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

在六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到更加深入的统计与概率知识。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要了解如何利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等操作。

二、频数与频率频数和频率是统计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频数指数据中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而频率指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在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并掌握其应用。

三、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分支。

在学习中,我们将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比如概率的加法、乘法原理等,以及如何利用概率计算答案。

四、概率的应用概率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比如投资、彩票、赌博等领域。

在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利用概率求解答案。

五、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数据可视化的一种常用方式。

在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制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统计图表,以及通过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六、误差的估计和控制误差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

在学习中,我们将了解误差的来源和类型,以及如何通过一些措施来控制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技巧,深入理解频数、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和应用,以及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这些知识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3 统计与概率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3 统计与概率  课件(共18张PPT)

整理与复习
统计与概率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知识。 你会做一项调查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吗?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统计量
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可能性的概念: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 中并预示着实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不确定事件:x%。即在主观或客观条件下都不能确定 是否会发生的事件,常用“不一定”、 “经常”、“可能”、“偶尔”等词语来 描述。 如:今天下雨,明天不一定也要下雨。
不可能事件:0%。即在逻辑思维下不会发生的事件。 如: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可能性不会超过1(100%)。
游戏的公平性: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统计表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身高:
枚数 届数
9 10 11 12 13 14
国家
韩国 28 93 54 63 65 96
单式统计表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枚数 届数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
中国
61
韩国
28
10 11 12 13 14
复式统计表
94 183 137 129 150
93 54 63 65 96
数学中的可能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相关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1【教学内容】统计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课堂作业】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2、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一、引言六年级下册的统计与概率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利用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主题。

二、理论基础统计是一种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我们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而概率则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是我们判断和预测事件结果的基础。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源等途径,搜集到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运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展示。

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确保统计结果准确的首要因素。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通过统计学生的体重和身高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生长情况;通过统计购物商场的顾客数量,我们可以对商场的经营情况做出评估。

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们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五、概率计算与预测概率是以数学方法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会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利用概率来预测事件结果。

通过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制定计划。

六、总结与思考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被赋予了更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我们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还能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拥有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和应用方法,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唯有通过充分理解统计与概率,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学的力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七、致读者统计与概率是六年级下册的重要主题,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我们将拥有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知识和概念。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统计与概率相关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统计的概念和方法统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事物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统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数据、频数、频率和统计图表等。

1. 数据:数据是用来描述和表示一定范围内事物的特征或属性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或符号等。

2. 频数:频数是指某种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出现的次数。

3. 频率:频率是指某种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出现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数或比率表示。

4.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直观地展示和描述数据的图形表示。

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统计调查是进行统计工作的基础,通过收集信息和数据来获取有关问题的相关信息。

统计分析则是对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

1. 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来进行。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合的调查方法非常重要。

2. 统计分析过程: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计算统计指标等步骤来完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三、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可能性的数学分支。

学习概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随机现象。

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概率的计算:根据随机事件的发生次数与样本空间中事件总数之比,可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频率法和几何法。

3.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适用于多个事件按特定次序同时发生的情况,加法原理适用于多个事件至少发生一个的情况。

六年级下6.3.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6.3.统计与概率

六年级下6.3.统计与概率六年级下 63、统计与概率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统计与概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还能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统计。

统计简单来说,就是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那就需要先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这就是收集数据。

然后把这些身高数据按照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整理数据。

接着,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来分析这些数据,了解全班同学身高的一般水平、中间水平以及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值。

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向大家解释我们得到的信息,比如“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大部分同学的身高在哪个范围”等等。

在统计中,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很多种。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同学们喜欢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记录马路上某个时间段经过的车辆类型和数量;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取相关的数据,比如测试不同品牌电池的使用时长。

而整理数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表格和统计图。

表格能让数据看起来清晰整齐,一目了然。

统计图则更加直观形象,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比较各种数据的大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展示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再来说说概率。

概率是用来衡量某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比如说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 50%,这个 50%就是概率。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0 表示不可能发生,1 表示一定会发生。

那概率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如果一个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是n,其中某个我们关心的结果出现的次数是 m,那么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就是 m÷n 。

比如从一个装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的袋子里摸球,摸到红球的概率就是 5÷(5 + 3) = 5/8 。

在生活中,统计与概率的应用无处不在。

商家会通过统计顾客的购买喜好和消费习惯,来决定进哪些货;天气预报员会根据历史天气数据和概率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比如抽奖,也会用到概率的知识,来估计自己中奖的可能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3 统计与概率 (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3 统计与概率 (课件)
-
例 2 红红对本班40名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上学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坐校车
坐公交
人数
12
4
20与总人数的关系,应该选择( )统计图表示,并把这个统计图画出来。
-
解析:本题要表示每种上学方式的人数和总人数的关系,也就是要反映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时,应该先计算 出每种上学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再把整个圆按百分比分成相应的 扇形。
4.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区别只是折线统计图 用点来表示。
5.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算出各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 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取适当半径画一个圆,按照 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 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再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 分开,也可以用图例注明;(5)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并注明制图时间。
2.统计表的意义: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中,用来反映情 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是统计表。
3.统计表的分类:(1)单式统计表: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就是单 式统计表;(2)复式统计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就是复式 统计表。
-
4.制作统计表的步骤:(1)收集整理数据;(2)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 栏目数量,根据纸张大小制成表格;(3)填写栏目、各项目名称及数据;( 4)计算总计和合计并填入表中,一般总计放在横栏最左栏,合计放在竖栏最 上格;(5)写好表格名称并标明制表时间。
-
例 1 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从右面的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的( )是白 球,( )是红球,( )是黄球。 解析:袋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白球,因此可能摸 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袋子里没有黄球,因此不可能摸到黄球。 正确答案:可能 可能 不可能 易错答案:一定 可能 不可能 错因分析:错解误认为袋子里白球很多,一定能摸到白球。 满分备考:在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条件进行分析, 不能盲目下结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3 统计与概率》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3 统计与概率》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3 统计与概率》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掌握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整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2.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内容1.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处理1.1 学会使用表格、柱状图等形式表示数据。

1.2 掌握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的计算方法。

1.3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数据的特点。

2. 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2.1 学习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基本概念。

2.2 掌握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方法。

2.3 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如投掷骰子、抽球等。

四、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3.学具:练习册、作业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处理1.引入:通过简单实例介绍统计数据的重要性。

2.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中位数、众数、范围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中位数、众数、范围的练习题,巩固概念。

4.实践:让学生自行整理一组数据,并用表格或柱状图表示。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出下节课的主题。

第二课时: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统计数据整理方法。

2.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讲解。

3.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练习,如抽球、投掷硬币等。

4.综合练习: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理解。

六、教学反馥1.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并纠正错误。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3.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集体做一次实验,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表
(一)意义
*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
一统计表
(一)意义
*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
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
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