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命题方案

高考语文命题方案

高考语文命题方案一、引言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命题方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高考语文命题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为高考语文命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命题思路高考语文命题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具体来说,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2.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思维表现。

3.注重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审美感受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

4.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生在文化传承和理解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素养。

三、命题原则高考语文命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高考语文命题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为指导,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公平性原则: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公平性,确保所有考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考试机会和条件。

3.创新性原则: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试题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实践性原则:高考语文命题应注重实践性,强调试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命题内容高考语文命题的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手记i©“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王新胜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 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 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根本性问题。

追本溯源才能寻根悟 真,对学科考查的本质认识到位了,很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自然会迎刃而解。

基于对这一体系的粗浅认识,同大家交流 探讨语文学科教与学方面的一些思考。

宏观教育思维下的指导性设计国家提出了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教育部在 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基础上,于2016年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此后,教育部在借鉴国外考试先进经验的基础 上,结合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成功做法,依据高校人才选拔 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制定了高考评价体系。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 评价体系说明》,这是国家层面高考考查的指导性设计。

追根到语文学科方面,随着《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陆 续退场,《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是我 们教学的依据。

顶层的指导,逐渐侧重于一种方向性的引 领,目的是想实现教与学由唯一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 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化。

高考具有稳定性 的特点,高考的命题形式、考试内容会有一定的延续性。

这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 “一核”“四层”“四翼”的不少考题,为国家考试评价体系 的制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明确地显示出了 “中国 精神”的命题方向,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

2019年高 考语文试题,如论述性文本是选自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 的灵魂》,讨论的是文学艺术为谁立言的问题;文学性文本节 选自鲁迅的《理水》,理解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 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文言文阅读选 择了一个致力于努力恢复礼制的贾谊;作文则是提倡“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考生必须重视、认真备考的内容之一。

在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作文的考查形式有所变化,但依然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形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的教学方向。

2018年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水源》,主题为环境保护。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提倡环保,呼吁大家共同爱护水源。

文章可以采用故事、议论文、日记等方式。

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反映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突出环保主题,尤其突出水源保护。

故事作文要求考生有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情节表现主题,增强信息的表现力。

议论文需要考生有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提供对于环境保护的见解,思想分析能力更为重要。

日记作文需要考生有独立思考、生动表达的能力,结合日常生活和思考所得,突出环保主题。

教学方向:在教学中要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除了常规的议论文,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导入开放性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同样,作文的动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注重培养。

题目要求考生以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相结合为主旨,以典雅、细致、构思丰富的语言表达,突出作文的美学价值。

散文、小说、诗歌等方式,要求考生依据不同体裁的特点,在结构上、情感表达上进行具体的思考,体现出文学创作的特色。

教学方向: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语文学科中,文学一直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对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及其表现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2020年作文题目强调人文关怀主题,呼唤人性温暖。

考生要理解仁心医术的含义,通过讲故事、论述思考、概括主题等方法,体现出文章(文章)的人文价值。

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多个实践案例,在考察学生情感表达的同时,借助医疗产业的现状,与其关系密切的慈善、助贷金融、健康保险等等话题展开探讨,通过实践案例和题目作文,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章(文学)的人文主题。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快乐读书吧”命题实践与思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快乐读书吧”命题实践与思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快乐读书吧”命题实践与思考一、还原真实阅读场景,测试形式呈现情境化学生不是被动的被测试者。

情境化的题目能激发学生情感,还原他们真实的学习体验。

命题者要创新试题内容,尽量还原学生真实的阅读场景、阅读体验、阅读积累,让学生在真切可感的题目情境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响应者甚至是学习者。

1.重现阅读场景,渗透阅读方法编制“快乐读书吧”阅读测试题要与学生现实的阅读活动联结,呈现学生熟悉的活动样态,让他们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激发答题兴趣与参与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体验中完成测试任务。

例题1: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阅读活动测试题。

六(1)班开展“漫步世界名著花园”阅读活动。

小林和小伙伴根据各自的阅读收获制作了三张阅读卡。

请你将阅读卡补充完整。

例题1还原了学生分享“阅读卡”的活动场景,题目贴合学生学情,又关注了所阅读书本的特点。

学生通过测试题,进一步明确阅读名著时,要关注人物关系、关键情节、故事要素等重点内容。

教师通过题目则发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人物卡片、画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图谱等可视化的方式分享“阅读卡”,将阅读思维外显。

测试题中融入阅读方法指导,成为一种更具体验性与吸引力的导读方式。

2.激活阅读认知,注重阅读体验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因此,编制“快乐读书吧”测试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唤醒他们真实的阅读体验,基于自己的阅读认知,发表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与感受。

例题2: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中国神话故事》阅读测试题。

本学期我们一起走进了奇妙的神话世界,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善良的女娲,勇敢的夸父……神话故事中有没有你的偶像?来介绍介绍他吧。

(5分)“偶像”这一话题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能有效激活学生最本真的阅读认知,他们会基于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对阅读内容作出反应。

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

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

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高中语文考试命题方向与趋势:深度整合,素养导向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方向和趋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深度整合和素养导向。

一、深度整合:学科内整合与跨学科整合1. 学科内重新整合: 当前的命题更注重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横向把握,不再局限于单一考查某一模块知识,而是将不同模块内容进行整合命题,例如:将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语法、古代文化常识以及诗歌意象、情感的理解能力。

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跨学科整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试题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将语文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相结合,考查考生对文本背景、社会文化、时代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将语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相结合,考查考生对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素养导向:注重实际核心素养的考查1. 语言运用能力: 命题将会更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例如: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清楚、形象生动、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

准确解释文本的深层含义,并能提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

2. 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 命题将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积极践行,以及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例如:通过阅读古代经典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其与古代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从分析当代文化现象,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写作外国文学作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能进行跨文化比较和思考。

3.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比较、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

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

平衡的生活”为话题,要求展开写作。这些出题都有哲 理性思考,表面上简单,实际上需要一些辩证思维,难 度不小,也有利于拉开分差。对于那些平时读书少,做 题多,却不善于思考的考生来说,要能自立题目,开展
论述,又有些逻辑性,并不容易。这些题偏重考查理性
思维能力,值得鼓励,以往高考作文中常常见到的那种 “文艺腔”,这里恐怕派不上用场了;但这些题目似乎也 有些“别扭”,那些哲人的话可能是在某种语境中提出 的,现在单独抽出来,其内涵容易模糊,让很多考生不 知所云,往往就会“跑题”。出题还是要考虑大多数考 生的接受情况,切忌设有圈套陷阱。好的题目是让大 多数考生都能发挥,就看发挥得如何了。那种在审题 时就让众多考生损兵折将的题目,不见得是好的题目。
VIjlwerl
I(]『1
snq
201 3.08 制刘建胶l 万方数据
挥得好,而死读书的学生就较难了。 全国大纲卷的题目也很不错。其所提供材料是,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0,6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 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 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 也有人认为源于竞争激烈,等等。对于增进同学间的 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要求根据这些材料自己命题作 文。这个题出得很有现实感,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网上 炒得火热的“药杀室友”事件,想到现在人情比较淡 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这道题其实已经有很多提 示,是有指向性的,难度比起北京卷的题目要低一些, 但在800字左右篇幅中集中谈好某一方面,既能联系 生活感受又能从人际关系的“道理”上论说清楚,亦不 容易。多数考生都可能面面俱到,或者“教化”一番,结 果流于空洞。 江西的作文题目是如何评价“学生有三怕:奥数、英 语和周树人”。此话题久已在学生中流传,每位考生都 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角度,也都会有话可说。这题目 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容易跑题,是比较能考出水平的。 上述几种命题都比较符合课标的要求,而且这些 题目能够考查出学生实际的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 有较高的效度。类似这种题,是很难“套题”的,写得好 就可能很好,不好就是不好,会拉开分数距离,方便分 级评分,也就有较高的信度。 还有一些省市的题目是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融 合,也偏于哲理。比如上海卷围绕这样一句话(其实是 一种现象)让考生去写:“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 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安 徽卷引用哲人萧伯纳的话:“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 么不做这件事”,要求自命题作文。四川卷以“过一个

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方向探析与备考策略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方向探析与备考策略 课件

因果关系的含义
目前还没有比高 考更为公平的选 拔人才的形式。
引起 全力以赴 被引起 准备高考
任何现象
引起 被引起
其他现象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主动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被动
如:审视、强化议论文论证中的逻辑性
例1(24届月考题):对手之间的竞争是可以促进彼此 成长的。一个是“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一个是“卧龙跃马”“名成八阵”。两强相遇,诸葛亮 三气周瑜,周瑜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这个故事 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可是试想如果没有周瑜,又哪来 诸葛亮“功盖三分国”的辉煌呢?可见竞争是不可缺少 的,也是永不停息的,正是因为诸葛亮有了周瑜这样一 个竞争对手,才有机会在这种斗争中发展进步以至闻名 遐迩。 ——虽然有因果关系词,但论据与论点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体现,人类在“预判”中不断前行,“预判力”

不断提升……


➢“走一步,看三步”是棋手常念的口诀,
• 若是看待事物只浮于表面,便会成为那看鹭的愚人,永远也无 法达到观雪与见白的境界。……
• 在本手未扎实的情况下,好高骛远,不仅无法创造妙手,还会 产生俗手。
着眼于事物间的“关系”(A是B的前提、条件; B在一定程度上是A的结果;无A则无B;C是无A无B的危害性)
新形势下,二轮复习写作课推进策略 (聚焦问题,选点突破,加强思维训练)
引领审题
架构逻辑 链条
局部精改
读写结合 立己立人
互联网时代、套作之风、大班额
局部突破 以点带面
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审题示例
2024届一轮收尾期末统考作文题 预判未来天气为人类提供了诸多便利,“走一步,看三步”

小学语文命题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命题的实践与思考

02
创新命题方式和手段
未来小学语文命题将更加注重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命题方式和手段,如
情境化试题、探究性试题等,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03
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为了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水平,未来小学语文命题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
范性,建立完善的命题标准和规范,加强命题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THANKS
层次性原则
命题应适应不同层次学生 的需求,既有基础题,也 有提高题,满足不同水平 学生的测试需求。
命题要求
明确测试目的
命题前需明确测试目的, 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还 是综合能力,以确保命题 有针对性。
控制试题难度
难度适中的试题能更好地 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 此需要合理控制试题难度。
注重实际应用
命题应注重考察学生的实 际应用能力,如阅读理解、 写作表达等,以检验学生 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命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包 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 养等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命题的现状与问题
过于注重知识记忆
当前小学语文命题中,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而理解和应用性的 题目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许多小学语文命题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阅读素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通 过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题型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
平。
对命题的展望
01
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命题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

对语文命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对语文命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其 次 ,试 卷命 题要 注意 增加趣 味性 ,尤 其 是对 学 有余
Hale Waihona Puke 力、 思维 敏捷 的学生 , 可以设 计 一些趣 味性 强或 与生 活 有关 联 的 附加题 , 为学生 提供 展示 、 发 挥 的舞台 。如 附加 题 : “ 你 知 道世 界上 最短 的 两封信 吗 ? ” 浅显 的 引导语 一下 子激发 了
( 多音字组词 ) 、 “ 小医生” ( 修 改病 旬 ) 、 “ 妙 笔 生花 ” ( 习作 )
等, 这 些新 奇的 名称可 以缓 解学 生 的紧张 情绪 ; 还 可 以在试 卷 中加 入情 感激励 的言 语 ,如 : “ 做 下面 这 道题 ( 阅读理 解 题) 时, 可别 忘 了多读几 遍短 文 哟! ” “ 你 又 闯过一 关 了 , 真 聪
生 其他 能力 的发展 , 关注 了学生 的个 体差 异 。 习作命 题也 可
以提供 两组 不 同的题 目供学 生 自 由选 择 。以拓展 写 作的 范 围。学 生只有 真正 拥有 了写 的 自由 , 才能 畅所欲 言 , 乐于 表 达 。词 义 考查 命题 同样要 体 现 差异 性 , 如“ 选 择词 意 ” 类 题
特别关注 ・ 复习考 试
对 语文命题设计 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张 家港 市 实验 小 学( 2 1 5 6 0 0 ) 钱 品红
随着 新课 程改 革 的深入 , 课 程评 价的 方式 、 方法 愈来 愈
为 人们 所关 注 。 新 课程改 革倡 导评 价方 式 多元化 , 但 书面 检 测作 为传 统方 式仍 是 多元评 价 中不可 或缺 的组 成部 分 。然
改变 以 往试 卷 命题 刻 板 、 冷 漠 的面 孔 , 增 强 检测 的 激 励性 、

高考评价体系在中考命题中的实践

高考评价体系在中考命题中的实践
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
任务。(10分)
在习惯刷题应试的师生的认知世界里,《月光 汤》这样的美文阅读,只会考查赏析画线的句子, 而且有现成的模式化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前面的修饰词),只要运用模式化的训练进行建模, 练得多了,即便文章读不懂答案也可以张嘴就来。 然而,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却 是引导学生真阅读,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过程 和阅读后的真实感受。这道题与其说是现代文阅读 题,还不如说是一道补写题或书评小写作题。这种 题的答案没有固定模板可依,“不用押题——押也 押不中,不用刷题——刷也没用”,能够正确发挥中 考试题“导向教学”的作用,逼着中考复习摒弃刷 题和机械训练,紧扣生活,回归课本,回归学生听 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本版主持乔晓霞测评
体。”研读这些经典论述不难发现,对语文课程学习 结果的评价,理应在言语实践情境中进行。
通过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实践,广大师生对类似 “何谓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与“测试环境下是否 存在真实、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等问题,已经逐 渐形成统一的认识:教学和测试环境下的“真实的 语言运用情境”,不同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一般都是 模拟的,具有虚拟性,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这样的 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甚至是经常会遇到; 只要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目的、测试目的,达到期待 的学习效果和测试效果,不违背基本的日常逻辑, 都可以称为“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
二道题是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三道题是 研读“赏”字(比较阅读):除了普通的欣赏和”骚人 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
属于哪一种“赏” ? 2020年南京市中考语文卷则没
有考古诗阅读,而是选了一篇短文(《闽有带鱼》), 并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道题考句中停顿,第二道题考 翻译,第三道题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变化 无常”,让那些把古诗、古文组合在一起辛辛苦苦强 化训练的师生大呼失误。

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孕育人性—— 让命题体现人文关怀 《 文课程标准 》 语 强调 : 文学科的考试 应体现工 语


际, 注重 对 语 文 知识 的生 活 化运 用 。
【 典型试题举例 】
阅 读 “ 咳 灵说 明书 ” 完成 练 习 : 止 , 本 品 适 用 于感 冒、 热 或喉 炎 引起 的 咳嗽 。 温 开水 肺 送服 , 成人 一 日三 次、 次四片 , 每 儿童每 次减 半或遵 医 嘱。本品不得空腹服 用, 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 用酸 服 冷食 物 。
( ) 中“ 品 ” 1文 本 指 ( ) 题上 “ 咳灵 ” 一 种 2标 止 是
具『 生和人文 l相统 一的特 点 ,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典型试题举例 】

是 以设 计 卷 首 、 尾 语 等 形式 提醒 学生 , 关 爱 卷 把
融 进试 卷 , 让真 情 充 满 考场 。 卷 首 写下 :同学 们 好 ! 在 “ 快 乐 的 假期 生活 就 要 开 始 了 ,让 我 们 共 同收 获 本 学 期 的 成果 吧 !在 卷 尾 写下 :一 份完 美 的 答 卷 即将 诞 生 。 不 ” “ 是 是再 检 查 一 遍 ? ” 二 是 题 目充 满 情 趣 。在进 行 考 试 命题 时 , 们 应 力 我 求 使 试 题 有 新 意 、 特 色 ; 目的 语 言 风 格 要 活 泼 、 有 题 充 满情 趣 , 学 生 有新 奇 感 , “ 眼 金 睛 ” 当回 小 法 官 ” 让 如 火 “ 等。 三 是 语 言 表 达尽 量采 取第 二人 称 , 启 发 、 励 的 以 鼓 语气 . 学 生 倍 感 亲 切 , “ 你 帮 下 面 站 错 位 置 的句 让 如 请 子 重 新 排 队 , 果帮 它 们 排对 了 , 送 你 一 个满 分 ” 如 就 。 在试卷上 出现一些友情 提示语和鼓 励的话语 , 能 提 高 试 卷 的 亲 和 力 , 轻 学 生 的 心 理 压 力 , 造 宽松 的 减 营 氛 围 , 考 试 成为 学 生 的 一种 积 极 的 情感体 验 。 让 二、 夯实基础——让命题 落实语文双基 命 题 的 基础 性 就 是要 命 题 者立 足 文 本 ,夯 实 语 文 “ 基” 即“ 本知识 ” “ 本能 力” , 双 ( 基 与 基 ) 围绕 识 字 与 写 字、 积累与运用 、 感悟 与理解 、 想象与表达 、 习惯与方法 等 来 命 题 , 确 引 导 教 师 在 平 时 的 教 学 中 落 实 语文 “ 正 双 基”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 国的语言文字 , 丰 富 语 言 积 累 , 高 语 文 基本 能 力 。 提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1. 引言1.1 高考试卷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指通过对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深入分析,来揭示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试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志和评价工具。

通过分析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可以了解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这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1.2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

只有充分重视并有效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2. 正文2.1 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特点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多样化。

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涵盖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现代散文、小说、故事、评论等,要求考生具备对各种文本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具备广泛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考查注重考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考题设计不仅要求考生理解文本表面意思,还要求考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现代文阅读考查突出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考题中常常涉及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主题思想、进行综合评价等要求,考生不仅要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本核心内容,还要做到表达准确、简练、地道,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情境的测评: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对2021年语文高考几道题的探讨

基于情境的测评: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对2021年语文高考几道题的探讨
一 、用 以 测 评 的 情 境 不 应 是 知 识 点 的 叠 加 , 而应是激活语言运用经验的场景
原始素材的内容可以尽可能多地转化为考
试 需 要 的 测 评 点 以 供 选 择 ,这 是 它 能 够 成 为 考 试语境材料的重要依据。但是以往的经验常常 让 命 题 者 意 识“ 自 觉 ”地 把 测 评 点 理 解 为 知 识 点 ,而 不 是 通 过 阅 读 与 鉴 赏 、表 达 与 交 流 、梳 理 与 探 究 等 实 践 活 动 能 显 示 出 的“ 素 养 点 ”。 换 句 话 说 ,题 目 命 制 的 起 点 不 应 是 孤 立 的 知 识 , 而应是考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
《大 观 园 人 物 论》、《〈红 楼 梦〉导 读》(获 优 秀 教
育图书奖)在海内外 享 有 盛 誉。
要 求 :① 内 容 适 当 。 ② 表 达 得 体 。 ③ 符 合
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 校 邀 请 徐 凡 与 学 生 座 谈 时 ,你 以 文 学 社
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21. 下 列 填 入 文 中 括 号 内 的 语 句 ,衔 接 最 恰
当的一项是( )
22. 请 在 文 中 横 线 处 补 写 恰 当 的 语 句 ,使 整
段 文 字 语 意 完 整 连 贯 ,内 容 贴 切 ,逻 辑 严 密 ,每
处不超过 8 个字。
承载这两题的语境是南极大陆雪变色原因
及 危 害 的 介 绍 与 说 明 。 不 可 否 认 ,通 过 这 样 的
而 2021 年 全 国 乙 卷 的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Ⅱ 虽 然 还 是 这 些 考 查 形 式 ,但 多 少 显 示 出 素 养 测 评 的 影 子 。 首 先 通 过 第 20 题(表 述 同 新 高 考 Ⅰ 卷 第 22 题 ,字 数 要 求 为 12 字)建 立 起 第 一 段 中 对 水 果 甜 度 、含 糖 量 和 热 量 三 者 关 系 的 认 知 ,然 后 基 于 这 种 认 知 ,去 作“ 需 控 血 糖 人 群 吃 水 果 指 南 ”的 描 述 :“21. 简 述 第 二 自 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 要 求 使 用 包 含 因 果 关 系 的 句 子 ,表 达 简 洁 流 畅 ,不 超 过 65 个 字 。”这 要 求 学 生 先 准 确 理 解 因 果 关 系 及 其 复 句 形 式 ,然 后 运 用 此 句 式 概 括 段 意 ,凸 显 出 运 用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的“ 图 像 ”。 但 它 还 可 以 变 得 更 灵 活 ,运 用 文 字 里 呈 现 出 的 观 念、认识来解决实际 生 活 中 的 问 题: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

2 2年 6 01 髓

时出现 “ 论述类” 实用类 ” 和“ 两类试题 , 给考生提供 选择 , 以体现新 课 标选 修科 目的“ 择性 ” 选 。应 该说 ,
这种 设计 的理 念 是正确 的 ,但是 实 际操作 起 来 问题 不小 : 是增 加 了命题 的 工作量 ; 是无 法保 证这 两 一 二
表 1 江苏省八年 高考语 文论述类 文本命题的基本信息 年份
2 O 04
材料

材料长度
试题 形式
分值
2 0 兹 曼 的 诅 咒 ( 国平 ) 0 0字 三 道 主 观 一 道 客 观 2 05波 周 16 0分
2 0 06
2 0 07


基本为 9 1 分 ; — 2 后者分值偏高 , 目前稳定在 l 分。 8
选 择哪 一道 进行 答题 ,这 无形 中浪 费 了考生 宝 贵的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 读考查的 特色与思考
— —
以江苏省 自主命 题八年 实践为例
郭 家 海
【 要 】江苏语 文高考在论述类文本 阅读从客观化 向主观 化转化方面做 出了有益的探 索 。本 文以江苏省 自 摘 主命题
八年 来高考语 文论述类文本考查的演 变为例 , 分析其特 色和走 向,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 自己的建议 。
8 3字 两道主观一道客观 l 8 5分 8 7字 1 三道主观 1 分 8
述类文本 阅读 的考查上了。语文命题主观化是一个 合理 的趋 势 。江 苏语 文 高考 在论 述类 文本 阅读 从 客
观化 向主观 化转 化方 面做 出了有 益 的探索 。本 文 以 江苏 省 自主命 题 八 年来 高考 语文 论述 类 文本考 查 的 演 变为 例 , 分析 其特 色 和走 向 , 在此 基 础上 提 出 自 并

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精选3篇)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篇1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在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

本届的高三语文教学让我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

下面是我本学年来对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一、激发兴趣兴趣是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家通常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

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具备实用价值的工具学科,更是一门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

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充足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充实的感受。

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勇于创新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

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

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

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和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知人”就是要了解其人以及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

“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考制度恢复已经整整20年了。

20
年来高考语文命题不断发展,日趋完善,到目前“3+2”已呈现出稳定性和模式化特点,这足以说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特别命题的理论指导意向非常明确:“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仅会死记硬背的新生”,“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

但是,高考是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试题的“选拔”功能和“指导”功能要接受教育实践的检验。

如果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作参照,将此与当前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中学语文教学现状、高考阅卷评分联系起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高考意图通过试题进入实践以后在某些方面背离了理论的初衷,甚至走向了反面。

所以,当我们充分看到20年高考主流的同
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尚存在的问题。

请看下面的事实:
之一,本来大学生都是经过了高考严格选拔的佼佼者,为什么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满意,为此,《人民日报》《文汇报》都曾专门发表实况调查文章,《中国教育报》也曾向社会发出呼吁,组织过全国性大讨论。

之二,“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喊了几年,为什么“题海”战术屡禁不止,学生负担依然如故,为什么有些学校有的教师放弃阅读、写作训练,急功近利,反复大搞基础知识拉练,天网恢恢,“密”而不漏,什么字音300例,字形300例,什么标点100题,修辞方法100题,什么文学常识500条,文体知识200条,古文化知识400条,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居然在高考中屡屡受益。

之三,语文界知名专家学者不止一次指出,为什么“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反而得不到高分” ,为什么“学生在
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知识,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

以上现象,如果完全归咎于高考命题,那是不公道的,因为它左右不了“应试”的形势,但是也不能说与语言知识题的误导和高考命题效度、信度的部分失真没有关系。

一、对语言知识能力作大量静态低级考查,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语言知识”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增加的。

“文革”前只考一篇作文,文科加试古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当时社会、学校的反映是良好的,学生的语文水平相比现在也是较高的。

为什么由只考一篇作文变为考语言知识和写作两大部分,而且基础知识题占60%,作文仅占40%呢?停课闹“革命”,祟尚交白卷的年代,学生最起码的语文知识尚不具备,何谈综合表达?这种高考命题的“倒退”无疑是一种战略性过渡调整。

当然,经过20年的发展,语文高考命题也不断改革,按其实质变化较大的是现代文阅读、作文、应用文修改和文学鉴赏。

1984年章熊先生创立了现代文阅读考查题型,解决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难题,开拓了一方新的天地。

写作由考查较低层次的表达能力,如1978年的缩写,1979年的改写,1980年1981年的“读后感”,发展到现在的一材多用,多材结合,一大一小,多种文体、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考查形式,逐步实现了高层次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文学鉴赏也由1993年对王维一首诗所描写的一个民间传统节令的理解判断,由最初级的诗歌鉴赏,逐渐发展为对诗、词、曲字句的赏析和意境的鉴赏评价,由1993、1994、1995年的一题,变为1996、1997年的两题,由1993年的一首诗,变为1997年的两首诗。

这些变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现代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了综合能力。

相比之
下,语言知识题,虽然也逐渐靠近实际应用,但实质性变化不大。

纵观语言知识部分,考查的能力主要是识记、理解、应用三种,而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也都是单项静态的,不属综合性理解和运用。

如:标点,某个实词、虚词的使用,填词语、句子衔接等,至于字音、字形、字义、文学常识、古文化知识等,那纯粹是识记了。

由于语言知识能力层级较低,又是单项考查,所以,命题除形式之外,在能力发展的要求上变化的空间很小。

所谓考查形式的变化主要是指标准化命题的引入。

如果把高考测试只看作一项社会性任务的话,标准化命题无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究竟标准化命题符合不符合中学语文教学规律,能不能选拔出高质量的新生呢?实践已经证明,标准化命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命题点多、面广,知识量增大,使学生本来够重的负担更重;学生动笔写的机会少了,文字表述能力下降;助长了投机取
巧的侥幸心理;“四选一”限制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现成答案的设置,使学生的思维程序扭曲、“短路”,思考问题习惯于或以结论作前提进行逆推,或放弃过程,只在四个答案中作简单比较,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不可能选拔出高水平的人才。

纵观现行语文高考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应用文修改、写作,已经都涉及到了语言知识的考查。

1991年全国普遍实行了省级会考,已侧重考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为参加高考的都是会考合格的学生,为提高选拔效度,应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测,完全没有必要再单独设题,过多地纠缠那些能力层次很低的语言知识。

二、语言知识与阅读写作相比,分数离散度大,影响了全卷的效度和信度。

语言知识部分之所以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标准化后扩大了命题空间,阅卷效率高,学生得分离散度大。

但笔
者认为两个“有利于”是高考命题的生命,决不能本末倒置。

在阅卷的实际操作中,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得分所起的区分作用举足轻重,直接影响了整卷的信度和效度。

现代文阅读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并不像判断字音、错字、标点那么容易。

从历年高考的统计数字看,一直是得分率最低的一个大题,被称为“全卷的难点”。

其一,科技说明文多属高科技研究成果介绍,专业性太强,学生不熟悉。

尽管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发言人一再申明,不是考专业知识和专门术语,是从语文角度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但是,这种撇开内容只考语言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

其二,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全部标准化,为了迷惑学生,命题者在设计四个选项时费尽心思,故意设置圈套。

好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甚至误入陷阱;差学生反正不会,乱选一气有时还能碰对几个。

其三,记叙文、议论文阅读中的文字表述题多属概括
归纳,也是难点。

概括和归纳是语文各种能力的基础,概括表述又是属于高层次的语文能力,由于标准化命题在平时教学训练中的泛滥,再加教材编写注重知识结论,教师授课重绎轻归纳诸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普遍更差。

总之,现代文阅读式题偏难,而且梯度不明显,区分度不理想。

作文评分误差的解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章熊先生曾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评分误差的调查分析》,对大规模考试作文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影响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有很多,除去阅卷教师的素质水平之外,还有思维定势、风格偏爱、第一印象、位置效应、光环效应、情绪心境等。

笔者认为趋中意识是影响响高考作文阅卷质量的最大的因素。

高考阅卷受到时间、经费的制约,通常由某一大学承办,阅卷人员有大学教师、研究生、职员、中学教师。

为避免复核小组长找麻烦,多数人以三类卷为切入线上下浮动,打保险分,即
很难说过高,也很难说过低。

再者时间紧,赶任务,时值酷暑,连续作战容易疲劳,阅卷教师对作文优劣的区分能力降低,时间越长越明显。

据江西省1990年高考阅卷7月13日、14日和16日三天抽样统计,满分为40分,平均分从上升为分。

经试点,1994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全国推出了“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它的好处是降低了评分的误差,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缩小了考生间的分数差距。

分项分等评分办法并没有使那些写出好文章的优秀考生受益,而得到优惠的却是那些文章有缺陷的考生。

总之,在客观上缩小了考生作文成绩差距,使本来受趋中意识影响下的作文成绩,在分项分等评分标准之下离散度变得更小。

语言知识部分考生得分能拉开距离,离散度较大。

比如甲乙两考生,对“一叶知秋”之“知”字的解释,甲选择了“了解”,乙选择了“知道”,按标准答案甲比乙可多得3分。

对“载歌载舞”之“载”字的注
音,甲选择了zài,乙选择了zǎi,甲比乙又多得2分。

对“惹事生非”错别字的判断,甲选择“×”,乙选择“√”,甲比乙又多得2分。

对一个句中标点,甲选择了“;”,乙选择了“,”,甲又多得3分。

仅在字义、声调、字形、标点四个知识小题上甲就比乙多得10分。

以上例子说明,与阅读、写作相比,仅在这些琐细的语言知识上就使考生分数拉开了距离,阅读和写作虽属综合能力考查,但考生得分比较集中,相对权重变小,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差不多就决定了整卷的区分程度。

综上所述,高考年复一年大量琐碎语言知识的考查,只带来了中学日复一日的重复低效性知识训练,并未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高校选拔的效度。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为什么“文革”前的高考并不考语言知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低;现在大考语言知识,学生水平反而不高?如认真的总结反思20年来高考命题的得与失,面对现实,应该做出科学的取舍。

---------------------------------精选公文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