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农民工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企业对农民工的待遇不尽如人意,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农民工问题的根源1.体制问题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我国的体制问题。

在我国,城市与乡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根本改变,导致了两极分化和城乡差距的加剧。

城市发展与乡村落后的矛盾和不平衡的结构使得大批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和其他一系列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却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社会地位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城乡差别和限制使一部分农民工连最基本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

2.用工制度问题在用工制度方面,许多企业对农民工的待遇不如城市职工。

农民工并不享有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

此外,许多农民工缺少技能和职业技术,容易被雇主超时加班和降低工资,农民工维权也十分困难。

这些制度问题的存在,加深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妨碍了城市的融合与发展。

3.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在城市中打工往往缺乏文化和技能,农民工的生活在城市中变得孤独和无助,这些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无助于改变农民工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竞争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如购买住房、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获得法律保护等。

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最为根本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明确用工权利和义务,加强劳动监管力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2.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需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之间的限制,弱化了户籍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力。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企业经营困难和农民工自身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和提升农民工维权意识等。

首先,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工资支付的规定不够明确、执行力度不够强等。

这使得一些企业有机可乘,通过各种手段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工资支付的时间、方式和标准,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还与监管不到位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在工资支付问题上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可以逃避法律的制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震慑效应,从而减少工资拖欠的现象。

此外,企业经营困难也是导致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农民工的工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来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例如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拿到应得的工资。

最后,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还与农民工自身问题有关。

一些农民工在工资支付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无法有效维权,导致工资支付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效解决工资支付问题。

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法律制度、监管力度、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数量持续增加。

然而,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逐渐浮现,给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聚焦于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首先,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工资支付迟缓。

许多雇主故意推迟发放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给农民工带来生活困境。

第二是工资不合理结构。

有些农民工薪资构成混乱,福利待遇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三是违法用工和欠薪问题。

一些雇主采取非法用工,导致农民工被剥夺了合法权益。

第四是农民工工资体系不规范。

当前,农民工工资体系尚存在不完善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需要加强规范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有几个解决途径值得探讨。

首先,政府应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的法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欠薪行为的追责,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行为,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法律维权意识。

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信息公开制度,强制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形成对拖欠工资行为的强力震慑。

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其合法用工,杜绝违法用工和欠薪行为。

再次,加强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的服务保障能力。

劳动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服务窗口,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工会组织要主动履行维权职责,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协助他们维护权益。

最后,推动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标准体系。

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其执行到位。

总之,在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制建设,落实政策,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公平、合法地享受劳动果实。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引言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是中国建设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给合法劳动者造成了严重经济困境,并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

问题分析根本原因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资金流转渠道:很多建设项目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支付民工工资。

2.缺乏监管机制:建设领域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支付情况监管不力。

3.企业利润压力大:部分建筑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拖欠民工工资。

4.工程款支付方式不合理:部分工程项目采用分期支付方式,将民工工资拖延到后期支付,增加了工资拖欠的风险。

影响及后果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后果:1.社会不稳定因素:工资拖欠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劳工抗议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民工生存困境加剧:拖欠工资使得民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甚至迫使他们背负高额债务。

3.投资环境恶化:工资拖欠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国内建设行业的发展,还可能对外商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4.经济损失:工资拖欠导致民工流失,增加了人力成本和用工不稳定的风险,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

解决途径政府监管力度加大政府应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明确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设立工资支付监管机构,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工资支付情况。

完善建设项目资金流转机制建设项目应建立资金流转渠道,确保项目的资金流动畅通。

比如,可以探索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督和管理建设项目的工资支付,确保民工工资的及时支付。

改进工程款支付方式改进工程款支付方式,避免将工资支付延迟到后期,可以通过前期付款或者阶段性付款等方式确保民工工资的及时支付。

建立信用体系建立一套建设行业的信用体系,对违法拖欠工资的企业进行名单公示,并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等商业活动,提高企业信用风险成本,从而减少拖欠工资的发生。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整治力度,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1.1 工资拖欠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普遍存在。

一方面,一些雇主存在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等问题,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另一方面,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恶意拖欠工资的情况,给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1.2 工资支付渠道不畅通农民工工资支付渠道不畅通也是导致工资支付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用工单位采取现金支付,存在现金被挪用、丢失等问题;而一些用工单位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工资,但由于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导致无法顺利领取工资。

1.3 法律保护力度不够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用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追究,农民工维权成本高,法律救济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对策2.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力度,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取工资。

2.2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工资行为。

加强对资金链断裂企业的救助和扶持,确保用工单位能够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2.3 推动工资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工资支付方式的改革,鼓励用工单位采取银行转账等安全、便捷的方式支付工资。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他们使用金融服务的能力,确保工资支付渠道畅通。

2.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解决方法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解决方法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政府的综合施策,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加强法律保障、提高企业责任意识以及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方法。

首先,加强法律保障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现有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最低标准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确保农民工能够便捷地获得法律帮助,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加强对农民工工资争议的调解和裁决,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有效途径。

其次,提高企业责任意识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明确工资支付的时间、方式和标准。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工资支付程序的透明和规范。

企业还应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加强对工资支付情况的审核和监督,防止员工工资被挪用或拖欠。

此外,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惩戒,形成良好信用环境。

再次,加强监督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企业实施定期检查和监测。

同时,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监督力度,防止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集中发生。

此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监督,建立公众举报渠道,鼓励举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加强对问题的曝光,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

最后,加强教育宣传也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知晓率和维权意识。

同时,开展企业员工权益保护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增强工资支付问题的防范意识。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民工问题的宣传,倡导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价值观。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与解决途径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农民工在就业方面仍面临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以期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一、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1.户籍制度限制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严格划分开来,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权益。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机会,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2.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工来自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3.工资待遇不公平农民工往往面临工资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工资保障机制和劳动合同约束,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低工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4.职业技能匮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相对薄弱,无法适应现代化产业的需求。

由于长期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难以在城市就业市场上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

二、解决农民工就业困境的途径1.改革户籍制度应该逐步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限制。

建立健全的城乡统一的居民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权益。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3.加强劳动保障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

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鼓励农民工创业通过提供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发展乡村经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选择。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背后原因与解决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背后原因与解决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背后原因与解决工资拖欠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更为突出。

农民工辛勤付出劳动,却常常面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拖欠的情况,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困扰。

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创造和谐社会。

首先,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信用问题。

一些用工单位缺乏诚信意识,不按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工资。

他们往往以各种理由为由,逃避支付工人应得的报酬。

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法律责任,对拖欠工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与农民工相关的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也是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用工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甚至存在合同违法、违规的情况。

没有明确的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也为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提供了机会。

因此,加强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的合同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合同违法行为,是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关键措施。

此外,政府监管不到位也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于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予追责,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民工工资专项账户、提供财政扶持等方式,确保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支付。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在现行的劳动法律中,对于工资拖欠的处罚力度和手段还不够有效。

因此,需要通过修改劳动法,加大对于工资拖欠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

同时,要完善工资支付的监督机制,确保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资,从源头上预防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最后,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全社会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关注。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问题概述1.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严重性农民工是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工资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农民工未能及时领取工资,甚至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也损害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2.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1)拖欠工资普遍存在。

部分雇主以各种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得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取获得的劳动报酬。

(2)支付方式不规范。

一些雇主以现金方式支付工资,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工资计算出现差错,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3)劳动合同缺失。

部分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正规的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工资纠纷,维权困难。

(4)监管部门力度不足。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相关部门对于雇主的违法行为制裁不力,导致一些雇主存在侥幸心理。

二、解决措施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解释和执行,明确相关规定,为农民工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严惩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打击雇主的违法行为。

2. 推动电子工资支付鼓励企业采用电子工资支付方式,提高工资支付透明度和安全性。

建立健全的工资支付评台,实现工资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公开透明,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3.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梳理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推动雇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违约责任的约束力,提高法律效力。

4. 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雇主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频繁的检查和评估。

鼓励农民工组织维权,加强行业协会和工会的组织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和宣传教育。

三、个人观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我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雇主的监管,同时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这一问题,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提供更严格的保障。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诸多问题,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薪酬支付不及时农民工的工资通常是以月结或者半月结为主,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薪酬支付时间常常拖延,甚至出现拖欠情况。

这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为他们需要依赖这笔薪酬来维持生计,支付房租、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解决措施: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强制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能够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违规企业进行制裁和处罚,以此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工资待遇不公平农民工在城市中进行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应当获得公平的工资待遇。

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并不公平,通常存在着同样的工作内容却获得不同工资待遇的现象。

解决措施:政府需要建立公正的工资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该根据农民工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年限来确定工资待遇,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

3. 缺乏有效的维权渠道在面对拖欠工资、不公平待遇等问题时,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维权渠道。

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资源来寻求帮助,导致维权困难。

解决措施: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设立专门的维权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协助他们解决工资支付问题。

加强对农民工法律权益的宣传教育,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以便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对农民工的认知和对待方式。

农民工在城市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任务,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障。

只有当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工资支付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裙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凭借着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深入剖析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存在的问题(一)欠薪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支付,但欠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私营企业主等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的甚至故意逃避支付责任,以各种借口拖延或拒绝发放工资。

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手段,使得他们在面对欠薪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通过上访、聚众讨薪等特殊方式来寻求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工资支付制度不完善部分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制度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工资发放时间不固定,经常拖欠工资;工资计算方式不透明,存在克抠、虚报等情况;缺乏有效的工资监管机制,使得企业主能够随意操纵工资发放的环节。

这些不完善的工资支付制度给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支付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为欠薪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三)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故意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对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重要条款缺乏明确约定。

当发生劳动纠纷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劳动合同作为依据,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维权难度大大增加。

(四)监管力度不足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

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另监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日常巡查和举报投诉等方式,难以实现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全面、实时监管。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工资拖欠给农民工群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根源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探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由于教育程度低和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经常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

与此同时,一些用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着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

因此,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提高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渠道,加强用工单位的管理监督。

其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另一个根源是法律执行力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用工单位觉得工资拖欠是一种成本节约的手段,对法律的惩罚力度不予理睬。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对法律不够了解,缺乏维权意识。

因此,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工单位的打击力度,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此外,建立健全的用工机制也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关键。

当前,农民工主要通过借用中介或个人联系方式找工作,而这些渠道往往不够透明,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工资拖欠。

因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用工信息发布和招聘机制,加强对用工中介的监督,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支付流程。

同时,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并加强对工资支付流程的监控和约束,以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得应得的工资。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度和声音对推动问题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曝光力度,公开曝光拖欠工资单位的黑名单,增加社会舆论压力。

同时,要鼓励农民工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如工会、NGO等,互相支持、合作,共同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具有复杂的根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信息不对称、法律执行力不足和用工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农民工欠薪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民工欠薪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民工欠薪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信贷紧缩、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农民工欠薪问题仍时有发生,实现到####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当前农民工欠薪问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工欠薪案件主要集中在建设领域。

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力技能要求较低,用工数量大,且工程项目违法分包、层层转包、挂靠承包、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普遍存在,依然是发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重灾区。

例如,*市欠薪案件中建设领域的就占到##%左右,*市建筑施工领域和交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占到案件总数##%以上。

二是农民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与欠薪案件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

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招鲜”的就业技能,求职心切,务工随意性强,工作稳定性不高,且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容易被拖欠务工薪酬。

调查发现,技能型农民工普遍工作比较稳定、收入水平较高,而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流动快,产生欠薪问题的概率较高。

三是讨薪案件掩盖下的恶意讨要工程款问题频发多发。

工程建设领域由于借用资质、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导致结算纠纷、合同纠纷问题频发,致使拖欠工程款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个别企业和一些“包工头”将应收账款等经营风险转嫁农民工,教唆、组织、煽动农民工借讨薪名义索要工程款、材料款或设备租赁款,组织化程度高、参与人数多,且大多选择群访、缠访、闹访等方式扩大社会影响,借以向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施压,影响十分恶劣。

四是农民工法外讨薪愈来愈多。

目前,劳动监察处理农民工讨薪案件虽然时效性较快但没有足够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和人民法院自诉举证困难且时效性较差,因此农民工讨薪选择信访渠道的越来越多,上街游行、静坐示威等法外“闹薪”情况比较突出。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
主要困难及对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
1. 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漠视,违法成本较低。

2. 法律责任不清晰:当前法律条文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违法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无法对违法用人单位形成威慑。

3. 考核部门监管能力不足:有些地方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管不力,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存在不足。

4. 积案难以消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积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对策包括:
1. 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不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惩戒,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2. 增加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罚款金额或者取消经营资质等方式,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果。

3. 加强监管能力: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强化日常巡查和信息披露,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加强积案消化:制定专门的解决积案的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推动积案的解决,通过加强协调和调解等方式,尽快解决积案问题,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农民工组织的对接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社会中愈发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农民工作为来自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他们面临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就业机会不足农民工之所以走出农村,前往城市打工,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然而,由于城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城市就业岗位的供给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工的需求,进而造成农民工问题。

2. 用工成本压力大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往往以相对较低的工资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各类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普遍选择聘用农民工,这导致了农民工工资的“下沉”,长期以来,农民工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保障。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因此,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也是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方法探讨1. 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工时、休假等权益,提高劳动法律意识。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期之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流入城市的需求。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争取给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2023年以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广阔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作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成效,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容无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处理农民II资案件上的困难和问题(一)造成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多,情况复杂,劳动保障部门不具备约束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职能,没有制约手段,大局部欠薪案件都是通过反复协调解决的。

(二)建筑领域因工程质量、进度、价款、合同、劳动纪律、建筑工程非法转包等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屡禁不止,是困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主要问题。

这些案件看起来是工资支付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工程款拨付、工程量的结算、劳务纠纷等,农民工工资处于整个链条的最下游。

假如不能查清分包企业工程款的兑结问题。

认定其责任主体:查清劳务分包之间的工程量结算问题,认定拖欠数额;查清工程质量、进度、价款及其它纠纷问题,使劳资双方达成一致;查清农民工记工、工资额与实际完成工程量的关系,以确定工资数额。

“四个查清”不清劳动部门就无法公正、公平地解决问题。

(三)建筑、交通行业普遍存在层层转包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民工的权好处于悬空状态。

拖欠农民工工资发生后,唯一可以制约的就是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但是80%的建筑企业和开发商都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四)国家和自治区对拖欠工资的行为没有处分规定,也没有赋予劳动保障监察对欠薪者冻结、查封财产的强迫执法手段。

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拖欠工资案件下达的处理决定,待执行周期(从处理决定送到达移交法院强迫执行需3个月)完毕,建筑工地的建筑企业已完工撤离,企业转移财产、经营者逃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五)有些农民工不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借讨要工资为名,索取清场费,破坏施工场地设备,或者聚众上访或闹事,采取极端手段讨要工资,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的建筑市场秩序。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存在,给他们的权益保护带来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表现1. 拖欠工资拖欠工资是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延工资支付时间甚至拖欠工资。

这使得农民工无法按时收到应得的报酬,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2. 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将农民工的工资设置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

这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剥夺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 工资支付方式不规范一些企业采取现金支付工资,而不是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电子支付方式。

这种支付方式容易导致工资被侵占、丢失或被冒领,给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带来风险。

二、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途径1.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严格依法惩治拖欠工资行为。

同时,对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 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拖欠工资的企业,及时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得到及时支付。

3. 推行工资银行代发制度推行工资银行代发制度,要求企业将工资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电子支付方式发放给农民工。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工资被侵占、丢失或被冒领的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安全。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法规培训,引导企业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

5. 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解决机制,提供有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设立专门的仲裁机构或法院,快速、公正地处理农民工工资争议,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总结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推行银行代发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建立争议解决机制等途径,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与解决策略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工资支付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现状1.1 工资拖欠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建筑工地、加工厂和餐饮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普遍存在。

一方面,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无法及时支付工资。

1.2 法律保护不到位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执行力度不够,法律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一些用工单位存在逃避法律监管的行为,农民工往往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1.3 信息不对称导致维权难度加大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信息不对称导致维权难度加大。

同时,一些用工单位利用信息不对称,采取各种手段压榨农民工,使他们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策略2.1 加强法律监管和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对用工单位进行监督,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拿到工资。

2.2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制度的宣传和推广,确保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工资支付方式和时间。

同时,加大对劳动合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用工单位的合同履约意识。

2.3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渠道,增强他们维权的能力。

2.4 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争议解决机制,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

设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争议调解机构,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协调解决工资支付争议,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5 加强用工单位信用评价建立用工单位信用评价制度,对工资支付问题频发的用工单位进行公示和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彭红碧,李国政2011-05-31摘要: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市场决定存在失灵,主要是农民工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微弱,农民工劳动力短缺与其工资水平偏低并存。

这种失灵直接源于农民工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性、需求垄断性和信息非对称性所决定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缺陷,根源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包括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制度壁垒、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和信息传导的制度缺失在内的制度困境。

而培育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完善相关制度是解决其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现实出路,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三农问题,发育缺陷,制度困境一、问题的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资即为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按照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工资由劳动力供求状况决定,并通过劳动力供求主体双方的相互选择、相互竞争来实现。

当某一行业、部门、企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工资就会上涨,并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反之,工资就会下降,并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

因此,工资既是劳动力供求状况的结果,也是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反映。

而且,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工资之间的这种决定与被决定、反映与被反映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即市场化的程度随其提高而增强。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多重分割,处于其最底部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政府的制度干预较少,因此,它基本上是完全市场化的。

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其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并反映其劳动力供求关系,两者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而逐渐增强。

但“民工荒”的出现和延续逐渐暴露出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中存在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相脱节的问题,即农民工的工资市场决定存在着失灵。

这种失灵表现为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甚微,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以其供求为导向,而解决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的失灵则是实现农民工工资水平正常波动及其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完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途径。

关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其劳动力供求的关系,现有文献一般认为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而工资水平偏低又是其劳动力发生短缺的主要原因。

但有关农民工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其工资水平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其劳动力供求变动所暴露出的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个别文献虽探讨了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但其市场失灵主要是就农民工短缺现象而言的,认为农民工市场难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调节供求关系。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考察农民工劳动力供求变化及其工资水平变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此一问题的途径。

二、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主要表现(一)从理论上看,农民工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微弱工资水平是劳动力供求均衡的结果,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将会引起均衡点的位移,从而产生新的工资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力供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一方面,其供给经历了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巨大反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农产品剩余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显性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在远高于务农收入的刺激之下开始从务农转向务工或经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并逐渐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1989年,我国“民工潮”的农民工人数高达3000万,此后以每年平均800万以上的规模递增。

尽管阿瑟·刘易斯认为在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劳动力几乎可以无限供给,但我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却没有完全照此观点发展,于2004年初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

据人保部课题组的调查,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

其中,珠三角地区的缺工最为严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的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另一方面,其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内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非农经济的发展正相关。

自2004年“民工荒”出现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强劲势头。

截至2008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0. 1%、10. 4%、11. 6%、13. 0%和9.0%。

而且第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十分突出。

另外,我国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加大了国内投资,如40000亿元以基础建设为主的投资。

在这两个因素的刺激下,劳动力需求特别是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需求继续扩大。

因此,农民工劳动力既面临着供给总量的不足,又面临着需求总量的增加。

这两者的变化均有利于其工资水平的上升。

图1为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劳动力的供需曲线图。

横柱L为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数量,纵柱W为农民工工资水平(率)。

SES’是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曲线,E是其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的转折点。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在E点以前,由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弹性趋于无限,无论其需求如何扩大,其工资水平始终保持在W1;而在E点以后,由于其供给弹性相对降低,需求的扩大则必然导致其工资水平的上升,例如,需求扩大至D3,其工资水平则相应地上升至W3。

换言之,如果农民工工资从W1上升至W3将导致其劳动力的供给量从L1增至L3,这样,农民工劳动力的供求达到新的均衡,“民工荒”问题得到解决。

但“民工荒”问题的长期存在则说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尚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如图1所示,如果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从W1仅上升至W2,这样,其劳动力供给量仅从L1增至L2,其需求则仅满足至D2。

相对于D3的需求量,农民工劳动力供给仍然存在L2L3这个缺口,即“民工荒”的用工缺口,并造成了图中阴影部分的社会福利损失。

因此,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的巨大反差并未带来其工资水平的相应提高。

图1: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劳动力供需曲线图(二)从现实来看,农民工劳动力短缺与其工资水平严重偏低并存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在经历了从“潮”到“荒”的巨大反差后,持续短缺。

2004年后,我国每年春节后都发生了“民工荒”,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2010年初的“民工荒”规模大、范围广。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缺工约200万,长三角缺工约25万,缺工的种类从技工扩大到普工,缺工的区域也从沿海各省深入到了内地甚至边远省份。

但与“民工荒”相伴的仍然是农民工持续的低水平工资问题。

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民工工资即其劳动力价格低于其劳动力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延续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为了自身发展而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三部分组成。

但农民工的工资不是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而仅仅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以2008年为例,当年,农村居民仅衣食住三项人均支出即达2489. 35元,而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1156元,并不能支付再生产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资料价值。

二是农民工工资及其增幅远低于城镇职工工资及其增幅(图2)。

2004 - 2008年,农民工工资的年均增幅仅为8. 2%,而同期城镇职工工资的年均增幅高达15. 8%,高出前者近一倍。

三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一致(图2)。

按照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学理论,社会可供分配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其提供的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基金(消费品)的多少,即个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而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工资水平与之正相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工资水平提高;反之,则下降。

2004 - 2008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幅高达16. 6%,远高于农民工工资的年均增幅。

由此可知,一边是农民工劳动力的短缺,另一边却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仍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两者并存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其供求状况严重扭曲。

三、农民工工赘市场决定失灵的主要原因(一)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缺陷是其直接原因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产物虽具有市场化特征,但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市场机制的众多方面都还很不健全,甚至可以说它还只是市场体制的一种萌芽。

因此,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存在诸多发育缺陷,并影响了农民工工资的市场决定。

具体说来,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缺陷对其工资图2:农民工工资、城镇职工工资、人均GDP及其增幅比较图图1: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劳动力供需曲线图数据来源:蔡昉、刘易斯之《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注:以上数据均未考虑物价上涨因素。

市场决定的主要影响有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存在供给的季节性与需求的非季节性的矛盾。

我国大多数农民工属于“候鸟型”劳动力,或以农业生产季节为周期,农闲时在外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或以年为周期,春季外出,冬季返乡,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这形成了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的季节性特征,这种特征与其需求的非季节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极大地冲击着农民工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市场的稳定性。

首先,供求关系是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的主要作用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力量。

作为“因”的供求关系的非稳定性必然导致作为“果”的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扭曲性,两者因而脱节。

其次,稳定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是其价格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而供需矛盾对其稳定性的冲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着农民工工资的市场决定。

2.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需求垄断市场。

这既是其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结果,也与农民工自身所具有的弱势性分不开,如机会成本低下、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有限、组织程度偏低、维权意识薄弱等。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于农民工与企业的搏弈过程中,其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垄断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工的博弈力量,导致农民工在与企业的博弈中处于绝对弱势。

其博弈结果必然是农民工工资水平严重偏低。

另外,由于以农民工为劳动力主体的企业大多经营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工资是他们实现产品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处于劳资博弈强势的企业因而必然尽力维续农民工的低水平工资;又由于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以及巨大的城乡差别,农民工归根到底只有接受低工资在城市工作的“自由”,没有不接受低工资返回农村的“自由”。

因此,这种由劳资双方的博弈力量所决定的工资水平还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以致即使在农民工短缺的“民工荒”时期也未得到改变。

正是这种由需求垄断特征所形成的扭曲的劳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工资的市场决定。

3.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性。

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就业机会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而非对称信息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