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
• 流行特点:
–季节性—温带为冬春季节
–好发年龄—5-15岁
–临床表现轻症化:抗生素应用、变异、抵抗力
中耳炎
乳突炎 鼻窦炎
菌 血 症
A组溶血链球菌 侵 入 咽峡炎 猩红热
皮肤化脓感染 淋巴结炎 脑膜炎.
风湿热 肾炎
迁徙脓肿.肺炎
• 潜伏期:2-3天(1-7天) • 特征性表现:三主症 –发热中毒症状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 后脱屑
麻 疹
风
疹
幼 儿 急 疹
肠道病毒感染皮疹
•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首选药物:青霉素 –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 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 溶血素O及S—对白细胞和血小板有毒性
•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抗菌免疫: 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可再感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抗毒免疫: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猩红热可再患。
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
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 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大多在单侧 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 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 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1.2性别(1)男(2)女1.3年龄(岁):1.4家长姓名: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7)不详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发病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2.2就诊时间:年月日2.3确诊时间:年月日2.4住院时间:年月日2.5出院时间:年月日2.6死亡时间:年月日2.7诊断单位:2.8报告单位:年月日2.9住院单位:年月日2.10主要症状体征2.10.1发热(1)无(2)有体温℃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2.10.5并发症(1)无(2)有2.10.6其他: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2.12实验室检查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3.2接触时间: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6)其他:3.6家庭人数:人3.7家庭居住面积:㎡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3.8.1患病时间:年月日3.8.2诊断单位:4.防疫措施4.1病人隔离(1)无(2)有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4.6其他: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讨论和结论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01
02
03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食 物等进行传播。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1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发现该区的猩红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发生在 冬春季节和儿童青少年人群。区域聚集性表明可能存在局部传播风险。
基于上述发现,建议在松江区进一步加强猩红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等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并控制疫情;同时做好医疗机构的培训和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3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监 测与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病毒病 杂志, 10(6), 43-48.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讨论和结论
讨论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 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或 物体表面传播。近年来,猩红热发病 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 共卫生问题之一。
上海市松江区是猩红热的高发区域之 一,本研究通过对2017-2021年松江 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其流行趋势、传播途径和影 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时间分布
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2023-11-01•引言•猩红热流行病学概述•灌云县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目录•灌云县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灌云县猩红热防控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易感人群广泛、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猩红热爆发流行,该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因此,开展猩红热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病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趋势和特征分析。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描述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的流行趋势;(2)分析猩红热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分布特点;(3)探讨猩红热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
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猩红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次,收集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病例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症状等;最后,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02猩红热流行病学概述猩红热定义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
病原学特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其特征包括革兰染色阳性、具有溶血性、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等。
猩红热定义及病原学特征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在冬春季流行。
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猩红热的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均可排出病菌,带菌者则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传播病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2015~2019年济宁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l.3年龄(岁):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诊断医院: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3.临床资料3.1发热持续天口口3.2最高体温℃口口.口3.3有无如下症状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流鼻涕(1)有(2)无口3.3.n打喷嚏(1)有(2)无口恶心(1)有(2)无口呕吐(1)有(2)无口腹泻(1)有(2)无口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3.4有无下列并发症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 4.5死胎(1)有(2)无口4. 疫苗接种情况4.1有无接种(1)有(2)无口4.2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流行病学调查5.1病前7日内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接触方式(1)家庭内(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5.2病前7日内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5.2.2接触动物名称:5.2.3 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5.2.4动物健康状况(1)健康(2)患病(3)病死口5.3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5.3.1人均居住面积: m2 口口口.口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春付1.2 性别(1)男(2)女 1 口 1.3 年龄(岁) 24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托古镇(乡)新华村(街道)火炬窝棚_号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5 月 23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5 月 28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6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流行性出血热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V(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8 年 6 月 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8 年_5月 30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张继忠1.2 性别(1)男(2)女 1 口 1.3 年龄(岁) 25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朝阳镇(乡)振兴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5 月 2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5 月 29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5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2)(3)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3)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2 :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3)2.15 第 6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 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流行性出血热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8 年 06 月 9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口(2)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8 年_5月 30_日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艳东1.2 性别(1)男(2)女 1 口1.3 年龄(岁) 24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兴城镇(乡)大可村村(街道)_号1.8 发病日期 2009 年 02 月 03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市、区)兴城镇(乡)大可村村(街道)_号1.10 确诊日期 2009 年 02 月 07 日1.11 确诊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 :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4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9 年 02 月 1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9 年_2月 15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丽瑛1.2 性别(1)男(2)女(2)1.3 年龄(岁) 43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双发镇(乡)双跃村(街道) 1.8 发病日期 2009 年 02 月 14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9 年 02 月 22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2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8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9 年 2 月 24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9 年_2月 22_日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赵凤喜1.2 性别(1)男(2)女(1)口1.3 年龄(岁) 45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丰乐镇(乡)幸福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10 年 01 月 0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10 年 01 月 05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7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10 年 01 月 0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10 年_1月 5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周亚之1.2 性别(1)男(2)女(1)1.3 年龄(岁) 50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朝阳镇(乡)向阳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6 月 07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7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10 年 06 月 08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10 年_6月 8日。
39种常见法定传染病流行病个案调查表
36种流调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
一张完善的流调表,最能体现研究的实质内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
设想把一张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计划中,事后定需进行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由于调查研究内容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项目的内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
作为某一种已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予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表格的基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范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
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范畴内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2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
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
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项目的调查质量。
2.3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项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
流感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l.3年龄(岁):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诊断医院: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3.临床资料3.1发热持续天口口3.2最高体温℃口口.口3.3有无如下症状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3.3.10流鼻涕(1)有(2)无口3.3.n打喷嚏(1)有(2)无口3.3.12恶心(1)有(2)无口3.3.13呕吐(1)有(2)无口3.3.14腹泻(1)有(2)无口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3.4有无下列并发症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 4.5死胎(1)有(2)无口4. 疫苗接种情况4.1有无接种(1)有(2)无口4.2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流行病学调查5.1病前7日内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接触方式(1)家庭内(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5.2病前7日内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5.2.2接触动物名称:5.2.3 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5.2.4动物健康状况(1)健康(2)患病(3)病死口5.3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5.3.1人均居住面积: m2 口口口.口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管城区猩红热的流行现状,为猩红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1年猩红热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
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监测重点,卫生部门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健康教育和传染病管理,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发病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管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和年度汇总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年鉴。
12 方法猩红热病例定义根据199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猩红热诊断标准确诊的病例。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流行概况2005~2011年管城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93例,年均发病率为1063%。
发病率最高的是2007年,发病率为1621%,最低的是2009年,发病率为426%。
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见图1:图1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率22 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2005~2011年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发病居前五位的乡(镇)、办事处分别为陇海办事处(51例)、城东路办事处(49例)、紫荆山路办事处(34例)、航东办事处(32例)以及东大街办事处(27例)。
②季节分布:猩红热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春季(3~5月)99例,夏季(6~8月)50例,秋季(9~11月)45例,冬季(12~2月)100例。
冬春季病数多于夏秋季,占病例总数的6792%。
③人群分布:29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8:1(201:92)。
人群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年龄组(279例)占总病例数的9522%,其中4~8岁(197例)占总病例数的6724%。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表[ __________________ 流行病学调查表4.2候鸟或野禽最近死亡时间:□口□□年□□月□□日5.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区)动物饲养或病死情况:有口无口1 •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类及其它动物: □是□否□不知道1.1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 □鸡□鸭□鹅□野禽□其它1.2接触方式: □饲养□打扫、清洗禽舍□接触动物分泌物□购买加工生鲜禽肉□职业运输□收集或运输禽类粪便□收集或卖鸡蛋□清洗禽毛□买卖活禽□宰杀禽类□食用□处理/掩埋禽类1・3接触时间:1・4接触家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1.5若未接触过禽类及其它动物,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饲养场□农贸市场□河湖/塘边□湿地□公园□其它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类: □是□否□不知道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 □鸡□鸭□鹅□野禽□未接触□不清楚□其它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 □宰杀、加工病死动物□接触病死禽排泄物□接触病死禽分泌物□直接接触病死禽□食用病死禽肉□其它23接触时间:24若食用病死禽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 □是□否□不知道3.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类,则主要方式:□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类□烫洗死禽□拔除禽毛□接触死禽血液□清渊接触死禽内脏□刀切病死禽肉□清洗、处理禽肉3.1接触病死禽期间,手部伤口情况:□无伤口□未愈合旧伤口□处理过程造成伤口3.2处理病死禽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它预防措施:□带手套□穿防护鞋□带口罩□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任何防护措施3.3处理病死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其它4.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其它发热病人有所接触:□是□否□不知道4.1若接触过,则填写下表:第1次检杳:□□月□ □ 0 X109∕L N % L %检测单位 ∖ A 第2次检杳:□□月□ WBC : □ 0 X109∕L • N .% ■ L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杳:□□月 ∖Λ∕DΓ^. □□日 X109∕L •N% ■L%检测单位2. X 线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3. CT 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4.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检测屛上⅛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时间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十二、调查小结检测单位:1 •最终诊断:□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名:2 .诊断单位:3.转归: 3.1若痊□痊愈 □死亡□其他出院日期: 死亡日期:□□月口口日 □ □月□□日死亡原因:调查单位:调查时间:□□月□ □日口 □月□□日。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3~2018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471例,发病率为30.74/10万。
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天山区(37.26/10万)、经济开发区(34.11/10万)和沙区(32.48/10万)。
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发病年龄以3~8岁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以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
结论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其中5~6月份和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3~8岁年龄段的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
因此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Abstract:Objectiv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scarlet fever in Urumqi City from 2013 to 2018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ases of scarlet fever reported in Urumqi from 2013 to 2018.Results A total of 647,1 cases of scarlet fever were reported in Urumqi from 2013 to 2018,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30.74/100,000. The top three incidence rates are Tianshan District (37.26/100,000),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34.11/100,000)and Sandy Area (32.48/100,000). The peak incidence was mainly from May to June an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The age of onset was mainly from 3 to 8 years old. The main population was mainly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carlet fever in Urumqi is cyclical from 2013 to 2018. The peak incidence period is from May to June an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kindergartens of 3~8 years old Mainly.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epidemics in schools and child care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outbreaks.Key words:Scarlet fever;Epidemiology;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猩紅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痛、全身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经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较强,儿童和青少年普遍易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在我国多地呈逐年上升趋势[1]。
附表1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附表1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2. 性别:1男,2女□3. 年龄:_____岁□□□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 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 入院诊断:□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 出院诊断:□1出血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11.临床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危重型□12. 转归:1 痊愈,2 好转,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1. 起病急:1是,0否□2. 乏力:1有,0无□3. 发热:1有,0无□4. 头痛:1有,0无□5. 腰痛:1有,0无□6. 眼眶痛:1有,0无□7. 脸红:1有,0无□8. 颈红:1有,0无□9. 胸红:1有,0无□10. 关节痛:1有,2无□11. 全身痛:1有,2无□12. 腹痛:1有,2无□13. 腹泻:1有,2无□14. 便秘:1有,2无□15.恶心:1有,2无□16.呕吐:1有,2无□17.结膜充血::1有,2无□18.眼睑浮肿:1有,2无□19.黄疸:1有,2无□20. 腋下/上臂/胸部或其它部位有无皮肤出血点:1有,2无□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 □21. 口腔、鼻腔等处粘膜有无出血点:1有,2无□22. 少尿或无尿:1有,2无□23. 低血压:1有,2无□24. 休克:1有,2无□25. 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26. 血小板减少: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27. 尿蛋白: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28. 有无尿膜状物/管型尿/血尿:1有,2无□29. 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30. 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31. 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四、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未做者请注明为“未做”)五、既往史及家庭情况1. 既往是否患过此病:1是,0否,9 不详□如是,诊断单位:______,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食物、粮食有无防鼠设备:1有,0无,9 不详□3.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史:1有,0无,9 不详□如有,最近一次接种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4. 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 不详□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5. 房内有无鼠:1有,0无□6. 院内有无杂物、草堆等:1有,0无□六、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1. 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1 是,2 否□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 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鼠类:1 是,2 否,9不详□如为1 ,接触方式:1挖鼠洞,2拿鼠,3鼠咬,4鼠尿,5鼠粪,□6鼠血污染手7手被鼠夹打伤8其他3. 发病前1月内是否有昆虫叮咬史:1 是,2 否,9不详□4. 发病前1月内是否吃过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1 是,2 否,9不详□5.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野外喝过沟(塘)水:1 是,2 否,9不详□6.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鼠洞附近坐卧:1 是,2 否,9不详□7.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场院禾草上坐卧:1 是,2 否,9不详□8. 发病前1月内是否在野外住宿:1 是,2 否,9不详□如是,具体地点:;其附近有无鼠、鼠洞或鼠排泄物:1 是,2 否,9不详□铺的类型:1床,2土炕,3地铺,4其他□9.工作场所有无鼠或鼠排泄物: 1 有,2 无,9不详□10.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过出血热病人血/尿: 1 有,2 无,9不详□(病例编号填写说明:年号(两位数)、流水号(后边三位))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调查地点:调查者:。
猩红热流调表
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县(市、区):病例类型:(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3)实验室诊断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家长姓名:)1.2联系电话:1.3身份证号码:□□□□□□□□□□□□□□□□□□(若有)1.4性别:(1)男(2)女1.5年龄(岁):1.6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干部职员(7)家务待业(8)其他1.7工作/学习单位:1.8现住址: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9户籍: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10现患基础疾病(心脏病、肾病、肺部疾患、风湿热、糖尿病、高血压等)(1)有,病名:(2)无(3)不详1.11既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是,发病时间:年月(2)否2、发病与就诊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2.2就诊经过(发病到调查时的诊治经过)2.3入院日期:年月日2.4所住医院名称:2.5住院号:□□□□□□□□2.6入院诊断2.7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4、实验室检查结果4.1血常规:年月日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4.2 A群链球菌快速检测:(1)阳性(2)阴性(3)未做4.3 A群链球菌培养结果:(1)阳性(2)阴性(3)未做5、流行病学史5.1本病例是否属于聚集性疫情病例:(1)是(2)否(3)不详5.2发病前是否接触过以下病人:(1)猩红热病人(2)扁桃体炎病人(3)咽峡炎病人(4)中耳炎病人(5)丹毒病人(6)未接触过以上病人(跳转至第6题)5.3与上述病人关系:(1)家属(2)亲戚(3)同学(4)同事(5)朋友(6)病友(7)其他*与患者关系:(1)家属(2)亲戚(3)同学(4)同事(5)朋友(6)病友(7)其他初访调查单位:初访调查者:初访调查时间:年月日发病三周后复访时询问以下内容:7、病例转归与并发症情况7.1病例转归(1)痊愈(2)好转(3)死亡(4)其他7.2是否出现并发症(1)否,跳转至结束。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长姓名: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7)不详口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发病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2.2就诊时间:年月日2.3确诊时间:年月日2.4住院时间:年月日2.5出院时间:年月日2.6死亡时间:年月日2.7诊断单位:2.8报告单位:年月日2.9住院单位:年月日2.10主要症状体征2.10.1发热(1)无(2)有体温℃口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口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口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2.10.5并发症(1)无(2)有口2.10.6其他: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口2.12实验室检查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口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口3.2接触时间: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口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6)其他:口3.6家庭人口数:人3.7家庭居住面积:㎡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口3.8.1患病时间:年月日3.8.2诊断单位:4.防疫措施4.1病人隔离(1)无(2)有口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口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口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口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口4.6其他: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汶上县48例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19医药科研汶上县48例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张庆强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宁 272501)摘要:目的:了解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判断猩红热的流行趋势,及时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猩红热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为科学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对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48例猩红热患者全部为儿童,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各16例,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为特征,48例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结论: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儿童猩红热发病,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漏诊。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猩红热是由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该病一般经飞沫传播,偶可经污染的食物、衣物等途径传播。
为加强对猩红热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20年9月汶上县48例猩红热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20年9月汶上县48例猩红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医师诊断,符合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2-2008诊断标准[1]。
1.2 诊断标准猩红热病例的诊断标准严格遵照《猩红热诊断标准(WS282-2008)》执行。
(1)血象白细胞总数上升到10×109~20×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80%,严重者可产生中毒颗粒,出疹之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占5%~10%;(2)可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涂片开展精准诊断;(3)病原学检查可利用咽拭子或是其他病灶的分泌物进行β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4)典型病例充分结合发热、咽炎、草莓舌与皮疹特征进行诊断。
轻或是缺少典型的患儿比较容易漏诊,需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口1.5 工作单位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口1.7 详细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_号1.8 发病日期年月日1.9 发病地点省市县乡(镇)村(街)1.10 确诊日期年月日1.11 确诊单位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口口2.2 最高体温(℃)口口. 口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口口口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口口口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口口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口口口口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口口口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口口口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口口口口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口口2.11 低血压天数2.12 最低血压 mgHg2.13 少尿天数 :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2.15 第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年月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可能的传染源可能的感染场所可能的传播途径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审查者: 调查时间: _年_月_日。
2012-2015年宁夏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2012-2015年宁夏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张敏;何源;朱海阳【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5年宁夏猩红热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宁夏猩红热病例资料,运用三间分布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5年宁夏共报告猩红热病例36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7/10万,无死亡病例.5~6月及11月为猩红热发病高峰,全区22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男性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猩红热发病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段,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防控的重点场所,建议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9)007【总页数】3页(P800-802)【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宁夏【作者】张敏;何源;朱海阳【作者单位】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1自2005年以来,全国猩红热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07年出现小高峰(2.5/10万),2010年后猩红热发病率急剧上升,2011年发病率达到4.7/10万[1]。
2004-2011年宁夏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
为进一步了解宁夏猩红热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掌握系统、连续的流行病学资料,现对宁夏2012-2015年猩红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1 资料来源宁夏2012-2015年猩红热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时间进行统计。
根据猩红热诊断标准[3],符合猩红热疑似病例、临床病例、确诊病例均需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系统只对临床和确诊病例进行统计。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2012-2015年宁夏共报告猩红热36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7/10万,无死亡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范猛
1.2性别(1)男(2)女( 1)1.3年龄(岁):
22 口()
1.4家长姓名: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
(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口(6)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7)不详口(4 )
1.7住址:无棣县(区)车王镇乡(镇)东李村(居委会)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 2013 年 7 月 17 日
2.2就诊时间: 2013 年 7 月 20 日
2.3确诊时间: 2013 年 7 月 20 日
2.4住院时间: 2013 年 7 月 20 日
2.5出院时间: 2013 年 8 月 2 日
2.6死亡时间:年月日
2.7诊断单位:滨州市人民医院
2.8报告单位:滨州市人民医院 2013 年 7 月 21 日
2.9住院单位:滨州市人民医院 2013 年 7 月 20 日
2.10主要症状体征
2.10.1发热(1)无(2)有体
温 38.5 ℃(2)口
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
有( 2)口
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2 )口
2.10.4皮疹出现时间: 2013 年7 月18 日,分布:前胸、后背
2.10.5并发症(1)无(2)
有( 1)口
2.10.6其他:
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口(1 )
2.12实验室检查
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
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
(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
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3
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
3.1与病人接触(1)有(2)
无(2 )口
3.2接触时间:
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3.4公共场所(1)去(2)未
去口
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6)其他:口
3.6家庭人口数: 3 人
3.7家庭居住面积: 105 ㎡
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
患( 2 )口
3.8.1患病时间:年月日
3.8.2诊断单位:
4.防疫措施
4.1病人隔离(1)无(2)
有(2 )口
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
校(1 )口
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
有(2)口
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
差(1 )口
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
有(2 )口
4.6其他:
5.调查结:
患者从事服务业两年有余,无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于7.18日不明原因出现发热,耳后出现皮疹,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经全面检查,诊断为猩红热,在滨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