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电子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包括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与意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共同培养人才。

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可以相互整合,共同打造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培养情况,更好地招聘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双赢的局面。

1.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首先需要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规范合作关系。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2.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需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经验的阐述,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及途径。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可实现学生毕业后就业零距离上岗,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多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出台及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已从初级阶段晋升到中、高级阶段。

实践证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

我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政策背景支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各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把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上升到社会层面,旨在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为多元化办学体制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奠定方向[1]。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是企业技术工人的“蓄水池”,企业的发展,以职业院校做后方;学校的发展也以企业为依托;学生的就业更是离不开企业。

故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可实现三方双赢。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能够了解企业前沿技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训基地实力,促进专业教学的转型升级[2],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探索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探索

38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是一种将学校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毕业生。

协同育人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紧密协作,共同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可以缩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发展,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趋势。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将学校和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和支持,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它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产学合作,旨在促进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与互动,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企业对教育的需求感[2]。

2 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机电专业是以机械与电气两个学科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机电技术和相关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是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中职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3]。

2.1 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实践教学是一种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探索刘 闯,郑 凯(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安徽 宣城 242299)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更新。

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关键词之一。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验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验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验收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验收【导语】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自2010年起推出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该项目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结合实践与理论的教育模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结题验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更全面地了解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成果。

一、项目背景(1)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概念及目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实践和科研合作,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该项目的目标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

(2)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重要意义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结题验收是对该项目长期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估。

通过对项目的结题验收,可以深入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产学合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项目实施情况(1)项目目标与内容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内容包括建立产学合作基地,组织双向实践活动,开展科研合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项目执行情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育部与相关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不断优化项目方案和实施措施。

通过共同努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2023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学生参与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根据结题验收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产学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个人观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结题验收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探究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探究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探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

而在高校,学生是人才的重要来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高校不断探索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训模式。

本文将围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进行探讨。

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产学合作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教育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学合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其中,协同育人机制是产学合作的重点和核心。

协同育人机制是一种以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这种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则是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重要体现。

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3.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社会保持紧密联系。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实际操作中,产业的需求可以有效地传递到学生身上,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需求,掌握更加适应就业市场的技能和知识。

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框架下,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1.企业雇主式实习实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企业中担任雇员,通过与企业员工一同工作,来获得实践机会和学习经验。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需求,增加对求职市场的认知以及实践技能的练习。

2.校企合作式实习实训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实习,属于在校实习模式。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摘要: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二、项目目标三、项目内容四、项目实施步骤五、项目申报要求六、项目评审及验收正文: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需求为导向,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通过此项目,高校将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项目目标1.引入产业和技术的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推广应用可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师资培训。

4.建设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

三、项目内容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高校将根据产业和技术的新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2.师资培训:企业将组织教师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企业将提供软、硬件设备或平台,在高校建设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并开发有关的实验教学资源。

4.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企业提交项目指南,高教司进行遴选、统一发布指南。

2.高校登录官方平台自主申请,企业统一评审立项。

3.高教司公布立项结果,校企联合组织项目实施。

4.企业组织验收,项目结束。

五、项目申报要求1.申报者应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

2.下载并填写申报书,加盖高校校级主管部门公章。

3.在平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上传申请书至平台。

六、项目评审及验收1.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

2.通过后提交高教司专家组复审。

3.复审通过后,在教育部高教司网站公布入选项目名单。

通过以上项目申报,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一、前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是教育的核心。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出,旨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项目,从浅入深地介绍其背景、目标和实施措施,让我们一同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个人观点。

二、背景与目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是教育部响应国家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迅猛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该项目的目标正是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实施措施:1. 教育资源共享:该项目鼓励高校与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作,并获得实践经验。

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工作场景,为教学提供真实性和实用性支持。

2. 学科融合与拓展:教育部将推动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创新教学:该项目鼓励高校开设实践和创新教学课程,增加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和项目的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改革:教育部将推进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通过引入多元评价方法,如综合评价、实操评估等,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出,无疑是一个积极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探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探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探究摘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成德成才,不仅可以社会中众多企业培养优良的人才,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为此,本文主要对产业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进行探究,希望高校教师和校园管理人员能够注重该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将育人策略实时调整,引领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培养综合能力,在教育新形势下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究引言:目前,许多高校在社会发展中非常注重产教融合,因此会在新时代背景中转变传统教育方式,除了要让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吸收,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完成高校培养目标。

另外,在高校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加强校园与社会中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社会中各企业提高综合发展实力,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提升,借助目前教育新模式的力量提高社会发展综合实力。

1.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现如今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出现失衡问题,而教育行业在实际运行时能够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充足的人才,所以,教育行业在近些年来逐渐推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而且还能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拓展发展路径,通过增强学生与校园外界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以便于朝着理想方向前进。

当然,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帮助各大企业招纳更多的优秀学生人才,是用人单位能够丰富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工作团队,进企业经济发展,带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才培养方式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达到对口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凸显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式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2.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协同育人教育实施的意义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时实时协同育人教育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可以使高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便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使社会中人才资源得到丰富和整合,确保高校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整体提升,让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1.项目一: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软件人才2.项目二: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新工科建设3.项目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四、案例分析与总结1.成功要素一:明确目标,立足需求2.成功要素二:深度融合,优势互补3.成功要素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五、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1.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3.发挥企业优势,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优秀项目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1.项目一: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软件人才某高校与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项目融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毕业后也更容易融入职场。

2.项目二: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新工科建设某高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新工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项目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某高校与企业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实践、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旨在促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实践、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及效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背景章节将通过分析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实践,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章将主要围绕教育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引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运作机制,探索其对教育教学、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影响。

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帮助推动高校与企业、产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探索其有效实施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探讨这种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是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思考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思考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思考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来临,“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逐渐的渗入,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成为当前产教融合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和水平,与当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全相符合,学校通过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在校园和企业共同支持作用下,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实现合作双赢的最终目标。

此次就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对学生实习实训模式进行了思考,并分析了实训效果。

关键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前言新课改中明确表示,高校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完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的,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在企业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完成高校专业教育的创新,在早期教育部响应企业设立相关合作项目,通过企业经费支持,在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状态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革新。

教育相关部门的带头,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某家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并审批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对校园教学教学及实习实训设施进行整合,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让课堂教学、理论探究、企业产业三种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性,将“共享人才”、“知识技能创新创业”作为前提,在“互联网+”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影响下,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概述(一)产学合作实质以往的校企合作比较而言,产前合作有着极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合作目标上有一定的分歧,高校实施产前合作,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企业是为了将人才引入企业,给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传统合作和产前合作也有相同之处,高校和企业通过产学合作的模式,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健全的学习资源,在学生认可合作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规范价值取向意义群体规范,彰显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形态。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课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课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课改示例文章篇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课改:我的小发现》我呀,是个小学生,本来觉得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课改这些词可高大上啦,离我特别远。

可是呀,最近发生了好多事,让我觉得这事儿还挺有趣的呢。

就说我们学校吧,来了好多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是从附近的工厂和企业来的呢。

一开始我就纳闷儿,他们来学校干啥呀?我们的张老师就告诉我们,这是产学合作的一部分。

就好比啊,学校和外面的世界手拉手,一起想办法让我们学到更好更有用的东西。

我当时就想,这可真新鲜,就像把两个不一样的拼图块儿拼到一块儿了。

有一天课间,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就碰到了一位在我们学校帮忙的大姐姐。

小明可好奇啦,他跑过去就问:“大姐姐,你在这儿都做啥呀?”大姐姐笑盈盈地说:“我呀,在和你们的老师一起商量怎么把我们工厂里用到的一些知识,放到你们的课程里呢。

”我瞪大了眼睛说:“啊?工厂里的知识,那不是很复杂吗?”大姐姐摸摸我的头说:“不会呀,比如说怎么合理安排东西,就像你们收拾书包一样,工厂里要把工具摆放好,你们要把书本文具放整齐,这是有相似的道理的。

”我一下子就觉得好神奇哦。

我又想到我们的课程好像真的开始有变化了。

以前上手工课,就是简单地做一些小手工,像折纸鹤之类的。

现在呢,老师开始教我们做一些小模型,像小房子模型,还告诉我们这和建筑工人盖房子有联系呢。

我跟我同桌小花说:“小花,你看现在的手工课好酷啊。

”小花也兴奋地说:“是啊,感觉我们做的东西更有意义了。

”再说我们的科学课,以前就是看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现在可不一样啦。

来了一位叔叔,他是科技公司的。

他给我们讲那些高科技的东西,还带来了一些小发明。

他说:“同学们,这些小发明呀,就是我们公司根据科学原理做出来的,你们也可以试着去发明一些小玩意儿哦。

”这时候,班里的调皮大王小刚就说:“叔叔,我也能发明东西吗?我感觉那些发明家都好厉害呢。

”叔叔笑着说:“你当然可以啦,发明就像搭积木,把不同的知识和想法搭在一起,就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最新版】目录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2.优秀项目案例的评选标准和过程3.案例一:XX 大学与企业 XX 的产学研合作实践4.案例二:XX 大学与企业 XX 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情况5.案例三:XX 大学与企业 XX 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成果和影响6.总结: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的价值和启示正文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实施这一项目,不仅能够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优秀项目案例的评选标准和过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的评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

在评选过程中,专家组将通过对参评项目的实地考察、资料审核、现场答辩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优秀项目案例。

三、案例一:XX 大学与企业 XX 的产学研合作实践XX 大学与企业 XX 通过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

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此外,双方还共同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四、案例二:XX 大学与企业 XX 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情况XX 大学与企业 XX 共同实施协同育人项目,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

此外,双方还共同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产业学院背景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产业学院背景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产业学院背景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辛桂亮1,王列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7;2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摘要: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原则和目标,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创新路径。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应始终围绕“思想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三位一体培养的教改目标,坚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与课程实践过程落地相结合,探索实践课程建设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相吻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产业学院;湿地公园;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盐城市作为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共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共有湿地76.96万hm 2,湿地率达38%。

然而,城市湿地和自然湿地同样面临着面积减少、湿地生态质量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与学,需要从更高层面和更大尺度重新定位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图纸表达能力[4],还要具备参与地方湿地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素质和能力。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是应用型院校生态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质量发展。

1.1.2学习目标不明确。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的重要实践。

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探讨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落后的“教-学模式”是制约高校实践类课程成效的关键因素,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低,导致学生设计理念和形式缺乏创新,盲目模仿,无法将专业学习与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相结合。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1.项目名称:基于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2.项目简介:该项目由某高校与某企业合作开展,旨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人才3.项目成果:成功构建了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就业竞争力四、项目实施过程与方法1.明确目标与需求2.制定实施方案3.实施教学改革4.开展产学研合作5.总结经验与成果五、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1.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部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案例,并分析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该项目,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本项目名为“基于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由某高校与某企业合作开展。

项目旨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项目实施过程与方法1.明确目标与需求:项目组分析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了项目目标,即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样板摘要:一、项目背景与意义二、项目目标与任务三、项目实施方案四、项目预期成果五、项目预算与资金使用六、项目进度安排七、项目评估与反馈正文: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提出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行业知识融入高校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目标与任务1.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之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求。

2.引入企业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促进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格局。

1.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2.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将企业实际案例融入教材。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

4.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项目预期成果1.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五、项目预算与资金使用1.教材编写费用:XX元2.教师培训费用:XX元3.企业实践活动费用:XX元4.项目管理与评估费用:XX元六、项目进度安排1.项目启动:第1-2个月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第3-6个月3.教材编写与审核:第7-9个月4.教师培训:第10-12个月5.企业实践活动:第13-15个月6.项目总结与评估:第16-18个月1.定期对企业、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项目实施效果。

2.项目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1.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产教融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仍然存在着将产教融合视为一种附加任务的现象,缺乏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决心和行动。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国企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项目合作为主,缺乏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中的权益分配、管理体制等问题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国企办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目前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但目前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足,如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互动不够频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等。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仍然面临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产教融合有助于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指导等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毕业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

办公自动化杂志0前言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已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社会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层出不穷[1]。

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仍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2],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与清远本土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企业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远市稻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

借助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各项专业建设工作,制订了“贴近行业、面向主流、以实践项目引导人才培养”为总体建设思路;并紧紧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林昆郑霖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清远511510)摘要:针对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快、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通过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队伍,在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强化课程知识的联系、以创业实践引导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践,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聚焦“三教”改革_推动“三融”贯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聚焦“三教”改革_推动“三融”贯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752023/09·汽车维修与保养◆文/广东 冯津 毛建辉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聚焦“三教”改革推动“三融”贯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

以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线精品课程”为依托,广东合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在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精品课程开发为抓手推动“三教”改革方面开展了数年的实践探索,打造了产、学、研、训、创五维度的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整套以教促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行动体系。

通过“岗位项目进课堂、能工巧匠上讲台、师资队伍下企业、岗课融通改课程”的实践探索,开创了职普融通打基础、科教融汇搞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才、合作模式广传播、项目成果进市场”的新格局。

图1 混合型教科研课程开发创新团队组成及创新工作任务二、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推动“三教”改革的实践探索1.组建校企混合型教科研课程开发创新团队众所周知,一流的精品课程需要一流的教学资源作支撑、一流的专业教材提质量、一流的实训环境做保障、一流的仿真软件创特色、一流的过程评价改课堂,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组建一流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创新团队。

瞄准建设一流精品示范课程目标,项目组按照“校企主体、名师指导、衔接岗位、赋能专业、强化内涵、创新引领”的思路组建了混合型课程开发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由我司嵌入式开发、虚拟仿真、视频制作、教材开发、课程建设等技术人员和学校课程开发相关教师共同组成(图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近年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我国各高校得到了广泛实施,旨在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实施步骤、成果评价以及项目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助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项目背景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项目实施步骤与方法1.项目申报: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特色,申报相关项目。

2.项目立项: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立项项目。

3.项目实施: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分工和进度。

4.项目监管:教育部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5.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校企双方进行验收,评价项目成果。

三、项目成果与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从实践成果来看,项目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1.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项目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校企合作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了解产业现状,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产学研结合成效明显:项目推动校企双方在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四、项目启示与建议1.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2.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参与。

3.加强项目监管:完善项目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和实施效果。

4.推广优秀案例:总结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电子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作者:王成义杨磊郭秀梅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03期摘; 要:文章结合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的特点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机遇,引进先进企业走进课堂,提出了以实战项目为引导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为目的,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

从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及实践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适合我校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关键词:综合实践;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146-03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actical courses and the opportunit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dvanced enterprises into the classroom and proposes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by actual projects, which i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mploy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plan making,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aff,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has been summariz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our school, and had been achieved actual resultsKey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引言隨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存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

尤其目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何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电子信息类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面向企业征集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以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育人项目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师资培训项目、实践条件建设项目、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如图1所示。

在产学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针对我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适合我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专业实践课程,如图2所示。

其中课程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为了强化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一般的课程实验提供给学生代码,学生真正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课程设计是让学生综合运用一门课程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设计一个小的完整的电子系统,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个小的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属于综合类实践,其中综合实践有三个,综合实习1主要是元器件认知及焊接技术学习(焊接收音机),综合实习2主要让学生画电路板,综合实习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电路板焊接元器件进行调试并完成整个系统功能。

虽然三个综合实习涵盖了硬件设计的全部过程,但是内容与企业最新需求存在脱节。

目前我校实践类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法单调,内容与企业最新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动力不足;其次,好多老师从校门到校门,实践教学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正由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力度不大,缺少创新。

实验内容的更新速度慢、单一性实验内容多而综合性实验内容少、综合实践场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渴望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

如何将实践内容服务与学生就业,提升学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技能亟待解决。

二、基于产学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为了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对单片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应用,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使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系统开发的设计过程、开发流程、软件调试能力,最终达到掌握系统整体开发能力,并逐步培养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我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实践2和综合实践3这两门实践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引入知名企业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以实战项目为导向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一)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既要体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要紧跟企业最新发展趋势。

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嵌入式、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不断融合创新,推动新一代智能设备的井喷式发展。

人工智能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python软件编程,它更多的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涉及到嵌入式、物联网、python编程、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目前人工智能+嵌入式+物联网成为发展趋势,是企业急需的最新技术和最新需求。

为了适应企业最新需求,并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制定满足不同需求的实习方案,如智能小车、智能仓储、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家居+VR系统等。

这些实习方案涉及到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Android底层开发、OpenWRT系统搭建、Linux下驱动程序开发、ARM相关接口技术、STM32开发技术、TensorFlow机器学习技术、Linux多線程/进程编程、ZigBee开发设计和远程服务器设计等内容。

以智能仓储为例,制定五天的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天,搭建Linux开发环境,学习ubuntu系统的基础操作,了解vim编辑器的使用;复习并熟悉c语言基础(主函数、变量、条件语句等),结构体,指针,函数的调用,多文件的编译等。

第二天,c语言查缺补漏,信号量的使用,用以调整前两天课程进度。

Cortex-A9开发板的启动流程及相关资源介绍与展示,行业发展与就业的介绍。

第三天,网络编程相关基础知识,网络编程环境调试,网络聊天室项目体验,tcp编程,c++基础,安装qt图形开发环境。

第四天,学习qt基础知识、qt界面设计、qt信号与槽的关键技术,项目流程功能介绍,项目代码编写及操作,项目功能实现,项目相关拓展等。

第五天,项目完善,完成M0-A9-QT客户端项目演示,学生答辩。

(二)双导师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由于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对工厂、企业还缺乏真正的了解,更谈不上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

自身缺少实践不可能培养出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而企业工程师有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比较全面的工程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师可以对企业实战项目的每个环节全方位剖析,包括职业技术、素质能力和职业修养等,这也是学生将来就业所具备的能力。

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将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有机的融合起来,采用双导师教学模式。

实践内容以嵌入式为平台,由企业提供最新的嵌入式开发板,并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企业导师。

课堂以企业导师主讲,传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开发平台的使用。

年轻老师随堂听课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过程中,企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技术性问题,校内教师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项目中用到的理论知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实践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学生所学理论内容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企业文化,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早上指纹签到打卡,晚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日志,上报给包班老师。

(三)共同考核学生实训效果经过1-2周的集体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实战项目所需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现具体系统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企业管理、研发模式的体验。

在一个实战项目中,根据具体的系统功能,一般3人一组,这样既有明确的分工,也能相互协作。

有的学生负责系统搭建,有的学生完成编写代码,有的学生完成制作课件,最终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一举多得。

功能实现及完善后,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担任评委,组织学生答辩。

分为PPT讲解、实物展示和现场提问,评委根据学生答辩情况以及学生们集中培训时的表现情况,给出学生实践的最终成绩。

三、结束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我校综合实践2和综合实践3两门实践课程,提出了以实战项目训练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制定实习内容、上课、辅导以及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

企业将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生产脱钩,实践师资缺乏工程经验等问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1]苗艳华,戴冬冰,董保莲,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121-123.[2]陈兴文,刘燕,邵强.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1):92-96.[3]唐未兵,温辉,彭建平.“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8):14-16.[4]王成义,郭秀梅,张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教学刊,2019(8):133-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