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

具体表现如下: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

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

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即视力
小学生的颜色视觉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生已具有对颜色的偏好倾向。
2.听觉的发展
人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儿童时期的听觉感受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 断增长的。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 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 离知觉等,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是指 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 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2)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4)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2.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辨认 ,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记忆的一般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二)小学儿童记忆主要指标的发展状况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情况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情况
3.小学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情况
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思维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 3.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状况 1.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情况 由于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深刻,他们对事 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 ,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的特性。 2.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 提高的。 3. 小学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情况 6岁以后的儿童能进行一级独立分类(如白鸽、麻雀、乌 鸦为鸟;虎、狮、象为野兽)的人数超过一半;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ppt课件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ppt课件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9
7 9
5
8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0
问题:
1.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 多少?
2.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3.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4.图形的顺序(位置)是怎样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1
(三)儿童注意的发展
(1)定义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和活动。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 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了 动作系统。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26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
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3
2、体内机能的发育 心脏和血管的变化 肺的变化(12岁前后的第二次“飞 跃”) 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4
3、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重量的变化(12岁儿童脑重基本 达到成人水平)
脑电波的发展(意味着神经系统在 质的方面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 长,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逐渐增加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4
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 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等无关问题,而把儿童的 注意引向不必要的方向去。 (排除内外因素的 干扰)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是指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儿童在思维、语言、记忆、观察、注意力等方面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理解和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幼儿期(3-6岁)幼儿期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概念。

1. 感知和观察能力:幼儿期的孩子们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感官去观察和感知事物。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鼓励幼儿尽量多地接触不同的物品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感官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2. 记忆力: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培养记忆能力。

通过玩游戏、唱歌、背诵短文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此外,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和提供重复性的学习机会也对记忆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3. 概念和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孩子们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概念,并逐渐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话,并提供适当的故事、游戏和绘本来拓展他们的概念和语言能力。

二、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并逐渐具备了一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1. 抽象思维:小学生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概念,例如时间、空间和数量等。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绘画和阅读来帮助他们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2. 逻辑推理: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逐渐具备一些逻辑推理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比较、分类和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思维训练和逻辑推理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创造力:小学生的创造力开始迅速发展,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比如通过艺术创作、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方式。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 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
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 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 看待问题。
(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如“偏科”现象
(四)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
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概括能力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
——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从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发展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三、记忆的发展
(一)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北师大心理系儿童心理组和天津师大教科所的协作研究 (二)理解识记(或意义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而提高,但后者效果更佳
研究 沈德立、陈辉、丁祖荫等人的研究
(三)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但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 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城乡学生、男女学生间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
得分进行差异考验,结果无显著差别。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
2、教师的期望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方法小学生是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重要群体,他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培养基础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对学习方法的影响,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1. 感知与运动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和运动活动进行。

他们通过观察、听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信息,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我们应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运动机会,如参观博物馆、进行户外活动等。

2. 前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逐渐从感知向思维转变。

他们开始运用逻辑思维和符号系统,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通过解决谜题、玩逻辑游戏等来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3. 具体操作阶段(11-15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发展,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可以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形式操作阶段(15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已经发展到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阶段。

他们能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

此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参与竞赛等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方法的培养1. 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建立在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尝试和创造等,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他们需要培养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适当的学习任务等。

此外,也需要养成整理笔记、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一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领会)1、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

视觉方面: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人们所获信息量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

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修感知觉中已占有主导地位。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

(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发展很快,视觉感受迅速提高。

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能对各种不同颜色进行配对游戏;对于经常接触的一些颜色也能叫出名称。

听觉方面:在学校教学,特别是音乐教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的听觉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他们辨别声调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发展得较快。

阅读活动和言语交往促进听觉的结果。

运动觉方面:小学儿童的运动觉比幼儿时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手的运动觉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他们能够进行书写,绘画以及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

反过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他们的手部运动觉的发展。

但是,小学儿童的肌肉、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手部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还是不够的。

因此,不能要求他们做细微的动作和持久性工作。

2、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

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

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

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36
明适应进行很快,在5分钟内,明适 应全部完成。 明适应和暗适应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37
(3)视觉缺陷
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者在刺激光较弱时几乎分辨不出任 何颜色。在男人中占6%。 色盲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全色盲者只能看到灰色或白色,丧失对 颜色的感受性。局部色盲者分为红绿色 盲和黄蓝色盲。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15

(四)注意的特征(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 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 意对象的数量。包括:

继时广度 同时广度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16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C
NE R OP
TCIG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26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 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27
(五)儿童注意品质或特性的发展
注意的两个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8
(二)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下面请大家看下面的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 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第三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 复杂的问题。
正向转移和反向转移能力
儿童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问题中, 以及将在一个任务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其他任务 中。
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儿童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 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
促进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小 学儿童认知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并探讨了几种主要的认知 发展理论。另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促进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定义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2 重要性
认知பைடு நூலகம்展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成就和社会适应能 力。
1 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材料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划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
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
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认知能力。
小学儿童认知能力的特点和表现
意象和符号思维能力
儿童能够通过内部操作或外部表征来思考和解决 问题。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他们的大脑逐渐成熟,认知能力也逐渐接近成人
水平。

在认知发展的早期,小学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数字和象征
性符号。

他们开始建立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同时,他们开始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并不断提出问题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此外,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
集中注意力,并将注意力持续在任务上。

这为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
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认知发展的中期,小学儿童逐渐开始发展对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认知。

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和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他们也
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包括了对思维策略的掌握。

他们能够使
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比如分析、推理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
策略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总结起来,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包括了语言、数字、抽象思维、记忆、注意力、社会意识和思维策略等多个方面。

他们
在这一时期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为之后的学
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和学校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他们的认
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导言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理解和掌握世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对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我们应该关注其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1. 发展阶段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他们正在从幼儿期向思维成熟的阶段过渡。

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同时,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在逐渐提高。

2. 学习兴趣小学儿童对于新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世界。

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 社交能力小学儿童开始逐渐融入社会,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增多。

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方法1. 激发学习兴趣为了促进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者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和引导思考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培养综合能力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培养。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艺术、科学实验、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应该创设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提供适宜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让孩子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 培养社交能力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教育者应该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孩子们与同伴进行互动和交流。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注意2、注意的稳定性3、知觉4、记忆5、思维二、选择题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

A.知觉B.记忆C.注意D.思维3、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直觉思维4、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A.卡特尔B.威特金C.吉尔福特D.列维托夫5、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符号记忆B.抽象记忆C.命题记忆D.形象记忆7、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8、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9、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多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具体逻辑推理D.守恒观念形成10、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性D.多命题形式进行11、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13、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稳定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工程若由甲队完成要8个月,由已乙队完成要10 个月,甲乙两队合作干了2个月后,剩下的由乙队单独 完成,乙队还需要多少时间?‛(先回忆计算公式) 【1-(1/8+1/10)×2】÷(1/10)




2、知识技能的调用:根据操作需要调用 有关知识技能,如公式、分数运算法则、 括号运算法则等。 3、解题成果评价:主要是评价问题的表 征是否合乎逻辑或合乎实际,而不是单 纯检查每一步运算结果。0.5 人就不符合逻辑。
年龄 4 10 绝对差数
再认 10—11
回忆 3—4
12 1—2
8 4—5
(二)记忆策略的发展


1、采取规则加工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 2548461 2577577 2、采取复述加工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年龄越大越善于利用复述策略。
将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 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涵义及产生的条件

知觉:现实刺激与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一个
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知觉实质:是一种模式识别,也就是把 感官获得的信息与记忆中已经贮存的有 关信息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佳匹配的过 程。
知觉产生的条件:

3、动机与情感

见附图
4、定势:脑筋急转弯



‚公安局长的故事‛、 ‚一个人从30层楼上往下跳却安然无恙,为什 么?‛、 ‚有个人他的身份证掉了,该怎么办?‛、 ‚一个人是警察的弟弟,但是他却不叫这个警 察‘哥哥’,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间是什么?‛。 ‚一男生上课给一女生递条子,被老师发现, 后果会如何呢?‛

1、思维的间接性: 已知 媒介\推理 未知 望——闻——问——切
2、思维的概括性
概念的概括: 球——立体的圆,多用于游戏和运动。 关系的概括: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 ‚猫洗脸,狗吃草,不三天,雨就到‛
3、思维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在明确目标状态和起始状 态的条件下,寻找路径或手段的过程。 即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三个条件: (1)明确的目的 (2)一系列操作程序 (3)认知的参与

在上述三个阶段里,问题的表征至关重要

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你是怎么想的?” 就是训练学生对问 题的正确表征能力。
三、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系列指向解题目标的认知 加工操作。
1、穷尽搜索策略 是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尝试,搜 寻所有途径,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由于麻 烦,一般仅适用于较为简单的问题。如下例。
1、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 2、正常的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3、适当的知识经验。
知觉理论:模式识别


1、模板说
该假说认为人的记忆中贮存着各种各样的模板, 这些模板是在过去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模式的 拷贝。当人知觉事物时,就是将当前的模式与 记忆中贮存的模板进行比较,作出最佳匹配, 模式就得到了识别。 由于现实世界中的模式是无限的,人难道要贮 存无数个模板吗?如果模式在外形、大小、方 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即使已经贮存了该客体 的模板,可是,人们还能够把它识别出来吗?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信息在头脑中长久保存的 记忆,超过1分钟直至终身的记忆。 内容——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逻辑记忆
1、长时记忆的类型:

1972年,[加]E•塔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 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节记忆:


对以往经历的某些特殊事件或情节 的记忆,其信息是以某种时空关系 和知觉属性形式贮存的。 对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瀑 布”的记忆

2、原型说

该假说认为人在记忆中贮存的并不是一个个特 定模式的拷贝,而是反映一类客体所具有的基 本特征的原型,因此,人在知觉事物时,将感 官获得的外部刺激与原型比较,只要近似匹配 就可以识别。
3、特征说

该假说认为,任何模式都是若干元素或成分按 一定关系构成的,这些元素或成分就是特征, 人在记忆中贮存的就是过去刺激的各种特征, 模式识别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特征和特征的分 析 。人在知觉一个事物时,首先是对它的特 征进行分析,然后与记忆中贮存的各种特征比 较,获得最佳匹配,作出识别。
人的一生能够记住多少东西呢?
记忆环节: 环境——刺激——感受器——瞬时记忆(感觉 登记)——注意——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复述——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效应 器——反应——环境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指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再呈现时仍能保持瞬间的记 忆。看电影、TV时就是利用了瞬间记忆。 感觉记忆 的特点: 1、保持时间短:0.25——1秒,最长不过4秒 2、记忆容量:大约9——20个字母或物体 3、编码方式:按照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具 有鲜明的形象性
水壶问题
三个没有刻度的水壶 A、B、C,我们只知 道它们的最大容量, 要求用这三个水壶倒 出我们需要的量。下 面的列表中,目标表 示我们需要的量。请 你分别记下每一个问 题情景下你是怎么达 到这个目标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所求 水量 D 100 99 5 21 31 42 22 6 20 18


4、动机说: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 动压抑的结果。引起人们消极情感体验 的信息容易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属于 人的自我防御机制。 5、同化说: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 认知结构的简化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有意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高年级同学学习时目的性更强,主动记忆能力增强, 有意记忆增多;因为采取了更多的记忆加工策略。
用一笔画成相连的四条线段,并穿过方阵中的九个点。

一般任务
作 业 效 率

0
最佳 动机强度
∞ 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
高 高

0
最佳


0
最佳

课题 序列
水桶容量 A 21 14 18 9 20 28 18 14 23 15 B 127 163 43 42 59 76 48 36 49 39 C 3 25 10 6 4 3 4 8 3 3
4、为了不断接受新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绝大 部分都迅速消失,只要一小部分被注意的信息,才能 保存下来,进入短时记忆。

能被注意的信息有三种情况


1、事先预期的信息:考前老师所划的范围,“老师讲 这一题要考!”。 2、强烈或新异的刺激:意外事件、突然一声巨响等。
3、主动选择的对象:感兴趣的事物,如军事迷对军事 知识的关注。


“一辆摩托均速每小时90公里,一辆卡 车在其前120公里处,当该摩托跑到270 公里处时才追上卡车,请问:卡车的速 度是多少?” V=s/t s=270-120; t=270/90 求解:画线段
二、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1、形成问题的表征
问题的表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 结构,从而形成解题路径(审题)。复杂 问题才表征,如
四、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的成效取决于多种因素 社会和自然条件 个人知识经验 良好的智力品质 还有以下主要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境

你能用6根火柴搭成4个三角形吗?
2、原型启发



你能说出几个受原型的启发而发明的工 具呢? 飞机——? 轮船——? 潜水艇——? 手术台无影灯——?
第三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与学习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知觉发展与学习
认知


广义认知:认识。 狭义认知:获取、加工、贮存、运用信 息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始于知觉,观察就 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不是简单地将感觉信息相加,而是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言语发展与学习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表示物体、思想和经验的符号,是由语音、 语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符号系统,它代表一定的 事物,并且以能听到的声音和能看见的形状而客 观地存在着,是一种社会现象。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言语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活动,属心理现象。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介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记忆。 短视时忆的特点: 1、保持时间短暂:无复述的情况下5——20秒,最长 不过1分钟。 2、记忆容量:7(加减2)个单元的信息。 3、编码方式:主要以听觉和视觉编码为主。 “听了后一句,忘了前一句。” “记住前一句,没听清后一句。“
少女? 老妇?
4、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刚入学儿童能辨别
以后逐步形成复杂的图形知觉、方位知觉
空间知觉
低年级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远近、 东南西北等方位。但他们的方位知觉常常要和 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辨别,否则会出 错。
高年级儿童:可以离开具体的直观水平,向词 的抽象水平发展。

2、知觉分析—综合水平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不高,在知觉一个新 事物时,往往出现2种倾向——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 忽略了整体;知觉事物的整体而忽视了组成整体的一 些重要细节。因而,他们对事物只有一个笼统的、不 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 Sdudent 试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