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29.4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 冀教版【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考虑预备定理进行证明.需要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图形:作出平行线.
(3)你能想到几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画图展示.
学生按要求操作,然后交流.
容易看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当只有一对角相等时,所画的三角形是不相似的.根据要求画出两对角相等时,所画三角形是相似的.
3.展示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究发现→推理认证”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对判定定理的应用掌握得不错,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数学学习方法.但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待提升.
┃教学整体设计┃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B. = ,∠C=∠F
C. = ,∠C=∠F
D. = ,∠B=∠E
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cm,7.5cm
,9cm,△DEF的一边长为4cm,当△DEF的另外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A.2cm 3cm B.4cm 5cm
C.5cm 6cm D.6cm 7cm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查看学生掌握情况.
∠A=120°,AB=7厘米,AC=14厘米;
∠A′=120°,A′B′=3厘米,A′C′=6厘米.
2.△ABC中,AB=18,AC=12,点E在AB上,且AE=6,点F在AC上,连接EF,使得△AEF与△ABC相似,则AF=__________.
3.下列以能够判定△ABC∽△DEF的是( )
A. = ,∠B=∠E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冀教版九上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word教案
北营房中学九年级数学导学案学案编号:29.4--1 编制人:张剑英 任善华 使用日期:2012年9月21日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等级:_______课 题: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学习目标:牢记定理并会灵活运用.一、导入出目标:1、相关知识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______的比叫做相似比.2、(试一试)(1) 、同座两同学用自己的三角板互相比较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你用的三角板与老师用的三角板互相比较一下,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试写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入学习目标:牢记定理并会灵活运用.二、自主记基础:1、引例:教材65页“试着做做”自学.比较同小组中的每个人所做的三角形,进一步猜想:这些三角形 ________不同,但_______相等,________边成比例. 2、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导学达标一:(1)教材66页----练习1; (2)教材67页----习题1.三、精讲突重点:1、例题精析:教材66页----例1.2、课堂思考:教材66页------“做一做”,体会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两角”.3、导学达标二:教材66页------练习2.E CF D BA B四、实练提技能:1、教材67页----习题22、教材67页----习题33、教材67页----习题4五、小结串达标:【基础题】1、判断题:(1)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 (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 (4)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如图:△ABC 与△DEF 是否相似?为什么?3、如图,已知△ABC,DE ∥BC,分别交BA 、CA(或延长线)于D 、E 两点, △ABC 和△ADE 是否相似?为什么?【提高题】 已知,Rt △ABC 中,∠ACB=900,CD ⊥AB 于D ,AD=6,BD=3.(1)△ACD 与△CBD 相似吗?说明理由.(2) 求CD 的长.A B C650 400 E D F650 400 BD E A D C BEDEA。
九年级数学上册 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主要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条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
让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理解。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活动过程,加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两个三角形的判断条件,并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动手操作、研究问题的习惯,发展探究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生活现实及数学的相似现象,体验多动手多动脑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以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媒体多媒体学具:许多形状各异的三角形,并搭配分成八组用于小组活动;教具:两个定角和活动角及若干木棒。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开门见山,揭题、揭趣――提出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要同时满足六个元素,判定时感觉太繁,想不想找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三角对应相等,三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也有六个元素,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用此方法判定呢?没有,有哪些方法呢?――ASA,AAS,SAS,SSS,(HL)――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出用类比方法探究,顺利实行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二、找找、比比,直观感觉只要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不必考虑其大小,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活动一: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由于我不小心把许多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搞乱了,请帮我从这八组三角形中找出各组中的相似三角形,并直观展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九章相似形教案 冀教版
第二十九章相似形【概述】1.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认识相似形的过程,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交流、类比、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会利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4.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了解相似多边形,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了解图形的位似,会利用尺规,根据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以及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9.1 形状相同的图形[学习目标解读]1.通过对丰富实例的观察、思考,经历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的过程.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操作、比较、归纳,以及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发展探索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重点问题解析]例1.下列图形中形状相同的图形是().AB.C.D.答:A2.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综合能力测评]1.在如图所示的四组图形中,哪些组的两个图形看上去形状相同?2.我们学过很多几何图形,你认为哪些类型的图形一定都是形状相同的呢?例: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从望远镜中看到的物体与原来的实物的形状相同吗?4.你看到过哈哈镜吗?你在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是否相同?5.如图,在ΔABC 中,取AB 的中点D ,取AC 的中点E ,连结DE ,得到ΔADE ,那么ΔADE 与ΔABC 的形状相同吗?若再分别取AD 、AE 的中点M 、N ,连结MN ,得到ΔAMN ,那么ΔAMN 与ΔABC 的形状相同吗?请画出图形观察后回答.6.在图中,找出你认为形状相同的图形,用线连起来.[实践活动探究]1.在图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 (4,0)、B (7,0)、C (5,4)、D (2,4). (1)用线段顺次连结A ,B ,C ,D ,A ,得到一个图形.(2)把上面四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21,描出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对应点,得到一个图形.(3)这两个图形的形状是否相同?2.如图,在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你在此格点图中画一个与该四边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并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怎样画才能做到又快又好?2题图29.2 比例线段[学习目标解读]1.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度量单位 无关.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了解黄金分割,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问题解析]例 如图:平面图得比例尺是1∶5000,根据图中所示的尺寸(单位:厘米),求围墙的长度解:设围墙的实际长度为 x cm ,∵围墙的图上长度是:2+4+2.6+4.5=13.1 根据题意: 1 : 5000=13.1 : x ∴ 解得 x =65500 答:围墙的实际长度是 655 米. [课堂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1.若5,3,10的第四比例项是x ,则x 的值是 . 2.2、3、6的第四比例项是 . 3.a 、b 、c 、的第四比例项是 .4.线段AB =12cm ,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40mm ,则AC :AB = .5.已知:a =4、b =5 ,则a 、b 的比例中项是 .6.若b b a +=58,则b a= . 7.如果b a =32,那么b b a += ;如果b a =d c =31,那么db c a ++=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不成比例的是( )A .a =6mm ,b =8mm ,c =15mm ,d =10mmB .a =7cm ,b =4cm ,c =0.7cm ,d =0.4mmC .a =5dm ,b =3dm ,c =5dm ,d =3dm6D .a =0.3m ,b =1.5m ,c =0.6m ,d =3m2.丽水市第一座横跨瓯江的单塔斜拉式大桥——紫金大桥正在建造中,在比例尺为1:500的图纸上,大桥的长度约为1.04米,则大桥的实际长度是( )A .104米B .1040米C .5200米D .520米3.把长度为10cm 的线段黄金分割后,其中较短的线段的长度是( )A .251+ B .105-5 C .15-55 D .15-105 4.若y x 32=21,且2y -x =5,则x +y 的值为 ( )A .3 B .5 C .7 D .9 5.如果2x =3y =4z ≠0,那么zy x z y x -+++的值是( ) A .7 B .8 C .9 D .106.已知,在RT △ABC 中,∠BAC =90。
【冀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教案】 用三边比例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用三边比例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过程与方法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探究、交流能力.二、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SSS 判定方法,能运用SSS 进行证明难点: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SSS 判定定理进行证明三、课堂引入1.复习引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 C CA CB BC B A AB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教材中的思考,并引导同学们探索与证明.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三、例题讲解例1(补充)如图△ABC ∽△DCA ,AD ∥BC ,∠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例2(补充)在△ABC中,DE∥BC,AD=EC,DB=1cm,AE=4cm,BC=5cm,求DE的长.四、课堂练习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A.两个直角三角形B.两个钝角三角形C.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边三角形2.(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3.如图,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4.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
最新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5.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整体设计┃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目标】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难点: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否需要所有的对应角相等?所有的对应边成比例呢?条件越少越容易推理证明,那么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又需要哪些?今天我们就探究探究.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如图所示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2.画一个△ABC,使得∠ABC=30°,小组内进行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3.分别以∠α,∠β为两个内角,任意画出两个三角形,对应角是否相等?测量各对应边的长,看是否对应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4.如图所示,在△ABC与△A′B′C′中,若∠A=∠A′,∠B=∠B′,试猜想:△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想一想:(1)能否用定义来证明,四个问题由易到难依次加深,先直观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再动手实际操作,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深.最后推理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根据已知条件能否证明对应线段成比例?(2)考虑预备定理进行证明.需要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图形:作出平行线.(3)你能想到几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画图展示.学生按要求操作,然后交流.容易看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当只有一对角相等时,所画的三角形是不相似的.根据要求画出两对角相等时,所画三角形是相似的.师生归纳: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精讲解疑.教师出示教材第74页例题.想一想:(1)已知条件含有平行线,能否从预备定理证明?(2)已知条件含有平行线,能得到哪些对应角相等,能找到两对对应角相等吗?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教材第75页:做一做;练习题第1,2题.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必做:教材第75页A组第1,2题.选做:教材第76页B组第1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实验操作→探究发现→推理认证2.精讲解疑3.展示练习【教学反思】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究发现→推理认证”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对判定定理的应用掌握得不错,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数学学习方法.但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整体设计┃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通过运用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探索.难点:探索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1.定义法.2.预备定理:∵DE∥BC,∴△ADE∽△ABC.3.判定定理1:∵∠A=∠A′,∠B=∠B′,∴△ABC∽△A′B′C′.判定三角形相似还有其他方法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操作观察.学生分组,分别画出△ABC 和△A 1B 1C 1,使∠A=∠A 1,ABA1B1=ACA1C1=k(k 是指定的常数). (1)用量角器量一量∠B 和∠B 1有什么关系?(2)能判断△ABC 和△A 1B 1C 1相似吗? 2.问题延伸.改变∠A 和k 值的大小再次画图,是否有同样的结论?3.说理证明.如图,在△ABC 和△A 1B 1C 1中,如通过学生操作,探究几何结论是否成立,使学生加深理解.再次画图,使学生感受结论的不变性.果∠A=∠A 1,AB A1B1=AC A1C1,那么△ABC 和△A 1B 1C 1相似吗?提出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用哪种方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能用预备定理证明吗?没有平行线怎么办?(3)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利用预备定理的条件?4.例题讲解.例1 教师出示教材第77页例2.注意:(1)有平行线时,用预备定理;(2)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3)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2,但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让学生体会把不熟悉的几何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添加辅助线,利用预备定理),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例2 如图,判断4×4方格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BC=10,CA=2,EF=25,FD=5,DE=5,∴CADE=ABEF=BCFD=25.∴△ABC∽△EFD.5.归纳总结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1)平行型:①“A型”即公共角所对应的边平行.②“X型”,即对顶角对的边平行.(2)相交型:①“共角型”,即其通过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出发,判断用什么方法证明比较合适.公共角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则有△ABC∽△ADE.②“共角共线型”,即公共角的对边不平行, 且有另一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共边,则△ABC∽△ACD.③“蝴蝶型”,即对顶角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则△ABC∽△ADE.(3)母子型: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ADC∽△CDB ∽△ACB.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和△A′B′C′是否相似,并说明为什么.∠A=120°,AB=7厘米,AC=14厘米;∠A′=120°,A′B′=3厘米,A′C′=6厘米.2.△ABC中,AB=18,AC=12,点E在AB上,且AE=6,点F在AC 上,连接EF,使得△AEF与△ABC相似,则AF=__________.3.下列以能够判定△ABC∽△DEF的是( )A.ABDE =ACDF,∠B=∠EB.ABDF =ACDE,∠C=∠FC.BCEF=ACDF,∠C=∠FD.ABDE=EFBC,∠B=∠E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查看学生掌握情况.6cm,7.5cm,9cm,△DEF的一边长为4cm,当△DEF的另外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2cm 3cmB.4cm 5cmC.5cm 6cmD.6cm 7cm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必做:教材第81页A组第2题. 选做:教材第82页B组第1题.作业的布置体现层次性,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做.┃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1.课题引入2.自主探究:判定定理23.例题讲解4.展示练习5.课堂小结: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画图,从中验证定理的正确性.此外,本课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知识重构的维度上重视应用“比较”⇒“类比”⇒“猜想”⇒“证明”的教学法,促使学生尽可能进行“有意义”的而非“机械、孤立”的认知建构,并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
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来判断及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能极积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且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探索与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8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谈话揭题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要同时满足六个元素,感觉有点繁。
2、什么叫全等三角形?三角对应相等,三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也是六个元素,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用此方法判定呢?(没有)。
有哪些方法呢?ASA,AAS,SAS,SSS,(HL)4、满足这些条件即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那么只要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不必考虑其大小,需要哪些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引出课题)〖开门见山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引出学习的模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利实行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二、合作交流,探索结论活动一:找找、比比,直观感觉我不小心把许多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搞乱了,请同学们帮个忙,从这八个三角形中找出相似的三角形。
并直观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从感觉本能出发启发一些理性思考,为活动二奠定基础。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 活动二:说说、画画,动手感知你能用最少的条件、最简捷的方法画一个三角形与我手中的三角形相似吗?(从上题中选取含60°,45°,75°的三角形)1、说说要求:小组讨论画图思路,推选代表口述方法,全班交流。
九年级数学上册 29.3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冀教版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相似三角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
因此教学时注意知识的实践性和与“全等形”相关联的特点,突出学时探究基础上的概括和与“全等形”的对比,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求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能准确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明确相似与全等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经历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成比例线段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观察、操作和归纳,发展概况能力,提高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引入过程,提高联系实际的意识,增进数学应用的眼光.教学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预备定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难点: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对应边.教学方法类比学习、探索发现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也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二、做一做打开课本一、复习什么是相似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二、新课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如在△ABC与△A′B′C′中,∠A=A′,∠B=∠B′,∠C=∠C′==那么△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相似于△A′B′C′”。
由于∠A=∠A′,∠B=∠B′,∠C=∠C′,所以点A的对应顶点是A′,B与B′是对应顶点,C与C′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K,那么这个K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ABC∽△A′B′C′,它的相似比为K,即指=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应是,就不是K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2.△ABC中,D,E是AB、AC的中点,连结D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为什么?如果相似,它们的相似比为多少?如果点D不是AB中点,是AB上任意一点,过D作DE∥BC,交AC边于E,那么△ADE 与ABC是否也会相似呢?判断它们是否相似,由①对应角是否相等,②对应边是否成比例去考虑。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教学案
互助提高:
1,如图,BE⊥AE,垂足为E;CD⊥AE,垂足为D,且 .请说明AE平分∠BAC的理由.
2、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B∶BC=1∶2,点E在AD上,且DE=3AE.
试说明:△ABC∽△EAB.
归纳总结
师友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其它收获.
板书设计
当
堂
互
助
探
究
互
助
探
究
合作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画出△ABC和△DEF,使∠B=∠E, =1:2,
(1)比较∠A=∠D(或∠C=∠F)的大小.
(2)由比较的结果,能判断△ABC和△DEF相似吗?
(3)改变对应边的比值和夹角的度数(但保持夹角相等),再画出两个三角形,它们相似吗?
已知:在△ABC和△DEF中,∠B=∠E , .
求证:△ABC∽△A’B’C’
跟踪训练:(P78 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36°,AB=2.5cm,AC=7.5cm
∠A’=36°A’B’=3cm,A’C’=9cm.
(2)AC=2 A’C’,BC=2 B’C’
2.已知:如图,在△ABC与△DEF中,AE=2,EC=6,BD=3,DC=9,.
布置作业
课本78页习题A组 1题,B组1题.
课后反思
课题
25.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课型
新授
时间
审核
九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二的探索过程.
2.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将来做几何题的大前提。
我们只有奠定这里的基础,才能在后面的几何问题中,游刃有余。
1.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几个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一、课前预习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尝试写几个1.定义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预备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判定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组合作完成)画一个⊿A BC ,使∠A=60°AB=5cm ,AC=4cm ;再画一个⊿A ′B ′C ′,使∠A ′=60°A ′B ′=10cm ,A ′C ′=8cm.2、这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满足的条件是 。
3、(小组合作)用量角器度量一下这两个三角形剩余的边和角,你发现什么?4、这两个三角形是 的关系。
三、知识联想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也叫相似系数)。
四、典型例题1. 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D 为中线,E 在AB 上,AE=AC ,CE 交AD 于F ,EF ∶FC=3∶5,EB=8cm ,求:AB ,AC 的长。
2. 矩形DGFE 内接于ΔABC , DG ∶DE=3∶5, S 矩形DGFE=60cm2, 高AH=10cm ,求:S ΔABC 。
五、小结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九年级数学上:29.3相似三角形教案(冀教版)
29.3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设计思路:利用实物以及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各有什么关系?2、相似多边形的形状、大小又怎样呢?学生回答后,立即出示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特殊的三角板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角、边,你会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测量得到,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教师: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3、引入课题:相似三角形二、归纳定义及运用(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的过程,归纳定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利用“超级画板”演示(出示两个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表示,强调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2、想一想如图:(1)(2)中的△ABC∽△A′B′C′,△ABC∽△ADE,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1)(2)(使学生认识定义所揭示的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教师强调:各边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边,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边。
3、议一议(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可以使用超级画板验证学生的讨论结果,这里主要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来说明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通过前面兴趣的激发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讨论出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发挥媒体优势即时的演示。
)(给学生思考空间,只要合理应予激励评介,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4、练一练(1)在下面的两组图中,各有两个相似三角形,试确定x、y、m、n的值(1)(2)(培养学生观察图形,运用知识的意识)(2)有一块呈现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第二十九章相似形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第二十九章相似形【概述】1.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认识相似形的过程,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交流、类比、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会利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4.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了解相似多边形,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了解图形的位似,会利用尺规,根据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以及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9.1 形状相同的图形[学习目标解读]1.通过对丰富实例的观察、思考,经历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的过程.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操作、比较、归纳,以及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发展探索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重点问题解析]例1.下列图形中形状相同的图形是().AB C.D.答:A2.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综合能力测评]1.在如图所示的四组图形中,哪些组的两个图形看上去形状相同?2.我们学过很多几何图形,你认为哪些类型的图形一定都是形状相同的呢?例: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形状相同的图形.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从望远镜中看到的物体与原来的实物的形状相同吗?4.你看到过哈哈镜吗?你在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是否相同?5.如图,在ΔABC 中,取AB 的中点D ,取AC 的中点E ,连结DE ,得到ΔADE ,那么ΔADE 与ΔABC 的形状相同吗?若再分别取AD 、AE 的中点M 、N ,连结MN ,得到ΔAMN ,那么ΔAMN 与ΔABC 的形状相同吗?请画出图形观察后回答.6.在图中,找出你认为形状相同的图形,用线连起来.[实践活动探究]1.在图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 (4,0)、B (7,0)、C (5,4)、D (2,4). (1)用线段顺次连结A ,B ,C ,D ,A ,得到一个图形.(2)把上面四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21,描出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对应点,得到一个图形.(3)这两个图形的形状是否相同?2.如图,在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你在此格点图中画一个与该四边形形状相同的四边形,并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怎样画才能做到又快又好?2题图29.2 比例线段[学习目标解读]1.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度量单位 无关.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了解黄金分割,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问题解析]例 如图:平面图得比例尺是1∶5000,根据图中所示的尺寸(单位:厘米),求围墙的长度 解:设围墙的实际长度为 x cm ,∵围墙的图上长度是:2+4+2.6+4.5=13.1 根据题意: 1 : 5000=13.1 : x ∴ 解得 x =65500 答:围墙的实际长度是 655 米. [课堂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1.若5,3,10的第四比例项是x ,则x 的值是 . 2.2、3、6的第四比例项是 . 3.a 、b 、c 、的第四比例项是 .4.线段AB =12cm ,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40mm ,则AC :AB = .5.已知:a =4、b =5 ,则a 、b 的比例中项是 .6.若b b a +=58,则ba= . 7.如果b a =32,那么b b a += ;如果b a =d c =31,那么d b c a ++=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不成比例的是( ) A .a =6mm ,b =8mm ,c =15mm ,d =10mm B .a =7cm ,b =4cm ,c =0.7cm ,d =0.4mm C .a =5dm ,b =3dm ,c =5dm ,d =3dm D .a =0.3m ,b =1.5m ,c =0.6m ,d =3m2.丽水市第一座横跨瓯江的单塔斜拉式大桥——紫金大桥正在建造中,在比例尺为1:500的图纸上,大桥的长度约为1.04米,则大桥的实际长度是( )6A .104米B .1040米C .5200米D .520米3.把长度为10cm 的线段黄金分割后,其中较短的线段的长度是( )A .251+ B .105-5 C .15-55 D .15-105 4.若y x 32=21,且2y -x =5,则x +y 的值为( )A .3 B .5 C .7 D .9 5.如果2x =3y =4z≠0,那么z y x z y x -+++的值是( )A .7B .8C .9D .106.已知,在RT △ABC 中,∠BAC =90。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具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 严谨的思维习惯。
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寻找问题的所在,并集中展
示反例。)
应用新知: 例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ABC 与∆A1B1C1 是
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0,AB=7cm,AC=14cm, ∠A1=1200,A1B1= 3cm,A1C1=6关系。
提出问题: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 与∆A1B1C1,使∠
AB AC A=∠A1, A1B1 和 A1C1 都等于给定的值 k,量出它们
的第三组对应边 BC 和 B1C1的长,它们的比等于 k 吗?
学生通过作图,动手度量
另外两组对应角∠B 与∠B1,∠C 与∠C1 是否相等? 三角形的各边的比例以及三
态探究进行演示验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动态变化
中捕捉不变因素。)
↓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
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
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
A B
A1
C
B1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 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 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知重构, 以全方位地准确把握定理的 内容。
相关资料
用边角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教学目标〕 1.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A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 系。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
AB A1B1
=
AC A1C1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关资料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对性质的发现和论证过程,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 如果△ABC ∽△,则它们之间有哪些性质?A B C '''.【教学说明】以上两个问题可由学生口答,既是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回顾,又是学习相似三角形性质的铺垫.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在黑板上可写出关系式: ,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作准备.) AB BC AC k A B B C A C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你能根据刚才的性质探索出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周长之间各有怎样的特征?【教学说明】让学生依据黑板上所给出的两个等式来探索新的结论,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在黑板上画出能够相似的△ABC 和△ABC,及相似的多边形A 1,如下图(1)(2)所示:n A '最后师生共同探索出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问题2 如图,△△,相似比为k 且AD ,分别是△ABC ∽A B C '''A D ''ABC与△对应边长的高线,求 的值,并说明理由. A B C '''AD A D ''问题3 如图,△△,相似比为k 则△与△的面积ABC ∽A B C '''ABC A B C '''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问题2为解决问题3作好了铺垫.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结论,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之比等于相似比的结论.这里既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性质又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师要作好诱导.由问题2的解决来探索问题3就顺理成章了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5倍,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也扩大为原来的5倍.( )(2)—个四边形的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9倍,它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2. △△,它们的周长分别为60和 72,且 AB =15,B ’C ’ =24,ABC ∽A B C '''试求 BC ,AC , A 'B ',A 'C ’ 的长.3.在一张复印出来的纸上,一个多边形的一条边由原图中2cm 变成了6cm ,这次复印的放缩比例是多少?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 =2DE ,AC=2DF ,A=D ,△ABC 的周长∠∠为24,面积为 ,求△DEF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说明】所选四道小题都可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周长与面积性质进行判断说明,难度不大,学生可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1)√ (2)× 2.BC=20,AC=25 ,A’B'=18,A’C’=30.3.这次复印的放缩比例是1:3,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放大了 9倍.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总结一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 课外思考:(1)蛋糕店制作两种圆形蛋糕,一种半径是15cm,一种半径是30cm,如果半径为15cm的蛋糕够2个人吃,那么半径为30cm的蛋糕,蛋糕的高度相同)?(2)如图,在△ABC中,DE∥FG∥BC, D、F在AB边上,E、G在AC边上,且 DE、FG将△ABC的面积三等分,若AB=10,试求AD,DF的长.(3)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有助于学生回顾有关知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索形成初步认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究,体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说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说课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
很高兴能参加这此比赛,下面我就《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谈谈我对新教材几点浅薄的认识以及对教材的处理,不妥之处还望指教.《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是冀教版数学课本九年级上第二十九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四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 相似形是两个图形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一个概念,它的内容是全等形的推广与拓展,而全等形实质上是相似形的一种特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二, 相似形无论是数学本身还是在实际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对此,教科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第三,对本章的学习,是从更一般的角度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本节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的第一课时,将为其他判定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冀教版数学九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word教案
29.8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识别及性质,在次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实际问题来体验测量中对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2、经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能力目标1、全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
情感目标1、通过著名的科学家名句和如何测量神秘的金字塔的高度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力求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数学观,体现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构建出相似三角形模型,从而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来解决。
2、面对已设计出来的测量方案,应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错误。
教学难点通过审题、思考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教学策略针对以上教学难点、重点的分析,本节课将应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来展开分解难点、突出重点。
始终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为主的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
二、教学流程:流程内容呈现师生活动意图设计一、创设情景激发⑴创设情景:师:(出示图片)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讲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我们真佩服伟人的大气,其实这个杠杆图中有着一个数学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在生活中很常见。
⒈通过图片的展示及教师的娓娓讲述一开始就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深深的吸引牢了。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边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本节课通过探究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
2.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案例分析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判定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
最新2019-2020年度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5.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整体设计┃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目标】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难点: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否需要所有的对应角相等?所有的对应边成比例呢?条件越少越容易推理证明,那么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又需要哪些?今天我们就探究探究.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如图所示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2.画一个△ABC,使得∠ABC=30°,小组内进行交流,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3.分别以∠α,∠β为两个内角,任意画出两个三角形,对应角是否相等?测量各对应边的长,看是否对应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四个问题由易到难依次加深,先直观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再动手实际操作,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深.最后推理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似?4.如图所示,在△ABC与△A′B′C′中,若∠A=∠A′,∠B=∠B′,试猜想:△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想一想:(1)能否用定义来证明,根据已知条件能否证明对应线段成比例?(2)考虑预备定理进行证明.需要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图形:作出平行线.(3)你能想到几种作辅助线的方法?画图展示.学生按要求操作,然后交流.容易看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当只有一对角相等时,所画的三角形是不相似的.根据要求画出两对角相等时,所画三角形是相似的.师生归纳: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精讲解疑.教师出示教材第74页例题.想一想:(1)已知条件含有平行线,能否从预备定理证明?(2)已知条件含有平行线,能得到哪些对应角相等,能找到两对对应角相等吗?定理.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教材第75页:做一做;练习题第1,2题.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必做:教材第75页A组第1,2题.选做:教材第76页B组第1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实验操作→探究发现→推理认证2.精讲解疑3.展示练习【教学反思】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探究发现→推理认证”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对判定定理的应用掌握得不错,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数学学习方法.但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整体设计┃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通过运用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探索. 难点:探索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1.定义法.2.预备定理:∵DE∥BC,∴△ADE∽△ABC.3.判定定理1:∵∠A=∠A′,∠B=∠B′,∴△ABC∽△A′B′C′.判定三角形相似还有其他方法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操作观察.学生分组,分别画出△ABC和△A1B1C1,使∠A=∠A1,ABA1B1=ACA1C1=k(k是指定的常数).(1)用量角器量一量∠B和∠B1有什么关系?(2)能判断△ABC和△A1B1C1相似吗?2.问题延伸.改变∠A和k值的大小再次画图,是否有同样的结论?3.说理证明.如图,在△ABC和△A1B1C1中,如果∠A=∠A1,ABA1B1=ACA1C1,那么△ABC和△A1B1C 1相似吗?提出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用哪种方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能用预备定理证明吗?没有平行线怎么通过学生操作,探究几何结论是否成立,使学生加深理解.再次画图,使学生感受结论的不变性.办?(3)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利用预备定理的条件? 4.例题讲解.例1 教师出示教材第77页例2. 注意:(1)有平行线时,用预备定理; (2)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3)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2,但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例2 如图,判断4×4方格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2,BC =10,CA =2,EF =25,FD =5,DE =5,∴CA DE =AB EF =BC FD =25.∴△ABC∽△EFD. 5.归纳总结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1)平行型:①“A 型”即公共角所对应的边平行.②“X 型”,即对顶角对的边平行.让学生体会把不熟悉的几何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添加辅助线,利用预备定理),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2)相交型:①“共角型”,即其公共角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则有△ABC∽△ADE.②“共角共线型”,即公共角的对边不平行, 且有另一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共边,则△ABC∽△ACD.③“蝴蝶型”,即对顶角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则△ABC∽△ADE.(3)母子型: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ADC∽△CDB∽△ACB.通过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出发,判断用什么方法证明比较合适.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和△A′B′C′是否相似,并说明为什么.∠A=120°,AB=7厘米,AC=14厘米;∠A′=120°,A′B′=3厘米,A′C′=6厘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查看学生掌握情况.2.△ABC 中,AB =18,AC =12,点E 在AB 上,且AE =6,点F 在AC 上,连接EF,使得△AEF 与△ABC 相似,则AF =__________.3.下列以能够判定△ABC∽△DEF 的是( )A.AB DE =AC DF ,∠B=∠EB.AB DF =AC DE,∠C=∠F C.BC EF =AC DF ,∠C=∠F D.AB DE =EFBC,∠B=∠E 4.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6cm,7.5cm ,9cm,△DEF 的一边长为4cm,当△DEF 的另外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2cm 3cmB.4cm 5cmC.5cm 6cmD.6cm 7cm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必做:教材第81页A 组第2题. 选做:教材第82页B 组第1题. 作业的布置体现层次性,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去做.┃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1.课题引入2.自主探究:判定定理23.例题讲解4.展示练习5.课堂小结: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画图,从中验证定理的正确性.此外,本课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知识重构的维度上重视应用“比较”⇒“类比”⇒“猜想”⇒“证明”的教学法,促使学生尽可能进行“有意义”的而非“机械、孤立”的认知建构,并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时的困惑,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技能。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3.对于选做题和拓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教师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几何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三角形风筝、建筑物的立面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初步感知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2.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AA、SSS、SAS)及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来判断及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能极积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且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探索与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8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谈话揭题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要同时满足六个元素,感觉有点繁。
2、什么叫全等三角形?三角对应相等,三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也是六个元素,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用此方法判定呢?(没有)。
有哪些方法呢?ASA,AAS,SAS,SSS,(HL)4、满足这些条件即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那么只要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不必考虑其大小,需要哪些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引出课题)〖开门见山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引出学习的模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利实行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二、合作交流,探索结论活动一:找找、比比,直观感觉我不小心把许多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搞乱了,请同学们帮个忙,从这八个三角形中找出相似的三角形。
并直观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从感觉本能出发启发一些理性思考,为活动二奠定基础。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 活动二:说说、画画,动手感知你能用最少的条件、最简捷的方法画一个三角形与我手中的三角形相似吗?(从上题中选取含60°,45°,75°的三角形)1、说说要求:小组讨论画图思路,推选代表口述方法,全班交流。
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探索方法启发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案:方案一:两角对应相等方案二: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方案三:三边对应成比例。
教师进一步抓住“最少的条件”这一要求,若学生在探求中说出“一角相等”或“两边对应成比例”条件下三角形相似的问题,就可顺势利导展开讨论;若学生没有出现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反问学生这两种“最少的条件”是否可行,(这两种条件下问题的研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或让学生讨论演示解决),从而真正理解“最少的条件”确定三角形形状。
选择第一种方案作为本课的研究对象,后两种方法将作后续学习。
2、画画学生按照方案一画△A ′B ′C ′,使∠A ′=∠A=60°,∠B ′=∠B=45°要求:把作图时用到的数据标在三角形对应位置上。
①同桌先比较所作三角形,进行形状直观判定;②在实物投影仪上把学生画的三角形与老师手中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形状是否相同。
③得出猜测:如果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交流、画图、比较,从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判定条件,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及满足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三:合情推理,验证猜想60° 45° 75° C B A你会用数学知识说明所作三角形为什么相似吗?①教师出示已知三角形的六个数据。
②比较∠C 和∠C ′是否相等,测量三边长度,探求C B BC C A AC ''''''、、B A AB 是否相等。
(为说明比值误差可以忽略,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验证比值相等。
)③引出判定条件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学生文字叙述,教师结合图形写出几何语言。
〖动手实验,直观判断,更需理性思考,猜测需要合情的逻辑推理给于保障〗三、应用拓展,达成目标1.做一做,初步应用判断题:①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②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③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④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⑤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 )2.学一学,达成目标例:如图,D 、E 分别是△ABC 这AB 、AC 上的点,DE ∥BC⑴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⑵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⑶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
解:⑴ DE//BC∠ADE 与∠ABC 是同位角 ∠ADE =∠ABC ,∠AED = ∠A CB∠AED 与∠ACB 是同位角⑵△ADE ∽△ABC 理由是:∠ADE =∠ABC △ADE ∽△ABC∠AED = ∠ACB⑶△ADE ∽△ABC AB AD =BC DE =ACAE 〖本例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降低难度,使难点予以突破,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3.想一想,发散探究⑴在上面的例题的条件下,AD AB =AE AC 吗?AD BD =AECE 吗?(学生画图,交流,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出来。
) A B CD E解:由DE//BC 得,AB AD =ACAE根据比例基本性质得:AD AB =AEAC 即AD DB AD +=AE CE AE + 两边同时减去1,得AD DB AD +—1=AE CE AE +—1 即AD BD =AECE ⑵若DE 与BC 不平行,△ADE 与△ABC 还可能相似吗?说明理由。
〖例题及想一想1意在渗透平行与相似的内在联系,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
想一想2又开启新的探索,为下面的变式训练作铺垫,承前启后。
〗⑶活动四:同伴互助,变式训练变式一:如图,直线a 、直线b 相交于点A ,点B 、C 分别在直线a 、直线b 上,在直线a 、直线b 上分别找两点D 、E ,使△BAC 与△DAE 相似,请尽量多地画出点D 、E 的位置。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设计。
交流时,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
〖变式一旨在用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常见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识图、作图能力〗〖这里安排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析,交流多样化的答案,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判定定理1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变式二:如图,G 是ABCD 的CD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BC 交对角线AC 于E ,交AD 于F ,则:(1)图中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_______.(2)图中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有_______.(3)图中与△GFD 相似的三角形有________.解后反思:运用条件一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如何照准两对相等的角?要注意图形中的公共角、对顶角、直角、两直线平行时的同位角、内错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等等.“共角”型 A B C D E “共角共边”型 A B C D “X”型 A B C D E “蝴蝶”D A EB C “A”型 A C B D E “A”型 A E D B C〖变式二紧承变式一,将刚刚得到的几种相似三角形的 “基本图形”和谐统一起来。
并且通过问题串的设置,突破了找相等角的难点。
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
〗4、试一试,解释生活故事激趣《拿破仑测莱茵河宽度》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德俄联军在莱茵河作战。
当时德俄联军在北岸步阵,法军在南岸,中间隔着很宽的莱茵河。
法军要开炮轰击德俄联军,必须知道河的宽度。
拿破仑为此大伤脑筋。
站在南岸远望德俄阵地。
忽然,他观察到对面岸边的一个标志O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测量河宽的办法。
他在自己的岸边选点A 、B 、D ,使得AB ⊥AO ,DB ⊥AB ,然后确定DO 和AB 的交点C 。
然后测得AC=120米。
CB=60米,BD=250米,你能帮助他算出莱茵河的宽度吗?〖与课后练习3属同一数学模型,但引用历史名人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深化目标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与归纳。
①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②几种相似三角形的 “基本图形”。
③应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图形中的公共角、对顶角、直角、两直线平行时的同位角、内错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等等。
〖让学生自己小结,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作业布置1、如图,点B 、D 和C 、E 分别在∠A 的两边上,BE ⊥AC 于E 点,CD ⊥AB 于D 点,BE 和CD 相交于点F ,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并任你选一对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D 是△ABC 的边AB 上任一点,DF∥AC 交BC 于E .AF 交BC 于M ,且∠B=∠F,△AMC∽△BDE 吗?请说明理由OABDC第2题图 AB C D E F 第1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