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在《颐和园》一刻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

可以多方位多形式地展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本节课我使用白板的以下功能:
学科工具(方便于学生共同识记易错字音,在检查自学情况时随机板书,有很大的灵活性,自动带有标准读音,大大优越于黑板。

另外还有便于共同识记生字笔画,既清楚直观又方便了和学生的互动。

在指导“颐”的写法时,利用田字格的随意拖动和资源库、即时书写)
插入视频,窗口播放器,图片及文字资料,(很好的实现情境再现,使文本从抽象到形象,让学生对长廊的景色有更直观的感受。


漫游(在填充式概括主要内容时,如果使用黑板,因内容较多,写入时会较费力,运用了漫游工具,可以随时漫游到学生合适的书写位置,便于学生更好的填充)聚光灯(在狮子时,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我利用聚光灯,引领学生随机读,更加强调了字形,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窗口组合(在重点语段的朗读指导中,随着学生情展开,随之窗口播放器播放资料,体现了交互式白板的优势)
利用白板,使学生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设计出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痕迹,更利于课
堂知识的总结和回顾。

18 颐和园教案及 教学反思

18 颐和园教案及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张茜【教学目标】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2、学习利用句子摘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用句子摘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颐”五、感知课文,找出重点1、指名课文,在书中圈出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学习句子摘录法句子摘录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有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后小结:《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18 颐和园教学反思张茜1.出示幻灯片。

、展现颐和园的美景,让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景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指导了“颐”的写法。

3.培养学生读文要有批注的学习方法,边读书边圈住关键词语或短语。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句子摘录法,学生先开始对方法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我在讲解的时候说了其他的情况,如果中心句过长或者有不重要的部分,可以把它删掉或稍作改动,结果让学生对本课的中心句产生疑惑,又进行了不必要的修改,在此处我的引导有误。

小学语文_18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8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语:提到北京,大家能想到什么?同学积极回答。

北京不仅仅是我国的首都,她还有很多的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而有《颐和园》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景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颐和园里有哪些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纠正错字,正确读写生字。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板书:美丽大公园三、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栽满了花木,神清气爽……(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3)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课文移步换景。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编意图1、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4、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1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旧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31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31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31篇)四年级颐和园教学反思篇1《颐和园》这篇课文,展现的是颐和园的美景,按照很清晰的游览顺序进行描写,让人读来琅琅上口,又美不胜收。

颐和园不单纯的是个美丽的公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它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的。

从课文来讲,学生能够把握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感受其中对景物描写的优美语句,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若真能从深层次上去把握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话,那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慨叹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我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先处理好字词和难懂的解释,然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中感悟是一种很好地语文教学方式,我指名让学生说他最想要去颐和园哪个景点拍照留念,当他说出来后,就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美美地品读这个套餐,学生们都能准确地对文段进行把握。

在读完之后,学生们对课文有很多话想表达,他们都会认真地说这一段有哪些地方写得美,美在哪里。

在讲长廊时,体会横槛上五彩的画,而且是没有一幅画是相同的,提问学生:我的眼中看到的画里面有_______,大家都发挥想象,有美丽的花草树木、特殊的人物、还有龙的图腾等等,只要他们能说得出名字就好。

还有那花香让人神清气爽的,到底有哪些花在风中摇摆呢?同学们都能积极的把熟悉的花说出来。

在讲昆明湖的时候,感受栏杆上小狮子的不同神态,发挥他们的想象,述说我的眼中看到了_______的狮子,说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体会写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面碧玉。

的句子时,让学生自己感受比喻的贴切,同时学会运用。

还有动词滑的巧妙,感受水的清与静。

由此,总结出这个美丽的大公园真的是美得说也说不尽,感受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以及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从这样的游览顺序清晰的安排文章,角度的不同感受颐和园不同的美景。

整体而言,我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满意,读与说的相互结合,写的点滴辅助,让学生更好地得到锻炼。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18《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难点: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

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

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5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二、初步感知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

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设计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设计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

《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

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从而感受园林艺术的美。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四、教学过程:课前交流:颐和园资料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认读。

强调多音字“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并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三)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汇报游览顺序。

2、师小结:写作方法“移步换景”。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览性的课文,不仅文章内容美,而且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篇1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经过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借助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

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

学生根据提纲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扩展。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反思篇2课文先写长廊的景色。

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接着写的是万寿山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从脚向上,和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

主要介绍了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最后写颐和园处处有美景,看也看不完,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新部编本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新部编本及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8 《颐和园》教学内容:《颐和园》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专题中的一篇写景的游记。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们的教学,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提醒学生要注意“颐”字的读音(yí)和字形。

(红笔描出小“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随着颐和园画面的出现,音乐响起,教师播放课文的视频资料片。

)二、回顾全文,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回忆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相机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8颐和园(教学反思参考3)颐和园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8颐和园(教学反思参考3)颐和园 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3)颐和园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教学,先由我来讲描写长廊的那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读课文的第二小节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想,我便随机让他们归纳出特点来。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自己找句子,体会句子并概括出特点来。

所以在接下来学生自主学习“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内容时,学生很快的找到了它们的特点,并能体会出句子的含义。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要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到遗憾的是这个目标完成的不够好。

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主要还是我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还不够。

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懂得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写每个景点的方法。

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节课使我懂得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教师必须根据这些情况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这叫课堂的生成性。

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将教案设计得很漂亮,他还会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刻画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整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光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漂亮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别离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漂亮,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取本课的要紧用意: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漂亮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和才华,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是了解并学习本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用意《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层次清楚,专门是本课的写作方式很值得小孩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决定始终都以那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式。

可是,以何种方式导入和教学让我有些举棋不定,因为从网上查找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很多采纳了让学生当小导游的方式,成效似乎不错,但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导游角色,则又会冲击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整体把握,而只对自己要介绍的某一景点感爱好,如此可能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试探再三,我决定采取保守一点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故设悬念,导入新课。

同窗们,你们都明白了本文是一篇描述颐和园景色的文章,那么,去过颐和园的同窗请举手。

话音刚落,十几只小手举了起来,脸上也有了掩抑不住的兴奋,教室里一阵骚动。

好,那谁明白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采纳了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意料当中,骚动消失了,一张张笑脸换成了疑惑的表情,有的开始冥思苦想起来,时刻似乎过了好久,没人发言,我想,不能再等了。

同窗们,问题其实很简单,作者确实是采纳了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啊?!看到学生们一脸的惊愕,我忍住笑,继续说明,其实,游记类文章多数采纳这种写作顺序,它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地址转换,确实是··随着我的教学,小孩们释然了,我也如释重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颐和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
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

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

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
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

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

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

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

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

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

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

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

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

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包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二、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

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

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

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

(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
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

(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1.从读学写,自然拓展。

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规模和地位,中间部分分别介绍了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六处,简略介绍了四处。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了,并且对颐和园有了一个总的印象,那就是颐和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

第二课时就具体来感受颐和园怎样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了。

课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图文结合,每学习一处景物都出示相应的图片(幻灯片)。

在了解仁寿殿这一处建筑时,先出示了殿内部分精美豪华摆设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默读描写仁寿殿的这一部分内容,看看仁寿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边做出简单批注,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用笔画下来。

对这一处建筑的了解是由老师带着学习和体会,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几处建筑的了解是采取自学的形式,自己喜欢哪处就学习哪处,方法与学习仁寿殿的一样,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学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同时把课前查到的有关资料向同学们加以补充介绍。

由于学生们已具备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每一处建筑的特点能够找出来,并能体会出课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语文实践活动2的习作就是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的景点进行描写,学生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掌握了总——分——总的叙述顺序;详写和略写;用数字说明及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等,这些对这次习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

比如: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我事先觉
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

在学习长廊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

又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助教学,教法上比较陈旧,这一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学习一处建筑,由学生们自己查资料、查图片,自己动手做演示文稿,介绍那一处建筑的特点,老师只是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