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长短高矮 备课大师_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高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高矮
第二课时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灵活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1、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2、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1、(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观察




1、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选用哪个钉子好?
3、哪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第三课时: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四、反馈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板书设计:高矮。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长短高矮备课大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长短高矮备课大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长短高矮备课大师传授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课本剖析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几多之后所部署的一个传授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要领。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标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关联较为精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传授目标1.学生议决查看,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议决操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要领;议决小组活动探究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议决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育初步的查看能力、操纵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要领。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育仔细查看、认真思考的精致德惯。

传授历程一、“长短”传授1.引导学生查看(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工具吗?(2)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袋中的工具倒出来,让大众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结到纸袋上来,吸引学生到场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汇报(1)请各小组说一说各自纸袋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把同样的工具放在一起。

引导学生发觉: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发放工具的活动中,议决眼睛查看和动手操纵,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3.探究比较要领(1)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华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2)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要领。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觉比长短的要领,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3)概括一般要领: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游戏反馈练习(1)让学生自由连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并说一说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长短,比的终于怎么样?(2)出示教科书P12第6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0《高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

2、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知道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图片,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

)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搭的情况比一比,说一说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搭了4块积木,小明搭了3块积木,小刚搭的积木比小明多;或者直接看搭积木的高度进行比较: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

)板书:高、矮[设计意图说明:搭积木的游戏,既复习了已学习的比多少的知识,又能引出“高”“矮”的概念。

]2、(媒体演示,继续搭积木)师:现在两人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呢?[设计意图说明:巩固对高矮的认识,适当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回答如: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等。

]师:刚才我们通过搭积木的游戏,知道有些物体是有高、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高矮。

出示课题:《高矮》(并板书)二、新授探究一:掌握直接比较高矮的方法。

1、(媒体出示图片。

)师:刚才我们比了小明和小刚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身高,谁高谁矮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高、小明矮;或者两人站的有近有远,无法正确比较等。

)2、问: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呢?(学生可能回答:让两人排排队,站在一起等。

)(媒体演示:两人站在一起比高矮。

)3、问:在比较高矮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人要站直,不能弯;不能踮脚尖等。

)(媒体出示)小结:两个同学比高矮时,也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比较长短的方法那样,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这就要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人要站直,然后看头顶的高度。

(板书: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2.掌握基本的比较用语,如“比……长/短”、“比……高/矮”等;3.用手指、手掌等工具估测物体的长度、高度,并能用比较的方式描述;4.培养观察、测量的能力,提高想象、感知、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比较的基本概念及比较常用用语的掌握;2.掌握比较长度、高度的方法;3.学会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比较。

2. 教学难点1.长度和高度的概念的引入与区分;2.初步使用比较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物品,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注意到物品的高度、长度等不同特征,并引出比较的概念。

3.播放宝宝巴士《比比看》等视频,加深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2. 教学操作(1) 认识“比较”1.老师给出一些物品(如桌子、花瓶、笔筒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比较它们的长短、高矮。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用语,并让他们尝试用比较的方式描述物品的长短、高矮。

(2) 长度的比较1.老师给出不同长度的计量器具(如毫米尺、卷尺等),请学生尝试用它们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物体长度比较的方法和用语,并让学生辨认图中物体的长度。

(3) 高度的比较1.老师让学生手指估测物品的高度,并与其他物品进行比较。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物体高度比较的方法和用语,并让学生辨认图中物体的高度。

(4) 实际操作老师提供少量乐高积木,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他们通过比较长短、高矮,尝试创造具有空间感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3. 教学总结1.对比较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2.强化基本的比较用语;3.带领学生复习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1.通过观察室内或户外的景物,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2.向家长介绍今天学的比较概念和方法,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高矮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高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高矮的概念,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

三、教学准备1.教具:高低不同的物体(如书本、铅笔、水杯等)。

2.学具:每组一套高低不同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高低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探究新知教师出示两组高低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组物体高,哪组物体矮。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如:“这本书比那本书高”,“这支铅笔比那支铅笔矮”等。

教师出示更多高低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继续观察、描述物体的高矮。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套高低不同的物体。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比较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小组讨论成果。

5.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高矮的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比较高矮的例子?”五、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的物品,比较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避免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成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重难点补充: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差异。

2.培养学生用“高”、“矮”等词汇准确描述物体。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高矮”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通过比较得出。

2.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特别是在描述多个物体的高低时。

一年级数学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长短高矮
人教版一上《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 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长短”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长短 高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长短 高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经过先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经过先生操作学会比拟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经过小组活动讨论对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2.培育先生操作才干、观察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3.在小组活动中让先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先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预备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教学长短1.引导先生观察。

师说话:明天,程教员为每个小组预备了一个精巧的纸袋,你们想知道外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设计一个悬念,让先生一上课就把留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先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率领大家参与活动,促进小组协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b.小组交流、汇报。

先生能够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样;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白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先生把异样的东西放在一同。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先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此处,让先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经过眼睛看和入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求比拟长短的方法。

a.请先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协作探求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先生自主探求,各组先生边讨论边入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不同方法。

并给先生交流展现自己探求的效果。

]c.小组汇报。

先生能够说出: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中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提醒比拟的普通方法。

教员强调:我们不论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许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了--高矮、长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了--高矮、长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了--高矮、长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挂图贴图、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

【学习过程】活动一、情境创设,比身高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

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生: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有的在比个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

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

比个子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同学比高矮,我找两个同学来上台比高矮。

谁来试试?(老师想问同学们,我们在比高矮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生:站直了。

师:是面对面站?还是背对背站?生:背对背。

师:不过我想要跟其中一位同学说说悄悄话行吗?老师轻轻的对其中一位孩子说,对白雅欣说把脚点起来。

开始!谁高呢?生:白雅欣高。

师:有不同想法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垫脚跟儿了。

师:刚才老师跟白雅馨说了句悄悄话,让她把脚跟儿抬起来,行吗?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生:一个同学在地面,一个同学的脚没有在地面。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比?也就是说两个人一定要站在同一起点上,不能够把脚提起来。

那现在让这两个同学采纳我们建议,试试。

这样公平吗?总结:通过2个同学比个子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比?师:要在同一起点上,我们要找到相同的起点,就可以2个同学的高矮了。

活动二、层层递进,比跳绳师:接着我们再来看,还有2个同学在跳绳,那这2根跳绳谁长?谁短?你有什么办法?要是你,你会怎么比?请同学们轻轻的拿出你准备的绳子,跟你的同桌来比一比谁长谁短?生:把它们都拉直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感知物体是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出来的.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矮进行比较.教学准备:长短不一的小纸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不同长短的小纸条和不同长短的小木棍.请拿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对了,我们今天需要来学习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二、新授.1、导入主题动手摆一摆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小纸条,自由观察.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纸条有长有短.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纸条有长有短的呢?生:比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主题〕教师板书:比长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纸条,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你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交流并讨论.〔2〕点名汇报讨论结果.〔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就是要把比较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不同,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3、感知高矮.师:喊两位个子高矮悬殊比较大的学生上台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身高.生:一个高,一个矮.〔此时可以教育学生不挑食、多运动可以长个的思想〕教师板书:比高矮4、什么情况下要比高矮.师:我想请两位学生来帮老师一个忙,有谁愿意啊?生:我愿意————师:〔找两名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分站两边〕老师想让他们其中的一位学生帮老师挂挂图,老师希望高的那位帮我挂哟.〔这时学生无法用眼睛直观两位学生的高矮,于是想出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师:怎么比呢?〔找学生演示比学生高矮的过程〕5、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1〕小组讨论比高矮的方法.〔2〕比较高矮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再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方法很好,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试一试这种方法.〔身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活动时,教师要主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为全班交流做准备.〕〔课间活动:歌曲律动《我们来唱歌》〕三、当堂练习.1、比一比.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这是一个比长短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2、排队游戏.让学生自主的按从矮到高的要求站队.比一比看谁站的最好,看谁站的最对.完成教材第十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一第5—7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是有长短的,我们也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还知道了我们的身高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同学高,有的同学矮,我们也学会了跟同学比较高矮.那么我们在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将要遇到更多的问题,有很多都是可以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那就让我们学好数学,让数学来为我们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吧![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结束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年级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上好一节课是需要教者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本节课我自认为有三个亮点,1、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2、注重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感知事物的长短、高矮.3、巧妙的在课堂中进行组织教学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赞赏.不足的地方有两点:1、比较方法运用过少,与学生交流时间太短.2、知识面的延伸不够深化总之,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好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比长短,比高矮》评析长短、高矮的比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他们入学前对长短、高矮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认识比较笼统、片面.要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正确方法与理解长短、高矮的相对性,还有一定的难度.在郑明慧老师所执教的这一堂课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获得对长短、高矮比较的一种活动体验,在这一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1、比纸条、铅笔、手臂长短,学生个头高矮等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和热情,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亲切的教态和语言,适度表扬和激励营造了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趋于疲劳时,郑老师用一首简短的儿歌让学生得到了适时的放松.3、各种活动和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4、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教无定法,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每个执教者的方法都会不同,在这里我也想提几点浅显的建议:1、新课导入中,可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比长短、比高矮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比?2、在比高矮时除了强调站在一起,还应该强调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3、同桌之间手臂长短的比较,可否设置一个评价者,这样的比较结果更为清晰.4、多个对象在比较高矮时,可否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比较过程.总之,该教师的这节课朴实中带新意,平稳中蕴激情,不失为一堂好的公开课.。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第一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看、比较,熟悉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明白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知道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是把握比较的标准和方式,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式,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悉,还不适应,容易“坐不住”。

因此,我尽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通过小熊邀请大伙儿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秘密;用小故事来串联“想一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识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存了比较丰硕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熟悉,能够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必然的初步熟悉。

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看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

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成心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讨、体验比较的方式,培育认真观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旁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取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周围事物。

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的学习再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再也不局限于教师;学习的内容也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能够是整个世界。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四、反馈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板书设计:高矮。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和总结。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高矮和长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比较高矮和长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高矮和长短》这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教学案例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高矮和长短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我还将准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铅笔、书本、玩具等,让学生在观察这些实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比较高矮和长短。这种直观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生观察实物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觉得这些铅笔和书本哪个长?哪个短?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活动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教案.doc

(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教案.doc

高矮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会高矮的相对性,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在比较过程中,对差别不明显的,要先进行刻画,再比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绳子字典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大象与长颈鹿吗?生:认识.师:谁能告诉老师它们谁高?谁矮?生:长颈鹿高,大象矮.师:大象与小鸡谁高谁矮?生:大象高,小鸡矮.师:真棒!那为什么大象一会儿高了,一会儿矮了呢?(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比身高1.擂台赛。

请班上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

当两个学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 b, 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再请学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先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上, 使其稍高一下.生1:生d高.生2:不公平!教师:哪里不公平?生2:生d脚底下有块砖.师: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在比较之前应该把比较的对象先放在同一起点上.2.警车过桥洞。

故事导入,出示图片(教材第19页)。

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

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0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让不同的学生与老师比高矮,谁高?谁矮?为什么?2.直线绳子与打过结的绳子比较,哪个长?哪个短?为什么?3.字典与数学课本比较:a:平放着,谁厚?谁薄?b:竖放着,谁高?谁矮?0四板书设计(略)0五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上《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长短”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
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2)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袋中的东西倒出来,让大家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上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汇报
(1)请各小组说一说各自纸袋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发放东西的活动中,通过眼睛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3.探究比较方法
(1)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
(2)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3)归纳一般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游戏反馈练习
(1)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并说一说比较了哪些物
体的长短,比的结果怎么样?
(2)出示教科书P12第6题。

蛇和鳄鱼在为谁长谁短进行比较,请学生来做裁判。

[设计意图]教师特制了实物图中的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这样做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鼓励。

二、“高矮”教学
1.创设情境,感受高矮的存在
(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①教师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也贴朵红花。

提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吗?
②当学生拿到下方贴的一朵红花,而怎么也拿不到上方贴的红花时,又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
[设计意图]创设摘红花的情境,引入“高矮”这一教学内容,既有趣又自然。

(2)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请你说一说。

(3)自由寻找,自由讨论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并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
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自由、轻松地参与学习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引导点拔,探索比较的方法
(1)引入新知
①估计:同学们已经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

下面请两位同学Xxx和xxx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②提问: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两个谁高谁矮呢?
③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矮。

(2)指导看图(P13第9题)
①谈话:图中小刚和小花也在比身高,哪位同学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②提问:小花是踮起脚跟才比小刚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③交流:请再看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比的?到底谁高谁矮?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花比小刚长得高呢?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

3.小组合作,归纳比较的方法
①内容:前后4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高?谁长得矮?
②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离开座位比一比。

③学生活动。

④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介绍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向全班演示汇报。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体验。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应用深化,拓展比较的方法
(1)练习:P12第5、6、7题独立完成。

(2)深化:出示“蚂蚁三兄弟回家摸拟图”,请学生回答:谁走得路最长?谁走得路最短?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个内容与P12的第6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

(3)延伸:
①激趣:请×××和×××上讲台来,问:同学们猜猜看,老师让他们俩上来干什么?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高?
②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那两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指导。

③小结:你们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

其实长短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后你们自己去试试,好吗?
[设计意图]“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是件有趣的事,所以同学们肯定会踊跃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自然也会推向高潮。

学生
在活动中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延伸到课外,这样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