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让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篇文档将对我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程中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总结教学中的亮点与问题。
教学亮点1. 实际问题引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通过引入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选用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速度与时间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中理解与运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合作学习与讨论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我在课堂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思路、分享解题方法,从而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增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实例演示与解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实例演示与解析。
通过多个实例的讲解,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实际问题与数学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建模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对每一个实例的详细解析,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方程的求解过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学问题与对策1. 缺乏实际问题的联系在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往往难以将数学方程与实际问题建立起联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缺乏个性化学习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缺乏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索,过分依赖老师的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采用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的还不错,只有小部分同学会在“解:设………为X…。
”X的后面会忘记加单位名称;还有小部分同学会在求出的结果X=…,得数的后面反而又加了单位名称。
我想格式上问题经过老师的几次提醒,个别同学会有所改正的。
总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式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我觉得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的和是所有公约数的积的()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比直线长B.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C.甲、乙两人同走同一段路,所用时间的比是4:5,他们的速度比是5:4D.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3.一个密封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两个红球、两个黄球和两个绿球。
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A. B. C. C.4.半圆的周长为( )。
A.πr+r B.πr+2r C.+r5.商店里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了两件大衣,其中一件赚了,一件亏了,总体来讲这家商店是()A.赚了B.亏了C.不赚也不亏D.无法确定6.一名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应该选择(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7.小马虎在计算4(a+5)时漏写了括号,按4a+5计算,这样所得的结果比原来( )。
A.少20 B.少15 C.多5 D.多158.()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9.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是1∶150,如果有水1050克,要配制这种盐水,需加盐()A.1800克 B.750克 C.7克 D.5克10.自行车商店出售两轮车和三轮车.现在有31个轮子,可以组成两轮车和三轮车各几辆?()A.16辆两轮车和15辆三轮车 B.15辆两轮车和16辆三轮车 C.8辆两轮车和5辆三轮车二、填空题11.一项工程,预计15个工人每天做4个小时,18天可以完成.为了赶工期,增加3人并且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可以提前______天完工.12.从北京经南京到上海,其中北京到南京有三种不同的线路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有四种不同的线路火车。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案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一些学科的学习发挥着基础作用。
例题本身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减法实际问题,教材也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列方程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步骤,其中解方程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
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我认为本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会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
因此要做到:1.现在学生相对的分析说明能力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多观察以及及时的分析说明,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
2.等量关系的寻找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针对它的重要性,我相机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每一题都要说一说数量关系。
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方程时对数量关系的重视,也在间接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的步骤是必须要遵守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格式,虽然是模仿,但也算是有接受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一方面也让学生有计划的记忆。
在解题以及展示过程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强调了算术方法与方程的区分。
通过例题与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发现每道题实际上都可以找出三个数量关系,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这种列方程实际上是在用算术方法解题,而不是方程的方法,这样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关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课《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成功和愉悦,形成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前思】: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基础上,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今后学习发挥基础作用。
例7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其中解方程留给学生。
教材还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的多样性。
练一练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练习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并准备当小老师,明天在全部讲解。
2、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3、归纳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一、交流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二、教授新课:1.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出示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应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x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
另外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的`解法,在练习时,如:练一练第1 小题,学生中很多人列出了这样的方程:36-x=2.5,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时,学生的思维那不就和现在冲突了吗?希望有人能解释!如果需要向学生讲解,那该怎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而且类似的问题在其后的练习中不断的出现,困惑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二」这是在讲解例题时分析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线段图。
这看似简单的一幅图,却难住了我的学生。
看到学生在座位上绞尽脑汁也画不出来,真是急啊!课后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原因:1、从小不重视线段图是四年级才教的解决问题的,但是从一年级就已经有线段图的题目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此时就应该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线段图有所了解。
不应该等到要用了才开始学,那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有些老师认为线段图是高年级老师的任务,殊不知在中低年级就应该着手培养了。
2、空间观念不强空间关系同数量关系一样也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内容,而且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
苏教版五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五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以及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问题描述不清晰,或者条件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正确列出方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条件,从而列出正确的方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条件,从而列出正确的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的图像和数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4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4年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7篇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1列方程解应用题七年级一年就遇到了三次,一元一次的,二元一次的,还有这次的分式的,步骤基本上一样,审、设、列、解、验、答。
问题还是出现在审题上,其实方法也类似,找已知的未知的量,找描述等量关系的语句,可以列表分析,还可以直接将文字转化为数学式子,我经常在启发时说,某某同学刚才回答时为什么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呢,是因为他知道要关注那些重要的东西,比如数据,比如题中出现的量,等等,就想语文阅读时弄清楚时间,人物,事情一样。
于是在课堂上例题的分析,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启发学生理解题意上,老实说就算是语文的课外阅读,学生多读几遍也总读点味道出来了,可对于数学问题,有些学生读了一遍题目愣是一点感觉没有,对数字稍微敏感一点的也能找到相应的.量吧,但就是这些,让学生最头疼的,最郁闷,想得抓狂了还是找不到等量关系。
还是多留给学生点思考的空间吧。
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还是能对问题的理解深刻一点的,题目做的多了,总会产生一些感觉,套用一句老话,质变是量变的积累,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希望我和学生们的努力能让质变早日到来。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
让学生在已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经验基础上,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探索解题思路。
现对于本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利用实物帮助解题。
教师在依托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会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节课在教学例3时,我改变了直接看应用题列方程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带来了家里的水费帐单,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分散了解应用题的难点,让学生根据帐单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渗透到等量关系;二是为后面的变式应用题打下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通过例3感受到在解答较复杂应用题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正确找出等量关系相等,从内心上接受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此类应用题的优势所在。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篇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solving simple p ractical problems with equations《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篇章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篇章1:《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8—9页。
这部分内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解决列方程求“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
学好本节内容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5、6、7题完成任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用算式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
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图,理解图的意思是必须的,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摘录:小刚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小军的跳高成绩少0.06米,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情境图虽然直观,但表达的信息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其中摘录是常用的整理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7题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减法实际问题,教材完整呈现列方程解决的步骤,其中解方程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
教学时引导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提高,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找准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等训练,这样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教学中我反复训练
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开阔,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金坛区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定稿)
第一单元第5课时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第8-9页的例7等和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能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结果。
2.使学生经历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体会模型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进一步培养善于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主动检验、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课前探究】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并准备当小老师,明天在课上讲解。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看图列方程(1)(2)说一说每题中的条件,并说出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
板书:梨的千克数+25=苹果千克数x+=2572红带子米数×3=绿带子米数x=3 2.4提问:这里的方程是根据什么列的?小结:从这两题可以看出,正确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这样就可以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
如果解方程,就能求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今天,我们就按这样的思路,学习列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学习例题1.交流课前探究: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出示例题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提问:小红体重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是多少千克?指名交流并板书:去年体重+2.5=今年体重今年体重-去年体重=2.53.列方程并解方程(1)先看数量关系,这里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x表示小红去年的体重这个未知数量。
(去年体重下板书x)列出方程求出去年的体重。
说明:列方程解答时,要先设去年体重为x千克,再列方程。
要这样写,先写“解”表示开始解题,接着设未知数量为x,这里设小红去年体重是x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学内容】教材P72例6。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
2.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李强原来跳高成绩是1.05米,现在达到了1.12米。
成绩提高了多少米?学生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师:这里大家是直接列式解答,其实还可以列方程解答,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1))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72例6。
1.阅读与理解。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学情预设】已知小明成绩为4.21m,超过原记录0.06m。
求学校原跳远记录是多少。
2.分析与解答。
(1)自主尝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直接用算术法解答:4.21-0.06=4.15(m)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2)探索用方程解题。
①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我们还可以列方程解答。
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大家找一找图中的等量关系,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自己列出方程,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列出方程:x+0.06=4.21。
预设2:根据“小明的成绩-原纪录=超出部分”列出方程:4.21-x=0.06 。
②解方程。
师: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该如何求出x的值呢?学生独立解出方程,集体订正。
订正时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书写格式,最后不要忘记检验。
第二种方法可能在解方程时有些困难,老师及时予以引导。
3.强化与巩固。
完成教材P72“做一做”。
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
三、巩固运用1.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五年级第五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例8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五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例8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探讨了如何解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例8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方程式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在课堂上回顾了之前学过的方程式基础,确保学生们对如何设置和解决方程式有清晰的理解。
然后,我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例8的问题背景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找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逐渐找到了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式并求解的方法。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他们展现出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应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机会来练习和巩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更多的实践,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这种方法。
其次,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次教学让我深感收获良多。
我对于学生们的表现感到满意,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解方程》教学反思_3
《解方程》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1这节课,先复习了方程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说说方程需要满足几个条件,让学生意识到方程是一种特殊的未知数,然后出判断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让学生明白等式和方程的区别联系,紧接对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网络。
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导学案,先课件出示几个情境图,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引入,看清情境图。
让孩子们从中找出数学信息,从而找到等量关系,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尝试着列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等式,接着在交流书本的三个情境图,逐渐加大难度。
多请几位孩子说说他们找到的等量关系。
尝试列出等式。
然后观察列出交流,从而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做练习进行巩固如何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利用生活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
学生也都表现得比较积极,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时,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列出了式子,有些学生可能还受到旧知识的影响,把要求的未知数单独放在了等式一边,当时我虽然告诉孩子们方程不能这样列,但从某些后进生做的练习来看要转变过来还是有些困难,我想,可能是我没能把书本第一个出现天平的情境图讲的还不够透彻,不能真正掌握找出等量关系的方法。
整堂课当中,感觉对后进生的关注度不够,如果多加关注,可能可以找出错误资源,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快速找出等量关系,更快的列出方程。
最后,对自己比较不满意的是,1、学生说的问题与我设想的有出入。
2、学生展示的时候不大胆。
流程走完了,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了。
想让学生有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但可能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希望以后能上出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数学课。
《解方程》教学反思2《解方程》是学生接触方程以来的第一堂计算课,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4.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多种解法,培养创新思维。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使学生在掌握方程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解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的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相遇问题转化为方程。
(2)掌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含有未知数的表达式变换。
-难点解析:学生在解方程时,可能会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出现错误。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例如:针对方程3x+5=14,让学生掌握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变量项移到等号左边的解法过程。
2.教学难点
(1)理解方程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解析: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将其转化为方程。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5)拓展知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正确列出方程,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方程的求解,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第【1】篇〗前言: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的一个困难问题。
大部分学生见到字多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
这种不良反应很可能会延续到函数的实际应用。
这个方面的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及迫切需要的。
笔者从事教学12年来,一直在反思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困难之处。
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原因在于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差,看不懂题目。
其实,这和语文的文字理解能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和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关。
一、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困难先举一个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例子:例1、一个修路工程队已完成1700米的任务,预计每天修150米,还需多少天能完成2450米的总任务?这个问题为什么简单?因为学生对每天修150米,x天修150x 米这种倍数关系理解了,等量关系“已完成+预计完成=总任务”就好找了。
再举一个学生觉得有点困难的例子:例2、小明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共50枚,其中5角硬币比1元硬币的2倍多5枚。
小明的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他共有多少元钱?学生易犯的设未知数的错误是:设两种硬币各有x枚。
第二个错误是:设5角硬币有x枚,1元硬币有(2x+5)枚。
如果解设对了,一般都不会列错方程。
这个题目绝对不存在阅读理解的困难,背景是学生很熟悉的。
在教学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主动“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
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这种设法接受很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就不能接受。
我们再仔细想想,其实“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所涉及数学思想与列一次函数关系式是很相似的,所以部分学生觉得有难度。
倍数关系很直接,学生易接受;这个关系用到一次逆向思维(加数=和–加数),所以难接受。
这个难点可以用列举表格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数量间的关系就很清晰的展示出来了。
其实,在学习代数式时,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可是学生思维没有把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是在教学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通过这一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养成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细心解答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及交流情况适当引导,并归纳总结解答方法。
课堂当堂巩固练习+课后个别辅导讲解。
二、教学感受及存在问题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自习学习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自学,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较低,甚至读不懂句子包含的含义,更谈不上提取其中的有用数学信息。
还有少数学生将两个未知数设出来后没有找出适当的数量关系,甚至把两个关系笼统的套在一起列出一个象二元一次的方程,但根本没法解,还有个别同学在解方程时解答出错,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检验,甚至没有养成答题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措施1、强调读题的重要性,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找出题有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准等量关系式,找象“;。
.”这样的标点符号,从中间划开,符号前为一个等量关系式,符号后面为一个等量关系式。
3、解设未知数时根据题意设两个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式表示出相关的量并列方程组解答。
4、解完题后用大括号表示结果,并在稿纸上检验,一看方程解答是否正确,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反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很正常,做的题多了,就会知道自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改正即可。
但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训练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5、检验并写出答案。
6、配套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题意,表示出相关量,根据物件配套比例,适当配平,并列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2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
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解简易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教学中,我首先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紧接着让学生明白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我采用了教材中的情景。
展示了例题,我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这时问题产生了,由于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学生对于什么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和今日水位都不知道是什么,给审题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真正熟悉的生活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情境。
其次备课一定要深入,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这样才能备好一节课,要吸取教训。
学生根据警戒水位、超出部分和今日水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三个数量关系式,然后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时学生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性,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
在列方程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有的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14.4—x=0.64,但是却没办法解方程,对自己列的方程产生了怀疑,认为不正确。
在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也向学生讲清这类方程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等式性质解决有一定困难,只有以后进一步学习新的本领才能很容易解决这类,在这里既有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和无声的激励,为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天地。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尽人意之处:首先,对于学困生照顾不够。
在找等量关系和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等环节,理解能力强
的学生急着抢着发言,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成了听众。
如何才能面向全体,做到人人学有所得是我要深思的地方。
其次,对学生信心不够,在最后的课堂小结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