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第一次实验报告
关于单片机的实训报告范文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了单片机作为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单片机实训过程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熟悉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
3. 学会使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4. 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单片机基本原理和组成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单片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等组成。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寻址方式、中断系统等基本概念。
2. 单片机编程和调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单片机的编程技巧。
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实现了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控制、定时器/计数器功能、中断控制等功能。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调试技巧,解决了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嵌入式系统设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温度检测、报警功能。
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蜂鸣器、显示模块等组成。
通过设计,我们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掌握了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调试等技能。
4. 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积极思考、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
四、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单片机的原理和编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会编程和调试技巧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单片机的编程技巧。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调试技巧,能够快速解决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东南大学MCU第一二次实验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课程名称:M C U技术及课程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一:I O实验—L E D流水灯实验二:I O实验—按键输入中断与查询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5年4月3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一:I O实验—L E D流水灯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1)了解M S P430F6638I O口的基本功能。
(2)熟悉I O口的基本操作。
2.实验要求编写程序,调用头文件m s p430f6638.h,使开发板上3个L E D依次点亮,采用软件延时方式(约0.5~1s左右,人眼能够分辨即可)使得每个灯轮流点亮一段时间,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开发板上的3个L E D灯和I O口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箱L E D引脚连接图其中L E D_Y E L L O W---P4.6、L E D_G R E E N---P4.5、L E D_R E D---P4.4,具体见图1-2。
图1-2开发板上L E D的电路和实物图完成本实验需要用到两个寄存器:P x D I R、P x O U T,P4端口相关寄存器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P4端口相关寄存器地址信息(1)方向寄存器(P x D I R)该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寄存器的每一位对应一个I O口引脚。
对相应位置0,表示该I O口用作输入。
对相应位置1,表示该I O口用作输出。
(2)输出数据寄存器(P x O U T)该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寄存器的每一位对应一个I O口引脚。
对相应位置0,对应I O口输出低电平。
对相应位置1,对应I O口输出高电平。
位基本操作见表1-2所示。
表1-2位基本操作三、实验步骤1.将P C与开发板相连;2.建立C C S工程;3.选择对该工程进行编译链接,生成.o u t文件。
然后选择,将程序下载到实验板中。
程序下载完毕之后,可以选择全速运行程序,也可以选择单步调试程序,选择F3查看具体函数。
MCU_单片机实验报告_简易报警器加简易数字时钟
引言 (03)1.设计目的 (03)2.设计要求 (03)2.1. 基本功能 (03)2.2. 扩展功能 (03)3. 软件设计 (03)3.1. 方案论证比较 (03)3.1.1. 数码管与LCD液晶显示 (03)3.1.2. 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设计时钟与用DS1302时钟芯片 (03)3.1.2. 用按键模拟红外探测、输入门禁与用发光二极管 (04)3.2. 总体框图设计 (04)3.3. 电路原理分析 (04)3.3.1. 晶振电路 (04)3.3.2. DS1302 模块 (05)3.3.3. LCD1602 显示模块 (05)3.3.4. 按键模块 (06)3.3.5. SPEAKER 电路 (06)3.3.6. 数码管驱动电路 (07)3.4. 总体电路图设计 (07)3.5. 程序设计模块 (07)3.5.1. LCD 显示程序 (07)3.5.2. DS1302 读写数据函数 (08)3.5.3. 按键扫描 (09)3.5.4. 内中断函数 (10)3.5.5. 外中断函数 (11)3.6. 完整的程序清单 (11)4. 硬件设计 (21)4.1. 硬件实物图 (21)4.1.1. 复位 (22)4.1.2. 外部中断0模拟红外探测 (22)4.1.3. 外部中断1模拟输入门禁 (22)4.1.4. 时钟显示 (23)4.2. 硬件检错分析 (23)5.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4)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的单片机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表、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现在生活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起了时间观念和防范意识,可以说是时间和防范意识和金钱划上了等号,对于那些对时间把握非常严格和警惕性高的人来说,时间的不准确性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说以数码管显示的时钟比指针式的时钟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MCU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传送与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目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二.实验原理 (1)三.方案与实验步骤 (2)四.设备与器材 (5)五.实验总结 (6)六.源代码 (6)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握数据在存储器和寄存器中的传送过程;2、弄清楚数据和地址的区别;3、理解数据和地址的对应关系;4、掌握用汇编语言进行十进制加法运算,了解进位溢出的原理,加深对片内和片外数据传送的理解;5、通过编程熟悉单片机基本的编程算法,了解单片机实验室的编程环境。
实验要求1. 数据传送实验把数据0A0H放到地址为40H的内存单元,并将数值和地址分别递增1,要求一共做十次这样的操作。
然后将内存空间40H-49H的数值分别传递给50H-59H的内存空间中注意:上面的地址均为片外数据存储单元,需要采用MOVX指令。
当使用Ri作片外寻址时候,需要预先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
2. 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将存放在单片机内部RAM中以4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与存放在5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相加,将相加结果存放在以60H为首的地址RAM地址单元中。
数据存放方式:十进制数以BCD码存放,高位数据在低地址,低位数据在高地址。
(40H) (41H) (42H)+ (50H) (51H) (52H)= (60H) (61H) (62H) (63H)最高位进位存放在60H中。
数据都存放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
提示:十进制调整可采用指令DA A。
二.实验原理1.据存储器读/写指令MOVX,其中X代表外部。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写只能通过累加器A使用间接寻址方式进行,间址寄存器可以是Ri或是DPTR。
当使用Ri作片外寻址时候,需要预先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2.带进位加法运算的特点是进位标志参加运算,带进位加法是3个数相加:累加器A的内容、不同寻址方式的家数以及进位标志CY的状态,运算结果送累加器A;3.十进制调整指令DA A用于对两个BCD码十进制数加减运算的结果进行校正, PSW中的CY表示结果的百位值;4.C51单片机片内RAM低128字节(00H~7FH),对该128字节的RAM区,均可采用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方式,若采用间接寻址用R0和R1做间址寄存器。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内存、计时器、I/O接口等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体积小巧、功耗低、性能高等优点,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单片机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等;- 学习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 进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实验,提高对实际应用的理解。
3. 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 单片机开发板;- 计算机;- 连接线等。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XXX型单片机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通过连接计算机进行编程。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4.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开发板与计算机通过连接线连接,并确保连接正常。
接下来,将我们设计好的电路按照要求连接到开发板的相应引脚上。
4.2 编程使用XXX软件对单片机进行编程。
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并将代码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中。
验证代码是否编译通过,并将运行结果显示在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外设上。
4.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而定,可以是对某个外设的控制、信号的采集、数据的处理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法和编程技巧,并成功完成了实验要求。
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本次实验只是单片机应用的初步探索,还有很多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值得去探索。
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单片机的理解,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各种项目中。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实际情况为准。
)。
MCU时钟实验报告
MCU时钟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Txmage64A3U单片机的时钟模块,配置出32MHz的系统时钟,并通过示波器显示。
2、实验过程及结果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将内部32MHz时钟直接作为系统时钟,通过PE7引脚输出时钟的波形;二是将内部2MHz时钟作为PLL时钟源,利用PLL模块将内部2MHz时钟升频到32MHz,最后通过PE7引脚输出时钟的波形。
实验程序的流程图分别如图2-1,2-2所示。
图2-1 配置内部32MHz为系统时钟流程图图2-2 配置PLL时钟为系统时钟流程图实验过程:按照流程编写实验程序,将可调DC电源调节至 3.3V并设定短路保护,给ATxmage64A3U实验板供电。
用下载器将程序下载到目标板里。
用实验室的可调DC电源调节至3.3V给实验板供电,将实验板的PE7引脚与示波器第四通道的测试表头连接,示波器和实验板共地后观察示波器波形。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时,波形显示时钟没有输出预想的32MHz,而是输出了2MHz。
解决方法:经过对比库函数里的时钟设置函数,发现实验程序里缺少了部分I/0保护的代码,并且保护要遵循先保护再写入寄存器的顺序。
2、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时,产生了时钟浪费的现象。
解决方法:在锁定32MHz内部时钟为系统时钟后,关闭内部2MHz的默认时钟。
3、按照方案二进行实验时,没有波形输出。
解决方法:对比过数据手册上关于PLL配置的流程后发现,配置的顺序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将配置的顺序调整图2-2流程图顺序后,实验出现了现像。
4、按照方案二进行实验时,时钟没有输出预想的32MHz,而是输出了2MHz。
解决方法:确定PLL时钟配置无误后,检查了系统时钟的配置时,发现配置PLL时钟为系统时钟时采用了或的运算,导致了系统仍默认2MHz的内部时钟为系统时钟源,因此输出了2MHz内部时钟。
将或运算去掉后,重新下载程序。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一、实训背景和目的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内部集成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并通过编程方式控制各个外设电路。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测量和通信等领域。
本实训旨在通过单片机实践,提高学生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编程和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单片机基础: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结构和分类;学习单片机的开发环境搭建方法。
2.单片机编程:掌握基本的单片机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学习如何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3.单片机应用:通过实践项目,如LED灯控制、数码管显示、温度检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开发设计,如设计一个电子闹钟等。
三、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结构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单片机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处理器(CPU),它具有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存储器和时钟电路等多个功能模块。
单片机还配备有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
然后,我们开始搭建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我们需要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来编写单片机程序,并通过编译器将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
我们选择了Keil C51作为开发工具,并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接着,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编程方法。
由于单片机控制的是数字电路,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汇编语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指令系统,如数据传输、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等。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在实践中,我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
首先是LED灯控制实验,我们通过编程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LED灯的开关控制。
其次是数码管显示实验,我们将数字通过编程发送到数码管,实现对数字的显示。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其他外围设备的一种特殊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存储能力、运算能力和控制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应用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其使用技术与方法。
二、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习如何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3.掌握单片机的简单编程技巧;4.探索和实现基本的单片机应用。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单片机开发板•USB数据线•LED灯•电阻、电容等基本电子元件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步骤:–将单片机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通过USB数据线进行供电和通信。
–将LED灯接入单片机的IO引脚。
–连接其他所需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等。
2.单片机编程步骤:–打开开发环境,使用C语言编写所需的程序。
–确定需要使用的IO引脚和控制方式。
–编译并下载程序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3.实验运行步骤:–按照程序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观察。
–通过观察LED灯的亮灭、闪烁等情况,验证单片机的控制和运算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编程控制了单片机开发板上的LED灯。
通过修改程序代码中的控制参数,我们可以实现LED灯的不同状态,例如常亮、闪烁、呼吸灯等效果。
这验证了单片机的控制和运算能力。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单片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和使用方法对于电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参考文献无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并成功完成了LED灯的控制实验。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能够对单片机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验。
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
单片机的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Program Memory)和数据存储器(Data Memory)。
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中间结果。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通过定时器来控制程序的执行时间。
三、单片机的应用实验1. LED闪烁实验LED闪烁实验是单片机入门实验的经典案例。
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周期性地改变LED的状态,从而实现LED的闪烁效果。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温度测量实验温度测量实验可以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时地获取环境温度,并通过数码管或LCD显示器来显示温度数值。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使用方法,以及模拟信号的处理和显示。
3. 蜂鸣器控制实验蜂鸣器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蜂鸣器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蜂鸣器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使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单调的蜂鸣声、警报声等。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和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4. 电机控制实验电机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电机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片机输出口的电流和电压特性,以及电机的控制原理。
5. 红外遥控实验红外遥控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红外接收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现对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和处理。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对各种红外遥控器的解码和按键处理。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输入口的中断处理和红外通信原理。
单片机电子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 熟悉常用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接口。
3. 学习使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
4. 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片机实验板(含8051单片机、电源、按键、LED灯等)2. 示波器3. 万用表4.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5. 编译器及调试软件三、实验内容1. 单片机最小系统搭建- 目的:学习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 实验步骤:1. 将单片机插入实验板。
2. 连接电源、按键、LED灯等元件。
3. 使用示波器检测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单片机最小系统,时钟信号正常。
2. 按键控制LED灯- 目的:学习按键的读取和LED灯的控制。
- 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实现按键的读取。
2. 根据按键读取结果控制LED灯的亮灭。
- 实验结果:按键按下时LED灯亮,松开时LED灯灭。
3. 定时器中断控制LED闪烁- 目的:学习定时器中断的应用。
- 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设置定时器中断。
2.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控制LED灯闪烁。
- 实验结果:LED灯按照设定的频率闪烁。
4. 串口通信实验- 目的:学习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 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实现串口发送和接收。
2. 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进行数据传输。
-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串口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5. 温度检测实验- 目的:学习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
- 实验步骤:1. 连接温度传感器。
2. 编写程序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
3. 将温度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 实验结果:成功读取温度数据,并在LCD显示屏上显示。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单片机电子实习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 常用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接口。
3. 使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
4. 串口通信、定时器中断、温度检测等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程序调试、硬件连接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实训报告是展示自身实训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训报告该如何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实训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有幸的参加了学校的单片机学习小组,在小组里我了解了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有哪些用途,利用单片机可以实现哪些功能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如交通灯,时钟,还有手机中,电子玩具等等,它们里面都有单片机的存在来实现某种功能。
通过在单片机小组里的学习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心得和体会:第一:万事开头难,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总找借口说没有学习过就总推脱。
凡事都有第一步可以先可简单的来,然后可以逐步的向深层次学习。
可以从建项目开始,然后可以找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先把它敲进单片机内然他运行起来,感觉一下单片机的运行,让自己了解单片机整个运行。
第二:对于知识点,学过的要掌握牢固,对于没有学的和暂时用不到的先不用学习。
比如:小灯得点亮就没有用到中断可以先不用看。
这样可以避免知识过多记不住的麻烦。
对于程序这里的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一定要结合着程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掌握的很牢靠,当用到哪里的知识点不记得了可以去看书,对于用不到的可以不去看。
第三:程序不要只是看别人得,一定要自己写过才是自己的。
开始不懂可以参考别人的,看看每一句代表着什么意思,能够实现什么现象。
明白之后自己再重新写一遍,你会发现看别人的能懂到自己写的时候很困难。
当你自己能写出来的时候说明你真懂了。
第四:一定要学会程序调试的方法。
有时候把程序写完了然后运行时不能实现理想的现象。
这时有人就晕了不知该怎么办,然后就去问别人。
当别人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时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当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解决,不能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
自己一定要掌握解决问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在学习初期看别人的代码,学习别人的思路这个很有用。
通过看别人的代码特别是有多年编程经验的人的程序,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也可以结合着别人的手法,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写出更好的程序。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指一种封装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
单片机在电子设计与开发中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系统和设备。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在实验中使用单片机所进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1.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3.应用单片机实现简单的控制功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1.单片机开发板2.计算机B数据线4.电源适配器5.LED灯6.麦克风模块7.温度传感器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单片机开发板与计算机连接,接通电源适配器。
2.熟悉开发工具:安装单片机开发软件,并了解软件的基本功能。
3.学习编程语言:了解单片机的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或汇编语言,并编写简单的程序。
4.硬件连接:将LED灯、麦克风模块和温度传感器连接至开发板的相应引脚。
5.编程实现: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控制LED灯、获取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或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
7.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要求,记录LED灯的亮灭状态、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强度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控制了LED灯的亮灭状态,获取了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强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
在编程实现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单片机编程语言,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语法和函数。
在调试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输出或显示结果来判断程序的正确性,及时发现和修复错误。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单片机开发板和相应的硬件以及编程实现了简单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实现了实验要求,并对单片机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加了对科技发展的看法。
MCU的Flash操作(擦除﹑写入和读出) 实验报告
武 夷 学 院实验报告数学与计算机系实验一 MCU的Flash操作(擦除﹑写入和读出)一、实验目的1、掌握IDE3000软件的使用2、掌握汇编语言基本程序设计二、实验环境1、MT-IDE通用开发套件2、MT-IDE集成开发环境三、实验内容1、建立和打开工程文件2、MCU的Flash操作(擦除、写入和读出)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建立和打开工程文件(1)新建工程。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新建”对话框的“新建工程”页中选择工程的路径、工程文件名、工程类型,然后选择MCU型号,工程向导为自动在工程属性中填入该器件的内存设置。
工程属性可选择C工程或者汇编工程。
以上设置好以后点击确定,工程建立成功,如图2-1所示。
工程向导将为用户产生部分该器件的引导代码和程序框架。
(2)新建文件。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新建”对话框的“新建文件”页中选择新建文件的路径、文件名、文件类型,然后选择是否添加到当前工程,以上设置好以后点击确定,新建文件成功,如图2-2所示。
(3)打开工程。
如果用户需要打开已有的工程,可以通过菜单中的“打开工程”命令实现,选择*.prj 文件打开即可。
打开工程时,MT-IDE 集成开发环境会默认选择main.c文件打开,主菜单上会显示Flash操作和调试子菜单,同时工具栏上的可用按钮被激活,2-3所示。
图2-2 新建文件界面(4) 源文件编辑和编译双击目录树上的源文件名,该文件就会被打开,可以进行修改编辑。
编辑器支持语法高亮显示。
源代码编辑完成后,需要通过“编译”生成相应的S19机器码文件。
例如,如果工程文件为abc.prj(工程名为abc),则编译后会在同一文件夹内生成abc.s19文件。
(1)编译设置。
点击编译菜单的编译设置,会出现如图2-4的设置对话框。
在这里可以选择芯片型号,修改器件内存和Flash 区的地址,以及编译器所需头文件的路径。
全局变量设置用来设置程序中全局变量的地址使用单字节还是双字节。
MCU实验报告--1-单片机小系统设、制作
项目一单片机小系统设计、制作—LED单灯闪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MCU实验环境,掌握Keil的安装、使用,掌握实验仿真板的使用
2、理解并行I/O口的输入功能,学习P1口的简单使用。
3、利用单片机的I/O口控制1个LED,点亮、熄灭并循环。
4、通过LED单灯闪烁实验,掌握完整的MCU系统开发流程,具备简单程序的编写、调试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
1、PC机(PROTEUS)
2、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Keil )
3、元器件清单
4、面包板
5、编程器
三、实验步骤
1、器件准备
2、系统设计
1)软件仿真
根据项目要求,对单片机进行选型,用PROTEUS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并完成系统仿真,实现单片机控制的单灯闪烁。
2)、硬件设计
根据电路原理图,利用面包板,完成系统硬件的设计、制作
3)、软件设计
A、启动Keil软件
B、源程序
C、调试程序
4) 固化程序
将以上ASM编译生成HEX文件,利用编程器将HEX文件烧录到AT89S51。
5)LED灯点亮(照片)
将单片机芯片从编程器上取下,将其插入到已经连接好的面包板上,通电,LED 灯闪烁。
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结果,寻找原因,如单片机芯片引脚、脉冲电路、电源电路、程序等。
在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测试时,要保证软件正确的情况下去测试硬件。
法)。
微控制器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作为一种重要的嵌入式系统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我们学校特开设了微控制器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微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C语言编程在微控制器上的应用;3. 学会使用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微控制器基础(1)微控制器的结构:CPU、存储器、I/O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2)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程序存储、指令执行、数据存储、输入输出等;(3)常用微控制器型号及特点。
2. C语言编程(1)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指针、数组、结构体等数据结构;(3)函数、模块化编程;(4)中断编程、定时器编程等。
3. 开发工具与调试工具(1)Keil MDK、IAR EWARM等集成开发环境;(2)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仿真软件;(3)ST-Link、JTAG等调试工具。
4. 实验项目(1)LED闪烁实验:实现LED灯闪烁,掌握基本I/O操作;(2)按键控制LED实验: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掌握按键输入;(3)定时器实验:实现定时器功能,掌握定时器编程;(4)中断实验:实现中断功能,掌握中断编程;(5)串口通信实验:实现串口通信,掌握串口编程。
四、实习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动手实践;3. 交流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实习成果1. 学生掌握了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2. 学会了使用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3.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实验项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微控制器实验报告
微控制器实验报告微控制器实验报告引言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内部包含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模块。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电控制、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我在微控制器实验中的一些经验和收获。
实验一:微控制器基础知识在这个实验中,我首先学习了微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微控制器通过内部的处理器核心执行程序,使用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我了解了微控制器的指令集、寄存器和引脚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二:微控制器编程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语言来编写微控制器的程序。
我使用了C语言来编写程序,并通过编译器将程序烧录到微控制器中。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结构等编程技巧,使微控制器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如控制LED灯的亮灭、读取传感器数据等。
实验三: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控制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外部设备。
我使用了按键和LED灯作为示例,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按下按键时LED灯亮起的功能。
我了解了如何配置引脚的输入/输出模式,如何读取和控制引脚的电平状态等。
实验四:微控制器的中断机制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微控制器的中断机制。
中断是一种特殊的事件,当它发生时,微控制器会中断当前的任务,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中断源和中断优先级,如何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等。
通过使用中断,我可以实现实时响应外部事件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实验五:微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微控制器的通信接口。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串口、SPI、I2C等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这些接口,如何发送和接收数据等。
通过使用通信接口,我可以实现微控制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实验六:微控制器的模拟输入/输出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习了微控制器的模拟输入/输出功能。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模拟输入/输出接口读取和输出模拟信号。
单片机电子实习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是设计和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温度监测系统。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理论学习和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单片机及其应用场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
2. 设计和选型根据实习任务要求,我们设计了简易温度监测系统。
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
在选型阶段,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模块的性能、价格和易用性,最终选定了AT89S51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LCD1602显示模块。
3. 电路设计和制作在电路设计阶段,我们根据所选模块的引脚和功能,设计了电路图,并进行了仿真测试。
在确认电路设计无误后,我们开始制作电路板。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路板的质量。
4. 编程和调试根据电路设计和功能需求,我们编写了单片机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温度检测、数据处理、显示等功能。
编写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程序调试,通过不断优化和修正,确保程序稳定运行。
5. 系统集成和测试将电路板、温度传感器、显示模块等组装成系统后,我们进行了功能测试。
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部分功能不符合预期,经过分析和修正,最终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三、实习成果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温度监测系统。
系统能够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显示在LCD1602液晶屏上。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习,提高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回顾实习过程,我们认识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并非易事,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在电子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MCU实验报告--3-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秒表设计制作.doc
MCU实验报告--3-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秒表设计制作MCU实验报告--3-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秒表设计制作项目二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秒表设计制作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熟悉LED数码管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动态显示方式及其典型的应用电路;掌握LED八段数码管秒表显示器的程序编制方法。
通过调试简易秒表整体程序,学会编制含LED动态显示、定时器中断等多种功能的综合程序,初步掌握复杂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技巧。
2、实验要求A仿真试验,完成用数码管显示0-9或A-F并不断循环;B简单秒表的设计及实现,每过1S,LED数码管显示的秒数加1,设计制作0-59S不断运行的秒表。
二、实验仪器设备1、PC机(Keil,PROTEUS)3、面包板4、元器件2、实验仿真板(用dpj.dll实验仿真板验证)三、实验步骤1、器件准备元器件清单列表元件名称AT89S51晶振电容1数码管12MHz参数数量1112电阻1电阻2电容1其它元件名称参数数量2、硬件设计试验A仿真原理图试验B仿真原理图实验B根据电路原理图,对各个硬件模块在面包板上进行搭试。
3、软件设计及调试1)、启动Keil软件2)、源程序(供参考)试验ACounterEQU57H;计数器,显示程序通过它得知现正显示哪个数码管DISPBUFEQU58H;显示缓冲区为58H-5DH……试验B2……3)、调试程序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调试程序。
4、固化程序将以上ASM编译生成HEX文件,利用编程器将HEX文件烧录到AT89S51。
5、秒表显示(照片)四、总结与体会扩展阅读:简易秒表的制作简易秒表的制作1.实训目的(1)利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和定时器计数方式实现秒、分定时。
(2)通过LED显示程序的调整,熟悉8155与8051,8155与LED的接口技术,熟悉LED动态显示的控制过程。
(3)通过键盘程序的调整,熟悉8155与矩阵式键盘的接口技术,熟悉键盘扫描原理。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_社会实践报告_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实训报告是展示自身实训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训报告该如何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实训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单片机课程设计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有幸的参加了学校的单片机学习小组,在小组里我了解了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有哪些用途,利用单片机可以实现哪些功能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如交通灯,时钟,还有手机中,电子玩具等等,它们里面都有单片机的存在来实现某种功能。
通过在单片机小组里的学习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心得和体会:第一:万事开头难,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总找借口说没有学习过就总推脱。
凡事都有第一步可以先可简单的来,然后可以逐步的向深层次学习。
可以从建项目开始,然后可以找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先把它敲进单片机内然他运行起来,感觉一下单片机的运行,让自己了解单片机整个运行。
第二:对于知识点,学过的要掌握牢固,对于没有学的和暂时用不到的先不用学习。
比如:小灯得点亮就没有用到中断可以先不用看。
这样可以避免知识过多记不住的麻烦。
对于程序这里的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一定要结合着程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掌握的很牢靠,当用到哪里的知识点不记得了可以去看书,对于用不到的可以不去看。
第三:程序不要只是看别人得,一定要自己写过才是自己的。
开始不懂可以参考别人的,看看每一句代表着什么意思,能够实现什么现象。
明白之后自己再重新写一遍,你会发现看别人的能懂到自己写的时候很困难。
当你自己能写出来的时候说明你真懂了。
第四:一定要学会程序调试的方法。
有时候把程序写完了然后运行时不能实现理想的现象。
这时有人就晕了不知该怎么办,然后就去问别人。
当别人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时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当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解决,不能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
自己一定要掌握解决问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在学习初期看别人的代码,学习别人的思路这个很有用。
通过看别人的代码特别是有多年编程经验的人的程序,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也可以结合着别人的手法,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写出更好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MCU综合课程设计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数据传送与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李周洋学号:08011328
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刘乃广实验时间:2014 年 4 月17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
二.实验原理 (2)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5)
五.实验记录 (6)
六.实验总结 (6)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6)
八.源代码 (7)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将数据存入片外存储空间或片内存储空间的方式和指令以及熟悉掌握外部存储空间中数据传递的方式和指令;
(2)学会用汇编语言进行循环操作。
(3)熟悉掌握汇编语言进行的十进制加法运算和十进制调整指令。
(4)理解进位溢出的原理。
(5)熟悉使用Medley软件进行下载调试(单步、断点),并查看相关的寄存器值和片内外存储器的值。
实验要求
1、数据传送实验
把数据0A0H放到地址为40H的内存单元,并将数值和地址分别递增1,要求一共做十次这样的操作。
然后将内存空间40H-49H的数值分别传递给50H-59H的内存空间中。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将存放在单片机内部RAM中以4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与存放在50H为首的3个地址单元中的一个六位十进制数相加,将相加结果存放在以60H为首的地址RAM地址单元中。
数据存放方式:十进制数以BCD码存放,高位数据在低地址,低位数据在高地址。
(40H) (41H) (42H)
+ (50H) (51H) (52H)
= (60H) (61H) (62H) (63H)
最高位进位存放在60H中。
数据都存放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
二.实验原理
1、数据传送实验
当使用Ri(i=0、1)作片外寻址时候,需要预先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
程序中将P2的值设为00H。
如果利用DPTR作间址寄存器,无需改变P2口的值,可直接使用.
因为程序中使用的是R0、R1作片外寻址,首先将P2口写0,即把高位地址置0,然后将地址初值40H放入寄存器R0。
同时,将初始数据放入一个累加器A中。
之后,一个MOVX A,@R0操作便可将累加器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外数据存储单元中去。
由于这样的操作要做十次,所以用一个寄存器R2作为计数器使用,即将0AH存放在寄存器内。
当寄存器的值不为0,用DJNZ循环操作。
第二步是要将40H-49H的数值分别传到50H-59H的内存空间中。
先将源地址初值和目的地址初值分别存放在寄存器R0和R1内。
再重置计数初值R2,同样用DJNZ循环。
循环时,先将数据初值放入一个累加器A内,通过A间接地传送数值。
R0和R1经过一次循环分别加一。
直至循环结束。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本实验要求将两个六位的十进制数相加。
最终的结果存放在以60H为首的RAM地址单元中。
而十进制数是用BCD码表示的,且数据存放方式为高位数据在低地址,低位数据在高地址。
并且需要考虑加法过程中产生的进位。
首先,将进位标志位CY清零,以免对真正的进位产生混淆。
然后,根据如下表达式:
(40H) (41H) (42H)
+ (50H) (51H) (52H)
= (60H) (61H) (62H) (63H)
从高地址的数据加起,即将42H和52H地址单元的数据相加,因为运算过程涉及到了进位,所以需要采用ADDC操作。
同时,标志位CY也参与运算,并且将运算结果送至累加器A。
再通过DA A指令,进行十进制的假发调整后将最终结果存放在63H地址单元中。
由于,数据存放在片内存储单元,所以只需用MOV指令即可。
地址减1,依次进行相同的操作。
在最高位数据相加时,结果中可能会溢出并产生进位,当没有产生进位时,CY为0,用JNZ跳转到LOOP处给60H置0,结束;若有进位,CY 为1,直接顺序执行程序,给60H赋01H,跳转到结束。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硬件连接:
(1)上位机电脑通过USB连接仿真器(红色盒子)
(2)仿真器通过末端总线连接的单片机芯片插入实验箱对应的插槽中(注意芯片插入的方向:凹口对凹口)
2、程序运行:
(1)新建项目,命名后其它设置按默认进行,无需手工进行任何设置(一路默认设置即可)直到完成项目的创建。
(2)添加自己编写的.asm源文件。
(3)编译/汇编。
(4)生成代码并下载到仿真器上。
(5)程序运行。
返回监控后可查看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值。
这些都可在“查看”菜点中选择,其中IDA TA为片内数据地址,XDA TA为片外数据地址。
也可以单步或设置断点进行调试。
(6)实验调试中注意采用单步、断点等调试方法。
3、程序流程图:(1)数据传送实验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1.EEEC-030B型单片机,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箱一台
2.电脑一台
3.单片机芯片一片
B连接仿真器(红色盒子)一个
5.DB25标准并口下载电缆一根
6.电源线一根
五.实验记录
1、数据传送实验
程序编译有个错误,最后发现有个冒号是在中文输入法下写得,产生代码成功下载后,单步运行程序。
通过查看寄存器发现,计数用的寄存器每一个循环相应地减1,累加器A每一个循环加1,存放地址的寄存器R0也不断加1。
返回监控后,查看XDA TA,找到相应的片外存储空间,发现所存数据符合预期。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程序单步运行,查看寄存器。
低位数据相加时,首先存放地址的寄存器R0和R1的值由8F和00分别变为42和52,执行ADDC操作及DA操作后,累加器A的值变68H,并存入63H。
查看片内DA TA,发现63H中存放的值为68H。
41H和51H内存单元中的数据相加调整后,A的值变为68H,并存入62H。
查看DATA,发现62H中存放的值为68H。
40H和50H内存单元中的数据相加调整后,A的值变为68H,并存入61H。
查看DATA,发现61H中存放的值为68H。
最高位相加产生的进位存入60H,查看DATA,发现60H内的值为00,即CY=0。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MOV指令和MOVX指令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Medley软件的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实验一,我对Ri何时用作外部存储空间的间接寻址有了一定的认识。
当DPTR用作外部存储空间的间接寻址时,可直接使用。
而Ri则需先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
通过实验二,我对多字节十进制数的加法有了很好的掌握。
由于加法会涉及到进位,所以要采用ADDC指令,并且程序一开始就应该将CY位置0。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对内部RAM间接寻址时,只能使用R0或R1作为间址寄存器。
同样的在对外部RAM 寻址时,也能使用R0或R1作为间址寄存器。
但需对高位地址线P2的值进行设置,为什么?
答:由于R0和R1是8位的地址指针,而要对外部数据存储器(64KB)的任意单元间接寻址时,需要用16位的地址指针,这也是为什么用DPTR作地址指针时可直接使用的原因。
所以在设置高位地址线P2的值后,就可实现对外部RAM的寻址。
八.源代码1、数据传送实验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30H
MAIN: MOV P2,#00H;P2口写0
MOV R2,#0AH;设置计数初值
MOV R0,#40H
MOV R1,#50H
MOVX A,#0A0H
MOVX @R0,A
LOOP1: INC A
INC R0
MOVX @R0,A
DJNZ R2,LOOP1
MOV RO,#40H
MOV R2,#0AH LOOP2: MOVX A,@R0
MOVX @R1,A
INC R0
INC R1
DJNZ R2,LOOP2
END
2、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60H
MAIN: CLR CY ;进位清零
MOV 42H,#12
MOV 41H,#34
MOV 40H,#56
MOV 52H,#56
MOV 51H,#34
MOV 50H,#12
MOV A,42H
ADD A,52H
DAA
MOV 63H,A
MOV A,41H
ADDC A,51H
DAA
MOV 62H,A
MOV A,40H
ADDC A,50H
DAA
MOV 61H,A
JNC LOOP
MOV 60H,#01H
JMP OVER LOOP: MOV 60H,#00H OV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