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理念突破与路径成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研究评述

理念突破与路径成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研究评述
改革 试点工作实践的深入和经验 的不断总结 ,国
2 0 0 9 年至2 0 1 2 年 )。随着文化体制 根本 原因 ,新 旧发展理念在这一过程 中不断碰撞 务完成阶段 ( 本文研究的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范畴特指改革 有文 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 、时间表更为清晰 , 开放以来对原有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文艺表演 以 “ 转企改制 ”为主要方向的 “ 五个一批”改革 团体行业管理体制 的改革。1 9 7 8 年 以来 ,国有文 发展 路径进一步明确 ,国有文 艺院团体制改革阶 艺院团改革以革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 为起 段性 任务如 期 完成 。
行 。基于此 ,有必要 全面总结梳理 国有文艺院 团 的专门从 事表 演艺术 等活动 的文化机构 ,涵盖了
改革发展的理论研究 、实践探索成果 ,明确下一 戏 曲、话剧 、歌舞剧 、木偶 、皮影等众 多艺术 门 阶段发展重点。

类 ,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瞄 。尽管上

国有 文 艺 院 团体 制 改革 研 究思 路 :新
述定义并不一致 ,侧重点各有不 同 ,但其表述 中
对文艺表演 团体主体 构成 、功能 、对象 的定义却 非常一致 :即从事舞台艺术创作 、生产 、演 出的
旧理念的碰撞 与融合
舞 台艺术 在 我 国历 史悠 久 ,传 承发 展 至今 文艺机构 。对文艺表演团体 相对统一 、准确 的理 依 旧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 ,与之相伴产生 解表明对这一概念的 内涵理解基本 上已经 约定俗
向 :文 化 管 理 、 文 化 产 业研 究 。
2 0 1 5 年 第3 期
理念突破 与路径 成熟—— 国有文艺院团体制 改革研 究评述
2 0 0 3 年至2 0 0 8 年 )。2 0 0 3 年 ,中 成 ,行业发展比较成熟 ,这为开展改革发展研究 逐步推开阶段 ( 提供 了统一 的逻辑起点 。从文 艺表演 团体发展历 共 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 中宣部 、文 史看 ,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 ,已经形成了 化 部 、广 电总 局 、新 闻 出版 总 署 关 于文 化 体 制 改 经营性文化企 相对 独特 的组织形式 、管理方式 、运营机制 ,这 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 出 “ 些 因素随着 时代的变化以不 同的形式融合发展 , 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 向,以 “ 转 企改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国有文艺院团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艺术水平,增强竞争力,国有文艺院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意见。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运营机制,提高艺术团队的整体素质。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推动艺术家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院团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对财政的依赖。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注重创新与改革。

在艺术创作方面,院团应该鼓励艺术家进行大胆创新,推陈出新,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同时,院团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吸收先进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借鉴其他院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实力。

第三,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和交流活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提高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院团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

第四,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强与市场的对接。

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略,了解观众的需求,精准定位自己的受众群体,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艺术产品。

同时,加强与剧院、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渠道的合作,扩大自身的演出范围和传播渠道,提高院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国有文艺院团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保留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又要积极创新,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艺术形式和作品。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艺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院团自身的努力和创新。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创新与改革,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国有文艺院团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日益壮大,国有文艺院团在文化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凸显。

然而,国有文艺院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体制机制不适应、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此,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现状1.改革进展缓慢虽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但改革进展缓慢。

目前,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基本还停留在“打破行政化管理”、“深化内部管理”等表层改革上,真正深入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2.体制机制不适应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如行政化管理、财政依赖、人才流失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3.管理落后国有文艺院团的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手段单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不仅制约了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也制约了文艺事业的发展。

4.创新能力不足国有文艺院团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和创作,创作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几点思考1.改革要有新思路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需要有新思路,要打破传统的机制和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文艺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2.改革要有新举措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需要有新的举措,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3.改革要有新机制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需要有新的机制,要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推动文艺事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4.改革要有新动力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需要有新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文艺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推动文艺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结语国有文艺院团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文艺事业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和新动力,才能推动文艺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引用格式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引用格式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为更好地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促进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的繁荣发展,根据最新的政策和规划,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管理体制改革1. 优化机构设置:国有文艺院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机构设置,避免过多冗员,提高管理效率。

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院团内部治理结构,明确权责,规范决策程序,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探索国有文艺院团事业单位化改革路径,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院团自主管理能力。

二、优化艺术创作环境1.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优秀艺术家加盟国有文艺院团。

2. 提高创作水平:鼓励院团开展自主创作,支持院团参与重大艺术创作项目,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和影响力。

3. 加强版权保护:建立健全院团版权保护机制,保护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推动艺术作品的合法传播和市场化运作。

三、拓展市场开发模式1. 多元化经营:院团应当积极拓展演出市场,发掘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拓展艺术产品的销售渠道。

2.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院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艺术品牌。

3. 开展文化交流合作:鼓励院团与国际文化组织、艺术机构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合作,提高院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1.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院团表现激励机制,鼓励院团勇于突破,积极创新,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院团业绩评估机制,加强对院团经营管理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院团改革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调研报告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调研报告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调研报告
摘要: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背景
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进展
三、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果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面临的挑战
五、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建议
正文: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调研报告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背景
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广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文艺院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管理体制僵化、创作活力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着手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期提高文艺院团的创作活力和服务能力。

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进展
自改革以来,国有文艺院团在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最后,国有文艺院团自身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创新,如优化剧目创作、拓展演出市场等。

三、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果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文艺院团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有利于提高创作效率;二是国有文艺院团的创作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推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三是国有文艺院团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国有文艺院团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面临的挑战
尽管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优秀创作人才短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国有文艺院团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综述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综述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综述作者:李梅梅赵惠芳来源:《艺海》2010年第10期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正确处理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增长,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深化文化投入体制改革,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上“断奶”,必须保证院团“经费不减进市场,卸下包袱闯市场”。

改革成本支付、国有资产管理、社保待遇衔接、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政策不配套或落实不到位,改革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不能形成“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的激励效应。

在当前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院团转企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政府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加大推动力度,强化搭台、组织和服务等功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改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

各级政府不仅要帮助演艺团体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而且要尽可能地去帮助营造一个“成熟的”市场氛围,创建规范的演出市场,培养观众良好的观看演出的习惯,要让观众买得起票、看得到演出。

不少省市以宣传文化资金对高雅艺术的票价实行补贴,在各类文化艺术周和演出季活动中,坚持公益性和不赠票两大原则,推出了大众化的散票价,这种培育演出市场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二)以人为本的用人政策政府承担改革成本是底线,也是院团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更是下一步能否推进的关键环节。

艺术院团的职工,普遍存在着舞台艺术生命短,文化知识窄、行当专一、社会生存能力弱的特点,必须以人为本,对其实行特殊政策。

要一手抓改革方案的落实,一手抓保障政策的完善。

该养的一定养好,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放的一定要放开。

院团转企后,离退休人员和正式职工按照“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妥善安排,确保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和院团应思想更解放一些,步子更大一些,措施更实一些。

对各个不同的院团,允许有符合实际、能推进改革的不同内容的新、老办法,甚至是针对个别突出贡献特殊和知名艺术家、不同类型特殊人才的单项的政策。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就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艺术创作和生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艺精品,培养了众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为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新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显著增强了自身艺术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深化改革积累了新鲜经验。

2.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演艺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绝大多数国有院团仍保留事业体制,没有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缺乏通过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相当多的剧(节)目以参评获奖为主要生产目的,没有进入市场,忽视观众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受到制约;现行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和级次层层办团,“小而全”、“散而弱”,很难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许多院团包袱沉重,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影响了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这种状况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_0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_0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昨日上午,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挂牌仪式,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这标志着我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副市长臧同志在仪式上致辞,并为两家公司授牌。

臧同志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作为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民间舞团、歌舞剧院和市歌仔戏剧团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中央有关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精神,加大对转制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形成长期资助机制,并且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

据介绍,是我省惟一的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在基本完成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其他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又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明确相关配套政策,为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演艺资源的整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改制后新成立的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将认真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主体;继续以艺术创作、演出为主,积极开拓和发展演出市场,创新艺术创作生产和经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我市艺术事业和产业的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使之成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艺术研究、创作、生产、营销、演出、培训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有文化企业。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发展路径研究及思考——以济南市曲艺团为例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发展路径研究及思考——以济南市曲艺团为例
2 4
文 化 经 济
报业集 团三方组建 的济南 明湖居演艺有限公 司正
式成立 ,标 志着济南市 曲艺 团开始走 向市场 。这

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客户需要推 出曲艺专场 演 出。除此之外 ,曲艺 团每天在旅游场或营业场
举措使得 济南市曲艺团实现与市场真正意义上
之前 ,也会安排 曲艺演 出,充分科学地安排演 出 时档 ,将有限 的时 间进行合理规划 ,使剧场演 出
在明湖居正式推 出。 客 明湖》 剧场是 “ 好客
山东 ”品牌的落地项 目,通过旅游剧场这一形式 ,
随后 ,加入 由济南市政府 出资成立 ,并 由济南儿 童艺术演艺 有限责任公 司 、济南歌舞演艺有 限责 任公 司、济南 曲艺演艺有 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杂技演艺有 限责任公 司等 资源整合 而成的济南市 演艺集 团。其 中济南市演 艺集团 ,实行母 子公司
艺表演团体 ,并在 当今中国曲坛具有较大影响力。
2 0 1 0年, 为繁荣 曲艺演出市场 ,济南市政府把
明湖居划归济南市 曲艺 团使 用 ,因此明湖居成 了
济南市 曲艺 团的驻地 。济南 市曲艺团在接管 明湖
来 自文 化部 的数据 显示 ,截至 2 0 1 2年 7月
底 ,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 2 1 0 2 家院团中,完成企 业工商 注册登记 、核销事业 编制 、注销事业单位
实现 了具有代表性 的地方 曲艺节 目与旅游产业 的 结合 ,创新 了发展路径 。 l 子 客明湖》 文化旅游 剧场按照市场化标准运作 ,曲艺 团负责剧场节 目 的创作 、编排和打造提升 ,文化传媒公 司负责在
旅游 、商务 等领域进 行营销推广 ,进 而实现 了双 赢。
( 三 ) 策 划 多元 演团转企改制 ,在这一转变过程 中文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2011年5月31日阅读7648次蒋淑媛专栏【字体:大中小】上一篇<<>>下一篇国有文艺院团是文化战线的生力军,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创作观念、发展前景也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成效。

文艺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具有精神产品、公共物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市场生存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同时,我国的文艺院团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资产管理、人事调整、财务税收等配套制度。

文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决定了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将是涉及文化系统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我国文艺院团的发展历程(一)50年代,在企业化的原则下,采取公营、公私合营或私营公助的方式,建立示范性的剧团。

原有民营、私营的剧团逐渐合并、改制为国营院团是这个阶段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1 952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

明确提出了“加强国营剧团”的工作方针:第一、建立正常的剧目上演制度。

第二、国营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

此外,国营剧团每年应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工厂、农村或部队巡回演出。

第三、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能逐步达到自给。

(二)80年代,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双轨制改革,文艺院团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借鉴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院团改革,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这一阶段,我国文艺院团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扩大了文艺院团在经营上自主权。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位 的从 业 人 员 如何 实 现 “ 能 进 能 出 ” 的 问题 没有 突 破 性 创 新 举 措 ,事业 性 质 的文 艺 院 团无 论 如何
1 . 深化 国有文艺 院团改革 “ 含金量 ”较 高的
政 策 出台 比较 困难 。
规范 、完善 内部机制 ,不适应 岗位 的人 员只能在
由于前一 阶段 的政策效果没有如期 出现 ,该 领域改革没有真正做 出样板 、作 出示范 ,今后有 可能被湮 没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之 中。事业单位 改革模 式缺乏突破性 的创新 , 《 国务院办公厅关
发 展 的方 向 ,实现 国有 文 艺 院 团 自我发 展 是 3 0多
但依然担负演出任务)三类 。这 三类 院团在市场
年改革一直苦苦寻觅 的改革方案 。在经 由新一轮
以转 企 改 制 为 中心 环 节 的改 革 后 ,部分 国有 文艺
开拓 、特别 是商业演出方 面没有本质 区别 ,变相
依靠财政的转制院团、完全依靠财政 的事业 院团、 通过非遗传 承 中心 等享受 财政补贴 的划转 院团 , 均可 以进行商业演 出,但商业 演出所 占总演 出的
重塑合格成熟 的市场主体 ,国有文艺院团经 过转
企 改 制 实现 自我 发 展 、成 投 资 。总起来看 ,大多
数 转 制 院 团 ,特 别 是 地 市 、县 级 转制 院 团无 法 成 为 合格 的市场 主 体 。
测量指标是经费 自给率 。 自2 0 0 3 年文化体制改革 以来 ,国有文艺院团经费 自给率一直保持在 3 0 % 上 下 ,2 0 0 4 — 2 0 1 3 年平 均年 自给 率 2 9 . 2 %,但 自
目前 ,国有 文艺 院 团 已经被 分 割 为 转 制 院 团 、 事 业 院 团 、划 转 院 团 ( 虽然 不再 以 院 团形 式 存 在 ,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2011年5月31日阅读7648次蒋淑媛专栏【字体:大中小】上一篇<<>>下一篇国有文艺院团是文化战线的生力军,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创作观念、发展前景也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成效。

文艺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具有精神产品、公共物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市场生存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同时,我国的文艺院团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资产管理、人事调整、财务税收等配套制度。

文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决定了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将是涉及文化系统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我国文艺院团的发展历程(一)50年代,在企业化的原则下,采取公营、公私合营或私营公助的方式,建立示范性的剧团。

原有民营、私营的剧团逐渐合并、改制为国营院团是这个阶段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1 952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

明确提出了“加强国营剧团”的工作方针:第一、建立正常的剧目上演制度。

第二、国营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

此外,国营剧团每年应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工厂、农村或部队巡回演出。

第三、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能逐步达到自给。

(二)80年代,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双轨制改革,文艺院团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借鉴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院团改革,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这一阶段,我国文艺院团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扩大了文艺院团在经营上自主权。

转企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动因和对策研究

转企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动因和对策研究
堡 篓 塑 喜 麦
! 丝
转企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 动因和对策研究
●王 晨 李 向民
[ 摘
要] 从表演艺术作 为一种精神产品的本质属性入手 , 运 用艺术经济史学和经济学分析方法, 对 国有
文 正确 处 理 艺术 生产 管理 和 意识 形 态管 理之 间的关 系 , 是 艺术创 新 发展 的保 障。 同 时 , 认 为对 国有 文 艺 化 在动力 ; 产 院团改制是原有 身份 的回归, 使之重新赢得观众。然而, 改制 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 改制后 国有文艺院团仍 面临
肃、 湖南、 江西 l 4 个省( 区、 市) 基 本 完 成转 企 改制 任 花钱 看 戏 的消 费 习惯 已经 逐步 形成 , 例 如 苏轼 《 志林 》 务 。然 而 转 企改 制后 , 国有 院 团面 临 着如 何 在市 场 中 记 载 : “ 深 巷 中, J , J L 薄劣, 为其 家所 厌苦 , 辄与钱, 合聚
的生产 和 提供 机构 , 其 管 理体 制和 运 作机 制 的形 成发 上海 新 舞 台建 成营 运 , 标志 着现 代 剧场 和演 剧 商业 经 展, 至少应 当上 溯至 民国戏剧 产业 兴起 、 建 国后 国营化 营模 式 的成 熟 , 剧场 成 为 市场 竞争 的主 体 。一 部戏 的 改造 、 以及 2 0 世纪 8 0 年 代 以来 体制 改革三个 阶段 。 好坏, 一个 角 的艺 术水 平 , 由戏 迷 说 了算 , 因 为戏迷 懂
d o i : l O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8 - 8 8 0 6 . 2 0 1 3 . 0 1 . 0 1 0
2 0 1 2 年 国有 文 艺 院团全 面加 快推 进 体制 改革 , 据

文艺院团改制关于文艺院团改制,人事工作的思考

文艺院团改制关于文艺院团改制,人事工作的思考

文艺院团改制关于文艺院团改制,人事工作的思考秦腔是北方梆子剧的鼻祖。

从xx年四团合一组建西安秦腔剧院,到xx年整建制移交曲江新区,再到xx年完成转企改制,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

改制后的西安秦腔剧院贯彻坚持“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发展思路,艺术成就和经营管理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精心创排的《柳河湾的新娘》《秦腔》《大明宫》《七步诗》等大型剧目屡获国家级大奖,受到观众热捧,连续两届梅花奖榜上有名,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xx年又荣膺曲江文化领军企业。

在改制初期,西安秦腔剧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内在动力不足;改革政策不配套,具体操作难把握;分配制度不活,激励机制缺乏等诸多具体问题。

xx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关于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出台,曲江新区更是针对改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资源配置、资金筹集、人员安置方面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xx年6月,西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城市,曲江新区作为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担当起市属文化院团改革的艰巨任务。

xx年5月,曲江新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制定了《西安秦腔剧院事转企改制方案》和《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方案》,全面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公司仅用短短18天,全面完成了事转企改制工作。

短短几年,西安秦腔剧院已经从一个难管理、难经营的传统院团,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成长性良好的现代企业。

回顾西安秦腔剧院转企改制和市属8个文化企业整体移交曲江新区的具体工作实践,对于改制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想法逐渐浮出水面,希望能抛砖引玉,交流研讨。

一、充分认识转企改制中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体制的转变、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演职员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不适应、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诱发各种不稳定因素。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的建议回复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的建议回复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

在当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文化艺术的代表性组织,其改革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化改革,国有文艺院团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强内部治理,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在现代社会,管理运营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国有文艺院团要注重制度建设,优化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深化艺术创作机制,鼓励原创作品的生产。

艺术创作是文艺院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竞争力。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鼓励艺术家进行创作,提升创作水平,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国有文艺院团还应该加强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生产力,应该积极与地方文化产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当前文艺事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国有文艺院团应该加强内部治理,深化艺术创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合作,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这个主题的探讨中,我个人认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更是为了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的长远发展。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国有文艺院团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走向世界舞台,展现我国文化的魅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大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热情和期待。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走向繁荣昌盛!谢谢大家的阅读!文章总结:通过深化改革,国有文艺院团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

关于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我国艺术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但是,其现行体制及其各种运行机制却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艺术生产力的进步。

笔者从成绩、不足、改进思路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艺术表演院团;改革;成就;不足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一日,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以此为标志,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开阶段。

趁此契机,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1 艺术表演院团的基本概念艺术表演院团是专门从事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以及曲艺等表演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演出的机构,其具体形式表现为规模不等的剧院、剧团以及种种功能类似叫法不同的演出实体,它们通称艺术院团。

艺术表演院团担负着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

因此,艺术表演院团的发展和繁荣,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以来,文化部所属的艺术院团先后实施了院团承包制、扩大院团经营自主权,改革人员聘任机制,建立新型分配制度,实行演出补贴制度等一系列艺术院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就。

2.1政府放宽了对艺术表演院团的控制在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对艺术表演团体具有绝对的控制和支配力,艺术表演院团严重依赖着政府的供养。

从1978年开始,政府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境,于是决定将艺术表演院团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减弱了政府对艺术表演院团的束缚。

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这些改革对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有重要作用。

2.2艺术表演院团的转型建国初期,艺术表演院团作为政府文机构的一部分,享有国财政支持。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团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完成了转型。

从曾经的国有占主导变成今天国有与私有并存的局面。

透视湖北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透视湖北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透视湖北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李菁菁赵欢我国国有文艺院团曾经得益于事业体制获得发展,然而事业体制不是保险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演出少,收入低,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文化生产力发展滞后。

今年五月,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七月中旬,湖北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

今后大部分国有文艺院团将改变体制、转成企业,改制院团如何进行市场突围?演艺界干部群众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山雨欲来时近日,记者来到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打算碰见下班的人问问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看法,可是走进院中,空无一人。

守门师傅说,现在天气热,也没什么演出,大家都放假了,不过上午会有一些排练。

第二天一早,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武昌起义门附近的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

顺着丝丝缕缕的音乐,来到四楼排练厅,这里正在排练经典楚剧《宝莲灯》,准备参加一次戏曲展演。

休息间隙,剧团转企改制是他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关心着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

总的来说,改革是大趋势,这一点人们有共识。

但是怎么改,能不能改成功,人们心里没底。

这几年刚刚拿上了政府全额拨款,省直几家院团人均工资每年5.2万元,还可以定期上调,和有的地方只拿档案工资的70%比起来强多了。

剧院一旦改成了企业,工资还有没有这么多,保险福利还有没有?是不是要竞争上岗,竞争不上怎么办?能不能旱涝保收?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转企,让在事业单位过惯了安稳日子的演职员们心生危机感和紧迫感。

年轻京胡手徐丹说,以后可不能得过且过了。

人们反思,为什么这些年戏曲的道路越走越艰难。

59岁的演奏员肖正业表示,事业体制下有国家养着,院团衣食无忧,很多职工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去钻研业务,更谈不上市场推销。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由楚剧、汉剧、黄梅戏三个剧团组成,2006年,楚剧、汉剧、黄梅戏同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中宣部、文化部日前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看法》(以下简称“《看法》”),提出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看法》共分6个部分,20条,系统阐述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指明白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在宏观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看法》提出,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方案单列市、省会城市2022年底前都要至少完成一家院团整体转制。

2022年后,将国有院团转制工作向面上推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22年前选择一至两个试点县,推动县级院团转企改制,探究政府选购公益性演出服务的方式,乐观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亮点一:重点培育新型市场主体2022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国有院团转制试点工作取得了珍贵阅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批国有院团转制前后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增长明显,充分彰显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所带来的勃勃生气:江苏演艺集团公司年演出场次从2022年的1736场增至2022年的5119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从2022年的100场和77万元的演出收入,增至2022年的666场和7560万元;安徽芜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2022年的演出总场次只有30余场,在2022年达到186场,实际完成总收入200余万元。

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演出场次从2022年的年均70场增至2022年的年均120余场,演出收入从改革前的年均100余万元增至2022年的1506万元,公司可支配的纯收入超过6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800余万元。

国有院团体制改革虽然在过去的6年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而言,还处于“盆景”和“试验田”阶段,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百花园”和“丰收田”。

针对当前演艺领域的实际状况,《看法》提出,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以多种形式探究转企改制,乐观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1年5月31日阅读7648次蒋淑媛专栏【字体:大中小】上一篇<<>>下一篇
国有文艺院团是文化战线的生力军,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创作观念、发展前景也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成效。

文艺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具有精神产品、公共物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市场生存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同时,我国的文艺院团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资产管理、人事调整、财务税收等配套制度。

文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决定了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将是涉及文化系统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我国文艺院团的发展历程
(一)50年代,在企业化的原则下,采取公营、公私合营或私营公助的方式,建立示范性的剧团。

原有民营、私营的剧团逐渐合并、改制为国营院团是这个阶段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1 952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

明确提出了“加强国营剧团”的工作方针:
第一、建立正常的剧目上演制度。

第二、国营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

此外,国营剧团每年应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工厂、农村或部队巡回演出。

第三、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能逐步达到自给。

(二)80年代,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双轨制改革,文艺院团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借鉴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院团改革,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这一阶段,我国文艺院团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扩大了文艺院团在经营上自主权。

同时,在“双轨制”政策的指引下,也产生了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和社办院团,改变了艺术表演团体由政府单一投资的体制。

(三)90年代,文艺院团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内部的运行机制,“文化产业”的概念浮出水面。

党的十四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改革剧团体制,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的要求。

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承认和对其地位的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地位的承认,丰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指明了改革方向和目标。

这一阶段的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尤其是省级和中央艺术表演团体为改革重点。

在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布局结构、规范演出市场秩序和建立文化经
济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同时,重点突出了院团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和调整。

院团生产和演出的市场化导向得到明显加强,产业化经营得到提倡。

(四)2000年——至今,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对艺术院团实行改制。

2003年6月27日至2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3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21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1号文件”提出要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北京市作为这轮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制定了《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扶持一批、转企一批、剥离一批、重组一批”的工作方针,率先对“北京儿艺”、“北歌”进行了改制工作。

经过几年的运作,“北京儿艺”、“北歌”已经在全国的文化系统树立了“转企改制”的典范作用。

二、文艺产品的多重属性及生产方式变化的理论分析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单位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类是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

“公益性”和“经营性”这两种分类说明了对文化产品属性的不同认识和定位,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遵循了这种基本的分类和定性。

对文化产品的准确定位关系到文化单位对组织形式的正确选择,更重要地是,准确地定位决定了文化单位的发展方向,以至于影响我国整个文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从文艺产品的本质属性出发,考虑到我国现有的文化环境,分析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一)从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分析文艺产品的生产特性
精神产品是脑力劳动所直接生产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的、通过某种信息形式呈现出来的、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或智力需要的人类劳动成果。

精神产品具有质量和价值判定的后效性、产品质量评价的个性化特征。

精神产品在组织管理上,具有相对分散性、不宜采用“流水线式”生产、具有个性化较强的特点。

神产品生产的最佳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项目制、小团队、社会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比较适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生产的组织管理方式。

单纯从精神产品的角度分析,文艺产品的组织方式应该是由市场所主导、以灵活、自由、分散的组织方式,为生产者提供一个宽松度较高的创作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规模的文化企业更适宜作为文艺产品的组织方式,以前的“戏班”、现在活跃在基层的民营剧团多采用了这种组织方式。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范围内,对促进文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意识形态属性对文艺产品组织方式的影响
政治导向性和民族性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对文艺产品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文艺产品的主流意识形态属性,也是我们当前在对文艺院团改革过程中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文艺产品除了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之外,还具有经济属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文艺产品的市场盈利能力逐渐彰显,人们对经济属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如果单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虑文艺产品的组织方式,应该是,意识形态属性强,由国家提供财政支持,保留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意识形态属性弱,国家则放松管制,在市场中优胜劣汰。

但是,考虑到文艺产品的市场盈利能力,文艺产品的组织方式就会出现多种变化。

如图所示:
图1 :文艺院团组织方式示意图
意识形态属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