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与处理课件
,治疗时间较长,需要耐心治疗。
病例二: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总结词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一种罕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其症状与皮肤病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
详细描述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溃疡、瘘管等症状,有时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其诊 断需要取皮肤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治疗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使用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抗 菌药物,如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换药等处理。
确诊标准
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如培养、涂片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检测到非结核 分枝杆菌为阳性结果,可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鉴别诊断
01
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肺炎支
原体肺炎等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02 03
与肺结核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情较轻,病程较长,治 疗效果较差。
分类
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鸟分枝 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脓肿分 枝杆菌等。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主要通 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和带 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尘埃等传播, 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部 位传播。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 易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 断与处理课件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art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病例二: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总结词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一种罕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其症状与皮肤病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
详细描述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溃疡、瘘管等症状,有时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其诊 断需要取皮肤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治疗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使用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抗 菌药物,如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换药等处理。
确诊标准
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如培养、涂片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检测到非结核 分枝杆菌为阳性结果,可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鉴别诊断
01
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肺炎支
原体肺炎等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02 03
与肺结核的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情较轻,病程较长,治 疗效果较差。
分类
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鸟分枝 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脓肿分 枝杆菌等。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主要通 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和带 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尘埃等传播, 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部 位传播。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 易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 断与处理课件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art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免疫抑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抑制,应 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加强营养支持。
儿童感染
儿童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需要特别关注,因 为可能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和生长发育受阻。
3
孕妇感染
孕妇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可能对胎儿造成影 响,应及时进行产前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06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 后和转归
预后影响因素
治疗原则
1 2
抗感染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进行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控制肺部感染等。
3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可考 虑手术治疗。
02
诊断方法
细菌学诊断
直接涂片法
通过对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 等标本进行涂片,初步确定非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存在。
特殊人群的治疗
儿童患者
根据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适当调整药物 剂量和使用频率。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根据病情和妇产科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
老年人患者
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和使用频率。
免疫缺陷患者
加强免疫支持治疗,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 使用频率。
04
免疫治疗和预防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概述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耐药性
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应通过药敏试验 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肺外转移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可引起肺外转移,如淋巴结炎、骨关节病变 等,需要针对不同部位进行相应处理。
呼吸衰竭
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可能并发呼吸衰竭,应及时进行机 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特殊并发症的处理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发布机构
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布,旨在为临床医生 提供关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和指导。
指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
该指南旨在规范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 率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适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综合医院。对于从事 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该指南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0年版)解读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诊断技术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特殊人群指南的背景和发布机构
背景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是一种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较 大的危害。为了规范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国内外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 治疗指南(2020年版)》。
群体免疫措施
通过群体免疫措施,如社区宣传和教育、公共卫生干预等,提高公众对非结 核分枝杆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7 结论和建议
总结和评价
诊断准确性提高
新版指南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和优化 ,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微 生物学检查,能更准确地诊断
该病。
药物治疗推荐更新
新版指南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 治疗药物进行了更新和推荐,根 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选择 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
诊断
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流程 与成人相似,但需注意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的身体 状况和药物代谢特点。
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布,旨在为临床医生 提供关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和指导。
指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
该指南旨在规范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 率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适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综合医院。对于从事 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该指南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0年版)解读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诊断技术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特殊人群指南的背景和发布机构
背景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是一种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较 大的危害。为了规范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国内外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 治疗指南(2020年版)》。
群体免疫措施
通过群体免疫措施,如社区宣传和教育、公共卫生干预等,提高公众对非结 核分枝杆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7 结论和建议
总结和评价
诊断准确性提高
新版指南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和优化 ,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微 生物学检查,能更准确地诊断
该病。
药物治疗推荐更新
新版指南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 治疗药物进行了更新和推荐,根 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选择 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
诊断
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流程 与成人相似,但需注意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的身体 状况和药物代谢特点。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治疗方案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免疫调节剂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联 合治疗,疗程需适当延长。
药物选择
免疫调节剂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抗非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05
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01
02
03
增强公众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 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非 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针对指南的期待的改进方向
需要提出对指南的期待的改进方向,以便使指南更加完善和实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确定治疗目标
通过诊断明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确定治疗的主要目标,如治愈疾 病、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等。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药物 敏感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通常 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全程管理
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 ,包括定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反馈
评估指南的实施效果
需要对指南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 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收集反馈意见
需要收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指南的反馈 意见,以便对指南进行持续改进。
对新版指南的建议和期待
针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建议
对于新版指南,需要提出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中 的需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0年版)解读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诊断技术与程序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特殊人群的治疗考虑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指南实施与反馈
0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免疫调节剂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联 合治疗,疗程需适当延长。
药物选择
免疫调节剂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抗非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05
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01
02
03
增强公众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 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非 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针对指南的期待的改进方向
需要提出对指南的期待的改进方向,以便使指南更加完善和实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确定治疗目标
通过诊断明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确定治疗的主要目标,如治愈疾 病、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等。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药物 敏感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通常 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全程管理
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 ,包括定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反馈
评估指南的实施效果
需要对指南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 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收集反馈意见
需要收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指南的反馈 意见,以便对指南进行持续改进。
对新版指南的建议和期待
针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建议
对于新版指南,需要提出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中 的需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0年版)解读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诊断技术与程序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特殊人群的治疗考虑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指南实施与反馈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治疗等
预后:早期诊 断和治疗可提 高治愈率,减
少并发症
03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 断方法
细菌学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培养非结核分枝杆 菌
药敏试验: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 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鉴定
免疫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非结 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诊断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宣传非结核分枝 杆菌口 罩等
提高公众对非结 核分枝杆菌病的 认识和警惕性
鼓励公众参与预 防工作,如定期 体检、及时报告 疑似病例等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定期进行室内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避免接触病患,减少感染风险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病理学诊断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发 热、咳嗽、咳
痰、胸痛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
病原学检查: 痰培养、分子
生物学等
鉴别诊断:与 其他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
癌等相鉴别
治疗方法:抗 结核药物、手
术治疗等
04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 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细菌种类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特性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环丙沙星: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有良好 疗效,对结核分枝杆菌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方案与疗程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疗程: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治疗时间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预后:早期诊 断和治疗可提 高治愈率,减
少并发症
03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 断方法
细菌学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培养非结核分枝杆 菌
药敏试验: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 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鉴定
免疫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非结 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诊断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宣传非结核分枝 杆菌口 罩等
提高公众对非结 核分枝杆菌病的 认识和警惕性
鼓励公众参与预 防工作,如定期 体检、及时报告 疑似病例等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定期进行室内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避免接触病患,减少感染风险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病理学诊断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发 热、咳嗽、咳
痰、胸痛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
病原学检查: 痰培养、分子
生物学等
鉴别诊断:与 其他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肺
癌等相鉴别
治疗方法:抗 结核药物、手
术治疗等
04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 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细菌种类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特性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环丙沙星: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有良好 疗效,对结核分枝杆菌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方案与疗程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疗程: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治疗时间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医学PPT
02
诊断方法
确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液、血液、组织等
标本的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
03
诊断标准
根据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参照相关诊断标
准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诊断标准因不同病菌
种类而有所差异。
02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发病机制
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特定情况, 通常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
支持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仅需进行支持治疗,如休息、对症治疗 等。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治疗的新方向。通过调节 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辅助治疗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通常需要联合使 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增强药物的 协同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手术治疗
病灶切除
对于某些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如 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可能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病灶
切除、淋巴结清扫等。
器官切除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如肺毁损等, 可能需要进行器官切除手术,如肺 叶切除等。
易感人群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老 年人、儿童、青少年和身体虚弱者更易感染。
地区分布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地区 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与诊断
01
临床表现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肺部、皮肤、骨骼等多个器
官和组织。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医学
非结核分枝杆菌 PPT
NTM 的细菌学特点与结核分枝杆菌(MTB)类似, 属于 需氧菌,细胞壁富含脂质使其具备抗酸染色的 特点, 由于细胞壁疏水性强不利于水溶性营养物质 和药物 进入,因此细菌能对抗各种去污剂。
NTM 在 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土壤和水中最为常见, 水源性 NTM 与人类感染的关系最为密切。
NTM 在 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土壤和水中最为常见, 水源性 NTM 与人类感染的关系最为密切。
较多机 会吸入水雾的人员,如室内游泳池管理员、 操作淬 火过程的炼铁工人、桑拿浴爱好者等,发生 NTM 感 染的可能较大。
我国 NTM 的流行病学状况
我 国 NTM 感染呈现
南方多于北方
气候温和地区多 于气候寒冷地区
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
目前缺乏 NTM 在人与人间。
NTM 菌种鉴定主要包括 2 大类方法:
比较同源基因或序列差异的分子诊断技术 分析细菌菌体组成 成分差异的鉴定技术。
临床标本
AFB图片阳性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
针对MTC的 PCR检测
菌种鉴定 NTM初 筛实验
菌种鉴定
阳性支持 为MTC
可能为NTM
菌种鉴定
分支杆菌培养 菌种鉴定 NTM分离率较高地区
临床标本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
NTM初筛试验 支持NTM
菌种鉴定 NTM分离率较低地区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MPT64 抗原检测法:MPT64 抗原是 MTC 在液 体培养基 中生长时主要分泌的蛋白之一,NTM 培养 滤液中多 不存在此分泌蛋白,由此可以进行初步菌 种鉴定。
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
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超过 97%)。
核酸扩增试验:即通常所说的聚合酶链反 应(PCR)技术。 是 MTC 中特 异性的 DNA 序列。对于涂片阳性或是培 养阳性的本,平行的 PCR 扩增获得阳性结果提示样 品中存 在 MTC 菌,反之,当 PCR 为阴性结果时,应 考虑存 在 NTM 的可能。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讲义PPT课件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身体虚弱的患者,支持治疗非常重要。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措施,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免疫治疗
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免疫治疗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疫苗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04
温度敏感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温度敏 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死 亡,而在低温环境下则能 存活较长时间。
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
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类具有天 然耐药性,对一些常用抗生素不
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
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非 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产生获得性耐药 性,降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交叉耐药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可相互传 递,导致交叉耐药性的出现,增加 了治疗难度。
联合用药方案
研究多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疫苗研究
病原体特异性疫苗
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定病原体,研发具有特异性免疫保护效 果的疫苗。
通用疫苗
研究能够覆盖多种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的通用疫苗,提高疫苗的广 泛保护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应用新型疫苗技术,如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和mRNA疫苗等, 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概述 •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非结核分枝杆菌指除结核分枝杆 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 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家共识通用课件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 育等。
05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进展
01
02
03
诊断技术的改进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 技术的发展,非结核分枝 杆菌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 快速。
流行病学研究
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 行病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包括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和地区分布等。
耐药性研究
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 机制和耐药性变迁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为抗药性防 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
临床试验的开展
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 有效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正在进行,为新药开发提 供了依据。
新药研发进展
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 新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部分新药已经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家共识通用 课件
目录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概述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技术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0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是一类由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 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的并发症处理,如脓肿引流、病灶切 除等。
手术治疗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 行,主要用于处理药物治疗无法控制 的并发症。手术方式需要根据病情和 并发症类型选择,术后仍需继续药物 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中医治 疗等,主要用于辅助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
联合用药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
HIV/AIDS的流行 使NTM疫情加剧
Status of Epidemiology
NTMs of HIV Positive in USA
MAC >95%
Other NTMs <5%
Status of Epidemiology
The Infection Rats of NTM from Different Areas (China 1990)
2、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infection of nontuberculous mycobecterium):感染 了NTM,但未发病。
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disease of nontuberculous mycobecterium):感染了NTM, 并引起相关组织、脏器的病变。
〖NTM的生态环境与传播〗
•是腐物寄生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尚未证实NTM可以通过人进行传播 •可通过动物传播给人 •医院供水及饮水系统可能是院内感染的 主要来源之一
★人可从环境中感染NTM而患病 ★水和土壤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
〖菌种致病性〗
1、肺部病变 主菌种:MAC,堪萨斯,脓肿,蟾。 次菌种:猿,苏加,玛尔摩,偶然,龟。
数值分类技术—语义学分析
国际分枝杆菌分类学工作组(IWGMT)根据培养和 生化得到的试验结果,在数值分类技术的基础上,对分 枝杆菌进行了新的研究—语义学分析,使用核糖体 RNA(16sRNA)构建NTM树状谱, 菌种关系一目了然。研究结果表 明,在表型、化学分类组和语义 分析鉴定的分枝杆菌组间有 很好的一致性。
〖病理改变〗
发生部位:健康组织/原有病变组织 大体标本:干酪少和空洞特点 病理组织所见: 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
干酪样坏死为主的渗出性反应 以类上皮细胞、郎汉斯巨细胞性肉芽肿 形成为主的增殖性反应
以浸润细胞消退伴有肉芽细胞的萎缩、 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硬化性反应
临床表现
具有与结核病相似的 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损害表现
M.nonclassified
6 0.88
M.phlei
6 0.88
M.kansassi 2
0.29
3
M.flavescens 0.44
3
0.44
M.intracellulare
4 M.scrofulaceum 0.59 3 0.44 M.fortuitum
〖定义〗
1、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指结核分枝杆菌 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它分枝杆菌。
50
40
30
20
10
0
Zhejng Liaonin Neimenggu Jilin
Hainan Gansu Yunnan Ningxia
Fujian Guizhou Qinghai Jiangsu
Guangdong Hunan Hebei Beijing
Guangxi Hubei Xinjiang Heilongjiang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与处理
肖和平
What is the Disease of NTM ?
It caused by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They are acid-fast but different from 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complex (including M. tuberculous,M. bovis, M.africanum, M.microti)and M.leprae.
2、淋巴结炎症 主菌种:MAC,瘰疬。 次菌种:偶然,龟,脓肿,堪萨斯。
3、皮肤病变 主菌种:海,偶然,龟,脓肿,溃疡。 次菌种:MAC,堪MAC,堪萨斯,龟,脓肿,嗜血。 次菌种:偶然,蟾蜍。
5、其它 海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 和龟分枝杆菌还趋向侵犯 医源性创伤部位,在院内 感染中占有一席之地。
Community-Acquir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 Age of disease being old • Course of disease being long • Most of them being type Ⅲ and type Ⅳ • Their symptom being not so serious • and disassociated with x-ray show • High frequency of cave genesis • High incidence of pleura-in-trouble • High incidence of drug resistance
☆与生长速度有关: 生长缓慢型和快速生长型
☆突出色素形成与否及形成的条件: 光产色、暗产色和不产色
☆以上述二点作为主要条件共分为I、 II、III、IV群。
Status of Epidemiology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NTM in 681 Cases of Sputum Positive
Jiangxi Shanxi Henan Tibet
Sichuan Shandong Shanxi
1979年 4.2%
1990年 4.9%
院内感染
2000年 11.1%
Classification of NTM
By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临床分类法
按NTM引起人疾病的临床类型分类;
部位命名,有条件再加菌种名。
附:临床X线分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I型:初染原发型(纤维型和胸膜肥厚型) II型:胸膜下空洞型(薄壁空洞型和厚壁空洞型) III型:肺野病变型(空洞型、浸润型、纤维型、
结节型和支气管囊肿型) IV型:支气管胸膜瘘型
Runyon分类(1959年) 特点:根据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区分。
发达国家 NTM病 流行日渐 突出
比率
日本PNTM/PTB住院比率的演变
4 3.5
3 2.5
2 1.5
1 0.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1~1982
日本NTM和PTB疫情变化
NTM
患病率 (1/10万)
PTB 133.1
0.82 1971年
15.2 3.52
·Rapid growers
·Slow growers
Wayne分类法(1982年)
特点:以NTM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以及生物学特征作 为分类的基础。
I.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鸟-胞内、瘰疬、副结核等 II. 戈登分枝杆菌复合群:戈登、亚洲、苏尔加等 III.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堪萨斯、胃等 IV.地分枝杆菌复合群:地、不产色、次要等 V .偶然分枝杆菌复合群:偶然等 根据上述特点,称之为NTM复合菌群分类法。
HIV/AIDS的流行 使NTM疫情加剧
Status of Epidemiology
NTMs of HIV Positive in USA
MAC >95%
Other NTMs <5%
Status of Epidemiology
The Infection Rats of NTM from Different Areas (China 1990)
2、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infection of nontuberculous mycobecterium):感染 了NTM,但未发病。
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disease of nontuberculous mycobecterium):感染了NTM, 并引起相关组织、脏器的病变。
〖NTM的生态环境与传播〗
•是腐物寄生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尚未证实NTM可以通过人进行传播 •可通过动物传播给人 •医院供水及饮水系统可能是院内感染的 主要来源之一
★人可从环境中感染NTM而患病 ★水和土壤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
〖菌种致病性〗
1、肺部病变 主菌种:MAC,堪萨斯,脓肿,蟾。 次菌种:猿,苏加,玛尔摩,偶然,龟。
数值分类技术—语义学分析
国际分枝杆菌分类学工作组(IWGMT)根据培养和 生化得到的试验结果,在数值分类技术的基础上,对分 枝杆菌进行了新的研究—语义学分析,使用核糖体 RNA(16sRNA)构建NTM树状谱, 菌种关系一目了然。研究结果表 明,在表型、化学分类组和语义 分析鉴定的分枝杆菌组间有 很好的一致性。
〖病理改变〗
发生部位:健康组织/原有病变组织 大体标本:干酪少和空洞特点 病理组织所见: 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
干酪样坏死为主的渗出性反应 以类上皮细胞、郎汉斯巨细胞性肉芽肿 形成为主的增殖性反应
以浸润细胞消退伴有肉芽细胞的萎缩、 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硬化性反应
临床表现
具有与结核病相似的 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损害表现
M.nonclassified
6 0.88
M.phlei
6 0.88
M.kansassi 2
0.29
3
M.flavescens 0.44
3
0.44
M.intracellulare
4 M.scrofulaceum 0.59 3 0.44 M.fortuitum
〖定义〗
1、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指结核分枝杆菌 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它分枝杆菌。
50
40
30
20
10
0
Zhejng Liaonin Neimenggu Jilin
Hainan Gansu Yunnan Ningxia
Fujian Guizhou Qinghai Jiangsu
Guangdong Hunan Hebei Beijing
Guangxi Hubei Xinjiang Heilongjiang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与处理
肖和平
What is the Disease of NTM ?
It caused by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They are acid-fast but different from 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complex (including M. tuberculous,M. bovis, M.africanum, M.microti)and M.leprae.
2、淋巴结炎症 主菌种:MAC,瘰疬。 次菌种:偶然,龟,脓肿,堪萨斯。
3、皮肤病变 主菌种:海,偶然,龟,脓肿,溃疡。 次菌种:MAC,堪MAC,堪萨斯,龟,脓肿,嗜血。 次菌种:偶然,蟾蜍。
5、其它 海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 和龟分枝杆菌还趋向侵犯 医源性创伤部位,在院内 感染中占有一席之地。
Community-Acquir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 Age of disease being old • Course of disease being long • Most of them being type Ⅲ and type Ⅳ • Their symptom being not so serious • and disassociated with x-ray show • High frequency of cave genesis • High incidence of pleura-in-trouble • High incidence of drug resistance
☆与生长速度有关: 生长缓慢型和快速生长型
☆突出色素形成与否及形成的条件: 光产色、暗产色和不产色
☆以上述二点作为主要条件共分为I、 II、III、IV群。
Status of Epidemiology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NTM in 681 Cases of Sputum Positive
Jiangxi Shanxi Henan Tibet
Sichuan Shandong Shanxi
1979年 4.2%
1990年 4.9%
院内感染
2000年 11.1%
Classification of NTM
By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临床分类法
按NTM引起人疾病的临床类型分类;
部位命名,有条件再加菌种名。
附:临床X线分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I型:初染原发型(纤维型和胸膜肥厚型) II型:胸膜下空洞型(薄壁空洞型和厚壁空洞型) III型:肺野病变型(空洞型、浸润型、纤维型、
结节型和支气管囊肿型) IV型:支气管胸膜瘘型
Runyon分类(1959年) 特点:根据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区分。
发达国家 NTM病 流行日渐 突出
比率
日本PNTM/PTB住院比率的演变
4 3.5
3 2.5
2 1.5
1 0.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1~1982
日本NTM和PTB疫情变化
NTM
患病率 (1/10万)
PTB 133.1
0.82 1971年
15.2 3.52
·Rapid growers
·Slow growers
Wayne分类法(1982年)
特点:以NTM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以及生物学特征作 为分类的基础。
I.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鸟-胞内、瘰疬、副结核等 II. 戈登分枝杆菌复合群:戈登、亚洲、苏尔加等 III.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堪萨斯、胃等 IV.地分枝杆菌复合群:地、不产色、次要等 V .偶然分枝杆菌复合群:偶然等 根据上述特点,称之为NTM复合菌群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