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

合集下载

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应用

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应用

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简介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土地利用、土地利益分配、土地市场、土地政策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用于指导土地管理实践。

本文将介绍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应用,并以列点方式逐一展开。

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应用1.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评价土地资源的地理位置、土地质量、土地用途等因素,可以得出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城市等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调整的活动。

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提供指导土地整治的方法和技术,如土地利用重心的确定、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等。

通过科学的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结构等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可以平衡城乡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土地收益分析: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用于土地收益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评估土地的利用收益和价值增长潜力,可以为土地经营者提供科学的经营决策。

5.土地交易市场: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为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土地市场供需关系、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可以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6.土地政策制定: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土地政策的目标、措施、效果等因素,可以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区域特点的土地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论土地管理学原理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应用土地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地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土地管理的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详解-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学士)

专业详解-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学士)

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价格评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整理的技术;(3)具有土地利用管理与房地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测量学、测量学实验、建筑制图、地图绘制、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农田水利、土地法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2、专业课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城镇规划、土地信息系统。

3、专业选修课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法学、自然地理学、生产力布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农学概论、土壤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建筑概论、建筑工程概预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生态经济学、不动产投资分析、工程设计CAD、市场营销学、公共管理学、现代生物学基础、模糊数学、土地整理专题、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测量学实习、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实习、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城镇规划实习、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农业水土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A、数学B、英语B、物理C、化学D、生物C、计算机B、政治A、历史D、地理B、美术C、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土管理部门、城建管理与规划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所、大中专学校等。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1、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

2、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

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3、土地的功能:负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的基本特征: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弹性。

总之,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7、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第二章1、土地管理原理归结为四大类: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2、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

3、现代管理要求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4、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反馈起着关键的作用。

5、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管理目标的设置、管理组织的设计、管理职能的运作1、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可分为:长期目标(指10年以上)、中期目标(指5年左右)、年度目标(指1年)2、土地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3、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国土资源部。

土地管理学考点整理

土地管理学考点整理

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2.相对封闭原理: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薄册(含图)。

4.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5.土地调查: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检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6.基本农田: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7.土地登记: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薄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8.土地统计: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9.地籍档案: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土地管理工作有保存价值的,反映地籍工作和土地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0.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11.土地产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1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或者说,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限制的排他性的专有权利。

13.土地使用权:是指实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它是由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经济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监测与评价、土地制度与法律等分支学科组成的。

该专业主要涉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能力,能够在地球生态环境维护、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支持和管理。

下面就这个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一、专业介绍1.学科概念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该学科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土地管理、土地法律制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测量、地籍测绘、遥感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体系。

2.学科特点(1)学科范围广。

土地资源管理学涉及到土地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土地普查、土地规划、土地注册、土地出让、土地交易、土地管理、土地执法、土地调查等多个方面。

(2)应用性强。

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一个应用性领域,它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土地估价、土地管理等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实践性强。

土地资源管理学注重实践操作,课程设置中强化贯穿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跨学科性强。

土地资源管理学不仅需具备严谨的技术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广泛的人文科学素养,更要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法律制度等多个领域。

(5)具有发展潜力。

中国土地资源珍贵、人口众多,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大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前景非常广阔。

二、就业方向1.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的土地管理工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土地审批、政策法规制定、土地征收处置等领域工作。

2. 地产开发与经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开发商公司等机构工作,从事土地开发与经营的工作。

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3.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和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另一种就业出路,毕业生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城市管理师等。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
土地管理学涉及的学科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沙石所堆成,是固定场所。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

2.土地的分类:根据土地所有权,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根据土地用途,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3.土地的功能:包括负载的功能(承载性功能)、养育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

4.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劳动与资本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产三要素。

5.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但人类可以通过添加劳动来改变土地,使之适合自身的需要。

土地的面积有限,位置固定,质量差异普遍,经济供给稀缺,具有永续性。

这些知识点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土地管理学》等教材,或请教该领域专业人士。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管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 掌握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管理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和解决土地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土地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1 土地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1.2 土地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2. 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 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2.1.1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类2.1.2 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原理2.2 土地管理学的方法2.2.1 土地综合管理的方法与工具2.2.2 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与指标3.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管理3.1 土地资源的特点3.2 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3.3 土地利用变更和整理4. 土地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4.1 集约化利用与节约型用地4.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管理4.3 土地利用变更与用地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利用规划和评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和学术研讨,分享和交流土地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土地管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土地管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知识讲解:通过讲授,介绍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利用规划和评价等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术研讨,分享和交流土地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思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情况,进行平时评价。

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写作、实践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土地管理学》课件

《土地管理学》课件

土地资源的分类
农用土地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农田和水田。
建设用地
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
保护用地
用于自然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防灾减灾的土 地。
其他用途土地
涉及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旅游用地等其他类 型的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
1
分析与评估
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潜力和限制。
2
规划制定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包括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3
规划实施
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监督和管理土地利用项目的实施。
土地调查与评估
土地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获取土地的地理、经济 和社会信息。
土地评估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评估土地的价值、潜力和适宜 用途。
土地管理的挑战
城市化
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提出了巨大 挑战。
《土地管理学》PPT课件
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的学科,涉及多个方面,如土 地资源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调查与评估。
什么是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是关于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它涉及土地的评估、 规划和保护,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推动可持续发 展和环境保护。
土地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和多土 地冲突。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土地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洪 涝和海平面上升。
土地管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 有更多机遇。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和 利用。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重要)2.相对封闭原理: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4.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5.地价指数:是指反映土地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它反映一个城市各类土地价格变化及其总体综合平均变化趋势的相对数。

6.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7.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薄,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8.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有的耕地。

9.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指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征收,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土地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有计划的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安排。

10.土地资产:土地财产中用于生产,经营的那部分土地称之为土地资产。

二、填空1.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情形:答: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有四种情形(1)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表现为城市开发区土地大量闲置(2)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表现为城市建筑密谋和建筑容积率极高(3)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表现为大量的房地产未脱售而空置(4)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表现为居民住房和营业性用房极为紧张2.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征:答:(1)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 教材 ::朱道林.《土地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7年08
7
土地问题
• 土地
衣、食、住、行
生存
8
中国的城市土地问题
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的 土地问题将成为最为尖锐、最为矛盾突出的问题, 因为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每年1万亿元至2万 亿元的土地增值收入,将成为利益争夺的焦点。
物,但在人类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 经济结果,如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 土地增值等等。
17
• 第三,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具有社会属性。 土地是有限的,是稀缺的,必然存在分配和占
有矛盾。对土地占有方式的不同,决定社会关系 和社会制度。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无不与土地有关,中国的革 命可以说是土地革命。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也 是一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历史。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13
• 城市化与保护耕庭承包制的矛盾 •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 三农问题
参见农村工作组副组长陈义锡:守住根本
14
总之:要回答下面问题 • 城市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耕地? • 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如何分配? • 房价该不该涨,利益如何协调?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1
课程简介
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看课程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土地有 关的专业两个,即土地管理(020119)和土地规划与利用 (081405),其中前者属于经济学,后者属于工学。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中将上述两个专业合并组成土地资源管理(110304),隶 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学科,其中注明,该专业可授管 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授予管理学学位,其代码为 1204050。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3)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原。全国山地占33%, 高原占26%,丘陵地占10%,三项合计占全国土地面 积的 69 %;盆地占 19 %,平原占 12 %,两项合计占 全国土地的 31 %,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山、高原占 我国土地面积的25%,不宜于发展农林牧业。
(4)农地分布不均匀。我国约90%以上耕地、林地和水 域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区土地面积占 全国32.2%),其余10%的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布于全 国其它 67.8 %的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 的发展不利,形成了东南以农用地为主,西北以牧业 用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土地管理原理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信息管理 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土地管理案例分析、操作实务
第一章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5)森林覆盖率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只相 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人均森林面积1.98亩, 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1.3%,居世界第119位;人 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 1/8 ( 12.2 %)。 (6)水土资源不平衡。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 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 82.3 %,而这些地区 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 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 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 17%,而耕地却占 全国的63.7%。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 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 意义。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

土地管理学复习名词解释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4.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5.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6.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7.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8.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9.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10.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11.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12.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13.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14.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15.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16.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17.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18..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19.土地:土地是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壤、气候、地貌、水文、岩石、植被都是土地的组成部分,它们附着于地壳,构成土地整体.20.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利益的那部分土地.21.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22.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土地的经济供给.23.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24.土地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内容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1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及地籍档案管理等25.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位置(界限、四至),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26.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的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27.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1、有偿取得方式2、无偿取得方式3、依法承包经营取得4、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28.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9.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及基本形式: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主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基本形式有出售、交换和赠与.30.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即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为此而支付租金的行为.31.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当土地使用权人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从变卖土地使用权的价款中优先受偿权的债务担保形式.二,简答1.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程序程序:1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地块的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土地使用条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2按照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3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使用权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证2.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3.土地管理的特性:土地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1)全面性,(2)统一性,(3)科学性,(4)法制性.4.土地产权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5、土地征收的特征:1、土地征收的公益性2、土地征收的强制性3、土地征收的有偿性4、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6.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轨道.7.土地管理的总体原则:依法管理;统一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8.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6、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领的外部性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统一;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 .7.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具体包括:(1)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地籍信息系统筹内容. (2)土地权属管理.包括大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如土地征用、划拨、出让等)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对违法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行为的查处等内容.(3).土地利用管理.包括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等内容.(4).土地经营(土地市场)管理8. 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任务:在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内容: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9.地籍管理原则:(1)按国家统一的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10、地籍调查的程序: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11.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调整土地关系.其中,调整土地关系包括调整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关系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以及转让过程中的土地关系. 权属管理的主要的内容有: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依法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12.土地利用的原则:(1)先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2)珍惜、节约合理用地;(3)均衡协调开发和合理布局;(4)贯彻农业优先;(5)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13、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 土地利用管理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监督和调控土地利用来实现的. 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的自然、经济特点,对土地的分配、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宏观上进行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的综合措施. 2)、土地开发: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3)、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首先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对非农占用土地加以控制;对土地利用状况作正常性的监测,使土地利用不至于偏离规划的目标、方向,至少可以将这种偏离维持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土地利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14.土地利用内容:(1)确定土地的用途.(2)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和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3)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15.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它们制约着人们对土地的利用.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政策,土地所处的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3.人的文化素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都会给土地利用带来深远的影响.16.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内容:1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位置的位置,利用类型,质量和权属状况为内容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各类土地等级 3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登记 4土地统计是对土地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和分布的统计及汇报分析 5地籍档案管理是对度低调查,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图文、数据图册资料的归档,管理与利用等工作原则;1地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三大类:农用地2、建设用地3、未利用土地2八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3、十二大类: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共公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18.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期限和方法1)期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用地或其他用地50年.2)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 协议、招标和拍卖三论述题20.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8.土地管理的方法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是什么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1)行政方法: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和控制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常用的方式:行政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效果:行政方法能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充分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作用、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行政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领导水平不高,就容易产生瞎指挥;②横向构通困难.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③行政层次多,手续繁杂,影响工作效率;④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积极性. 行政方法局限性的补救措施:行政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等)2)经济方法:土地管理的经济方法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经济利益原则是经济方法的核心. 经济手段(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1)、地租地价杠杆(2)财政杠杆.(3)、金融杠杆.(4)税收杠杆.经济方法的局限性:①不能用来解决管理中许多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问题.②土地利用中不能单纯依靠该种方法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3)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主要是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特点: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局限性:对于很多超越法律范围的活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遥感、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地价与房价如何调控答:1、基于房地产市场是空间竞争的市场,况伟大(2005)将房价和地价关系建立在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考虑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供给者行为,探讨了容积率、闲置土地比重以及开发商占地规模如何影响房价地价及其关系,得出土地供大于求时房价地价负相关、土地供小于求时房价地价正相关的结论2、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房价上涨导致了地价的提高,从供给角度看,地价上涨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在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地价和房价分别是由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二、简述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深化改革的建议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分为农用地使用权和非农用地使用权.现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换,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象.从流转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转包、租赁、"四荒”拍卖、承租转包或返包、转让、入股等形式.存在问题:(1)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 (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3)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4)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改革建议:(1)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2)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3)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4)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议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对土地的用途、项目、面积、价格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 (5)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三、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关系.参考答案:2.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在征收的过程中,就是将待征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土地征收后会发生土地所有权的转变,而土地征用只是土地使用权的改变.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四、简述城市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参考答案:1.从市场层次来讲,城市土地市场又可划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政府是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惟一的供给者,所以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一种垄断性市场.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存在三种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和入股,其中,出让是一种较常用的交易方式,它又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种方式;出租仍处于试点阶段;入股也只是股份公司土地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2)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权让予其他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与一级市场不同,二级市场土地供给者不是惟一的,所以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是一种竞争性市场.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主要存在四种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和入股.关系: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整个土地市场.一方面,一级土地市场供给和土地价格对二级市场的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具有决定性作用,若一级市场运行不规范,二级市场运行无序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又会反馈到一级市场,从而调节一级市场的供给和价格.这就形成了城市土地使用权流动和信息传导的闭合系统.四、填空题1.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取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继承。

土地管理学系统原理的应用

土地管理学系统原理的应用

土地管理学系统原理的应用1. 系统原理简介土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学科,它研究土地使用、利用和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土地管理学系统原理是指在土地管理领域中,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以解决土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2. 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在土地管理学系统原理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系统: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土地管理系统:土地管理系统是指在土地管理领域中,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有组织的方式将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要素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

•系统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属性、结构、行为、方法和设计的学科,它提供了研究和应用土地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3. 土地管理系统原理的应用土地管理系统原理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3.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估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运用系统原理,将土地利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佳效益。

比如,可以考虑土地类型、土地质量、气候条件、土地利用需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2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它能够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和潜力等方面的信息。

•应用系统原理进行土地资源评估,可以将土地资源的各个要素和指标进行系统化整合,建立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可以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土地管理决策•土地管理决策是指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根据各种因素和要求,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土地管理决策,可以综合考虑土地管理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建立土地管理决策模型,并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要点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性和功能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 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 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3.土地的功能: 土地具有承载性功能、养育性功能、仓储性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运用的基本情况1. 我国土地资源运用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山地多, 平地少, 耕地、林地比重小;河川径流总量大, 但水土配合不协调;三、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内容1.什么是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实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2.土地管理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宏观目的: 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的, 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的为依据;中观目的: 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的, 既要与国家目的相衔接, 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微观目的:指县级土地管理目的, 可分解为部门目的。

(2)任务----加强耕地保护, 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健全法制, 依法行政。

四、地籍与地籍管理1.地籍的概念: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2. 土地调查(1)含义: 地籍调查是国家科学方法, 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以图、簿示之, 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目的: ——核算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 并掌握土地运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地点的平面位置, 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 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Ⅰ.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土地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土地管理问题。

Ⅱ.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2. 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土地管理规划与实施;4. 土地使用权的认定与管理;5. 土地利用评价与监测;6. 土地整治与复垦;7.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Ⅲ.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展示、讲解和练习四个环节。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土地管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展示(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土地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向学生呈现土地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相关理论基础。

3. 讲解(30分钟)讲解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包括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规划与实施、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要点。

4. 练习(3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b.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模拟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和理解土地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c. 真实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土地管理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土地管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解决方案。

Ⅳ.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的实时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2. 学生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成果,评估学生对土地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估学生对土地管理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Ⅴ.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土地管理学的知识。

土地管理学朱道林第2版考研笔记

土地管理学朱道林第2版考研笔记

土地管理学朱道林第2版考研笔记朱道林的《土地管理学第2版》是一本对土地管理学的经典教材,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律法规等内容。

以下是该书的考研笔记,总结了该书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土地资源特征及土地问题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非可再生和有限的特征。

2. 土地资源的特征包括实用性、禀赋性、稀缺性、多功能性等。

二、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1. 土地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2. 土地利用是指根据土地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三、土地利用规划1.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国家和地方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确定土地用途和区域功能布局,指导土地利用和管理。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考虑土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四、土地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划拨、出让等进行了规范。

2. 土地法律法规的目标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分类与区划1. 土地利用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要求,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

2. 土地利用区划是按照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划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界限和范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连续的地区进行全面的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过程。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注重与其他规划的协调,如环境规划、城市规划等。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的土地利用方案设计和规划。

2.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发展需求、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依据土地的特性,下列不属于土地特性的是()A、用途的多样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的配置D、土地的永久性参考答案:C解析:p3土地的基本特性: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的永久性④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⑤土地用途的多样性2.下列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是()?A、转包B、出租C、转让D、抵押参考答案:D解析:第十三章254页3.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A、70年B、50年C、40年D、100年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一章219页4.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A、所有权B、承包权C、L经营权D、受益权参考答案:C解析:p38。

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

5.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的行为称为()。

A、土地征收B、土地征用C、土地变更D、土地消灭参考答案:A6.下列不属于宅基地使用制度内容的是()?A、一户一宅,户有所居B、放活土地经营权C、宅基地审批权限为乡级人民政府D、宅基地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三章256页7.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以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情形被称为()。

A、征收B、征用C、没收D、征购参考答案:B解析: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关于土地征用的规定,以及依据这一规定制定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区分土地征收和征用不同情形,统称征用”。

2004年《宪法》的修正案第二十条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8.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十地所有权和国有十地使用权参考答案:B解析:p37第二段9.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A、有效率B、公平性C、可持续性D、特殊性参考答案:D解析:P144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包括(1)有效率(2)公平性和可接受性(3)可持续性10.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方式不包括()?A、协商B、发生冲突C、政府处理D、诉讼参考答案:B11.土地资源的特性之中不包括()A、资源利用的多宜性B、资源系统的全球性C、资源分布的地域性D、资源持续的再生性参考答案:D解析:p3312.下列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特征中哪项错误?A、取得的有偿性B、出让的计划性C、年期的无限性D、权利相对完整性参考答案:C解析:P217-218(1)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作为出让主体(2)取得的有偿性(3)出让的计划性(4)年限的有限性(5)权利相对完整性(6)受让主体的相对广泛性13.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应经村民会议()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

研究对象:土地 资源、土地利用 方式、土地保护 措施、土地管理 制度
土地管理学的目 的: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
土地管理学的研 究方法:理论研 究、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比较 研究等
土地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土地管理学的起源:古代土地管 理制度
土地管理学的成熟:现代土地管 理制度的建立
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案例分析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04
土地规划与计划管理
土地规划的概念和分类
土地规划的定义:对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 的总体安排
土地规划的分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 细规划
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全局 性安排

地域性:考虑 不同地区的自 然条件和社会 经济特点,制 定因地制宜的 土地管理策略
03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土地资源的定义:指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 和发展所需的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总称。
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区 位等因素,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类别。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 众意识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 旅游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住宅用地开发 b. 商业用地开发 c. 工业用地开发 d. 农业用地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实习目的: (3)
2.实习过程: (3)
2.1数据库的初始化 (3)
2.2地类变更 (3)
2.2.1分割变更 (3)
2.2.2合并变更 (5)
2.2.3复杂变更 (6)
2.2.4结果检查提交入库 (8)
2.3信息检索查询 (9)
2.3.1按地籍号查询 (10)
2.3.2按地理位置查询 (10)
2.4宗地图的输出 (11)
2.4.1代号的设置 (11)
2.4.2宗地图的输出: (12)
2.5统计分析 (13)
2.5.1倒入范围统计分析 (13)
2.6缓冲分析 (16)
2.6.1缓冲不含子区 (16)
2.6.2缓冲含子区 (16)
2.6.3分析外环: (17)
2.6.4分析整个区 (17)
2.7成果输出 (18)
2.7.1成果汇总 (18)
2.7.2图件的输出: (18)
3.补充问题: (19)
3.1.1根据地类编码统计: (19)
3.2.1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1)
3.2.2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22)
3.2.3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22)
4.实习总结: (23)
土地管理学上机实习
1.实习目的:
熟悉农村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充分理解各个操作步骤的目的。

熟悉软件界面、掌握基本工具、图形编辑与管理、数据的查询、统计、输出以及更新等操作和方法。

2.实习过程:
2.1数据库的初始化
在“工具”菜单栏下选择数据库初始化,点击“确定”完成数据库的初始化。

2.2地类变更
2.2.1分割变更
分割后两宗地属性变更设置
宗地1:
宗地2:
变更后线属性的设置:
线属性设置最总重要的是线宽度的设置,一定要设置线状地物的宽度,其次是地类和权属
性质。

属性设置完后清除地类图斑注记,然后再重新生成地类图斑注记:
2.2.2合并变更
跟分割一样,新建变更项目,合并类型
合并后地类图斑的地类属性设置和权属属性设置:
新建项目复杂变更:
通过“线解析工具”输入线,点击“闭合”,“应用”得到复杂变更范围。

然后对复杂变更地类图斑的地类属性设置和权属属性设置:
2.2.4结果检查提交入库
三种类型的变更完成后,应该对各种错误进行检查,包括碎小图斑检查,面积检查,碎线检查
碎小图斑检查,不存在碎小图斑:
面积检查,不存在地类面积为负的图斑:
碎线检查,不存在碎线:
2.3信息检索查询
2.3.1按地籍号查询
查询之前要进行地类属性的更新,
查询的结果,闪烁的图斑范围为所要查询地籍号对应的图斑
2.3.2按地理位置查询
同样的输入所要查询的地理位置名称后查询到的图斑会闪烁
2.4宗地图的输出
2.4.1代号的设置
检查数据是否加了带号,可以将鼠标在图形浏览的窗口中晃动,系统窗口的最下方光标所在的坐标位置会随之变化。

此时分析坐标为8位、7位,即X坐标前两位39代表了图形带号在39度带。

配置方法:打开“图形参数设置”对话框,在“数学基础”中勾选“坐标有带号”填入带号,如“39”
激活农村权属层,对输出宗地图,图幅各种属性的设置,包括制图人和制图单位的填写等
输出宗地图的预览
2.5统计分析
2.5.1倒入范围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线解析工具画出分析的范围,然后进行范围统计
输出范围内的各类统计信息表格
单位:平方米
填表人: 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第(1)页共1页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汇总表
单位:平方米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单位:平方米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单位:平方米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第(3)页共4页
检查日期:
检查日期:
第(1)页共4页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第(2)页共4页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2.6缓冲分析
2.6.1缓冲不含子区
2.6.2缓冲含子区
2.6.3分析外环:
2.6.4分析整个区
各种类型的缓冲完成后同样可以对结果进行表格的输出分析,同倒入范围分析一样
2.7成果输出
2.7.1成果汇总
在成果输出工具栏中可以汇总统计各个年份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输出,包括点,文件,线文件,面文件的输出,还可以输出统计表格。

2.7.2图件的输出:
区域土地利用图的输出,进行图幅的整饰,输出某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3.补充问题:
3.1根据地类编码或者辖区统计各个地类的图斑面积
3.1.1根据地类编码统计:
激活“地类图斑”图层,右击选择“属性”中的“统计” 然后分类字段选择“地类编码”,统计字段选择“图斑地类面积”
首先生成并保存所要统计区域的工程文件,
然后分类字段选择“地类”,统计字段选择“面积”
3.2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的属性结构有什么不同?
地类图斑是被行政区界限,权属界线以及单一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田坎等
零星地物是指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如果按照比例尺成图话,因面积过小,在图中不能显示的图斑
地类图斑与线状地物属性中所需表示的属性多余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可能存在多个权属单位。

3.2.1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3.2.2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3.2.3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4.实习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