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病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护士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监测。
此外,还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和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应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高浓度氧气(如:5-10升/分钟)通过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患者吸入。
吸氧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
3.快速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应当针对复苏的关键点进行。
首先,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输入的液体可以是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溶液)。
目标是回复患者的循环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供氧情况。
给予液体复苏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4.控制出血源: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并控制出血源。
如果出血源可见,如外伤出血,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源不明,如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控制出血(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5. 监测休克指标:针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常见的休克指标包括乳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atO2)等。
6.控制疼痛: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和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咪达唑仑等。
7.预防感染:失血性休克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勤洗手、消毒器械、保持患者的洁净等。
8.给予营养支持: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休克后早期的恢复。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重。
9.心理疏导: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中的急救护理
者, 术后切开气管 , 护理工作 中按气 管切开护理 常规 及严格 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 , 8例病人 呼吸平稳无并 发症发
生 于术 后 第 1 ~ 1d拔 除气 管 套 管 , O 4 自主 呼 吸好 , 氧 饱 和 血
度 波动 在 9 ~ 10 。 5 0%
4 陈代 莲 . 神 经 瘤术 后 并 发 症 的观 察 和护 理 [] 华 夏 医学 ,0 1 听 J. 20 ,
维普资讯
50 9
医 学理 论 与实 践 2 0 年 第 2 卷第 5期 08 1
JMe e r P a 12 , o 5 Ma 0 8 dTh o & rcVo. 后全麻未清 醒者, .. 术 应去 枕平卧位 , 头偏 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 畅, 以免, u 物逆流 入气 道 ; Kt : 意识 清醒 ,
身 、 背 1次 , 每 日用生 理 盐 水 3 ml 庆 大 霉 索 8万 U+ 扣 并 0 +
2 S e t k P J n el P ,F e t o sa e e ii fh g o u i h p a E, a a t J h w - tg xs n o a e a o s e o c n u o sJ , u o u g 1 7 , 7 1 : 7 4 . e r ma  ̄ ] Ne r s r , 9 9 6 ( ) 3 — 1
2 2 7 营养支持 : . . 由于创伤修复 、 高热等原 因 , 致机体 消耗 量增 加, 故应重视 营养支持 及水 电解 质平衡。对于吞 咽困难 病人可采取鼻饲高蛋 白、 高维 生素 、 高热量且 易消化流质饮
在血压平稳情况下抬高床头 1 ~3 , 5。 o。 以利于颅 内静 脉 回
全, 眼球 干燥 患者 , 护理上定 时用 1 氯霉 素眼药水滴眼 , 睡 前用红霉素眼药膏护理 , 白天戴眼罩 , 必要时 缝合 患眼 , 以保 护眼角膜l 。本 组病人 『 于护理 措施 得 当. 1例发 生 烫 _ | j } j 无 伤、 眼角膜溃疡现象。 2 2 5 屙组颅神经损伤 的护理 : .. 后组颅 神经损伤 者常伴有 声音嘶哑 、 亥、 咽困难或 咳嗽 反射 减退 , 手术后 3 暂 呛I 吞 故 c 1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地点:医生办公室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参加人员:内容:-、病例汇报诊断:混合痔出血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3、疼痛与痔疮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四、护理措施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º,脚抬高30º,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渗液,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1、心排血量增加2、呼吸困难减轻3、焦虑减轻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六、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手术所引起。
七、治疗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毫升的等渗盐水、平衡液。
一般失血:补液=1:3-4必要时加压输血、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时纠正酸中毒。
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2、利尿药:遵医嘱速尿20mg静脉注射3、止血药:止血敏一日两次静点4、抗感染: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本次查房的难点1、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九、讨论1、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回答: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神志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
2、失血性休克的输液原则?回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十、总结通过本次查房,大家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也进行了较深的学习,对以后此类病人的护理提供较好的帮助。
失血性休克【范本模板】
一.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
失血量的估计按休克指数估计(休克指数=脉搏/ 收缩压.正常为0。
45)(1)休克指数=1:失血量约1000ml。
(2)休克指数=2:失血量约2000ml。
按损伤部位及程度估计(1)成人单一股骨骨折:内出血约800~1500ml。
(2)成人一侧胫骨骨折:内出血约400~1000ml。
(3)骨盆环骨折合并后腹膜血肿:内出血约2000~4000ml。
三。
处理原则:补充血容量与控制出血并重1.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和脉率变化估计失血量.可先经静脉快速(45分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若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维持,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若病人血红蛋白浓度>100g/L、血细胞比容>30%,表明能够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携氧能力),可不必输血;低于此标准,可视病人血压、脉率、中心静脉压及血细胞比容等情况输入血液制品.2.止血:若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
可采用一些有效的临时止血措施,如止血带止血、三腔二囊管压迫、纤维内镜止血等,为手术治疗赢的时间。
若为大血管破裂或实质性内脏器官(肝、脾)破裂等,则应在快速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准备,及早手术止血.四.临床表现:按照休克的病程演变,其临床表现分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2个阶段,或称休克早期和休克期。
1。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机体有一定代偿作用。
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表现为神经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若处理及时,休克可纠正.反之,病情继续发展,进入休克抑制期。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有哪些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有哪些失血性休克即因外伤、妇产科疾病、食管曲张静脉破裂等造成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休克,多见于严重外伤者、血液病患者、支气管扩张症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者等,以下是关于创伤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一、现场护理第一、现场评估与搬运。
(1)接120急救电话后迅速到达现场,到达后立即判断患者伤情,评估周围环境,监测生命体征;(2)评估有二次受伤可能环境时,快速将患者移出致伤区,颈、腰部受伤患者搬运时注意用颈托、担架固定患者的颈椎、腰椎,然后由3至4个人同时搬运;(3)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4)有明显骨折的患者,搬运时固定患肢制动,避免再次对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5)在最短时间内紧急护送患者至医疗设备较为完全之地,运输时注意详细记录急救护理过程以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6)通知急诊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例如,配备呼吸机、吸痰机等设备。
第二,扩容治疗与护理。
迅速采取措施止血,为其进行输液,保持平卧姿势。
立即将患者放平,使其保持平卧姿势,如此既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也有助于改善脑灌流。
立即询问患者的致伤原因,找出出血点并采集血标本,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然后明确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在医生指导下快速给予止血药、升压药等药物。
第三,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家属可能会因患者的突发情况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等的消极情绪,为保证护理能够顺利进行,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救治的重要性,尽量安抚患者家属,使其尽快保持冷静,取得家属理解,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救援时间。
第三,仔细进行核查。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所以参与抢救的人员较多,但也极易出现差错,为了防止差错事故出现,建议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查对,包括:(1)严格清点器械、针线、敷料等的相关物品;(2)详细清楚地记录护理需要添加的相关物品。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车祸、生产意外及其他外伤等。
其共同病理变化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骤然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及代谢障碍。
首先应及时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需要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全力以赴,迅速抢救。
1 临床表现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
1.1 意识与表情休克早期,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病人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等。
此时意识尚清楚,表现为痛苦貌。
病情加重后,脑组织供血不足,精神状态从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觉迟钝,甚至昏迷。
1.2 皮肤、黏膜和肢体温度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病人由于微循环灌注不足,一般轻度表现为肢体发凉、自觉口渴、皮肤黏膜苍白;中度表现为肢体由凉变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如症状继续恶化,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四肢厥冷、出汗,体温不升高。
如体表有伤口,应给予及时处理,必要时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1.3 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性休克病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轻度休克时表现为收缩压正常、舒张压稍高,脉压缩小;中度休克时收缩压在60 mm Hg左右,脉压小;严重时血压测不出。
休克早期,由于心脏的代偿作用,脉搏表现为快、细,一般在100 次/ min 左右,呼吸频率及深度较稳定;休克晚期,由于肺循环障碍,酸性代谢产物的影响而出现肺淤血、肺萎缩等,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深度和频率均有改变。
1.4 外周循环情况病人一旦出现休克,周围静脉及四肢远端静脉就会出现充盈迟缓,血管壁弹性消失,触诊有条索感,同时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
四肢厥冷提示休克加重;若胸前和腹壁有出血点,提示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的可能;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人工呼吸或心内注射。
1.5 尿量的测定及观察测定尿比重、观察尿色、记录尿量,主要是了解血容量是否补足。
尿量可反映肾毛细血管的灌流量,如少尿持续不能纠正或颜色有异常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速输液,防止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失血性休克的科普及护理措施
·健康护理·失血性休克的科普及护理措施陈锦由于人体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休克现象,称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常常是由于异位妊娠破裂、曲张静脉破裂、动脉瘤破裂、腹部损伤导致肝脾破裂或大血管破裂等而造成的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通常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苍白、心跳过速、冒冷汗、手脚冰凉。
失血性休克对于患者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医务人员以及家属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针对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内容进行科普,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希望相关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可以借鉴。
一、什么是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引发的休克状态即为失血性休克,其主要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以及失血速度。
一般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就会发生失血性休克。
由于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失血,从而引起体内循环前负荷快速下降,同时流失的血量已经超过了人体产生的血量,超出了人体本身代偿能力,从而出现循环功能障碍。
失血性休克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贫血症患者以及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来说,发生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其体内的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对于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治疗措施就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控制出血。
(一)补充血容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估计其失血量,护士遵医嘱可先经静脉快速输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止血如果检查到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医生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常见的临时止血措施主要有纤支镜止血、止血带止血、三腔二囊管止血和包扎止血等,这些措施可以为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实质性脏器破裂或大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的患者,医务人员会在快速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通者,医护人员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舌后坠的情况,避免呕吐物和气道分泌物等造成气管误吸。
当患者神志清楚、病情许可时应鼓励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医院患者休克症状护理常规
医院患者休克症状护理常规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休克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引起死亡。
一、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损伤,如骨折、挤压综合征等;失血性休克常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如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出血等;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引起,常见于严重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和败血症等。
二、病理生理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等,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当循环血量的减少低于20%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
舒张压可升高,脉压差减小。
此时若处理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将发展并进入抑制期。
2.休克抑制期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发劣,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若皮肤黏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劣,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者,当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至此期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处理原则关键是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
1.一般紧急措施控制大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上血管钳等,必要时可使用抗休克裤(MAST);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采取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另外,还应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骨折处临时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4)补充血液制品其它指征
❖ 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 时间(PT)为正常时间的1.5倍以上 ,考虑出 现了凝血功能异常,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 浆,
❖ 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考虑输小板, ❖ 补充冰冻血浆的时候,纤维蛋白原仍低于
0.8~1.0g/L可输入冷沉淀。
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 精神状态改变, ❖ 皮肤湿冷 ❖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40mmHg) ❖ 脉压差减少(<20mmHg) ❖ 尿量<0.5ml/hr·kg ❖ 心率>100次/分 ❖ 中心静脉压(CVP)<5mmHg ❖ 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 实验室检查,如:Hb、Rbc、Hct、全套 生化、凝血功能; 尿量、尿常规。
❖ 3、针对病因止血
❖
(Arrest hemorrage,A)
❖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应尽快止血。
❖ 需手术的病人,应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急诊手 术的准备。
❖ 4、治疗并发症 ❖ (Treat complicaton)
❖ 抗生素、 ❖ 胃肠道应激 ❖ 转诊
(1)晶体液种类:
❖ 生理盐水(0.9%Nacl)——渗透压同血浆,但含 氯太多,不宜多用,一般用1000ml 左右。
❖ 乳酸林格氏液——渗透压及电解质同血浆,除达 到补容的作用外还可以纠正酸中毒,但输入过多可 致乳酸堆积。
❖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1000ml 林格氏液加入 5%NaHCO3 80~100ml ,可达到乳酸林格氏液 的目的,又减少乳酸堆积。
在我国
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休克不恰 当,液体治疗所造成的毛细血管渗漏、 呼衰、肾衰、昏迷等多器官功能不全 或衰竭的病人。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一、评估1、评估患者神志状态,判断是否有意识改变。
2、评估患者是否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湿冷少尿和全身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症状3、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生命体征变化。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卧位为利于休克患者血液循环,畅通气道和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应使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疑有脊柱损伤时禁用此体位)。
并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保持安静。
2、吸氧休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通常以鼻导管吸氧(2~6L/min)或面罩供氧,必要时可进行了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如有痰液,应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效果。
3、保暖注意四肢和躯干的保暖,适当加盖棉被。
但对高热患者应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以免因药物降温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尤其对低血压和低血容量者绝对忌用药物降温。
头部可置冰帽,以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4、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扩充血容量的先决条件,并可同时抽血进行血型检查及配血。
首选建立有效的外周静脉通路并尽早建立中心静脉通道,若下腔静脉属支出血,如严重的骨盆骨折,应选择上肢通道或者锁骨下、颈内静脉通道。
5、镇静止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和加重休克,因此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
6、预防感染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征象,做好血培养等标本的收集和送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做好伤口、静脉切口、静脉留置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护理。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1、(1)生命体征:主要对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进行监测。
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量和速度。
心率增快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最早的临床表现,进行心率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同时关注其它导致患者心率增快的常见因素,如疼痛、发热等。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引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紧急的情况,通常由于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严重减少而引发。
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采取措施,以恢复患者的循环稳定并防止进一步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护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早期护理措施早期护理措施是指在发现患者失血性休克征兆时立即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尽快恢复患者的循环稳定。
以下是早期护理措施的要点:1. 确认失血性休克的征兆•患者出现明显的休克征兆,如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紧急呼叫医疗团队并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
2. 保护患者的气道•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如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及时给予气道支持,如气管插管或应用喉罩等。
3. 保持患者的体温•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如使用保温毯等方式。
4. 保持患者平卧位•平卧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保持血液循环稳定。
5.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的进行。
药物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干预可以快速调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措施:1. 补充液体•输液是失血性休克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静脉输液将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补液剂快速输送到循环系统,以增加血容量。
•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确保补液量和速度适当。
2. 血液制品输注•对于重度失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制品输注,如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以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和凝血因子含量。
3. 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来提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普钠等。
4. 止血药物•对于出血原因未能解除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等。
手术干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失血过多时,手术干预是必要的选择。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题: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常见于外伤、手术、产科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失血性休克。
一、评估患者状况1.1 观察患者表情和皮肤颜色: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唇色苍白,皮肤湿冷。
1.2 测量血压和脉搏: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
1.3 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失血量、外伤情况、既往病史等。
二、止血处理2.1 停止出血源:对于外伤性失血性休克,首先要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
2.2 使用止血带或压迫止血:在止血带不可用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点。
2.3 尽快送往医院:即使止血成功,也要尽快送患者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3.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塞,头部稍微仰起。
3.2 给予氧气:可以给患者吸氧,帮助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水平。
3.3 监测呼吸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等情况。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4.1 快速补液: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4.2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失血量和情况,可以考虑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
4.3 监测血液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调整输液和输血速度。
五、监测患者状况5.1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5.2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出现意识改变,需密切关注。
5.3 随时准备应对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随时准备处理。
结论: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状况、止血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和输血、监测患者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失血性休克护理PPT
失血性休克的 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停止出血: - 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尽快停止
出血,以防止失血加重。 - 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或紧急止
血措施来处理出血源。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维持循环稳定: - 给予足够的液体来扩充有效循环血
量,提高血压。 - 使用建议的液体治疗方案,如输血
、输液等。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护 理PPT
休克的预防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险的状况
,发生在由于大量出血造成有效循 环血量显著减少的患者身上。
- 失血性休克可能是外伤、手术 、胃肠道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失血性休克的 症状
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源并采取控制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
定期体检: -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潜
在的出血源。
结论
结论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险的情况 ,需要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包括停止出血、维持 循环稳定和预防措施。
结论
注意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出血源,以 减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血压下降: - 失血性休克的主要特征是血压下降
。 - 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需要
更多努力来保证足够的血液流动,导致 血压下降。
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心率增快: - 失血性休克时,心脏为了
补偿血液不足,会加快心率。
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皮肤苍白、湿冷: - 由于输出血量增加,皮肤血液供应
减少,导致皮肤苍白。 - 由于循环量减少,皮肤感觉湿冷。
监测心率和血压: -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
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
- 根据需要调整液体治疗以 维持循环稳定。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有无引起休克的原因,如骨折、挤压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等。
2、症状和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意识和精神状态的改变,有无皮肤粘膜苍白或发绀、手足湿冷,有无尿量减少,有无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3、辅助检查:了解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凝血时间、血生化检查及 X 线、CT、MRI 等结果,以评估休克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有无继发重要器官功能损害。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或恐惧。
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其预后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1、立即建立 1-2 条静脉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通畅。
2、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准备输血并按医嘱准备平衡液、碳酸氢钠等。
3、妥善安排输注液体的先后顺序:在尚未配好新鲜血时输注平衡液,1 小时内输液 1500-2000 毫升,晶体与胶体比例为(2.5-3):1。
必要时采取加压输液方法,大量快速输液时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急性左心衰竭发生。
4、配合病因治疗的护理:创伤引起大出血和(或)有手术适应证的内脏出血者,应尽快争取手术止血,做好术前准备的护理。
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者,应尽快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5、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 15-30 分钟 1 次并记录,注意体温变化,同时应观察神志、皮肤色泽和肢体温度,记录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
(2)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皮肤弹性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
若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心率快、皮肤弹性差、尿量少则提示血容量不足,应给予补液、输血;若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心率快、尿量少,提示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利尿。
若心率快、尿量少、中心静脉压及血压波动正常可用冲击实验。
方法:成人快速输注 300 毫升液体,若尿量增多、中心静脉压不变可考虑为血容量不足;若尿量不见增多、中心静脉压升高 2cmH20 可考虑为心功能不全。
6、采取平卧位,以利脑部血液供应或将上身和下肢适当抬高10 度-30 度,以利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保持患者安静,减少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
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
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
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
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
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