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培优辅导

合集下载

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

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

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音是存在于物质中的机械振动,当物体振动时,就能产生声音。

声音是一种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的能量,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3米/秒。

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下面将从物质的振动、声波的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一种机械波,即声波。

这些声波以无规则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将能量传递给空气中的分子,使其也跟随振动。

以这种方式传递的振动能量就是声音。

物体的振动有多种形式,例如弹簧振子、琴弦等。

当弹簧振子被拉伸或压缩时,它会以周期性的方式进行振动,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而琴弦在被弹拨后,也会以特定频率的方式振动,产生相应频率的声音。

不同频率的振动形成的声音也不同,因此,物体的振动方式决定了所产生的声音的特性。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不同媒介中传播,但最为常见的是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振动的方式进行的。

当物体振动时,振动的能量会转化为声波,通过一系列的传递来传播出去。

声波在传播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从而形成了一个由高压区和低压区组成的波动序列。

这种压缩和稀疏的传播方式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存在来传递。

在空气中,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递,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出去。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声波在这些媒介中传播得更快。

相比之下,气体中分子的运动较为自由,因此声波在气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例如,钢琴的高音区声音频率较高,而低音区声音频率较低。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就越大。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声音源的强度来调节,例如调整音响的音量大小。

音色是指不同的乐器或声源所发出的声音特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震动空气分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各种声音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并探讨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通过周围的介质(通常是空气)传递机械波,进而产生声音。

例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产生声音,人的声带震动也会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声音产生时,它会引起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将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波传到我们耳朵处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而在其他介质中,如水中传播速度约为每秒1482米,固体中传播速度则更高。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特性:1.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

频率是指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至20,000Hz。

2.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大小。

强度与声音所传递的能量有关,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衡量。

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响亮。

3. 声音的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声音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速度等于频率乘以波长。

较高频率的声音具有较短的波长。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1. 通信:声音传播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

电话、对讲机、广播等设备都是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信息传递。

2. 音乐:声音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核心元素。

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3.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音,它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

超声波可以用于成像、检测和治疗等。

4. 噪声控制: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噪声。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声音,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

这样,空气中的分子会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从而产生声波。

具体来说,声音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声源振动: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例如,当乐器的琴弦振动时,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2.声源与媒质的相互作用:声音需要通过媒质传播,常见的媒质是空气。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形成压缩和稀疏的波动。

3.声波传播:振动的空气分子通过传递能量的方式,形成声波向周围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递,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声音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发声体产生声波:当声源振动时,通过空气中的振动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传播媒介传递声波:声波需要通过媒介传递,常见的媒介是空气。

当声波传播到空气中时,会引起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压缩和稀疏的波动。

3.传播媒介传递声波:声波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传递,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不同媒介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4.接收者感知声波:当声波传播到接收者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声波的振动,进而刺激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

三、声音的特性除了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我们还需要了解声音的一些特性。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1.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频率,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用来区分不同乐器、不同声音的独特性。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介质的传递使我们的耳朵产生听觉感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我们小升初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下面我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做一个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将会产生连续的压缩和稀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声波。

当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会感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振动的物体:任何有弹性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振动,例如琴弦、鼓膜等。

2. 声源的能量:振动物体需要具备能量才能产生声波,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周围的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的传递才能到达我们的耳朵,一般情况下介质是空气,也可以是其他固体或液体。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的传播需要遵循一些物理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声源振动:声音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的,振动使得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声波。

2. 声波传递: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递,当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传递到介质中的分子和原子时,会使其发生振动,进而将声波传递给周围的分子和原子。

3. 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4.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强度越大,响度越高。

3. 语速:指语音的快慢程度,语速与发音的节奏有关。

4. 声色:指声音的音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色由泛音的组合决定。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通讯:电话、对讲机等都是通过声音的传播进行通讯的。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靠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回声 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液>V气
提问:要想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多远?
判断 只要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小资料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 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小提琴:靠琴弦振动发声 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 鸟鸣:靠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 蟋蟀:靠左右翅膀振动发声 雄蝉:腹部有发声器官,可发声 雌蝉:腹部无发声器官,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
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
前面的 山崖,司机鸣笛4s后听到回声, 求: 1) 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固体等媒介传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媒介(如空气、水或固体)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从而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以扩散的形式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当一根绷紧的琴弦振动时,产生的声音会有一个特定的音调,而当琴弦的长度发生变化时,音调也会随之改变。

此外,声音的强度取决于振动物体的能量和距离。

能量越大,声音越响亮;距离越远,声音越微弱。

例如,当我们用力敲打一面鼓,鼓皮的振动会产生较大的能量,因此产生的声音较响亮;而当我们离鼓较远时,由于声音的衰减,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变得较为微弱。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

当振动物体产生声波时,这些声波会从源头向四周扩散。

声波的传播需要媒介的存在,因此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当声波传播时,它会引起媒介分子的振动。

在稀疏区域,媒介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相对稳定;而在压缩区域,媒介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相对活跃。

这种稀疏和压缩的交替形成了声波的传播过程。

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媒介的属性和温度。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1482米/秒。

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更短,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更高。

此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物的阻挡和反射。

当声波遇到媒介的边界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而另一部分则会继续传播。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墙壁或其他物体上听到反射的声音。

总结起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以波动的形式通过媒介传播。

声音的产生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强度,而声音的传播受媒介的属性和温度影响。

我们通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知识点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30图2.1-8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讲解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讲解

4.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
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答案】C
【解析】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水管、水、空气共有
1
【思路点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微小的振动转化成容易感知的现象, 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 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转化法”来感知。 如:说话时虽然看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桌面在振动, 但是可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理,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
《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类型二、声音的传播
2.(多选)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答案】AD 【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 A 对,B 错;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 D 对;查表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C 不对。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察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 度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春•葫芦岛校级月考)一人敲击长长的空铁管一端,另一人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 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_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是_________传来的。 【答案】铁管;空气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本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密度波和压强波,这种机械振动就是声音的产生。

例如,当我们击打钢琴键盘时,琴弦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产生声音的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空气是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但声音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分子的振动和传递来实现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开始振动,形成压缩部分和稀疏部分,这种机械波会向周围扩散。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许多特性,如频率、振幅、声速等。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在物理学中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

振幅则表示声音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四、声音的测量声音的测量是为了获得声音的相关数据以及评估其影响。

常用的声音测量工具是声级计。

声级计能够测量声音的强度,并将其以分贝的形式显示。

在环境噪声控制和工业安全等领域,声音测量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有关,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我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进行语音通信;在音乐领域,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医学领域,声波成像技术被应用于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

此外,声音在声纳、雷达、音响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现象。

通过对声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声音的特性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归纳针对训练

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归纳针对训练

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归纳针对训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涉及到声音是如何产生、在空气中传播、被人耳感知以及声音的特性等方面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的源头可以是声源(如乐器、声带等)。

2.声源的振动会产生气压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是机械波,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2.声波的传播是粒子的振动传递能量的过程,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3.声波传播的基本特征是几何扩散和能量衰减。

三、声音的特性:1.音高:音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音量:音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由声音谐波成分的比例和强度决定。

4.共振:声音能够引起共振是由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与共振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

四、人耳的感知:1.人耳通过接收声波的压力变化,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2.人耳可以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kHz,不同年龄段的人耳灵敏度会有所不同。

3.人耳对于声音的感知是主观的,同一个声音在不同人听来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五、应用:1.声音传播是音乐、语言以及通信等领域的基础。

2.声学工程应用于音响、电视、电影等领域,改善声音传播效果。

3.声波也有医学应用,如超声波检查、声波治疗等。

总之,声音产生与传播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人耳的感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为声音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提供理论基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讲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讲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5.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要点梳理】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回声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张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张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张攀
(最新版)
目录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应用
正文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又有哪些应用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个鼓时,鼓面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就会传播到周围的空气中,形成声波,我们就能听到鼓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而最常见的介质就是空气。

当物体振动时,会在介质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声波。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就像水波在水中传播一样。

不同的是,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水波只能在液体中传播。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声音的应用。

声音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通信、娱乐、科学研究等。

在通信领域,人们可以通过语音通话来进行交流。

在娱乐领域,人们可以通过收听音乐、观看电影等方式来享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在科学研究领域,声音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性质,比如通过声波来探测材料的密度。

总的来说,声音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通信和科学研究。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 产生原因。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我们敲鼓时,鼓面在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人说话时,是声带在振动产生声音。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

当我们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振动,不再发出新的声音,但之前发出的声音还会在空气中传播一会儿。

2. 实验探究。

- 转换法在探究声音产生中的应用。

- 例如,在探究音叉发声时,由于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就表明音叉在振动。

- 或者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看到纸屑跳动,从而证明鼓面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条件。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两个宇航员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2. 传播形式 - 声波。

-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疏密变化,这种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3. 声速。

-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例如,在常温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25℃时,传播速度会略大于340m/s。

声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与传播一、声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振动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振动幅度影响声音的响度,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二、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6.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7.声音的传播方向与声源的运动状态有关,声源静止时,声音沿直线传播;声源运动时,声音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三、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雷声预示着可能的大雨,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状况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四、声的防治1.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以上是关于声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方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习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方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习题: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何?方法: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答案: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习题:声音的强弱叫做什么?与什么有关?方法: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和传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颤动,从而产生了声波,将声源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了声能。

一般情况下,声波是以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作为传播媒介而进行传输的。

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和人的声带等都是声波的产生源,而声波的振幅、频率和波形特征则通过听觉器官被人们所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又分为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方式。

空气传播:
大部分情况下,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进行的。

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速度、振幅大小和波形变化,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红外线和射线的传播常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声波的传播可能会遇到物体的遮挡,但通常不会完全被隔断。

固体传播:
另一种声音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固体媒介进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传播慢,受固体密度、弹性和形状的影响,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

例如,木头、钢铁或石块等硬质材料通常具备较好的声波传输性能,而泥巴、水泥和沙子等松散材料则弱化了声波的传播能力。

总结: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知体验;而在工业生产、健康医疗等领域,声波的产生和利用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三、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四、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五、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消声器、隔音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隔音墙、植树造林等。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耳塞、耳罩等。

六、声速的测定1.声速的测定方法:利用声波在已知距离中传播的时间来计算声速。

2.声速的计算公式:声速 = 距离 / 时间。

七、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2.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低,称为红移;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高,称为蓝移。

以上是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方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习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方法: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

3.习题: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方法: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最新知识点精讲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最新知识点精讲课件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速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
初中物理课件
谢谢
试题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3)声音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初中物理课件
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 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 ) (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3)应用
s v= 利用回声测距离
t
1 s= 2 v声t
t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 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初中物理课件
拓展应用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初中物理课件
真空不能传声
无线电
初中物理课件
(3)声速 ①表示声音传播的速度。 ②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
初中物理课件
(4)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介质的材料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②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初中物理课件
3.回声 (1)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 通常称为回声。
初中物理课件
(2)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 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声音增大。
t=0.05s v=340m/s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科学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再由大脑解读而成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本文将探索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科学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能量的转化时,会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用手指敲击铃铛时,铃铛会发出声音。

这是因为敲击产生了铃铛的振动,振动使得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最终扩散成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

当声源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开始振动,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声波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振动的介质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传播介质: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常见介质是空气、水和固体等。

2. 弹性:传播介质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才能使得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传播声音。

3. 碰撞: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来完成的,碰撞使得能量在介质中传递。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1482米/秒。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较快,如铁的传播速度可达到5000多米/秒。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主要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质。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

音调高的声音振动频率较快,而音调低的声音振动频率较慢。

一般来说,音量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

声音的音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3. 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和音色。

不同的声音源所产生的声音音质各异,这是由于声音源的振动特性所决定的。

五、应用与实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用于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1. 声纹识别:声纹识别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识别身份的技术。

每个人的声音特点都是独特的,声纹识别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身份验证。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以通过媒质传播。

本文将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密切相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气传递能量,进而产生声音。

振动物体会使周围空气分子受力并做无规则运动,从而在空气中形成压缩和稀薄的区域,形成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振动和相互碰撞来实现的。

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时,它会使空气分子在正压和负压之间振动,形成纵波。

这些纵波以声速向外扩散,传递给接收器。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可能会遇到几个重要的现象:折射、反射和干涉。

当声波经过介质边界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变化,声波会发生折射。

而当声波遇到边界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此外,在声波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两个或多个声波在某一位置相遇,它们可能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抵消效应,形成干涉条纹。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特性,如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是描述声波震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是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传播的距离,它与媒质的性质有关。

四、应用与意义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产生共鸣。

此外,声音也在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声纳技术用于海洋勘测和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和控制。

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它是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交流,还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自然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

3.学会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原理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体。

让学生举例说明振动体的形式。

2.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

介绍空气、水和固体等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声音的产生需要能量。

探讨声音的能量转化过程。

声音的传播规律1.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的颗粒振动传递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颗粒振动的过程。

2.声音的传播是波动形式。

介绍声波的概念,探讨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过程。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和美妙性。

2.讲解:通过图文讲解的方式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拓展思维,深化对声音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播放不同音乐片段。

2.引导学生讨论感受到的声音特点。

第二步:讲解1.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

–振动体的形式。

–介质对声音传播的作用。

–声音的能量转化过程。

2.介绍声音的传播规律。

–介质中的颗粒振动传递。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过程。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

第三步:实验1.设计实验:使用弦线和音叉进行实验,观察振动和声音传播的过程。

2.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第四步:讨论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为什么能传播?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度。

2.查看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评价学生是否能准确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传播与噪音污染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易错精选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停止( )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没振动( )
(3)人说话依靠舌头振动发声( )
(4)爆竹声是炸裂的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
(5)弹钢琴时,琴键发生振动产生优美的琴声( )
(6)物体只要振动,人就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
(7)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
(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40m/s不变( )
(9)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大( )
(10)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2.轻轻敲击鱼缸,鱼会被惊吓,因为_____、_____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3.假设有人在月球表面进行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悬挂着的乒乓球刚好接触音叉,用力敲击音叉后,音叉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发出声音;乒乓球_____ (填“能”或“不能”)弹起;人耳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5.假若乐器依次发出一组响度不减弱的声音1234567i;某人乘坐无声的超音速飞机,在发声的同时从声源处出发,听到的是( )
A.1234567i B.i7654321
C.听不到声音D无法确定
能力提升
6.由于物体的_____才会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声音在真空中_____传播.声音在空气中(15℃)传播速度是_____m/s.
7.敲锣时锣面由于发生_____而产生声音,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听不到了,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听见铃声.随着抽气的进行,铃声_____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把空气充入罩内,你将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我们推理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9.地面测控站能用一种波对太空飞船进行精确遥控,你认为它是超声波吗,_____ (填“是”或“不是”),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红在课上听老师讲了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的故事,很感动.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

听到录音机播放的声音和真人说话时的声音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米赛跑时,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则最终运动员的成绩会_____ (填“提高”或“降低”).1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披反射回来,产生_____。

声波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体会被_____。

人耳要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至少为_____秒;人离障碍物的距离最少为_____米才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13.下列声音中,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
A.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呜叫声
B.山间小溪瀑潺的流水声
C.婚庆时的爆竹声
D.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14.某课外小组制作了一套“啤酒瓶乐器”,利用敲击或吹气都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同学们研究发现,敲瓶子时是瓶子振动发出了声音;往瓶子里吹气时,是( )振动发出声音.
A.瓶子B.水
C.瓶内空气柱D.瓶子和水
1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C.琴弦停止振动,仍然能发声
D.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6.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B.水C.铁D.真空
17.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这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时,发声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18.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
C.使声音更加响亮D.使声音更加清脆19.在雾中航行的水手,常对着悬崖吹号,用以判断船离悬崖的距离.若吹响号角后,经过3s才听到回声,则船离悬崖的距离大约为( )
A.340m B.1020m C.2040m D.510m 20.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的两声枪响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0.1s B.0.2s C.0.3s D.0.4s 21.细绳系住的乒乓球接近发声的音叉被迅速弹开,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与以下哪个实验相同( )
A.通过液体上升高度确定瓶子形变程度
B.把声波类比为水波
C.(相邻两点间消耗时间相同)通过路程比较速度
D.用磁场中的铁屑表示磁场
22.在古代战争中,斥候是非常重要的兵种,他们侦查的信息直接影响到将军们的决策;斥候侦查时,趴在地上就能更清晰地听到远处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

利用地听的方法可以更早地了解敌情说明了__________。

23.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s听到雷声,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4.请设计一个实验,利用鼓、纸屑、沙、足量的水验证声音产生的原因.
(1)选用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民想验证固体能够传声.他先将耳朵贴在课桌上,用手指轻轻敲击桌腿,能听见清晰的声音,由此他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他的同桌小彬认为声音也可以从桌腿处由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因此不能证明固体是可以传声的.请你只利用课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民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中考链接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

27.人游泳使水_____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_____能传播声音.
28.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靠空气传播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真空不能传声
29.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0.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巅峰突破
31.小明、小王分别站在无水的铁管两处,若两人间隔为510m,小明敲击一次后,紧贴铁管的小王听到两次声音,先听到的是经_____传来的声音;两次声音的间隔为_____.若敲击一次,紧贴铁管的小王听到的两次声音间隔为1s,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_____ (答案保留一位小数).(已知声音传插速度v空气=340m/s,v铁=5100m/s) 32.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工地上的打桩机以每秒一次的频率工作,他听到敲击声时恰好看见打桩机击锤的
动作,当打桩机停止工作后,他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
则打桩机离他多远?
33.有一峡谷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峡谷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4.轮船驶入港口,以l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轮船鸣笛后,经过3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到港口的距离.若该轮船以相同的速度驶出港口,轮船鸣笛后同样经过3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到港口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5.假如火车和人保持不动,火车鸣笛时间为3s,则人听到的笛声持续了_______s,若该火车以17m/s的速度向站台匀速行驶,站在站台上的人听到的笛声持续了_______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6.某中学为检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个结论,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实验结束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空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钢=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入耳能辨别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t≥0.1s).(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