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助学案.doc
唐诗五首-邦国教育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教案(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特点、意境描绘和艺术特色。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唐诗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意境描绘。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唐诗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对唐诗艺术特色的把握。学生对于唐诗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手法不易掌握。
举例:以《将进酒》为例,教师可分析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韵律美和对仗工整,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
(3)生僻字词的记忆与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容易混淆,难以灵活运用。
举例:教师可通过编写字词卡片、组词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生僻字词。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提升空间。
4.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提问环节,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某些知识点的困惑。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主题阅读教材分析:《卖炭翁》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的第三首。
《卖炭翁》讲述了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人,辛辛苦苦烧的炭被宫使掠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歌中对卖炭老人外貌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精彩,特别是两位人物颜色的对比运用,别具匠心,蕴含深意,深刻揭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小说,知道通过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同时有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的积累。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因此教学中,在了解内容后,抓关键语句,从诗歌中“颜色”切入,以全新的视角深入分析“卖炭翁”的境遇与命运和探讨诗歌的情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意,准确辨析诗句,提炼颜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颜色”入手,解读文中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色彩对比,破解”颜色”密码”,领悟诗文情深,体会诗人的济世悲悯情怀。
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颜色词,赏析诗歌,感受颜色词在诗歌中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颜色”解读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以”颜色”密码”,领悟诗文情深,体会诗人的济世悲悯情怀,感受颜色词在诗歌中的魅力。
方法策略:情境导入法、讨论法、朗读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评一体化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学校要举行“我为课文故事画幅图”的语文学科节活动,有位同学想为《卖炭翁》画一幅插画,同学们帮他想一想,该选用哪些颜色,绘制哪些人物,要描绘一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就让我们破“颜色”密码,领悟诗文情真,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吧。
屏显:“解‘颜色’密码,悟诗文情真”——《卖炭翁》主题阅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颜色在诗歌中的魅力。
二、觅“颜色”之踪,明人物故事任务一: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找一找,你看到了想到了哪些颜色?用“颜色+名词”来表达。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助学案(无答案)
《古诗三首》助学案(学生用)班级姓名二、自助内容1、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也就是杜甫25岁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给人沉郁的感觉,但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振奋不已。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而得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知县改任舒州通判。
2、自由朗读古诗三首(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3、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加以标注,等待求助。
)4、在每首诗中选择一句你觉得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并简述理由。
诗句:理由:诗句:理由:诗句:理由:三、助学流程四、课堂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夫.如何()决眦.()没.马蹄()白沙堤.()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荡胸生曾.云.()会当..凌绝顶()自缘.身在最高层()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登飞来峰》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2)《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3)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4、诗歌赏析《望岳》(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字,二是诗句中的“”一词。
(2)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
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复习教案苏教版3、红军都是钢铁汉,。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像,像,像。
5、白头搔更短,。
烽火连三月,。
6、商女不知亡国恨,。
烟笼寒水月笼沙,。
7、夜阑卧听风吹雨,。
,尚思为国戍轮台。
8、人生自古谁无死,。
,干戈寥落四周星。
9、,生于淮北则为枳。
,其实味不同。
10、,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
11、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12、无为在歧路, 。
13、落红不是无情物,。
14、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15、《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6、杜甫的《春望》一诗表达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两句是,。
17、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的:,。
18、《春望》一诗中生动的表现出山河破碎的悲凉现实,诗人睹物神伤的两句诗是:,。
19、《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0、“,”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2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2、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意思与此相同的两句是,。
2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2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大意和作者的情感。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读顺:初读诗歌,扫清字音。
1.教师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
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
石壕.吏(hǎo)逾(yú)邺(yè)妪(yù)咽(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四、读懂:再读诗歌,疏通文意。
大声自由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圈划出无法理解的诗句。
(自学时间:5分钟)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②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忙解决,教师补充。
【明确】: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导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杜甫诗三首》导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认识诗意,领会诗情,背诵诗篇。
2、认识诗人杜甫的平生,剖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由。
3、激情显现,阳光参加。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1、认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2、推测品尝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育初步的鉴赏剖析能力。
【使用说明】1、在充足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教案。
2、仔细限时达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议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
1、资料累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勇敢地揭穿了当时统治公司的腐败,宽泛而尖利地反应出人民的磨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很多优异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
此刻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一样期间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请利用课余时间达成:(1)概括整理对于杜甫平生思想的有关资料。
(2)认识三首诗有关背景资料,特别要认识《石壕吏》显现的是如何的一场战争?回首学过的历史,联合课文下边说明,认识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沟通你的见解。
(3)杜甫“三吏”指: _______“三别”指: ______2、背诵诗歌。
3、阅读讲解,掌握文言词语。
4、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 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 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 6)三男邺城戍邺()戍()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5、解说下边加粗的词。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特点、《卖炭翁》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表达劳动人民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辛勤劳动的人们。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劳动人民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朗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4)诗歌鉴赏:如何从整体上鉴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突破方法: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分析诗句、体会意境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5)创作实践:仿写一首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唐诗,学生可能难以入手。
突破方法:提供创作思路,如选定主题、确定诗句结构等,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
8.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卖炭翁》,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
(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学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学案课型:诗词鉴赏2知识链接: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有前人所辑《王右丞集》。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著《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读准音,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读顺诗文,划分诗句节奏,并在文中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诗句。
3.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2、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模块三:练习训练 学习目标与要求:背诵诗歌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乌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古诗三首》课时助学案
小学语文组课时备课助学案( 三 )单元( 9)课 学习 目标我能知道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我能理解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能运用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 解读 本课由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
评价 标准学习收获自我评价 1.课前能认真做好预习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4.能主动探究、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改进策略:(这节课收获如何?请选择其中一项打√真棒良好加油)学习任务:游民俗文化,寻传统文化学生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任务一背诵三首古诗。
任务二默写古诗《清明》。
---------------------------------------------------------------------------------------------------------------------------任务三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请同学们帮诗人王维写一封家书,为诗人排解思乡的忧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助学案
4.学生小组交流,感悟诗意并汇报。
5.学生自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6.理解、背诵古诗。
7.总结学诗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要扫清语言障碍,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自己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自主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古诗的意识。
环节三:迁移方法,实践运用
活动意图: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熟悉程度,提高了背诵古诗的能力;同学互评可以锻炼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完古诗后,通过填空的形式辅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环节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古诗《春兴》,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诗人笔下的春天。
a.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b.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c.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6)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7)全班交流。
1.学生按要求自读古诗。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感受到什么?
3.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小组汇报交流。
2.同桌交流后举手发言。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用回忆诗歌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环节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a.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课后反思、《唐诗三首》和三个综合性学习)
1社戏1.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2019-2020-古诗三首-教案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诗三首-教案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古诗三首-教案学习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 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渔歌子》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 》教案 2 新人教版.doc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世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查阅参考书,了解 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 诗人杜甫的文学常 识以及时代背景。
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 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 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 呢?对,是杜甫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 二、教学流 程 请大家说一说你了解的杜甫。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 理解诗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主的活动
华的都城破败不堪 式和学习习惯。 的样子。
《望岳》表现诗人 臆想登高而望,俯 引导学生学习 赏析诗歌的方 法。
默写:《望岳》
《春望》
视一切的雄心和豪 迈气概。《春望》
5、布置作业
则热爱国家,思念 亲人的悲伤之情。
社会动荡; 家庭巨变。
板书设计
杜甫诗三首 杜甫,子美 《望岳》 豪迈 《春望》 伤、思念 悲 雄心、
逐句翻译, 并引导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个角度,望见了泰 山神奇秀丽的景 探究一:两首诗歌都写“望”,诗人 象,《春望》中诗 培养学生合作
望到了什么呢? 探究二:两首诗歌中,作者由望见的 景色引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4、诗歌赏析 探究三:你认为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 截然不同呢?
人满目尽是昔日繁
学习的思维方
杜甫,唐代诗人, 字子美。
1、作者简介 展示: 杜甫(公元 712~770), 字子美, 杜甫号称“诗圣”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后人称他杜少陵。 杜甫:号称“诗圣”, 是我 杜甫与李白诗好 友。 识记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助学案
二、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也就是杜甫25岁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给人沉郁的感觉,但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振奋不已。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而得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知县改任舒州通判。
2、自由朗读古诗三首(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
3、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加以标注,等待求助。
)
4、在每首诗中选择一句你觉得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并简述理由。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三、助学流程
四、课堂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夫.如何()决眦.()没.马蹄()白沙堤.()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荡胸生曾.云.()会当
..凌绝顶()自缘.身在最高层()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登飞来峰》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2)《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3)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4、诗歌赏析
《望岳》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字,二是诗句中的“”一词。
(2)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
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
《钱塘湖春行》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登飞来峰》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五、课后续助
1、背诵并自黙三首诗。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的特点。
(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与《望岳》一诗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