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_14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认识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基本元素。
2.学习表内除法的基本运算,掌握2~9的除法口诀。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并运用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等数学符号。
2.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掌握2~9的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平均分配物品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章《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它是解决分配、测量等问题的有力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橘子,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通过这个案例,展示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这说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除法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

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

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17页文档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17页文档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表内除 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认识ppt课件[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表内除法(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认识ppt课件[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表内除法(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认识ppt课件[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表内除法(一)》]课件网权威发布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表内除法(一)》,更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教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

(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精选全文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大单元教学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从大单元教学视角重构“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内容要求: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除法。

学业要求:能描述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内容结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

表内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3.教材编排4.重构前思考二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已经有了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具备“怎样分就公平”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因此,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难度并不大,教学应重在让他们经历和比较两种“平均分”的过程,紧接着两种平均分的比较之后,可以出现除法的两种形式,而在“平均除”和“包含除”比较的同时,可以增加除法与乘法的比较,最后可以结合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引出“用口诀求商”。

二、单元目标设计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倍”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和用口诀求商的探究过程,熟练口算表内除法,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3.能用除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重构课时安排。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糖果、纯净水、饼干、橘子、酸奶、香蕉、牛肉干……预设2:24颗糖果、1箱纯净水、12块饼干、18个橘子、1箱酸奶、1箱香蕉、一箱牛肉干。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毫无遗漏地发现了所有的物品,而且还学会了带着数据去表达,真棒!老师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真兴奋呀!但是请大家再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情预设】饼干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学情预设】他们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好。

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0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0

除法的理解【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例5,相对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经历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1.读一读,并说一说每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18÷3=620÷5=418÷3=6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理解。

板书课题:除法算式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5。

师:现在熊猫要分竹笋,你能帮它分一分吗?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能够放几盘?(1)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能够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辅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讲桌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的?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能够用除法来计算。

2.指导算式的写法。

(1)竹笋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能够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教师巡视,对于写错的同学做个别指导。

并请学生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竹笋,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3)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除法算式和加减法一样,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错误!,被除数)÷,),)4,⋮),除数)=,),)5,⋮)),\s\do5(商))出示除法算式21÷7=3,25÷5=5,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这两道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教学设计2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教学设计2

作 业 与 练 习
第 14 页 2、3 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让学生理解除号,了
除法的初步理解
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注意被和除、商的书写。
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 每盘放 3 个。 12÷4=3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课题: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初步理解 (电教)
第 8

教材第 13 页例 4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 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设 计 意 图 教 法 与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探究新知】 教学例 4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协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 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 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叫做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 在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 12 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 2 份,平均分成 3 份,并一一写出 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巩固应用】 完成第 13 页“做一做”第 1 题和第 2 题 【课堂测评】 第 13 页 1 题。 【课堂小结】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用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学情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帮大熊猫份竹笋的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大胆说、放手做”,这节课除法算式的商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来的,而少数学生会用口诀来求商,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熊猫晶晶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晶晶的妈妈为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了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师:妈妈要晶晶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可把晶晶难住了,你们愿意帮晶晶分一分吗?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吧!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老师可以帮助)(请一名学生在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先把竹笋每盘放一个,再把剩下的竹笋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听课记录课程名称: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导入新课1.1 情境导入•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小朋友们分糖果”,引出平均分配的概念。

•老师提问:“如果我们有10颗糖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颗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1.2 明确学习目标•老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二、导学释题教师活动2.1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老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除法的定义:“除法就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老师强调除法与平均分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

2.2 引导学生探究•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我们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探索除法的运算过程。

学生活动2.3 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4 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运用除法运算求出答案。

•学生将答案记录在练习本上,并准备向老师汇报。

过程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

三、板书设计文字部分•标题: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除法的定义、平均分配的概念、简单的除法运算示例简图部分•绘制苹果或糖果等物品平均分配的简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的意义。

•在简图下方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如“12 ÷ 4 = 3”,表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到3个。

四、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数量分配、时间的均分等。

•学生尝试提出更多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除法解决。

五、课堂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平均分配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课件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课件

4 把8个风铃穿在2个丝带上,平均每根丝带上穿( 4)个。 8÷2=4
1.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 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 2.知道总数、平均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的数量,用除法计 算。知道总数、每份的数量,求平均分成了几份,也用除 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3 读一读。 8÷4=2 18÷3=6 15÷5=3 16÷8=2
读作: 8除以4等于2 读作: 18除以3等于6 读作: 15除以5等于3 读作: 16除以8等于2
3 读一读。 12÷3=4 45÷9=5 36÷6=6 7÷7=1
读作: 12除以3等于4 读作: 45除以9等于5 读作: 36除以6等于6 读作: 7除以7等于1
4 读一读。 45÷9=5 35÷5=7 8÷8=1 42÷7=6
读作: 45除以9等于5 读作: 35除以5等于7 读作: 8除以8等于1 读作: 42除以7等于6
5 圈一圈,填一填。
16里面有( 8)个2。
16÷2= 8
5 圈一圈,填一填。
18里面有( 3)个6。
18÷6 = 3
5 圈一圈,填一填。
4 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小鱼缸中,每个鱼缸中要 放几条小金鱼?
9÷3= 3(条)
1.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中间的÷叫除号。 2.读除法算式时,应写成几除以几等于几的形式。
1 (1)一共有(15)个苹果,每( 5)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3)份。 (2)一共有(24)个竹篮,平均分成了( 4)份 ,每份( 6)个。
分法二: 15÷3=5 轮 份每 船 数份 总的 数轮 船 数
6 请学生根据图片猜一猜小精灵想怎样分橘子?
8÷2=4(个) √ 8÷4=2(盘)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
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
用15个方木块,每个长方体用3个
木块,可以摆( 5 )个长方体。
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 有(2 )个面包?
分?
把8个 ,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 怎样平均分呢?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
把8个 ,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还 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还可以2个2个的分!
把8个 ,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还 能怎样平均分呢?
还能4个4个的分!
我是小法官: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x x

(√ ) ( x) ( x)
(√ )
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新课程平均分
新思想
新贺理兰念县南梁台子铁西小学 王化琴
不公平
不公平
公平
每只小兔分2个萝卜,分得的个数同样多。
你想怎么 分呢?分 分看!
每瓶分4朵, 分得的朵数同 样多。
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做平 均分。
每瓶分4朵, 分得的朵数同 样多。
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做平 均分。
每瓶分4朵, 分得的朵数同 样多。
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做平 均分。
每瓶分4朵, 分得的朵数 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做平 均分。
每瓶分2朵,分得的朵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每瓶分1朵,分得的朵数同样多 在3个盘里,怎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_除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件

(1)一共(16)个篮球。
= (2)每人分2个,可以分( 8 )人。
= (3)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 2 )个。

16÷4=4 15÷5=3
? 平均放进4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有( 3 )个。
我们可以用除法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 4 = 3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 平均放进2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 平均放进3
个盘子中, 每盘放几 个?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个,可以放 几盘?
20个萝卜,每盘放4个,可以放5盘。
20÷ 4 = 5
被除商 除数 数
有6个苹果,每个盘 子装2个苹果,能装
几个盘子?

1、在除法算式10÷2=5中, 2叫做(C )
A被除数 B差 C除数 D 2商、除法算式30÷6=5,读作(A )
你知道 吗?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3、除法算式24÷6=4中,被除数 是(A )
A24 B3 C4
填一填
1、每个小格中有6个小球,一共
有(24)个小球。 =
2、把24个小球平均放进4个小格
中,每格中有(6 )个。 =
3、每6个小球放进一个小格,24
个小球可以放(4 )格。 =
把12支香焦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 小猴分到(4 )个。用除( )法来计算,列 式是(12÷3=4 )。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32021/10/23October 2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32021/10/232021/10/232021/10/23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的意义和符号表示。

2.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如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除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故事或实际情境引入除法概念,如分苹果、分糖果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平均分配物品吗?”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如“8除以4”表示为“8 ÷ 4”。

2.演示简单的除法计算过程,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强调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小球、积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

2.每组记录分配过程,并尝试用除法表达分配结果。

3.小组内交流分配经验和除法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馈(5分钟)1.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除法计算的结果。

2.教师点评,强调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如“把12个饼干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并尝试用除法表达。

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反馈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配和记录分配过程,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除法的实际意义。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初步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学习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铅笔
学具:每人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组织学生开火车背口诀。

奖励两名学生共6枝铅笔。

A B
1枝5枝
师:A会怎么样?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

结果:A非常的不高兴。

第二次是这样分给它们的:
A B
2枝4枝
师:A会怎么样?
生:不高兴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

结果:A还是不高兴。

请一个同学上来分。

第三次是这样分的:
A B
3枝3枝
师:这次A和B会怎么样?
生:都非常高兴。

结果:这次分完了两个人都非常的高兴。

师:为什么老师前两次分铅笔,A都不高兴,而第三次A和B就都十分高兴了呢?
生:因为第三次给A和B分得的铅笔的支数一样。

师:对,因为第三次分,两人分到的同样多。

引导思考:你认为那种分法最合适?为什么?
导语: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把一些东西分得同样多,让大家都高兴,和把东西分得同样多该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

二、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一)课前预习,交流汇报
1.出示预习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图,交流自己的收获。

(附:预习学案)
1.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准备了什么食物?遇到了什么问题?
2.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吗?
3.怎样就是平均分呢?举例说明。

2.全体交流,汇报发现。

• 1.熊猫是怎样分竹笋?
• 2.每只小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 3.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能够分给几只小兔?
• 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能够分给几只松鼠?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平均分
1.课件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的画面)
猴妈妈要把6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宝宝,怎样分最公平?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卡片,放在自己的桌上把它分成3份,每份
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分分看。

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

师:它们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2.师课件出示: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师:那我们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师:几个正方体?
生:8个正方体
师:分成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该怎样平均分呢?我们看课件展示。

师:每份几个?
生:每份2个。

生: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那我们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什么数学方法
表示呢?
⑵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计算。

(板书:除法)
师:你们原来知道除法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今天就带你们理解了除法。

(板书:的初步理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法的初步理解》。

课件展示除号。

师:指“÷”这就是除号。

那除号该怎么写呢?
教师示范书写: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师:除号就表示平均分。

师:“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份2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边展示课件边写)
师:要分的桃是几个?
生:6个。

师:“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
师:把6平均分成几份?
生:3份。

师:“3”是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师:每份是几?
生:2个。

师:“2”是每份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齐读:读作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请学生个别说这个除法算式读作什么,表示什么。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除法计算,我们也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所表示的意义。

下面王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课堂检测
1.课件演示
哪一组是平均分?
2. 学生操作
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3.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去分。

分完后写出这个除法算式,读出除法算式,再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老师要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给我们班的6位同学。

谁会分?请同学来分香蕉。

并请学生说出算式。

四、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

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表示的意义。

对除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理解
每份同样多平均分
6÷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