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观察及护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1.评估和监测病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护士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
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监测。此外,还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和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应给予患者吸
氧治疗。一般情况下,应提供高浓度氧气(如:5-10升/分钟)通过鼻导
管或者面罩给患者吸入。吸氧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以
及氧饱和度。
3.快速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应当针对复苏的关键点
进行。首先,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输入的液体可以是
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溶液)。目标是
回复患者的循环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供氧情况。
给予液体复苏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及时
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4.控制出血源: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并控制出
血源。如果出血源可见,如外伤出血,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如果出血源
不明,如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控制出血(如内镜检查、介
入治疗等)。
5. 监测休克指标:针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判断病
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常见的休克指标包括乳酸、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atO2)等。
6.控制疼痛: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
估和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
吗啡、咪达唑仑等。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引言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的状态。在临床中,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理措施
1. 快速评估与监测
在休克病情到达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与监测十分关键。如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心率、血压、皮肤的颜色与温度等指标。此外,需密切监测尿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等,以及及时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焦虑情绪。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要检查患者的口腔、喉部有无异物阻塞,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如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3. 保持循环稳定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有效地保持循环的稳定。首先,要确保患者迅速获得输血,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方案。此外,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的适宜性,提高肢体抬高以促进返流。
4. 维持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维持组织灌注。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尿量等指标。确保患者足够的氧供,是维持组织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适当提高氧流量,进行氧疗。
5. 疼痛管理
休克患者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镇痛措施。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冰敷、按摩、放松技巧等方法。
6. 心理支持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病情,患者常常伴随有极度的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使用安抚性的语言和动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引言概述: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手术并发症等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早期评估和识别
1.1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1.2 评估失血量: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估计失血量,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1.3 识别休克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确定休克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迅速控制出血源
2.1 停止出血:通过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剂等方法,迅速控制出血源,防止继续失血。
2.2 保护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2.3 给予输血: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及时给予输血,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三、维持循环稳定
3.1 快速静脉复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溶液,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3.2 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维持循环的稳定。
3.3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循环的稳定。
四、防治休克并发症
4.1 预防感染: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防止休克并发症的发展。
4.2 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密切监测患者的器官功能,及时干预,预防和治疗MODS。
4.3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常见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护理方案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快纠正血容量不足,促进病人的恢复。
护理方案
1. 紧急识别和评估:护士应该迅速识别出病人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并评估其紧急程度。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针对出血原因,护士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这可能包括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剂或外科手术等。
3. 快速输血:在止血措施采取后,护士应尽快开展输血工作。根据病人的情况,判断需要输注的成分和数量,并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4. 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例如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水平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
采取相应措施。
5. 患者舒适护理:除了紧急治疗措施,护士还应提供患者的舒
适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体位、缓解疼痛等。
6.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失血性休克病人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适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7. 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观
察病人的病情改善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结论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旨在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病
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态。护士在实施方案时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失血性休克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失衡、维持重要器官功能等。
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B
D
A
C
创伤性出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的出血
血管损伤:如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
非创伤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评估患者家庭支持情况:如家属陪伴、经济状况等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02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05
监测感染指标:了解感染情况
06
监测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肺、肝、肾等
07
谢谢
03
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0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05
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失血性休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06
护理效果评价
01
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的改善
一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报告
日期:2024年9月10日
患者姓名:李先生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
一、一般情况
患者李先生,45岁,男性。体格健康,身高170cm,体重75kg。入院时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血压70/40mmHg,脉搏130次/分,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容量性酸中毒。目前神志清醒,呼吸平稳,皮肤有些苍白但温暖,血压110/70mmHg,脉搏90次/分。
二、生命体征监测
1. 血压:110/7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循环恢复较好。
2.脉搏:90次/分,脉搏强弱一致,节律规则,与收缩压基本同步,心率逐渐下降、稳定。
3.呼吸:18次/分,呼吸平稳,没有明显困难。
三、体征观察
1.意识状态:神志清楚,对环境刺激有反应,认识家属和医护人员。
2.皮肤状况:苍白但温暖,无大面积出血点和瘀斑。
3.呼吸系统:肺部呼吸音清晰,无明显湿啰音。
4.心血管系统:心率90次/分,心音有力,无明显杂音。
5.腹部:均匀平软,无腹痛、压痛或叩痛,未触及肿块。
四、辅助检查结果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计数150×10^9/L,提示患者失血较严重,贫血较明显。
2. 血气分析:pH 7.35,PaO2 90mmHg,PaCO2 40mmHg,HCO3-
20mmol/L,BE -3mmol/L,提示有代谢性酸中毒。
3.心电图:窦性心律、QRS轻度增宽。
4.腹部超声:未见明显腹腔出血。
五、护理措施
1.患者已完成休克指数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休克指数小于2,说明患者已基本稳定,但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以确保循环系统稳定。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课件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补充液体: 给予适量的液体, 以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维持病人的血压和循环稳定 。
护理措施
控制出血源: 针对失血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出血, 如手术止血、输血等。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病人 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 相应措施。
护理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 失血性休克对 病人造成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 力,护士除了提供专业的护理 外,还应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 持和安慰。
失血性休克病 人的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 护理措施 并发症与预防
介绍
源自文库绍
简介: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 病,需要密切监护和及时的护理。
定义: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出血 导致血容量不足,使得组织器官无 法正常供氧供血而出现的休克状态 。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病人的 呼吸道通畅,使用氧气给予辅 助呼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和机械通气。
并发症与预防
并发症与预防
感染: 失血性休克病人容易发生感 染,要加强感染预防,保持伤口清 洁,并注意个人卫生。
凝血障碍: 失血性休克会导致凝血 因子的消耗和功能障碍,及时进行 凝血功能检查,并给予补充凝血因 子的治疗。
并发症与预防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 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 竭,密切监测病人的器官功能 ,及时干预和治疗。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休克早期 (微循环收缩期)
❖ 失血、烦燥不安、恶心呕吐、频繁打哈欠、 脸色苍白、四肢远端发冷、脉加快而有力、 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减小、尿量略有减少。 失血量<20% ,<800ml
(二)休克中期 (失代偿期或称微循环扩张期)
❖ 临床上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 失血性休克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 况或pH<7.15
wenku.baidu.com 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 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 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 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 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 记录液体出入量。
❖ 例如:
❖ 一产妇50Kg,出血2000ml,总血容量为 4000ml,出血2000ml 则为50% 输入液体 总量需4000~6000ml,
❖
其中晶体液为2500~3000ml ,
❖
胶体液1000ml,,
❖
血液1200~2000ml。
❖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 使用原则应是在充分输液、输血补足血容 量及纠正酸中毒后,如血压仍能维持,则需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失血性休克病人观察及护理
的计算
休克指数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表示血容量 0.5为正常
=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 >1为休克 >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精品课件
分程 期度
神志 口渴
皮肤 粘膜
色
温
泽
度
脉搏
血压
体表 尿 血管 量
神志
收缩压正常
休
清楚,
克 代 偿
轻 伴有 度 痛苦
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精品课件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损伤,如骨折、挤压 综合征等;
失血性休克常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 起,如: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出血等。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引起的, 常见于严重的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绞窄性肠 梗阻、败血症等。
精品课件
E. 其他如胃肠道和肝,并发肠源 性感染或毒血症,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 时出现肝昏迷。
精品课件
5.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休克 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 此期由于机体的代偿 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 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张压科 升高,脉压差减小;此时如处理得当,休克科很快得 到纠正,若处理不当,休克将发展并进入到抑制期。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护理常规
一、评估
1、评估患者神志状态,判断是否有意识改变。
2、评估患者是否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湿冷少尿和全身代谢
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3、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生命体征变化。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卧位为利于休克患者血液循环,畅通气道和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窒息
及吸人性肺炎,应使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疑有脊柱损伤时禁用此体位)。并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保持安静。
2、吸氧休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通常以鼻导管吸氧
(2~6L/min)或面罩供氧,必要时可进行了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如有痰液,应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效果。
3、保暖注意四肢和躯干的保暖,适当加盖棉被。但对高热患者应降温,以
物理降温为主,以免因药物降温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尤其对低血压和
低血容量者绝对忌用药物降温。头部可置冰帽,以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4、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扩充血容量的先决条件,并可同时抽血进行血型检查及配血。首选建立有效的外周静脉通路并尽
早建立中心静脉通道,若下腔静脉属支出血,如严重的骨盆骨折,应选择
上肢通道或者锁骨下、颈内静脉通道。
5、镇静止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和加重休克,因此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
6、预防感染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征象,做好血培养等标本的收集和送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做好伤口、静脉切口、静脉留置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步骤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步骤
失血性休克是因为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严
重病症。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
1. 确保安全: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并尽可能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停止出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出血。可以使用手套和消毒物
品进行伤口的包扎,或者施加适当的压力以控制出血。
3.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免出现窒息的
情况。如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呼吸畅通,如头后仰法、开
放呼吸道等。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这将帮助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5. 补充液体: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维持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依据医嘱,在合适的时间和速度下给予静脉输液或输血。
6. 保持体温: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这有助于保护患者的代谢功能和器官功能。
7. 疼痛管理: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和不适。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或其他疼痛管理方法。
8. 密切监护和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和观察,以及定期评估病情。及时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和护理措施的效果。
9. 与医生协作: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计划,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步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在护理过程中要确保安全,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根据需要寻求医生的指导和支持。
失血性休克病人观察及护理
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程中,以监测血压的变化,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 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 血压。血压平稳后每 15-30 分钟测一次,并按药物浓度 严格控制滴数。 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 即更换滴药部位,患处用 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 生皮下组织坏死。 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 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三)增强心肌功能
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遵医嘱给予增 强心肌功能的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心律 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遵医嘱给 予吸氧。鼻导管给氧用40%-50%的浓度,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 以免舌后坠。有气道分泌物时及时清除。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发绀,四肢厥冷, 脉搏细速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 少甚至无尿。 若皮肤粘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 发展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 氧仍不能改善者,当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 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反应,心 理承受能力及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了解程度,休克病人 起病急,进展快,加之抢救中使用的检测治疗仪器较多, 易使病人及家属有病情危重及面临死亡的感受,出现不 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或恐惧。
Fra Baidu bibliotek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 与体液不足、循环血量减少 或心功能不全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大量失血、失液引起循 环血量不足所致的心、肺、脑、肾及外周组 织血流减少有关
(五)预防感染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3.协助病人咳嗽、咳痰。痰液及分泌物堵塞 呼吸道时,及时予以清除,必要用α-糜蛋白酶作 氧雾化吸入,每日 4 次,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B. 肾:休克时随着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率过滤降低,水钠潴留,尿量减少,肾内 内血流重新分布,导致肾皮质血流锐减,肾小管 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 尿每日尿量<400毫升或无尿每日尿量<100ml
C. 心:休克时由于心率过快舒张期过短 或舒张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的80%来源于 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因缺血缺 氧而受损。一旦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 起局灶性心肌坏死和心功能衰竭。
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三要素:
1、心脏功能正常,有效的心排出量。
2、充足的血容量。 3、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微循环的变化!分为三个期。
(1)收缩期:当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血压下降, 组织不足和细胞缺氧,机体会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 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 如刺激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 - 肾上腺轴兴奋,释 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外周和内 脏小学馆、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保证重要脏器的供氧,增 加了回心血量。此期成为休克代偿期。
BP 低
原因 血容量严重不 足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或 血容量相对过 多(急性左心 衰) 容量血管过度 收缩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适当补液 给强心药,纠 正酸中毒,舒 张血管 舒张血管
高
低
高
正常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 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 250ml,于 5-10 分钟 内经静脉滴入,如血压升高,而 CVP 不变,提示 血容量不足,继续补液。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测提示心功能不全,停液,用强心剂。
(2)扩张期:若休克继续发展,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继 续减少,组织因为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大量乳酸类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毛细血管广 泛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血液浓缩,血 液粘稠度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器官 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
(3)衰竭期:休克病程进一步发展,微循环内血液浓缩, 粘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的高凝状态,发生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DIC)。此期成为休克失代偿期。
D. 脑:休克晚期,持续性的血压下降,使脑 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出现脑缺氧。脑缺氧和酸 中毒时,毛细血管周围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壁通 透性升高,血浆外渗,继发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 加。
E. 其他如胃肠道和肝,并发肠源性感染或毒 血症,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出现肝昏 迷。
5.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休克代偿期和 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 此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 - 肾上腺轴兴奋,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紧张, 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 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张压科升高,脉压 差减小;此时如处理得当,休克科很快得到纠正,若 处理不当,休克将发展并进入到抑制期。
(4)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2-3根,补液按先 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6)应用血管活动药物及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 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多巴酚丁胺等。 (7)改善微循环。
二、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辅助检查】 1.周围血检查 2.动脉血气分析 3.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4. 血浆电解质测定 5. DIC的检测 6.肺毛细血管楔压 7.心排血量和心脏指数
【护理措施】
(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 休克病人病情严重,应置于ICU,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如周围血管萎 缩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可同时 检测CVP。 3.合理补液 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 葡萄糖溶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后输胶体液,如全血, 血浆,白蛋白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并可根据 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失血性休克病人 观察及护理
重症医学科 王椿
一、概 述
1. 名词解释
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 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 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 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 及治疗、细胞损害广泛扩散时,可导致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发展成为不可逆性休克引起死亡。
厥 冷 ( 肢 端 更 明 显 )
速而细 弱,或 摸不清
收 缩 压 < 70mmHg或测 不到
表浅 静脉 塌陷, 毛细 血管 充盈 迟缓 毛细 血管 充盈 更迟 缓, 表浅 静脉 塌陷
尿 少
20%-40% (800-1600ml )
尿 少 或 无 尿
>40% (>1600ml)
6.处理原则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 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 谢。 ( 1 )止血:尽快控制活动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 带、上血管钳等,必要时科使用抗休克裤。 (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导管给氧用 40%-50% 的浓度,6-8L/min。 (3)采取休克体位。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注 意给病人保暖,尽量减少搬动。
休克指数的计算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表示血容量 0.5为正常 =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 >1为休克 >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皮肤 粘膜 分 期 程 度 神志 口渴 色 泽 神志 清楚, 伴有 痛苦 表情, 精神 紧张 兴奋 神志 尚清 楚, 表情 淡漠。 温 度 收缩压正常 或稍升高, 舒张压增高, 脉压差小 脉搏 血压 体表 血管 尿 量 估计失血量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发绀,四肢厥冷, 脉搏细速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 少甚至无尿。 若皮肤粘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 发展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 氧仍不能改善者,当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 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4.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 缺氧、呼吸改变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降低有关 6.体温过低 与周围组织血流减少、大量 输入低温库存血有关 7.有受伤的危险 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疲乏无力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体液平衡,生命体征平稳。 2.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 3.组织灌注量等得到改善。 4.呼吸道通畅,气体交换正常。 5.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发生。 6.无感染表现。 7.未发生意外损伤。
【处理原则】 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 病以控制出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大量失血,失液, 严重烧伤,损伤等。 2.身体状况。评估休克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重要器官功 能,了解休克的严重程度。 1) 意识和表情 2) 皮肤色泽和温度 3) 血压与脉压 4) 脉搏 5) 呼吸 6) 体温 7)尿量及尿比重
休 克 代 偿 期
轻 度
明显
开 始 苍 白
正 常 发 凉
100次/ 分以下, 尚有力
正常
正 常
<20%(< 80ml)
中 度 休 克 抑 制 期 重 度
很明 显
苍 白
发 冷
100120次/ 分
收 缩压 为 90 70mmHg,脉 压小
意识 模糊, 神志 不清, 昏迷
非常 明显, 可能 无主 诉
显 著 苍 白 肢 端 青 紫
(三)增强心肌功能
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遵医嘱给予增 强心肌功能的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心律 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遵医嘱给 予吸氧。鼻导管给氧用40%-50%的浓度,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 以免舌后坠。有气道分泌物时及时清除。
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程中,以监测血压的变化,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 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 血压。血压平稳后每 15-30 分钟测一次,并按药物浓度 严格控制滴数。 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 即更换滴药部位,患处用 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 生皮下组织坏死。 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 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 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 20°-30°,下肢抬高 15° -20 °,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 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减轻呼吸困 难。
2.抗休克裤的使用 抗休克裤充气后再腹部与腿部加压, 使血液回流入心脏,改善组织灌流,同时可控制腹部 和下肢出血。当休克纠正后,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 每 15 秒测量血压一次,若血压下降超过 5mmHg ,应 停止放气,并重新注气。
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休克不同阶段 的病理生理特点,注意休克发展的直接后果 是组织缺氧,配合医师进行积极救治,以恢 复病人机体对组织的供氧,并促进其有效作 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细胞功能。
2.病因与分类
• 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病因可分为 低血容量性
感染性 心源性 神经性 过敏性
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损伤,如骨折、挤压综合征 等; 失血性休克常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如: 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出血等。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引起的, 常见于严重的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绞窄性肠 梗阻、败血症等。
3.病理生理
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的改变 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等。 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 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肝、脾、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 细血管的血量)
4.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休克时,内脏器官细胞由于持续性处于出 血、缺氧状态,组织细胞可发生变性、出血、 坏死,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多系统器 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因 素。
A.肺:休克病人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血 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 难,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发 生于休克期内或稳定后48—72小时内。
4.记录出入量 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 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 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没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一次。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 度,瞳孔及尿量。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 为对答自如,唇色红,肢体转暖,尿量>30ml/h,提示 休克好转。
8.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
腔段静脉内的压力,其变化可反映血容量和右 心功能。正常值为0.59-1.18KPA,(612cmH2O),低于5 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 高于15 cmH2O表示有心功能不全,高于20 cmH2O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图有详细的CVP和补液的关系。
CVP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