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八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注释及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本文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

二、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给予点评。

三、讲解课文内容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启示。

二、讲解文章启示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文学价值。

二、讲解文章文学价值1.教师讲解文章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八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八上枢密韩太尉书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历史知识补充
唐朝与宋朝的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品
枢密院及韩太尉的历史 地位
唐朝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创造 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 代表之一。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宋朝则是在唐朝之后兴起的 一个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宋文化,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另一个代表。
• 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如通过互联网、 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平台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和了解传统 文化。
• 推动产业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 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影视、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产业中,让传统文化 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特 色的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和宋朝时期的 八位著名散文家,包括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 石、曾巩。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师 说》、《捕蛇者说》、《醉翁亭记》 、《六国论》、《赤壁赋》等,这些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枢密院是宋朝时期设立的一个重要机 构,负责处理国家机密事务。韩太尉 则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 家,曾经担任过枢密使等重要职位, 对于宋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 献。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散文差异
表达方式不同
西方散文更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而东方散文则更注重情感表达 和意境营造。
审美标准不同
西方散文追求真实、准确、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东方散文则 更注重表现作散文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而东方散文则更注重传承和 弘扬民族文化。
苏辙写这封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求得 韩琦的接见和赏识,以此作为进身之 阶。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2)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2. 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中复杂句式的分析;(3)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文学成就;(2)介绍《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难点;(2)对比分析,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3)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巩固练习:(1)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巩固文言词语;(2)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3)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自读课)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八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自读课)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明确:作者洋洋洒洒、纵横恣肆地大谈加强内在修养和外 在阅历的为文之道,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善文爱才的韩太尉的兴 趣和重视,同意接见自己。
2.作者游览名山大川,结识名人贤士的目的是什么?你是 怎样看待作者这一做法的?
明确:(1)增多见识,以养气,以作文。 (2)为文离不开养气,作者游览名山大川、结识名人贤士是 为开拓胸襟、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即养气。作为学生,作文 离不开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作者“养气”的方法也是我们积累 知识、搜集素材的方法。我们虽不能像作者那样为养气作文而 特意去游览名山大川,结识名人,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我们 要留心观察、用心积累。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同“ 现 ”,译为“ 表现 ” 2.辙生十有.九年矣 同“ 又 ” 二、古今异义
1.故决然舍.去. 古义: 离开家乡
今义:舍弃
2.入.则周公、召公 古义: 指在朝廷内政方面
今义: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
3.出.则方叔、召虎 古义: 在朝廷外领兵作战方面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跟“入”相对
⑤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幸亏,幸而
宠幸
4.然②①故然.决文然不.舍 可去以学形而容能词词连尾词,,…但…是的样子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 向慕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①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开阔胸襟 ②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看尽 ③非其所乐. 喜欢
明确:(1)是“气”。而这种“气”必须通过修养才能得 到。也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 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2)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个例子,指明了要养气, 一要注意内在修养,二要注意外在阅历。
5.结合第二段,分析作者认为养气哪种途径更重要。这 样写有何用意?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

2.分析体会作者既希望得到韩太尉的接见又表现得不卑不亢的表达技巧。

3.思考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气”与“文”的关系。

教学重点:1.学习归纳整理文中重点虚词“以”2.生找出文中涉及“气与创作”的语句,摘录下来,并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这些词句。

教学难点:作者的目的是求见韩琦,可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苏辙十九岁考中进士后,给韩琦写一封信,当时韩琦任枢密使,掌管全国军事大权。

作者写此信目的是啥?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上枢密韩太尉书》这一篇课文。

二、检查字词汩没嵩山召公称其气之小大苑囿仓廪三、师范读后,生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四、生自由读,画出文中“气与创作”的语句,摘录并翻译。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译:我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气质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纯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五、读课文,疏大意,理思路:[疏通大意略,重点文言虚词“以”如下:](一.)解释下列加点用法及意义:然文不可以学而能不足以激发其志气以知天地之广大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侍以无忧将以益治其文(二.)读课文,理思路:第一部分(1节):提出“文者气之所形”观点,提出并结合孟子,司马迁事例的来证明。

第二部分(2节):联系自己的实际,深入检查自己在“养气”方面的不足。

第三部分(3节):赞颂韩琦,表达渴望得到他的意见。

第四部分(4节):再次表明志向。

六、探究疑难1.作者给韩太尉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开头先离开主旨,纵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检查自己在“养气”方面的不足,使要求见对方的愿望建立在“为文”而不是“为官”上,然后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从立论、证明到提出自己的愿望,不即不离,相辅相成,首尾呼应,可谓表达巧妙,结构谨严。

2.探究“气”与“文”的关系“养气说”有值得借鉴处。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气”及其两者的关系;学习作者步步推进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此文为干谒处处自荐,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巨公硕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气,其分寸进退的把握确实是非常不易的,讲解讨论时顺注意于此。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

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枢密韩太尉:枢密韩太尉指韩琦。

韩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

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

喜祐年间重入政府,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

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二教读新课:1、解决重点词句(1)、辙生好为文。

生:生性。

辙生十有九年矣。

生:出生。

(2)、气可以养而致。

致:得到。

(3)、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称:(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形(5)、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居家:[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五百家为乡。

一词多义(6)、虽无所不读。

虽虽然虽多而何为?虽,即使。

(7)、故决然舍去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然,连词但是。

(8)、古今词义党古义:古五百家为党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今义:政党、集团向古义:从前向之来今义:朝向尝古义:曾经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今义:游古义:交往其居家所与游者今义:游泳虚词介词凭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连词来闻一言以自壮连词而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倒装句:【未之见】动宾倒装句。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了解了古代的官方文书体例和礼节,掌握古代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技巧。

(2)难点: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古代文书和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问题解决法:通过学生提问并讲解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问答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爱上古代文化。

4. 学习内容(1)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

(2)解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结构和内容,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方法。

(3)通过创作组合学习,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书的写作过程,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上枢密韩太尉书,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准备教案。

(2)学生准备:了解学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听课和学习。

2.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通过带入一些有趣的文化元素,如诗词歌赋、文言文典故等,让学生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文书礼仪的基本知识,预备学生的学习背景。

(2)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问题解决和讨论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一些历史文化和文书礼仪的常见困惑和问题,并进行探讨和解疑,让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礼仪。

(4)范例分析老师通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范例,讲解古代文书写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背景介绍
这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求见信。苏辙考中进 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 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希望得到韩琦的接 见和提携。当时韩琦身为宰相,敢言敢为,时称贤 相,名誉极高,权重一时,为朝廷柱石。写这封请 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 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
四川眉山三苏祠
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艳丽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难点理解
1.阅读课文,第一要把握作者描写的 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太尉才略 冠天下体现在哪些方面?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 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2.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
3.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 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 太尉的敬慕之情。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 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性情的显现,然而文章 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 而得到。
〖善养〗善于修养。 〖宏博〗广大。 〖乎〗 于,在。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 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 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 称。
〖豪俊〗豪杰。 〖奇气〗奇异的气度。
苏辙我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 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 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 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 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 文之道,并上学习从政的业务。大尉如 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 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3、在这一段中,作者把韩琦与什么相提并论?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1、第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读4、第请三小段结,最思后考一下段这列的问段题一意::段是全文的纲,下面一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
说展开论述。 但仍脱不了浮夸阿谀之嫌。
译:听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而辙也未之见焉。
再读全文,理清全文文意:
3、表明孟子观点的是哪一句? ——文章是由气所形成的。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者气之所形。
4、请读出写孟子为文与其观点相称的句子,并翻译。 九、关于作者(见课文注释1)
原文(2)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3、表明孟子观点的是哪一句?
但气仍(脱 人不的了修浮养夸、阿气译谀质之、:嫌精。神今力量)天我们读他的文章,(觉得)宽厚广博,(气)充
苏辙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组词:
溢 yì (溢出) 嵩 sōng(嵩山) 华 huà(华山)
阙 què(宫阙) 廪 lín (仓廪) 翰 hàn(翰林)
恃 sì (恃才傲物) 惮 dàn (惧惮) 汩 gŭ (汩汩)
囿 yòu (苑囿) 慨 kǎi (慷慨)
பைடு நூலகம்
枢 shū (枢纽) 没 mò(埋没) 恣 zì(恣意妄为)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辙也未之见焉。7
4、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出层意。
(1)写原来的生活之地不足以养气,于是出外游学, 寻求天下奇闻壮观。
(2)写自己游历天下的所见所闻。
(3)赞颂韩太尉的名声,表示未能谒见的遗憾。
5、第一层从几个方面写原有的生活之地不足以“养气”? 所与游者 —— 邻里乡 之人 所见所览 —— 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 所读所学 —— 览皆古人之陈迹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学案书信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学案书信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B.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C.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D.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解析】“其居家所与游者”意思是“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可断开,排除AC项;“所见”的对象在后面“不过数百里之间”,排除B项。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忠诚正直、敢于直言的品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生平背景。

(2)介绍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古代文化、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课文的结构,阐述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实例。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总结其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对作者生平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示。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上苏辙)-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上苏辙)-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教案

十儿童乐园——总复习-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涵盖了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总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数数、整数、数的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加减法等。

这一部分内容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进行后续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数的方式、认识基数和序数、认识整数、数的比较、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等基本数学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通过图形和表格的方式来呈现数字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乐园内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和互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数字游戏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设计有效的数字游戏和互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进而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四、教学方法通过结合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数字迷宫、数字搭桥等数字游戏,以及数形结合的运算规律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十儿童乐园数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数数环节通过打印数字、操作数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计数能力和数字的认识。

3.基数和序数认识环节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并培养其对数字的认识。

4.整数认识环节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和应用,并深入掌握数字大小的比较。

5.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环节通过数字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6.画图表达数字信息环节通过让学生进行数字图画、表格和数据收集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表达数字信息。

7.总结环节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数字信息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 第八专题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八专题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2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

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的人。

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

1.读准字音(1)称.其气之小大(chèn)(2)见.乎其文(xiàn)(3)汩.没(ɡǔ)(4)召.公(shào)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虽⎩⎪⎨⎪⎧ 虽.无所不读:虽然虽.多而何为:即使(2)生⎩⎪⎨⎪⎧ 辙生.好为文:生性辙生.十有九年矣:出生(3)然⎩⎪⎨⎪⎧ 故决然.舍去: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连词,但是(4)顾⎩⎪⎨⎪⎧ 北顾.黄河之奔流:看、望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5)以⎩⎪⎨⎪⎧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介词,凭闻一言以.自壮:连词,来天下之所恃以.无忧:连词,而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古义:古代五百家为党。

今义:政党、集团。

(2)向.之来 古义:从前。

今义:朝向。

(3)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古义:曾经。

今义:辨别滋味,品尝。

(4)其居家所与游.者 古义:交往。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和内容;2.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和内容;2.文学特点及鉴赏。

教学难点:1.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讲述《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兴趣;2.解释法:对《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进行解释;3.分析法: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意义和文化内涵;4.讨论法:展开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解释(15分钟)教师解释《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包括:1.用字精练,思想深刻:《上枢密韩太尉书》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深刻的寓意和警示,给人们以启示;2.韵律优美,音韵和谐:《上枢密韩太尉书》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等,使整篇文章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三、分析(20分钟)教师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四、讨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内容和文学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内容和文学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讨论和写读后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和实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自读课)
(对应学生用书P75)
走近作者
苏辙(见《黄州快哉亭记》)
相关背景
这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求见信。

韩琦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040年任陕西安抚使(地方军政长官)与范仲淹同时登用。

1045年范仲淹罢官,韩琦也自请离朝。

宋仁宗嘉祐年间入朝任枢密使,神宗时为宰相。

枢密使执掌兵权,位同秦汉时的太尉,所以称韩太尉。

1057年,苏辙年十九,与其兄苏轼一同考中进士,因年轻,不愿做官,请求回原籍以后待选。

这时,他给韩琦写了这封信求教。

太尉执事:辙生 好为文, 思之至深。

以为文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

我以为文
者气 之所形,然文 不可以学而能, 气章是作者气质、性格的显现,而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
可以 养而致。

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

⎣⎡
执事:手下办事的人。

这是旧时书信中的敬辞,不直接称呼对 ⎦⎤方,以示尊重。

养:修养。

致:得到。

孟子曰:“我善 养吾 浩然之气。

”今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

”现在
观其 文章,宽厚宏博,充 乎 天地之间,称其 气之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小大。

相称。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见《孟子·
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博大而刚正的精神气质,即正气。

称其气之小大:谓孟子的文章和他 ⎦⎤的浩然之气相称。

太史公行 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
间 豪 俊 交游,故 其 文 疏 荡, 颇有奇间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畅跌宕,颇有奇伟的气
气。

此二 子者,岂 尝 执 笔学为如此之文概。

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
哉? 其 气充乎 其 中 而溢乎其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流露到他们
貌, 动乎 其言 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的形貌之外,发而为之言语,表现为文章,但自己并不曾觉知也。

察到。

⎣⎡⎦
⎤太史公:指司马迁,曾任太史令,故称其为太史公。

疏荡:疏放跌宕。

意指洒脱自如,不受拘束。

辙 生 十有九年矣。

其居 家 所与游者,不过其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

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
邻里乡党之人,所见 不过 数百里之间, 无 高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
山大野可 登 览以 自 广。

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

⎣⎡
所与游:所交游的人。

乡党:乡里。

⎦⎤广:形容词作动词,开阔胸襟。

百氏之书,虽 无所不读,然 皆 古人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
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 遂 汩没,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

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
故 决然舍去, 求天下 奇闻壮观,以知所以毅然离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之广大。

天地的广大。

⎣⎡⎦⎤百氏之书:诸子百家的著作。

汩(ɡǔ)没:埋没沉沦。

舍去:指离开家乡。

过 秦、我路过了秦、
汉之故都,恣 观 终南、 嵩、 华 之高, 北顾黄河之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
奔 流, 慨然 想见 古 之豪 杰。

至 京师,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

到了京都汴京,
仰观 天子宫阙之壮, 与 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
且大也,而后知 天下之巨 丽。

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

⎣⎡
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嵩:嵩山,五 ⎦⎤岳之一,在今河南郑州西南。

华:华山,五岳之一,在今陕西渭南境内。

见 翰林 欧阳公,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
听 其 议论之宏辩,观 其容貌之秀伟,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 天下之文章 聚 乎此也。

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

太尉以 才 略 冠天下,天下之所恃 以 无忧,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
四夷之所惮 以不敢发, 入 则周公、召公,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
出 则方叔、召虎, 而辅佐君王,您在边域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海安边,然而辙也未之见 焉。

辙还未曾见到您啊。

⎣⎡
翰林欧阳公:指欧阳修,曾为翰林学士。

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

发:发难。

⎦⎤召(shào )公:姬奭,周初重臣。

且 夫人之 学也, 不 志其 大, 虽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
多而 何 为? 辙之 来也, 于山 见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
终南、嵩、华 之 高, 于水 见 黄河之 大且深,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博大深广,关于人 见 欧阳公, 而犹以为未 见太尉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太尉而感到遗
也。

故 愿得 观 贤人之光耀, 闻 一言憾。

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风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
以 自 壮, 然后 可以 尽 天下之大观,而无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 憾者矣。

会有什么遗憾了。

辙 年少, 未能通习吏 事。

向之来, 非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

先前来京都应试,不
有取于斗升之禄。

偶然得之, 非 其所乐。

然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

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


幸得 赐归 待 选,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够悠闲几年,
将以益 治 其文, 且学 为政。

太尉苟 以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

太尉如果认
为 可 教而辱 教 之,又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矣。

幸了。

⎣⎡
吏事:做官的事务。

向:先前。

斗升之禄:指微薄的俸禄。

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

益治:进一步 ⎦⎤研究。

以:原本作“归”,据别本改。

文意感知
本篇着重表示仰慕求见之情,阐明作为一个文学家,其本身的胸襟修养、生活经历和文章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具有独到的见解。

作者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然后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最后再由欧阳公自然地引出韩琦,委婉地表达了欲见韩太尉的强烈愿望。

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