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WA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概况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一、简介(一)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二)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审议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审议”,“审议”是“实践性课程”的内在要求。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课程审议是在主体之间进行的,课程审议的主体自然是“课程集体”,该集体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
(三)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实践性课程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必然根植于具体实践情境。
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再是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课程集体中,教师和学生是核心,强调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合法主体和创造者。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并且在实施课程的实践中完全有权根据特定的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课程内容予以合理地取舍、批判。
同样,学生也是课程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
虽然,他们不能直接设计、开发课程,但他们有权对教师提供的课程进行选择,有权对于什么学习内容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内容等问题向教师提出质疑,并要求解答。
通过这些方式,把学生的全部生活经验参与到课程改造过程中,从而让“创造和接受课程变为同一过程,该过程导致儿童行为、成长和成熟的能力的增加”。
二、评析(一)优点1、施瓦布提出的实践课程开发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使得广大教师从传统课程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开始反省他们自己的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这无疑对课程理论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追求课程的实践价值,倡导对具体实践情境的理解与相互作用,强调课程理论必须经过课程实践的改造。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及其评价
施 瓦 布是 美 国著 名 的课 程 理 论 专 家 和 生 物学 家 。曾与布鲁纳一起领导 了美 国2世 纪5一 0 0 O 6年代的 结构主义课程 改革运动 ,即 “ 课程运 动” ,被认 新 为是该运动 的 “ 第二号旗 手 ”。这场课程 改革进行 了1 年 ,但最终 并没有取 得预期 的效果 ,施瓦布 陷 0 入了深深的反思 之 中。他认 为 ,结 构 主义 课程完全
收 稿 日期 :2 0 —1- 5 0 5 2 1
传统课程开发的致命缺陷。此外 ,传统课程的开发 权 都在上级 部 门 ,而教 师 和学 生是被排 斥在课 程编 制过程之 外的 ,他 门只是课 程 的被动 执行者 ,而不 是主动 的制定者 、实旌 者 。这 实际上有 悖于课 程编 制的规律 ,教 师和学 生是课 程 的有机组 成部分 ,他 们 才是课程 的真 正主体 和创 造者 。由此 ,施 瓦布提 了 “ 实践 性课程 观 ” 。他认 为 ,三种 操作模 式 即 “ 实践 ” 、 “ 实践 ” 、和 “ 中”是 实践性 课程 准 折
Ab ta tOn teb sso rt iigteta iin lmo e u rc lm h o y Sc wa , mou u iuu src: h a i f iczn rdto a d lc riuu t e r , h b af c i h a sc r c lm te r x eti h o e p r n Ameia pu o wadt ete r fp a t a u iuu d v lp n,e p a ii u iuu y rc , tfr r h h o yo rci lc r c lm e eo me t m h szng c r c lm c p a t a au n y a ia r e s atc igi o tn et h u cinofe c esa dsu e t n c riu u rci l lea dd n m c l oc s, ta hn c v p mp ra c otef n t ta h r t d n si u c l m o n d v lp n , n d oc t gs vn u iuu po lmsb r u l e ai . e eo me ta da v ai oligc r c l m rbe yg o pdei rt n b on
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需要使用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备课方式。
WIKI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协作备课方面。
因此,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对于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实现教师协作备课的目的,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设计并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功能包括备课内容的创建、编辑、分类、共享与讨论等。
2.实现多用户协同编辑、实时在线协作和权限管理等功能,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协作水平。
3.探索并应用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了解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系统。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教育案例,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问卷调查法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和反馈意见,为系统改进提供实践基础;案例分析法用于对国内外已有的教育WIKI协作平台进行分析与比较,为系统优化提供经验借鉴;实验方法主要用于验证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并探讨系统应用和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四、预期成果1.开发基于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优化和改进。
2.进行实验验证和用户调查,获得系统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实证数据,并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
3.撰写开题报告、系统设计文档、实验报告和论文等文献资料,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着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Grutman(2004)、Popovic(1976)、Whyte(2002)等学者。其中Grutman的定义不仅“准确”,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SWOT分析简介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它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WOT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2.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内部和外部因素来帮助组织或个人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将对SWOT分析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1 优势 (Strengths)•内部方面的优势,包括组织或个人的核心能力、资源、技术等。
•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确定优势:–我们在什么方面表现出色?–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有哪些独特的资源或技术?2.2 劣势 (Weaknesses)•内部方面的劣势,包括组织或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确定劣势:–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我们缺乏哪些关键资源或技能?–我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领域是什么?2.3 机会 (Opportunities)•外部方面的机会,包括组织或个人可以利用的市场趋势、新技术等。
•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确定机会:–市场或行业中存在哪些新的趋势或机遇?–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来实现增长或发展?–哪些新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业务模式或流程?2.4 威胁 (Threats)•外部方面的威胁,包括组织或个人面临的竞争、法规变化等。
•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确定威胁:–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市场或行业中存在哪些潜在的威胁?–政策或法规的变化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什么影响?3. SWOT分析的应用SWOT分析可以应用于个人、组织或项目的评估和决策过程中。
下面是一些SWOT分析的应用场景。
3.1 组织战略规划SWOT分析可以帮助组织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规划。
通过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同时有效管理劣势和威胁,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WA
通过分组使用油压机加导 向模压装和气压抱紧装置压装两种 方式 , 每
I \ / \
\ 0 . 5 1 4 5 。
- l I 。 l / I ] 0 。 《 5 X 4 吉
一
组2 0台, 对比压装前后对机 座两端 内径 , 椭 圆度 , 及前 后端平行差 的变动 情 况, 根据 电机装配 的质 量要求去确认 三个 指标 的公差 范围, 并确定批 量 生产 的压装方式和零部件尺寸公差。 经大批量试验有如下结果: ① 机座压装定子总成 前机座 两端 面平等差 ≤0 . 1 5 am时, r 装配 出来 的 电机性能 、 振动、 噪音均符合标准要求。 ② 机座 内径与定子总成外径过盈 量在 0 . 0 7 ~ 0 . 2 1 mm之 间时,装配 出
1 4 0 . 0 7 1 4 0 . 1 l m m之间 。
杌座 总成示 意图
④ 使用油压机压装 定子总成和 自制气压抱 紧装置压装 定子总成 , 经
过批量试装, 都是可行 的, 装 出来 电机 的性能 、 振动和 噪音均 符合标准 。使 用油压机压装定子总成的机座其止 口椭 圆度会 比抱 紧装置的小一些, 而且 有脚机座和无脚机座 都能装配使用油压机压装 , 故建 议批量装机时用油压 机压装。 ⑤ 建议零件尺寸及形位公差验收标准 , 机座 内孑 L 直径 1 3 9 . 9 ~ 1 4 0 . 0 m m ( 按实测同一截面 8个直径尺寸 的平均值作为实测值) , 机座两 端平 行差 ≤ 0 . 1 5 am; r 机座端 面对机座 内孔垂直度 ≤O . 1 5 mm; 内孔 圆度 ≤0 . 2 5 m m; 内圆 母 线 直 线 度 ≤0 . 1 0 mm。与 机 座 装 配 的定 子 总 成 外 径 1 4 0 . 0 7 — 1 4 0 . 1 l mm, 定 子总成外径圆柱度 ≤0 . 0 4 am。其余尺 寸及形位公差按原来 图纸要求。 r
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
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战略管理和决策分析的工具,它通过评估一个项目、组织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指导。
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时,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现状、优化研究设计,并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SWOT分析法简介SWOT分析法是由英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哈普尔顿和罗伯特·库恩于1960年提出的,其英文全称为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WOT分析法通过将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遇和威胁结合在一起,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第二节)应用SWOT分析法确定研究题目在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中,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而SWOT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评估潜在研究题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首先,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研究热点,研究者可以确定可能具有机会的研究方向。
然后,评估自己的研究能力、知识储备和资源情况,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考虑到研究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分析潜在研究题目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
通过SWOT分析法帮助研究者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能够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利用SWOT分析法审视研究设计SWOT分析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审视自己的研究设计,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首先,通过识别实证研究的优势,比如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其次,通过识别研究设计的劣势,比如样本容量过小或数据收集方法不合理,可以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从而提高研究的可靠度和有效性。
此外,SWOT分析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研究设计的机会,比如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或通过合作研究来拓宽研究视野。
最后,SWOT分析法也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研究设计中的潜在威胁,比如数据收集的困难或研究结果的解读偏差,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社会工作服务理论研究社会工作的服务理论是指社会工作各种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目的是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服务理论的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明确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分析的角度。
1、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的研究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群体等,服务目标是满足其基本生存、发展和权利保障需要。
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研究需要明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2、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研究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包括情景模拟、个案辅导、家庭指导、社区服务等多种方法。
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研究需要考虑实际服务场景、服务对象需求、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
3、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研究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研究是评价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重要手段。
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综合评估社会工作服务对服务对象的生活、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并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二、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研究社会工作的服务实践是指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到对服务对象的实际服务中。
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研究,关注服务过程的落地和服务效果的实际体现。
1、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问题研究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服务对象需求不确定、政策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不达标、服务人员培训不足等,需要关注并予以解决。
2、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案例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发现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找到更有效的服务方法。
3、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质量评价研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质量,包括服务目标、服务方法、服务效果、服务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以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研究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研究是促进社会工作实践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简述swot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简述SWOT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概述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用于评估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评估,SWOT分析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合适的战略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基本原理SWOT分析分为四个要素: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分析,可以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1. 优势(Strengths)优势是指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的内在优势,可以是资源、技术、品牌声誉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评估和利用这些优势,组织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强大的品牌声誉•先进的技术或专利•高效的供应链管理2. 劣势(Weaknesses)劣势是指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的内在劣势或不足之处,可以是生产能力不足、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劣势。
通过识别和改善这些劣势,组织可以提升竞争力。
•生产成本过高•缺乏专业人才•营销渠道不够稳定•组织结构不合理3. 机会(Opportunities)机会是指组织可以利用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是市场增长、新兴技术等方面的机会。
通过抓住机会,组织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收益。
•市场需求增长•新兴科技发展•政策环境的变化•其他行业合作机会4. 威胁(Threats)威胁是指组织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可以是竞争加剧、技术变革等方面的威胁。
通过对威胁的识别和应对,组织可以降低风险并保持竞争力。
•新竞争对手的进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政策法规的变化应用场景SWOT分析可以应用于个人、企业、组织等不同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中。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组织战略规划在制定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时,可以利用SWOT分析来评估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战略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
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引言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可以验证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为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不同学科领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方法和意义。
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环节。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或者定性分析等方法,获取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实证数据和理论预期结果的差异,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案例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是18世纪末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供给只能呈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口增长是一个持续压力,并最终导致资源不足。
为了验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有效性,研究者选择了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数据和资源供给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供给得到了大幅增加。
然而,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所预测的相反,中国的人口数量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激增,而是在引进一胎化政策后趋于稳定。
通过对比实证数据和理论预期结果,研究者得出结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实证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存在一定局限性。
基于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中国政府在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扶持农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中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并缓解了资源压力,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由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
watts教授关于如何研究问题与实证完全对应的文章
研究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它涉及到对现象、事物行为、心理活动或其它关注的对象的原因、机制、规律和发展等方面的阐述;它是科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前提,是科学活动中必需的理性追问活动。
而对于如何研究问题与实证完全对应的文章,Watts教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观点。
Watts教授强调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1】研究问题首先是科研活动的起点。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如能够拓展学术领域的边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解答现实问题等。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研究问题的设置需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基本的研究规则。
为了引起人们对该项研究的关注,需要保证研究问题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Watts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共享了自己对于研究问题的看法,这些观点不仅为新手指明了学术研究的方向,也为老手提供了成功研究的经验。
Watts教授提到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2】实证研究是指根据具体的实例和事实来进行论证和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各个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
实证研究的设计应该以统计分析为主,以调查研究为辅。
研究者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主观意识的介入,以便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和真实的研究结论。
Watts教授指出,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Watts教授总结了研究问题与实证的完全对应。
【3】通过论述研究问题和实证之间的关系,Watts教授展现了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研究问题和实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好的研究问题需要通过实证来得到论证,同时实证研究也需要围绕着明确的研究问题展开。
只有研究问题与实证完全对应,研究者才能够为科学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Watts教授的文章对于如何研究问题与实证完全对应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规律,也为我们在日常的学术研究中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wa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切实做好失业人员的
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切实做好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北京街道是正处于改造的老城区,占地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51140人,失业人员6362人。
其中大龄失业人员1432人。
经过我们的努力和服务,现已就业6192人,稳定就业780人。
2004年街道办事处获得了大连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其中:北岗社区被区政府评为“信誉社区”,一鸿手工编织行、康盛食品有限公司被区政府评为3A级再就业基地、银力物业有限公司被区政府评为2A 级再就业基地,祝捷家政服务行、明凯财务招商服务中心被区政府评为1A级再就业基地。
一、完善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担负着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十几项工作,范围广、对象多、要求高。
为此,我们从机构、人员、资金、场地、制度和工作入手,加强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通过努力和完善,达到“六个到位”,实现了统一机构名称、统一人员编制、统一经费渠道、统一场地规模、统一工作规范。
为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提高其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1、调整人员,分工到位。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劳动保障平台组建工作,作为立足社区就业、促进街区稳定和发展的大事来抓。
依据区编委《关于完善各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的通知》要求,建立了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7个社区服务站。
在人员配备上,针对街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能力差别较大的实际,实行所长、副所长竞聘上岗,科室的其他人员都是由工作中成绩优秀、年纪轻的人员担当。
并进行了明确分工,所长负责全面工作主抓再就业,副所长负责退管工作。
下设再就业专干1人,培训、挖岗专干2人,办证、统计报表及微机录入专干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公益性岗位管理专干1人,退管待遇发放专干1人,建卡微机管理专干1人。
社区服务站由居委会书记负责,设1名专干人员抓就业工作,同时在保障所和各社区分别配备了1名再就业信息员,加强再就业工作的力量。
2、配齐设施,场地到位。
保障所设立时,办公场地只有10多平方米,非常拥挤。
信息技术(心得)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论文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下,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参与下,运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验因素的操作、控制,对实验对象的检测、统计,从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其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在本质的联系与规律,以形成系统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科研形式。
用研究术语界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发现事实,探求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同类事物现象进行解析、预测和控制的科研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既是一种教育性的科研活动,又是一种研究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建立理论,应用研究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建立理论是间接目的。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的研究方向主要应放在应用研究上。
因为现代媒体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开发性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
如现代教育媒体的设计、选择、组合、评估;教学设计的原理、方法;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科性现代媒体教学的特点、规律;在教学中怎样将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现代教育媒体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教与学的反馈、评估等。
如果能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实践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1、实验研究的种类⑴探索性研究。
即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这类研究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探索,难度较大,具有突出的创造性。
探索性研究必须:首先要发现、搜集科学的事实;科学事实要求的是真实的,准确的,定量的事实;其次要探索规律。
就是要分析事实,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和横向科学分析等寻找规律。
(列宁:“规律是宇宙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
七大手法理论与应用
七大手法理论与应用引言在许多领域中,人们经常使用七大手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
这些手法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决策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七大手法的理论背景和应用场景。
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其全称为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
通过对某个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SWOT分析可以帮助组织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机会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SWOT分析的应用包括制定组织的战略计划、评估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等。
通过SWOT分析,组织可以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机会,并制定应对策略。
2. 五力分析五力分析是对产业竞争环境的分析工具,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
该模型分析了竞争市场中的五个关键要素: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通过五力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产业中各个要素的力量和影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该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产业中的机会和威胁。
3. 波特钻石模型波特钻石模型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工具。
该模型将产业竞争优势看作是由4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钻石结构。
这些要素包括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策略与结构以及因素市场状况。
波特钻石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研究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指导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决策。
4. 金字塔矩阵金字塔矩阵是一种产品组合分析工具,在市场营销中经常使用。
该矩阵将产品按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进行分类,分为四个象限:明星、问题儿童、现金奶牛和狗。
通过金字塔矩阵,企业可以对产品组合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个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2024年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来提取信息、发现规律、解释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实证研究,阐述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实施步骤、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在传播学领域,内容分析法被用于研究媒体内容、传播效果等;在社会学领域,它被用于研究社会现象、文化差异等。
此外,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政策分析、市场调研、情报分析等领域。
三、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一)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需要分析的文本类型和来源。
这有助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方法。
(二)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数据是内容分析的基础。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可获取性。
接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来提取信息,这包括对文本内容的阅读、编码、分类等过程。
(三)编码与分类在编码阶段,需要将文本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将每个独立的信息单元进行分类并编号。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更具可比较性。
接下来,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即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类或排序。
分类的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决定。
(四)统计分析与结果解释通过统计和分析编码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研究结果。
这一步骤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问题。
四、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一)优点1. 客观性:内容分析法基于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相对客观。
2. 系统性:内容分析法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步骤和规范,能够系统地提取和分析信息。
3. 广泛性:内容分析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数据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缺点1. 主观性:虽然内容分析法力求客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编码和分类的标准可能因研究者而异。
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一、引言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重点关注其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二、理论研究的应用1. 理论研究的定义和功能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实践、经验和现象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总结,得出一套可以解释和预测这些实践和现象的一般规律或原则。
理论的主要功能在于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实践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1)实践解决问题:理论研究可以帮助实践中的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和参考。
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指导他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育质量。
(2)创新和发展: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的观点和理念,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理论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科学定律和理论,推动科技的进步。
(3)知识传承和积累:理论研究为实践中的知识传承和积累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和归纳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为后来的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理论研究效果评估的方法1. 定性评估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归纳,了解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是否有应用,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2)专家访谈: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应用的看法和评价。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得出评估结果。
2. 定量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实践者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理论研究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比较理论应用组与非理论应用组的实践效果,从而得出理论应用的效果评估。
《2024年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范文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独特的定性特点,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深度的文本信息解析。
本文将通过对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具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潜力与挑战。
二、内容分析法的理论背景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进行编码、分类、分析等步骤,从而提取出文本中的信息,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同时也吸收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的更新。
三、内容分析法的实践应用1. 研究主题与选择:在学术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常常被用于文化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传播研究等主题的研究。
这些研究通过深度分析文本,来挖掘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观念、社会动态以及传播现象等。
2. 实施步骤:在实施内容分析法时,研究者需要首先明确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样本和编码工具。
接着进行编码和分类工作,通过数据清洗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其中,编码和分类的准确性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关键因素。
3. 实例分析:例如,新闻报道中对于某次重大事件的报道分析,研究者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不同新闻来源如何对同一事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此来理解公众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议程。
四、内容分析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内容分析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如何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结果的可解释性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内容分析法能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出针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内容分析模型和理论框架,使内容分析法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五、结论通过对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
一、实践性课程理论的理论背景 二、实践性课程理论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观点 四、对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评价
一、理论背景
• 施瓦布(1909—1988)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和生物学家,他曾经是泰勒的学生,参加过结 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但是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遭遇到挫折后,施瓦布针对以理论模式、目 标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传统课程的弊端:
2、施瓦布把课程看做一个相互作用,有机的“生态系统”,注重 手段、过程和相互理解、相互作用。
3、施瓦布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 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虽不能开发、 设计课程,但是有权选择课程,并向老师提出质疑,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生活 经验参与到课程的改造中,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 1、他认为过去的课程研究注重“理论的”,不切实际,太抽象,概括化,而课程理论应当是 实践的取向,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 2、传统的课程只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衡量课程的成败,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课程 是一个动态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对课程实践过程的评价。
• 3、传统模式在目标、理论的指导下,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具有很强的一般性、普遍性, 过于笼统,不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 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
Thank you!
• 4、施瓦布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种新的运作方式——集体审议 • (1)集体审议(group deliberation)涵义 • 是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反复权衡而达成一致意见。 • (2)具体步骤: • 确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对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形成共识—→ 拟定备选的方案 —→权衡各备选的方案,选择最
信息传播的七个“W”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内容摘要:新课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实施的两年中,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教学的现状和《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将传播学研究者布雷多克提出的信息传播的“七个W”模式运用于《科学》教学中,构建一种新的学习体系,能解决《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元目标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落实问题,能实现“怎样学习”与“学到什么”的有机统一。
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尝试着进行“七个W”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信息传播的七个“W”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现实需要:新课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里面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课本资源丰富,信息量比旧教材大很多,教材趣味性强;在选择内容时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大大增加或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的三年中,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层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观念层面与操作层面不够协调、课程标准的理解偏差、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重“教”轻“研”。
教研与科研分离、科研价值的异化、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没有质的变化。
偏重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应付考试,忽视教学研究。
许多老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研员的事,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教和研割裂开来。
大多数教师缺乏教科研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
觉得搞课题研究高不可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此教师中参与课题研究的总是集中在那么几个人身上。
上完课后不反思,不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不好好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倾向:第一,重“教”轻“导”。
偏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淡化了教法的创新和学法的指导。
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报告
实践研究报告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某个问题或现象的研究方法。
该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研究目的:清晰地说明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概括性地描述研究问题。
2.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和理论,说明为什么该实践研究对于填补研究空白或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设计: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包括实践活动的安排、参与者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
4. 实施过程:详细描述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实际操作的步骤、使用的工具和资源,以及参与者的反应和反馈。
5. 结果和讨论:总结和呈现实践研究的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展示。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解释实践研究的发现和意义。
6. 结论和建议:对研究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并提出在实践中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7. 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在实践研究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总体来说,实践研究报告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严谨的研究方法和详实的实践过程描述,以及对结果的深入解读和批判
性思考。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理论发展和实践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及发展历程
二、发展历程
按照WA发展成熟度的不同,可以将国际WA研究 与实践分为三个阶段。
1.初始实验阶段(1996-1999年) 2.应用部署阶段(2000-2004年) 3.长远发展阶段(2005以后)
理论与实践的现状
一、理论现状
选择
征求出版者许可
网络采集
网络存档
质量审核
元数据
理论与实践的现状
有关WA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概况
LOG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定义及发展历程 理论与实践的现状
WA
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Web Archiv)
LOGO
定义及发展历程
一、定义 “WA”是指有关主体有选择性地对具有长远保存 价值的网络信息进行捕获、归档、存储等档案化管 理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存档 ,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社会活动的本来面貌, 并满足相关主体对网络信息的长远利用需求。
[2]黄红华.Research on Web Archive in Denmark丹麦Web Archive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4(5)
[3]陈萌.国内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 [4]闫晓创.国外Web Archive项目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境外学术交流,2012(10) [5]周毅.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0) [6]刘兰. Web Archive 的内涵、意义与责任、发展进程及未来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4(3):8.
[7]高建秀,等.云存储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6):1.
参考文献
[8]向菁,等.网络资源保存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2):34.
[9]刘兰,等.Web Archive的采集策略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9.
参考文献
[15]钱程程.从档案记忆观视角看档案与档案工作[J].云南档案,2010(5)
[16]安琳.国外网页信息存档项目及相关问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2) [17]刘青,孔凡莲.中国网络信息存档及其与国外的比较——基于国家图书馆WICP 项目的研究[J].图书 情报工作,2013(18) [18]徐健.英国网络信息保存联盟计划(UKWAC)及其启示.图书馆论坛,2007(2): [19]谢春林.英、美、澳、挪网络信息保存政策的经验与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09(6) [20]陈力,郝守真,王志庚.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与保存——国家图书馆的WICP和ODBN项目介绍[J].国 家图书馆学刊,2004(1) [21]陈慰湧,秦建伟. 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现状分析[J]. 浙江档案,2008(1)
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施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和采集的国家战略 2.加强合作 3.建立健全有利于 WA的法律环境
4.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完善标准规范
5.建立分布式的网络资源保存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华.Web Archive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3)
谢 谢
[10]李华,等. Web Archive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1. [11]向菁,等.国际主要Web Archive项目介绍与评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64. [12]吴振新,等. Web Archive检索系统架构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22. [13]刘兰,等. Web Archive信息采集流程及关键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113. [14]周毅.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
参考文献
[22]王芳,史海燕. 国外Web Archive研究与实践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36-45. [23]刘兰. 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与挑战[J]. 图书馆杂志,2009(3):10-13. [24]周毅. 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p]. 档案学研究,2010(1):70-73. [25]阳广元. 国内外Web Archive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 [26]马芸馨,夏曼秋. 社会记忆视角下的网络信息存档研究[J].档案建设,2014(9). [27]陈艳. 网络信息存档实践现状与对策建议[A].兰台世界,2014(7). [28]王梓林.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研究[A].沈阳干部学刊,2014(6). [29]周毅. 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二、实践的现状
(一)国外的实践现状
(二)国内的实践现状
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对Web Archive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2.对WA的概念缺乏统一 3.借鉴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4.网络信息存档责任归属不明 5.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 6.技术支持方面存在困难 7.经费来源不足
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