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牛角瓜根茎叶的解剖结构
四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
四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范建成;史亮涛;张明忠;何光熊;金杰;龙会英;纪中华【摘要】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蔓草虫豆(Cajanus scarabaeoides)、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的生育期、株高、产草量、植株形态等各项指标进行观测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four indigenous plants(Heteropogon contortus, Cajanus scarabaeoide, Calotropis gigantea(L.)Dryand and Rumex hastatus), study o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bearing, height, yield and plant morphology was conducted in the hot&dry valley of Kingsa river, Sichuan province.【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植物;元谋【作者】范建成;史亮涛;张明忠;何光熊;金杰;龙会英;纪中华【作者单位】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元谋65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乡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小到一个城市或乡镇),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1]。
牛角瓜的半致死温度和耐寒性研究
牛角瓜的半致死温度和耐寒性研究作者:曾祥艳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36期摘要 ;{目的]探明牛角瓜的抗寒力和所能忍耐的低温极限。
{方法]利用电导率法测定牛角瓜根、茎、叶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
{结果]牛角瓜根、茎、叶的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均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变化,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度r2值在0.96以上,达极显著水平,三者耐寒性强弱依次为叶、茎、根,且对应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03、-1.00、1.85℃,与正常低温年度广西各地的平均极端低温接近。
{结论]牛角瓜抗寒性较差,正常低温年度下,除了在桂西南的左右江干热河谷外,在温度偏低的桂北、桂中地区难以越冬,但若遇极端天气,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均可因寒致死。
因此,目前不建议在广西快速大规模、大面积发展种植牛角瓜。
关键词 ;;牛角瓜;Logistic方程;半致死温度;耐寒性中图分类号S;;7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105-02牛角瓜(CalotropisgiganteaL.)属萝藦科牛角瓜属直立灌木,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牛角瓜耐干旱、耐盐碱,在我国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干热河谷、盐碱地、沿海沙滩等生态脆弱环境下能生长良好,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或防风固沙作用{1-2]。
牛角瓜整株均具较高商品开发价值,从牛角瓜中分离鉴定出的多种苷类已进行过广泛药用机理研究,用牛角瓜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非洲瓜瓢虫、钉螺进行药理试验亦达到较好的效果{3-5],牛角瓜的综纤维素还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质量较好的野生纤维,利用其可织成具有滑爽质感、透气舒适的面料{6]。
近年来,国内外对牛角瓜有关药物提取和开发的报道很多,能源利用以及种毛纺织技术方面的研究亦逐渐深入,但目前牛角瓜资源基本仍处于野生状态,引种驯化栽培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牛角瓜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牛角瓜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作者:费魏鹤胡惠民李璇李卫东来源:《中国纤检》2011年第07期摘要:采用SEM、FT-IR、XRD和TG分析研究了牛角瓜纤维的形态、微观结构、结晶结构和热稳定性能,测定了其机械性能、含水率、回潮率,分析了其溶解性能,并与棉纤维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牛角瓜纤维;微观结构;热稳定性能;机械性能牛角瓜(见图1)是近年来发现的有利用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地,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非洲等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地区。
牛角瓜属(Calotropis R.Br.),隶属于萝摩科牛角瓜属植物,该属约有6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盛产其中的两种,一种为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又名断肠草、五狗卧花,分布于海南、广东、四川和云南,另一种为白花牛角瓜( Calotropis procera L.) ,在广东、广西、云南有零星分布[1−3]。
图1牛角瓜照片牛角瓜在民间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根、茎、叶、果及各部位的白色汁液均可药用,具有抗菌、消炎、驱虫、化痰、解毒等作用,用于哮喘、咳嗽、麻风病、溃疡、痔疮、肿瘤等疾病的治疗[4-7]。
牛角瓜汁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用来开发液体燃料和有用化学品[8-9]。
以甲苯提取白花牛角瓜,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得率为8%~18%,用红外光谱和核磁谱等检测提取物含有烷烃,但未报道其含量[10-11]。
对印度东北部产的白花牛角瓜研究表明,整株植物中油脂的含量为4.7%左右,热值与原煤接近[12]。
牛角瓜纤维(akund)[13]是从牛角瓜的种子上生长出来的,属天然植物纤维,其成分基本上由纤维素组成,与现在大量种植和使用的原料纤维——棉同属天然植物种子纤维,与逐步应用于家纺填充原料的木棉纤维同属,是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天然纤维。
初步研究表明,牛角瓜纤维有足够的潜力用于纺织面料或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替代原料[14-15]。
终于揭开了老牛角的庐山真面目——萝藦科植物萝藦
终于揭开了老牛角的庐山真面目——萝藦科植物萝藦
展开全文
昨天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关于我们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老百姓管它叫老牛角,根茎纤细,叶片扁圆,藤蔓总是缠绕在别的植物上或者沿着地势攀沿生长,在盛夏开出一簇簇的白色小花,一朵朵白色小花好像迷你版的百合,发出淡淡的清香,在田野裤边或者是院落的墙上篱笆上都爬满了,我家门前也长着成片的老牛角,开出的一簇簇花朵引来群群蜜蜂。
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却有一个神奇的疗效,它的茎或者叶切开会涌出浓稠白色的乳汁样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可以涂抹在一些白癜风患者出现的白斑或者身上的一些皮癣,或者疣,涂抹之后,皮肤会有灼痛烧灼感,然后皮肤发红发痒发疼,用水清洗掉,这样反复用几次之后,患处的斑会慢慢淡化,皮癣或疣会消下去。
这也是别人意外所得,经过验证确实有效才告知我。
后来我也试用过几次,确实有效。
这种植物的作用如此神奇,但是它真正的学名却不确定,昨天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有热心的朋友用微信小程序识花君辨别出这种植物的真实身份,原来是萝藦科植物萝藦,有很多朋友也反馈说在自家院里就有这种植被。
这种植物据百度介绍,有生乳作用,我想可能与它的根茎枝叶富含乳汁有关吧,但是因为这个药物刺激性很强,内服还是慎用。
【精品】牛角瓜
【精品】牛角瓜牛角瓜【药名】:牛角瓜【拼音】:NIUJIAOGUA【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牛角瓜的地上部和乳汁。
【功效】:解毒杀虫。
【主治】:可用治各种皮肤癣及疣。
【性味归经】:苦,凉,有大毒。
肺经。
【用法用量】:有大毒,不可内服;外用:适量。
【别名】:羊浸树(云南)、断肠草(广东)【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白花牛角瓜在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有栽培。
【拉丁名】: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 Dryand.另白花牛角瓜C.procera(L.)Dryand exAit.F.Ex Ait.F.【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生药材鉴定】:另白花牛角瓜 C.procera(L.)Dryand ex Ait.F. 【中药化学成分】:地上部、叶和乳汁含多种强心甙、异牛角瓜甙、马利筋甙、乌斯卡定和白花牛角瓜甙等。
总甙的强心作用与G一毒毛旋花子甙作用相似。
此外,还含有 a-,B一香树脂醇及其苯甲酸酯,蒲公英甾醇及乙酯。
种子含生物碱、三萜和其他萜类成分。
牛角瓜属科植物共有 6种,我们仅牛角瓜1种。
另白花牛角瓜C.procera(L.)Dryand ex Ait.F.在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有栽培,除含有牛角瓜相似的成分外,还含有夫罗沙林(Worusharin)等多种成分。
从牛角瓜提制轻质石油海南能否"种"出石油,天然生长在海南省西南沿海沙滩地带的灌木植物牛角瓜,被认为能从其茎、叶汁液中提制轻质石油。
这些可能替代石油能源的“石油植物”,是否能发展成海南省热带农业种植中的新瑞——近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公布的一份黄宗道院士临终建议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身为我国橡胶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黄宗道院士提出,海南省的牛角瓜和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最高产油棕两种热带石油植物,可集中力量攻关。
记者了解到,热科院橡胶所已悄然开展热带石油植物的研究,专家们甚至表示,发展热带石油植物种植业,前景无限。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
油桐余甘子马桑麻疯树戟叶酸模牛角瓜两头毛地果胡建忠(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位于西南岩溶区(Ⅶ)的二级区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Ⅶ- 2)内,主要指云南鹤庆中江河口至四川布拖对坪全长约880 km 的干流及其支流流域,大致范围包括云南省的大理州、丽江州、楚雄市、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等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州、宜宾市。
区内地表温度可达70~75 ℃,湿度很低,造林绿化工作非常艰巨。
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缺水使大面积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丧失殆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开展本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选择及科学配置,既是生态修复之必需,也是满足当地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政府行为。
一、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加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在云南、四川两省多地干热河谷区,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油桐(Vernicia fordii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地果(Ficus tikoua )、葛(Pueraria lobata )、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 )等一些乔、灌、草和藤本植物,可以作为快速恢复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的先锋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抗逆性强,而且普遍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可供生产实践中选择应用。
二、自然封禁与人工种植相结合,有序推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在云南、四川两省干热河谷区,全封禁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很多,有车桑子、蔓草虫豆(Cajanus scarabaeoides )、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 )等;半封禁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也不少,有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 )、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蔓草虫豆、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等;人工恢复坡地的植物种类还较少,主要有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 )和紫花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均为单一植物群落,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人工种植林地中,会有车桑子、山豆根、黄茅等出现。
牛角瓜,用途很多
牛角瓜,用途很多牛角瓜资料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来自于萝藦科,牛角瓜属。
别名羊浸树,断肠草,五狗卧花心。
直立灌木,全株具乳汁;茎黄白色,枝粗壮,幼枝部分被灰白色绒毛。
叶两面被灰白色绒毛,老渐脱落。
聚伞花序伞形状,腋生和顶生;花序梗和花梗被灰白色绒毛,花冠紫蓝色,副花冠裂片比合蕊柱短,顶端内向,基部有距。
蓇葖果单生,膨胀,端部外弯,被短柔毛;种子广卵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果期几乎全年。
产于云南、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生长于低海拔向阳山坡、旷野地及海边。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和马来西亚等。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茎皮纤维可供造纸、制绳索及人造棉,织麻布、麻袋;种毛可作丝绒原料及填充物。
茎叶的乳汁有毒,含多种强心甙,供药用,治皮肤病、痢疾、风湿、支气管炎;树皮可治癫癣。
乳汁干燥后可用作树胶原料,还可制鞣料及黄色染料。
全株可作绿肥。
开头文中的牛角瓜是在红河元阳遇见的,最喜欢这种植物了,花超级好看,花果全年都有,一大株,而且一路上都是,说明很好种,不过他喜欢热度地区,他的用途非常多,我们来看一看,很值得开发的植物呢。
药理活性牛角瓜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根、茎、叶、花、果及各部位的乳白色汁液均可药用,具有抗菌、解毒、消炎、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肿瘤、哮喘、溃疡等疾病。
牛角瓜的乳白色汁液在许多模式动物上表现出镇痛与创伤愈合活性。
白花牛角瓜叶片在治疗瘫痪、肿胀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牛角瓜中分离鉴定得到的一种新细胞毒素类孕烷酮,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癌病变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牛角瓜提取物对非洲瓜瓢虫有杀虫潜能,用牛角瓜提取物处理过的南瓜叶饲养4龄幼虫,幼虫未化蛹就死亡;将牛角瓜提取物点滴在幼虫前胸背板上,幼虫死亡率、虫蛹死亡率、羽化的畸形成虫比例均不同程度增加。
牛角瓜对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毒力活性高于番荔枝和苦楝。
牛角瓜叶片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环保型灭蚊剂,丰富了生物防治杀虫剂的提取原料。
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第48卷第6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8 No.6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9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赵保荣,杨春凤(元江县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中心,云南元江653300)摘要:在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000m以下的困难立地上残存的植被较少,且立地条件衰退严重,林相单调、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较差,加之受干热河谷特有焚风、酷热、干燥的天气影响,形成了荒凉的植被景观,已成为区域重大生态问题。
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类型上的植被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众多试验结果和经营措施,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困难立地类型的生态修复造林技术措施,以期在生产中得到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生态修复;人工造林;造林模式;整地方式;元江中图分类号:S728.2;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6-0048-05引文格式:赵保荣,杨春凤.元江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6):48-52.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9ZHAO Baorong,YANG Chunfeng.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fficult Sites in Dry and Hot Valley of Yuanjiang River[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6):48-52.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9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fficult Sites in Dry andHot Valley of Yuanjiang RiverZHAO Baorong,YANG Chunfeng(Yuanjiang Center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dustry Development,Yuanjiang,Yunnan653300,China) Abstract: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vegetation remaining on the difficult site below an altitude of1000me⁃ters in the dry and hot valley of Yuanjiang River,where the site conditions have declined severely,the forest is monotonous,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e poor.In addi⁃tion,the unique foehn,scorching and dry weather of the dry and hot river valley has formed a desolate vegetation landscape,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ecological problem in the region.By analyzing the vege⁃tation status of difficult site types in dry and hot valley of Yuanjiang River and combin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early stage,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difficult site types were proposed,with the aim of gaining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in production.Key words:dry hot valley;difficult site;ecological restoration;artificial afforestation;afforestation mode; land preparation method;Yuanjiang River 困难立地是指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石砾含量大、土层浅薄且干旱贫瘠等立地条件差的土地,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土壤干旱瘠薄、石砾含量较高的山区、砾石戈壁、石灰岩裸露地区等。
玉林地区牛角瓜引种栽培试验初探
玉林地区牛角瓜引种栽培试验初探李璐;赵玉清【摘要】[目的]本文以玉林地区林科所、大义林场和陆川林场3个点不同密度牛角瓜种植为研究对象,找到适合玉林地区生长的密度,为该地区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10株,3次重复,分析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指标以及统计开花、结果和寒害,确定牛角瓜在玉林地区前期生长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1.5m×1.5m的种植密度在各项生长指标中表现较好,但该种植密度对牛角瓜后期树高生长、开花和结果量无显著影响.[结论]1.5m×1.5m的处理表现较好,可以作为栽培前期的最适合密度.【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8(033)001【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牛角瓜;密度;生长表现【作者】李璐;赵玉清【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玉林 537501;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玉林 5375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9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属萝藦科常绿植物,又名五狗卧花、断肠草,能在干热河谷、盐碱地、沿海沙滩等生态脆弱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四川和云南,高可达3m,全株富含乳汁,有毒,牛角瓜具有纤维、药用、能源等多种利用价值[1]。
罗艳等[2]对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的开发,结果表明开发牛角瓜纤维混纺纱,除了要控制混纺比以外,还要选择性能及可纺性均较优的纤维品种与其混纺。
同时牛角瓜纤维含量为30%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袜产品开发;含量为4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稍差,但保暖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面料,含量为5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低,但保暖性优异。
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的织物性能不同[3]。
近年来,国内对牛角瓜种植技术做了部分相关研究,刘鹏等[4]对牛角瓜栽培施肥进行了相关研究。
杨艳华[5]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牛角瓜生长影响。
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示意图
1)表皮
根毛——表皮细胞的外壁突出和延伸成 管状,增大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面积
2)皮层——由多储藏有淀粉和其他物质
外皮层:最外1-2层排列整齐,无
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
皮 层
中皮层: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内皮层: 皮层最内的1层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细胞两 侧径向壁和横向壁有木化、栓化的带状 加厚区域——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外皮层 中皮层 内皮层
凯氏带
凯氏带立体示意图
小 麦 根 横 切 面 示 凯 氏 带
3)维管柱——皮层以内的柱状体,是由原形成 层发育而来
中柱鞘:位于维管柱的最外层, 1或几层薄
维 管 柱
壁细胞组成,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侧根、不定 芽、形成层等)
维管组织: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 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
间的数层薄壁细胞
根的初生结构
孝感市综合高级中学 万里涛 2015.3
根的初生生长
• 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经分裂、生 长和分化而形成成熟的根,这 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
生长
初生组织
• 初生生长所形成的各种 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
• 它们共同组成根的初 生结构
初生结构的三要素
• 表皮 • 皮层 • 维管柱
柳树根初生结构
牛角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牛角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在综述萝藦科及萝藦科牛角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文献基础之上,重点关注强心苷类的抗肿瘤活性,选择牛角瓜为材料,主要研究了其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活性。
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从牛角瓜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四个强心苷,经过核磁共振谱(NMR)、HR-ESI-MS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并选择了BEL-7402人肝癌细胞、SGC-7901人胃癌细胞、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和A549人肺腺癌细胞五种肿瘤细胞,采用MTT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强心苷类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最好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sub>50</sub>为0.122 ug/m L,化合物3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表现出最优的抗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
IC<sub>50</sub>为0.155 ug/mL。
非强心苷类具有较弱或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牛角瓜的不同部位,根、茎、花、果,每个部位均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进行索氏提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所得粗提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牛角瓜各个部位的石油醚粗提物均分别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且根和茎部位粗提物的抑菌活性优于花和果部位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牛角瓜与几种阔叶树光响应特征的对比
牛角瓜与几种阔叶树光响应特征的对比蒙好生;严理;冯娇银;秦武明【摘要】To clear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high-value economic plants Calotropis gigantea L.,is was compared with some broad-leaf plants in Guangxi(Bauhinia variegata,Lindera megaphyllaHemsl.,Tsoongiodendron odorum)by measuring the photo response. Results showed that C. gigantea Pn was 23.12 umol/(m2·s),much larger than the other three species of broad-leaf plants. Higher saturation point and average photosynthetic rate showed that C. gigantea was a typical sun plant. As the light intensity increased,C. gigantea o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adjustments had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e integrated light use efficienc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C. gigantea has obvious advantages,compared to other broad-leaf plants.%为明确牛角瓜这一新兴高价值经济植物的光合特性,将牛角瓜与广西几种常见的阔叶植物(宫粉紫荆、黑壳楠、观光木)进行对比,测定其光响应过程.结果发现,牛角瓜的净光合速率达到23.12 umol/(m2·s),远大于其他3种阔叶植物;较高的光饱和点和平均光合速率表明牛角瓜为典型的喜光植物;随着光强的增加,牛角瓜对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调节都表现出优良的环境适应性.综合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判断牛角瓜相较于一般阔叶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6(034)007【总页数】6页(P1063-1068)【关键词】牛角瓜;阔叶植物;光响应曲线;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作者】蒙好生;严理;冯娇银;秦武明【作者单位】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南宁 53000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南宁 53000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1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是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角瓜属(Calotropis)直立灌木,别名羊浸树(云南、广东)、断肠草(广东)、五狗卧花心(广东崖县)等[1].在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多生长在低海拔向阳山坡、旷野地及海边.研究表明,其在干热河谷、盐碱地等生境下适应能力较强,可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2].因牛角瓜在纺织造纸(茎皮纤维)[3-6]、树胶(乳汁)[2]、医疗(多种强心苷)[7-10]及绿色肥料(全株)[11]等方面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目前已成为新兴的多功能经济物种[12-13].近年来,学者们对牛角瓜的研究从化学成分鉴定及提取[14-15]逐渐深入,组培及栽培方式[16-17]、生长特性[18-19]和深加工[6,20]成为研究热点,但作为利用价值极高的树种,牛角瓜的生理生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针对牛角瓜光合特性的研究极少[13,21],已有的少量研究对牛角瓜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的部分因子做了研究,但不能完全体现牛角瓜极强的光合能力.本文以光响应特征为切入点,综合对比牛角瓜及广西常见的3种不同科属的阔叶树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幼苗的光合特征,发现这3种阔叶植物均能适应较强的光照和高温气候[22-24].本研究的对比结果可以帮助评价牛角瓜光合能力及光能利用特征,为其在广西地区栽培过程中的光合生理探究提供参考.本次试验所在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广西大学林学院苗圃内温室大棚,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北纬22°51′.所在地夏长冬短阳光充沛年均日照在1500 h 左右,雨量丰富且年均值达1300 mm[25].试验用牛角瓜、宫粉紫荆、黑壳楠及观光木均来自南宁市高峰林场,所有苗木均为1年生实生苗.2015年10月将营养杯幼苗移栽至广西大学林学院苗圃,移栽时选用直径20 cm高度30 cm的塑料盆,塑料盆底部放置托盘防止根系入土.将苗圃内2 kg黄心土与细沙按3∶1比例混合,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填充至塑料盆,移盆当天对幼苗进行充分浇水并添加等量复合肥,从营养杯移栽至塑料盆中后培育3个月,每日下午5时至6时浇水,每次水量200 mL.从移盆的每种幼苗中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植株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逐一编号.于2016年4—5月选取晴朗天气上午9时至11时,釆用美国产LI-6400XT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进行测定,人工光源为LI-6400红蓝光源,设置光合有效辐射梯度为1800、1600、15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150、100、80、50、20、0 μmol/(m2·s),选取供试植株成熟健康叶片,每叶片重复读取3个数据,随机选取3株为3个重复.启动光响应自动测定程序,提取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数据,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Pn/Tr,光能利用率(LU,E)=(Pn/PA,R)×100%.3.1 光响应曲线4种阔叶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及参数如图1、表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牛角瓜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宫粉紫荆、黑壳楠及观光木.牛角瓜的光合效率相比其他3种阔叶树呈现绝对优势,在人工设定光合有效辐射下,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是宫粉紫荆的3.06倍、黑壳楠的6.59倍及观光木的4.61倍;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是宫粉紫荆的3.21倍、黑壳楠的6.02倍及观光木的3.82倍;除此之外,牛角瓜的光补偿点相较于其他3种阔叶树也高了一个量级,并且推测光饱和点在1800 μmol/(m2·s)以上.3.2 气孔导度气孔导度(Gs)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气孔开合的程度,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的大小来控制蒸腾强度及O2、CO2的交换.由图2可知,4种阔叶植物在不同PAR下气孔导度的变化,牛角瓜的Gs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0~200 μmol/(m2·s)为快速上升期、400~1200 μmol/(m2·s)为稳定期、1400~1800μmol/(m2·s)再次快速上升.宫粉紫荆、黑壳楠及观光木的Gs远小于牛角瓜,但变化规律有差异:观光木的Gs变化也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0~200 μmol/(m2·s)为平稳上升期、400~1200 μmol/(m2·s)为稳定期、1400~1800μmol/(m2·s)开始出现较快的下降;黑壳楠及宫粉紫荆的Gs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增加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是宫粉紫荆波动较大.综合各光合有效辐射下4种植物的气孔导度,牛角瓜的最大Gs为0.44 mol/(m2·s),分别是宫粉紫荆的7.59倍、黑壳楠的7.33倍及观光木的10.23倍.3.3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指植物细胞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差值,能反映出光合过程中CO2的耗散与积累效率.由图3可知,4种植物Ci的变化.随着PAR的增加,牛角瓜及黑壳楠的Ci都表现出先快速下降(0~200 μmol/(m2·s))后趋于稳定(400~1800 μmol/(m2·s))的状态,其中牛角瓜的波动幅度较小.宫粉紫荆及观光木的Ci变化较为复杂,二者都在PAR为0~200 μmol/(m2·s)期间快速下降,但观光木在PAR为400~1500 μmol/(m2·s)时Ci一直在增加,其后快速下降;宫粉紫荆的Ci则在PAR 为400~1200 μmol/(m2·s)期间波动下降,随后快速上升.在PAR为0时,4种植物的Ci分别为:黑壳楠441.47 μmol/mol<牛角瓜444.66 μmol/mol<观光木459.22 μmol/mol<宫粉紫荆488.77 μmol/mol.达到最大Pn时,4种植物的Ci分别为:宫粉紫荆137.49μmol/mol<观光木194.93 μmol/mol<黑壳楠244.79 μmol/mol<牛角瓜285.62 μmol/mol.3.4 蒸腾速率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耗散大量的水分来同化CO2,蒸腾速率(Tr)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耗散的水量.图4展示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4种植物的叶片蒸腾速率.可见4种植物的Tr呈现极明显的层次规律,PAR为0~200 μmol (/m2·s)期间,牛角瓜及黑壳楠的Tr呈现快速增长,宫粉紫荆及观光木的Tr则缓慢增长.PAR为400~1200 μmol(/m2·s)时,宫粉紫荆和牛角瓜Tr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慢;黑壳楠及观光木Tr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PAR为1500~1800 μmol(/m2·s)阶段,牛角瓜及黑壳楠Tr呈增长趋势且牛角瓜增速较快;宫粉紫荆及观光木的Tr均呈现下降趋势.在PAR为0时,4种植物的Tr分别为:观光木0.25 mmol/(m2·s)<黑壳楠0.38 mmol/(m2·s)<宫粉紫荆0.73 mmol/(m2·s)<牛角瓜1.27 mmol/(m2·s).4种植物的最大Tr出现在不同PAR下,分别为:牛角瓜5.46 mmol/(m2·s)(1800 μmol/(m2·s))、宫粉紫荆1.99 mmol/(m2·s)(1500 μmol/(m2·s))、黑壳楠3.40 mmol/(m2·s)(1800 μmol/(m2·s))、观光木0.90 mmol/(m2·s)(1200 μmol/(m2·s)).3.5 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如图5所示为4种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可以看出牛角瓜的最大及平均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其他3种植物,4种植物的LU,E均随PAR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至最大值然后下降的趋势.4种植物的最大LU,E分别为:牛角瓜4.58%(100 μmol/(m2·s))、宫粉紫荆2.78%(20 μmol/(m2·s))、黑壳楠1.44%(50 μmol/(m2·s))、观光木2.96%(80 μmol/(m2·s));4种植物平均LU,E排序为:牛角瓜2.79%>观光木1.32%>宫粉紫荆1.08%>黑壳楠0.72%.图6所示为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4种植物在PAR增大的最初均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是黑壳楠在达到最大WU,E后快速下降并在趋于稳定;牛角瓜与宫粉紫荆的WU,E在经过了一段快速增长之后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增加的趋势,最终二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十分接近;观光木的WU,E在最初的增速最大,其最大WU,E也高于其他3种植物,并且在光合有效辐射增加的过程中,观光木的WU,E波动强烈,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波动增长-轻微下降-快速增长”的规律.4种植物的最大WU,E出现在不同的PAR,分别为:观光木6.14 μmol/mmol (1800 μmol/(m2·s))、黑壳楠1.64 μmol/mmol(50 μmol/(m2·s))、宫粉紫荆3.97 μmol/mmol(1800 μmol/(m2·s))、牛角瓜4.74μmol/mmol(1200 μmol/(m2·s)).植物的光饱和点越高,最大净光合速率越快.从本试验中的光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牛角瓜的最大Pn达到了23.12 μmol/(m2·s),大于高柱[13]等人在云南观测到的15.59 μmol/(m2·s)及黄北[21]观测到的19.93 μmol/(m2·s).本试验中牛角瓜的Pn一直呈增长态势,与其他3种植物最大Pn对比可发现牛角瓜高于其他植物一个量级.此外,牛角瓜的平均Pn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且光饱和点为1800 μmol/(m2·s)以上,可以判断牛角瓜为阳性植物(光饱和点>800μmol/(m2·s)),与其他研究中的结论一致[26].在气孔导度的变化上,牛角瓜同样远大于其他3种植物,表明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极强;蒸腾速率方面同样是牛角瓜展现出绝对优势,并且在最大设定光强下仍呈增长趋势.牛角瓜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强于其他3种植物,但是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牛角瓜也在调整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这是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表现.牛角瓜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变化幅度最小,表明牛角瓜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对二氧化碳的周转速率较快,体内积累的二氧化碳较少.本研究对4种植物的光响应发现,牛角瓜的净光合速率一直在增加,但增速存在差异,推测牛角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没有明显“午休”现象.虽然高柱[13]的研究中发现牛角瓜气温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本试验中不涉及温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是否在午间高温状态下会出现“午休”现象有待观测.光补偿点越低,水分利用率越高,表明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本试验中牛角瓜的光补偿点较高,说明对于光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水分利用效率虽然不如观光木高,但仍大于宫粉紫荆和黑壳楠.此外,牛角瓜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及平均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综合本试验中牛角瓜的各项光响应指标,可以对比得出其光合作用强度及对光能、水分的利用效率均强于一般阔叶植物,并且结合高柱[13]及黄北[21]等人对牛角瓜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牛角瓜的光响应参数具有较大变化:广西地区的牛角瓜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加上牛角瓜对不同生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环境改善能力,本研究认为在广西地区推广牛角瓜的种植具有较好前景,不仅能提供多种工业及医药原材料,还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2].【相关文献】[1]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2]许亚生.牛角瓜[J].中国水土保持,1990(1):35.[3]Maity S,Mohapatra H S,Chatterjee A,等.新一代天然纤维——牛角瓜绒[J].国际纺织导报,2014(7):6-8,56.[4]李璇,费魏鹤,李卫东.牛角瓜纤维鉴别方法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3(3):20-22. [5]李璇,费魏鹤,李卫东,等.牛角瓜纤维/粘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J].上海纺织科技,2013(4):13-14.[6]方国平,胡惠民.牛角瓜纤维及其在针织领域应用初探[J].针织工业,2014(5):26-30. [7]王茂媛,王建荣,张新蕊,等.牛角瓜花脂溶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药材,2013(3):404-407.[8]邓士贤,王懋德,王德成.牛角瓜甙的强心作用及其生物效价[J].药学学报,1962,9(11):667-670.[9]张士俊.白花牛角瓜根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6):270-271.[10]杜海燕.白花牛角瓜根氯仿提取物抗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3):40.[11]徐海全.速效绿肥——牛角瓜[J].林业科技通讯,1986(4):9.[12]李瑞,曾建立,王晓东,等.耐盐碱植物牛角瓜产能成分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07,7(6):1217-1220.[13]高柱,王小玲,余发新,等.干热河谷牛角瓜光合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3):19-23.[14]王聪,王玉梅,康绍龙,等.白花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160-162.[15]李琬聪,晏永明,钟惠民.白花牛角瓜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0):1390-1392.[16]高柱,付锦楠,王小玲,等.干热河谷牛角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4(16):27-30.[17]李克烈,罗联忠,陈伟,等.牛角瓜的组织培养[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3):247-249.[18]高柱,王小玲,马焕成,等.干热河谷牛角瓜育苗技术及幼苗生长节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27(4):503-507,555.[19]刘鹏,叶维雁,刘惠民,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牛角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9):179-182.[20]龙丹,郑小静,余刚,等.牛角瓜纤维的靛蓝染色[J].印染,2014(21):20-22,26. [21]黄北,刘惠民,王连春,等.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不同叶位光合日变化特征[J].经济林研究,2015,33(4):38-43.[22]官莉莉,邓绍龙,杨振意,等.五种观花树种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征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1-4.[23]丁琼,张佑麟,刘刚,等.水分胁迫对香樟和黑壳楠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35(4):14-20.[24]孙谷畴,赵平,曾小平,等.不同光强下焕镛木和观光木的光合参数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3):355-362.[25]朱贤良,严理,秦武明,等.4种木莲幼苗生长特性与光合生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1):1163-1168.[26]Larcher W.植物生理生态学[M].李博,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牛角瓜纤维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应用
牛角瓜纤维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耕地面积的受限,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天然纤维来缓解传统纤维的供给压力。
牛角瓜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具有密度低、中空大、重量轻、抗菌性好、利用率高、对健康危害小、可生物降解再生等优点,因此在纺织、医疗、吸附和传感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牛角瓜纤维的生物学特性、物理性能、初加工技术、染色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和分析,为牛角瓜纤维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产业的推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角瓜纤维;功能纺织品;应用;引言纺织面料材料呈现纤维组分多元化、面料外观风格色彩不同常态化及生产低碳减排环保生态化的趋势。
为顺应市场潮流和迎合消费者对纺织品健康、舒适、美观的追求,选用不同纤维混纺,使纱线性能优劣互补,以迎合市场需求,获取较好经济效益,成为面料开发的重要部分。
牛角瓜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纺织新材料。
牛角瓜果实状如牛角,故名牛角瓜,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使用,果实经牛角瓜纤维的种子吸收后,经过加工,获得了牛角瓜纤维。
牛角瓜纤维可用于纺织品生产,以取代棉花和其他纤维。
它有许多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牛角瓜纤维结构与性能由于牛角瓜纤维的独特性、结构和性能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对牛角瓜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牛角瓜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远远低于棉花,并且含有较高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同时也含有较高的乳胶和脂肪,我们研究了其基本物理和物理性质,如长度、细节、线材密度、机械性质和吸湿性,并与天然纤维素纤维相同的棉和棉进行了比较,从宏观到微观测试了纤维的特性,分析了纤维的抗力、糖量和抗菌行为,发现纤维中不存在糖含量高易滋生细菌的抗菌材料,本文研究了牛角瓜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并与木棉和棉的纤维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但是,当水果被切成块时,纤维会连接到胶囊和种子,这两种状态的水果会影响三种纤维的性能.2纤维材料牛角瓜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其纤维线密度为1.05dtex,长度为33mm,回潮率为13.49%,断裂伸长率为2.6%,断裂强度为3.42cN/dtex。
干热河谷牛角瓜根茎叶的解剖结构
干热河谷牛角瓜根茎叶的解剖结构唐军荣;葛娈;马焕成;刘惠民;郑元;罗明灿【摘要】[目的]解剖观察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根、茎及叶的结构,为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利用抗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解剖观察牛角瓜根、茎和叶结构,分析其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牛角瓜为典型耐旱性植物,其根解剖结构表现高度木质化,木质部面积占根面积的(18.16+10.77)%;茎表现高度肉质化,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叶片厚度580.01±6.14 μm,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23.33土1.77)%.[结论]牛角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干热河谷地区可作为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段的先锋树种进行推广种植.【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7)002【总页数】5页(P251-255)【关键词】牛角瓜;根、茎、叶解剖结构;适应干旱机理;干热河谷【作者】唐军荣;葛娈;马焕成;刘惠民;郑元;罗明灿【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7【研究意义】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角瓜属(Calotropis)直立灌木(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77),是典型的阳性植物,对高温强光具有较强耐性,在干热河谷地区均有分布,在野生群落中生长良好且能进行天然更新(高柱等,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干热河谷地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1年 科研热词 干热河谷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海拔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可蚀性 金沙江 酶活性 碳库管理指数 真菌群落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 易氧化有机碳 攀西地区 干热河谷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空间分异 土壤理化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麻疯树 高温胁迫 次生种源 光合特性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降雨-径流 适应性分析 蒋家沟 细枝木麻黄 生长比较 氮素水平 施肥 抗旱性 干热地区 干旱胁迫 常规浇水 scs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麻疯树 高油63 种子植物 田中线 干旱 多重胁迫 地理成分 含油量 单株选择 分布格局 冷害 光氧化 云南 csc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序号 1 2 3 4
推荐指数 4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4年 科研热词 干热河谷 牛角瓜 根瘤菌 木棉科 抗逆性 台湾相思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 云南 丛枝菌根真菌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中药学_牛角瓜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直立灌木,高达3m。幼嫩部分具灰白色浓 毛,全株具乳汁。叶对生;叶柄极短;叶 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 长8-20cm,宽3.5-9.5cm,两面有毛,后 渐脱落,侧脉每边4-6条。聚伞花序伞状, 腋生或顶生;花序梗和花梗被灰白色绒毛, 花梗长2-2.5cm;花萼5裂,内面基部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原始形态:
腺体;花冠紫蓝色,宽钟状,直径3cm, 花冠裂片5,镊合状排列;副花冠5裂,肉 质,生于雄蕊的背面,先端内向,基部有 外卷的距;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 垂。蓇葖果单生,膨胀,端部外弯,长79cm,直径达3cm,被短柔毛。种子宽卵形, 先端具长约2.5cm的白绢质种毛。花、果 期几乎全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性状鉴别: methylenecycloartanol)[3]。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性味: 微苦;涩;性平;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功能主治: 祛痰定喘咳。主咳嗽痰多;百日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散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牛角瓜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名称:牛角瓜 别名:牛角瓜叶、野攀枝花、大麻风 药、羊浸树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原始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药材基源: 为萝藦科植物牛角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tropis gigantea (L.) Dry.ex Ait.[Asclepias gigantea L.」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性状鉴别:
中药学_牛角瓜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备注: 中毒症状为呕吐、下泻,甚则会发生严重 的腹痛和肠炎等。
解救方法:早期可给予活性炭、鞣酸蛋白 内服,和葡萄糖液注射;或用绿豆1两, 甘草、银花各5钱,水煎服。
谢谢!
牛角瓜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名称:牛角瓜 别名:哮喘树、羊浸树、断肠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药材基源: 萝藦科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 Dry. ex Ait. f.,以叶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生态环境: 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性味: 淡、涩,平。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功能主治: 祛痰定喘。主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8钱,切碎,水煎服,或炖猪瘦肉 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角瓜
相关疾病症状: 百日咳、喘咳、定喘、咳嗽痰多、祛痰、 哮喘、支气管炎。
广西维都林场牛角瓜引种栽培试验初探
广西维都林场牛角瓜引种栽培试验初探作者:李元强谢红艳李一民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试验研究了广西维都林场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主干修剪处理下牛角瓜生长及抗寒性差异。
结果表明:定植密度为1 m×1 m的植株生长最优,抗寒性最好;主干修剪保留高度为60 cm的植株结果率及保存率最高;牛角瓜生长易受寒害影响,引种栽培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关键词:牛角瓜;引种;栽培试验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常绿灌木,又名羊浸树、五狗卧花心、树棉等[1]。
牛角瓜在水土保持及防风固沙[2]、医药[3]、棉纺[4]、生物能源[5]等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其在干热河谷地带自然植被群落中生长良好[6],但进行人工集约栽培,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7],因此开展牛角瓜的引种栽培研究逐步引起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牛角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技术[8]、能源热值[9]、纤维成分与性能[10]、光合生理[11]、成分与药理[12]等领域,而对牛角瓜的栽培及抗寒性研究少见报道。
本试验在广西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截干处理对牛角瓜生长或抗寒性的差异研究,为牛角瓜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试验点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维都林场(东经109°24′、北纬23°76′),属丘陵地貌,坡度15°,海拔7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干旱,日照充足,年均气温20.7 ℃,年均日照时数1 750.4 h,年均降水量1 370.9 mm,年均蒸发量1 711.6 mm。
林地土壤主要是砂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砖红性红壤,以沙质酸性土壤为主,肥力中等,土壤厚度约80 cm。
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材料试验用苗由上海魔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
2.2 试验方法2015年5月设计1 m×1 m、1 m×1.5 m和1.5 m×1.5 m 3种密度进行定植,研究3种定植密度下牛角瓜植株生长及耐寒性差异;2016年3月对植株主干进行修剪,设计4种不同修剪保留高度100 cm、60 cm、30 cm、0 cm,研究不同修剪保留高度对牛角瓜生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热河谷牛角瓜根茎叶的解剖结构作者:唐军荣葛娈马焕成刘惠民郑元罗明灿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解剖观察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根、茎及叶的结构,为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利用抗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使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解剖观察牛角瓜根、茎和叶结构,分析其适应干旱的机理。
【结果】牛角瓜为典型耐旱性植物,其根解剖结构表现高度木质化,木质部面积占根面积的(18.16±10.77)%;茎表现高度肉质化,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叶片厚度580.01±6.14 μm,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23.33±1.77)%。
【结论】牛角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干热河谷地区可作为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段的先锋树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牛角瓜;根、茎、叶解剖结构;适应干旱机理;干热河谷中图分类号: S718.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6)02-0251-050 引言【研究意义】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角瓜属(Calotropis)直立灌木(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77),是典型的阳性植物,对高温强光具有较强耐性,在干热河谷地区均有分布,在野生群落中生长良好且能进行天然更新(高柱等,2013)。
牛角瓜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可作为能源植物进行多次割茬利用;其纤维适合生产中高档针织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李瑞等,2007;方国平和胡惠民,2014)。
云南是我国干热河谷集中分布地区,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和澜沧江等河流深邃的河谷是云南省典型的干热河谷区,地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区,干燥度≥1.6(赵琳等,2009)。
长期以来,干热河谷地区的树种选择,特别是乡土树种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一直是该区域研究热点之一。
牛角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乡土树种之一(范建成等,2013),一年四季均能开花结果特性与其根、茎、叶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殊结构有关,但目前对其结构了解甚少。
因此,通过解剖观察牛角瓜的根、茎、叶结构,分析其适应干旱的机理,对牛角瓜的开发利用及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利用抗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目前,针对牛角瓜化学成分、纤维结构及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
王茂媛(2008)研究牛角瓜的生理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部分化合物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人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EpoXycolliferyl alcohol具有抗氧化活性。
费魏鹤等(2011)研究牛角瓜的纤维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牛角瓜纤维具有较高含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壁很薄,热分解温度低于棉纤维,回潮率、含水率比棉纤维略高,具有较好的化学性能,耐酸性好,常温下稀酸对其没有影响。
高静等(2012)研究表明,牛角瓜纤维刚性大、易脆断,纤维横截面中空度高,结晶度较棉纤维低而比木棉纤维高,耐热稳定性与木棉纤维相当。
Umsalama等(2006)以牛角瓜提取物饲喂非洲瓜瓢虫,结果表明,非洲瓜瓢虫的初孵幼虫不取食牛角瓜提取物处理过的南瓜叶,4龄幼虫取食用牛角瓜提取物处理过的南瓜叶后未化蛹即死亡。
王茂媛等(2013)研究牛角瓜花的脂溶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角瓜花脂溶性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邓佳等(2014)分析野生牛角瓜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角瓜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叶脂溶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本研究切入点】牛角瓜对干热河谷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对其形态解剖结构及抗旱机理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集干热河谷地区野外生长牛角瓜的根、茎、叶,使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解剖观察和分析,揭示其适应干热河谷环境的结构机制,为牛角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牛角瓜的根、茎、叶于2014年4月下旬采自云南省元江县桥头村元江大桥附近,该区地处东经101°57′、北纬23°38′,海拔380 m,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
1. 2 试验方法选取叶片成熟、根和茎的直径0.4~0.6 cm的健康牛角瓜植株,将叶片切成l.0 cm×1.0 cm 小块,茎和根切成1.0 cm长小段,用FAA进行固定,酒精系列脱水,石蜡包埋,手动旋转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8~12 μm,最后制作成永久性玻片,在蔡司Axiovert 20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运用AxioVision Rel 4.8软件拍照并测定相关指标,试验数据均以多个切片测量所得,每项指标重复测定20次,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 1 牛角瓜根的解剖结构从图1可以看出,牛角瓜的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直径5438.55±1027.35 μm。
根外围有尚未完全脱落的表皮细胞,经番红固绿着色,表皮细胞呈深褐色,可能含有单宁等细胞内含物,能防止极端高温下根系水分过度蒸发。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木栓层由2~3层细胞间隙较小、排列紧密、呈长方形的木栓细胞组成,栓内层则由木栓形成层内侧的3~5层细胞间隙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皮层组织由大量薄壁细胞组成,厚度711.12±27.94 μm,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
次生维管组织由次生木质部、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组成。
形成层外侧是次生韧皮部,厚度633.59±50.66 μm,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组成,韧皮薄壁细胞呈排列紧密的近椭圆形。
形成层内侧是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木质部厚度为1095.40±249.1 μm,木质化程度较高,能减轻高温干旱對根系细胞的伤害。
导管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呈发散状分布,导管直径92.86±34.75 μm,在干热河谷雨季时能加速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供应牛角瓜生长需要。
2. 2 牛角瓜茎的解剖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牛角瓜的茎由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直径5457.23±130.48 μm。
茎表皮细胞由一层大小相似、紧密排列无空隙、近圆形的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表皮细胞内侧有3~5层近砖形细胞,厚角化且紧密排列,这些结构可减弱茎干水分过度蒸发。
皮层组织厚度588.09±15.98 μm,由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皮层面积占茎横切面积的(38.80±2.03)%,能储藏更多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缓冲植物水分需求与土壤水分供给的关系。
茎木质部分化明显,木质部厚度203.11±20.31 μm,由4~6个导管呈径向排列,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于薄壁细胞中。
茎肉质化程度较高,髓部特别发达,由大量薄壁细胞组成,呈圆形或近圆形,紧密排列无胞间隙,其中含有形状不规则的内含物;髓直径达3187.20±97.87 μm,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髓肉质化程度较高,储存的大量水分能供应牛角瓜在旱季的生理生长需要,增强了耐旱性。
2. 3 牛角瓜叶的解剖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牛角瓜叶片为异面叶,叶片横切面由叶脉、表皮和叶肉组织组成,叶片厚度580.01±6.14 μm,其中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牛角瓜叶脉发达,为羽状网脉,主叶脉较粗,呈半圆形,侧叶脉较细,有利于增加叶片受光面积,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满足全年开花结实所需营养。
主叶脉维管束分化明显,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由3~5列导管沿径向整齐排列。
维管束中间有形成层,产生少量次生组织。
主脉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占较大比例。
牛角瓜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均由一层呈椭圆状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厚度(20.62±2.29 μm)略厚于下表皮(18.30±2.67 μm),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可减缓水分散失。
栅栏组织与上表皮细胞相连,由1~3层细胞呈柱状组成,几乎无间隙,排列紧密。
栅栏组织因叶片面积大而能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间存在排列疏松、无规则、相互连接成网状的海绵组织,较之栅栏组织细胞厚度(135.30±9.71 μm),海绵组织细胞更厚(304.86±30.03 μm),海绵组织的胞间隙及空下室发育良好且体积较大,不仅能贮藏水分,还能扩大叶片的内表面积,促进光合作用的气体交换,提高光合效率。
此外,发达的海绵组织起着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可避免夏季干热河谷的高温对叶片灼伤。
3 讨论长期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其营养器官通常会形成典型的旱生结构(薛立和曹鹤,2010;刘静等,2011)。
本研究认为,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气候以极端高温干旱为显著特点,牛角瓜在长期适应过程中也演化出了典型的旱生结构,其中,牛角瓜根的木栓层较厚,木质部比较发达,木质部面积占根面积的(18.16±10.77)%;茎高度肉质化,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叶片栅栏组织及海棉组织均较厚,且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牛角瓜根、茎、叶的特殊结构使其能适应干热河谷地区的特殊气候,在夏季高温时通过叶片的快速蒸腾作用降低体温,到干旱季节时,茎和叶片中贮存的大量水分能维持牛角瓜的正常生长需要。
李庆(2004)、王文等(2013)研究认为,植物的根系是吸收水分的重要营养器官,也是最直接、最早感知干旱的器官,处于干旱环境的植物的根系会形成对水分胁迫的适应特点,其木质化程度、输导组织等均会影响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中,牛角瓜根系具有发达的周皮,能防止高温对其根的灼伤及土壤严重缺水时根部对土壤反渗透失水,与周智彬和李培军(2002)对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一致;根木质部与根面积比达(18.16±10.77)%,高度的木质化能减少高温干旱环境对牛角瓜造成伤害;导管直径为92.86±34.75 μm,最大直径达186.94 μm,能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减弱运输水分及营养物质的阻力,输导效率高,与刘飞虎等(1999)对苎麻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结论一致;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呈木质化,可进一步保证输导的安全性,与黄振英等(1997)对新疆沙生植物的研究结论一致;髓面积占茎面积比达(34.21±2.79)%,茎高度肉质化,髓部能储存大量水分,可为植株生长提供水分度过较长时间的旱季,与李晓燕等(2008)对沙棘的研究结果一致;茎皮层较厚,皮层面积占茎面积比达(38.80±2.03)%,有利于贮藏更多水分和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与赵祥等(2010)对达乌里胡枝子的研究结果吻合;叶片较厚(580.01±6.14 μm),其中的海棉组织平均厚度(304.86±30.03 μm)远厚于栅栏组织(135.30±9.71 μm),与葛娈等(2015)对干热河谷地区坡柳叶片的研究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