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获奖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典型人物群像分析——以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为例
当代典型人物群像分析——以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为例张舒,梁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时代典型人物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他们展现着时下业已形成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对新的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发 展与变革。
摘要: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代表着时代主流的价 值观念。
本文采用框架分析的方法。
以央视《感动中国》栏 目七年获奖人物的颁奖词为调查对象,对女性、老年人、残 疾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群体分别加以探讨。
此 外,本文还分析了职业群像的建构方式,以便更深入地了 解当代价值观对典型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典型人物群像框架分析感动中国时代典型人物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他们展现着时下业已形成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另一方 恧,又对瓤的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革。
中央电视 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作为一个年度人物评选类节目,它所评选出的获奖人物代表了社会发展方 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是当代典型人物的代表。
本文基于对2002年至2009年获奖人物颁奖词的分析,进而揭示出时代典型人物的多个面向。
一、研究方法美国政治学者Gamson 和Modigliani 发展出的框架分析方法认为,媒介话语可以是被看 作是一系列阐释性的“包裹”(packages),它们赋予议题以意义。
‘晦个“包裹”都有一系列元素, 他们象征着包裹核心的框架和立场。
Gamson和Modigliani 将这些元素分为隐喻(metaphors)、 典范【exemp lar s)、标志词(cat ch —phr ase s)、描述(depi cti ons)、视觉图像(visu al images)、根源万方数据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糯实践O N G N A N CHUANBO学术平台——传媒研究(roots)、结果(consequences)、品质诉求(Appeals to pr i nc i p l e)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八类。
心怀感动 向上向善——“感动中国2019 年度人物”素材点评及运用
导语这是一群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或许很平凡,但却用善良、奉献、尽职、执着、勇敢等谱写出一曲曲不平凡的人生壮歌。
感谢他们,给我们以鼓励和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些名字,心怀感动,向上向善,勇往直前。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1963年从北大毕业,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如今,80多岁的樊锦诗还一直在为敦煌忙碌着……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
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
心归处,是敦煌。
素材点评一声“敦煌的女儿”,道出了人们对樊锦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敬佩,也折射出樊锦诗对事业的无比热爱。
她用19年的坚守,把自己的心血洒向每一座敦煌石窟,也把自己的名字“刻”224214江苏 王丽华◆素材宝库心怀感动 向上向善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素材点评及运用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适用话题敬业;坚持;钻研;奉献;榜样;等等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
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
明火被扑灭后,消防员在迂回接近山谷的两个烟点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长,点亮无数女孩的梦想》朋友们,今天我想给你们讲讲张桂梅的故事。
张桂梅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校长,她在云南大山里办学,专门招收那些可能因为贫困、重男轻女思想等原因上不了学的女孩子们。
那是在云南的偏远山区,这里的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差,观念也比较落后,觉得女孩子没必要读书,早点嫁人就好了。
张桂梅面对的困难可太多了。
办学初期,资金短缺就是个大问题。
没有钱,就没有教室,没有教学设备,也请不来老师。
她到处去筹集资金,有时候别人根本不理解她,觉得她多管闲事,还把她拒之门外。
可是她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一点一点地去说服别人,去争取各方的支持。
为了让女孩子们能来上学,她亲自去家访。
这些山路可不好走啊,崎岖不平,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
她挨家挨户地劝说家长,遇到有些家长非常固执,她就一次又一次地去,给他们讲女孩子读书的好处。
有些女孩子自己也因为家庭的压力,没有信心读书,张桂梅就像妈妈一样鼓励她们,告诉她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办起来了。
这所学校里的女孩子们,在张桂梅的悉心教导下,一个个都努力学习。
很多女孩子通过读书,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她们不再是只能早早嫁人,围着灶台转的女孩,而是成为了医生、教师、公务员等各种各样的人才。
她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在改变着大山里的风气。
因为张桂梅的付出,无数女孩的梦想被点亮,大山里也开始充满了希望。
她的颁奖词这样说:“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张桂梅真的就像那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在艰难的环境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为无数女孩撑起了一片天。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之辛变兰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之辛变兰
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之辛变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于3月1晚央视一套20:00首播,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看完后,同学们都要写观后感。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收看并写作“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素材:感动中国2017年度候选人物事迹,供同学们参考。
辛变兰,女,53岁,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辛变兰是家中独女,86岁的老母亲患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因车祸造成身体终身残疾;儿子智力障碍,儿媳离异,留下刚满一岁的小孙女。
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全靠她一人来支撑。
在如此沉重的家庭生活压力下,她并未被生活击倒,而是克服种种困难,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在工作中做到了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辛变兰干工作,永远是充满了热情和激情,社区工作不好做,面对困难,她从不退缩。
在社区工作十多年来,她扎根在基层服务一线,忠实地践行着“乐于奉献,心系群众”的承诺,把温暖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2010感动中国人物及其评价
201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平凡至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淮这样评价她: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
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
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
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
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
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2、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一家之主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他: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
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
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
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
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3、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这样评价她: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
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4、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践行信念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汉俊这样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
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
感动中国2023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精选25篇)
感动中国2023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精选25篇)感动中国2023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篇1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穿越时间与空间,拷问着每一个曾经或正在生活的人。
王娅,一名普通的退休电力女工,她用自己的人生写就了一份答卷。
既然生,就拥抱世界:她热爱生活,养花、养猫、热爱运动;她热心公益,青海地震、希望工程、南方水灾、汶川地震,她捐款、献血,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向世界传递美好和希望。
既然死,就了无遗憾:罹患胰腺癌的她饱受病痛折磨,她放弃治疗,将自己名下所有存款和唯一一套房产捐赠给助学基金,连自己的遗体也贡献给了医疗事业。
生如夏花,死亦无憾,王娅的人生如此写就。
你呢?感动中国2023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篇2在天津医科大学,师生为王娅举办了简短的遗体捐赠致敬仪式。
几十名学生和教师手举黄色菊花肃立默哀,现场张贴有“迎接大体教师”的白底黑字标语。
大体教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
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第一门重要基础课就是解剖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理论、讲实验,但是真正的老师,可以说是这些无偿奉献遗体的大体老师。
志愿者捐赠的遗体将用于学校医学生的解剖课教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本科大一、大二学生会进行实际操作,将人体分为各个局部的部位,用解剖工具操作,更深的了解人体的基本构造,生理、病理的变化,为将来成为临床大夫打下坚实基础,没有这个环节,理论学习就是空中楼阁。
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去世前留下遗嘱,将遗体献给医学院供病理解剖。
在他的感召下,社会各界人士摒弃传统习俗,志愿将自己的角膜和遗体捐献供医学使用。
王娅是今年我市第19位遗体捐献者。
至今,天津医科大学已经接收了600多名志愿者捐赠的角膜和遗体。
仪式上,天津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辅导员郭琳向学生们介绍了王娅无私助学、捐赠遗体的事迹。
“今天我们集聚于此是要迎接我们的大体教师回校,她的名字叫做王娅,她以逝者之躯启迪再生之人,引导所有医学生向死而生……”感动中国2023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篇3王娅是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的一名退休职工。
《感动中国》获奖女性形象分析
关 于卓琳 的报道 中 , 也突 出其优秀母亲的
角色 , 是家庭 的核心 ,为家庭带来安定 “
国 》 也 会 以母 性 的关 怀 去 赞 扬 这 些 人 身
要 和利益 决定 形成 的 , 因此 , 女性是 “ 第
二 性 ”。 ①
十年来 , 感动 中国 》 《 共评选 出 1 1 l 组 祥 和”。 即使 没有家庭 的角色 , 感 动中 《 上表 现出来的特质 , 如高耀洁 “ 代表知识
形 象是否受 到性 别框架 的影 响? 感 动 中 《 国》 所塑造 的典型女性又是何种形象呢?
二、 感动中国》 目介绍 《 栏 《 动中 国》 感 被誉 为 “ 国人 的年度 中
1 1 .5 0 2 % 0
企业家 高 的科 学家 、 企业 家 、 明星 、 官员 商人 、
2
1 9
的高端节 目。
’
48 % .2
2 1 . % 4
累。 而对女性 的报 道则 多会被 问 家庭 内部角色
普通职工 、 民 农 及 家 庭和家人 ,“ 主外 、女主 工人 、 男
3
3 l .% 6
4
1- % 58 3
1 1. % 6 9 8 4 1_ % 2 58 3 8 3 2 6
精神史 诗”, 2 0 从 0 3年 2月 1 4日开播 至
今, 央视 已经连续十年 “ 让我 们和好人 在
这些获奖女 性的同时 , 会有意无 医 疗 卫 生 即宣 传成 功男 性 时极 少涉 及私 教育工作者 人领 域 ,男性 不 用为 家务 事所
学 生
公安及消防武警 2 2 .l 2 65 % 意地 比男性 增加一些评价标 准 , 军人 、 4
的母 爱 ”、“ 妈妈 、 像 奶奶 一样 ”, 而吴菊
2022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0篇)
2022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0篇)2022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篇1就在王娅去世前两天,终于拿到了她生前的最后一份公证材料“遗赠书”。
加上之前办理的房产捐赠、遗体捐献公证书,王娅实现了全部财产捐献,真正做到了“裸捐”。
王娅今年1月9日签订下的遗赠书里写到:“本人王娅,女,66周岁,特立遗赠书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终余年,了无牵挂。
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我去世后,会有医疗二次报销的钱款、我的单位发放的补贴、以及本人未及处理的钱款等,全部捐赠给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
“她把医疗报销费都捐了。
”居委会主任宫济辉说,王娅住院前委托居委会找到西青区公证处,为她做了这个遗赠书公证,就是为了确保她去世后尽可能帮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
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的华亭丽园社区居委会主任。
去年11月底,已经临近胰腺癌弥留之际,王娅想到要再立一个遗嘱,把自己身后的事情做处置。
包括身后的财产、屋里家具、看病报销下来费用等等,这些钱她想着也要全都捐赠给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
因为去世后需要委托其他人帮她办这些事,于是需要做一个公证,叫遗赠书。
在家里,王娅最开始执笔,并和宫济辉一次次商量,该怎么完善公证的内容。
等到定了稿后,又由宫济辉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王娅听,最终腾抄到一个条格本上。
“就觉得这是她的一个心愿,一定要帮她完成。
”随后,宫济辉与公证处联系,了解到王娅的身体条件已经无法亲自赶到公证处了,于是公证处工作人员上门为她服务。
听到王娅去世的消息,宫济辉回想起前几天办理公证书时的情景。
那时候,王娅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一开始见到她的时候,只在肚子上贴止疼帖,后来再见到她,就连头上都贴了止疼帖。
让宫济辉感到欣慰的是,正月初十那天,宫济辉接到了公证处的电话,告诉她王娅的赠遗书已经办理完毕。
拿到赠遗书,宫济辉立刻给王娅拨打电话,她告诉记者:“当时,接电话的是王娅生前好友陈海兰。
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及颁奖词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5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
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
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
感动中 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事迹观后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事迹观后感》每年观看《感动中国》,都会被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所深深触动。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而那些颁奖词,更是对他们精神的高度凝练和赞美。
在这众多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让我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张桂梅老师。
她的颁奖词是:“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这段颁奖词生动地展现了张桂梅老师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山区女孩改变命运。
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她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而一位好老师更是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还有一位名叫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人物,他们的颁奖词是:“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他们在医院附近创办了“抗癌厨房”,为患者家属提供做饭的场地和工具。
这个小小的厨房,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温暖的爱。
在病魔面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患者和家属最实在的支持和安慰。
他们的善良和热心让我感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付出,也能给身处困境的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中,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比如,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他的颁奖词是:“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
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
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了人民的安全。
又比如,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她的颁奖词是:“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评选”将从21名候选人当中评选出10位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也跻身于21位候选人物之列。
小编整理了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希望帮助到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一我们与王娅告别。
她走了,得知遗体捐赠批准后,她闭上了眼睛。
哀乐低回,她静静地躺在鲜花中间,睡得安详。
被病魔席卷的身体已经只剩骨头,然而她的嘴角始终含着心愿已了的笑容。
2019年1月,西青区公证处为她办理了身后事的公证,将她的全部遗产都用于公益事业,圆了她最后的一个愿望。
今天,她在笑。
爱她的人,在哭。
今天,一座城为她送别。
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上,陌生或熟悉她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再听一听她的故事,再看一看她的容颜,送她最后一程。
单身的王娅,从来不孤单!她守护别人的同时,也有无数人默默守护着她。
曾经负责她日常健康检查的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安静地站在告别的人群中。
今天,除去在岗人员,他们几乎全员到场。
其中,一位短发女性眼泪一直不断。
她是王红梅,王娅的家庭医生负责人。
在王娅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中,她是医生,也是朋友。
“每次帮她输液后,总要跟她聊上几句,帮她浇花,陪她看电影。
她走了,让我帮她下载好的电影还没来得及看呢……”王红梅说到这里,再次哽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二“坚决落实道德模范帮扶政策,让好人得实惠,让好人有好报。
”得知好人王娅身患重病后,西青区区委书记李清就帮扶王娅女士有关工作作出专门指示。
区里在医疗救治方面为王娅开启了全程免费服务的“绿色通道”,成立了医护救助组24小时随时待命并定期为王娅作全面体检。
同时,区里特聘请外院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购进了专用药物及器械。
王红梅主动请缨,参与到对王娅的救助中。
王红梅告诉记者,最初王娅是拒绝的,在她看来,这些每天奔走在住户间为患者治疗的家庭医生们太辛苦了,她不愿意给医生们添麻烦。
感动中国:中国最美的7个女人-萝卜网-人人都是艺术家
感动中国:中国最美的7个女人-萝卜网-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会震憾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人格伟大或渺小与地位高低,品格高低贵贱与财富多寡,本质的淳良顽劣与命运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把位高低、官职大小、财富多寡、命运好坏的外壳剥离掉,你就会发现她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
一、北京街头一个最美的女人一外地老人倒地,无人问津,惟有这年轻女子俯身询问。
有人劝说她不要多管闲事,但她依然俯身要去扶起老人,你没发现她是北京街头最美的女人?二、赵小亭,感动所有人的支援教师生命是你离去的眼神,你用生命无悔着如花的青春,生命是你离去的眼神,你用爱心点缀着多彩的青春,生命是你离去的眼神,却在这繁华盛开的夏日里,哭泣了大山上的浮云。
暑假,你没有回家,用爱心去敲开云贵大山的门,暑假,你没有回家,用行动抚平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山里的孩子们,用歌声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却转瞬间飘荡在新花点缀的坟,山里的孩子们,本应在最后与你挥手告别,却在此时戛然而止,转变成永别的泪眼伤痕。
三、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一个落后偏僻的村庄唯一的女教师,她从师范学院毕业就自愿来到这里当教师,目前教着从1年级到5年级的50多个学生。
有人问她:你打算在这里呆多久?她想了想笑着说:那就100年吧。
听了她的话,你心里可否有一种震颤?她是中国最美的女教师。
四、感动天下人的美女导游文花枝带领旅行社团队乘坐的旅游车遭遇车祸,左腿胫骨断裂、骨头外露的文花枝,其腰以下部位被卡在座位里动弹不得,当火速赶来的救援人员准备先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时,文花枝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
”然而,昏死多次的她每次苏醒过来后总不断鼓励救援人员和被困游客“继续坚持下去”。
最终,多数游客成功获救,而因抢救时间延误,文花枝却被实施了左大腿截肢手术。
面对生死抉择时,她却用自己言行再一次为“80后英雄” 一词作了诠释,这是一个心灵和容貌同样美丽的姑娘。
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导读: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曾于1986-1988年公派赴联邦德国(前西德)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回国后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1993年,因儿子被诊断罹患自闭症,田惠萍孤身到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训练指导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
自闭症比原来更流行了?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去年三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表了最新的全美8岁儿童自闭症现状调查。
标题宣称“自闭症大流行:每88人中就有1个”。
这种制造恐慌的论调让不少激进的民众染上了日渐盛行的“化学恐惧症”,将自闭症和“毒素”或其他无关问题扯到一起。
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上,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并没有大规模增加,只不过找到了更好更精确的识别方法。
这只是对自闭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标准和分类不断完善的结果。
56岁的田惠萍站在讲台,瘦瘦的。
作为自闭症人家长,田惠萍的生活似乎不像旁人想的那般“阴暗”,站在台前的她,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讲座过程中不时穿插进去的“故事”带着黑色幽默,让人笑过之后,开始反思。
讲台上的她,有四个身份:自闭症人母亲、自闭症机构创始人、自闭症领域领军者。
当然,你如果是个“圈外人”,那对她另外一个身份可能更感兴趣,电影《海洋天堂》的故事就来源于她和儿子弢弢的真实生活。
1月16日,受昆明市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邀请,她从北京来到昆明,开展主题讲座。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下)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下)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2年第18期用镜头宣传中国形象的陈贝儿2021年,香港媒体人陈贝儿用12集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记录下内地扶贫故事。
在历时三个月的拍摄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真实地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了解各地民生,向观众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她“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
她天生的亲和力也在节目播出之后饱受全国观众赞誉。
《无穷之路》体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陈贝儿表示,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自己的“天职”。
2021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
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讲好中国故事!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
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吴天一,高原医学专家,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卫生健康系统的杰出代表。
2021年,他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
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身体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了他的心脏。
然而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
2024感动中国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4感动中国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王娅是____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一位先进人物,她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她充满敬意和钦佩。
她的付出和奉献无疑将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关心他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通过____字来表达对王娅的敬意和对她事迹的思考。
首先,我要说的是,王娅的感动并不仅仅在于她做出了一份伟大的奉献,更在于她背后的坚持和勇气。
在她17岁的时候,就遭遇了一场车祸,双下肢截肢,这个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对于一个年轻少女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艰辛,王娅没有放弃,她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伤痛不是借口,而是奋进的动力。
她顽强地坚持康复训练,重新学习走路,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和挑战。
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非常感动和敬佩。
其次,王娅的事迹也展现出她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尽管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王娅却没有只顾着自己,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经历和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她参加了“领跑者”计划,为其他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她在自己的微博和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人去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好。
再次,王娅的事迹让我深入思考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王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残疾人群体的努力和坚持,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尽管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王娅的事迹呼吁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残疾人群体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能够包容和关爱残疾人,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王娅的事迹也让我思考到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在王娅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她没有选择退缩或者沮丧,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奋进。
她的事迹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有坚持和奋斗,才能够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娅事迹观后感范文
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娅事迹观后感范文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娅事迹观后感范文时光如水,生命如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间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有的如爱情片一般充满着浓情蜜意;有的如动作片一般充满着惊险刺激;有的那么如悬疑片一般体验着跌宕起伏。
而今天一部“纪录片”深深的吸引、感动了我,它的名字叫《我这一辈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娅,出生于1952年,是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她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时时刻刻践行着“上好班,做好事,当好人”的理念。
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王亚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在长达26年工作时间里,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刻苦专研、甘于奉献。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时常抱怨,患得患失。
王娅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单位、为社会干好事业的坚决理想信念。
我们要像她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开展作出积极奉献。
王娅一生淡薄名利,勤俭持家。
她的一生始终与“慈善”紧密联系。
汶川地震,南方水灾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王娅的行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那样:上善假设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而她的感人事迹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她为伴。
投身“慈善”事业的她,不是孤独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员工的帮助,有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感动。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
面对即将被死神夺走的身体,她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遗体捐赠。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呀!她就像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用信念选择坚守;用信念,点亮生命。
她用自己的行动让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们去驻足仰望!她是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表达我对这部“纪录片”,对王娅的深深敬意:假设将我的一生比作一部电影,它既没有动人心魄的剧情,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4篇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4篇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1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贵有贱,有贫有富,人虽不同,而他们的事迹却都使人感动,令人动容。
我想,他们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先人后己的品质。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国的需要便毫不犹豫的奉献了自己,他的毫不犹豫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试想,若是接下了这个工作,不仅要从零开始研究,在高度危险且极其简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隐姓埋名,远离妻儿甚至连实情也不能告诉他们,多年不得一见,只能将牵挂与思念藏在心底,在简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们。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困难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胁或许并不算什么,而亲情的隔离和疏远才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
面对这诸多的困难与牺牲,他却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担,可见祖国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
奉献对于他来说可不仅仅是嘴上的空话,他是用生命去落实,弹指一挥间,便是几十载春秋。
这才是真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更有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立娜二老,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们却自愿放弃在北京的优越生活,到穷乡僻壤之处做乡村教师,要知道他们早已年过半百,身体衰弱。
但他们做出的决定却是许多年富力强之人所不能做出的。
如果他们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孙丽娜也不至于患上眼疾,他们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永远被人民记住,被抬举很高、很高。
除去这三位,其余人也都是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当代中国之楷模。
我想,他们的奉献之所以能让中国为之感动,或许便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尔虞我诈,奉献已成为一种稀少之物。
我希望,有一天,这些奉献精神不需要在电视上宣传,而是这种现象出现在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人心中,让中国时时刻刻都被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2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站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感悟(五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感悟(五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感悟(精选篇1)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
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
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
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
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
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
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
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
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
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心得体会5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心得体会5篇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小岚心得体会篇11943年,邓小岚生于河北阜平县。
出生后的她被寄养在当地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这个被她视为“第二故乡”的马兰,从此与她的生命紧紧相连。
邓小岚1970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1994年取得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
1999年退休后,邓小岚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常常回到马兰村,默默为村里做事。
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
活动结束后,本想和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的她却发现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会唱。
“我从小就爱唱歌,也喜欢音乐,我觉得没有音乐的人生太苍白了,当时我特别心酸。
”第二年,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邓小岚利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当年没有高铁和高速公路,她需要一大早赶公交、换地铁,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河北定州,再换乘班车,赶到马兰村经常是傍晚6点多。
20XX年,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这正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前身。
邓小岚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机会,带他们外出表演。
20XX年,邓小岚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演出很成功,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此后,孩子们登上了很多电视台的舞台。
20XX年,邓小岚决定在马兰村的山谷里举办森林音乐会。
县里帮着建舞台,邓小岚常骑电动车去盯进度。
有一天,她急着去看工地,不小心栽进路边大坑,左腿摔成骨裂……养伤期间,她坚持每天用电话“指挥”音乐节筹备。
最终,首届马兰儿童音乐节成功举办,歌声再度飞出大山。
20XX年,邓小岚带领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孩子们参观了二校门、工字厅、水木清华,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参观、做客,并在近春园遗址公园表演了精彩节目。
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欢乐颂》等乐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获奖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范钊李妍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5期
【摘要】《感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历年获奖人物的社会角色解析,分析当今社会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关键词】《感动中国》女性主义女性话语
一、社会性别理论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社会性别论的观点:一个女人之所以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她认为在社会历史中,男性居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女性处于被主导和被决定地位,女性的历史和现状是由男性的需要和利益决定形成的,因此,女性是“第二性”。
①
社会性别理论挑战了传统生物论的观点,认为两性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建构的结果。
随着女权主义的觉醒,研究者将大众媒介传播列为构建社会性别理论的最重要“环境建构”因素,并将目光集中在传播信息对女性的不平等的表现上。
尽管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并没有公开宣扬男女不平等或者性别歧视,但是隐含在报道中的性别框架,体现出的还是对传统性别陈规的固守。
②那么,在《感动中国》这类反映主流价值观的电视节目中,女性形象是否受到性别框架的影响?《感动中国》所塑造的典型女性又是何种形象呢?
二、《感动中国》栏目介绍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从2003年2月14日开播至今,央视已经连续十年“让我们和好人在春天里约会”。
作为一档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电视栏目,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弘扬真善美,崇德尚义,成为了传递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并带给人们精神洗礼的高端节目。
可以说,《感动中国》中的获奖人物是一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其中的女性典型形象是在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两种价值观在舆论宣传导向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它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③本文通过对《感动中国》女性获奖人物形象的分析,审视中国当下女性社会角色的新发展。
三、《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量化分析
十年来,《感动中国》共评选出111组别典型个人或团体,除去9组性别特征不明显的群体,共计102个组别,109人次,其中男性获奖为83人,女性获奖为26人。
从整体数量来看,男性获奖人数是女性的3倍以上,女性明显处于劣势。
从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数据来看,获奖男性集中在“军人、公安及消防武警”、“工人、普通职工、农民”、“学者、科学家”等职业;获奖女性则集中于“教育工作者”、“家庭内部角色”、“文体工作者”等职业。
女性在知名度广、社会地位高的科学家、企业家、明星、官员等领域,与男性的差距较大,存在性别上的失衡。
另外,在报道这些获奖女性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比男性增加一些评价标准,即宣传成功男性时极少涉及私人领域,男性不用为家务事所累。
而对女性的报道则多会被问及家庭和家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以或暴露或隐晦的方式表现出来。
(见表1)
四、《感动中国》中的女性形象
1、家庭妇女和母性关怀
在26位获奖女性中,我们发现,真正能够归到以家庭为本位的女性并不多。
陈玉蓉为了割肝救子,“暴走七个月”,减掉重度脂肪肝,“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在关于卓琳的报道中,也突出其优秀母亲的角色,“是家庭的核心,为家庭带来安定祥和”。
即使没有家庭的角色,《感动中国》也会以母性的关怀去赞扬这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质,如高耀洁“代表知识的母爱”、“像妈妈、奶奶一样”,而吴菊萍赤手接住高空坠落的孩子时,也被媒体称为“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除了建构母爱形象,妻子的角色也是女性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期荣、陆建芬、谢晓君都是以妻子身份,与丈夫共同出现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台。
罗映珍对瘫痪在床的丈夫的照顾“尽心尽力,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李春燕不惜卖掉丈夫结婚时送的首饰,来经营乡村卫生室为村民治病。
《感动中国》在弘扬女性的母性光辉和塑造家庭角色上,表现得非常到位。
2、职业女性和爱岗敬业
按照传统观念,女性应以家庭为中心,是家庭以及家庭中男人的附属。
但随着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普遍觉醒,存在弗里丹描述的“无名问题”,即“幸福家庭主妇形象”背后深深的失落感和自我实现感的缺乏④。
所以,现代女性试图突破“刻板印象”。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的比例最高,“家庭内部角色”,“工人、普通职工、农民”以及“文娱、体育工作者”居其次。
这些获奖人物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为留守
儿童办学的校长李灵“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
身为公安局长的任长霞为百姓“扫恶打黑,除暴安良”。
陈晓兰在医治病人的同时,“大医医心”,执着于净化行业环境。
《感动中国》对获奖女性在事业工作上的经历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她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予以颂扬,为渴望实现自我成就的女性提供了动力。
3、自我突破和社会道义
女性品德高尚、服务奉献的人格始终贯穿《感动中国》。
我们还能够明显感受到,她们的独立选择、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得更为执着。
这些女性富有个性,可敬可爱,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戳穿“蓝天”神话,验证“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条,“推动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
王选放弃了在日本执教的优厚待遇,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的道路,“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
残疾人运动员金晶面对“那环伺的狰狞”,“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护住火炬捍卫奥运精神,更是激起了全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感。
女性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正义,并将女性角色拓展到更广的社会领域。
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的变革,社会性别意识越来越多地被人接受,而《感动中国》的女性报道多包含家庭角色或其延伸。
我们认为,现代女性形象应该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和现代社会的性别观念。
媒介上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体现,是现代社会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舆论宣传导向交互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感动中国》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女性形象,赋予了女性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①[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李强选译,西苑出版社,2004
②蔡骐、张萍:《人物报道与性别陈规——对中国媒介典型人物报道的性别框架结构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③史梁,《新时期(1995—2004)中国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④[美]贝蒂·弗里丹著,程锡麟、朱徽、王晓璐译:《女性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范钊,河北大学2011级新闻学研究生;李妍,河北大学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