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练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1dc6b7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f.png)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 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 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 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 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 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 之一。
➢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 “一生‘四梦’ , 得意处惟在《牡 丹》。”
题材渊源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 色还魂》话本。
解题
《游园》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
•明确: 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 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 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杜丽娘的形象:
身出名门、才貌端妍、聪慧过
人、老成、端庄、娴静、持重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闺塾 笼中的金丝雀
惊梦
生命意识
充分展现了对人的
青春爱情
感性情欲、人的自
回生
我生命的追求及其
实现过程
对生死追求的爱情的捍卫
小结
关于节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 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 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 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 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 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 。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e0822ef524ccbff0218484.png)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生:柳梦梅, 旦:杜丽娘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 情的象征。从比兴象征的角 度讲,柳和梅是女子的心象。 作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 全篇,也是一种香草美人的 手法。
• “柳”又代指柳梦梅,“梅”又代 指杜丽娘。
• 上本:“梅”梦“柳”--杜丽娘 由生到死(因情而死) (梦生情, 人鬼情) ;
《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杜 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 视她为掌上明珠,试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 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 在深闺大院,平时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 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 到过,白天打个盹都成了违反家教、大逆不道的行为, 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来打发 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成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大家 闺秀,请了个迂腐的老先生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这个 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脑子 的封建教条。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 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 活的空虚,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少女苦闷万端。她 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太守府的后花园游玩。 《惊梦》一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游 园 ︼
汤显祖是明代最 杰出的戏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一颗璀璨的 巨星。其不朽名 作《牡丹亭》则 是文学遗产中的 瑰宝。
汤显祖的人生经历
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 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斋 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著有传奇五种:《紫箫 记》、《紫钗记》、《牡丹亭》(也叫 《还魂记》) 、《南柯梦》、《邯郸 梦》。《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本, 所以历代以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为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89815379563c1ec5da718e.png)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陡然跌落的心境, 在一阵无可奈何的“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 丽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中幡然猛醒而 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惊梦》作了铺垫。
《牡丹亭·游园》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 游园及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燕舞、烟 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 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 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扇》 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 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 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 出了自己的心曲。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 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
据《明史》本传,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 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 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 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牡丹亭·游园》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 游园及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燕舞、烟 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 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 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扇》 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 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 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 出了自己的心曲。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 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
据《明史》本传,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 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 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 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3、《牡丹亭》(共77张PPT)
![3、《牡丹亭》(共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55a2b94afe04a1b071de6a.png)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 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列宁称颂他为“东方莎士比亚”
•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 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 子。由于不受权相张居正笼络, 直到张死后的34岁(万历11年, 1583)才中进士。
•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 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 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 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 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是震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
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 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 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 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 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 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 限。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 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 归。六支曲子,写出杜丽娘的惊 春、惜春、恼春的感情变化过程, 写景、写情、写人浑然相融。作 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 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 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 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 纯碧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 现了一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 闷。“至情论”也因此而深深 的切入到社会深层的心理,拨 动人的心弦而触及灵魂。
• 万历19年(1591),上 《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
员贪贿行为,并将矛头直指万历皇
帝,因而震动朝野。被贬广东徐 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 终因愤世嫉俗、抨击朝政被罢 免。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 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列宁称颂他为“东方莎士比亚”
•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 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 子。由于不受权相张居正笼络, 直到张死后的34岁(万历11年, 1583)才中进士。
•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 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 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 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 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是震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
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 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 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 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 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 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 限。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 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 归。六支曲子,写出杜丽娘的惊 春、惜春、恼春的感情变化过程, 写景、写情、写人浑然相融。作 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 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 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 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 纯碧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 现了一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 闷。“至情论”也因此而深深 的切入到社会深层的心理,拨 动人的心弦而触及灵魂。
• 万历19年(1591),上 《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
员贪贿行为,并将矛头直指万历皇
帝,因而震动朝野。被贬广东徐 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 终因愤世嫉俗、抨击朝政被罢 免。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3938775901020206409c4a.png)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49游园(牡丹亭)PPT课件
![49游园(牡丹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cacbfffe4733687f21aa80.png)
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也曾许他以翰林
的地位拉显祖入幕,显祖都拒绝了。
•
汤显祖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
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
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宰辅张居正和申时行, 因而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
二十年(1592)调任浙江遂昌知县,颇多善政,并有 诗作讽刺朝政,关心民间疾苦。
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 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 首位。
生生死死随人愿——汤显祖和‘超级粉丝’俞二娘的故
事
从明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 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娓娓描述的爱情故事, 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青年。其中, 最为典型的当数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语来说,她是一 位“超级粉丝”,当今的追星族与她相比无不逊色。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终年67岁。这恰好和英国大 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 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 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称 “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 丹亭》。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 在牡丹。”
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毒害之深束缚同时通过杜丽娘对封建家庭给她规定的生活道路不满的思想感情的发泄以及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反映了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樊笼的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25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 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临川人(今江西临川)。
牡丹亭 游园PPT课件
![牡丹亭 游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4004d6d4d8d15abe234e9c.png)
15
《
《南柯记》和《邯郸记》
16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李公 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情节变动不多。 内写被免职的武将淳于棼,终日借酒浇愁。 一日醉卧榻上,梦见槐安国使者来迎,国王 招他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颇有 政绩。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回朝 后拜为左丞相。他威势日盛,骄纵荒淫;右 丞相段功乘机进谗,终于被国王所逐。醒后 经老僧契玄点明,才知大槐安国就是庭中大 槐树洞里的蚁群。乃发愿灭情,大悟成佛。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 近日,青春版《牡丹亭》相继在武汉大学和中国 科技大学上演,给大学生们带来一场盛宴般的艺 术享受。
• 演出前,在武汉大学校园内,青春版《牡丹亭》 的门票早已是“一票难求”。“有票没?”已经 成为同学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在校园进行的首届 “珞珈之春”系列艺术讲座中,由于海报上的一 句“现场有牡丹亭门票派送”,引来不少大学生 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占好座位,等到讲座开始时, 过道都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 精美到令人口齿生香的唱词、缠绵婉转的声腔、 演员青春的脸庞、精美的衣饰、眉眼中流露的神 韵、唱念中营造出的意境,都让在场的大学生们 如痴如醉,感受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美感。
• 散场时,武大物理专业大二学生叶扬韬感叹: “非常好,非常好!”被追问怎么好时,这位男 生嘿嘿笑了起来:“就是觉得好,也说不出啥道 道。最后的《离魂》一出很美,杜丽娘身披长长 的红色拖地披风,手拿一枝梅花,走近黑色底幕 时回眸一笑。真美!让人陶醉其中呀。”
• 青春版《牡丹亭》在武汉大学开演当晚,演出 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内座无虚席。不少人手里拿着 望远镜,还有人自带小板凳进场,就连场前的乐 队旁边也挤满了席地而坐的
《
《南柯记》和《邯郸记》
16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李公 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情节变动不多。 内写被免职的武将淳于棼,终日借酒浇愁。 一日醉卧榻上,梦见槐安国使者来迎,国王 招他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颇有 政绩。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回朝 后拜为左丞相。他威势日盛,骄纵荒淫;右 丞相段功乘机进谗,终于被国王所逐。醒后 经老僧契玄点明,才知大槐安国就是庭中大 槐树洞里的蚁群。乃发愿灭情,大悟成佛。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 近日,青春版《牡丹亭》相继在武汉大学和中国 科技大学上演,给大学生们带来一场盛宴般的艺 术享受。
• 演出前,在武汉大学校园内,青春版《牡丹亭》 的门票早已是“一票难求”。“有票没?”已经 成为同学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在校园进行的首届 “珞珈之春”系列艺术讲座中,由于海报上的一 句“现场有牡丹亭门票派送”,引来不少大学生 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占好座位,等到讲座开始时, 过道都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 精美到令人口齿生香的唱词、缠绵婉转的声腔、 演员青春的脸庞、精美的衣饰、眉眼中流露的神 韵、唱念中营造出的意境,都让在场的大学生们 如痴如醉,感受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美感。
• 散场时,武大物理专业大二学生叶扬韬感叹: “非常好,非常好!”被追问怎么好时,这位男 生嘿嘿笑了起来:“就是觉得好,也说不出啥道 道。最后的《离魂》一出很美,杜丽娘身披长长 的红色拖地披风,手拿一枝梅花,走近黑色底幕 时回眸一笑。真美!让人陶醉其中呀。”
• 青春版《牡丹亭》在武汉大学开演当晚,演出 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内座无虚席。不少人手里拿着 望远镜,还有人自带小板凳进场,就连场前的乐 队旁边也挤满了席地而坐的
牡丹亭(幅游园)课件
![牡丹亭(幅游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9cd9d7a6c30c2258019e5d.png)
——《长生殿》 洪昇
主题有代表性: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明 冯小青)
问世即流传广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
价”Βιβλιοθήκη THANK YOU剧情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 位佳人,从此经常想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 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 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 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 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 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 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 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 是梦中的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 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一 齐到京城临安。梦梅考中状元。丽娘遇见在外避难的 母亲和春香,解除了父亲对梦梅的误会,全剧以大团 圆结局。
罗汝芳:大道只在自身;制欲非体仁 李贽:童心说(绝佳还真)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 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朦胧中可 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 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 搁着珐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 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 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 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 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 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 过了一千年。
主题有代表性: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明 冯小青)
问世即流传广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
价”Βιβλιοθήκη THANK YOU剧情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 位佳人,从此经常想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 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 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 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 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 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 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 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 是梦中的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 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一 齐到京城临安。梦梅考中状元。丽娘遇见在外避难的 母亲和春香,解除了父亲对梦梅的误会,全剧以大团 圆结局。
罗汝芳:大道只在自身;制欲非体仁 李贽:童心说(绝佳还真)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 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朦胧中可 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 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 搁着珐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 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 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 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 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 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 过了一千年。
游园牡丹亭赏析ppt课件
![游园牡丹亭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51d32c850ad02de8041e9.png)
5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 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 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 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箫 记》。
《紫钗记》、《牡丹亭》、 《邯郸记》、《南柯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6
哲学思想
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罗汝 芳、达观和李贽等人的影响, 接受了泰州学派的学说,崇尚 真性情,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 的束缚。
7
《牡丹亭》我国戏剧 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之一。
“《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几令《西 厢》减价 ”
上承“西厢” 下启“红楼”
8
江南才女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9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 丽娘为追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 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写杜丽 娘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 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 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则表达 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 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27
小结: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 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 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 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28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 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 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 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闷。
29
感伤之美 追求之美 情爱之美 理想之美
10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 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 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 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表达 了汤显祖以“情”反“理”的 进步思想。
11
12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 中的前半段。情感细腻, 文辞优美,是剧中最美的 一折。从情节看,是杜丽 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 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 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 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箫 记》。
《紫钗记》、《牡丹亭》、 《邯郸记》、《南柯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6
哲学思想
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罗汝 芳、达观和李贽等人的影响, 接受了泰州学派的学说,崇尚 真性情,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 的束缚。
7
《牡丹亭》我国戏剧 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之一。
“《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几令《西 厢》减价 ”
上承“西厢” 下启“红楼”
8
江南才女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9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 丽娘为追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 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写杜丽 娘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 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 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则表达 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 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27
小结: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 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 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 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28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 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 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 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闷。
29
感伤之美 追求之美 情爱之美 理想之美
10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 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 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 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表达 了汤显祖以“情”反“理”的 进步思想。
11
12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 中的前半段。情感细腻, 文辞优美,是剧中最美的 一折。从情节看,是杜丽 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6人教版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6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134bec360cba1aa811da99.png)
简介汤显祖及《牡丹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一位 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 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 汤显祖还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他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 情反理的进步主张,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 一。《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又名《还魂记》,与汤显 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并称为 “ 临川四 梦 ” (四剧中皆有梦境)。同时,《牡丹亭》与《西厢 记》《桃花扇》《长生殿》又被合称为 “ 中国古代四大 名剧 ” 。《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 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现代戏曲 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 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建议同学们课下找来欣赏。
简介《牡丹亭》情节
南安郡太守杜宝之 女杜丽娘,自幼被禁锢 在深闺内院。其父请一 腐儒陈最良终日向杜丽 娘讲授礼教。天性率真 的杜丽娘不堪束缚,便 与活泼的小丫环春香戏 弄陈最良为乐。
闺塾
简介《牡丹亭》情节
一天,杜丽娘与春 香游览花园,为妩媚的 春色所陶醉。归来后, 杜丽娘伏案小睡。在梦 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 此相思缠绵。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 不说自己照镜子,却推说镜子偷看自己,可见杜 丽娘的活泼天性及此时喜悦的心情。
“迤逗的彩云偏”是说杜丽娘在镜中看到自己 春情荡漾的神态而略带羞涩。此句把怀春少女的 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封建社会里,像杜丽娘那样的大家闺秀是 不能轻意出门的。明朝作为女子行为准则的《闺 苑》里,就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
“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 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 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课件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6ce1f54028915f804dc28b.png)
19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 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缱。
缱(qiǎn):留恋。
20
【隔尾】“既然春 香看不够,就由她 留恋吧!可就是观 赏遍了所有的亭台 楼阁也是白搭,倒 不如兴尽回家去消 磨诗光、打发日 子。”
பைடு நூலகம்
杜丽娘观景后的烦闷心 情。在一阵无可奈何的 “枉然”的哀叹中结束 了游园,使杜丽娘内心 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 悲自怜中幡然猛醒而达 到饱和,为下半出《惊 梦》作了铺垫。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 由叹转怨的情怀。面对美好的 春光,青春已觉醒的杜丽娘性 格发展,表现了追求幸福的苦 闷,仍是一首伤春曲。
作者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 物的内心世界,用“姹紫嫣红” 概括出喧嚣春景,接着又着意 描摹“断井残垣”的荒凉颓败, 在极不协调的对比之中,寄寓 了深沉的伤感。
17
【好姐姐】遍青山 啼红了杜鹃,荼蘼 (tú mí)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 明如翦,呖呖莺歌 溜的圆。
21
杜
《牡丹亭》通过杜丽
丽
娘形象塑造,揭露了
娘
封建礼教的残酷、程
的
朱理学“存天理,灭
形
人欲”的虚伪和反动;
象
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
及 其 意 义
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 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 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 的不屈不挠斗争,具
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22
杜
杜丽娘是一个大胆追求 爱情、追求自由、追求
《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 一部文学史上及剧坛上极有名的 巨著。 作者汤显祖,明朝江西临川人 , 才华绝代,学识渊博,借古代的 传说为故事梗概,发展成五十五 出曲折动人的戏剧。剧中的女主 角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丽 娘,游园伤春,因梦生情,寻梦 不得,为情而死,死后三年,又 因情复活,虽然离奇荒诞,却足 以说明「情」的感人力量。
部编《游园》实用课件
![部编《游园》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f6884a6edb6f1afe001f19.png)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 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 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 “玉茗堂四梦” 及《紫箫记》。 《紫钗记》、《牡丹亭》、 《邯郸记》、《南柯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哲学思想
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罗汝 芳、达观和李贽等人的影响, 接受了泰州学派的学说,崇尚 真性情,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 的束缚。
汤显祖写《牡丹亭》就是表现背叛封 建礼教这个主题思想。他有意识地把“情” 与“理”的冲突来贯穿全剧。“情”,就 是人们真正的感情。“理”,就是程朱理 学所灾扬的封建道德观念。杜丽娘出生入 死大胆追求纯洁的爱情,最后死而复生, 终成眷属,是青年男女反抗精神终于要战 胜封建礼教的象征。
《牡丹亭》深刻揭露 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 的摧残,热烈歌颂了封 建礼教叛逆者为实现理 想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 的斗争,在当时有强烈 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整理ppt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 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 一奇也。”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 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 史赞曰:
“为官不济,为文不朽。”来自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 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 歌坛,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
。 传统的戏曲形态。
。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
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 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 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与元杂剧多有区别。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 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 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 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 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 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无 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 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 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形容空虚、 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 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 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 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 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 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 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 “生生燕语”、 “呖呖莺歌”,杜丽娘 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 刺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 了的幽怨和伤感。)
4.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 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 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晴丝摇漾、 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 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 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 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 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