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单元教案】9年级上第5单元 舞台视野
苏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教案
苏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教案《舞台咏叹》(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第二课时课型: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对歌剧、舞剧和音乐剧感兴趣,主动搜集有关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的资料。
2、聆听歌曲《扎红头绳》、《天鹅湖》、《回忆》,演唱并感受其主题片段,初步了解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的一般特点。
能听辨熟悉的歌剧、舞剧片段。
3、在充分的聆听与丰富的音乐实践中,发掘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欣赏感悟《扎红头绳》、《天鹅湖》和《回忆》教学难点:探究发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二、音乐欣赏:(一)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请学生介绍剧情。
2、投影介绍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等知识。
3、欣赏《扎红头绳》。
4、男女同学分角色唱一唱主题旋律,对比两个主题的音乐特点(曲调特征,旋律音调、节奏等)5、分析思考:a:歌剧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b:你认为此时的杨白劳和喜儿幸福吗?为什么?他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什么?c:假设你是黄世仁,你会怎样对待这一对父女俩?试试用七声徵调式创编曲调把你的想法唱出来。
6、小结。
(二)欣赏舞剧《天鹅湖》选段《天鹅》、导入欣赏(其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2、欣赏《天鹅》片段3、回答问题后,了解舞剧的基本知识,再完整欣赏。
4、思考:作品是用什么乐器、什么旋律表现天鹅的形象的?5、男生哼鸣,女生随老师表演天鹅舞,感受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美感。
(三)欣赏音乐剧《猫》选段《回忆》、老师语言导入音乐剧的欣赏。
(音乐剧的产生)2、欣赏《回忆》。
3、唱一唱主旋律,体会歌曲情感。
4、讲述老猫的故事,讨论探究老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给我们什么启示?三、对比小结:歌剧、舞剧、音乐剧的异同。
四、反馈评价:听辨几段熟悉的音乐,判断选自什么作品。
五、拓展:音乐剧等离我们并不遥远,了解身边的音乐剧的创作过程,六、结束语,提升主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课文导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主题和结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词语研究:学生通过词语研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搭配。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表达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预:要求学生提前预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活相关知识。
3. 讲授知识: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演示,逐步介绍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4. 练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小组或全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6.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使用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多媒体资源等。
7.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参考答案和批改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供指导和反馈意见。
3. 测验考试:组织定期的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互评互助:鼓励学生进行互评互助,相互帮助和提供建议,促进研究进步。
教学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资源- 教学辅助资料和练册- 学生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学习戏剧文学作品,三篇课文都是剧本节选。
二、1.通过阅读笨蛋呀u,了解剧本的主要特点,了解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对刻划人物,突出主题作用。
2.通过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
3.学习剧本,了解群鸟归巢的社会状况,认识清政府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
三\课时安排:
计划总课时10课时:
《茶馆》4课时
《陈毅市长》3课时
《开国大典》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写作2课时,
综合性学习不安排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分析剧本中的人物、主题、与分析小说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注意抓住矛盾冲突和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理解作品主题,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这种阅读剧本的方法,噬血使学会辨体阅读。
2.本单元中由于《茶馆》所反映的时代距离学生较远,内容理解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讲深讲透。
3.《陈毅市长》和《开国大典》的剧情比较集中、单一,可以让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事件,《茶馆》的剧情及人物比较繁杂,需要老师有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树立清楚。
4.根据戏剧文学特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尝试自编自导自演,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喜剧创作和演出的快乐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三篇课文是节选,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让学生介绍或由老师讲解有关剧情和背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 本单元的主题是“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观点的表达,学会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2. 单元内容。
3. 教材编写意图。
- 在九年级上册安排本单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辨别是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本单元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文化、学术、创新等多个领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 经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例如在七年级学习过简单的议论性短文,知道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议论文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2. 思维能力。
-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
在学习议论性文章时,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论证过程理解困难。
3. 学习习惯。
-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在阅读议论文时可能只是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论证思路和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 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 学会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能够仿照课文,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巩固阅读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秋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戏剧片段教案语文创新
写作戏剧片段【教课目的】1.改写戏剧片段,加深对戏剧这一文学款式的认识。
( 要点 )2.改写时借助联想与想象,丰富戏剧人物的表现力。
( 难点 )【教课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阅、评讲、改正。
第一课时情形导入 (2 分钟 ) ;自学互研 (43 分钟 ) ;限时写作 (20 分钟 ) ;第二课时沟通显现(35 分钟 ) ;检测反应(10 分钟) 。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戏剧,是一门经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中各样矛盾的舞台艺术。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舞台,我们已经品味生活并仍在品味着生活的悲欢离合。
我们正在感觉着社会,走近社会。
假如我们把这些生活的经历、生活的体验,用文字的形式,经过详细的舞台形象再现出来,或许就是一个成功的戏剧剧本。
假如我们感觉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缺少适合的戏剧创作素材,不如先试试将其余文体的作品改编成戏剧剧本,从中领会戏剧创作带来的快乐吧!今日的作文课就教大家怎样写戏剧片段,从中去领会戏剧创作带来的快乐。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明确戏剧改编的方法和步骤。
在改编戏剧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
戏剧讲究矛盾矛盾和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所以,选用的剧本最好情节生动,人物语言个性鲜亮。
所以叙事类文章是我们的首选。
第二,立意。
既然是改编,不歪曲原著自然是基本要求,改写时要注意人物性格和相关情节要与原作保持一致,自然,忠实于原著,不等于把作品原有的意思所有表现出来,要依照剧本的规模而有所弃取。
如长篇巨著,我们能够选择此中的一组或几组片段来进行编写。
第三,情节。
情节构造一般可分为初步、发展、热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改写时可借助联想和想象,能够增补某些情节,丰富人物的表现力。
第四,语言。
戏剧语言应拥有四个特色:个性鲜亮;富裕动作,能够推进情节的发展;精练,有潜台词,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涵义,要言不烦地揭露人物心里世界的奇妙变化;悦耳上口,浅易易懂,切合人物的不一样身份。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茶馆老舍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1 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
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第二幕 1920年,北洋政府执政。在卢孟实
的精心打理下,福聚德已经盖起了一座气派的 大楼。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莱式, 斡旋于各色人等中,又有玉雏儿等人的倾心相 助,福聚德的买卖日渐红火。
第三幕 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八年后,
福聚德已经名噪京师,此时是福聚德的鼎盛时 期。然而,这也正是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开始。 在内忧外患之下,誓要改变“五子行”身份的 卢孟实被迫把店还给唐家,回归故乡。
舞台说明知识卡
1.定义: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
戏剧除了台词,还有 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舞台说明,请借助“舞台 2.分类: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
说明知识卡”,在课文中 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
画出舞台说明并进行分类,
动作、上下场等。 3.作用: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的这十一年,是张勋复辟又失败、北 洋军阀执政、民政府统治的特殊时间段,正是风云 变幻、新旧交替的时期,各种军阀势力纷争,社会 秩序混乱。而且无论什么势力上台,社会的整体风 气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民众的精神面貌也没有任 何改观。
梳理阅读策略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京味特色
内容题材
“福聚德”本来是 诞生在北京前门口 的烤鸭店,以它为 聚焦点,写它在时 代风云变幻中从一 个小店铺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天下 第一楼”,又经不 住内忧外患而由盛 转衰的故事。题材 本身带着浓厚的北 京味道。
民俗文化
方言俗语
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古代小说单元目标:1.阅读(1)激发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3)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把对小说人物的讨论放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2.写作(1)学习古代小说细致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刻画身边熟悉的人。
(2)就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写法的多样性写一篇探究心得。
3.口语交际(1)口头复述课文情节,讲得越细越好。
(2)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智取生辰纲》通过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体现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修之死》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陋灵魂,将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香菱学诗》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展示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给人以启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香菱虽然身份低微,但她聪颖坚毅,不甘心于粗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这一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
2.阅读建议(1)课前阅读《水浒传》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回,了解杨志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以“智”字作为突破口。
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梗概;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一文,应先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当前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细节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杨修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古典名著一.单元教学目标1.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词汇。
2.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3.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4.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5.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特见解。
6.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出审视人物,解读情节。
7.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1.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2.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三.单元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毕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社会经验也谈不上,所以这这单元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该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恰如其分地引入写作背景。
四.学法指导1.《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该以“智”字为突破口。
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复述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应该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认识曹操和杨修不同的性格特征。
3.是长篇小说节选,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其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香菱学诗》全文重点写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应该抓住本文的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导航1.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看清故事的大背景。
2.要把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切忌泛泛而谈。
3要鼓励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学习运用点评法,以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本单元后,再自拟题目写一篇心得。
六.单元课时划分《智取生辰纲》………..2课时《杨修之死》………..1课时《范进中举》………..2课时《香菱学诗》………..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二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花园中学刘正奎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高国民整理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第五单元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称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
三、演好自己的角色:
合格的社会角色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从学生角色做起。 怎样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一是从小立下志向,并不懈努力 ;二
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我”的民族是汉族,“我”的这个角色是:A
()
A、与生俱来的
B、社会规定的
C、自己选择的
D、自己期A 盼扮演的
2、我们感受角色变化的途径有:(
❖ 达成共识.
❖他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作为长辈,应设法与晚辈沟通,消除 隔阂
❖消除代沟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加 强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 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只有这 样才能与长辈建立起和谐、融 洽的关系.
二、不同角色的相互理解:
1、不同的角色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对待同一 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时代的人 就会出现代沟,解决的办法是:沟通、尊重、包容、 理解和悦纳。
你能说出你过去、现在和将来扮演或 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吗?
中国公民 女儿
汉族
科学家 顾客
学生
乘客
志愿者
在这些社会角色中,哪些是先天就有的? 哪些是社会安排的?哪些是期望扮演的?
与生俱来
汉族 中国公民 女儿
社会规定
学生 顾客 乘客
期望扮演
科学家
材料:十四岁的小雨是个很平常的男生,由于贪 玩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常遭受父母的责骂,心 情一直很郁闷,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终于有 一次再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后负气离家出走,最后 在老师的说服下才回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相同 不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创造宣言》
作者批驳的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五种人不能创造
驳论文 如何批驳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批驳类型
先破后立 边破边立
【学习评价】
顾颉刚先生告诫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议 论文的论证是否合理,一要看观点前后是否一致,二要看使用的论据能否支持观点。如 果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就不能契合论证的需要。请自选一篇课文,再次梳理 文章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以“论证要合理”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文段, 就论证是否合理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如涉及不合理,请阐释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意 见,如不涉及不合理之处,请为文中的论点补充其他合理的论据(不少于两个)。
2.梳理《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思路。 (1)文章标题为“怀疑与学问”,请找出能阐明“怀疑” 与“学问”关系的句子,并思考其包含几层关系,明确中心 论点,填写下表,梳理文章结构。
中心论点
分论点1
分论点2
(2)理清层次,辨别方法。课文观点鲜明深刻,以两个分论点作支撑,以严谨的 论证思路阐释中心论点。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发现每一个分论点下还有小观点和材 料对其作支撑,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二是运用所学方法为《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绘制思维导图,分别理清其论证思路。 ○ 三是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前述五篇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共性与个性,提炼其思路结构模式。 ○ 四是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的议论性小文段,阐释所提炼出
来的思路结构模式具有的共性特点。
大单元教学整体实施
5-11段:边树靶子边打靶子: 摆出“敌论”之后,批驳对方的论证
敌方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你看 教案.doc
5 你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小学音乐教案苏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教案_0271文档
2020
小学音乐教案苏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教案
_0271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音乐教案苏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台咏叹教案_0271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教学+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④介绍王凯同学的发声条件,有专业水准。
采用降调,这样就把屈原悲愤的心情展现出来,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戏剧的语言也叫台词。台词是 戏剧表演的基础,也是声音的灵魂。王凯同学对屈 原这一场戏准备得非常充分,他联系当时的背景,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逐一确定屈原的每一句台词, 并做到烂熟于胸,灵活运用。
表演指导能力
50
总分:_____
得分
2.颁奖。
由评审团撰写颁奖辞,主持人宣读颁奖辞, 班主任将奖状和奖品颁发给相应同学。
新课导入
第2课时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戏剧的剧本,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的戏剧,那 么,要如何来评价一部戏剧的好坏呢?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了解戏剧评论
剧组评议表
项目
要求
分值 得分
主题把握 主题思想积极健康
5分
剧本创作
在原有故事基础上有合理 的创作、改动
10分
故事表达
故事表演完整,语言流畅、 清晰
20分
表演仪态
落落大方、自然,整个表演 能表现人物性格
20分
项目
要求
语音语调、符点合 ;故 感事 情发 基展 调及 与人故事物内性容格相特
情感
符,感情流露自然得体
全篇结构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再加上 作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真诚朴实, 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戏剧评价写作指导
1、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时,力求明白晓畅,切 勿深奥晦涩难懂。
2、阐述看法时,要列举实例进行分析,便于读者 理解和信服。 3、涉及专业术语、把握不准的需査阅相关资料、 典籍,规避错误。 4、明确提出观点,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教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成功,神七升天,上海世博、广州世大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背景介绍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
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
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案1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三、板书设计
我 看
穆 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学生启发得不够,学生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1、沁园春·雪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9、三顾茅庐(罗贯中)
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āng)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次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熟悉相关课文和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 预先复第五单元的课文和配套题。
3. 准备一些相关图片和实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
2. 阅读理解:给学生分发课文并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然后与全班分享结果。
3. 文言文鉴赏: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并通过解析词语和句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撰写相关的议论文或小小说,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技巧的理解,并澄清他们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讨论的质量、积极性和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
2. 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的评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通过课堂和作业反馈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扩展文化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外研究,扩充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堂备课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新课标(语)第五单元舞台视野本单元是戏剧和影视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八年级戏剧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本单元中的几篇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使学生具体可感地了解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形象地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和胸襟。
个性化的语言是本单元作品最突出的特征,阅读时要透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节选)》,通过描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众多人物形象,展现了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当代作家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选场)》,通过记叙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夜访著名化学家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的胸怀和智慧。
电影作品《开国大典(节选)》从生活的角度,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平凡朴实、诚挚谦逊。
1.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戏剧内容,体会文中所写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2.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戏剧、影视的录像,加深对剧本的感受和理解,指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以本单元的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适当地扩展阅读范围,课外阅读一些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一些戏剧文学的知识。
如果学生有兴趣、有余力,可以让他们读一读戏剧的全文或课文作者的其他剧作。
5.通过分析戏剧冲突和品味戏剧语言来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从而把握剧本所表达的主题。
初步感受话剧、戏曲、话剧小品、影视等剧本不同的艺术风格。
6.尝试戏剧剧本的编写和演出,加深对戏剧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第17课《茶馆(节选)》2课时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3课时第17课茶馆(节选)1.易错字遛.(liù)戊戌..(wùxū)贵庚.(gēng)文绉.绉(zhōu)趿.拉(tā)官饷.(xiǎng)嗻.(zhè)珍馐.(xiū)咂摸..(zāmo)2.多音字相(ā)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
()相面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
差(ā)差错错误。
( )差劲不好。
(ā)差事被派遣去做的事情。
(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不一致。
畜(ù)畜生泛指禽兽。
(ù)畜牧大批牲畜和家禽的饲养。
3.形近字饷(ǎ)官饷薪金。
晌(ǎ)一时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戊(ù)戊戌天干的第五位。
戌(ū)戌时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ù)戍守防守。
戎()戎装 兵器 武器。
军事 军队。
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为和平。
珍馐:珍奇贵重的食物。
咂摸: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
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预感:事先感觉到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等。
【文题解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题目简洁,内涵丰富。
【创作背景】《茶馆》是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以裕泰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社会的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社会底层的民不聊生,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1.学习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1.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做出初步评价,并交流心得。
2.训练自己朗读剧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语言分寸。
1.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2.认识人民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道理。
【重点】欣赏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个性化的语言。
第课时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
2.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概括剧情。
3.了解剧本人物的特点。
初步了解剧情,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同学们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融文学、雕塑、绘画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进戏剧的机会,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美誉的话剧——《茶馆》,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1.积累字词。
遛.( ) 戊戌..( ) 贵庚.( )文绉.绉( ) 趿拉..( ) 官饷.( )嗻.( ) 珍馐.( ) 咂摸..( )〔答案〕liùwùxūgēng zhōu tāla xiǎng zhèxiūzāmo2.掌握词语。
化干戈为玉帛:珍馐:老气横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兵荒马乱:预感:〔答案〕化战争为和平。
珍奇贵重的食物。
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比喻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形容战争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事先感觉到的。
3.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等。
二、介绍《茶馆》剧情[设计意图]补充交代《茶馆》的内容。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截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的情景,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以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串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大牢。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胖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非忘不可”。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工。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
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
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
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焚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诅咒的时代送葬。
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三、感知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四、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1)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
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第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2)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当时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什么?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2.集体交流,明确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五、初读剧本学生分角色读剧本。
课文较长,人物众多,尽量读出其中的京味儿。
这一幕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课时1.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2.把握文中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
3.体味剧中既精练又个性化的语言。
1.理解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语言的分析。
导入:直接型[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把握主旨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