化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有关化学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式、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
紧接着,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
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习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教室不存在什么差生。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李潇潇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主导与核心地位,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学科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时段,在校接触最多的是各学科教师,因此在各个学科中能否较好体现育人价值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与学生以教育。
”任何一门仅仅提供知识的学科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
化学学习不只是完成化学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道德意识,培养环保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育人因素都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体现育人价值,化学学科教育责无旁贷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化学知识的功能。
除此之外,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体现育人价值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特定的作用。
1、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理念近年来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在学习了化学学科能的转化,学习了原电池、电解池相关内容之后,学生对于低碳生活会有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倡导回收废电池等环保的理念,既能做到水到渠成,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切忌一刀切、单一化。
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对于甲醛的学习,既要应引导学生知道甲醛的用途,体会有机化合物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了解其使用不当的危害。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知识讲授与育人有机结合。
近年来,甲醛的负面报道偏多,甲醛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化学物质。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
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
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
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而严重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
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
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
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知识教育
化学知识教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能源、医药、农业等。
因此,化学知识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知识教育。
一、化学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化学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重要性。
首先,化学知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化学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化学知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验技巧和动手能力。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化学知识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佩戴实验防护用具,并遵循实验操作规范。
通过化学知识教育,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有效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策略要实现有效的化学知识教育,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注重实践操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因此,在化学知识教育中,应当加强实验教学的安排和组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索。
化学知识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通过积极的思辨和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此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化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化学知识教育中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理论原则,或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讨论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化学教育理论
化学教育理论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化学教育理论的应用。
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和现象,培养科学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认知框架,促进对化学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化学教育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保证理论学习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案例解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案例的分享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通过理论教学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化学实验的设计在一次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设计一个能够观察金属腐蚀现象的实验,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对金属腐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
案例二:化学原理的应用在一所大学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理,并分享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催化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好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几点认识摘要当前化学学科教育地位与其本身的重要性极不匹配。
化学学科教育处于双重困境,既被大教育“去学科化”、又深受化学学科“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而被“去学科化”,化学学科教育正被逐渐边缘化。
这种情况致使化学教育在研究机构、研究项目、研究队伍、研究水平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有待引起学科及教育双方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化学学科教育边缘化去学科化学科中心主义1 关于学科、学科教育、化学学科教育1.1 学科学科观念肇始于西方。
西方学术是不同的研究者(主体),研究共同的对象和领域(客体),形成关于研究对象不同的“知识”;而中国学术是面对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客体),因主体不同而分门别派,形成不同的“学问”;西方学术发展为近代“科学”,而中国学术则体现为“家学”。
中国学人的基本观念经历了传统式的分类观念到近代分科观念的转向。
将分类标准从中国式之按照学术主体来分科,变为按照学术客体进行分科;由过去崇尚博通之学,逐步转变为注重专门之学。
20世纪初期,西方近代分科观念进一步普及,分科立学、分科治学的观念已经为更多的中国学人所接受。
学科分类有多重目的,目的不同,其对学科发展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不同的学科分类,会形成不同的理论传统及方法学训练。
不同的分类分法,决定着进入学科教育领域内的哪一类知识在学科中更有权力。
也影响到化学教育学科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现行教育场域中的权力地位。
福柯通过对监狱、精神病、性史、临床的研究说明了权力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学科分类的过程中充满了权力的经济学、权力的物理学、权力的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是与学科知识的命运唇齿相依的。
1.2 学科教育的尴尬处境民间故事“八仙过海”里有个铁拐李,瘸着一条腿,拄着沉重的铁拐,背着个药葫芦,里面装满包治百病的各种灵丹妙药。
这其中的悖论是:铁拐李既然背着那么多灵丹妙药,咋还治不好自己的瘸腿?把现行的学科教育比作“铁拐李”是不过分的。
它背着的药是各种“去学科化”的大教育理论,学科教育学却还只停留在学科教学论甚至还只处于学科教材教法向学科教学论的转型阶段,而学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还只相当于学科教学,当前课程改革的语境之下,相当于学科课程。
学科教育的处境从学科课程研究当可见一斑。
通常,我们定义课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它的处理方法。
课程定义虽莫衷一是,但基本上都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特定的和规范性的与广泛的和一般性的。
在两极端之间,有一种定义是从学科内容(数学、科学等)或内容组成(我们组织和吸纳信息的方式)来定义课程。
人们还从不同的年级水平来讨论学科内容或内容组成。
然而从这种观点出发人们强调的是,特定学科或学科群的事实、概念和归纳性结果而不是一般的、涵盖整个课程领域的课程编制概念和原则。
并无特定的课程处理方法信守这一定义,但任何课程处理方法都可能采用这一定义。
博钱普断言只有那些涉及计划、系统和研究领域的定义,才体现出词语性课程(word curriculum)关键的或合理的功用。
出人意外的是,真正提倡学科和年级课程者却无一人。
既然全国大多数学校系统都是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年级来编制课程,那么,人们似乎有必要更多地从这一定义,而不是从其他的定义来看待课程。
然而,事实是实际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早就使用这种课程形式,而理论家却很少这样做(他们通常表示,他们想研究的,是那些可运用于大多数的学科和年级的一般的概念和原则。
)这使人意识到这两群人并不真正在对话。
虽然许多大学的课程系都提供中学课程表中要教的课程,但很少提供按学科来组织的研究学科课程的课程。
如化学课程、物理课程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及高师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体制的市场化,基础教育对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标准日趋专业化和成熟化。
现行学科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研究范式上都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对“学科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更新改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实,当今教育实践问题实质上就是学科教育问题。
学科教育所处地位与其重要性程度极不适配。
相反相成,这又是长期以来导致了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都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幸运的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双重困境已逐渐得到许多教育专家的正视,如华东师范大学于2008年4月11日至14日召开了全国学科教师教育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等教育主管与会纷纷发表了加强学科教育研究的倡导和呼吁。
1.3 化学学科教育地位缺失及其影响国际上公认的学科教育知识通常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教育知识3个组成部分。
对于化学学科教育来讲,现在的问题是化学学科只管第一项知识,教育课程只管第二项知识,第三项知识被忽略了。
因此,如何使化学教育的师者同时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当今需要研究的热点、重点及难点。
同时,这方面的不良现状又与化学学科教育所处的薄弱地位相辅相成。
化学学科教育在化学学科及教育学科中的地位,从当前博士学位设置中可见一斑。
事实上,化学学科教育尚无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有的只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归属于教育学门下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的三级学科。
何以不把化学教育归类于化学学科门下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专业并行的二级学科呢?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来自于教育学者的这样一个假设,认为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学科知识可能会把教育知识边缘化,可能会造成“学科中心主义”。
但是,就当前作为教育学之下作为三级学科的这种分类状况而言,化学学科教育实际上已被严重地“去学科化”,即化学学科知识被严重边缘化。
强调了大教育理论,而忽视化学学科本质,化学学科教育被简单地套在大教育理论之下,不讲究是否与化学学科特点相适切,也不去考虑在化学教育的实践中是否有效,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在化学教育领域已几乎不存在事实上的化学教育学,即使是现有水平上的学科教学论,也只是依附于大教育理论之下的“去学科化”的化学教学论。
此种状况也体现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只考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而不考化学学科知识,到了高师院校需要狂补化学学科知识,而培养出来的硕士生做不出化学高考试卷,就业时第一关就过不了;更不用说此种现状已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影响国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了。
大众科学素养的不足将是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决定科学素养的关键在于理科各学科教育,出路和成效均在于各理科各学科教育。
放眼看西方发达国家,当前西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足可说明,发达国家仍然把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放到重要战略位置。
尽管西方有着悠久的科学理性传统,调查数据显示公民科学素养状况比我们高得多。
在国外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教学计划都极大地加强了理科教育。
美国把“自然科学”列为5门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自然科学内容方面应付挑战,确保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绩居世界首位;英国把“科学”课程与“英语”、“数学”并列作为3门核心课程,从而在普通教育中把理科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日本的理科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且理科课程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整体统盘考虑,课时仅次于“国语”和“数学”;在法国,“科学与技术”课程也很受重视,是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在课程改革历史上,西方国家理科课程改革也往往是整个课程改革的引擎。
在美国《科学素养的基准》中,我们可见到其对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如诚实等的科学态度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步骤,其细致和周全是我们的理科课程标准所远未达到的,可见其研究之深入、重视之力度。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崇尚科学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现实需求。
国务院于2006年3月21日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2020年)(下称《纲要》)。
制订发布这样一个《纲要》对于提高中化民族的整体素质,加速国家的进步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在一个缺乏科学精神传统的国度,削弱科学是容易的,要重视科学则是难上加难。
在生产力水平还相对西方国家较为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反科学主义,排斥科学理性,这些非理性主义的存在和影响,已是客观现实。
在这种形势下,就不仅是要提出崇尚理性、崇尚科学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理性”观的全面认识和建构,使之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梳理各种非理性主义的观点,承受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
面对根深蒂固的非科学理性的人文传统,现在又有西方人本思潮反科学主义观点的影响,在这前后夹击中,我们教育的发展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万不可盲目跟风或者轻举妄动。
与国外对理科教育重视状况相反,我国化学等自然学科教育的现实处境却正令人担忧。
试看:当前大部分地区小学自然科学教师都是由非理科教育专业的教师兼职,课程计划规定的基本课时都无以保证;江苏2008高考草案一出台,院士联名呼吁重视理化,但最终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新高考方案中,最终决定分数的还是语数外3门。
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很多理化尖子生因为“政治”科目不好,已经失去了高考统考加10分的可能。
理、化等课程地位因新高考方案而逐渐被边缘化,许多理化教师面临着下岗,高校理化学科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动一发牵全身,一个新的高考方案看到的或追求到的实际效果只是文本角度的创新,却忽视了它在现实中所带来的一连串重创。
文本的创新必须要立足于求真务实的学科教育实验研究,或者说,文本创新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考虑到或尊重了实践逻辑。
2 化学学科教育:化学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2.1 化学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化学学科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基本上由学科教育构成。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科教育的支撑,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育都长期稳定地与学科相结合。
因此,研究教育必然落实到研究学科教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学科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
学科教育,必然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战略重点,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要落实到学科教育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同样,化学学科自身也同样需要依靠化学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优质的化学教育,化学的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化学可持续发展,必然依赖于化学教育的先进性,化学教育的发展应当成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我国当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已有所突破,如西南大学2005年起把理科教育设置为教育门下作为与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并列的二级学科,东南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点下设小学科学教育博士点,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于2007年招收了全国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后。
这种进步是可喜的。
中心虽代表主流,但学科发展和融合的新空间和生长点往往在边缘,教育研究需要从中心走向边缘。
化学学科教育研究必将受到新一轮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