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
国家不幸诗家幸
国家不幸诗家幸作者:白拂来源:《初中生·阅青春》2018年第12期《南唐二主词》的作者是五代十国时的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也就是李璟的儿子,世称李后主。
李煜的词风大多清丽婉转,语言自然又富有表现力。
尤其是遭遇亡国之痛后,其词作纯从血泪中进出,绝少雕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或许是读多了武侠小说,我有些向往武林中人的豪情和快意。
因此,谈及五代十国时的词人李煜,我心里总像压了块石头,闷得透不过气来。
词人二字,念时觉得有风雅之气拂面。
那风雅,含有气象万千、雪月风花、山水田园……陶醉在诗文意境里的人很多,可一个人若抛却生命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而只沉迷于诗文,便有些不甚务实。
特别是他居于重要位置。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另一重身份,或说他的职业,是我国南唐时的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形貌奇特,每只眼中有两个瞳孔,此类“重瞳”之人,仅有的先例是西楚霸王项羽。
同为一方主政之人,李煜和项羽,二人无论是功业还是性格,差别非常大。
项羽以武著称,以霸闻世;李煜则以词著名,至今仍被封为“千古词宗”。
一文一武,一目两眸,饶是相衬。
李煜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瑰丽无比的诗篇,比方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
李煜的诗词,读时总觉有一种空灵之感,清秀且瘦,虽多为婉约,但风骨犹存,意境开阔,气象宏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评价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关于李煜的为人,后人评价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情婉约不够坚韧,多以亡国之君论之。
纵观我国五代十国历史,北宋一统江山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南唐在李煜的父亲李璨时已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
李煜出生的时代,是群雄竞起、波涛汹涌的乱世。
悲情李后主
悲情李后主作者:肖玉芳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11期“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遗山诗》)这话用在李煜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为一代国君的李煜是失败的,作为一代词人的他则是成功的。
而且,正因为他有由帝王沦为阶下囚的经历,他才会有那么多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
请看下面的这首《虞美人》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晚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亡国之后被俘虏到开封,封为违命侯时写的。
面对着那曾给过他无限诗情画意的春花秋月,他竟无端地问了一句“何时了”!因为作为阶下囚的他已无心再欣赏这美景,而且,景越美,他的心越痛,多愁善感的他怎能忍受这屈辱?敏感脆弱的心怎能承受这煎熬?“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李煜《与故宫人书》)啊!时光就在这种灵魂的煎熬中悄悄溜走,东风又起,大自然再次把她最能引人遐想的美景肆无忌惮地展现于他眼前,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再次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他,词人痛苦地呻吟着:他留恋往返的亭台楼阁应该还在吧,可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红颜知己呢?她们过得还好吧?还牵挂着他吗?那般的明眸皓齿,那般的莺歌燕舞,那般的善解人意!听,那不是她们在唱在舞在笑吗?怎么会呢?她们不是在自己被捕时已焚身于火了吗?哦,这原来是别的女子在那个地方欢笑着。
是自己害了这些可爱的精灵啊!“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此时,词人有的是悔、是恨,多的是泪、是愁,如何排遣?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那支灵动的笔宣泄出,用颤抖的声间哀吟出,挥之不去的愁铺天盖地而来,读者也要随着他一起被那愁的洪水淹没了!难怪宋太宗会听出他的故国之思,而要用牵机药把他毒死。
这就是李煜,他用他那颗最真纯、最敏锐、最深挚的赤子之心去感受,“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短处,亦即为词人之所长处。
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相关推荐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精选16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篇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春风比秋风还凉,单薄的衣衫已挡不住五更清寒,亡国的阴影还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酒杯已放在桌上,转眼就要踏上黄泉路。
看完那些叫人断肠的词句,我总是禁不住掩卷而思,一遍又一遍地问:“李煜,你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你是成功的,为什么没有射大雕的气概,而在深秋的梧桐旁悲叹一生?如果你是失败的,为什么词人的光环在你头上熠熠生辉?也许,你既是成功的,因为开了词风;又是失败的,因为亡了国家。
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有泪也有笑。
繁华一世,有龙楼凤阁,歌台舞榭,于是你有了“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的写意。
夜半席散,踏着月光洒下的满地清辉而归,你又有了“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的情态。
到了“林花谢了春红”的季节,你徘徊在十字路口,垂泪对宫娥,无法高唱“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只能慨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阶下称臣之后,该是你作为词人成功的顶点,你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闲愁;你叹“恰似芳草,更行更远还生”是离恨。
所以,作为一个词人,你成功了。
可是,作为帝王,你却没有使国家振兴,任“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毁于一旦。
你没有豪情,也没有壮志,只能被俘囚禁。
在那段屈辱的日子里,你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你只有愁绪,只有眼泪,只有凭栏肠断。
你既然不能叱咤风云,一呼百应,当初又何必登上王位!所以,作为一个帝王,你是彻底的失败者。
李煜啊,纵然你再爱《羽衣霓裳》,都已成前代历史,而对你的功过褒贬,自有后人评说。
李煜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篇2你是词中之帝,却又是亡国之君。
后人评价你“作个词人真绝代”。
可是造化弄人,阴差阳错,虽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你,成了一国之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谈李煜词所反映的自身遭际
而极 富感染 力。他 的这种词风在 《 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 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词人孤 单~人 , 怀 着满腹的忧愁 , 迈着沉重
的步履 , “ 无言独上西楼 ” , 其处境之孤 寂 , 心情之 萧索 , 可想
而知。仰望天上, ~弯残月正如残破的故 国和 自己破碎的心 ; 寂寞 的是 自己, 被锁 的也是 自己。这种“ 剪不断 , 理还乱 ” 的愁 息, 它看不见 , 摸不着 , 摆不脱 , 让人心境更加凄婉悲凉。可 以
人沈雄在 《 古今词话》 中评价道 : “ 后 主疏 于治国 , 在词 中犹不
以分为两类 : 前期作 品主要 写富丽堂皇 的宫廷生活和风花 雪 月 的男女艳情 , 而降宋之后 , 则 大都 书写失去 昔 曰生 活的悲 痛。他的词 , 实际上就好像一篇篇叙 事写景抒情 的生活 日记 ,
而在 《 浪淘沙 ・ 帘外 雨潺潺》 中, 他“ 梦里不知身是客 ” , 暂
《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 时了》 和 以上两首词无论在 思想 内
月 醉 归 仍 余 兴 未 尽 。全 词 笔 法 自然 奔 放 , 意兴 流 畅挥 洒 , 语 言 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 , 都有异 曲同工之妙 。读这首词 , 可以感
明丽 直快 , 情境描 绘动人 , 短短 一篇就 把一次 盛大欢 宴 的情 到词人郁郁不乐的情绪都凝聚成一个 “ 愁” 字, 渗透在 字里行
—
—
谈 李 煜 词 所 反 映 的 自身 遭 际
⑥ 罗卿霞
提起南唐后主李煜 , 人们往 往在第一时 间想 到千古流传 后期 的词作里 , 或感 叹身世 , 或眷恋往昔 , 或托物言情 , 或直
的名句 “ 问君 能有几 多愁 , 恰似一 江春水 向东流 ” , 而后再 想 抒胸臆 , 把 一个亡 国之君 的思 乡情 、 亡国恨表 现得哀婉凄 美 到他的国君身份 ,世人都说 他是一个失败 的皇帝 ,殊不知 , “ 国家不幸诗家幸 , 赋到 沧桑句便工 ” , 正是 由于国家的沦丧 , 遭遇 的坎坷 , 才造就 了这位 “ 词中之帝” 。 李煜是五代十 国时的最后~位 国君 , 史称李 后主。这位 “ 精究六 经 , 旁综百 氏” , 而且 “ 洞晓 音律 , 精别 雅郑 ” , 同时擅 最高 , 可 以说是~位相 当全面的艺术家。他 的词语言清新 , 形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诗歌鉴赏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歌鉴赏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解释:国家的不幸却是诗人的幸事,当写到亲历过的人世沧桑,不用刻意追求就能写出感人的好诗。
沧桑:世事变化很大。
赋:用作动词,指写诗。
工:工整精巧,形容诗好。
出自:清赵翼《题遗山诗》原文:《题遗山诗》清代赵翼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这两句是对元好问的生平概括,表达了他的不幸和伟大。
元好问亲身经历了金元易代之变,目睹了国家的兴亡和灾难,为修订两朝文献已把自己熬成老翁。
“两朝”指的是金和元,元好问是金朝人,但入元不仕,他对金元两代的文献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衰翁”既指他的年老体衰,也暗含了他的孤寂无助。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这两句是对元好问的品格评价,表达了他的高洁和忧患。
元好问入元不仕,有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时常忧心故国的文献像楚人失弓一样遗毁。
“周粟”指的是新朝的俸禄,元好问拒绝接受,以示不忘故国。
“楚弓”指的是金代文献,楚人失弓是一个成语,比喻失去了本领或珍贵之物。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幽兰轩宫殿悲凉的夜里,闪烁着荧荧鬼火,故都燕京的乔木在瑟瑟秋风中如泣如诉。
这里的“行殿”指的是金之南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市,元好问曾在那里任职。
“夜火”指的是鬼火,寓意着死亡和灵异。
“故都”指的是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
“乔木”指的是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两句是对元好问的诗才评价,表达了他的才华和成就。
国家的不幸却成了诗人的幸事,在饱经沧桑后,诗句也变得工整,富有深蕴的情感。
“国家”指的是金国,“诗家”指的是元好问,“赋”指的是吟咏、描写,“沧桑”指的是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赵翼以极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从生平、品格、情感、诗才四个方面,对元好问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赞颂,展现了他的不幸与伟大,高洁与忧患,哀怨与凄凉,才华与成就。
李煜——绝代才子,薄命帝王,一场华丽的悲剧。
李煜——绝代才子,薄命帝王,一场华丽的悲剧。
他出生的那日,正值自己的祖父李昪受禅称帝,黄道大吉之日。
继承了父亲李璟的儒帝基因,小小年纪便才气不凡。
他去世的那天,一向风和日丽的江南风雨交加。
消息传到了江南,百姓纷纷伏地痛哭和老天一起为这位错生帝王家的仁君送行。
是的,就是李煜。
1.他仿佛一直是个不一样的存在。
想做个风流潇洒的诗人,却不得不压抑天性,谨言慎行。
想做个名留青史的国主,却也始终抛不下心中的七情六欲和身边的柳绿花红。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出身与天性,就注定了他这一生华丽而又悲惨的命运。
而那高高在上九五之位原本与他并无关系,安逸又奢靡的做着他的安定郡公,每日舞文弄墨,吟诗作对。
每日风流潇洒,好不自在。
每日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也乐在其中。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命运突然改变了轨迹呢。
是在他的长兄太子突然病逝开始,还是在他被立为新储开始。
可一切又仿佛都是注定了的,他天生相貌奇特,长有骈齿,重瞳,古往今来,长有骈齿,重瞳的,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孔子,项羽,再比如晋文公。
天意一步步的将他推向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也将他推进了万丈深渊。
刚开始做皇帝的他,只能生活在一片声色犬马里,沉醉于歌曲舞乐,诗词歌赋,放荡不羁又不失文人风雅。
大致的生活从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来。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后主到底还是盛极不失风雅。
2.后来,一个人出现了。
她就是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周娥皇。
也就是后来的大周后。
大周后十九岁便入宫为妃,不仅貌美如花,更善凤萧,琵琶,工诗词,能书画。
仅凭几张残谱便复原了《霓裳羽衣曲》。
除此之外,她对于下棋、掷色子这些大众化的游戏,也样样都是绝顶高手。
遇到了这样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还是自己的妻子,李煜愈发沉迷在诗情画意,歌舞升平中无法自拔。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李煜,又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幸的诗人。
他即位于936年,南唐国家的国祚也从此开始了一个短暂而动荡的时期。
李煜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但这位诗人却能够以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和生命力去应对这一切。
李煜的词,以其细腻、柔美、悲怆而著称于世。
他整合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各种音乐、舞蹈、戏剧元素,使得他的词华彩夺目,极富表现力。
但李煜的词歌照亮了他的文学生涯,无奈政治被挤压,国祚覆亡,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富裕和荣华富贵,最后被北方的金国所俘虏。
然而我们在李煜的词作品中并没有感觉到他的悲哀和不幸,反而包含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安慰和力量。
他自己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他自身的困顿、忧伤隔得极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李煜的人物形象是出色的,那些挥洒着激情和喜悦的情人,清寂孤独的道士,黯然失色的美女,以及在飘渺景象中令人感慨的人物,都在他笔下如实地走向了不同的行当。
他涉及到的情感,触碰到了真切的人类情感的脉搏。
他的词将自己的内心和那个时代的大气象完全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复杂而又鲜活的人性。
毋庸置疑,李煜的作品是有着沧桑感的。
在他那个时代,国家时局风云变幻,生死离别、家国情感书写均深情而细腻,那样的氛围更加映衬出了其作品的幽静感。
他的词描绘的是一种传统时代下的众生面貌,有效地挖出了一个平民的生活、情感的内核。
虽然这些情感与李煜本人的不幸生命之路紧密相连,但他所铸就的词世界,永远成为一种传承和爱慕者的精神寄托和呼唤。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者,用美去面对残酷现实,散发出一种人类固有的独立、坚韧和高尚。
有人说,李煜是一位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所谓“国家不幸”中创作出的艺术品质旗帜鲜明,丰富而深刻。
李煜陈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他的情感体验除调侃、幽默嬉笑之外,亦有深情、厚道、宽仁、正义。
即使遭遇到家园失落的苦痛,他亦能通过个人艺术成就获得幸福感和精神慰藉。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挥泪对宫娥。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李煜亡国后被俘北上途中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北上后追赋之词,更有人认为是白马迎降时作。
第一种说法似更有道理。
上片词人追怀已宣告结束的帝王生涯,下片述被俘后之凄凉景况,抒发其失国之痛,情见乎辞,动人心魄。
李煜的词人生活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在亡国以前,写了一些描述宫廷豪华生活的及艳情之作,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一斛珠》:“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吐”,《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等。
这些词显出妩媚之态,极妍丽之致,其风格与花间派词颇多相似之处。
后期,即北去后,身茹亡国之痛后,原来的一国之君变成阶下之囚,生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的词风也开始变了。
他彻底摆脱掉花间派的窠臼,采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也即他所深切感受到的“别是一般滋味”,直言不讳地倾吐出来,感情真挚沉郁。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间词话》)李煜所表达的虽然多是他怀恋故国之情,与一般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但因为全由肺腑中出,较为深刻地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悲哀,因而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词可能是李煜亡国后写的较早的一首。
一开头,作者即以感慨之句出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无限痛惜,无限深情。
南唐自李昪(即徐知诰)于后晋天福二年(937)灭吴自立,到宋开宝八年(975)为宋所灭,共历时三十九年,说“四十年”,是举成数而言。
南唐原据有江、淮、皖、赣、楚、闽等共三十余州,方圆三千里,其版图较之吴越国更为辽阔。
这个由其祖父辛苦缔造,又经祖与父以及自己惨淡经营近四十年之久的国土,一旦归于别姓,他岂能不痛心而感叹唏嘘?词人想到了在金陵的宫廷。
《李煜传》读后感:国家不幸词家幸
《李煜传》读后感:国家不幸词家幸国家不幸词家幸一读《李煜传》有感吴军荣冬曰闲暇,蛰居小室,研读《千秋词主李煜传》。
掩卷深思,感慨良多。
笔之记之,以求教大方人家。
——题记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
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无奈命运弄人,当上了南唐国君。
李煜嗣位之时,北宋赵匡胤经略中国、独霸天下之心早已埋下摧垮南唐江山的伏笔。
可叹这位君王,缺乏政治担当,缺少军事谋略,一味求与忍让,与北宋互送礼品,以示友好,以期与平。
他怎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的至理名言,终敌只是北宋的铁骑与计略,最后受降归顺北宋。
赵匡胤以胜利者的姿态,以君赦天下之风度,赐李煜府第,封号违命侯,并与之谈诗论词,酒宴欢饮。
作为降君的李煜,依旧沉醉在词国里,感伤的情怀、凄美的意境成为这段日子的主旋律。
他不一致于阿斗刘禅,不可能也不可能滋生"乐不思蜀"之感。
无能昏庸的刘禅给后世人的唯一奉献就是制造了"乐不思蜀"这一流传千古的成语。
李煜虽无刘禅之昏庸,又无雄心大略"励精图治,卷土重来",一味"隐姓埋名,写诗填词".不几年,北宋政权更迭。
"金匮之盟"造就了"烛影斧声",赵匡胤之大弟赵光义登基称帝,改年号太平兴国。
赵光义召见李煜,依然谈诗论词,附庸风雅,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嫉妒李煜之才之情,他对李煜的《虞美人》词作耿耿于怀如骨骾在喉。
表面上,以文友相处,谈笑风生,封李煜为陇西郡公,由"侯"改"公",地位与身份、待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赵光义灭李煜之心不死,甚或者使用了极为恶毒的伎俩:一是召小周后入宫陪宴。
赵光义早已对小周后的美貌动了心,此次名为陪宴,实则"行幸",确切讲就是强奸。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解析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是一句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的诗句。
这句话表达了国家不幸时,诗人反而会得到幸福,写诗的水平也会因为社会的动荡和沧桑而得到提高。
这个主题涉及到国家和个人命运、艺术创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意义和内涵。
在解析这句诗句时,我们需要从国家不幸和诗家幸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国家不幸往往指的是社会的动荡、战乱、灾难等,而诗家幸则是指诗人在这种环境下得到的某种幸福或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通过创作来宣泄情感、获得内心的慰藉;也可以是技术上的,比如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作品往往更加真挚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要分析的是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一句。
赋是一种文学体裁,沧桑句则是指描写社会动荡、人间沧桑的诗句。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创作会更加出色,更有表现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这句诗句所表达的意义其实是在强调社会环境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在国家不幸的时候,诗人往往能够创作出更加真挚、动人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会得到提升,因为他们深受社会动荡所感染,内心的激荡会被转化为灵感,为作品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思考,从而更能打动人心。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我认为这句诗句不仅仅是在赞美诗人的创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幸会激发出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
在社会动荡的时候,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抒发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诗文正是这种内心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
诗人和作家在这样的时刻会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他们的作品也会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和传播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句概括了诗人创作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深刻的社会沧桑中,诗人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释放,他们的创作也因此得到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命运,也反映了社会在不幸中的某种积极意义。
杜甫《赠卫八处士》的这句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引发了我对诗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
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唐后主李煜的跌宕人生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千百年来,多少饮食男女引此为知己。
但凡这种艳词本来就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大家喜闻乐见。
虽然大家也都认为还是亲历的更好。
但古代和现在一样,总有做人的不如意。
甚至只是借助他物来满足也会有许多君子出来反对。
这些已经亲历的人总是看不起其余人。
并制造种种障碍。
而当朝皇帝,一国之君,南唐李后主毅然冲破千百年俗见,祭出皇家秘闻来,亲自操刀写就大内艳情录以飨众生。
这爱民如子的皇帝将其活泼的后宫生活写成词,传颂天下。
这是年轻唐皇的快意之处,在很久以后,在汴梁,在喝下那杯鹤顶红之前,他还回忆起这些可爱的日子,泪如雨下。
后主的宫女们清楚的记得当年的场景,那是多么富丽堂皇的宫殿,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当然还有那么多美女。
但回忆起自己时,宫女们都有些难以启齿,多数人的意见是皇帝是个“御女狂”,是个荒淫的皇帝。
后宫佳丽何止三千。
以一个后唐计,数量骇人。
而且也不象她们以前知道的那样,毯子抱了送去就行。
后主是个有情调的人。
他懂得什么是美。
为了追求朦胧美,追求飘逸的仙境效果而上穷碧路下黄泉。
是执着的是真挚的。
虽然后宫对丝绸的需求,一度造成国库空虚。
可皇帝也不是浅薄的人。
皇上说了,他是个有艺术追求的国君,岂可助长此等肉欲之风。
于是众宫女在欲擒故纵上下足了功夫。
后主一高兴就写了很多的词。
听那些穷书生说终于也修炼到了欲说还休的地步。
也有些白发宫女和白发老臣说,南唐后主这人是有点暴露癖,喜欢给别人看自己的后宫生活,虽然可以褒称做与民同乐。
但毕竟是一国之君,代天立命,难道天都是这么赤条条的吗?宫女说,感到自己和皇上两人做的事怎么可以讲出来。
对比先皇,真该羞愧自杀。
而大臣说,同样是三朝元老重臣不能阻止皇上那样做,实在是该投江。
之后是“天厌之,天厌之……”。
坊间偶尔有些出自民间的词,但关键之处多半也是窃用了后主的词眼。
这些书生,他们没见过“金缕鞋”,故而写出来的词都有种跳跃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点击:2035 回复:79 作者:姚旗发表日期:2011-11-19 19:19:00回复一兵败国灭后,一国君臣的处境将肯定是极为艰难而尴尬的,其国君尤然——要么身死,要么受辱,要么兼而有之,此外,似乎是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饱读诗书的聪明人,殷鉴不远,他该是略有所知的。
当年,大汉丞相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要与孙权“会猎于吴”,文武百官“莫不响震失色”,接着是一边倒的纳款投降的声音,孙权也很无奈。
此时,鲁肃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孙权清醒了:“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衡利弊,预判后果,孙权毅然决定,抵抗到底,决不投降做亡国之君,这样,才有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的故事。
那么,一个人若是不幸做了亡国之君,他的结局会怎样呢?蜀汉后主和晋怀帝提供了两种范本。
魏将邓艾大兵压境,后主刘禅招架不住后,即反缚双手,出城投降,于是,蜀汉灭亡了,刘禅被押往洛阳,做了“安乐侯”,最后,他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然而,对于阿斗生前“乐不思蜀”的表现,有人说愚蠢,有人说是智慧,观点截然对立,令人莫衷一是。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禅既然活着,就一定承受着亡国之君的耻辱,因此,说他生不如死,大概也不为过。
永嘉之祸时,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汉国君主刘聪俘获,此后便厄运连连。
“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青衣”就是穿着奴婢的青绿色衣服,“行酒”就是依次斟酒的意思。
别忘了,司马炽曾有九五之尊,此时却为卑贱之事,反差之大,令在场的人震惊、尴尬和无奈。
而此举也正是刘聪精心策划的,他借此要树匈奴新政权的威风,摧毁原西晋君臣的尊严。
而当司马炽确无利用价值的时候,匈奴人便毫不犹豫地杀掉了这个亡国贱俘。
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兼有亡国之君和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不同常人的生活经历,李煜的词基本上摆脱了“花间派”的习气,不仅在题材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且将真性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词作之中,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降宋之后,1国之君与亡国之奴的两种身份的巨大落差,使李煜饱尝了被俘生活的哀痛与艰辛,在内心深处唤起了对过去帝王生活无穷的追忆.痛定思痛,李煜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与亲佞远贤、以致国破家亡的追悔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泄到词作之中,成为1代亡国之君的千古绝唱。
本文从李煜人生经历,即由国君到囚徒的沧桑巨变后,前后期词作呈现出的不同文学风貌和艺术表达效果,来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其心路历程,从而实证出这位在治上软弱的君主,在文学上却有着非凡的造诣。
李煜是南唐词派的1代宗师,是宋词的开山之人,他的创作在我国词史上树起了1座丰碑。
关键词:李煜;心路历程;创作流变;真情实感;独特风格ﻭﻭABSTRACTﻭﻭThe emperor of South Tang Li Yu had a double—identity: a king who lost hiskingdomto hiseremyand a great et. Because of this special identity and particular life experience, he gotrid of the styleof Hua Jian Stylistic etry form h is writing.He expandedthecontend and the subjectthat he ted to write about and use his true etion tofish his works so that’s why Li Yu formedaspecial styleof his own。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附译文【word版】.doc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附译文)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作者:罗卿霞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06期提起南唐后主李煜,人们往往在第一时间想到千古流传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后再想到他的国君身份,世人都说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殊不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由于国家的沦丧,遭遇的坎坷,才造就了这位“词中之帝”。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的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这位在政治上软弱无能的君主,在文学上却有着非凡的造诣。
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而且“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同时擅长书画,精于鉴赏,诗和文也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全面的艺术家。
他的词语言清新,形象丰满,艺术性相当高,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人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评价道:“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
”他流传下来的词共有30多首,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前期作品主要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艳情,而降宋之后,则大都书写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
他的词,实际上就好像一篇篇叙事写景抒情的生活日记,记录了他的荣辱悲欢,反映了他悲惨的人生遭际。
李煜即位时,南唐国势已奄奄一息,正处在宋朝的强大威压之下,他一方面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深感忧虑,不得不年年向宋朝进贡,以求幸存,另一方面,他又不思进取,终日纵情声色,沉湎享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奢华豪丽的夜宴上,美丽妖娆的宫娥们“笙箫吹断”“重按霓裳”“歌彻尽”,而主人公无比惬意地“醉拍阑干情味切”,曲终人散、踏月醉归仍余兴未尽。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意兴流畅挥洒,语言明丽直快,情境描绘动人,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欢宴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了一幅人间天堂的绮丽画卷。
李煜和大小周后温柔缱绻的爱情生活在他的词作中也有所表现。
大周后不仅貌美,更“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这与天生浪漫、喜爱艺术的李煜可谓是神仙眷属,两人情投意合、夫唱妇随。
浅析李煜“愁”词背后的人生苦痛
词 中化成 了闺怨 和离愁 。李 煜沿 袭花 间词 的写
、
失亲 之痛
法, 借用 闺 中女 子 的 相思 来 表 达 自己对七 弟 的
无 限思念 , 相 比起 一般 的 闺怨词 , 其愁 苦则 又深
切 了许 多 。
据史 书记 载 , 公元 9 6 1年 7月 , 其 父元 宗 去
世, 9 6 4年 1 1月 , 其 子 仲宣 及妻 娥 皇 去世 , 次 年 9月 , 其 母圣 尊后 钟 氏去 世 。正所 谓 “ 未销 心 里
连 霄汉 , 玉树 琼枝作 烟 萝 , 几 曾识 干 戈?
一
旦 归为 臣虏 , 沈 腰 潘 鬓 消磨 。最 是 仓 皇
李煜, 也 成就 了李 煜 。“ 国家 不 幸 诗 家幸 , 赋 到 沧桑句 便工 ” ( 赵 翼《 题 元 遗 山集》 ) 。如果 没 有 家愁 国恨 对 灵 魂 的浸 润 , 恐怕也 就没有“ 千 古
词帝 ” 李煜 了。
作者单位 : 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学( 4 4 3 0 0 5 )
辞庙 日, 教坊 犹奏 别 离歌 , 垂泪对 宫娥 。
此 词上 片写 南 唐昔 日的繁 华 , 下 片写 国家
今 日的覆亡 , 今昔对比, 饱含 了词人对故国的无
限留恋 与亡 国 的 深 切 悔 恨 。 “ 四十 年 来 家 国 ,
三、 去 国之 思
三 千 里 地 山河 。 ” 父兄基业 , 壮 丽山河 , 败 在 了 自己手 上 , 怎 不让 人痛 心疾 首 ?
公元 9 7 5年 1 2月 , 金 陵城 破 , 李 煜 肉袒 出
降 。9 7 6年 正月 , 李煜 被 押解 至 汴 京 , 过 起 了 阶 下 囚的生 活 。离开 家 园 , 人宋 成 囚 , 让李 煜 产生
高考语文 人物篇:李煜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公元971年,当宋灭南汉以后,李煜被吓坏了。
他急忙上表宋太祖,主动要求去掉国号,改称自己为”江南国主”,各级官员依次普遍降级。
身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是个风流成性的人。
他不爱江山爱美人,不理国事整日纵情于声色之间。
李煜通晓音律,喜爱歌舞,尤其擅诗词,他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这些事情上,无暇顾及朝政。
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
当时由于长时间的被困,金陵城内由于长期缺少用,斗米万钱,死者相枕。
据说当李煜被抓时,还正在写长短句,正写到”樱花罗金”一阙,来不及写完,便跪下投降了。
亡国后的李后主被押解着乘船离开金陵,来到汴京,被褥为”违命候”,开始了三年的阶下囚生活。
昔日江南国主之身,如今倍尝寄人篱下的亡国之苦,终日以泪洗面。
[重点]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字字血泪,力透纸背——李清照《声声慢》赏析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
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曾以此语评价李煜曰:“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我以为此语用以评价李清照后期词作,也是极为恰当的。
清照后期词作,感情深沉真挚,语言精纯质朴。
飘零之苦,身世之悲,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种种情感交织萦绕在心间,令她欲罢不能、一吐为快。
可谓字字血泪,力透纸背!《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我们就试以此篇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怀着虔诚和敬仰的心情来领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绝代风华,旷世才情。
长安空梦,人老健康,武陵人远,宝篆成空。
国破家亡,永失挚爱后,李清照独自一人飘泊异乡,心如止水,静寂如灰。
没有希望和憧憬,没有温暖和甜蜜。
每天生活在回忆中,唯有酒醉后和睡梦中心灵才会得到片刻安宁,梦回时又是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无计回避的思念。
一曲《声声慢》唱尽了清照心中的爱恨情仇、心酸血泪,荡气回肠、夺人魂魄!千古名篇直可与日月争辉,江山共娇。
清照《词论》曰:“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作为婉约词宗,清照词言情大多委婉含蓄,缠绵蕴藉。
而此词开篇却另辟蹊径,直抒胸臆,如挟天风海雨呼啸奔腾而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因何寻觅,她又在寻觅什么呢?靖康之变以来,金人铁骑不仅踏破了北宋的万里河山,也踏碎了词人的幸福之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情如故。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词人太孤独寂寞,痛苦无助了,她想逃避这残酷无情的现实,去寻觅曾经拥有的幸福和美丽。
清照一生最惬意最幸福的时光是十年青州隐居。
青州十年,她和赵明诚淡泊名利,忧困不屈,比翼双飞,鹣鲽情深。
归来堂中,他们共迷金石,同醉诗文,烹茗煮酒,猜书斗茶;易安居内,他们心有灵犀,志趣相投,高山流水,相映成辉!可如今呢,哀哀孱嫠,海角天涯,风鬟霜鬓,憔悴凋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说李煜点击:2035 回复:79 作者:姚旗发表日期:2011-11-19 19:19:00回复一兵败国灭后,一国君臣的处境将肯定是极为艰难而尴尬的,其国君尤然——要么身死,要么受辱,要么兼而有之,此外,似乎是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饱读诗书的聪明人,殷鉴不远,他该是略有所知的。
当年,大汉丞相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要与孙权“会猎于吴”,文武百官“莫不响震失色”,接着是一边倒的纳款投降的声音,孙权也很无奈。
此时,鲁肃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孙权清醒了:“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衡利弊,预判后果,孙权毅然决定,抵抗到底,决不投降做亡国之君,这样,才有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的故事。
那么,一个人若是不幸做了亡国之君,他的结局会怎样呢?蜀汉后主和晋怀帝提供了两种范本。
魏将邓艾大兵压境,后主刘禅招架不住后,即反缚双手,出城投降,于是,蜀汉灭亡了,刘禅被押往洛阳,做了“安乐侯”,最后,他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然而,对于阿斗生前“乐不思蜀”的表现,有人说愚蠢,有人说是智慧,观点截然对立,令人莫衷一是。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禅既然活着,就一定承受着亡国之君的耻辱,因此,说他生不如死,大概也不为过。
永嘉之祸时,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汉国君主刘聪俘获,此后便厄运连连。
“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青衣”就是穿着奴婢的青绿色衣服,“行酒”就是依次斟酒的意思。
别忘了,司马炽曾有九五之尊,此时却为卑贱之事,反差之大,令在场的人震惊、尴尬和无奈。
而此举也正是刘聪精心策划的,他借此要树匈奴新政权的威风,摧毁原西晋君臣的尊严。
而当司马炽确无利用价值的时候,匈奴人便毫不犹豫地杀掉了这个亡国贱俘。
由此看来,亡国之君遭受屈辱的命运是必然的。
关于有关南唐的事务,赵匡胤曾口气坚定地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可见,他早就下决心要灭南唐了。
苟安一方的李煜,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本选择武力抵抗的方式来阻挡宋人,同时,他也不想以死殉国,所以,只能去做亡国之君了。
然而,故事不是那么简单,此前的一些情况还是有必要交待一下的。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不恤政事”“好生戒杀”,登基后,还总想着过“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无心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很自然,他成不了合格的皇帝。
李煜“好声色”,善填词,是南唐词坛第一高手。
然而,他写的都是什么呢?“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咄咄,咄咄!都是写奢靡的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内容浅薄而缺乏寄托,柔靡绮丽,毫无有风云之气。
即使从诗词的角度看,他也只能与宫体诗人和花间派相颉颃。
开宝八年,未经几番抵抗,金陵即告城破,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从此,永别“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亡国之君屈辱的生活开始了。
耐人寻味的是,三年阶下囚的生活,居然使一个闇弱无能的国君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词人,李煜作为“词帝”,为中国文学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正如清代诗人赵翼说的那样:“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
”李煜的心路如何,他的几首词可作见证。
...........二灭掉南唐并抓获李煜,对宋朝政权而言是件极荣耀的大事。
李煜被迅速地押解北上,一路上,水陆兼行,昼夜趱程,终于到达东京。
《宋史》记载:“(开宝)九年春正月辛未,(太祖赵匡胤)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
”由此来看,宋朝对李煜采用的礼遇还是高于前汉施与司马炽的。
可以推断,也就是在此后不久的某一天,李煜创作了《浪淘沙》一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珠帘外,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用向外张望,也能猜得到,桃花、李花、杏花,都经不起雨打风吹,掉落地上,又随雨水流去,因为,这毕竟到了暮春三月。
春意阑珊,总让多愁善感的人眉头紧锁,长吁短叹,何况李煜心中还有份去国怀乡之情。
前两句,词人在写雨夜之景,渲染凄清冷落的环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罗衾”是丝绸材料的被子,大概是从江南带来的,轻软亮泽,煞是好看,看到它,就会想到如画的江南。
然而在今夜,它却难以抵御北方的春寒。
冷风吹来,穿过珠帘,刺透薄衾,以致于词人五更时被从故国美梦中惊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在梦里,词人又见南唐的山水风光、土地人民,又做主人,尽享回归的欢乐,只可惜好梦不长。
一个“客”字饱含了多少辛酸和悔恨啊!虽然赵匡胤为李煜量身定做的礼仪颇为妥帖,但词人早已敏感地意识到,“客居”汴京,就是做大宋的囚徒,没有地位尊严可讲,更不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
想起这些,李煜也只能以泪洗面,追悔莫及。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应,是压抑的潜在欲望以伪装的面目出现,并以一种混合庞杂的象征符号来加以表现。
李煜梦中的“一晌贪欢”,正是由白天里刺激起来的潜在欲望的表现。
独自一人,可以慎独,更便于自我身份确认,“我”曾是那遥远国度的国君;凭栏远望,正可以想象无限辽阔壮丽的江南,那里曾是“我”的乐土。
然而,当视线收回到眼前,词人猛然意识到,“我”已不属于江南,如今是大宋的阶下囚!思念故国之情被屈辱的感受压抑下去,不能也不敢在白日里表现出来!思来想去,还是痛恨自己,轻易地丢掉祖宗的基业,现在有家不能回!夜晚,被压抑欲望的释放,就变成了梦中的狂欢。
欢乐得越尽兴,失落得就越痛苦。
此时,李煜无法调整自己的思绪,于是,五更时分辗转反侧,茫然地听着雨声,感伤着美好春光的流逝,痛惜自己所失掉的一切美好事物。
最后,他默默地诘问自己:我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我是怎么天堂从跌落到地狱的?这种追问求索,是一种自觉的自省反思,是李煜北上前所没有的,敢于反思,是李煜思想认识的一大飞跃。
三深秋到了,不管它是哪一年的深秋,都意味着李煜在“违命侯”的位子上坐了很久了。
宋朝君臣意图明确,要将李煜的行为习惯、活动空间固定化、程序化,刻意地把他塑造成一个唯命是听、感恩戴德、摇尾乞怜的奴才,或者说一个新的阿斗。
李煜也只能屈从,虚与委蛇,但是,囚禁日久,他的自我意识也更加强烈,心灵积郁了更多的痛苦。
此时,他可以采用的倾诉方式只有登高作赋了,不过,情感汪洋恣肆的赋篇还是不敢写的,只可将九曲回肠之情凝缩在短短的小令中。
于是就有了一曲新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侧重写景,写李煜囚所的环境。
清秋时节,木叶飘落,百卉凋零,唯有那茂密的梧桐,阔叶虽近干枯,却不肯飞落,仍覆盖了庭院的空间,封锁住向天眺望的通道,令人顿生压抑之感。
晚风袭来,萧索寂寞萦纡四周,词人坐着,站着,都不合适,唯有散步可排解郁闷的情绪,可是,院子是出不去的,唯一可去之处就是西楼咯。
登楼,又能做什么?能得到什么呢?许浑的诗说得好:“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本为消愁去,无端又添愁。
弯月如钩,如美人峨眉,它不圆满,但残缺之美更可怕,它又勾起李煜无限的故国之思。
下片重在抒情,却不能直抒胸臆。
“是离愁”?什么样的离愁能如此沉重而烦乱,以致刀剪不断、藕断丝连,梳理不清、越理越理乱呢?人们常常用“心乱如麻”来形容心情,但常识的经验已不适合表述李煜的状况了。
李煜心情之痛苦,之复杂,常人无法理解,也就无以言表了。
李煜不愧有锦心绣口,他把复杂的心理感受具体化化为味觉,甜、酸、苦、辣、咸,五味杂陈,于其中,思念、悔恨,苟安、煎熬,种种思绪,兼而有之,但是,即使当局者亦不可能完全说清楚,而作为旁观者,对于那种滋味,我们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只能靠想象来体会了。
亡国之音哀以思,无边无际,又无迹可寻,后人没有直接的经验体会,也无法分担李煜的痛苦。
李煜,也只有李煜这个孤家寡人,才能谱写和品味这亡国之音,孤独地承受曲中的愁情。
想想,李煜的灾难是多么深重,人生是多么艰难啊!唐圭璋先生对《相见欢》的评价极为精辟:“所谓别是一番滋味”,是无人尝过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
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四《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这是早有公论的;更有甚者,据说《虞美人》的出现,还是导致李煜之死的直接原因。
看来,作品的影响已超越了文学。
三年的囚徒生活告诉李煜,未来和希望是绝对没有的,痛苦和屈辱则是无休无止的,现实的生存状态就是正在走向绝望。
哀莫大于心死,心若已死,那么,人活着,也就空有一副臭皮囊而变成行尸走肉了,生存已毫无意义和价值了。
对命运的必然,李煜似乎有些不甘心,他的心灵仍在挣扎,可他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用诗歌记录下这地狱般的感受了——这就足够了!于是,《虞美人》诞生了!此后,牵机药毁掉了李煜的躯壳,但他的灵魂却在地狱中涅槃永生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的起笔突兀,出乎意料,有悖常理:何时能将无休无止的春花秋月彻底了结?初春的鲜花,中秋的满月,都代表着良辰美景,也曾带给词人无尽的欢乐,可是现在,自己以囚徒之身再次见到春花与秋月,只能引发物是人非感慨,品味今日的悲凉孤独,刺激词人早生华发。
为此,李煜大声呼告,诘问苍天。
此举颇有寓意,司马迁说过“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意思是人到了穷途末路绝望之时才会呼天喊地——现如今,李煜就处于如此境地。
春花秋月循环往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煜却执意高呼“了结”,意在宣告,对阶下囚的生活已彻底绝望,心中已没有了将来与寄托!只有度尽劫波,才能有这样的大彻大悟。
“往事知多少”与上文鲜明对照,直指过去,追忆悔恨,大胆地自我否定——没有往日的荒淫奢靡、碌碌无为,就没有今天这绝境。
既然如此,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全篇里唯一立足于当下写实的词句。
现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小楼”,意味着词人仍居监禁之处,处境依然。
“昨夜”,是不是在暗示他彻夜难眠“日夕以泪洗面”呢?“又东风”,表明初春的南风再次吹拂而来,可怕的春花秋月又要接踵而至了!此情此景又与故国当年的景象形成悬殊对比,让人不忍心去回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蕴含其中,还是自悔自责。
下面是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两处借代,鲜明形象,变与不变,一目了然,发人深思;一个“只是”又有强烈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