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三峡》助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微课助学案

《三峡》微课助学案

《三峡》微课助学案第一部分文意品读《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 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 良多趣 味”而到了秋天,则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 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 冬之景,着 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 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 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 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在材料的安排上。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 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在语言的运用上。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 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①乘奔御风[ 1②素湍绿潭[1 ③回清倒影[1【常用短语】[略无1 。

[自非1 。

[亭午1。

[夜分1。

[荣1。

[峻1 。

[良多1。

[属(zh 0 引]。

【其他词语】[曦(X )。

沿1。

[溯(s )。

[或1。

虽1。

[御1。

[疾1。

[素1。

[漱 (sh 0 1。

[旦 1。

[肃1。

三、阅读理解问答I.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2. 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3.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4. 总括春冬之景的语句是什么?5•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三峡》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全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2.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1.走近作者及其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全国河流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2条河流。

注中除记载作注,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

2.给下列字注音阙嶂曦月襄陵沿溯漱属引备课组长李绒利教导主任王宁【合作探究】——升华能力透析重难点1.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试着翻译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拓展延伸】——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

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十九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十九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十九课《三峡》教课设计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三峡》江苏省淮安市凌桥中学李翠223000【教材简解】《三峡》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第四单元专题为“多彩四时”,目的让学生赏识四时美景。

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于三峡的一段说明,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经过对三峡的山川和一年四时三峡风景的描绘,向我们显现了三峡的漂亮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确,有着一种特别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作者的描绘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目标预设】本文初步分两个课时达成。

第一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修业生利用说明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在疏导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经过朗诵、议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课目的确立为:一、朗诵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指引学生领会三峡风景的美。

三、赏识课文,指引学生推测作者笔法之妙。

学习本课抓住光景的特色进行描绘的手法。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累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要点句子的翻译。

2、赏识三峡雄奇险拔.幽静艳丽的特色,深入作品的境界,感觉其画面美.3、掌握文章描绘光景生动,传神,语言精巧的特色,掌握抓住光景特色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课难点:掌握本文的光景描绘特色,感觉三峡的自然美.【设计理念】文言文教课应第一着重朗诵,朗诵教课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余能力的培育相辅相成。

经过朗诵,理解课文;经过朗诵,传情达意;经过朗诵,训练语音、语速、音量。

朗诵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

所以,在教课过程中,我主要经过踊跃朗诵文章的美。

自然,《新课程标准》指出:“赏识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纳议论法教课,创建宽松和睦民主的教课气氛,调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舞他们在沟通、启迪、争议、显现自我中主动获得知识,培育优秀的语文修养。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教案设计:《三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峡》这篇文言文,掌握文中描绘三峡景物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了解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绘画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转换、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敬畏,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三峡》原文、注释、郦道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PPT课件。

•分组安排:将班级分为4-6人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三峡》,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三峡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三峡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提问:“你们知道三峡吗?它在哪里?有哪些特点?你们对三峡有哪些印象或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然过渡到《三峡》这篇文言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安静阅读《三峡》,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字词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清荣峻茂”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初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深度解读(30分钟)•景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三峡的山、水、树、石等自然景观,以及猿鸣、渔歌等人文景观,感受其壮丽与神奇。

•结构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的叙述方式等,理解这些特点在表达文章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

•文化解读:结合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如三峡的地理位置对古代交通和军事的重要性,三峡的自然风光对文人墨客的吸引和影响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三峡》《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读,就是教学生读。

教,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通过教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词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讲下,如珠之在线,活而不乱,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语言、思维训练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三峡》助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三峡》助学案(无答案)

无锡市蠡园中学“六助”(学习)助学案课题:《三峡》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自助内容1、了解作者及作品(见课本p130注释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要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3、借助字典、注释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解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回扣目标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1)A.素湍(chuǎn)绿潭 B.不见曦(xī)月C.夏水襄(xiāng)陵 D.重岩叠嶂(zhàng)()(2)A.略无阙(quē)处 B.沿溯(sù)阻绝C.属(shǔ)引凄异 D.飞漱(shù)其间()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阙:(2)自非亭午夜分自:亭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沿:溯:(4)虽乘奔御风虽:奔:(5)素湍绿潭素:湍:(6)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3.解释下列词语。

(1)重岩叠嶂:(2)隐天蔽日: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三峡》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三峡》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三峡》【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三峡”的信息或名句,比谁收集得多。

2.了解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览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活动】活动一:范读正音,把握节奏1.把你认为本课应掌握的重要字词写下来。

2.标注朗读的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活动二:合作翻译请同学生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按照老师教给同学们的“文言文翻译六法”来翻译这篇课文。

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对----对译;换----替换;留----保留;删----删略;补----补充;调----调换请同学们先小组合作讨论,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翻译的词句写下来。

【反馈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自( ) 略无( ) 阙( )自非( ) 襄( )陵( )沿( )溯( )虽( ) 奔( )(2)一字多义绝:绝yan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或: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或王命急宣()【课前预习】背诵课文【学习活动】活动一:1.整体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先写的是山还是水?课文写了三峡哪几个季节的景物?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提示:可采用“文中(文中的原句)是说(自己的语言),从中我感受到了三峡的(特点)。

”的句式说一说。

活动二:1.探究写法,寻找妙点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并用“《三峡》写得真妙,妙在(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比如(举例分析)”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三峡》微课助学案

《三峡》微课助学案

《三峡》微课助学案第一部分文意品读《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在材料的安排上。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在语言的运用上。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第二部分积累运用一、文学常识填空《三峡》选自。

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朝代)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一书。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教学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教学

课题《三峡》教时 2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个性化处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诵读教学步骤及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二、自学质疑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九课《三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九课《三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三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三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三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课《三峡》第1 课时总第3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

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停顿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ABC阙() 叠嶂( ) 曦月( ) 襄陵( )沿溯()素湍( ) 绝巘( ) 长啸( )属引( ) 哀转( )2.解释加粗字。

BC(1)晴初霜旦() (2)夏水襄陵( )(3)素湍绿潭() (4)飞漱其间( )(5)乘奔御风( ) (6)不见曦月( )(7)林寒涧肃()(8)空谷传响( )(9)属引凄异() (10)春冬之时()3.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的意思,给下列句子用斜横线划分节奏.AB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三峡》选自《》,作者,是(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新人教版提前自学:一、自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二、学习过程1、作家作品的相关情况: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2、了解三峡的有关情况。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

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4、翻译下列句子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情景研讨: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4、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一、情景研讨过程1、导入: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1)疏通文意。

(2)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9三峡》word教案 (8)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9三峡》word教案 (8)

《三峡》【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准确解释重要的字词和正确翻译重要的语句。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

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三、介绍三峡。

四、课文诵读: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握节奏,正确停顿。

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须读得字字响亮。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并在相关的句子上划出朗读停顿。

请一个同学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了解三峡之景。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红笔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展示交流。

(四人组讨论,确定展讲方式--组内试讲--全班展示)(2)小组归纳整理文言文知识,板书展示。

3、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开展背诵竞赛。

五、学生谈本课学习收获。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活动流程活动一:诵读课文,读出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后,理清文章结构,参照《春》设计板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三峡 》复习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三峡 》复习学案 苏教版

《三峡》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巩固文言字词句,体会谋篇布局的巧妙。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复习过程:课前自主复习:1.给下列字注音。

阙()湍()涧()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阻绝()()..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课堂互动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阅读课文《三峡》,回答文后问题。

6、.概括课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7、.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8、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9、.《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0、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课后拓展一、[甲]《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七年级语文上册19三峡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三峡教案苏教版

19、三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3、熟读成诵。

4、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5、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6、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2、分析课文,感受三峡风光的壮丽;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流程:一、简洁导入新课(用时不超过1分钟)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写的《三峡》二、作者、作品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人。

本文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景录。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出示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1分钟)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重点实词解释,疏通文意。

3、熟读成诵。

四、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自学指导1、先听录音后,后朗读课文P130—13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阙( quē)嶂( zhàng )曦月( xī)襄陵( xiāng )沿溯( sù)漱( shù)素湍( tuān )绿潭属引( zhǔ)绝山献( yǎn )五、互动交流(疏通文意)一句一句进行加点字解释和句子翻译(详情看课件)六、互动交流二(理清课文结构)1、齐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二层: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

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三峡》教案 (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三峡》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

2.依据课文内容感受、观赏三峡之美。

3.捕获景物的特点及其层层铺展的手法。

教学重点:1.依据课文内容感受、观赏三峡之美。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日我们学习约1500年前的一篇描摹三峡的文言美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依据课文内容感受、观赏三峡之美。

二、读课文(一)读懂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顺畅。

(课前预备)2.自由诵读,进入课文。

同学读课文,读注释。

略:完全、全部阙:同“缺”,缺口,空隙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湍:急流的水潭:积聚的深水绝:极、格外 :山峰漱:冲荡峻:高而陡峭涧:这里指峡谷(《古汉语字典》:夹在两山间的水沟)属引:连续不断沾:浸3.同学相互译说课文,读懂课文大意。

重岩叠嶂→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林寒涧肃→林涧寒肃——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相互呼应相互阐发,相互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老师补充:郦道元的《水经注》受南朝文风的影响,所以文句骈散相杂,运用了一些古汉语的修辞方式,互文和并提,这里同学们留意理解。

4.请同学们划分层次?明确:并列结构(先写山后写水。

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景,再写秋景。

)(二)读出文言美《三峡》的语句是很秀丽的,我们要读出文言课文的味道。

怎么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怎么使我们朗读具有音乐之美?第一,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第二,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三,读好特殊之处的顿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蠡园中学“六助”(学习)助学案
课题:《三峡》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及作品(见课本p130注释1)
2、正确、流
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要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3、借助字典、注释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解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D .重岩叠嶂(zh mg )( )
B .沿溯)s u )阻绝 0属(sh u 引凄异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 阙: (2)自非亭午夜分
自:
亭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S_K
襄: 沿:
溯:
(4)虽乘奔御风 虽: 奔: (5)素湍绿潭 素:
湍:
(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
3.解释
下列词语
(1)重岩叠嶂:
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 )荣( )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 ),常有咼猿长啸,属( C ( ),哀转久绝(
)。



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引(
)凄异,空谷传响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1 •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 (1) A.素湍(chu®)绿潭
B .不见曦(x I )月
C.夏水襄(xi mg )陵
(2) A.略无阙(qu e )处 D .飞漱(sh U 其间(

(2)隐天蔽日: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1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 )
A.除3E1E午和半後,看不见哀阳和月熹・
B*除非1E午m看环见庶阳t除菲丰匿‘看不见月長.
⑵春各之时,则素湍绿泓回活倒影. (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看潘波;碧绿的深疡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彫.
乩春备季节,白色的急流和薯绿的深潼,回旋着清液,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5 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②清③荣④峻⑤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6.按要求默写并翻译句子。

(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翻译: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翻译:
(3)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
翻译:
7.请用横线标出翻译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8•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我国古代的_________ , _________ 。

9•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六、课后续助
1、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