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第1课时)名师精讲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精品课件】

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大雪纷飞;无论是夏日炎炎, 还是秋风瑟瑟,他们总是为国之栋梁不知疲倦地忙碌 着。他们苦心采撷片片绿叶,铺出脚下叠翠的小道; 他们真心掇拾串串蓓蕾,变作眼前绚丽的彩霞;他们 精心摘取枚枚锦瓣,穿成青青旖旎的花环;他们悉心 收获累累硕果,化为人生路上哲思的佳篇。
唐 宋 八 大 家
【知识链接三】古文和骈文的区别:
1、句式上的区别: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 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2、于文章风格的追求的区别: 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
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 抒写性灵之工具也。
正音: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一、通 假 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字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对比论证)
分析第三段
本段论证什么问题?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分析第四段
本段有何作用?可不可以删去? 明确:本段是交代写作原因——赠李蟠。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 “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赞扬李蟠倡导从师。“不 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上论点。
“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第11课《师说》第一课时——高一语文同步【自学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第一课时——高一语文同步【自学课件】人教版必修3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 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 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 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 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 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 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 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 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 “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 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
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
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
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
研读 第三自然段
固定的老师
以……为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
以……为耻 拜别人为师
这类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如此如此 名词作状语,成群 他,那个人 年龄差不多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学问
低下 意动,感到羞耻 阿谀奉承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这类人
不一定
学问和技艺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介词,比 懂得道理
专门研究
罢了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 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 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 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 贤德,(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懂得道理有的早有的迟, 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第一课时768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第一课时768课件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 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 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 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 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 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 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 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 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 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 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 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 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 。 学者:即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辅助性代词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 ‥‥‥的东西”。 这里是:“用来 ‥‥‥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介词,在。 闻:知道,懂得。 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 师:意动,“以……为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动词,学习。 庸:副词,表疑问,岂,哪。 年:年龄。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所以,因此。 无:不论,不分,动词。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 这里可译成“地方”。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课文精讲

师说课文精讲

师说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师说》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古代从师求学的道理。

这部分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说明好学的人必然善于向老师请教的道理。

2. 第二部分(第2段):论证从师学道的重要性。

这部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从师学道的必要性。

3. 第三部分(第3段):说明从师学道的原则。

这部分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论断,说明从师学道的原则是不分贵贱长少的,只要有道,谁都可以为师。

4. 第四部分(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说明写作《师说》的缘由。

这部分赞扬李蟠不受世俗限制,勇于向老师学习的精神,并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这四个部分紧密相连,层层深入,逐步展开,论证了从师学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从师学道的正确原则和态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文章赏析《师说》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议论文,全文以从师求学的道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例证和深入的分析,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一观点鲜明而坚定,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接着,作者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好学的人必然善于向老师请教的道理。

这种以古人为镜,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得文章更具有历史感和深度。

在论证从师学道的重要性时,韩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有人从师和无人从师的情况进行对比,反复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作者的观点。

韩愈还通过阐述从师学道的原则,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论断。

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观念,认为只要有道,谁都可以为师,不受贵贱长少的限制。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一种进步,它打破了身份和地位的束缚,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2补充相关知识
1小组为单位展示
2其他小组补充
3补充记录。
背住相关文化常识。
5分钟
2
练评结合环节
听读课文
注意识记重点字词读音
1、播放音频
2、巡视学生课本,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跟读课文,标注重点字词读音
读准字音,为朗读课文做准备
5分钟
朗读课文
1、纠正读音和断句。
2、纠正语气。
3、大屏幕展示正确读音
1自由朗读。
教学
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
依据:理清文章结构便于以后的学习,古文基础薄弱,初高中衔接较难。学生平时积累文言字词较少,翻译句子比较吃力,所以要学生多积累,提高理解文言文能力。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背会韩愈相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读准重点字词读音,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能归纳文章结构。
4、学生能运用本节课知识答出相关文常选择题。
韩愈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课后反思
理由:高考考查学生运用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进而领悟文章中心意旨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默写《劝学》第4段
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默写
同桌互批
课代表协助检查
强化记忆考纲规定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部分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考查韩愈相关文化常识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2018年3月28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第三单元11《师说》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第三单元11《师说》课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韩氏祖籍昌黎(今 辽宁义海),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 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 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 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 集》。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点评:文章开头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指出师 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以此作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根据。然 后句句紧承,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开头郑重 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含着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评意味, 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之中,“传 道”是核心,“受业”是手段,“解惑”是“传道受业”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作者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教师的责任,意义特殊。
11* 师 说
-1-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首页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是杰 出的散文家、诗人,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思想方面力主儒学, 排挤佛老;在文学方面反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提倡文以载道,词必 自出;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平即鸣,光明磊落。他不仅传承了儒家的 教育思想,还第一次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使千 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学习本文,一要学习韩愈抨击流俗、敢为人 师的精神,二要掌握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 (1)

1
今之众人
从师态度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作者态度 圣益圣,愚益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而大遗,
2 于其身
耻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其可怪也欤!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思维 拓展
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个那个叫 李蟠的学生的,可是我们读到这里我 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 看的呢?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问题 探究
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 文中有没有信息?
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 名不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流芳千嘉其能行 古道”,所谓的“古道”
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
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
选作 聆听一下你的心声: 从小学到现在,老师不知给了你多少关心、帮助、支持,你一定很感激。现在请你
大胆勇敢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 1唱一首歌给老师 ❖ 2创作一条发给老师的短信 ❖ 3朗诵一首感激或赞美老师的诗(文) ❖ 4给老师画像,适当配解说词(老师像————,因为————)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则国运昌盛 ❖鄙师轻教则国运衰退
延伸 拓展
作者在第三段推论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有人认为它 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此你是怎样 认识的?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子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在“5·12”汶川地
震发生的一瞬间,四川
省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
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
课桌上,身下紧紧护着4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师说》课件 (共166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师说》课件 (共166张)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的眷顾与依恋。最后一联,点出“示” 字,是对侄孙“收骨瘴江”的后事嘱 托,全诗言辞凄惋,感情沉郁,悲歌 当哭,动人肺腑。
瘴马惜路 江不残八 边前年千 。。。。
天最
早 街是

小一 雨年
呈 润春
水 部
如好 酥处 。,
张 草绝
十 八
色胜 遥烟 看柳
助 近满

却皇 无都
。。
抗颜:端正容颜。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 指点使眼色,拉扯示意,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他。
1、掌握积累“师、传、从、道、惑、孰、贻、圣、愚”等常用实 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
2、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掌握文 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以及重点 句子的翻译。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是难能可贵的。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
韩愈得名由来
•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 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 翻开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 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 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 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 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 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 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 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 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 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 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师说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师说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师 说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韩 愈
1、《师说》文言知识疑难点
2、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分几个 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
3、 第二段是针对什么现象而写的?讨论 分析此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 第三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引用孔 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用的是 什么论证方法?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11..德解宗(1释贞)元下不末列久年句,,子宫随中中即派画宦。横官线到(的民2)词间向市。来场(强2,分行一)买向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2.①韩寻愈登因进为士自第己是孤②儿愈,素从不小喜就佛刻,上苦疏学谏习之儒学,不等待 2别.人用鼓现励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愈3、自韩以愈孤子曾,经幼递刻上苦数学千儒,字不的俟章奖疏励极。力评论这件事,皇帝不 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3.11-师说 课件
2、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3、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
1、第三、四段文言知识疑难点 文本研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师说》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师说》精品课件

须臾( y ú )
老聃(dān)
苌弘(cháng )
欤( y ú )
蟠(pán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 课《师 说》精 品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 课《师 说》精 品课件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介词“以”,译为:用 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 (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今异义词
小学而大遗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 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 课《师 说》精 品课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乎:介词。相当于“在”和“比” 闻道:懂得道理。 固:本来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师”
译 出生在我前面的 人,他懂得的道理 本来就比我早一些, 我跟从他把他当作 老师;出生在我后 面的人,(如果) 他懂的道理也比我 早,我也跟从他把 他当作老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十一 课《师 说》精 品课件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句读,惑:都是前置宾语。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3.11《师说》说课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3.11《师说》说课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三)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 1.教学目标: • 掌握“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
• 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语 法现象。
• 学习掌握并借鉴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思 路。
•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A,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语 法现象。
B,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并鉴赏本文说理方法, 体会作者的情感。
C,分析论证结构:
• 【问题七】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 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 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作者是从哪几个 角度来分析并批评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 么论证手法?
• 三组鲜明的对照
• (5)感受语言 • 朗读全文 • 体会文章语言风格 • 整散结合、顶真
(6)布置作业
• 1,完成相关的文言字词的配套练习,背诵 全文。
1.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 ⑴导入新课(此环节采用情景导入法,吸
引学生注意) A,以“程门立雪”的小故事视频导入。 B,同时将本文的写作背景融会于导入。 • ⑵作家简介、解题 A,简要介绍韩愈(知人论世); B,初中学过的《马说》、《爱莲说》等……
⑶串讲全文(此环节采用诵读法、提问法,从 整体上把握全文)
• 2,写感想;《师说》的进步意义和借鉴作 用。
2,板书设计及其理由
按照文章的段落来设计,如下所示:
师说 韩愈
谢谢您的凝听!
•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 “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 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 【问题四】古人如此的重视从师学习,那么择 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B,品味文章的情感 • 【问题五】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1《师说》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1《师说》  课件          (共28张PPT)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 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 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 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 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
(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 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
读准下列句中的重点字
句读( dòu ) 或不焉( fǒu )
经传( zhuàn) 从师( cóng )
读书( dú ) 不能( bù )
传道( chuán )从容( cóng )
老聃( dān ) 蟠( pán) 苌弘( cháng )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 yí )之
冉( rǎn ) 潘( pān ) 长幼( zhǎng ) 须臾( yú ) 怡( yí )
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比较, 比
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受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读全文,归纳每段大意
结构框图:
段落
段意
论点

阐述从师的道理和标准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中心论点)

批判“耻学于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通假异读
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翻译下列句子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6吾未见其明也 •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9圣人无常师 •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11师说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11师说1教案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做“以……为师”讲。(意动用法)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l)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例:择师而教之
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例: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例:古之学者必有师
难点:培养学生自己判断特殊文言现象能力。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教师应该受尊敬吗?
从文革中的“臭老九”到今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地位一天天升高,可是在教师倍受尊敬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师已经越来越职业化,跟一般的职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不需要特别尊敬。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先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精彩的论说,虽然
课后反思:
学生提问,教师总结归纳如下:(预设问题)
(第一段)学者、所以、传道受业、生乎吾前、从而师之、吾师道也、是故、“之”的不同用法及含义。
(第二段)师道,无惑、众人、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不耻相师、族
(第三段)常师、师郯子、不必(第Leabharlann 段)好古文、通习之、不拘于时、以贻之
(二)解疑合探
(五)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l、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F:
(l)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①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作动词)
①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3、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1《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难点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导入新课
四、初读课文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1课时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1 师说(第1课时)1.作家作品韩愈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愈提出来的。

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唐初,承六朝之弊,文风浮靡,言之无物,虽有陈子昂、李华、独孤及、萧颖士、梁肃等人反对,但效果不大。

直到韩愈、柳宗元,由于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均有巨大成就,才掀起一个“古文运动”,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这种“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

只要看韩愈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就可见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至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近代学者多加诟病,但在当时却有着“攘斥佛老”,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全国统一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后世称韩、柳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

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里。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第一课时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师说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背会韩愈有关文学知识、文化知识。

依照:2018年高考大纲领求“理解常有文要点2、读准要点字词读音。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以理解文意和翻译的形式对文中出现的这些高频文言实词进行要点考察。

荀子应作为要点诗人学习记忆。

教课理清文章构造依照:理清文章构造便于此后的学习,古文难点基础单薄,初高中连接较难。

学平生常累积文言字词较少,翻译句子比较费劲,因此要学生多累积,提高理解文言文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高1、学生背会韩愈有关文学知识、文化知识。

考考察学学习2、读准要点字词读音,正确朗诵课文。

生运用文目标3、学生能概括文章构造。

言知识理4、学生能运用本节课知识答出有关文常选择题。

解文章大意,从而意会文章中情意旨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默写《劝学》第4段巡视学生达成情默写加强记忆考纲3分钟三分钟况同桌互批规定的“默写常课代表辅助检见的名句名篇”查部分1考察韩愈有关文化1巡视检查学生完1小组为单位背住有关文化5分钟承接导知识成状况,进行实时展现知识。

入环节评论。

2其余小组补2增补有关知识充3增补记录。

2听读课文1、播放音频学生跟读课读准字音,为朗5分钟练评结注意识记要点字词2、巡视学生课文,标着要点读课文做准备合环节读音本,检查预习字词读音状况朗诵课文1、纠正读音和1自由朗诵。

经过朗读培育8分钟断句。

2集体朗诵。

学生文言文的2、纠正语气。

3分角色朗诵语感。

为文言文3、大屏幕展现断句做准备。

正确读音3理清脉络,掌握构造1发问:这篇文章1、小组议论训练学生提出11分练评结为谁而作?为什么2、小组代表展问题、剖析问题钟合环节而作?示。

的能力。

小组提2、增补总结学生3、展现小组问也会提高学所答。

4、书上记录生踊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师说(第1课时)
【大成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使用说明】
1、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建议二课时。

一、预习:
1、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教师补充: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 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 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他杰出 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
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3、;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昌黎先生”。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4、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

《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
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
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

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

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

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dóu )针砭.(biān)阿谀
..(ē yú)郯.子(tán)苌.弘(cháng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一、读懂课文,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受业——授或不焉——否
2、古今异义
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师道之不存:古:风尚;今:常用义“道路、道德”。

吾从而师之:古:从,跟随,“而”顺承;今:“从而”连词。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古: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与“中学”“大学”相对。

故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①用来……;②……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活用现象:
①吾师.道也(名作动,学习)
②君子不齿.(名作动,提及)
③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④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⑤圣.益圣,愚.益愚(形作名,圣明的人,愚蠢之人)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形作名,圣人)
⑦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一、当堂检测。

1
A、襄.xiāng 句读.dòu 针砭.biàn
B、苌.zháng 聃.dàn 或不.fǒu焉
C、贻.yí谀.yú不拘.jū于时
D、蟠.fán 六艺经传.zhuàn 郯.tán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B)
A、圣人无.常师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是故无.贵无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作业: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