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式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规模化生产,汽车


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水下机器人等 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综合船桥系统、海 洋重力仪等船舶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尽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受国际船舶市场持 续深度调整和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交船难、接单难、 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建造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较慢,企业运 营资金压力大。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发展格局,打造 (')
造系统,研制生产一体化紧凑型高效装卸船设备、 海上作业高度稳定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
个 船 舶 和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产 业 创 新 和 服 务 平 台 ,进 一步完善总装造船模式,推动数字化造船、智能化
纲 要》《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
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 际,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 !"&' 年%!(!) 年。
!"#$%
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主要力量集中在
我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船市
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龙头企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等 / 家国家级专业海洋科研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等 $) 余家涉海研究院所和高校。掌握了超大尺度重型
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自主探测技术、海洋立体观测监
测、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拥 有 0)) 米水深以内油气田开发装备自主研发,自升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0年 4 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年发布的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

标准所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进行了对照,而2017年国家统计局对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新的标准需要在2017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进行修订。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4年2月14 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提出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该项任务。

标准立项文号(20153536-T-418)。

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组自明确任务之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成立了由中心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

(2)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初稿主要包括确定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确定分类原则,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研究海洋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确定各海洋产业分类依据;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代码表等。

(3)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初稿基础上,通过对标准定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

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海洋相关术语界定研究、海洋产业分类方法研究、新增海洋产业分类范围研究、编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附录。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依据国标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标准,并于2014年 6 月-8 月间,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涉海部委、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局属单位等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回函的单位数是27 个。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

究, 研发和推广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 二要加强重要矿产勘查 。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 的地质 勘查 和老油 气 区 的新领 域深 度挖 潜 。勘查 开 发以页岩气 、 煤层气 为重点 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通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产 业 中长 期 规 划 出 台
【 本刊讯] 01年 9 1 21 月 6日, 国家发改委 等 4 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 发 展 战略 (0 I 0 0 的通知 》推 动海 洋工 程装 备产 2 1 ̄22 ) ,
随着 油 价 维 持高 位 运 行 , 将激 发 海 洋 油气 的 开 发热 情 。在海 洋油 气 开 发 投 资 中 , 工装 备 占 比约 海 为 2 -2 , 2. 计算 , 计未来 5 , 0 一 5 按 25 预 年 全球 海 工 装备 年均 市场容 量 为 80亿美 元 。 1 据 预测 , 随着 中 国对 海 工 产 业 支持 政 策 的颁 布 和落实 , 全球 海工 装备 制造 中心 将 向 中国转移 , 未来
发展 ;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 进一步探索改进适合海洋 工程装备产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 , 拓宽抵押担保 物范 围 ; 极 开展海 洋工 程装 备 的融资 租赁业 务 ; 积 支
持符 合条 件 的海洋 工程 装备 制造 企业 上市 融资 和发 行债 券 。 “ 长远 来看 , 从 海洋 工程 装备 产业 有着 巨大 的发
国设立首批 4 7片找 矿突破 战略行 动整装勘查 区。 国土资源部还提出了 3 阶段型 目标 , 3 个 即 年实现 地 质找 矿 重大进 展 , 年 实 现找 矿 重 大 突破 , 5 8到 1 O
年 重 塑矿 产勘 查开 发格局 。 ( 自: 选 国土资 源 网 2 1 年 1 01 0月 2 O日)

中国卫星应用“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中国卫星应用“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中国卫星应用“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卫星应用》编辑部【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2页(P8-19)【作者】《卫星应用》编辑部【作者单位】《卫星应用》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2011—2015年,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基本形成国家民用空间设施骨干框架,建立业务卫星发展模式和服务机制。

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

中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正加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卫星应用效果显著,已逐步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相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市场开放,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新业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相关产业规模得以扩大。

“十二五”期间,一系列卫星应用相关政策出台,全面推动卫星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1年3月,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建设导航、遥感、通信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

强化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发展包括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术服务10大产业中的137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航天3项,即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先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研究。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2012)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2012)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1、美国再工业化之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启示2012-05-07 来源:中华工控网[内容速览]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

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

制造业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通过不断吸收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环保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进行转变。

2009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这表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段。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

据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和措施,从而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运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在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重要涉及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运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23)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3~2023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大,是未来5~2023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海上风能、潮汐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水淡化和综合运用、海洋观测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海洋波浪能、海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装备的发展也将逐步提上日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公司(集团)。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运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8.07.15•【文号】国办发[2008]102号•【施行日期】2008.07.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八年七月十五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大幅度提高国家核准项目的规模(限额)标准,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今后按此要求原则上每两年修订一次。

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务院审批、核准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中央政府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项目,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加强监督检查,具体项目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

2.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3.将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给国家能源局。

具体包括: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十二五”规划下的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规划下的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13
亚洲国家领衔海工装备制造 • 虽然欧美企业在设计及高端配件领域占据优势,但因海 工装备技术人才的工资成本高、制造业整体配套不足等原 因,海工装备制造中心已经转移到亚洲的韩国和新加坡等 国。 • 中国在低端的钻井平台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到2009年底, 振华重工、大连造船厂和中集来福士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订 单量大幅上升,分别位居全球前10。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7

在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中,海工装备都 作为新兴产业被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对于我国 海工装备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8
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 中海油国内油气产量已达5000多万吨,累积获得海外权 益产量5000多万吨,年产油气超过1000万吨。同时技术 和装备能力实现了根本性改善,特别是具有世界领先技术 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到海南 现场勘探开发,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 伐。“十二五”末油气产量要达到1亿到1.2亿吨油当量, 其中海外要达到2000-3000万吨,总投资将超过2500300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的五年中,一个新的海洋工程装 备建设和发展的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 动国内的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仪器仪表自动化、 智能化、数字化等行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催生一 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一流中国公司。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4

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规划》。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 和支柱产业。作为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其提升方向就是发 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已确定重点发展的5大高端装备 制造业方向分别为:航空产业、卫星航天产业、高速铁路、 海洋工程装备及数字化智能设备。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5 大产业里面,高速铁路已经基本成型,下一步主要是提高 部件的国产化率。大飞机项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 代核电AP1000等领域也已经取得了比较大进展。国家会 从财政税收、行政审批、土地、人才以及重大科技立项等 方面给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更多的支持。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最近,在船舶行业中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海工产业。

前三季度还是一片喝彩声,大呼海工热潮势不可挡,但随着油价暴跌,市场一落千丈,业内又是一片哗然,危言不绝于耳,大有重蹈2008年造船覆辙的趋势。

为什么看起来的繁荣会经不起如此一点波动?业内人都知晓个中缘由,都是任性使然。

其实,面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虚胖,油价波动的提前到来也并非坏事,起码让更多人对海工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使一哄而上的现象有所遏制,使市场早日理性回归成为可能,以避免因积重难返而造成的更大悲剧。

传统船企不堪重压向海工2008年欧债危机发生后,航运业开始跌入低谷,加之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民用造船订单急速下降,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而此时海工制造业却频传利好消息。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海工装备是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5大突破方向之一。

2012年,工信部等五部委正式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和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规模达2000亿元、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35%,旨在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海洋采油尤其是深海作业,已经越来越受国际石油行业重视,而我国也进一步加大近海油气开采力度。

此外,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把海洋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这些都无疑给海工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契机和发展动力,不断做大海洋工程装备这一诱人蛋糕。

在行业利好频频和国家海洋经济政策的鼓励下,许多经营困难的传统造船企业似乎一下就发现了救命草,纷纷掉头转向海工行业。

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社会资本也大量流入。

不仅如此,各地政府也对船企的“海工”转型给予了极大热情和支持,把发展海工装备作为振兴船舶工业的亮点举措,如在造船重地上海,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九大重点新兴行业之一,设立了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大力发展海工装备迎接全球海洋开发

大力发展海工装备迎接全球海洋开发
发展。
个 是 自主研发创新 能力不足 ,另一个是 大多数企业缺 乏海 工业务 明确 的清晰地发展规 划。 例 如 ,国内 目前 生产 的钻井 平 台 ,大都 是从 国外 专 利
引用过 来的 ,自主设计 的 占的比例很小 。配 套设备在整个 海 工装备 中的地位 比船体 要高得多 ,比如一艘 造价数亿美元 的
合资成 立研发机构 。支持 国内企 业创建 国际化 营销和服务 网 络 ,提 高国际化经 营水 平 ,创建国际知 名品牌和企业 。支持
有实力、有条件 的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 司 ,并购或参股 国 外企 业和研发机构 。支持海洋工程装备 制造企 业 、设计公 司 与境 外研 发设计机 构、知名企 业开展 合资合作 、联 合设计。
断完善产业体 系。
3 优 势 企 业 带 动 区域 产 业 茁 壮 成 长 。 发 挥 中船 黄 埔 造 、
挥 滨江临海优 势 ,瞄准 “ 第一 ”乘 势大力发展海工产业 ,使
其成 为引领全 市乃至江苏省沿海 经济转型升级 的重 要标 杆。 以熔盛重 工为代 表 ,南通大 型船 舶修 造企业正在加速 向海工

备企业可 以有更 多的精 力放在科研 和新产 品开发 上。
其次 ,加大力度进 行降本 增效。在 当前形 势下 ,船舶企
业更要强化 管理 ,抓好现代 装备模式建设 ,进 一步提高生产 效率 ,确保 产品质量 ;更 要高度重视节能 降耗 工作 ,降低成 本 ,提高效益 。
再次 ,是各级行业管理部 门和 中介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 对船舶 工业 的信 息 、法律 、金 融等方面 的服务 ,助推企业 的
同步发展 ,中国企业将被 牢牢钉在海工产业链 的低 端 ,这是 中国企业进军海工市场最大 的隐患 。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一、政策建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

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政策层面明确发展目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要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国际市场。

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深度解析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核心是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主要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辅助性装备。

目录1 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1. 1.1 (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2. 1.2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2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3 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4 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 五、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6 六、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领先企业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与分类(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定义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核心是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主要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辅助性装备。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主要产品分类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图表1:海工技术装备分类示意图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石油进口依存度高企危机能源安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

石油进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洋工程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政策。

(具体见下表)图表2:海洋工程行业国家政策情况表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产业链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的关联体现在船舶海工产业链,其主要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零部件、集装箱制造等行业。

图表3: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图表4:中国海工装备产业链示意图资料来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小组整理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在国内,目前海洋石油工程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唯一具有"整装"服务能力的代表企业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OOEC),由于特殊国情,造就了该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特殊的垄断地位,国内80%以上的海洋工程都是该公司总承包建造的,另外上海外高桥船厂、大连船厂等大型船企的海洋工程事业部承担了大部分新建FPSO及半潜式钻井船的建造任务。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信息化发展分析与研究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信息化发展分析与研究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信息化发展分析与研究程庆和 ,宋建伟,杭小平(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36)摘要:对比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现状,从中寻找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信息化发展的 问题与不足,并从市场趋势、需求趋势、基本技术、市场竞争环境等要素开展分析,阐明当前国内海洋工程装备 制造领域信息化的迫切发展需求和软件产品的要求。

根据当前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情况,针 对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国内自主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 信息化发展明确方向。

关键词:海洋工程;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方向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Marin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CHENG Qinghe, SONG Jianwei, HANG Xiaoping(Hudong-ZhonghuaShipbuilding (Group) Co.,Ltd., Shanghai, 200136, China)Abstract :Comp 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the article find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make a detail analysis from market trends, demand trends, basic technologies,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and other factors and clarify the current urgent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and software products in the domestic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omestic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luding its points and difficult problems, the article propos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 to illustrate the direction for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domestic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Keywords :marine, informatization , 引言1 中国的海工产业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为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12]145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11]597号,以下简称《海工规划》),引导企业加强深海资源开发所需装备的研制,形成我国开发深海资源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围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四大环节的需求,选择《海工规划》明确的部分急需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按照海洋资源勘探、开采、作业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基础共性技术和标准等三个领域,形成了2012年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的重点方向。

一、海洋资源勘探、开采、作业装备(一)深海半潜式生产平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1)掌握深海半潜式生产平台的设计理念,突破平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2)紧密结合我国南海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研究开发出一型深海半潜式生产平台设计方案,其功能满足我国南海海域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需求;(3)完成基本设计并通过国内外相关船级社的审查。

2、主要研究内容(1)总体方案设计技术研究;(2)平台设计环境条件及总体性能研究;(3)平台结构设计技术研究;(4)超深海定位系统设计与海上安装技术研究;(5)平台模型试验技术研究;(6)平台立管系统设计技术研究;(7)平台上部采油、生产作业流程设计研究;(8)平台系统集成及集成控制设计研究。

3、成果形式(1)各种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基本设计图纸、计算书、试验报告;(3)相应的专利;(4)半潜生产平台设计指导性文件;(5)与上述平台配套的生产立管研制技术要求;(6)半潜生产平台设计技术标准名录。

(二)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1)跟踪国外LNG-FPSO的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开展船型关键技术和关键系统研究,突破LNG-FPSO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2)紧密结合我国南海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开发出一型用于深海大型气田的大型LNG-FPSO设计方案,该型LNG-FPSO的年产量约为300万吨,舱容约30万立方米;(3)完成基本设计并通过国内外相关船级社的审查。

低谷期即机遇期 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

低谷期即机遇期  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

低谷期即机遇期造船应适应市场所需作者:丁文来源:《中国水运》2013年第06期5月15-17日,亚洲第二大船舶、海工展——2013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海洋工程与石油天然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南京开幕。

此次展会汇聚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厂商,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士前来参展,给企业在家门口寻觅到商机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平台。

走进这场展览,就像走进了一个“繁忙”的船舶市场,尽管近年来航运业陷入全面低迷,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依旧,毕竟任何一个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巅峰”则必然有低谷。

?荩等待,这是无奈的选择台州理工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船舶技术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的公司,目前共开发设计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船及甲板运输船、拖轮、自卸式运沙船等工程类船舶20多型,吨位从500吨到35000吨。

该公司董事长刘益清告诉记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世界船舶市场带来严重萎缩和国内船舶市场持续低位运行的不利形势,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当前美国、欧洲经济复苏的进展,今年底到明年初,船市行情会往上走一点。

近期企业的发展思路是“低速慢行”,保存实力,静待市场好转。

”即便是国企、央企,也逃不过这次低谷。

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的产品是为船舶做配套设备,也真切感觉到了市场的寒意。

“去年还在盈利,今年一季度已出现亏损,过去一个月能接单1个多亿,现在只能接到八九千万元。

”该公司人士透露。

他分析,就像多米诺骨牌,经济现象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房地产不行了,铁矿石、沙子等材料用得少了,散货船的需求量自然变少了;进出口需求少了,航运运力饱和,船东没生意,自然也不要那么多船。

“当前,有多少企业敢说自己接的单赚大钱?很多企业即使亏损,还在硬着头皮接单。

不接单,这么多工人、技术人员就没活干,人员会流失,等行情好起来,又将措手不及。

”在行业出现低谷时,各界提得最多的就是“转型”。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推动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重装(2022)131号)精神,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3号)和《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围绕推动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大力发展绿色船舶、绿色造船、绿色航运、绿色配套,积极推动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市场引领,创新驱动。

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动力设备研发,加快成熟新能源技术工程化应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

统筹布局,开放合作。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体系化布局,统筹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立足设计、建造、航运、保障体系等全产业链要素,积极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

标准引领,绿色安全。

立足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加强标准规范引领,夯实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船舶技术跨界融合,积极探索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场景支撑,示范推广。

立足场景应用,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船舶自主发展。

扎实开展产业化应用,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船舶有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2月目录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发展原则 (3)(三)发展目标 (4)三、主要任务 (6)(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6)(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7)(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9)(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0)(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1)(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1)四、政策措施 (12)(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12)(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12)(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12)(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13)(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13)(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滨海矿砂;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海洋化学资源包括海水本身、海水溶解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生产空间、贮藏空间、通道空间、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及军事战略空间资源。

大,是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海上风能、潮汐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观测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海洋波浪能、海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装备的发展也将逐步提上日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资源开发这一不断成长的新兴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相关装备,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应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需求增加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协同,迎难而上,力争通过十年的发展,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趋势,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重点突破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加快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潮流能、波浪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海洋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等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促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原则1.面向需求,突出重点。

针对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

2.总包牵引,专业发展。

着力提高装备的总承包能力和总装集成能力,带动相关设备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发展;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培育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模块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

3.合理布局,完善体系。

立足现有装备工业基础,加强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和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产业体系。

4.依托骨干,培育品牌。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综合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倡导“产、学、研、用”相结合,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一批技术性能优良的品牌产品。

5.着眼长远,增强储备。

把握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领域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加强海洋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海洋与极地生物基因资源等领域相关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三)发展目标经过十年的努力,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1.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2.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区和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重点打造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三个产业集聚区,2015年销售收入均达到4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5-6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商,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400亿元以上。

3.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掌握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技术,装备安全可靠性全面提高,并在部分优势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突破海上风能工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的关键技术,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海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装备及部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技术实现突破;海洋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装备、极地特种探测/监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明显增强。

4.关键系统和设备的制造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在海洋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大功率海洋平台电站、大型海洋平台吊机、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领域形成若干品牌产品;具备深海铺管系统、深海立管系统等关键系统的供应能力;海洋观测/监测设备、海洋综合观测平台、水下运载器、水下作业装备、深海通用基础件等实现自主设计制造。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1.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现有装备工业总体布局,在以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江苏苏中地区-上海-浙江浙东地区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培育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具备总装建造、修理改装、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全面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提高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总装集成能力,打造具备总承包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集团)。

以总承包为牵引,带动和引导一批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供应、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包商。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支持企业利用现有修造船设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适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特点对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工艺流程优化,以及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及减排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

4.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

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展联合开发、联合经营,实施强强联合,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

支持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与钢铁、石油等上下游企业以战略联盟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适当延伸产业链,在上下游产业实现战略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1.加快重点产品研发。

围绕海洋资源在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等四大环节的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相关重点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

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起重铺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深海锚泊系统等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采油树、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等水下系统及作业装备、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等,逐步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形成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品。

2.大力培育专业设计能力。

结合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巩固提高浅水装备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装备的前端工程设计和基本设计的能力,掌握大型功能模块的设计技术,突破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

3.提高建造和工程管理水平。

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造技术研究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掌握海洋工程装备特有的建造技术、安装调试技术,建立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支撑总承包和总装集成能力的提升。

4.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建设深海技术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积极开展海洋环境观测与监测技术、深海运载与深海探测、海底观测网络技术等海洋基础技术的研究。

以满足工程项目实际需要为目标,系统开展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分析、深海设施疲劳强度分析、装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海洋防腐蚀技术、深海工程安全监测/预警及远程控制技术等基础技术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