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一章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题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路线?二、主要生物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三、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四、生产中怎样选取生物分离技术手段?第二章下游技术的基础理论1.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的理论依据有那三个方面?2.化学性分子识别和生物学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相似和区别?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凝聚: 2.絮凝: 3.过滤: 4.离心沉降: 5.离心过滤: 6.助滤剂: 7.沉降:二、单项选择1.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B、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C、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D、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2.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3.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离心力B. 向心力C.重力D. 阻力4.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A.织物介质B.堆积介质C.多孔固体介质D.真空介质6.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三、判断对错1.助滤剂是一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2.通过加入某些反应剂是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之一。
()3.在生物制剂制备中,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盐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3.工业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五、简答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试述生物工业中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超声波破碎法2.酶解法二、单项选择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物⼯程下游技术⽣物⼯程下游技术⽣物⼯程下游技术的定义指从动植物与微⽣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物⼯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种或⼏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化⼯程分离技术预处理结晶⼲燥离⼼法:离⼼过滤、离⼼沉降、超离⼼萃取法:有机溶剂、双⽔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相互作⽤、聚焦、离⼦交换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透2.⽣物物质常⽤的分离技术氨基酸:结晶和离⼦交换法蛋⽩质和多肽:离⼦交换层析、电泳糖类:吸附层析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抗⽣素:有机溶剂萃取、离⼦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3. ⽣物分离⽅法的选择与评价原则: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注射),⽣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处理4.浓缩率:浓缩程度⼀般⽤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个以浓缩为⽬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浓缩率为m,mt=mx则⽬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分离因⼦⼜称分离系数。
产品中⽬标产物浓度越⾼,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越⼤,分离效率越⾼。
6. 回收率:⽆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的操作过程,⽬标产物均应以较⼤的⽐例回收, 回收率R:⽣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物产品与普通化⼯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2 设计⽣物产品的分离⼯艺应考虑哪些因素?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4 现代⽣物分离⼯程研究⽅向有哪些特点?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PPT课件
/science/journal/1369703X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science/journal/13835866
•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ence/journal/03767388
References-SCI journals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science/journal/01410229
•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jpages/0268-2575
References-SCI journals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Reviews
• P. A. Belter, E. L. Cussler, W. Hu. Bioseparations: Downstream Processing for Biotechn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8
• D. Forciniti. Industrial Biosepar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owa: WileyBlackwell, 2008
考核方式
• 根据课程基本要求,结合平时成绩、课程论文及 笔试(期末考试)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 平时成绩20% • 课程论文20% • 期末考试60%
主要内容
1. 绪论 2. 下游技术理论基础 3. 发酵液预处理与细胞破碎 4. 沉淀 5. 萃取分离 6. 膜分离 7. 吸附与离子交换 8. 色谱分离 9. 亲和色谱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二第一章绪论1、对生物工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
2、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发酵液f预处理f细胞分离f细胞破壁(胞内产物)一碎片分离一提取一精制一成品制作按生产过程可简单归纳为①预处理和固液分离②提取(初步分离)③ 精制(高度纯化)④成品制作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发酵液的过滤特性的改变:①降低液体粘度②调整PH③凝聚与絮凝④ 加入助滤剂⑤加入反应剂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3、固液分离设备①碟片式离心机工作原理:悬浮液由轴中心加入,其中的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最下层的通道滑移到碟片边缘处,自转鼓壁排泄口引出,清液则沿着碟片向轴心方向移动,自环形清液口排出,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适用范围: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细胞悬浮液及细胞碎片悬浮的分离。
②管式离心机悬浮液在加压情况下由下部送入,经挡板作用分散于转鼓底部,受到高速离心力作用而旋转向上,清液位于转鼓中央,呈螺旋形运转向上移动,重液(或固体)靠近鼓壁,至分离盘靠近中心处为清液出口孔,靠近转鼓壁处为重液出口处适用范围: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而固形物含量<1%的发酵液③倾析式分离机工作原理:悬浮液从由料管径进料口进入高速旋转的转鼓内,在离心力作用下,固体颗粒发生沉降分离,沉积在转鼓内壁上。
堆积在转鼓内壁上的固相靠螺旋推向转鼓的锥形部分,从排渣口排出。
与固相分离后的液相,径液相回流管从转鼓大端的溢流空溢出。
适用范围:适合于含固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不适合于细菌,酵母菌等微小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④分离因数:离心力与重力的比值,衡量离心程度的参数⑤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两种澄清过滤:固体含量少于0.1g/100ml.胶粒直径在5-100 〃m的悬浮液,过滤介质起主要过滤作用。
滤饼过滤:固体含量<0.1g/ml悬浮液本身形成的滤饼起着主要的过滤作用。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定义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生化工程分离技术预处理结晶干燥离心法:离心过滤、离心沉降、超离心萃取法:有机溶剂、双水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水相互作用、聚焦、离子交换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透2.生物物质常用的分离技术氨基酸:结晶和离子交换法蛋白质和多肽: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糖类:吸附层析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抗生素: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3. 生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与评价原则: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非注射),生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水处理4.浓缩率:浓缩程度一般用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一个以浓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浓缩率为m,mt=mx则目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又称分离系数。
产品中目标产物浓度越高,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6. 回收率:无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目的操作过程,目标产物均应以较大的比例回收, 回收率R: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2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4 现代生物分离工程研究方向有哪些特点?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生物下游技术
高价无机离子 当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产物时,影 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
2011-3-26
去 除 杂 蛋 白
降 低 发 酵 液 粘 度
16
二、发酵液的预处理
采用理化方法设法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大小、 或降低粘度,以利于过滤。
去除会影响后续提取的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
等。
2011-3-26 4
3. 所需目的产物稳定性低
对热、酸、碱、有机试剂、酶以及机械剪切等均敏感,
易失活或分解。
4. 代价昂贵,产品回收率不高,损耗大
如:抗生素、乙醇、柠檬酸的纯化费用占整个工程费 用的60%;纯化蛋白质占总费用的80~90%
5. 生物安全问题:热原质、色素、毒性物质
2011-3-26
镁离子,可用三聚磷酸钠它和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 合物,用磷酸盐处理,也能大大降低钙离子和镁离 子的浓度。
Na5P3O10+Mg2+ =MgNa3P3O10+2Na
黄血盐与铁离子形成普鲁土盐沉淀
3K4Fe(CN)6+4Fe3+=Fe4[Fe(CN)6]3+12K+
返回
19
2011-3-26
2 .杂蛋白质的去除方法
2011-3-26
37
2.过滤介质
使滤液通过,截留固体颗粒并支撑滤饼的材料。要 求其具有多孔性、耐腐蚀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
无定形颗粒:无烟煤、砂、颗粒活性炭、铁矿砂等 成形颗粒:烧结金属、烧结塑料以及用合成树脂粘 结的硅砂、塑料颗粒等,做成圆筒形或板状。 非金属织补棉:化学纤维、玻璃纤维织品、长纤维 滤布、短纤维滤布。 金属织布:不锈钢丝或铁丝等的织布。 无纺品:纸、毡、石棉板、合成纤维无纺布等。
【课堂笔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沉淀分离部分
第一章沉淀分离技术1.1沉淀的目的1)通过沉淀达到浓缩的目的。
2)通过沉淀、固液分相后,除去留在液相或沉积在固体中的非必要成分3)沉淀可以将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加以保存或进一步处理1.2沉淀法的概念沉淀法是指采用适当的措施改变溶液的理化参数,控制溶液的各种成分的溶解度,从而将溶液中的欲提取的成分呢和其他成分分开的技术。
1.3沉淀法操作步骤1)加入沉淀剂2)沉淀剂的陈化促进粒子的生长3)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PS:陈化是指将有沉淀的溶液静置,使沉淀中的分子等有归律的排列,并排列紧密,还有使沉淀聚沉,颗粒变大1.4沉淀过程应当考虑的问题1)沉淀能否发生2)沉淀剂或沉淀条件下对活性结构是否有破坏作用3)沉淀剂是否容易除去4)沉淀剂是否对人体有害1.5蛋白质的分离提取1.5.1优缺点优点:设备简单,成本低,原材料易得,便于小批量生产缺点:所得沉淀物可能聚集有多种物质,或含有大量的盐类,或包裹着溶剂,产品纯度常比结晶法低,过滤也较困难。
1.5.2沉淀法分离蛋白质的特点1)生产前期可使原料液体体积很快减小10~50倍,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费用;2)使中间产物保持在一个中性温和的环境;3)可及早将目标蛋白从其与蛋白水解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避免蛋白质的降解,提高产物稳定性;4)用蛋白质沉淀法作为色谱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可使色谱分离使用的限制因素降低到最少。
1.5.3蛋白质的溶解特性1)蛋白质的溶解行为是一个独特的性质,由其组成、构象以及分子周围的环境所决定。
2)蛋白质在自然环境中通常是可溶的,所以其大部分是亲水的,但其内部大部分是疏水的。
3)一般而言,小分子蛋白质比起在化学上类似的大分子蛋白质更易溶解。
1.5.4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1.5.4.1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1)水化层: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可以使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2)电荷: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1.5.4.2颗粒间的相互作用1)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2)范德华力1.6蛋白质的沉淀方法1)中性盐盐析法2)等电点沉淀法3)有机溶剂沉淀法4)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5)聚电解质沉淀法6)金属沉淀法等1.6.1中性盐沉淀法1.6.1.1概念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上游:菌种,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中游:微生物发酵工程,动植物细胞,海洋生物培养下游: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下游加工过程是指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包括产物提取,产物浓缩,产物纯化,成品化。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直接测定法细胞干重法:测量细胞浓度的最基本方法。
显微计数法:显微镜和血球计数器。
平板计数法:生理盐水稀释,记录菌斑。
浊度法:波长600-700nm范围测量。
微生物的浓度即菌体浓度的表示方法。
(g/l,kg/m3)间接测定法测定构成细胞的大分子物质来确定细胞浓度。
动物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性细胞型,均属于贴壁依赖型细胞,培养这类细胞时,常需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
但由于培养环境的变化,细胞形态常发生改变。
悬浮型细胞这类细胞常呈圆形,不贴附在支持物上,呈现悬浮状态生长。
如血液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及肿瘤细胞。
培养这类细胞也可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进行悬浮物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温度、PH值、营养成分、溶氧、气体环境、渗透压以及其他因素。
固定化培养是既适用于贴壁依赖性细胞,又适用于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包埋培养方式,具有细胞生长密度高、抗剪切力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所培养的细胞的不同,固定化培养的方式也有不同,一般对于贴壁依赖性细胞通常采用胶原包埋,而对于非贴壁依赖性细胞则常用海藻酸钙包埋。
常用的细胞固定化的方法1、吸附:选择适当的条件,将细胞和支持物混合,细胞便贴附在支持物的表面。
2、共价贴附:细胞和支持物通过化学键结合,减少了细胞泄露。
3、离子/共价交联:如果用聚合物(聚氨等)处理细胞悬液,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桥使之絮结。
4、包埋:此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细胞和高聚物或单体混合,随着凝胶的形成,细胞嵌入到高聚物网络中。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关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者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之下游工程或者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要紧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有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下列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与进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与设备4.溶剂萃取与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要紧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通过学习熟悉各类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一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优点:(1)对产物释放具有一定选择性.(2)细胞外形保持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优点:操作参数少,适合于大规模操作,
缺点:不适合于丝状真菌及含有包涵体的基因工程菌.破碎率较低,往往需循环2-4次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容易引起产物的失活的可能性,需配备换热器进行级间冷却.
3)超声破碎法:通常采用的超声破碎机在15—25kHz的频率下操作.
优点: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适合实验室规模.
缺点:易引起温度的剧烈上升,在大规模操作中,声能传递和散热困难,产生的化学自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质失活.
4)酶溶法: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的特殊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
优点:选择性释放产物,条件温和,核酸泄漏量少,细胞外形完整.
不足:价格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通用性差,不同菌种需选择不同的酶,不易确定最佳的溶解条件;产物抑制的存在.
倾析式离心机靠离心力和螺旋的推进作用自动连续排渣,所以也称为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特别适用于含固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优点:操作连续;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缺点:分离有数较小,不适用于细菌;酵母等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液相澄清度也较差.
过滤:使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让液体通过,而把固体颗粒截留,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管式离心机:分离效率很高.用于液液分离和固液分离.当用于液液分离时为连续操作,而用于固液分离时则为间歇操作.适于微生物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稳定,分离效率高.在生物工业中,特别适合于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而固形物含量<1%的发酵液的分离.缺点:生产能力较小,转速相对较低的管式离心机最大处理量也就是10m3/h,且不适用于固形物含量较高的发酵液.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下游技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2.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一般工艺过程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以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
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2)提取(初步分离):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
(3)精制(高度纯化):目的是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结晶特别是重结晶。
(4)成品制作:成品形式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有液态产品也有固态产品,美观的产品形态也是产品档次的一个标志。
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工艺是生产全过程控制工艺,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1.分类: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
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Products of Recombinant Bacterial Fermentation
The first step in these processes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biomass from its surrounding broth. The protein of interest is expressed within the cell as a soluble protein, but it is quite often present in the form of an insoluble refractive mass called the “inclusion bodies.”
1. Introduction
Crude medicinal preparations that were aqueous or alcoholic extracts of plant materials were known for centuries to practitioners of the indigenous methods of medicine.
The science of biotechnology covers the exploit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 which form the major source of high value compounds.
More recently, geneticists have succeededand goats, and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get these animals to express the desired products in their milk.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give the reader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downstream purif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 Readers are advised to refer to specific chapters in later sections of this volume where these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2.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 the Industry
As stated before, the industry manufactures products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and their downstream processing varies not only from product to product, but also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of the product. Each process, therefore, needs to be finely tailored depend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and the process stream from which it is recovered and purified.
Thu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there is quite a challenge to the biochemists and chemical engineers in the downstream processing departments of the companies.
A great majority of these products are proteins, which makes this task even more difficult. If these were nonprotein molecules, such as antibiotics for example, one could use simpler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to isolate the compounds from the solutions in which they are present.
Bioreactor design is quite a complex engineering task.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microorganisms or cells will reproduce at an astounding rate. The vessel'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like gas (i.e., air, oxygen,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flow rates,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levels, and agitation speed need to be closely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Whether produced from plants, animal tissue, microorganisms, or from cell culture, the desired products are present in rather complex process streams and need extensive purification.
The high level of drug safety and purity are demanded by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 such countries as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Fortunately,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re able to meet the stringent demands because they have access to a variety of excellent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The pain-killing salicylates and antimalarial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certain trees are notable examples of older medicines. Similarly, animal organs such as the pancreas, placenta, and the urine of pregnant females have been a source of hormones for therapeutic use.
Until recently, human albumin was manufactured from pools of human placenta collected from Third World countries.
But the high risk of virus contamination from unidentified donors of placenta and the impracticality of identifying the donors, forced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his process. Today, plasma from unpaid donors is the major source of albumin and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viruses calls for extensive purification including the use of dedicated virus removal and inactivation steps to render the product safe for human use.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 Bioreactor
Section One
Bioreactor
A bioreactor is a vessel in which is carried out a chemical process which involves organisms or biochem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derived from such organisms. Bioreactors are commonly cylindrical, ranging in size from some liter to cube meters, and are often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They employ diverse purification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laboratory at the bench scale and these are eventually scaled up to the production floor. The methods are used in complementary fashion to develop cost-effective methods in quick time and enable the companies to bring the products to market ahead of their competitors.
One bioreactor manufacturer, BroadleyJames Corporation, uses vessels, sensors, controllers, and a control system, digitally networked together for their bioreacto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