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试讲教案)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是《琵琶行》、《长恨歌》并称唐代“三大名篇”的其中一篇。
全诗由十个二句联组成,语言纯朴,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2.学习《短歌行》的基本知识,如题目、形式、结构等;3.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鉴赏方法;4.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5.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歌鉴赏及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2.了解《短歌行》的基本知识通过介绍《短歌行》的题目、形式、结构,引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思考。
3.诗歌鉴赏(1)音韵特点:用最简单、最朴素、最自然的语言,缀合韵脚,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2)运用词汇:如“天上人间”、“金戈铁马”、“万里长城”等,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易。
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像呼喊着自己的人生。
(4)意境营造: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意象,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都让读者产生了画面感,而且情感交流十分丰满。
4.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们自己阅读完《短歌行》之后,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如何自如之发展?如何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音韵特点、词汇运用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一、关于作者和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①作为政治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②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③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2、背景简介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2.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能够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4.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杜甫及其生平事迹;•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 《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分析《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分析《短歌行》的结构特点,包括歌行形式、抒情描写等。
3. 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分小组进行朗读,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处理;•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情绪。
4. 对《短歌行》的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于《短歌行》进行欣赏和品味;•分组展开讨论,深入探讨《短歌行》中的意蕴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通过展示杜甫的简要介绍和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短歌行》的兴趣。
2. 《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可以从杜甫的地位、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可以选择几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分析和讲解。
重点介绍《短歌行》的抒情描写和意境营造,以及杜甫对于人物和景物的细腻描绘。
4. 朗读《短歌行》中的部分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
提醒学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处理,让他们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情绪。
可以从诗歌的声调、音韵等方面入手,进行练习和改进。
5. 对《短歌行》的欣赏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于《短歌行》进行欣赏和品味。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短歌行》中的意蕴和主题,培养他们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案-高一-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乐府二,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三,体会曹操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教学设想一,曹操擅长乐府歌辞写作,他的诗多是用乐府旧题来讽咏时事,抒发抱负。
这里介绍一下乐府,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
二,详细串读诗句,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个整体把握。
三,分析诗人的情感四,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背诵这首诗五,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插曲曹操的诗写得很出色,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史上也享有盛名,像三曹这样父子在文学上都各有自己地位的,还有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让学生猜猜这首诗赞扬的是哪三父子。
介绍曹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汉桓帝永寿元年),死于公元二二零年(汉献帝建安二五年)。
其祖父曹腾是汉桓帝时的宦官,父曹嵩是腾的养子(原姓夏侯)。
曹操曾于汉末平定黄巾起义,统一北方,于刘备的西蜀,孙权的东吴成鼎足之势。
他官至丞相,被封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称他为魏武帝。
毛泽东在他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写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余篇。
”这里的魏武就是曹操。
二,曹操的诗。
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其主要是反映汉末战乱的现实,同情的疾苦,表达了统一天下的理想。
他的二十多首诗都是乐府歌辞,配乐歌唱的,他开创了借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的先例。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乐府三,乐府简介。
乐府,乐,音乐;府,机关;乐府即歌舞机关。
这种机关秦代就出现,到汉武帝时,乐府作为歌舞机关的任务已非常明确:训练专业乐队、组织演出、收集民歌、谱曲作歌。
由于乐府的这种职能,人们把乐府收集谱曲的民歌也叫做乐府,因此乐府又指一种诗体,是配乐歌唱的,像现在的歌词,不过乐府有固定的题名,内容。
乐府在汉代,南北朝都比较盛行,因此有汉乐府、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
唐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即提倡当时的诗人写诗时继承乐府的风格和精神,要写实,要敢于讽喻时弊等。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附反思及点评)
一曲短歌行,慷慨显悲壮——《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
《古诗十九首》多写游子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
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时曹操所作,当时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
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
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相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合集5篇)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合集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短歌行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脑筋急转弯,大家猜猜看好不好,世界上又是谁跑得最快呢?有的同学们说对了,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
好的现在我们看个小纪录片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好的,认识了曹操,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
二、学习目标现在,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3个目标一起品读这首《短歌行》。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介绍“行”这种文体。
噢,你举手了。
介绍的不错,看来你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三、听读感悟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和轻重音。
听完朗诵,大家有什么感受?噢,感到一种忧思情怀。
好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读出这种情怀。
现在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读,读的很好,抑扬顿挫。
请坐。
同学们,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眼睛是什么?对,是“忧”。
四、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首诗,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到底为何而忧思,又是如何写忧的?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开始吧。
作者为何而忧?第一小组的同学,举手的最多,派个代表说一下吧!嗯,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天下未统一。
说的很准确简练,请坐。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具体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传达他的忧思的。
先看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是如何写“人生短暂”的,没错把人生比作朝露,足见人生短暂。
显然这首诗,首句起兴,“对酒当歌”,本是乐事,却乐极生悲,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
那何以解忧呢?对,酒,杜康是借代,指的是酒。
古人喜欢借酒浇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这么多,可见你的文学功底很深。
好,几杯杜康下肚,作者又将笔锋一转,转而思虑贤才难得。
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这首诗,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人才的渴求的?第三小组的代表你来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进步先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朗读和鉴赏【教学想象】经过朗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步骤】一、导语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主席的武功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需一个人可以与他等量齐观,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践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弹压黄巾起义和征伐董卓的和平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权势袁绍后,成为北方权势最强的军阀,并逐渐一致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成绩,对农业消费的恢复有必然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搜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理论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古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理想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势”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短歌行》教案4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想: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读”“悟”“品”。
“读”,就是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悟”,就是深刻体悟——领悟诗情,“品”,则是用心品味——句中深意。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作者深刻的表达了忧思和求贤心情,本设计主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曹操的《观沧海》导入(引出曹操)(此环节意在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作者介绍(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有关文字,并适当做笔记)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世称“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还是一位满怀激情的诗人和充满忧患的哲人。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其基本风格《短歌行》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品是诗歌《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倡和,形成一个文学团体。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三、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名师教案1
3.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4.学情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因此对理解诗歌的内容没有困难。但是,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学生阅读诗歌多碎片化的认识,却缺少思辨性的思维。学生认识的渠道多样化,片面性却疏离文本。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时不仅要学会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还要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情操。正如新课标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设计意图:与学生课前对曹操的印象做对比,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诗歌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导学生从文本意识导向作者意识,理解的空间就扩大了,思维的品质提高了,从而体现问题导学模式中用问题导、导思维方法的本质特点。
步骤6: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诗歌的写作特色。 进而理解刘勰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建安”诗歌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
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嵩县一高卫竹斌教学目的: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蕴,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循着诗句进入诗人的心灵,把握作品中流露出的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思考体会,适当点拨提示。
一、导入新课: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常常“横槊赋诗”。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
今对此景,甚有慷慨。
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我们先来欣赏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影片剪辑。
(播放影片剪辑《三国演义·横槊赋诗》片段)剧中主人公吟唱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短歌行》。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提到它,后经小说家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乐”。
罗贯中又给它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乌鹊南飞”几句是不祥之兆,预示赤壁之战的失败。
清代张玉榖说“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陈沆也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真可谓见仁见智,那么,我们读了这首诗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重点就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并赏析诗歌:㈠先请听央视朗诵大赛获奖者朗诵的《短歌行》,把握感情和节奏。
(播放录影剪辑《短歌行》朗诵片段)㈡学生诵读:⒈学生齐声朗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段。
思考题1:这是诗歌的第一段,作者慨叹人生短促,他是在劝人及时行乐吗?(学生讨论)提示:诚然曹操慨叹人生短促,但他并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怕死之念,联系全诗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乱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曹操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曹”。
2.通过配乐诗朗诵,体会《短歌行》带有浓厚悲凉的情调。
3.理解诗句的意思,特别是写景句和引用句与它们后两句的联系。
4.学后要求背诵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此诗悲凉的情调。
四.教学工具: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讲述曹操(155--220)、曹丕(187--226)和曹植(192--232)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一九四一年一月,为揭露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妄图消灭人民抗日武装的阴谋,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过一首著名的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题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典故,这典故要上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
那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发生的事。
据传说,曹丕(字子桓)刚登上皇位不久,就把他的亲弟弟曹植(字子建)叫来,对他说:“你必须在走七步路的里作一首诗,要是作不出来,就处以极刑!”作诗只给这么短的,而且作不出就要杀头,这可真是件奇闻。
但是曹植还没走完七步,就高声朗诵了起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豆萁煮豆来巧妙地比喻骨肉相残,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抗议,使曹否深感惭愧。
周总理对这个典故作了改造,用来抗议国民党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非常有力。
曹丕为什么如此仇恨曹植呢?他们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话要从他们的父亲曹操讲起。
曹操这个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汉末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局面当中,运用巧妙的政治策略,施展高超的手段,空手起家,东征西讨,打败了许多实力很强的对手,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所采取的办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先取得丞相的重要地位,把汉朝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用汉帝的名义去压对手。
他想去打谁就说“我奉了皇帝的命令去讨伐有罪的人”。
他的对手对这一点非常恼火,就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曹操还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各个击破。
当时他的对手很多,合起来力量远远超过他,他就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分别轻重缓急,有的以打为主,有的以拉为主,有的先打后拉,有的先拉后打,最后一个个地全被吃掉或者赶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识记曹操的平生概略,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认识曹诗“于凄凉中多有跌荡大方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依据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育学生的怀疑意识,为培育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课要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所以本诗教课自然就肩负了指引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
引领学生第一要读懂“这一首” ,而后在此基础上概括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课中兼备朗读,力求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课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凄凉中多有跌荡大方之气”之特点。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课中将防止在人物形象谈论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指引研究文本,从而力求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课方法 ] 解说、点拨、朗读、谈论。
[教课时间 ] 一课时[教具准备 ] 多媒体[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而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掌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可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绘。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斗。
当日夜晚,明月洁白,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取槊立于船头,大方而歌。
歌词就是今日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朗读。
而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在检查学生对增补说明后,谈论“朝露”、“鼓瑟吹笙” 、“明显如月” 、“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
(重申:“乌鹊”在文中解说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祥瑞鸟)教师重申: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要研究XXX的《短歌行》。
首先,让我们玩个脑筋急转弯,猜一下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XXX。
现在我们看一段小纪录片,了解一下真实的XXX。
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他的《短歌行》。
这节课的研究目标有三个,请大家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我们要带着这些目标来品读这首诗。
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行”这种文体。
看来你的预工作做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要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
请大家注意语气、节奏和轻重音。
听完后,有什么感受?大家都感到了忧思情怀。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表达这种情感。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诵这首诗。
你读得很好,请坐。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作者为何忧思,以及如何表达忧思。
作者为何忧思?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举手最多,可以派一个代表回答。
你们说得很准确简练,请坐。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传达忧思的。
首先,作者XXX人生短暂。
他将人生比作朝露,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这首诗从乐事转为忧思,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酒是XXX的良药,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很多,说明你们的文学功底很深。
接下来,作者XXX才难得。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作者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第三小组的代表,请你来说。
你说得很好,引用了《诗经》中的两个诗句。
能为我们读一下吗?好的,请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
对于“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作明月,表达了他渴望贤才归来的心意。
我们再来看一下《短歌行》这首诗。
其中,“月明星稀,XXX”一句本为景物描写,但是其背后也有更深刻的内涵。
诗人通过比喻XXX无枝可依,来表达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情感,希望能将这些人收入麾下,使人才不再彷徨。
另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和“XXX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则是从《管子》和《史记》中引用而来。
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是胸怀大志,一统天下。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思以及他对人才的渴望和胸襟抱负。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这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习本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词义、韵律、格律等;
3.学习本诗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反复等;
4.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茶水和小点心;
3.讲义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询问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短歌行》这首古诗;
3.让学生先朗诵一遍,感受其意境和韵律。
了解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让学生简述所了解到的内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讲解古诗知识(10分钟)
1.介绍本诗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本诗的韵律和格律;
3.引导学生体会韵律和格律的美感。
学习表达技巧(10分钟)
1.分析本诗使用的比喻、夸张、反复等表达技巧;
2.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对于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作用;
3.练习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模仿创作(15分钟)
1.指导学生模仿本诗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提高交流和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利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与《短歌行》相似或相反的诗歌;
3.阅读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歌,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 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
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
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 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课件展示)
2. 诗人为什么而“忧”?
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课件展示)
②忧贤才难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课件展示)
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
明确: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
生态度还是消极的?
(知人论世。
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4. 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明确:
比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用明月比喻贤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诗是表达女子思慕爱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表现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情。
5. 诗歌中“忧”的情绪贯穿全诗,但是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却情绪激昂,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诗歌虽然“忧”的情绪贯穿整篇,但是在忧的背后却饱含诗人建立功
业、渴慕贤才的理想和抱负。
6. 请个别同学朗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其他同学思考曹操借这几句诗表现什么?
明确: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彷徨无依的特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良将贤才无明主可选时的彷徨,与曹操在整诗中表露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抱负相呼应。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 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所以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一扫前人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发出人生苦短,及时立业的感慨,处在乱世的曹操,在50多岁的高龄仍然渴望建功立业,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家更应树立远大抱负,发愤图强。
2. 以一篇短文写《短歌行》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