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1年创办,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20余人。

本专业在我校虽然开办历史不长,但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机械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该专业的成长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办学机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有专兼职教师共1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与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6人,助教9人;学缘结构方面:博士1人,硕士15人,学士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人,外聘专业实训教师5人。

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能够为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安徽省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教育中心、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与测量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标准工程型汽车主减速器装配线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并正在筹备建设多个专业实验室。

有6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体系。

依托安徽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矿用绞车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在合作企业宿州龙华机械制造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获得2项安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参与研制的产品分别为SQ80/75B无极绳连续牵引系统(科技成果证书编号:14-282-02)、JWB75WJ 无极绳调速机械绞车系统(科技成果证书编号:14-283-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结合专业实际开设了专业指导课程,举办多项机械创新大赛和专业技能认证培训。

2012年组织了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全部学生通过了二维CAD工程师(机械设计方向)认证考试。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规划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规划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为目标,顺应专业形势发展,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规划。

二、课程建设基础(一)课程定位《机械制图》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专业制图、识图和测绘基本技能准备,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贯彻始终的作用。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职业能力等级证书、“1+X证书”标准、行业领先的证书标准,体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二)课程师资团队拥有多媒体教室,制图模型,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且应用效果好。

开发原创短视频、微课等资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建设类型、形式多样、能学辅教的教学资源。

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本课程主要讲述有关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课程内容附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其全面发展。

(五)课程教材《机械制图》课程使用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机械制图(多学时)》第2版。

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在2010年出版的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反馈,吸收新知识、新规范修订而成的。

机械类专业群建设规划

机械类专业群建设规划

机械类专业群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1、深入持续专业群建设。

改变专业建设统筹不足、实践教学效益不高、课程建设系统性不强、师资队伍协作不够等问题,促进机械类相关专业协同发展。

2、高标准推进省级示范专业建设。

改变专业发展创一流内生动力不足、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不够、水平提升不快、教学资源丰富与共享不足,学生满意度不高,引领数控、汽车、模具、焊接等专业建设与改革。

3、创新拓展中职专业建设。

树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基本理念,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描绘中职人才培养路线图,实践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提升办学水平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业群建设思路1、机械类专业群基本结构2、机械类专业群建设思路1)对接智能制造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预计撤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保留原有四个专业。

2)依据行业建设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

构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开设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程;撤销、改造模具实训室实训室,对接机械加工实训室,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化实训设备,重点建设3D打印实训室,打造一个具备仿真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3)深度对机械类、汽车类专业各个职业岗位,细化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机械类、汽车类专业方向。

进一步细化各专业的岗位方向;细化各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具体目标(1)对接长淮北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基础——煤机产业、高端数控加工和机器人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共同构建的产业集群。

(2)优化专业结构,撤销、整合一批专业,为专业群服务。

(3)制定三年计划,培养一名专业群带头人,开发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

(4)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通过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优势互补,将学生推出去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

(5)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专业群保驾护航。

三、重点建设内容1、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整合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制造业的专业,撤消部分不符合学校发展的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范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范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范文近几年来机电工程系根据新形势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强调自身特色,制定了课程、教材建设规划,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整合和改革。

将传统的“机械制图”、“AutoCAD”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得量”合并为“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一门课程,使经典的工程图学知识与现代绘图手段结合起来。

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内容合为一体,形成“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新课程,减少了内容重复。

增设了综合性与设计性较强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如CAD/CAM。

近三年,《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准备》、《机械设计与制造软件的应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6门课程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重点课程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给其它课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我专业认真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利于教学”为原则,从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1)积极选用近三年省部优以上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或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选用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

3)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编写三门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特色教材。

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鉴于上述额两门课程为本主业的核心课程,完成此课程的编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意义。

《机械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机械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机械基础》课程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2025年)》和《“十四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为目标,顺应专业形势发展,对装备制造类专业《机械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规划。

二、课程建设基础(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方法,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过程,初步具备正确拆装机电设备中机械零部件的能力;能正确识读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会选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精度测量;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为无缝对接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升入高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师资团队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由较高教学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熟悉课程,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敬业,教学水平较高。

(三)课程实施教学条件1扩充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内容。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构件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化、缩短工作就业适应期。

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实训中心。

2.继续加大《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加强机械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教材及教案、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试题库、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及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等。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1课程内容(1)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建设调研汇报一、调研目标:伴随学院发展由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伴随市场对人才需求水平不停提升,过去培养模式日渐显示其不足,迫切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学院在充足分析市场、审阅现有形成办学模式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政方针调整。

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被确定为关键建设院级精品专业,为了使教学改革少走弯路,贴近市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深入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牌专业,争取成为省级精品专业,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毕业生跟踪调查仅是其中之一。

目标关键是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加紧教学改革步伐,提升教学质量。

二、调研时间:10月10日?11月10日。

三、调研对象:及以前本专业毕业生及所在就业单位。

四、调研方法:调查仍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毕业生单位比较集中城市(地域),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单位走访形式。

对于就业分散毕业生则关键采取问卷调查,以书面和网络两种问卷形式进行。

此次调查一样受到了被访单位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感受到了毕业生对母校拳拳之心。

因为时间短,调查对象仅以毕业生和就业单位为主,在短短30天时间里,对10余家单位和近百位毕业生进行了调察访谈,但得到信息反馈一样能说明教学改革紧迫性,一样也给我们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很多指导和启发。

⒈用人单位调查情况:⑴被调查企业分布情况被调查企业关键在毕业生较集中湘潭、浙江、广州、东莞、深圳等地进行,共12家,共得到85位毕业生信息。

关键以订单培养单位为主,分散就业单位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多,绝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单位是机械行业,服务类和三产就业人数极少。

调查对象中,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多少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中还没有自主创业受到调查。

具体情况图1所表示。

图1⑵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首先针对订单企业人才现实状况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机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机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机械教研组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机械教研组是某机构的教研部门,负责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

今年,机械教研组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通过协作合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教学科研1.开展教学科研项目:本年度,我们教研组共开展了3项教学科研项目,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等。

这些项目的开展为机械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2.参与学术研讨会议:教研组的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学术素养,也拓宽了视野,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教学案例研究:我们注重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分享。

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教学管理的问题,我们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2.健全教学评估体系:为了客观评价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一套多维度、全面性的教学评估体系。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到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3.加强师资培训:教研组组织了多次师资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我们邀请了机械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使教师们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四、教材建设1.教材编写:针对机械专业的教材缺乏、内容陈旧等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一套适合本校机械专业的教材。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实用,并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受到了学生和教师们的好评。

2.教材更新:我们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更新包括教材内容的修订和改进,确保教材与时俱进,符合机械专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注重获取最新的教材资源,并推广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材评估:我们组织教师们对使用的教材进行评估,了解教材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和结构。

评估结果为教材改革提供了依据,确保教材质量的持续提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CDMA)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机械系统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以满足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业设置,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程度还不够完善,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应用也不够到位。

因此,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对促进本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发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注重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完善设计理念,提高制造水平,加强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应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还要注重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和研制新型进步性的生产系统,为社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制造业服务。

其次,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整体水平。

Kbnvwx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Kbnvwx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生活|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郭敬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机电工程系机械教研室一、专业建设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编程能力,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

根据威海华东数控、威海量具、文登曲轴等本地知名机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高速加工中心等先进加工设备的使用能力。

在引进Pro/E、Cimatron等国际认证证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数控加工及逆向工程的能力,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生产、维护调试和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主动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依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原则,走内涵发展之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本地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适合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需要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双师‛素质水平为主要建设内容,培养能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优化师资队伍;突出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生产性教学工厂,积极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重点建设,使该专业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的领航舰。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进一步加强建设目标绩效的可考核性和可监测性,现列出课程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及毕业生能力等三方面的建设基础与预期目标,具体见表1。

2.1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动态管理。

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精密计时仪器设计与制造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精密计时仪器设计与制造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精密计时仪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熟知机械钟表、石英钟表的基本理论与结构,具有钟表设计、生产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面向钟表企业从事钟表结构设计、零配件加工、成品装配、钟表维修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1.知识结构(1) 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2) 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3) 电子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 微机应用的基本知识;(5) 机械设备电气自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6) 钟表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7) 现代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具有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2) 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3) 具有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活动能力;(4) 评价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新技术的能力。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精密计时仪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其能力结构主要反映在以下8个方面:(1)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工艺实施的能力;(2) 正确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能力;(3) 计算机的操作和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4) 阅读相关科技英语资料的能力;(5) 熟练地使用企业常用CAD/CAM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6) 钟表结构的一般设计和实施生产的能力;(7) 钟表装配和维修的能力,获一定的钟表职业技能等能证书;(8) 钟表企业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1.学制:全日制三年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计时仪器原理与结构、电子计时仪器原理与结构、钟表制造技术与工艺、手表装配与维修、机械CAD/CAM、工业企业管理、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规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规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规划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培养的新要求,更好的服务与地方经济建设,特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整体达到省内先进,国内知名水平。

与省内、市内制造企业在教学、产品研发制造、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形成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形成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3-5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省内精品课程,1门以上国家精品课程;建成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3-5名省内有影响的名师,使我院成为成为省内高职名校。

具体如下:⑴五年内本专业在校生达到600人,每年毕业生达到200人。

⑵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全部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50%以上达到高级工职业资格水平,能力结构合乎企业用人标准,发展后劲强,省内知名。

⑶与5家以上企业建立常态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教学实训、产品制造、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方面。

⑷建成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的功能完备、配置合理、节俭高效的实训基地。

⑸专任教师达到30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到20人,建成准“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1名省内知名的名师。

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开发2门以上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色的校本教材。

打造1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

为了达到本专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文件建设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企业、院校开展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研究企业的机械制造类人才分布、结构和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和需求数量。

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3.2.1-3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

3.2.1-3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展“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设计的典型课程及总结材料——《数控加工技术》典型课程及总结材料《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技能为核心,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数控加工考核要求为基本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零件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将零件图分析,工艺方案拟定,切削参数设置,工件装夹与定位,工、量、刃具的使用,数控程序的编制,程序的校验,加工模拟,机床的操作与调整,工艺文件填写,产品质量评估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懂工艺、会编程、精操作的数控车削生产技能。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按照岗位能力提升进行,符合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认知规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支撑条件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硬件设备及师资力量的支撑起着重要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坚持以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兼顾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产品加工的原则,完善职业能力训练功能,成为“生产车间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实训中心包括金工实习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数控维修实训室和数控仿真加工实训室。

完全可以满足本课程的实践操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开展过程中不但要求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实践动手能力要过硬。

学院注重教师的深造和继续教学,指派青年老师深入机械制造类企业锻炼,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授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并指导各类数控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一)职业技能目标1、能够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并能够绘制。

2、能够读懂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文件并制定。

3、能够使用通用卡具、组合卡具进行零件装夹与定位。

4、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常用刀具并能够刃磨特殊车削刀具。

5、能够编制由直线、圆弧、螺纹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并能够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变量编程进行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一、专业建设规划机械与工程学院现开设机械类和土木类专业共个;其中本科专业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和土木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校总体专业建设规划;在教育部专业目录的的指导下;新上个专业;使机械类专业增至个;土木类专业增至个;形成专业间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良好空间;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成校级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实施情况一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继续深造的能力..2.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产品制造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从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制订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了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其中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规定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并规定了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学分;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合格人才..三拓宽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了适合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实习基地;保障了实习环节的教学..目前在机电制造企业和建筑、装饰企业建立了个实习基地;将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提高了就业率..四加强了专业特色建设在对学生培养上突出职业性;实行职业证书制..与社会认证机构合作;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培养;在机械类专业考核的项目有:机械CAD应用工程师;三维CAD工程师、高级电工、数控工艺员等、土木类专业有: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等;学生在毕业前都能获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参加学科竞赛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专业特色;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高;招生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办相对时间长;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效果突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在校企合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完善;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十一五"建设规划装备与材料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以《辽东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为依据,以服务辽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振兴辽东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为目标,结合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及《装备与材料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一五”建设规划》,制定出本规划。

一、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服务辽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辽东地区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先进的科研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平台为核心,优化实验室资源、结构,努力建设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室,争取建立1-2个自主开发多功能的技术应用型实验室.二、实验室建设背景⒈现有实验室基本情况本专业现有机电基础实验室7个、专业基础实验室7个、一个实习工厂(含4个车间),详见附表1附表1:机电工程技术实验中心状况一览表⒉实验教师队伍现状当前实验教师队伍中,有13名双师型教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详见附表2)。

附表2 双师型教师实验队伍统计表三、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以服务辽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辽东地区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先进的科研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平台为目的,优化实验室资源、结构,以现有的7个基础实验室、7个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为基础,积极建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三大实验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科研力量自主开发技术应用型实验室,建设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室。

四、实验室建设具体目标在2006—2008年期间,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

第一期,建设时间为2006年,重点建设机械基础实验室和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设计部分),所需35万左右资金购置实验设备,另外申请辽宁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或政府)投资300万左右扩建数控实验室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教研组年终总结与计划培养机械技能助力制造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教研组年终总结与计划培养机械技能助力制造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教研组年终总结与计划培养机械技能助力制造业发展一、综述过去的一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教研组在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全体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接下来一年的计划,旨在不断培养机械技能,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总结1. 教研组组织建设在过去一年中,教研组注重组织建设,加强团队凝聚力。

我们积极组织团队内部培训,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建立起健全的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教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2. 课程设计与改革针对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变化,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

我们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了解最前沿的制造技术。

3. 机械技能竞赛与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我们积极组织机械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

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能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前一年的工作总结和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更好地培养机械技能和助力制造业的发展:1.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2.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引进更多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3. 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注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大纲,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变化。

4.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发展的各个方向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为适应国家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需求、满足学科及科研交叉扩展发展的新规律,华南理工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率先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行宽口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将机械制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合并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项目组根据新型工业体系发展迫切需求、结合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规律、在学校大学科专业与科研发展的实际要求下,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床、刀具、夹具、工艺及切削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缩减了学时,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出版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文版国家规划教材,且得到良好的普及应用。

迄今,全国有46所教育机构、大专院校选用该教材,发行量超过3万册。

与此同时,项目组结合广东省家电、汽车、模具等优势制造行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和实践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大胆革新: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融合切削变形测量、切削力测量、刀具角度测量、加工精度测量与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创新机构自主设计与制造等若干模块化实验,构建了综合性的课程创新实验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分中心,面向教学-科研-学生研究计划—课程创新竞赛等服务。

该平台是“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对机械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趋世界化,项目组于2002年率先在全校试行双语教学。

在已有优质中文教材基础上,项目组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编写出版了面向双语教学的优质英文教材《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同时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的教学合作,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办“3+2”本-硕学位联合培养试点班;定期邀请昆士兰大学、剑桥大学教师给本科生进行短期授课或开办课程讲座等。

近年来,项目组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建立了电子资源库,形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教学到网络自习、从知识继承到知识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使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
近几年来机电工程系根据新形势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强调自身特色,制定了课程、教材建设规划,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整合和改革。

将传统的“机械制图”、“ AutoCAD”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得量”合并为“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一门课程,使经典的工程图学知识与现代绘图手段结合起来。

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内容合为一体,形成“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新课程,减少了内容重复。

增设了综合性与设计性较强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如CAD/CAM。

近三年,《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准备》、《机械设计与制造软件的应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6门课程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重点课程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给其它课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我专业认真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利于教学”为原则,从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1)积极选用近三年省部优以上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或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选用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

2)积极提倡教师自编教材的同时,严格自编教材的立项、编写等工作,自编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查。

组织教师编写出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2011年完成了《Autocad教程》的编制。

计划在2012年,完成《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的教材整合编制。

3)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编写三门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特色教材。

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鉴于上述额两门课程为本主业的核心课程,完成此课程的编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