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护理专业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

护理专业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

护理专业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今天帮助大家梳理关于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中最常见。

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分类: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心输出量降低而外周血管阻力高。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故又称冷休克。

失血失液性、心源性、创伤性和大多数感染性休克属此类型。

2.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此型较为少见。

其特征是外周血管阻力低,心输出量高。

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可增高,故亦称暖休克。

部分感染性休克属此型。

3.低排低阻型休克:常见于休克晚期,为休克失代偿的表现。

特点是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及血压都降低。

临床表现:休克代偿期(轻度):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兴奋,面色苍白,脉速,烦躁,精神紧张等,血压正常或偏低,尿量正常。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暖休克。

休克抑制期(中度):意识尚清醒,表情淡漠,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心音低钝,脉细速,收缩压70~90mmHg,呼吸浅表,急促,尿少。

休克抑制期(重度):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面色青灰,口唇及肢端紫绀,皮肤湿冷和出现花斑,脉细弱或摸不清,血压小于70mmHg或测不出,脉压差显著缩小,尿闭,呼吸急促或潮式呼吸,可发生DIC、出血倾向、酸中毒以及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代谢,防止MODS。

护理措施:1.立即取休克体位:上半身抬高10 ~20 ,使膈肌下降,促进肺扩张;下半身抬高20 ~30 ,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器官血供。

《休克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休克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麻痹性扩张;
前阻力<后阻力;
微血栓形成;
多灌少流、“灌”“流” 不灌不流
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兴奋; 缩血管体液因 子释放。
影响
代偿作用重要; 维持血压;
血流重分布
组织缺血、缺氧。
H+,平滑肌对 CA反应性; 扩张血管体液因 子释放; WBC嵌塞,血小 板、RBC聚集。
失代偿: 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进行性下降; 血液浓缩。
响动脉血压和器官血流量。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 其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改变
毛细血管的血压。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增大,会使毛细血管血
压降低? 导致毛细血管内血容量减少,血管壁受压力减小
(一)微循环障碍
收缩期:心跳加快,心排出量↑ 扩张期:
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 熟悉:外科休克病人的治疗原则。 掌握:1、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及 护理措施。
熟2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处理原 则
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原则、护理 措施、观察指标。
难点: 1、休克病人的病理生理、紧急处理原则。 2、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二)按始动因素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容量

2.心源性休克
心泵功能障碍
3.心外阻塞性休克
心脏后负荷加重
4.分布性休克
血管缩舒异常
(三)按血流动力学分类

低排高阻型
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暖休克)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的护理包括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采用去枕平卧,消除休克的致病因素,病情观察要仔细、准确做好重症病人护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公卫生人才网对考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经诊断为休克的病例应立即做好输液准备,建立静脉通路,以确保迅速、有效的补充循环血量,输液常需从两条静脉通路同时输入:一条静脉快速输液,另一条静脉循环滴注各类抗休克需控制滴数的药物。

如病情不好转可进行静脉切开加后输液,快速纠正休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包括义齿)
根据病情常规吸氧(鼻导吸氧氧流量为3~5L/min,面罩吸氧氧流量5~10L/min),间歇吸痰,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加强心脏收缩力,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3.采用去枕平卧(也可取中凹卧位)
头稍偏向一侧,将下肢适当抬高(角度10 ~30 )有利于静脉回流。

4.消除休克的致病因素
如过敏性休克,应避免致敏性药物的再次接触,离致敏原。

对于内脏大出血,穿孔要及时治疗去除病因,否则所有抗休克措施很难起效。

5.病情观察:要仔细、准确做好重症病人护理记录,及时报告上级医生请求支援。

(1)生命体征的变化,能直接反映病员病情的发展趋向。

(2)神志及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的表现。

(3)观察尿量。

(4)定时作血气分析及pH测定。

(5)寒冷可加重休克,对抢救休克不利做好保暖工作。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 (循环专业小组)
休克的定义
休克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 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 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 特征的病理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 应。
病因和分类
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 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之一。 感染性休克 主要因细菌及毒素作用所致。 心源性休克 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 神经原性休克 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 醉平面过高等引起。 过敏性休克 常因接触、进食或注射某种致敏 药物等引起。
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
心源性休克 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 输出量急剧减少。
心外阻塞性休克 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 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
分布性休克 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扩张所致 的血管容量扩大。
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低排高阻性 又称低动力性休克。 高排低阻性休克 又称高动力性
可用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重度失血和严重 失血者,可用林格氏液、糖盐水、右旋糖酐 或706代血浆等滴入。可在30min内输入 500-1000ml液体,以迅速补充循环血量, 提高微循环复苏效果,另一管及时输入心血 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 7、注意尿量变化,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 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病人尿量少于 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尿量大于 30ml/h,表明休克有改善。注意皮肤色泽 及温度变化,若补足血容量,皮肤慢慢转红 润,肢端转暖。 8、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注 意抽血结果,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补液的种类
休克。
休克的病理生理
•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 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变化及继发性的 损伤是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神志情况及瞳孔大小。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微循环情况(指端色泽、皮肤温度等)及其他脏器功能。

【护理措施】1、取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体位,也可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安静,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粗大的静脉,保证患者至少有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监测容量。

4、创伤和大出血的患者应准确客观地记录出血量,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注意患者血红蛋白及出凝血的监测。

5、遵医嘱用药,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注意用药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及时记录。

6、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力衰竭或液体漏至皮下组织坏死。

7、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可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休克初期患者躁动而意外拔管。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平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患者给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等)。

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痰量,做好记录。

10、注意患者胃肠功能的评估和启动,有肠内营养的患者应抬高床头,定时评估患者胃潴留的情况,防止误吸。

对于需胃肠减压的患者应保证胃管的通畅。

11、遵医嘱按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1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3、病室环境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加强对患者的保温。

体温过高时要采取适当降温,同时关注体温的变化。

14、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保护患者的隐私。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和综合护理,以稳定其病情和维持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监护要点。

护理目标休克病人的护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循环功能受损,护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液体复苏、血压支持等措施,维持有效循环量,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各个器官。

2.维持呼吸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常伴有呼吸功能障碍,需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呼吸窘迫等问题,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休克病人代谢紊乱,易导致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护理应监测酸碱和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和调整。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休克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

护理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1. 紧急补液休克病人因有效循环量不足,需要紧急补液以增加血容量。

常用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补液速度,并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

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若补液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液流动。

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和休克指数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维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因呼吸窘迫或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缺氧。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例如清理分泌物、吸痰、气道吸引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监测频率要根据病情确定,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同时,还需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病人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

5. 保持体温稳定休克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影响病人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护士要保持休克病人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退热或出汗,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温暖液体输注等。

6.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调整休克病人常伴有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和调整。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1.微循环收缩期病人血压()A.明显升高B.降低C.基本正常D.明显下降E.以上都不是2.休克病人出现酸中毒,按病理变化规律出现在()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扩张期C.休克抑制期D.微循环衰竭期E.DIC期3.观察休克病人血管痉挛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是()A.肢端温度B.神志情况C.脉压大小D.脉搏快慢E.呼吸深浅4.休克早期,病人尿量的变化()A.增多B.正常或减少C.正常D.无尿E.先增多后减少5.休克病人出现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其病理变化发生在()A.微循环收缩期B.微循环扩张期C.休克衰竭期D.休克期E.抑制期6.休克晚期病人可出现()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血钾降低7.休克早期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面色苍白B.精神兴奋C.烦躁不安D.脉压增大E.血压正常或稍高8.休克时病人的体位应处于()A.半卧位B.头低足高位C.头与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20度D.头高足低位E.侧卧位9.下列关于判断休克是否存在的指标中最重要的是()A.尿量>30ml/hB.收缩压<90mmHgC.脉率<50次/minD.意识淡漠或烦躁E.皮肤苍白、湿冷10.当病人休克时应()A.适当保暖B.保暖的同时应适当加温C.物理降温以降低基础代谢率D.先加温再降温E.如病人意识清楚可给予冷饮11.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A.精神状态好转B.肢体在湿度、色泽上有所恢复C.血压有所恢复D.成人尿量在50ml/hE.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kpa~1.18kpa(5~12cmH2O)12.休克处理后,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神志恢复清楚B.皮肤颜色转红C.肢端温度上升D.血压回升E.尿量增多13.抗休克首要的基本措施是()A.补充血容量B.改善心功能C.纠正酸中毒D.改善周围血管张力E.防治急性肾衰14.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是()A.葡萄糖液B.血浆C.全血D.半衡液E.右旋糖酐15.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为()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脉细数、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C脉细数、血压正常、脉压无变化D脉细速、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16.失血性休克病人,下列哪项护理是正确的()A取头低足高位 B. 用热水袋以改善微循环功能 C. 用冰袋降温仪降低氧消耗 D. 不加热水袋,也不用冰袋,但注意保暖,勿受凉 E. 用乙醇擦拭以降低代谢17.急性失血超过下列哪项指标就会引起休克()A.超过总血容量的1/5B.超过总血容量的1/3C.超过总血容量的1/2D.超过总血容量的2/3E.超过总血容量的1/418.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血管扩张剂必须()A在史学容量补足之后 B. 与血管收缩剂配合使用 C.应尽早使用 D. 大剂量使用E.持续静脉点滴19.血压下降在休克中的意义为()A.是诊断休克的唯一依据B.是休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是估计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D.是组织细胞缺氧的重要指标E.以上都是20.治疗休克中最基本的一项措施()A.纠正酸中毒B.血管活性药物C.大容量抗生素D.扩充血容量E.肾上腺皮质激素21.脾破裂引起下列哪种休克()A.过敏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损伤性休克E.神经性休克22.所谓的有效循环血量为()A.每分钟心脏输出的血量B.回流至心脏的血量C.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的血量D.单位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内循环血量E.循环系统血量加储存脾脏的血量23.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细胞缺氧B.酸中毒C.多器官功能衰竭D.感染E.失血24.下列对于休克前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患者神志淡漠B.四肢湿冷C.脉搏增快D.尿量正常或减少E.脉压变小25.治疗休克的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A.平衡盐溶液B.10%葡糖糖溶液C.5%葡萄糖溶液D.全血E.低分子右旋糖酐26.各种休克的共同点是()A.血压下降B.中心静脉压升高C.脉压缩小D.尿量减少E.有效循环血量锐减27.男性,54岁,患十二指肠溃疡,突然呕血、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106次/min,血压14.7/12.8kpa。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护理措施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和功能障碍。

休克病人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组织再灌注,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本文介绍了针对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与评估、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位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监测与评估监测与评估是休克病人护理的基础,在休克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以及有关休克病因的指标,如血氧饱和度、尿液输出量等。

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液体管理液体管理在休克病人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类型,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液体管理方案。

常见的液体管理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血液制品输注、血浆代换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液体输入和输出,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准确给予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常用的休克药物包括升压药、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护士应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

体位调整体位调整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调整措施。

例如,对于休克病人,抬高头部可以促进脑血流,减轻脑缺氧;半坐位可以减轻呼吸困难;水平位可以促进全身组织的再灌注。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变化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及时调整体位。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常常面临生死的考验,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恐惧、焦虑和绝望等。

因此,心理支持在休克病人的护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情绪表达,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同时,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结论休克病人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根据病情采取休卧平,平卧或将头和腿抬高30度。

2、避免搬动,注意保暖,防止烫份。

3、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遵医嘱做病因治疗。

失血性休克立即止血。

其中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

感染性休克,迅速利用抗生素,心源性休克主要恢复心功能;创伤性休克,应给适量镇静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除去致敏源。

4、补充血容量,尽快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以备扩容,纠正酸中毒,升压,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5、静脉使用升压药时,防止外溢,以免影响压效果,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根据病情掌握肺水肿。

6、给氧,一般用鼻塞法或鼻导管法。

氧流量2 ~ 4升/ 分,保持呼吸通畅。

7、严密观察病情,每隔1 5 ~ 3 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记录。

注意心律、心率、心电图变化。

8、协助插管。

密切观察尿量,插管,测中心静脉压。

准确记录 2 4 小时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

质量要求:
1、迅速敏捷配合抢救。

2、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作好记录。

3、严防发生合并症。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 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 的病理过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丢失大量体液而
发生。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严重胆道感
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等。 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致心输出量锐减引起休克。 神经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引起强烈的神 经反射血管扩张引起休克。 过敏性休克:某些药物过敏使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 克。
(四)治疗配合
1.扩容的护理
(1)建立静脉通道:两条以上 (2)合理补液:可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及血制品。 晶体液使用十分广泛,其扩容作用维持较短。 胶体液有全血、血浆、清蛋白等血制品以及血浆 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在休克的最初复苏中也可用3%~7.5%高渗盐液 治疗。 补充容量往往超出临床估计的丢失量。休克时间 愈长,愈严重,补充量也愈大。
3、血压 休克代偿期收缩压可不变或略升高,脉压变小。 休克加剧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可无法测到。 平均动脉压若持续低于50mmHg,冠状动脉灌 流减少,极易出现心脏骤停。 血压回升、脉压增加提示休克改善。
4.脉搏 休克早期脉搏增快,通常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 休克加重,脉搏更为细弱或触摸不及。 5.尿量 反映肾的灌注状况。休克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监 测每小时尿量。 尿量少于 25ml/h,反映肾脏灌注不当。 超过30ml/h时表明休克在改善。
有效循环血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 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 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 80%~90%。 提供养分,维持器官正常生理功能 机体维持足够血液灌流的三大因素: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发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多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致使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5~10cmH20)。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

正常值为~2kPa(6~15mmHg)。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min·m2)。

【补液实验】是当监测休克病人出现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偏低时,判断其原因的方式。

即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1)CVP:代表右心房或胸段腔静脉内压力,正常值5-12 cmH2O, (右心前负荷);小于5为血容量不足,大于15为心功能不全,大于20为提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压力。

正常值6-15mmhg,(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CO=心率乘以每搏心排出量,正常值4-6L/分。

CI:单位体表面积上的CO。

正常值为()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休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患者神志与表情休克初期,患者常有一个短时间的兴奋,这是人体内部调动各类防御力量对抗休克的反映。

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将进入休克失代偿期。

中枢神经系统血流灌注不足,处于缺氧状态,患者表现为表情冷淡、反映迟缓、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2)皮肤与肢体温度休克时面色惨白、皮肤湿冷、唇白、手足发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惨白,在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说明病情进一步恶化,微循环灌注不足或有淤滞现象。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原则
休克是一种临床急重症,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以保护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休克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 快速评估和识别
休克患者往往表现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识别休克的类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2. 确保通畅的气道和呼吸
休克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困难或气道阻塞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氧疗等。

3. 补充液体和维持循环
休克患者的循环血量不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适
量的液体,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速度,
如晶体液、胶体液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尿量等指标。

4. 控制出血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积极控制出血源,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对于其他类型的休克,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收
缩剂或扩张剂,以调节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

5. 监测和维持器官功能
休克会对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器官功能,如心脏、肾脏、肺等,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其功能。

例如,通过心电监护、尿量监测等手段来评估器官功能的状况。

6. 维持体温和提供心理支持
休克患者往往伴随体温变化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维持患者
的体温稳定,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以上是休克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等情况下。

休克病人因为血液循环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氧供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

一、急救措施:1. 确认休克病人:休克病人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在发现病人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确认,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 呼叫急救人员: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救治,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医疗援助。

3. 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颌抬高等措施。

4. 保持体温:休克病人体温常常下降,应尽量保持其体温,可以使用保温毯、加热设备等方法。

5. 控制出血:如果休克病人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应尽快控制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敷料等方法。

6. 给予氧气:休克病人缺氧严重,可以给予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7. 给予静脉输液:休克病人需要补充体液,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液体,以提高血容量和血压。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应密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情变化:休克病人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给予营养支持:休克病人需要补充营养,但由于胃肠功能可能受损,应遵循医嘱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静脉或肠外途径给予营养。

4. 防止感染:休克病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措施,保持病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5. 疼痛管理:休克病人常常伴有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6.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往往处于危急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全、温暖的护理环境。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集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见笑<20mmHg、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 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

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

【护理要点】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已及时了解血压情况。

必要时,配合医生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

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于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注意醒醒
重点来了
1.休克早期(估计失血小于总血容量的20%)
神志紧张、烦躁、口渴、面色苍白、黏膜干燥、 呼吸加快、心跳增速。
血压则可正常或稍增高,舒张压可升高,脉压缩 小。 外周静脉充盈度降低、尿量减少。 体位改变时引起的心率增加以及舒张压的下降, 有助于发现轻、中度血容量降低。
2.休克期 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心率增快明显,脉搏100~120次/分、细弱。 血压下降<12kPa(90mmHg),脉压差更为缩小明显。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20%~40%。
3.休克晚期
口唇、肢端发绀,全身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 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到,少尿甚至无尿。 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40%以上。 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示有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状况, 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当纠正。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定义] 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休克。出血量超
过总血量的20%即可发生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 肝脾破裂、消化道出血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和止血。
二、损伤性休克
[定义] 由于严重创伤使血液和血浆同时丢失所引起 的休克。 [处理原则] 快速补充血容量,对症处理,应用抗生素。
作用开始迅速,持续约1~3min。
能同时扩张小动脉与静脉,降低前后负荷及心室充
盈压,增加每搏容量。 持续静脉点滴,速度控制在20~100μ g/min。 初起量宜小,每5~10min增加10μ g/min,以达到 预期效果。 使用时注意避光,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致硫氰酸中 毒。

《外科护理》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外科护理》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护理

辅助检查 2 动脉血气分析
反映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动态。
组织细胞缺氧
血pH和PaO2降低
PaCO2因肺换气不足而升高,也可因过度 换气或代谢性酸中毒代偿而降低。
辅助检查
3 中心静脉压(CVP)
CVP常和动脉压结合起来作为调整输液速度及补液量的指标。
可反映相对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正常值为5~10㎝H2O。
常规给氧,氧浓度40%~50%,氧流量 为6~8L/min。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滞留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浓缩并且在 酸性环境下处于高凝状态
易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循环处于“不进不出”的停滞状态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继发纤维 蛋白溶解系统激活
组织器官缺氧更加严重
内脏或全身广泛出血
多器官功能受损
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大量失血失液、严重创伤导致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 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其微循环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5 cmH20提示血容量不足 >15cmH20则提示心功能不全或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 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20cmH20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 4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PCWP正常值为6~15mmHg 降低反映血容量不足(较CVP敏感) 增高则反映左心房压力增大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休克(shock)是儿科经常遇到的危急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苍白有花纹、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等综合征象。

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环节。

【病因】1. 血容量不足: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血容量突然减少。

2. 创伤:多因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引起内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此外骨折和手术亦可引起创伤性休克,属神经源性休克。

3.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亦称中毒性休克。

4. 过敏: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

5. 心源性因素: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心肌炎、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等。

6. 神经源性因素: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病情评估】(一)病史收集:注意询问休克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及经过,是否进行抗休克治疗,如静脉输液,液体成份是什么?是否应用升压药物,药物名称、剂量、治疗后反应等。

注意询问伴随症状、出现时间及程度等。

(二)病情观察:休克可按其特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虽然可以观察到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如乳酸性酸中毒、少尿、神志清醒度的改变),但孩子的血压是正常或稍偏低的;当血压降低时就进入了休克的失代偿期(见表1)。

护理的关键在于通过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休克的前期表现,为休克的早期诊治争取有利时机,临床上重点观察以下内容:①神志状态:如不安、忧虑、躁动、抑郁等;②皮肤:温度、湿度、冷热、充实感;③粘膜:颜色、潮湿度;④甲床: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⑤周围静脉:塌陷或充盈;⑥颈静脉:塌陷或充盈;⑦脉搏:脉率、脉律、充盈度;⑧呼吸:次数与异常呼吸深度;⑨尿液:每小时记录尿量,测尿pH、比重、尿糖等。

休克病人的护理 辅导讲义

休克病人的护理 辅导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休克病人的护理辅导讲义第四章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外科护理中较为常见的急危综合症。

各类休克发生的共同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其典型表现为神志淡漠、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护理中应注意快速扩容、适当扩管、必要时强心等措施。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神志淡漠、面色苍白、肢体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浅速,尿量减少和酸中毒。

【病因及发病机制】休克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大出血、创伤、感染、心功能受损、强烈的神经刺激、过敏等,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其共同特点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循环的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 80%~90%。

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一是充足的血容量;二是有效的心排出量;三是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1/ 14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并超过机体代偿限度时,即可发生休克。

外科休克的常见病因有:1.血容量减少因大量出血、体液丢失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在各类休克中最多见。

其中因失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如外伤性肝、脾破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因大量失液引起的称失液性休克,如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呕吐,肠梗阻等。

2.严重感染因病原体释放外毒素或内毒素造成心肌损害、血管扩张和毒素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复合因素作用所致。

常见于败血症、急性腹膜炎、急性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等。

3.严重创伤因剧烈疼痛、失血、失液、组织破坏后分解毒素的吸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常见于严重挤压伤、严重骨折、大手术以及多发性损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白紫绀或花斑样 淡红或潮红, 紫绀,湿冷 温暖干燥 延长 细速 1—2秒 慢,有力
脉压
尿量 常见致病菌
<30mmHg
<25ml/h 较多见,Gˉ
>30mmHg
>30ml/h 较少见,G+
四、治疗措施:
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
补充血容量
控制感染
纠正酸碱失衡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指出休克的临床表现
案例导入





患者,男,31岁,农民,以左侧腹部外伤后, 疼痛2小时,急诊入院。诉:入院前2小时在劳 动中不慎被木块击中左中上腹部,即感疼痛剧 烈,直腰困难。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测 BP90/50mmHg,HR120/min,R24/min,CVP2cmH2O 查体:全腹均有压痛,以左中上腹为重,反跳 痛明显,肠鸣音活跃。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 B超提示:腹腔积液,脾脏破裂。 血常规:WBC11.8×109/L,RBC4.43×1012/L。 提问:以上情况提示病人出现了哪种休克? 如何急救与护理?

休克发展过程中微循环3期的变化
休克早期 休克期 休克晚期
特点
收缩,缺血; 前阻力后阻力; 少灌少流、灌< 流
扩张,淤血; 麻痹性扩张; 前阻力<后阻力; 微血栓形成; 多灌少流、“灌”“流” 不灌不流 H+,平滑肌对 CA反应性; 扩张血管体液因 子释放; WBC嵌塞,血小 板、RBC聚集。 失代偿: 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进行性下降; 血液浓缩。

心:冠状A血流↓→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受损→心 肌坏死和心衰
脑:脑灌注压、血流量↓→脑缺氧→脑水肿、颅内 压升高 肝:合成、代谢功能受破坏→肝功能障碍


(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胃肠道:缺血、缺氧→屏障功能受损
→急性胃粘膜糜烂 →应激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肠源性感染或毒血症
三、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三、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分期 休克代偿期 口渴 开始苍白发凉 <100次/分有力 休克抑制期 很口渴 苍白,发冷 100-200次/分 休克失代偿期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清楚伴痛苦表情 尚清楚表情淡漠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舒张压增高 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800ml(<20%)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
微循环、代谢改变, 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知识点回顾

微循环?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为什么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增大,会使 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知识点回顾

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 其舒缩活动改变其管径大小,调节血流阻力,影 响动脉血压和器官血流量。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 其舒缩活动影响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改变 毛细血管的血压。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增大,会使毛细血管血 压降低? 导致毛细血管内血容量减少,血管壁受压力减小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清楚伴痛苦表情 尚清楚表情淡漠 模糊甚至昏迷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舒张压增高 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800ml(<20%)
收缩压 脉压小
90-70mmHg
收缩压<20mmHg或 测不到
表浅V塌陷, CAP充盈非常迟缓 尿少或无尿 >1600ml (>40%)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
[定义]
主要由细菌及毒素其代谢产物直接、间接 地引起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病理生理变化: 当损伤和继发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加剧时,过多的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和血 细胞等方面的失常。 主要表现: ① T>38℃或36<℃; ② HR >90次/分; ③ R >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32mmHg); ④ WBC计数>12×109/L或<4×109/L 或未成熟细胞>0.1%
四、辅助检查

Assistant Examination
(二)影像学检查:X光、CT、B超检查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5~12cmH2O CVP< 5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 CVP > 12cmH2O表示心功能不全 心排出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
尿量测定 留置导尿管连续观察排尿情况,要求每 小时尿量多于20~30ml,若不到此数,提 示肾血流不足,肾功能趋于衰竭。
多少补多少;根据监测调节,先晶后胶—晶体 液扩容迅速,胶体液扩容持久。
3、积极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扩容的基础上应用 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间羟胺、多巴胺 血管扩张剂 酚妥拉明 强心剂 西地兰 6、改善微循环 早期:立即用肝素 晚期:氨甲苯酸、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 7、控制感染 8、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五、治疗措施
处理原则:
atment Principle
尽早去除病因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纠正微循环障碍 增强心肌功能 赢得宝贵时机 挽救生命 是急救护理 的根本原则
【处理原则】
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选择与 补充血容量为主的各项治疗。

一个中心: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 两个关键:消除病因,维持有效血液循 环量。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定义]
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休克。出血量超过总
血量的20%即可发生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肝脾 破裂、消化道出血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和止血。
二、创伤性休克
[定义]
由于严重创伤使血液和血浆同时丢失所引起的休克。
[处理原则]
快速补充血容量,对症处理,应用抗生素。
38ATP
2ATP
无氧情况下,糖酵解供能比有氧时经三羧酸循环 ATP不足,细胞膜上的钠泵转运失灵,导 供能少。 致细胞器肿胀、蛋白质生成不足 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只产生2个ATP,而经三羧酸 循环可产生38个ATP,造成机体能量代谢障碍。
(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肺:肺微循环栓塞→肺水肿、局部肺不张→ ARDS 肾:肾血流量↓→水钠潴留,尿量↓ →急性肾衰
分期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休克代偿期
休克抑制期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三、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分期 休克代偿期 休克抑制期 休克失代偿期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清楚伴痛苦表情
口渴 开始苍白发凉 <100次/分有力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舒张压增高 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800ml(<20%)
三、临床表现及区别
冷休克 心排出量 低 周围血管阻力 高 神志 躁动淡漠或嗜睡 皮肤色泽温度 苍白紫绀或花斑 样紫绀,湿冷 CAP充盈时间 延长 脉搏 细速 <30mmHg 脉压 <25ml/h 尿量 常见致病菌 较多见,Gˉ 暖休克
三、临床表现及区别
冷休克 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 神志 皮肤色泽温度 CAP充盈时间 脉搏 低 高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 暖休克 高 低
1.有无大量失血、失液,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等。 2.老年人或婴幼儿、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类固醇、免疫 系统的慢性疾病、泌尿道或胃肠道手术等。
(二)身心状况:
分期 休克代偿期 口渴 开始苍白发凉 <100次/分有力 休克抑制期 很口渴 苍白,发冷 100-200次/分 休克失代偿期 非常口渴但无主诉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速而细弱、摸不清
第一节
[定义]
概 述
是机体受到多种致病因素侵袭后,导 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 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为共同特 点的病理性综合征 。
[机体维持足够血液灌流的三大因素]


充足的血容量 有效的心排出量 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一、病因与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丢失 大量体液而发生 (损伤性、失血性休克) 2. 感 染 性 休 克 : 由 病 毒 、 细 菌 感 染 引 起 (内毒素性休克、脓毒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引起 4.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创伤刺激 5.过敏性休克:致敏物导致
四、辅助检查


Assistant Examination
(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失血→RBC和Hb↓


失水→血液浓缩,RBC ↑ 红细胞压积↑ 感染→WBC↑ 尿常规 比重↑ 粪常规 隐血(+)
血生化 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 凝血机制 了解出凝血功能,判断有无DIC发生 血气分析 了解酸碱平衡状况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清楚伴痛苦表情 尚清楚表情淡漠 模糊甚至昏迷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舒张压增高 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800ml (<20%)
收缩压 脉压小
90-70mmHg
收缩压<20mmHg或 测不到
表浅V塌陷, CAP充盈非常迟缓 尿少或无尿 >1600ml (>40%)
表浅V塌陷, CAP充盈迟缓 尿少 800-1600ml (2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