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二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对点训练』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注意题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和货币”,而战时共产主义在产品分配方案则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 特 暂时稳定,再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 征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 政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 治 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 上 的灾难。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据材料信息“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当时的经济政 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 义的条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 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模块三 第12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模块三 第12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230页)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纵向梳理]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思想解放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

唯物史观——“福利国家”实施的特点及进步性 (1)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高财政支出。 (2)进步性: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社会化的趋势。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
盾,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家国情怀——西方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 进步的标志。现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正义 的思想,反映了人的生存机会的平等,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 定了社会秩序。 (2)“福利国家”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每个阶段的特点 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 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 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3)我国的福利制度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 特点,绝不能照搬西方的福利制度,尽量避免西方福利制度的弊端在 中国重演。
支付一半
工资的75%
史料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史料导读】 (1)西方国家的福利规模大,福利种类多。 (2)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 【探究】 结合史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特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高财政支出。
(2)社会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 法缓解_社__会__矛__盾_,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料所有制。 ②概况: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美国学生 反对越南战争的运动。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

高中历史丨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高考历史必背!1.产生背景不同:明朝内阁的产生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2.产生方式不同: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3.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4.性质不同: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近代西方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 古代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西方民主是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和程序等方面都要比古代雅典广泛和完善(2)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男性公民的民主),而西方民主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女公民的民主)。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制等原则六、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过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3)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②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美国独立后,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2)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3)内容①美国实行联邦制②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③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制(4)评价①积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知识纵横贯通一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与实践(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

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做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

2020版高考历史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教师用书

2020版高考历史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教师用书

专题4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苏俄(联)经济模式中探索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1.(2015·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

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

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2.(2016·全国卷Ⅱ)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B [根据材料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可知,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故排除.]以唯物史观隐性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及战后苏联的改革3.(2019·全国卷Ⅱ)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二.核心梳理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矛盾积累:股票投机过度和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破产。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深,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2)各国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国际关系恶化。

三.思维点拨——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一.知识络二.核心梳理1.背景(1)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日趋严重。

(2)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三.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1.新理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论;罗斯福新政利用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四.难点突破——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6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考点三 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主张
(1)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_干__预__和__调__节__。 (2)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3)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3.评价 (1)取代了过去__自__由__放__任__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但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
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的做法是胡佛任总统时采取
16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即时体验』 1.(2018·山东济南模拟)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涉及
煤炭开采、汽车拖拉机制造、收音机和各种仪器的生产。与此同时,苏联大量聘请 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也派出人员到国 外学习先进技术。这说明苏联( ) A.实行新经济政策多措并举建设社会主义 B.抓住世界缓和局势与西方贸易互通有无 C.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建成工业化强国 D.利用大危机借助西方科技实施“一五”计划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说明资本主义“自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_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_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

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从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开始,经历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最终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历史解释(1)俄国革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经历了从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的转变,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历史遗存,印证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唯物史观的理论,理解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政策的历史影响。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物质基础:19世纪60年代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发展落后:改革不彻底,到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退出战争。

(3)七月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推翻了临时政府。

3.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组成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2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2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

第32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知识点一经济大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2.新政的两个阶段(以1935年为界)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突破口):①原因: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引起银行纷纷倒闭,黄金外流。

②措施:整顿银行,调控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取消金本位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实行美元贬值(鼓励出口,刺激生产,系经济民族主义);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以恢复银行信誉。

③作用:使银行和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重建银行信誉,人民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又译管理局),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3)调整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

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

(4)社会福利:①举办救济和“以工代赈”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一板块第十二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_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一板块第十二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_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

(二)选择题集中演练——洞悉命题点
1.(2016·全国卷Ⅱ)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
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
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
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从考情统计来看,新课标全 国卷的命题主要集中在斯大 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两大知 识点上,尤其是斯大林模式 这一考点,全国卷每年都以 不同的角度重复命题。经济 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属于长 效热点,价值观的引领以及 热点的渗透两种考查方式在 备考时更应加以重视。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也时有命题,在今后的复习 中仍要关注主干知识,注意 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
“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
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2 年”可以得出此时苏共(布)在农
业方面实行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剩余的粮食可以自
5.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
政。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旨在减少
工农业的盲目生产,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把金融作为改革
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们缩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__现代的世界第36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__现代的世界第36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提示] 原因:土布和食盐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 印度人的民族情绪。精神: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2)根据史料二,归纳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提示] 原因:宪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点:加 强政府的权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史论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1)赋予了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民族主义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重要原因,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民 族主义在亚非拉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即全世界各民族平等、平权,世 界陆地、海洋为世界人民共有。 (2)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震撼了帝 国主义的后方,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民族民 主运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3)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洲、 非洲已经造就了很多独立的新兴国家,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向纵深发 展,几百年来建立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 体系的彻底瓦解打下了基础。
提示:拉美各国独立后,没有彻底改变旧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殖民主义势 力仍然存在,帝国主义的干涉尤其是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严重阻碍拉美各国的 社会发展。
6.重要概念——卡德纳斯 墨西哥总统,领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 园制,基本完成了墨西哥从民族独立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任务, 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二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概况 (1)东亚:中国_国_共__两__党__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 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 帝反封建斗争。 (2)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_荷__兰__殖__民_统__治__的民族大 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 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高三历史一轮复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三历史一轮复世界现代史的知识点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回顾相关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近代西方工业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并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它引领了现代工业化的时代,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工业化的特点:包括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劳动力分工与商品制造的扩大等。

- 对世界的影响: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并促进了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 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定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军事占领、控制和管理其他地区或国家来获取利益和资源。

- 殖民扩张的原因和方式: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和军事控制、意识形态和宗教传播等。

对于不同殖民主义国家来说,其方式有所不同。

- 后果:殖民扩张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剥削,以及对被殖民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包括军备竞赛、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纷争和意外的事件等。

- 战争过程:世界各大国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并且采用了新的武器和战术。

-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了战后和平体系的重构,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不稳定局势。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包括纳粹德国的侵略、日本的扩张以及世界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 战争过程:这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涉及巨大的军事力量、战争犯罪和大规模。

- 战争的后果: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并催生了国际组织的成立。

以上是对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影响
直接影响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民主,遏制了美国
间接影响 _法__西__斯__势力
深远影响 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迎来 __国__家_垄__断__资__本__主__义___新时期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选修 3)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构成: ①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等条约。 ②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及《九国公约》。 (2)实质: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政治体系。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 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 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2)深刻影响了战后的世界局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超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4)社会福利: ①举办救济和“ 以工代赈 ”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 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同 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失业 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 标准法》,重申工人权利,规定最低 工资标准 和最高工时。既 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 矛盾而做出的一项改革。
第 32 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1.原因
知识点一 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 基本矛盾 ,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爆发:1929 年 10 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 破坏性 特别大。
③作用:使银行和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重建银行信誉,人民 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 国工业复兴署(又译管理局),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 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 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3)调整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 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 供补贴,以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
②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 阶级的局限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传统文 明,反对工业文明。
2.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1)主要活动: ①领导独立运动: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临时政府;签订条约; 国家独立。 ②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颁布宪法,实 行政教分离;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 文教上,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男女同校,提高妇女的地位;在 社会生活上,废除陈规陋习。
(2)历史地位: ①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②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二、“亚洲觉醒”的先驱(选修 4) 1.圣雄甘地 (1)主要活动:宣传甘地主义思想;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调解印度各教派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2)评价: ①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被尊为“圣雄”。
知识点二 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2.新政的两个阶段(以 1935 年为界) 第一阶段是 1933 年到 1935 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 伤,结束混乱状态。第二阶段是 1935 年到 1939 年,主要是巩固和 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第一阶段着重 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2)评价: ①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被土耳其人尊为“土耳其之
父”。他领导土耳其革命,赢得国家独立,为土耳其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②凯末尔的改革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转变为现
代资本主义国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 3) 1.原因 (1)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
3.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突破口): ①原因: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引起银行纷纷倒闭,黄金外流。 ②措施:整顿银行,调控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取消金本位制,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实 行 美元贬值 (鼓励出口,刺激生产,系经济民族主义);加强国家对 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以恢复银行信誉。
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20 世纪 30 年代亚非欧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未能 遏制大战的爆发。
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 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尊 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 伏笔。 3.国际联盟 (1)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加 强国际合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 金和 失业保险 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能力谋生者提供救 济。到 1939 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 形成。有助于社会稳定和早日摆脱危机。
4.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 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