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宋之问《题⼤庾岭北驿》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宋之问《题⼤庾岭北驿》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宋之问《题⼤庾岭北驿》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题⼤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庾岭为五岭之⼀,古⼈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庾岭时所作。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
江南何所有,聊赠⼀枝春。
”“南飞雁”这⼀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请简要分析。
请从虚实结合的⾓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赏析。
“南飞雁”的作⽤是和诗⼈形成对⽐。
“南飞雁”到了⼤庾岭就不再南飞⽽要往北返回,诗⼈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通过对⽐,突出了诗⼈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
颈联实写,写诗⼈贬谪途中所见景⾊:⽔⾯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缭绕。
尾联虚写,写诗⼈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的悲哀⼼情。
作品鉴赏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五律。
⼤庾岭在今江西⼤庾,岭上多⽣梅花,⼜名梅岭。
古⼈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北雁南归⾄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发配岭南,其⼼中的痛苦哀伤⾃是可知。
所以当他到达⼤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长天雁群,想到明⽇就要过岭,⼀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思乡的忧伤⼀起涌上⼼头。
悲切之⾳脱⼝⽽出:“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意谓:阳⽉雁南飞⾄此⽽北回,⽽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但不能滞留,还要翻⼭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庾岭,再返故乡和亲⼈团聚!由雁⽽后及⼈,诗⼈⽤的是⽐兴⼿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唐】宋之问
(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 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 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 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 的南方,(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 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 (2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 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 间迷蒙瘴气缭绕。 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 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 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 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 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 哀心情。(2分)
• • • • • • • •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 在被贬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此诗 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 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 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 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 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旨 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 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 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 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 ①这首诗抒发的是羁旅行役之愁,但全诗不见一 个“愁”字,诗人究竟将“愁”藏在哪儿呢? • 【答】诗人把“愁”藏在南飞的大雁里,藏在江 潮里,藏在森林里,藏在梅花里。 • 【解题指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诗词 创作中称此类为“虚”,因此不能以虚为虚,必 须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 所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到诗人所写的景物中 去寻找才行。
②诗人以“应见陇头梅”作结,含有不少潜 台词,请展开联想,加以发挥: 【答】诗人想象明天岭上看到的将是盛开的 红梅,多想折一枝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但能 逢上“驿使”吗?即使逢上驿使,恐怕也不 愿意为迁客逐臣带上一枝梅远去。 【解题指要】在诗词创作时,必须骑上联想 的骏马,驰骋于广袤的时间和空间,鉴赏也 应这样。在回答这道题时,还应结合诗人当 时的遭遇何心境,这样才能“想”得合情合 理。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题大庾岭北驿》赏析宋之问字延淸,汾州隰城县(唐肃宗上元元年,改西河县,今汾阳市)人,令文长子也,伟貌雄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
题大庾岭北驿朝代:唐代作者:宋之问原文: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⑴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阴历十月。
⑶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赏析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
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
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
唐诗: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西汾阳市)⼈,初唐时期的诗⼈,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下⾯是分享的唐诗:宋之问《题⼤庾岭北驿》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题⼤庾岭北驿》原⽂ 唐代:宋之问 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 阴历⼗⽉的时候,⼤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不进,我却⾏程未⽌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退落了,江⾯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林昏暗暗,瘴⽓浓重散不开。
来⽇我登上⾼⼭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庾岭:在江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
北驿:⼤庾岭北⾯的驿站。
阳⽉:阴历⼗⽉。
殊:还。
“我⾏”句意谓⾃⼰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湿热⽓候下⼭林间对⼈有害的毒⽓。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指站在⼤庾岭处。
陇头梅:⼤庾岭地处南⽅,其地⽓候和暖,故⼗⽉即可见梅,旧时红⽩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赏析】 ⼤庾岭在今江西⼤庾,岭上多⽣梅花,⼜名梅岭。
古⼈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北雁南归⾄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头,悲切之⾳脱⼝⽽出:“阳⽉南飞雁,传闻⾄此回。
我⾏殊未已,何⽇复归来?”意谓:阳⽉(即农历⼗⽉)雁南飞⾄此⽽北回,⽽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但不能滞留,还要翻⼭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庾岭,再返故乡和亲⼈团聚!由雁⽽后及⼈,诗⼈⽤的是⽐兴⼿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鲜明对照,把诗⼈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深切感⼈。
⼈雁⽐较以后,五六两句,诗⼈⼜点缀了眼前景⾊:“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大庾岭北驿》古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出处】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意思】可是我却偏要不停地南行,什么时候才能来归?【全诗】《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据沈德潜云疑作“岭” 字。
【解题】宋之问曾两次贬谪岭南,一在神龙元年(705)二月贬泷州参军,一在景云元年(710)六月流钦州。
此诗未有再次被贬之意,当为神龙元年所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境,为五岭之一,是赴岭南必经之地。
驿:驿站、驿亭,供邮传人和过往官员住宿以及提供交通工具之所。
诗中以雁至此北回反衬自己南行无已,想到南方的艰苦环境,末以陆凯寄梅典故预拟乡思,馀味无穷。
全诗感情真实,自然秀美,为之问五律代表作。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写诗人遭贬途中忧愁和思念故乡的诗。
往钦州途中,十月过大庾岭,写下此诗。
前四句言十月雁南飞,来春可北还;而诗人却不能停步,还得翻山越岭,走向瘴疠之地,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归,与亲人团聚?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言人不如雁,形成鲜明对照,将诗人遭流放的忧愁、痛苦、哀怨以及思乡念亲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第三联写景:傍晚江潮初落,水面显得平静;林间一片昏暗,瘴气迷蒙缭绕。
出句以“江静”反衬心潮之不静,对句以“林昏”正衬心境的.愁苦迷茫。
故乡何在? 亲人何在?前途何在?这里用景物渲染,烘托其悲苦之情,更添遭贬的忧伤,思亲的痛苦,失意的凄凉。
真可谓瞻念前途,不寒而栗,人何以堪? 结联抒情。
明晨登岭,遥望故乡,见到岭上早梅,我多想摘取一枝寄给亲人啊! 结句用典,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更显得情致凄婉,悠然绵长,令人遐思不已。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赏析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
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
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1、阳月:阴历十月。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韵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评析】: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
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
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简析】:这是诗人在被贬岭南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首句就用鸿雁飞到这里也要折回,极状了谪途的艰险和不如大雁还能转飞回去的痛苦心情,还写出自己虽苦而仍要安慰亲人,感情十分真实动人。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
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
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1《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注释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
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
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
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
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
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
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
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⑶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4分)(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5)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
(2分)【参考答案】:(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
(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
(2分)(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1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
(2分)(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原文及翻译阳月南飞雁,听说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回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讲解1、阳月:农历十月。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天气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译文农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听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所有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回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惨淡暗,瘴气浓厚散不开。
改日我登上高峰顶,向北远望故土,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创作背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路过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 710 年(唐睿宗景云元年)。
原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顶峰跌入幽谷,胸中难免充满了悲伤和难过。
当他抵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立时,他那迁谪失落的难过、怀土思乡的悲伤一同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
此诗是此中一首。
[3-4]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别名梅岭。
先人以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限,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门路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悲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信口开河:阳月南飞雁,听说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回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不但不可以滞留,还要跋山涉水,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按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土和亲人聚会!由雁尔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触深蕴此中。
这一鲜亮对照,把诗人那悲伤、哀怨、想念、神往等等难过复杂的心里感情表现得委宛委宛而又深切动人。
人雁比较此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风景: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原文及翻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1、阳月:阴历十月。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创作背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满了忧伤和痛苦。
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
此诗是其中一首。
[3-4]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赏析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赏析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庾岭北驿站时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首句“阳月南飞雁”,用“阳月”代指农历十月,此时正是大雁南飞的时节,暗示诗人即将远离家乡。
“南飞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客行悲故乡”,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游子,在远行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哀愁。
一个“悲”字,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两句,诗人以桃花、江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并未给诗人带来愉悦,反而让他更加思念故乡。
因为在诗人的眼中,这美景已经失去了故乡的韵味。
最后两句“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诗人想象着明天驿使出发时,自己将穿着征袍,踏上远行的路途。
这里的
“絮征袍”,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以“悲”字贯穿全诗,将思乡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
1、阳月:阴历十月。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评析]
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
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
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古诗题大庾岭北驿翻译赏析
古诗题大庾岭北驿翻译赏析《题大庾岭北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
古诗全文如下: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前言】《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旨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注释】⑴大庾(yǔ)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阴历十月。
⑶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翻译】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鉴赏】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
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翻译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翻译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
1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2 阳月:阴历十月。
3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4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5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6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久,逃归洛阳,依附 武三思,为修文馆学士。又 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宗即 位后被流放钦州,玄宗先天 初赐死于流放地。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亚热带, 十月即见梅花。旧时岭上多梅,故 又称“梅岭”。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陇 头疑是岭头。”
《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 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 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歌艺术特色
诗用比兴之法,即景生情。 情感自然流露,语言不事雕凿。
宋之问对诗歌的贡献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迄 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 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 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 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宋之问的诗歌创作
宋之问作品多应制之作,内容空泛, 但讲究声律,文辞华美,对唐代近体诗 的发展,尤其是七言律绝形式的完结有 一定的贡献。其被贬后的一些作品内容 充实,感情真挚,为人所传诵。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解题
此诗系张易之事败后,宋 之问流放泷州途中所作。大庾 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省大 庾县之南,广东省南雄县之北。
诗歌赏析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雁北回而人南行,反衬人不如 雁。
写出离家之远,贬谪之苦。 对未来充满无奈和绝望,暗含 不满与牢骚。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写本地风光,且点明黄昏投宿的 时间。
环境恶劣,令人畏惧。 “江静潮初落”句,又有事态稍 得平息之意。 “林昏瘴不开”句,又充满前途 未卜的忐忑。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预想明日登岭望乡情状,思乡 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