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初步感知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移和旋转》课标分析
《平移和旋转》课标分析济南市育贤第二小学李乐乐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课标解读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
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
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征1.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通过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再让学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运动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1.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对称现象,说一说见过的对称现象,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直观认识对称轴。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苍溪县亭子镇小学校谭中华)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
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2.从图中找出运动的物体,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小组学习)。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中,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对各种游乐项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
(板书:平移)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平寨乡小学何占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感知与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感知与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理解平移的距离,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的距离。
教具学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格子图。
(2) 学具: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椅子等。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念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
所以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播放游乐园场景课件视频有摩天轮、旋转木马、缆车、转椅等等,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初步感知
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一)借助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知轴对称。
课前搜集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实物图片资料,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二)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析比较,凸显所学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2017年春季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与
2017年春季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平移与旋转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出某种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会直观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二、内容分析:《图形的运动(一)》是人教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归纳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现象。
2、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会动的图片,引出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再通过“说一说、动一动、找一找、移一移“填一填”等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孩子们可真乖,老师想送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孩子跟着唱。
孩子们的歌声真美,让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吱吱转地大风车,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老师就拍到一些物体运动的录像,你想看看吗?请你仔细的观察,一边观察一边用手比划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1、每天早上,电动门会打开,欢迎孩子们来上学。
看,电动门在怎样的运动呀?2、到学校之后我们要打开窗户,瞧,这个孩子正在打开窗户,窗户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呢?3、瞧,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陀螺在运动。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剪一剪活动方案太和七小贾雄活动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的图案的问题,突破以往解决问题的例题多安排在“数与计算”领域的局限,使得培养学生的“四能”的素材和案例更为丰富。
以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呈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活动目标: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活动主题:剪一剪活动准备:1、学具准备:每生一把小剪刀、一个练习本2、教具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活动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呈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美吗?2、师:你能找出我们刚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吗?(抽生判断)师: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或是多条……(生:对称轴)师:你能指出来吗?(抽生上台指,其他学生判断正误)(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师:这些优美的图案是怎样做成的?师:你想剪一剪吗?2、师:那我们就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反思小结: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移动-平移旋转
《图形的运动》教案--孔凡全--通山县杨芳中心小学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用的方格纸,小人纸片,学生画图用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呈现海底各色漂亮小鱼游动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学生同桌交流,说说如何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一分类。
3、学生汇报如何分类,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4、教师小结:像升国旗、缆车直直地移动是平移现象;而像风车转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
5、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6、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物体平移的时候是怎么动的,旋转的时候又是怎么动的。
7、想好的同学站起来做一个平移的动作。
学生出来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归纳平移的特征:物体平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没有改变的。
8、想好的同学再做一个旋转的动作。
一学生出来展示。
9、结合课本练习和生活实例,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10、举例说说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二、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初步感知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同学们,屏幕上有6个一模一样的红房子,它们像有魔法一样可以随意移动。
(2)判断平移方向。
请同学们随意找两所房子,判断各自在另一所房子的什么方向。
(3)怎样重合。
这些红房子怎么平移可以重合?2、旋转现象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一)借助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知轴对称。
课前搜集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实物图片资料,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二)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析比较,凸显所学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