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的穿刺头痛
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硬膜外穿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操作,用于诊断和治疗脑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硬膜外穿刺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在进行硬膜外穿刺操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病人的病历,了解其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
然后,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最后,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消毒物品。
2. 麻醉进行硬膜外穿刺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注射局麻药使其麻木。
有时也会采用全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硬膜外穿刺操作(1)定位:使用CT或者X射线等影像学技术,确定穿刺点位置。
通常选择腰椎区域进行穿刺。
(2)消毒:用消毒剂对穿刺点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感染。
(3)局麻:在穿刺点上进行局部麻醉,使其麻木。
(4)穿刺:医生使用穿刺针沿着硬膜外腔的中线进行穿刺,直到听到或感觉到腰骶隔的阻力,表示已经穿透了硬脑膜。
(5)放置导管:穿刺针穿过硬脑膜后,医生将导管通过穿刺针插入硬膜外腔。
(6)注入药物:通过导管,医生注入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查。
(7)结束操作:完成操作后,医生逐步将导管拔出,并进行局部处理,如敷药等。
4. 观察和护理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后,病人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保持穿刺点的清洁,避免剧烈活动等。
二、评分标准对于硬膜外穿刺操作的评分标准可以有多种衡量指标,下面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评分标准。
1. 操作时间:从开始穿刺到结束穿刺的时间,操作时间越短越好。
2. 穿刺成功率:成功穿刺且无并发症的比例,穿刺成功率越高越好。
3. 并发症发生率: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的比例,如脑脊液漏、感染等。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越好。
4. 疼痛评分:病人在穿刺过程中或术后的疼痛评分,评分越低越好。
5. 麻醉效果评估:麻醉效果的评估,如麻醉成功率、麻醉时长等指标。
内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精选
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
操作步骤
1. 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 , 背部与床面垂直 , 头向前胸部屈曲 , 两手抱膝 紧贴腹部 , 使躯干呈弓形; 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 , 另一 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 , 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 , 便于进针 。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lumbar puncture )是神 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对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简 便易行 , 亦比较安全。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 有以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 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 。进行脑脊液常规 、生化 、 细胞学 、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 , 并可向蛛网膜下 腔注入造影剂 , 进行空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 。
操作步骤
6 . 如需作骨髓培养 , 再接上注射器 , 抽吸 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
7 .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 , 可能是针腔被皮肤、 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 , 也可能是进针太 深或太浅 , 针尖未在髓腔内 , 此时应重 新插上针芯 , 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 再退出少许 , 拔出针芯 , 如见针芯上带 有血迹 , 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
2. 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 、脉搏 、面色 异常等症状时 , 应立即停止操作 , 并作 相应处理 。
3. 鞘内给药时 , 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 , 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2. 确定穿刺点 , 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 , 一般取第3 - 4腰椎棘突间隙 , 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硬膜外麻醉的步骤标准
硬膜外麻醉的步骤标准硬膜外麻醉简介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是一种通过药物注射于硬膜外腔,阻断神经传导的麻醉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疼痛管理中,具有快速、持久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膜外麻醉的步骤标准。
准备工作在进行硬膜外麻醉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步骤:1.患者评估在进行硬膜外麻醉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史、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心电图和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检查。
2.设备准备确保所需麻醉设备完整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包括导管、针头、局部麻醉剂、药物、注射器等物品,以及监测设备如心电图仪、血压计等。
3.患者准备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是坐位或侧卧位,并暴露硬膜外腔的穿刺点。
对于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麻醉知情同意,并进行必要的皮肤消毒。
执行步骤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执行硬膜外麻醉的步骤,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局部麻醉在执行硬膜外麻醉之前,需要首先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首先,用无菌物质清洁穿刺点,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通常是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通过皮肤和浅层组织进行表浅注射。
2.穿刺硬膜外腔麻醉师应在穿刺点上进行必要的消毒,并使用无菌技术进行穿刺。
通常使用18G或20G的针对硬脑膜进行穿刺。
穿刺点通常在L2-L3或L3-L4之间的中线上,但具体位置应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来确定。
3.确认针头位置一旦穿刺到硬脑膜外腔,麻醉师应通过以下方法来确认针头的准确位置:a.自由流和背压试验通过向针头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是否能自由流动,并产生背压来判断是否插入正确的位置。
b.阻力试验将针头固定在一定高度,并观察其是否有阻力来判断有无穿透硬脑膜。
c.感觉和运动阻滞试验在进行以上试验后,可以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觉和运动阻滞来确认穿刺位置正确。
4.给药和监测一旦确认硬膜外针头位置正确,可以开始给药和监测。
硬膜外穿刺术
硬膜外穿刺术
适应证
硬脑膜穿刺又称前囟穿刺,适用于诊断及治疗硬脑膜下血肿、积液或积脓等,对象为前囟未闭的婴儿。
二、操作方法
(1)病儿仰卧,剃去头顶部头发,下垫枕头,由助手固定头部。
(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斜面较短的腰椎穿刺针或普通7~8号针头,于前囟侧角最外侧一点垂直刺人约0.2~0. 5cm,当有穿过坚韧硬脑膜的感觉,阻力消失后,拔出针芯。
如有积液滴出(正常不超过1ml),留取标本备验。
高度怀疑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者,若稍待片刻后不见液体滴出,可沿原来方向缓慢推进1em左右,总的进针深度不得超过1. 5cm,然后缓慢退出,并观察有无液体滴出。
(3)每次放液,一侧不超过15ml,两侧不超过20ml。
(4)拔针后覆以消毒纱布,用手指轻压片刻。
若穿刺孔有漏液现象一般加压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凡做诊断性穿刺,尤其一侧穿刺阴性者,应常规行双侧硬脑膜穿刺。
(2)为治疗目的需要多次穿刺者,不在同一点进针。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胸腔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者,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准备工作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2.有药物过敏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3.器械准备:胸穿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穿刺部位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选择:A.在肩胛下角线7~9肋间;B.腋后线7~8肋间;C.腋中线6~7肋间;D.腋前线5~6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 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5.穿刺:选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进针应沿麻醉部位经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放开夹位胶管的止血钳后即可抽液;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6.术后处理:抽液结束后拔出针头,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注意事项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4.抽液后应嘱患者静卧休息;观察术后反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必要时复查胸透;腹膜腔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作作化验和病理检查,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2.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禁忌症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先兆;准备工作器械准备:腹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操作方法1.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腹穿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2.穿刺时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平卧位、斜坡卧位、侧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根据体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穿刺点可选择以下三处;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有1~1.5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和中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臂壁层,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5.检查腹腔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血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达腹腔一般仅~2.0cm,放开血管钳腹水即可流出;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水作检查之用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一般最多不超过3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6.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无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创口,然后用多头腹带包扎;注意事项1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药物注射,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但对腹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下,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以防腹水自穿刺点滑出;2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3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状结肠、空畅和回肠,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损伤膀胱;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4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初次放腹水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1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5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理;6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水外渗;腰椎穿刺术适应症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穿刺;6.鞘内注射药物7.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禁忌症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准备工作器械准备:腰穿包、手套、闭式测压表或玻璃测压管、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如需作培养者,准备培养基;操作方法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骨髓穿刺术适应症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禁忌症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准备工作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如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2.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注意事项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但也不宜过少;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椎管内麻醉知识点总结
椎管内麻醉知识点总结一、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1. 外科手术:椎管内麻醉可以用于全身麻醉的替代,适用于腹部手术、盆腔手术、腰骶部手术等各类手术。
2. 分娩镇痛:对于产程中的剧痛,椎管内麻醉可以有效减轻痛苦,提供舒适的分娩体验。
3. 疼痛治疗:椎管内麻醉可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如癌症疼痛、神经根痛等。
二、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1. 凝血功能障碍:椎管内麻醉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凝血功能障碍是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
2. 感染性疾病:椎管内麻醉可能引起脑膜炎或脑膜炎的恶化,因此感染性疾病也是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
3. 脊柱结构异常:如椎管狭窄、脊柱畸形等,会增加椎管内麻醉的风险,应避免使用椎管内麻醉。
三、椎管内麻醉的麻醉药物1. 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局麻药常用于椎管内麻醉,能够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2. 静脉麻醉药:地西泮、芬太尼等静脉麻醉药常与局麻药联合使用,以提高麻醉效果。
3. 蛋白酶抑制剂: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蛋白酶抑制剂,以减少麻醉药物对蛋白质的影响。
四、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技术1. 体位:椎管内麻醉常采用坐位或侧卧位,患者应保持安静,以减少误伤神经或脊髓的风险。
2. 皮肤消毒: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前,需要对患者的腰部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穿刺定位:医生需准确地定位患者的椎管,以确保麻醉药物能够准确地进入脊髓周围的空间。
4. 注射麻醉药:一旦定位准确,医生便可以开始向患者的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产生麻醉效果。
5. 监测患者状态: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麻醉效果的状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
五、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和风险1. 低血压:椎管内麻醉可能引起低血压,因此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血压水平。
2. 头痛:穿刺针头在腰椎穿刺时,可能损伤硬脑膜,导致脑脊液漏出引起头痛。
3. 神经损伤:穿刺过程中若刺伤神经,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4. 脑脊液漏出:椎管内麻醉穿刺过程中,若硬脑膜损伤引起脑脊液漏出,可引起头痛等症状。
穿刺手术的后果是什么
穿刺手术的后果是什么穿刺手术是我们检查身体的一种治疗手段,利用刺穿手术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疾病,为我们及时治疗疾病做出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刺穿手术会不会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后果呢?大家知不知道做了刺穿手术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脑或脊髓腔穿刺用于诊断或治疗。
有以下几种:硬脑膜下腔穿刺常用于婴幼儿。
当前囟未闭合或冠状缝扩大时,用腰穿针从前囟侧角或从冠状缝穿入硬膜下,抽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和化脓性脑膜炎时的硬膜下积液,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
脑室穿刺可分为前角穿刺、侧角穿刺和后角穿刺三种。
用颅锥在前发际后2厘米,中线旁2.5厘米快速钻通颅骨,然后用腰穿针或脑室引流管穿入侧脑室前角。
当脑压过高、病人昏迷、瞳孔开大、呼吸浅表、有脑疝形成时,进行快速脑室穿刺放出脑室液,脑疝可立即缓解。
亦可测定脑室压,或接上引流瓶做脑室持续引流,取脑室液化验,也可注入美蓝,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
还可从穿刺针注入空气、氧、造影剂,诊断颅内占位病变和脑室系统梗阻。
碘过敏者忌做造影。
脑室液放液过陕,偶致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脑血管穿刺可穿刺颈总动脉或椎动脉,注入造影剂进行脑血管造影术,颈总动脉造影可显示大脑半球血管。
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幕下血管。
腰椎穿刺用腰穿针穿刺腰脊髓蜘网膜下腔,是神经科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方法。
可用以测量脑压,收集脑积液做常规、生物化学和细菌学检查,肿瘤细胞和酶学检查,为颅内炎症、肿瘤、出血和脑白质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但是当颅压过高时,腰穿要小心谨慎,最好不放液,只用联结脑压表胶管中的脑脊液做化验,以免发生脑疝。
也可将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行下行或上行造影。
也可将空气(或氧)注入蛛网膜下腔,定向流动到颅内,做椎管内病变造影、脑室气脑造影和脑池造影。
刺穿手术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很多的疾病但是这样的手术也是会有一点后果的,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自己的身体,可以不做刺穿手术的就尽量不要做这样的手术了,毕竟自己的生命健康才是第一的。
硬膜下穿刺术操作规范
硬膜下穿刺术操作规范硬膜下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
【适应症】1.细菌性脑膜炎疑有硬脑膜下积液/积脓,须明确诊断或施行放液治疗者;2.疑有硬脑膜下积血,须明确诊断或施行治疗。
【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2.前囟闭或很小。
3.相对禁忌症:有出血倾向者应在凝血障碍纠正后行硬膜下穿刺检查。
【穿刺方法及步骤】1.患儿洗头并剃去前囟周围之头发,患儿仰卧台上,肩下垫枕使头颈后仰,助手固定好患儿头部。
2.头部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手套铺好无菌洞巾,穿刺点在前囟侧角最外点或最外点偏内侧0.25-0.5cm,用左手食、拇指固定皮肤,右手用斜面较短的7~8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0.25~0.5cm,当通过硬膜阻力消失有落空感时即达硬膜下腔,此时可见液体流出,即可送检。
如有血性、脓性或黄色渗液,可慢慢放出15~20ml/侧,为了治疗目的可再在另一侧放液。
3.术毕拔针消毒,压迫2~3分钟后看有否继续出血或脑脊液流出,然后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加压固定。
【并发症及防治】1、头皮水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或方法不恰当导致,故拔针后应压迫2~3分钟后,然后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加压固定,最好再按压10~15分钟。
2、刺破静脉窦(常见矢状窦),导致出血;注意尽量靠近前囟侧角内侧进行穿刺。
3、损伤脑组织,导致穿刺后癫痫发作;注意穿刺不能过深,且在穿刺过程中需固定好患儿头部避免意外发生。
【附】硬膜下穿刺知情同意书硬膜下穿刺知情同意书姓名:*** 性别:*神经内科****床ID号:0008393269患儿因病情诊治需要,需做硬膜下穿刺,硬膜下穿刺是一相对安全的操作。
我已被告知做硬膜下穿刺操作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尽管可能性非常小):1.因病情诊治需要,需要硬膜下穿刺;2. 硬膜下穿刺操作可能因液体量少或脓液粘稠而抽不出液体;3.硬膜下穿刺不仅可明确诊断,还具有治疗作用。
腰椎穿刺术的护理常规
正常压力值
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压力数值为: 婴儿30-50mmH2O 儿童50-100mmH2O 成人80-180mmH2O 超过200 mmH2O为颅内压升高,低于80 mmH2O
为低颅压。
准备工作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腰穿目的、过程、注意事项,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家属签字同意,嘱病人术前排大小便,静卧15-30分钟。 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无尘,室温不低于20°C,注意遮挡。 医务人员准备: 洗手、戴口罩、戴帽子。
护理
术前护理: 1、告知病人腰肢穿刺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征得病 人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 2、备好穿刺包等用物。 3、指导病人排空大小便,放松情绪,配合检查。
术中护理:
1、指导和协助病人保持腰椎穿刺的正确体位。病人去 枕平卧,背齐床沿,屈颈抱膝,使脊柱尽量前屈,以增 加椎间隙宽度。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 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以垂直的方向缓慢刺 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 时可将枕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 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 用胶布固定。
潜在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症:是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6080mm水柱以下,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 练或者术后起床过早引起,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 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晕厥。
2、脑疝形成:在颅内高压时,当腰穿放也过多或过 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
26例创伤性急性硬脑膜外小血肿微创穿刺治疗体会
呕吐者 l 5例 ;G S评 分 l C 3一l 5分 。头 皮 完 整 , 无 严重 的头 皮 挫 裂 伤 及 撕 脱 伤 ,无 颅 骨 凹 陷粉 碎
性骨 折 ,C T证实 血 肿量 在 2 0—3 m 多 田 氏法 ) 0 l( ,
中线 移 位 ≤05m。伤 后 3mi 人 院 的患 者 ,急 . c 0 n内
维普资讯
云南 医药 2 0 0 8年第 2 9卷第 4期
立 云南 省 医学 会 血 管 外 科 与 组 织 工 程 学 分会 及 云 南 省 医 学会 外科 分 会 实验 外 科 学 组 , 同时 拟举 办
识【. 中华外科杂志, 0 , ( :2 — 2 . J 】 2 54 7 4 0 4 2 0 3) []杨 镛, 清斌 , 志泉, 重 组腺相关 病毒 介导 HI一 3 宋 段 等. F1 d 基 因对抑制静 脉再 内皮 化的影 响【.中华普 通外科 杂 J 1
关键词 :硬脑膜外血肿 ;穿刺引流 ;微创治疗
中图 分 类 号 :R 5 6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1 1 (0 8 0 — 4 0 0 0 6 4 4 2 0 ) 4 0 1— 2
20 02年 3月 20 0 7年 9月 ,我 科 对 2 6例 创 伤 性 急 性 硬 脑 膜 外小 血 肿施 行 微 创 穿 刺 引 流 术 治 疗 ,取 得满 意疗效 ,现将 临床体 会 总结报告 如下 。
统 早 期 重 建 对 平 滑 肌 细 胞 转 化 态 的 影 响 及 意 义 【_ 中 J 1
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0 , 5: 5 2 8 2 69 ) 6 — 6 . 0 ( 2 []杨镛 , 5 罗开元 , 段志泉, 自体外 周血干细胞 移植重 建缺 等. 血 肢体 血 管功能 的策 略 与 问题 【_云 南 医药 , 0 , J J 2 52 0 6
静脉留置针硬脑膜下穿刺引流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20例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硬脑膜下穿刺引流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20例及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静脉留置针硬脑膜下穿刺引流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利用静脉留置针硬脑膜下穿刺引流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下积液20例并进行精心护理,观察其效果。
结果:20例患儿引流顺畅临床症状缓解迅速,均无皮肤感染情况。
结论:该方法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感染机会,操作方便,留置针易固定,不影响患儿头部活动,且因进针角度小,留置针置管不易打折。
值得推广。
关键词:硬脑膜下积液化脓性脑膜炎;穿刺;儿童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71-03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发生率一般为10%-60%。
若常规做硬脑膜下穿刺,其发生率可高达80%[1].。
目前尚无统一方法,多数认为积液量少且无症状时可不作处理,但大量积液时除可引起颅内高压外,还可压迫脑组织,引起脑萎缩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而且积液发生与感染有关,有时液体本身即为脓性,若不穿刺引流,很难自行吸收[1]。
而以往多采用小号腰穿针或小儿头皮针进行穿刺。
我科2001年起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穿刺引流并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1年三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儿科收治化脓性脑膜炎38例,经头颅ct扫描提示硬脑膜下积液24例,其中4例积液量少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
20例积液量多且均为双侧积液,症状明显。
其中8例经常规治疗7天后仍有发热、呕吐、烦躁,前囟膨隆,12例稳定3-5天后再次出现颅高压症状,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穿刺引流治疗。
20例中男16例,女4例。
年龄1-2月龄4例,大于3-4月龄12例,大于4-5月龄4例,体重5-8kg, 其中5-6kg 3例,大于6-7kg 13例,大于7-8kg 4例。
1.2 方法:在临床医师配合下术前用温洗发精水洗头,剃去前囟及其周围3-4cm头皮,将患儿用被单包裹固定,仰卧台上,不垫枕头,助手固定患儿头部,术者站于患儿头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七号无菌注射针头插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内,静脉留置针于前囟侧角向外侧30-45度角进针约0.5cm, 不超过1cm ,有穿破感时即入硬脑膜下腔,拔出针芯,即见积液流出,用静脉留置针专用贴膜固定留置针,对侧穿刺方法相同。
三甲医院四大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6.加压固定 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分钟,再用纱布加压固定。(10分)
适应症
10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
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姓名: 学号:
项目
总分
要求
得分
术前准备
10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l,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5分)
2.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5分)
穿刺部位
姓名: 学号:
项目
总分
要求
得分
操
作
步
骤
80分
1、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抢救,请周围同志帮忙拨打120。(5分)
2、评估患者:凑近患者耳旁(双侧)大声呼喊并轻拍双肩,确认意识丧失。(5分)
3、评估颈动脉搏动和呼吸:触摸操作者同侧颈动脉,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5-10秒)。同时耳朵贴近病人口鼻听呼吸音5-10秒,告知无呼吸。(10分)
6、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用2%碘酊消毒后,盖上消毒纱布,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和继发感染的并发症(5分)。
适应症
10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一般每次放液量不超过3000-6000ml。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
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产科腰麻后头疼危险因素及防治
• (2)穿刺针的拔出,有文献报道穿刺结束 之后,如果将针芯放回到腰穿针之后再拔 出腰穿针,PDPH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将 腰穿针拔出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直接拔出 腰穿针会将蛛网膜带出,使穿刺口明显增 大,脑脊液漏出增多;
• (3)实施穿刺操作医师的经验[4],文献报 告那些仅操作过10例腰穿的医师发生PDPH 的概率为2.5%,而操作过60例的医师发生 PDPH的概率为1.2%~1.3%。
六、PDPH预后
• PDPH预后一般较好,属自愈性疾病。 4天内,53%的头痛自行缓解,7天内72% 的患者可自行缓解,但也有持续数周或数 年的患者,需要采取一定治疗措施。
七、 PDPH治疗分四个阶段:
• 1. 保守治疗,一般在麻醉后,让患者卧床休息,适当补液, 给予适当的镇痛及止吐药物; • 2. 积极药物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患者不见明显好转,可以 尝试药物治疗[5]:茶碱、咖啡因、激素等或者枕大神经阻 滞[6]; • 3. 常规有创治疗,文献报道[7]使用最多的就是血补丁疗法 (Epidural blood patch),国外推荐使用的方法是取自体 血液3~5 mL,加入造影剂,在影像学引导下,将血液打 入硬膜外腔来封闭穿刺口,操作可重复2~3次,但也会造 成一些比如背痛等其他并发症[8]; • 4. 比较积极的有创治疗,在实施这个阶段需要再次鉴别患 者到底是不是PDPH,如果确是PDPH,可以将纤维蛋白 胶打入进行穿刺口的闭合,还可以尝试手术方式闭合穿刺 口。
四、PDPH的临床检查
• 在临床上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鉴别是否为颅内 压降低引发的PDPH: • 1. 持续按压腹部30 s以上,如果患者头痛症状缓 解,可以认为是低颅内压引起的头痛; • 2. 将患者放置头低脚高位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患 者头痛症状缓解证明存在低颅内压性; • 3. 诊断性腰穿,但如果患者本质是颅内高压患者 则存在脑疝的风险,因此诊断性腰穿需谨慎;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权成峰;赵超【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占同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7.4%(8/108).表现为颅内积气6例,术后癫痫发作、血肿复发各4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脑脊液漏2例.予引流管抽气、镇静、钻孔引流、开颅清除血肿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减轻对脑组织的刺激,彻底清除积血,尽早拔除引流管,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慢性;引流术;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作者】权成峰;赵超【作者单位】118300 辽宁东港,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18300 辽宁东港,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5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以老年人居多,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但由于CSDH病理过程的特殊性,术后仍可出现并发症,较严重的为脑穿刺伤[1]、急性硬膜外血肿等[2]。
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8例CSDH均行钻孔引流术,其中8例(7.4%)出现并发症。
为最大限度减少CSDH行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5~79岁,平均62岁。
有明确外伤史5例,外伤距手术时间1~6个月,有高血压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
发生多种并发症2例,2种并发症5例,1种并发症1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2例术后6~24 h出现头痛、呕吐,复查颅脑CT示硬膜外血肿,颅内少量积气;其中1例术后19 h出现癫痫发作,3个月后出现头痛伴一侧肢体瘫痪,复查CT示血肿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fferent sizes of Tuohy
Mechanisms
CSF leak Downward traction of intracranial structures in the upright position Lower csf volume Compensatory increase in cerebral blood volume from vasodilation
Bed rest, hydration, NSAIDS, opioids, abdominal
binder, prone positioning: no complete relief Caffeine:
LD50 = 150mg/kg (for a 70kg pt,
Effects transient (< 24 hrs) Seizures and a-fib Abandoned by most North American hospSF is a pro-coagulant Forms a “saddle”
Prophylactic blood patch less effective
30 min after injection. Beards, BJA 1997
9 hrs after injection. No compression, with clot “saddles”
hearing loss, tinnitus)
Main characteristics: Photophobia and Positional
Prophylactic Blood Patch?
Prophylactic Blood Patch?
Prevention?
Epidural morphine
x 309)
Sumatriptan Effects unknown CV effects
Epidural Blood patch for PDPH
Is the gold standard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are largely ineffective, cost
Monro-Kellie doctrine
Alexander Monro, Scottish anatomist and surgeon, 1733-1817; George Kellie, Scottish anatomist, late 18th century: An increase in volume of one component in the CNS will elevate pressure and decrease the volume of one of the other elements. Mosby's Medical Dictionary, 2009
Risk of subdural hematoma
Increased hospital and future ER visits with associated costs Blood patch itself is also diagnostic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time, money, return visits
Saline or dextran cannot sustain a high epidural
pressure over 10 min, or plug or cause inflammation
EBP – How it works
Increase in epidural and intrathecal pressure Plugging of the dural puncture (gelatinous
Major Components in the Skull
Susceptible patients - Parturients
Young Female Low BMI Loss-of-resistance with air Perpendicular cut of dural fibers “Pushing” increases csf leak
3 hr after injection
Key Symptoms
Headache, back pain, neck pain 66% start within 48 hrs, 98% within 72 hrs Frontal or occipital radiating to neck and shoulders Nausea, vomiting, vertigo, dizziness May have cranial nerve palsy or dysfunction (diplopia,
Prevention?
Cosyntrophine
The anesthesiologist’s approach
All headaches on OB are anesthesia-related until proven otherwise PDPH is a severe distress Patient mobility Breast feed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Risk of a chronic headache
PDPH - Size and style matter
Spinal Needles
Cutting vs. non-cutting needle
Oops – I just wet-tapped her with a Tuohy...
Wet tap - 1% in best practice PDPH > 50% No csf – PDPH still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