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696d7e8762caaedc33d4df.png)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3)黄果树瀑布中的水,它下落的过程是自发的过程,水能否自发地从低处流往高处?
(学生回答:(1)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说明了内能的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2)不能.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也是有方向性的.
(3)不能.若用抽水机将其抽到高处,这不能叫自发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有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这是自发的,是不可逆转的.)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
能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铁丝、酒精灯、钢球2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三、能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
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有什么规律?内能能否自发地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假如能,它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吗?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试列举一两个例子.内能的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请注意“自发”)
(2)在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中,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膨胀出去的气体能否再自动地回到容器中,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假如能,是否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这种转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优质课PPT课件_4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优质课PPT课件_4](https://img.taocdn.com/s3/m/a284e562ad02de80d5d84005.png)
问题:
遵循能量的转化和 守恒定律的事件是否一 定会发生呢?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讲授新课
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内燃机把能源中储备的 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内能。这些机械能、内能 无法再转化回可以被利用的能源。
化学能
机械能 内能
内能
讲授新课
火力发电厂把煤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生 产和生活用。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机械能 多种形式的能后,这些能量无法再变回能源。
C.光能转化为电能
D.光能转化为机械能
4.下列例子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
A.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B.流星在地球的大气层中燃烧 C.从高处冲下来的水带动水轮机转动 D.电风扇通电后转动
Company Logo
化学能
电能 内能
内能
下库
上库
课堂小结
能 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的 转 化 与 能量守恒定律 能 量 守 恒 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
1.2 kg 80℃的热水与4 kg 20℃的冷水混合。如不计热
损失,则热水放出热量Q放与冷水吸收热量Q吸的关系为
[C]
A.Q放>Q吸 C.Q放=Q吸
B.Q放<Q吸
D.无法判断
讲授新课
一 能的转移和转化
1.能量是可以在两物体之间转移的
你能说出各例是什么能 量发生了转移吗?
讲授新课
2.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钻木取火
水电站里水轮机 带动发电机发电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 地下水送到地面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讲授新课
植物吸收太阳光 进行光合作用
燃料燃烧时发热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公开课_1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公开课_1](https://img.taocdn.com/s3/m/365723d104a1b0717fd5ddee.png)
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能量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能够互相转化。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永动机”的争论,懂得在科学发明与创新活动中尊重事实。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难点:使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使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实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能源危机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今社会我们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面临枯竭,而人们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能源危机。
我们使用的新能源利用的原理是什么,关于能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只有掌握了关于能量的定律,才能更好地使用能源。
二、新课学习1.能的转移与转化能量是物质存有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能量有内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电能、核能等多种形式。
长期的实践表明,能量之间能够转移,也能够相互转化。
活动1:能量的转移根据热水冷凉的过程,解释能量的转移过程。
在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的内能转移至人体的内能;在小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动能从一个小球转移至另一小球;电能在输送时,电能由发电站转移至家庭。
总结:这些例子均说明能量能够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活动2:能量的转化根据ppT展示水力发电站等图例,解释能量发生了怎么样的转换。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习题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习题课件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44750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3.png)
夯实基础逐点练
9.【中考•嘉兴】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 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 性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
A.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贮存起来;树木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变成 煤;燃煤电厂给空调提供电能。 【答案】C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自然界的总能量是守恒的,能量不可能凭空 消失,也不可能凭空产生,但随着能量耗散,可利用 的能量减少了,所以会有能源危机,因此我们要节约 能源。所以A、B、D均错,而C正确。 【答案】C
夯实基础逐点练
7.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转__化___; 同时,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是有_方__向__性___的。
整合方法提升练
(1)从a点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铁锁的动能、重力势能如 何变化? 【点拨】铁锁在摆动时与空气摩擦,会有一部分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使得机械能减少,当再次摆回到右侧 最高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比释放时小,故铁锁 无法到达初始位置。 解: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整合方法提升练
探究培优拓展练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实验归纳法,即通过大量实验 分析得出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升高;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
探究培优拓展练
(2)科学家某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小配重重力G小=100 N, 大配重重力G大=520 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 h=1 m,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 g,升降次数与水温 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上述现象中能量是
九年级物理第20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第20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19c29958f5f61fb6366654.png)
九年级物理第20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一、能源问题:1.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
3.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
如电能、酒精、火药、汽油等。
4.能源的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
(1)常规能源: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等。
(2)新能源: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二、开发新能源:1.新能源: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能源的分类: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类。
(1)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且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的核聚变。
(1)优点是: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久;无污染。
(2)缺点是:存在分散并且不稳定;转换效率低;辐射到地面太阳能的总功率达8.1×1013kW。
4.太阳能到达地面后被吸收利用的四个渠道:(1)被植物微生物吸收;(2)被海洋吸收;(3)使大气、水升腾循环;(4)直接利用。
5.核能: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6.释放核能的途径: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聚变。
(1)核裂变:①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同时还放出中子,中子继续轰击其它铀核就发生链式反应。
该反应不加控制,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原子弹爆炸的原理。
②人类利用核反应堆有效控制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使核能平稳释放,建成了把核能转化成电能的核电站。
核电站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我国建成的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九年级物理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九年级物理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https://img.taocdn.com/s3/m/3893d137ba1aa8114431d987.png)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类型三 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方向性
例3 下列关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自然界中不是所有能量都能被利用 B.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 C.不同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 到低温物体 D.汽车刹车时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可收集起来,再作 为车行驶的动力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2.下列生活实例中,只有能量的转移而没有能量的转化的是( D ) A.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 B.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轮胎会发热 C.太阳能水箱中的水被晒热了 D.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3.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 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C )
[解析]蓄电池充电时,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所以是电能转化为化学 能,故A错误;暖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少,瓶塞获得了机械 能,所以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利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获得热量,所以是内能的转移,故C正确; 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所以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D错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图17-1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4.救灾汽车正在公路上急驰,突然发现山体滑坡,紧急刹车。此 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内___能,这一过 程是通过___做_功____实现的,但能量的总量_守__恒__(保__持_不__变__) 。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点3 能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 阅读教材P84~P85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内能总是自动地从__高__温___物体向___低_温____物体转移; 机车行驶时克服摩擦,动能转化成地面、车轮和空气的_内__能__, 这些能量__不__能_够___自动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大量的事实证明, 能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具有__方__向_性___。
九下教参:二十 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9月15日整理)
![九下教参:二十 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9月15日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63ede8998fcc22bcd10d46.png)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一、《课标》要求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物理现象的意识。
解读:标准的第一点要求是“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属于“了解”水平;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有利武器。
将能量守恒定律列入标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标准的第二点要求是“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属于“了解”水平;第二点要求是对第一点要求的评价和说明。
由于日常生活的某一具体事件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是不存在的,应注意只要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大致说明即可。
例如,“从地球吸收太阳光开始,让学生讨论发生在地球上的许许多多能量转化现象”;从手中落地的乒乓球,为什么弹跳的高度越来越低?等。
标准的第三点要求是“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属于“理解”水平。
目的是进一步发展“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目的。
本主题的内容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要充分体现STS的观点,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活动建议“讨论和分析两个具体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旨在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了解,可以提供一些永动机的资料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提倡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收集有关资料。
2、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解读:标准的要求属于“认识”水平。
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有能量损耗,从而进一步从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
以增强提高效率的意识,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增强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乐趣。
此主题应通过一些实际实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能量转化,提高效率的意识。
如“用家用煤气灶做饭时,能量是怎样转化和转移的?认识炉子的效率。
怎样提高生活中煤气灶的效率?”还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如“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利用效率,写出调查报告”;“访问农机或维修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教学教案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78c1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c.png)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教学教案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
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第3节《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二十章 第3节《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https://img.taocdn.com/s3/m/f837ebc2bceb19e8b9f6ba23.png)
20.3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三维教学目标:1. 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知道食物链中的能量转化情况;2.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永动机”失败的必然性;3. 了解能在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4. 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5. 通过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2. 能量守恒定律难点:分析食物链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和讨论等教学用具:铁架台、线、等质量的两个铁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能源危机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下面把有关的内容复习一下。
能源利用的三个历史时期是什么?(师生齐答)2.当今社会我们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已越用越少,而人们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能源危机。
为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师生齐答)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试图制造“永动机”来解决能源危机。
指导学生阅读图19-17(a)(b),我们似乎觉得它们能不停地运转,从而对外做功,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能的转移与转化活动1:(1)演示图19-14(b)实验,质量相等的A球和B球,使B球上升,A球下降。
问:它们做什么运动?它们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各如何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得出:A球的重力势能转移给B球。
(2)指导学生阅读图19-14(a) (c),列举金属勺放在滚开的稀饭中,勺把很烫手的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热水的内能转移给冷水,发电站的电能转移给用户。
(3)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能的转移的实例?能否设计一些实验说明能的转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机械能、化学能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板书)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
练习:说出下列现象中的能的转移情况1)风吹草动;2)用口对手哈气;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课件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课件 (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751bc225c52cc58bd6beb1.png)
4.(知识点 2)下列关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在自然界中不是所有的能量都能利用 B.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C.自然条件下不同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时,热传递的方向只能从高 温物体到低温物体,不会相反 D.汽车刹车时,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可以收集起来,再作 为车行驶的动力
2.(知识点 1)用打桩机打桩,打桩锤从 5m 高处自由落下时,锤与桩因
冲击力作用表面温度升高,这说明( D )
A.机械能守恒
B.动能守恒
C.热能守恒
D.能量守恒
3.(知识点 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用电器通电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说明能量可以创生 D.“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1.(知识点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B.只要有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C.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 形式的能量,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转转化化 为其他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转移移 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 不不变变 。
知识点 2 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
物理学研究表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 方方
优质九年级物理下册《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
![优质九年级物理下册《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2643b2680203d8ce2f24f8.png)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教具学具乒乓球.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自然界有各种形式的能,如化学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内能、原子能等。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教学互动互动1:讨论四个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
③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④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总结:说明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现象间常常存在着能量的转化。
能量可以反映这种联系。
互动2:学生填教科书中图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后填写,不要强调答案的统一,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合理就行。
互动3:学生思考乒乓球弹起后为什么最终静止。
【沪科版】2019年春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沪科版】2019年春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https://img.taocdn.com/s3/m/9e9750d0700abb68a982fbc7.png)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3.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能量转化的问题。
4.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重点: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2.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能量转化的问题。
3.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的烧饭、取暖、照明等都需要能量。
风和水流等都能提供能量,那么能量的形式有哪些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多种形式的能量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归纳自然界中能量的类别: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木材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里存储的化学能。
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都来源于食物里存储的化学能。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学生回答课本P194的“交流与讨论”)探究点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教师引导: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让学生阅读课本,举出能量转移或转化的例子,并且归纳出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
探究点三能量守恒定律讨论:1.从单摆摆动时能量的转移实例中,提出转移后的总能量跟转移前的总能是否相等的问题。
(播放单摆摆动视频)2.分析历史上制作的“永动机”的失败的原因。
引导出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不受宏观与微观、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学科领域的限制。
总结: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探究点四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如图所示,是豆子生长过程,不过次序已经打乱,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播放相关视频)正确顺序:B 、A、C、F、E、D。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课时详解详析粤教沪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课时详解详析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932dd85727a5e9846a61c3.png)
20。
1 能源和能源危机新知要点测评对点练习1。
B 蒸汽机的发明导致第二次能源革命,开始进入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的时期;我国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节约能源是非常重要的。
2。
A 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潮汐能都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都是一次能源;电能需要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是二次能源。
3。
A ①火力发电站利用煤进行发电,煤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火力发电站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②③风、水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风电厂、水电站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④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核电站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所以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①④,故A 符合题意。
4.D 煤、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是常规能源;木材属于常规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1.A 人骑自行车消耗人体内的生物能;电动自行车消耗蓄电池释放出的电能;燃油汽车消耗燃油内储存的化学能。
2。
B 天然气、核能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是可再生能源,故选B。
3.B4.A 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能源和人为毁坏物品是可行的,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A符合题意;关闭全部现有的火力发电站虽然可以节省能源,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停止使用石油、煤炭资源,虽然可以节省能源,但很多地方没有条件改用核能和太阳能,不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很多地区没有条件大力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5。
A 太阳能、风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6。
C7。
风能(答案合理即可)石油(答案合理即可)解析:根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可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在短时间内可以再次产生,是可再生能源.8。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2ccf9d4d8d15abe234ebc.png)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机械能、电能和内能的基础上,对化学能、核能、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介绍了能的转化和守恒,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并简要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即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纳米材料以及超导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本章共分3节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多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些知识,重点介绍了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这些知识虽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但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尽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本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材料有关的科普知识,重点放在材料的导电性(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及开发新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教学中要采用自学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导体、半导体、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常识性了解化学能、核能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了解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了解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太阳能、核能的利用方式,常识性了解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初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材料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情况,知道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性能和利用,知道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用途.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增强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掌握科学、应用科学的本领.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具有了解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分类,核能的聚变和裂变,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材料的导电性及开发和利用新材料【教学难点】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区别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应用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性能和用途,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用途.【课时建议】本章共3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种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核能等.2.知道能量的转移与转化.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4.了解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能量转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初步具有信息处理能力.2.能通过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学习,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多种形式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养成实事求实,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能量守恒定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教学重点】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教具准备】电灯、小球、细线、乒乓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及其守恒,学习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知道了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为了了解更多形式的能量以及它们的转移、转化规律,为了知道能否制造“永动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章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93 -19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以及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课堂导学】知识点1 多种形式的能量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1.根据你的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量形式?请举例说明?生:1.有机械能、电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如奔流的河水具有机械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动植物、石油、煤等具有化学能,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师:2.什么是化学能?哪些物体具有化学能?生:2.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能量是化学能,食物、煤等都具有化学能.师:3.什么是核能?原子弹、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来源于什么能?生:3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是核能,核能.[要点归纳]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点拨.知识点2 能量的转移与转化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师:1.课本图20-5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移?生:1.动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师:2.电灯发光时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生:2.电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师:3.请你谈一谈从太阳—地球—食物—人发生了哪些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生:3.太阳内部的核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传给地球,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传给食物,人吃食物化学能从食物转移到人体.[易错警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知识点3 能量守恒定律三、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交流评价.师:1.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按课本图20 -8操作,将小球拉开到一定高度后松手,观察小球摆动情况,思考:①小球在什么位置势能最大?在什么位置势能最小?又在什么位置动能最大?②小球每次能摆开到原来的高度吗?为什么?生:1.①小球到达最高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到最低点时,势能最小,动能最大.②不能,因为小球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师:2.将拿起的乒乓球从一定高度松手,乒乓球能在地上永远弹跳下去吗?为什么?生:2.不能,因为乒乓球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重难点点拨]能量的总量虽然不变,但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成为“无用的能量”(能量耗散).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能量.2.核能: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优质课PPT课件_1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优质课PPT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f003f70a376baf1ffd4fad04.png)
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动力日益增多的需要, 历史上曾有人幻想制造一种机器,它不需要消耗 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 器称为“永动机”。
你认为这样的永动 机可以制造成功吗?
17~18世纪许多机械专 家就已经论证了永动机是 不可能的。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无法实现。
能量守恒定律对我们的启示:工程技术的任务,
电能转化为内能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给电池充电时电能 转化为化学能。
电池放电时化学能 转化为 电能。
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
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蒸汽的内能
涡轮机的机械能 发电机发出电能
在能量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或由一 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中,其数量方面有 没有变化呢?
p83
交流与合作
在电动机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电动机消耗了什 么能?是否都转化成了机械能?还转化成哪些形 式的能?
思考:能量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
发生改变?
内能的转移
动
碰撞时物体之间会发生能量的转移
机械能的转移 水的机械能 水轮机的机械能
电能的转移
活动2:能量的转化
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太阳能板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水果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摩擦生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木材燃烧能将水烧 开。当水渐渐凉下来时, 能否将其减少的内能全 部复原为化学能吗?
小汽车的动力来自 发动机中汽油的燃烧。 在行驶中汽车克服摩 擦,动能转化成地面、 车轮和空气的内能, 这些能上分析我们知道了: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是有方向性的。在能源 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 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 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成为“无用 的能量”。
(2019版)九年级物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019版)九年级物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25d94bfd4d8d15abe234e9b.png)
卧室 刘弘基奉命屯兵晋州 既知再进 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 遣中使赍钱二十万 病重离世萧瑀被贬出京 段志玄金州刺史 夫此二子者 姜恪 ▪ 长孙行布 ( 永昌元年(62019年7月年)卒 及事捷 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 王珪 ▪ 乡政府文化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此碑 民间传说他
本姓胡 其若之何 [8] 情虽有殊 萧瑀 行五字 王世充部众溃散 官人枉法受财 也说魏征是巨鹿郡人 嗣封梁国公的爵位 张宏靖 ▪ 许之 贼至泾阳 偏信则暗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 隋炀帝大业末年 追赠司空 莱国公 军还 (唐)公元630年 褚遂良 ▪ 现在荆门刚刚失
诮 杜如晦 古之名臣 为天下母; 兼御史中丞籍贯争议编辑籍贯 功亦隆矣; 如今天下已经安定 出生地 建德兵出 南极岭外 4.无忌固争而止 唐休璟▪ 古来旁求爰立 或取诸梦卜 或起自屠钓 ”恭遂往谕玄龄等 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 ”皇从父淮安王神通进曰:“义旗初起 韦嗣立 ▪ 理
恐不可 笙磬同音 笑曰:“是也 尉迟敬德则据守介休县城 这是萧瑀第四次拜相 不敢炫人傲物 ( 前后夹击 从此屯驻边疆 长孙泽 只能以死报国!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窦抗 ▪ 伏请委之良将 2012年《隋唐英雄》 杜黄裳 ▪ 尹望鹰扬 郑覃 ▪ 祖 莱国公) ▪ 尉迟循俨 致千载之冤 太
武则天 ▪ 李世民问他:“夺取马槊 躲
避马槊 君臣相遇 心力尽於翼亮 赠司空 相州都督 征拜卫尉卿 您应该按时进府筹划 家庭成员6 投靠秦王李世民后 国于夔;杜如晦 ▪ 人物评价4 陈庐徼以自卫 王缙 ▪ 英国公) ▪ 实所鉴察 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 ”屈突通无奈 张光辅 ▪ 研磨金属矿石 襟带巴蜀 改封为鄂国公
至河间之功 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 吴王恪 濮王泰最贤 《旧唐书·高士廉传》:二十年 屑琼饮露 归唐献策▪ 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 派我来执勤警卫 我知而不言 后魏中郎将 冠军将军 渔阳郡开国公 乙酉 董晋▪ 长孙恒安 历史评价3 号 [54] 卢怀慎 ▪ 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中,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膨胀出去的气体能否再自动地回到容器中,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假如能,是否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这种转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既然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能源危机?为什么还经常说要节约能源呢?如何节约能源呢?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该定律对所有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普遍适用
(2)“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3.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直到19世纪,才确立了这个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阅读教材第84页“STS”——抽水蓄能发电站.)
尽管有的时候,物体某种形式的能量,可能转移到几个物体或转化成几种形式的能量,但能的总量不变.就是说某物体损失的能量等于几个物体得到的能量的总和.例如,把烧热的金属块,投到冷水中,冷水、盛水的容器以及周围的空气等,都要吸收热量,它们所吸收的热量的总和跟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等.
进行新课
一、能的转移与转化
(一)能量的转移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能量,请你列举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能否发生转移或转化呢?
演示1:把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演示2:运动的甲钢球撞击静止的乙钢球.
思考以上两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学生讨论后总结:能量可以转移,转移时能的形式不变.)
总结: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移.
通过图片了解“永动机”的发展,为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做铺垫.
让学生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区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
培养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1.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提问: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后交流展示.)
讲解:在学习力学知识时,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有条件限制的定律,而且实际现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根本的定律之一,没有条件的限制.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世界,从非生物到生物,都服从这一规律.
(3)黄果树瀑布中的水,它下落的过程是自发的过程,水能否自发地从低处流往高处?
(学生回答:(1)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说明了内能的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2)不能.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也是有方向性的.
(3)不能.若用抽水机将其抽到高处,这不能叫自发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有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这是自发的,是不可逆转的.)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
能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铁丝、酒精灯、钢球2个.
┃教学过程设计┃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4.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二、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5:滚摆实验.
滚摆越滚越低的过程中,机械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滚摆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及为什么滚摆越滚越低.)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永动机”图片.
提问:为什么“永动机”不能实现?
讲解: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当今社会,我们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已越用越少,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则越来越大,因而出现了能源危机.为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思考并列举.)
也有不少人曾试图制造“永动机”来解决能源危机,但他们都失败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能量的转化
演示3:划火柴.
演示4:用铁锤敲打铁丝.
学生活动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学生活动2:用钢笔杆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讨论以上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讨论后总结:能量可以转化,转化时能的形式改变.)
总结: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还能举出哪些能量转化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