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歌鉴赏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雪为主题,却不仅仅是写雪,而是通过雪的描写,展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
首先,从词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写于1936年,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途中,身处陕北的黄土高原,面对漫天飞雪,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以及“指点江山主沉浮”,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其次,从词的意境上看,《沁园春·雪》给人一种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感觉。
毛泽东以雪为载体,将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融入其中。
他通过描写雪的浩瀚、壮美,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
此外,这首词的用字遣词也十分精妙。
比如,“千里”“万里”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雪的浩瀚表现得淋漓尽致;“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人的豪情壮志。
这些词语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易于诵记,使全词更加易于传颂。
最后,从词的情感上看,《沁园春·雪》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的人民观和革命观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革命的目标。
总之,《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浓郁情感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更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首词历来被人们所传颂,也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_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_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4]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 ,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 ,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⑹天公:指天,即命运.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4]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⑿数:数得着.称得上.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赏析【一】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赏析【二】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艺术上足以令人神醉,情感上抒发拳拳至爱,军事上吹响胜利号角,政治上评说文武之道.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这首词写于_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 n: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以〝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赏析【三】《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 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 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 红装素裹 ,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 ,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 弯弓射大雕 ,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 , 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赏析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冬天在延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万物,以及作者的心情。
本文将分别从内容、修辞手法和意义三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大地和作者的心情。
诗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便交代了冰天雪地的气象格局。
随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展现了作者无畏的豪情,将万物融为一体。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诗意表达能力。
首先是描写手法。
全诗用词精练,在描述大自然的景像时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漫卷诗书喜欲狂”等。
另外,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具感染力。
最后,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描绘了北国雪景,也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感情和诗人的使命感。
在冰雪的天地里,作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天雪地的苍茫,而是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呼唤。
诗的最后几句,“地崩山摧壮志凌云才惊四海九州,功名万里外苦寒尽铁衣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则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不惧艰苦,矢志为国,追求卓越。
将他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沁园春·雪》作为毛泽东一首经典的诗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其描绘的北国冬景美得令人心醉,同时也表达出了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这首与众不同的诗歌,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和民族情感,更是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沁园春·雪》知识点及重点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重点分析一、关于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词牌名。
二、作者思路《沁园春·雪》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知识点一、词语积累沁园春(qìn)数风流人物(shǔ)妖娆(ráo)素裹(guǒ)惟余(wéi)成吉思汗(hán)分外(fèn)还看今朝(zhāo)二、作家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 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四、课文简析“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沁园春 雪 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如下:
从形式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典型的词牌名为“沁园春”的词作。
其音乐文学形式的特点在于韵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在句式上,这首词采用了长句和短句的组合,使得整首词的节奏感更加丰富。
这首词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
从内容上看,《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
词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世界。
诗人还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这首词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从艺术价值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
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首词以雪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表现,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这首词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以及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其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意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1。
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历史分析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鲜花。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
《沁园春·雪》诗词欣赏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
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
下阕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宏伟抱负,表达坚定信心,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首句对“北国风光”作结,次句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至“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第三层(从“俱往矣”至“还看今朝”)歌颂人民群众,抒发宏伟抱负。
《沁园春·雪》在写法上具有三美:一是融合美:这首词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融合美。
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下阕议论非凡的英雄,上下几千年,显示了壮志凌云、风流豪壮的胸襟。
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江山如此多娇”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喷涌出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沁园春雪诗歌意象
沁园春雪诗歌意象
《沁园春·雪》的意象是冰雪、长城、黄河、山峰、高原等,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毛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对比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对比赏析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
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
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
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
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
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
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
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主席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雪的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沁园春·雪》上阕是诗,下阕是政治哲学,在毛泽东诗词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有人将其形容为毛泽东诗词的珠穆朗玛峰。
下面是小编小编整理关于《沁园春·雪》的赏析,供大家参考。
沁园春雪的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沁园春 雪每一句赏析
沁园春雪每一句赏析沁园春雪每一句赏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冬天雪的感受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本文将对这首诗的每一句进行赏析,探讨其深层含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首诗的开篇就展现了北国的冷峻和壮美。
北国的风光被冰封,大地被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冰雪世界的壮丽画卷。
这里的“风光”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包含了北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冰封的大地和飘雪的天空,暗示着北国的严寒和荒凉,同时也映射出国家的困境和险恶。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通过对长城和大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程,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和国土安全。
而“惟余莽莽”则暗示着长城已经残破不堪,失去了当初的雄伟壮观,显示出国家的衰败和危机。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则表达了国家的河山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生机,河水不再奔腾,暗示着国家的衰落和颓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一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期许和向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景象,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欲与天公试比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国家兴盛的信心。
这句话中的“天公”可以理解为上天,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统治者,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向往和期待。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描绘了雪后的晴天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雪后的晴天,红装素裹的景象分外妖娆,给人以美好的愉悦感受。
这里的“红装素裹”可以理解为雪后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天宝地贵,乃须自重,长怀明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期许和对国家人民的期望。
天宝地贵,乃须自重,呼吁国家人民珍惜国家的资源和财富,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长怀明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的期望,希望人民能够怀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
下阕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宏伟抱负,表达坚定信心,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首句对“北国风光”作结,次句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至“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第三层(从“俱往矣”至“还看今朝”)歌颂人民群众,抒发宏伟抱负。
《沁园春·雪》在写法上具有三美:一是融合美:这首词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融合美。
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下阕议论非凡的英雄,上下几千年,显示了壮志凌云、风流豪壮的胸襟。
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江山如此多娇”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喷涌出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壮丽的雪景为背景,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怀。
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
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北国风光”指的是中国的北方,其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当时严寒天气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眷恋。
二、深入赏析1.词的上片以写雪景为主,展现出北国壮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描写雪后的山川、河流、原野等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同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2.词的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评价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三、个人浅见我认为,《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浓郁民族气息的优秀作品。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沁园春·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这首词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其次,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感人,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2篇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2篇《沁园春·雪》原文赏析2篇《沁园春·雪》原文赏析1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赏析:《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
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
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原词】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主席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主席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主席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主席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主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
“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
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主席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
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
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主席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
素裹,分外妖娆。
”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
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
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
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
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
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
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
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
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
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
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
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
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
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
“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
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
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
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