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程序实验

合集下载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Web应用程序的用户行为分析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进行业务决策、优化网站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之一。

而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算法,对于Web用户行为分析而言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将阐述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该算法在Web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一、决策树算法简介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样本从根节点开始逐层划分,并最终使每个叶子节点代表一种类别。

对于Web用户行为分析而言,可以将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各种行为动作(比如点击、滑动、浏览等)看作是样本的属性值,而用户的行为分类则可以看作是决策树的叶子节点所代表的类别。

决策树算法的训练过程可以通过不断将数据集按照某种划分规则分成更小的数据集并建立子节点的方式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或基尼指数等指标来进行划分属性的选择。

最终生成的决策树可以用于对新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二、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原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采集并存储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网页访问记录、点击行为、购物车添加与删除、订单生成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无用数据和异常值。

2、特征提取针对用户行为数据,需要提取出可以反映用户行为模式的特征值。

这些特征值可以包括用户行为频率、用户行为时段、用户行为距离、用户购买意愿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相关系数、PCA等技术进行特征的筛选和降维,使得决策树算法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分类学习。

3、决策树分类在完成特征提取后,就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ID3算法、C4.5算法、CART算法等具有代表性的决策树算法,通过不断对特征进行选择和分裂,最终生成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在软件测试用例生成中的应用

决策树在软件测试用例生成中的应用
该选用高效的测试数据 。因为不 可能 进行穷尽 测试 ,
所 以选 用 少 量最 有 效 的 测 试 数 据 , 时 做 到 尽 可 能 完 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 特定集 合 。测 试用 例 ( et ae 包括 驱动 程序 T s C s)
( et r e)桩 程 序 ( et tb 、 试 数 据 ( et a T sD ir、 v T s Su ) 测 TsD—
Ab t a t I fwa e t si g, h e e a in o e tn a a i o e o h e t p i h ha r a fe t n t e a t ma i n o fwa e s r c : n s t r e t o n t e g n r t fts ig d t s n ft e k y se swh c sg e te fc h u o t fs t r o o o o
输 人数 据 ( 测试 用 例 ) 驱 动 被 测 程 序 , 察 程 序 的 执 来 观 行 结果 , 证该 结果 与 期 望 结 果 是 否 一致 , 后 做 相 应 验 然
效的测 试用例[ 。而数据挖掘 中的决策树算 法就是一 种极其有效 的数据分类技 术, 且树 结构形式 的划分 并
i o t tme h d i a a ca sfc t n.On r sa c f t e e i i u c in lts a e g n r t n me h d .a n w e tc s e e a in mp r a t o n d t ls ii i n ao e e  ̄ h o h x s n f n t a e tc s e e a i t o s e t s a c g n r t tg o o o

id3决策树算法python程序

id3决策树算法python程序

id3决策树算法python程序关于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程序。

第一步:了解ID3决策树算法ID3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解决分类问题。

它基于信息论的概念,通过选择最佳的特征来构建决策树模型。

ID3算法的核心是计算信息增益,即通过选择最能区分不同类别的特征来构建决策树。

第二步:导入需要的Python库和数据集在编写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导入一些必要的Python库和准备好相关的数据集。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pandas库来处理数据集,并使用sklearn库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来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python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读取数据集data = pd.read_csv('dataset.csv')# 将数据集拆分为特征和标签X = data.drop('Class', axis=1)y = data['Class']# 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第三步:实现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函数在此步骤中,我们将编写一个名为ID3DecisionTree的Python函数来实现ID3决策树算法。

该函数将递归地构建决策树,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在每个递归步骤中,它将计算信息增益,并选择最佳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分裂依据。

pythonfrom math import log2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class ID3DecisionTree:def __init__(self):self.tree = {}def calc_entropy(self, labels):label_counts = Counter(labels)entropy = 0for count in label_counts.values():p = count / len(labels)entropy -= p * log2(p)return entropydef calc_info_gain(self, data, labels, feature):feature_values = data[feature].unique()feature_entropy = 0for value in feature_values:subset_labels = labels[data[feature] == value]feature_entropy += len(subset_labels) / len(labels) * self.calc_entropy(subset_labels)return self.calc_entropy(labels) - feature_entropydef choose_best_feature(self, data, labels):best_info_gain = 0best_feature = Nonefor feature in data.columns:info_gain = self.calc_info_gain(data, labels, feature)if info_gain > best_info_gain:best_info_gain = info_gainbest_feature = featurereturn best_featuredef build_tree(self, data, labels):if len(set(labels)) == 1:return labels[0]elif len(data.columns) == 0:return Counter(labels).most_common(1)[0][0] else:best_feature = self.choose_best_feature(data, labels)sub_data = {}for value in data[best_feature].unique():subset = data[data[best_feature] == value].drop(best_feature, axis=1)sub_labels = labels[data[best_feature] == value]sub_data[value] = (subset, sub_labels)tree = {best_feature: {}}for value, (subset, sub_labels) in sub_data.items():tree[best_feature][value] = self.build_tree(subset, sub_labels)return treedef fit(self, data, labels):self.tree = self.build_tree(data, labels)def predict(self, data):predictions = []for _, row in data.iterrows():node = self.treewhile isinstance(node, dict):feature = list(node.keys())[0]value = row[feature]node = node[feature][value]predictions.append(node)return predictions第四步:使用ID3决策树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最后一步是使用我们实现的ID3DecisionTree类进行训练和预测。

10981-运筹学-2-阅读文章—决策树_评估诉讼风险的方法

10981-运筹学-2-阅读文章—决策树_评估诉讼风险的方法

【阅读文章】决策树——评估诉讼风险的方法编者案:随着许多律师和商家都意识到诉讼的高昂成本,纷纷寻找争端解决的选择性方法。

下文应该会引起政府官员及当地律师事务所相当大的兴趣。

近年来许多律师事务所及其客户都对寻找有效并且经济的解决争端的方法显示出极大的兴趣。

选择性争端解决方法无论是在法庭内外都日渐流行。

著名的例子有“租借法官”以及“迷你法庭”。

虽然有时不能通过选择性方法来解决争端,但预算编制和财务计划等都在争端处理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选择性争端解决及管理方法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让委托人更多地参与法律决策。

反过来,客户的参与则要求提高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就某些在复杂的诉讼程序中难以分析的问题。

例如:解决该事件的价值是什么?有多少把握可以赢?有限的资源应该重点投在哪里?寻找专业证词的最高预算是多少?面对这些及相关问题,律师和委托人通常可以运用决策树分析的管理方法。

决策分析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决策的合理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用商业案例的方法来阐述决策树分析方法中的基本概念,解释这种分析方法如何在诉讼程序中运用,并且讨论决策树分析法的实际应用及计算机在分析过程中的潜在用途。

本文章还将列出一系列关于法律及决策分析的建议阅读材料。

商务决策1983年,记录最差的两支专业篮球队,休斯顿火箭队(Houston Rockets)和印第安那步行者队(Indiana Pacers),获准参加翻硬币来决定哪一支球队可以获得最优秀的大学生球员拉尔夫·桑普森(Ralph Sampson)。

在翻硬币前几天,休斯顿队向印第安那提议:如果印第安那队同意不参加翻硬币的话,即让休斯顿队获得桑普森,休斯顿队将签订一揽子协议作为回报:一个经验丰富的球员以及83、84年年赛初赛的选择权。

假设印第安那步行者队管理者们认为这一揽子的净现值为$800万,但是赢得翻硬币从而获得桑普森将价值$1600万。

输了翻硬币的话,得到第二选择权,那么只能获利$200万。

决策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因素决策方法_OK

决策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的程序和影响因素决策方法_OK
13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的决策步骤: (1)设决策变量 (2)列约束方程 (3)建立目标函数 (4)求解
14
2、盈亏平衡分析法
(1)产量法
x—产量;S—销售净收入;P—产品单价;y—总成本;i—税率; F—固定费用;V—变动费用;Cv—单位产品变动费用;Z—利润; 其基本关系为:销售收入方程S = P(1- i)·x 生产总成本方程y = F+ Cv·x 确定盈亏平衡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S = y 此时的决策变量x为x0,则P(1- i)·x0 = F+ Cv·x0
7
三、当代决策理论
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 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及其下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 个决策过程从研究组织的内外环境开始,进而确定组织目标、 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和评估这些方案进而 进行方案选择,最后实施决策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 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这种决策理论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 原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同决策过 程的联系等作了精辟的论述。
对当今的决策者来说,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手 段和规范化的程序,应以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 具,并辅之以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这就是说,当代决策理论 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 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 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案例来源:梁士伦 姚泽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思考题:
1.耐克公司的管理者制定了什么决策使它如此成功? 2.你认为阿迪达斯的管理者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怎样进行决策?

程序性决策名词解释

程序性决策名词解释

程序性决策名词解释程序性决策(Procedural Decision)是指基于预定规则或程序进行决策的一种方式。

这种决策通常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的,其目的是根据指定的规则或特定的程序逻辑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操作。

在程序性决策中,决策的过程是被固定和预定义好的。

这意味着决策的结果是可预测且可重复的,不受主观意志或个人偏好的影响。

程序性决策常见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或复杂业务逻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编写代码或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来实现。

程序性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则引擎(Rule Engine):规则引擎是一种用于执行决策规则的软件工具,它能够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集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根据规则得出相应的结论。

规则引擎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风险评估、信用批准、保险理赔等。

2. 流程引擎(Workflow Engine):流程引擎是一种用于执行业务流程的软件工具,它可以根据流程图或定义好的流程模板自动执行各个环节,并根据事先设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和决策。

流程引擎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3. 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用图形方式表示决策过程的模型。

决策树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规则进行分支和判断,最终得出一个决策结果。

决策树常用于分类和预测问题中,它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集和特征,通过建立决策树模型来进行自动的分类和判断。

4. 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状态机是一种表示系统或程序状态变化的模型。

在状态机中,系统或程序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通过根据输入和当前状态进行判断和决策,来改变系统或程序的状态。

状态机常用于编程中进行系统状态管理和控制。

程序性决策的优点是决策过程可靠、高效,并且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处理。

它能够解决一些需要根据固定规则或特定程序逻辑来判断和决策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然而,程序性决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

决策树

决策树
风险型决策
例如:某纺织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建大厂或建小厂,使用期限均为10年,大厂投资500 万元,小厂投资120万元。每一方案的损益值、状态 及概率如下表:
单位:万元
状态 销路好
销路差
方案
P1=0.7 P2=0.3
建大厂
250
-20
建小厂
50
10
决策点 方案枝
决策树法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
用 表示,有几次决策,就有几个决策点
用 表示,从决策点引出的分枝,并与 状态结点相连,每一个分枝代表一个方案。
状态结点 用 表示,处于方案枝的末端,每一方案
都有可能面临几种自然状态,由此结点引出 各种状态。
概率枝
从状态结点引出的分枝,每一分枝代表 一种自然状态。每一种自然状态的概率 可以估算,并在概率枝上标出。
E小=E2-120=260(万元)
第三步:剪枝(由右向左,剪去劣势方案分枝, 保存优势方案分枝),方案优选过程。
因为E大大于E小,所以根据决策树法,决策 方案为建大厂。
1690 好 250
大厂-580 好 50
小厂-120 2
差 10
课堂作业题
1.在决策中,管理者需要对各种可能进行估计,这种决策 称为:( )
(2)应用决策树决策的步骤
第一步:绘制决策树
好 250
大厂-500
1 差 -20
I
好 50
小厂-120
2 差 10
第二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期望值(有由右向 左进行)
E1=[250*0.7+(-20)*0.3]*10=1690(万 元)
E2=(50*0.7+10*0.3)*10=380(万元)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恶意程序判定方法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恶意程序判定方法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其 中, 数据集为 S m为 s的分类数 ,
目 。P i
如 我 们 中 间运 算 中需 要 做 如 下统
计 :
路径
。 。
木马文件

正常文件 木马比例
2 5 0 %
_
总 计
55 49
4 l5 1 4
l 12 % 9

表 3测试统计结果
_
最终 我们得到 了 9 .%的准确率 。 1 2 达 到了 8 % 的预期 目标 。 0
基 于决策树算法样本分拣模型
1 准备训练数据 : .
总结与展望
反病毒产品的作 用是为了第一时间
_ _
一 =

反病 毒工 程 中大 量 的手工 分拣任 务负 担 ,并 且 让分析 员优 先分 析更似病 毒
A nd
值 0l /
D aa r c o y l Vit a Add e s<> 0 t Die t r ru l rs
_ —
的样 本 ,提 高 分析 处理 的效 率 。
E ( )= ∑ ( 1+ … … + mj A Sj s )/
( 1)在数 据 集 中 ,有导 出表 的木 马 文 件数 比例 :
SlcS m( To n / o n(T o n e t u I r a )C u ts r a) e s j I j
AsExp rRai o t to
性 约 10 。部分属性见表 1 5项 。
级属 性 二级属性 获取渠道 是否用户 上 报

Wh r T  ̄a e I r n=1An es d
Daa ie tr 0 tD r co y V it l d r s ruaA d e s<> 0 And D aa ie t y 0 Sie<> 0 tD r cor z

决策树例题(详细分析“决策树”共10张)

决策树例题(详细分析“决策树”共10张)
• 一般按反向的时间程序逐步计算,将各方案的几 种可能结果的数值和它们各自的概率相乘,并汇 总所得之和,其和就是该方案的期望值。
• 第四步:确定决策方案:在比较方案考虑的是收益值 时,那么取最大期望值;假设考虑的是损失时,那么 取最小期望值。
• 根据计算出的期望值分析,此题采取开工方案较 好。
第7页,共10页。
决策树例题
第1页,共10页。
决策树的画法
• A、先画一个方框作为出发点,又称决策节点; • B、从出发点向右引出假设干条直线,这些直线叫做方案
枝;
• C、在每个方案枝的末端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称为 概率分叉点,或自然状态点;
• D、从自然状态点引出代表各自然状态的分枝,称 为概率分枝;
• E、如果问题只需要一级决策,那么概率分枝末端画 三角形,表示终点 。
第四步:确定决策方案:在比较方案考虑的是收益值时,那么取最大期望值;
B、从出发点向右引出假设干条直线,这些直线叫做方案枝;
天气好 0.3 根据计算出的期望值分析,此题采取开工方案较好。
假设考虑的是损失时,那么取最小期望值。 A、先画一个方框作为出发点,又称决策节点;
40000
-1000
天气坏
0.7
-10000
第8页,共10页。
【例题9】
方案 A高 A低 B高 B低
效果
优 一般 赔 优 一般 赔 优 一般 赔 优 一般 赔
可能的利润(万元)
5000 1000 -3000 4000 500 -4000 7000 2000 -3000 6000 1000 -1000
概率
0.3 0.5 0.2 0.2 0.6 0.2 0.3 0.5 0.2 0.3 0.6 0.1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

如图所示: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

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

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

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

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情景是:若干个可行性方案制订出来了,分析一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大部分条件是己知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

如图所示: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

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

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

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

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情景是:若干个可行性方案制订出来了,分析一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大部分条件是己知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决策树示例数据集

决策树示例数据集

决策树示例数据集1.引言1.1 概述概述: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划分来构建一个树形结构的决策模型。

决策树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解释,并且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基于对数据集特征的不断划分,每个划分都根据一个特征和一个阈值来进行。

通过不断分割数据集,每一次分割都会使得子数据集纯度提高,即同一子数据集中的数据更加相似。

而不同子数据集之间的差异也会增大,使得最终的决策树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别的数据。

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根节点,也就是最开始的节点,它包含了整个数据集。

然后是内部节点,每个内部节点都代表一个特征,并包含了相应的阈值。

通过比较输入数据的特征值和阈值,可以确定下一步应该进入哪个子节点。

最后是叶节点,它代表了决策树的答案,也就是最终的分类结果。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包括ID3、C4.5和CART等。

这些算法在选择最佳特征和阈值时会使用不同的评估准则,以达到构建最优决策树的目标。

常见的评估准则包括信息增益、增益率和基尼系数等。

决策树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医疗诊断中,决策树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和病史来做出诊断决策。

在金融领域,决策树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信用记录来评估其信用风险。

此外,决策树还可以用于智能推荐系统、垃圾邮件过滤和文本分类等领域。

综上所述,决策树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机器学习算法,它能够通过对数据集的划分来构建一个可解释性强且有效的决策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的发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主要是对各个章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描述。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算法总结-决策树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算法总结-决策树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算法总结-决策树⼀、机器学习基本概念总结分类(classification):⽬标标记为类别型的数据(离散型数据)回归(regression):⽬标标记为连续型数据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有类别标记⽆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类别标记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有类别标记的训练集+⽆类别标记的训练集机器学习步骤的框架:step1:把数据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step2:⽤训练集和特征集的特征向量来训练算法step3:⽤学习来的算法(进⾏训练的模型)运⽤在测试集上来评估算法机器学习中分类和预测算法的评估:准确率速度强壮性(当数据缺失情况下,算法的准确性)可规模性(当数据变⼤时,算法的准确性)可解释性(算法的结果是否可以解释该种现象)⼆、决策树1.决策树基本概念:是⼀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可以是⼆叉树或⾮⼆叉树)其每个⾮叶节点表⽰⼀个特征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代表这个特征属性在某个值域上的输出⽽每个叶节点存放⼀个类别使⽤决策树进⾏决策的过程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测试待分类项中相应的特征属性,并按照其值选择输出分⽀,直到到达叶⼦节点,将叶⼦节点存放的类别作为决策结果的过程2.决策树构造的关键决策树最重要的是决策树的构造。

所谓决策树的构造就是进⾏属性选择度量确定各个特征属性之间的拓扑结构。

构造决策树的关键步骤是分裂属性。

所谓分裂属性就是在某个节点处按照某⼀特征属性的不同划分构造不同的分⽀,其⽬标是让各个分裂⼦集尽可能地“纯”。

尽可能“纯”就是尽量让⼀个分裂⼦集中待分类项属于同⼀类别。

分裂属性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属性是离散值且不要求⽣成⼆叉决策树。

此时⽤属性的每⼀个划分作为⼀个分⽀。

属性是离散值且要求⽣成⼆叉决策树。

此时使⽤属性划分的⼀个⼦集进⾏测试,按照“属于此⼦集”和“不属于此⼦集”分成两个分⽀。

决策树程序

决策树程序

决策树程序:[a,b,c,d,e,f,flag]=textread('Car Evaluation Data Set.txt', '%s%s%s%s%s%s%s','delimiter', ',');A = unique(a);B = unique(b);C = unique(c);D = unique(d);E = unique(e);F = unique(f);flag_set = unique(flag);data = [a,b,c,d,e,f];I_A = Asd( data(:,1), A, flag, flag_set );I_B = Asd( data(:,2), B, flag, flag_set );I_C = Asd( data(:,3), C, flag, flag_set );I_D = Asd( data(:,4), D, flag, flag_set );I_E = Asd( data(:,5), E, flag, flag_set );I_F = Asd( data(:,6), F, flag, flag_set );[I, J] = min([I_A, I_B, I_C, I_D, I_E, I_F]);tree = Chuangjian( ['a','b','c','d','e','f'], data, flag);Decision_Tree_Print(tree,0);function I_value = Asd( data, data_set, flag, flag_set )for i = 1:length(data_set)for j = 1:length(flag_set)p(i,j)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 .* strcmp(flag, flag_set(j)))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endendfor i = 1:length(data_set)I(i) = - sum(p(i,find(p(i,:) ~= 0)) .* log(p(i,find(p(i,:) ~= 0))) / log(2));P(i)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 / length(data);endI_value = sum(I .* P);Endfunction Decision_Tree_Print( tree, tlayer )if == 0return;endif strcmp(tree.child1,'')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1,tlayer+1);endif strcmp(tree.child2,'')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2,tlayer+1);endfor i = 1:tlayerfprintf('\t');endfprintf('%c',);if length(tree.flag_set) == 1fprintf(' %s',tree.flag_set{1});elseif tlayer == 5for i = 1:length(tree.flag_set)fprintf(' %s',tree.flag_set{i});endendfprintf('\n');if strcmp(tree.child3,'')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3,tlayer+1);endif strcmp(tree.child4,'')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4,tlayer+1);endendfunction tree = Chuangjian( datalist, data, flag )flag_set = unique(flag);fl = length(flag_set);[h, w] = size(data); = 0;tree.flag_set = zeros(1);tree.child1 = '';tree.child2 = '';tree.child3 = '';tree.child4 = '';if w == 0return;endfor i = 1:wI(i) = Asd(data(:,i), unique(data(:,i)), flag, flag_set); end[j, J] = min(I); = datalist(J);datalist = [datalist(1:J-1), datalist(J+1:w)];dataset = unique(data(:,J));tree.flag_set = flag_set;if fl == 1return;endfor i = 1:length(dataset)index = find(strcmp(data(:,J),dataset(i)) == 1);if i == 1tree.child1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if i == 2tree.child2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if i == 3tree.child3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tree.child4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ndend运行结果:。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究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集上的表现,并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

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许多特征的数据集,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选择,进行了多个分类器的比较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但在对数据进行适当预处理的情况下,性能可以有所改善。

引言: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学习并改善性能的算法。

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学、金融和图像处理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比较了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并评估了它们在一个数据集上的分类性能。

方法:1. 数据集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1000个样本和20个特征的数据集。

该数据集用于二元分类任务,其中每个样本被标记为正类(1)或负类(0)。

2. 预处理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对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

预处理的步骤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和数据归一化等。

缺失值填充使用常用的方法,例如均值或中位数填充。

异常值处理采用了离群点检测算法,将异常值替换为合理的值。

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以确保不同特征的尺度一致。

3. 特征选择为了提高分类性能,我们进行了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的目标是从原始特征中选择出最相关的特征子集。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如相关性分析和特征重要性排序。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选取了最具判别能力的特征子集。

4. 算法比较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四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比较: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

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中的机器学习库进行实验,分别训练了这些算法,并使用交叉验证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和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比不同算法在数据集上的性能,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决策树算法在本实验中表现欠佳,可能是由于过拟合的原因。

决策树算法可以生成高度解释性的模型,但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容易陷入过拟合的状态。

2. 逻辑回归算法表现较好,在数据集上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F1值。

决策树-回归演示报告PPT

决策树-回归演示报告PPT
决策树-回归
1.原理介绍 2.手动示例 3.程序展示
回归树概念
• 回归决策树主要指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内部结点特征的取值 为“是”和“否”, 为二叉树结构。
• 所谓回归,就是根据特征向量来决定对应的输出值。回归树就是将特征空间划分成 若干单元,每一个划分单元有一个特定的输出。因为每个结点都是“是”和“否”的判 断,所以划分的边界是平行于坐标轴的。对于测试数据,我们只要按照特征将其归 到某个单元,便得到对应的输出值。
子区域上的输出值,构建二叉决策树: • (1) 选择最优切分变量j与切分点s,求解
• 遍历变量j,对固定的切分变量对j扫描切分点s,选择使上式达到最小值的对(j,s)。
• (2) 用选定的对(j,s)划分区域并决定相应的输出值:
• 其中, • (3) 继续对两个子区域调用步骤(1),(2),直至满足停止条件. • (4) 将输入空间划分为M个区域 • 生成决策树:
• 也就是找出使要划分的两个区域平方误差和最小的j和s。 • 其中,c1,c2为划分后两个区域内固定的输出值,方括号内的两个min意为使用的是最优的c1
和c2,也就是使各自区域内平方误差最小的c1和c2,易知这两个最优的输出值就是各自对应 区域内Y的均值,所以上式可写为
算法描述
• 输入:训练数据集D; • 输出:回归树f(x); • 在训练数据集所在的输入空间中,递归地将每个区域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并决定每个
• 划分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树的过程,每划分一次,随即确定划分单元对应的输出,也 就多了一个结点。当根据停止条件划分终止的时候,最终每个单元的输出输出值是回归决策树的核心。 1.切分点的选择使用最小二乘法 2.输出值的确定用单元内均值 • 原理如下: • 1.假设X和Y分别为输入和输出变量,并且Y是连续变量。给定训练数据集为D,其中x为

ICHQ6A决策树(中文版)

ICHQ6A决策树(中文版)

决策树1:新原料药杂质标准的制定
备注:1 相关批次是指:研发、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研究的批次
2 参阅ICH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定义:置信上限=批分析数据的3倍标准偏差
决策树2:新药产品中降解产物的标准的制定
备注:1 相关批次是指:研发、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研究的批次
2 指在决策树1中确定的A和B
3 参阅ICH指南:新药品杂质
决策树3:制定原料药粒度分布标准
原料药
药品:固体制剂或还有不溶性药物的液体制剂
注:只有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多晶型含量测定的药品进行下列步骤
决策树5:建立新手性原料和含有手性原料药品中原料手性鉴别、含
量和对映体杂质程序
1 天然手性物质不未收录在本指南
2.由其他杂质产生或合成原料引入杂质,手性的质量控制选择使用在开发研究中被证明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来进行。

这样的情况,在多手性中心(3个或更多)或在最终产品前一步进行控制时是被认可的。

3一个手性含量或一个对映体杂质程序代替手性鉴别程序是可以接受的
4. 一个非手性检测结合一个相反对映体控制方法替代手性检测是被认可的
5.原料药中相反异构体水平应该来自手性检测数据或一个独立的程序
6. 如果在原料贮存条件下外消旋化很微小,并已经被证实,那么不需要进行立构体测定
决策树6:原料药和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被认可的药物释放度标准类型
怎样的特定试验条件和标准是被认可的?(快速释放)
什么是合格的可接受范围?(缓慢释放)
决策树8: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二决策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决策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决策树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决策树算法的理解,并掌握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构建过程以及应用场景。

二、实验原理
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决策节点和叶节点,通过一系列
的特征测试来进行决策。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包括特征选择、划分准
则和剪枝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
1. 数据收集:从开放数据集或自有数据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数据集,用于构建决策树模型。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
以及特征选择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特征选择:采用合适的特征选择算法,从所有特征中选择对
分类或回归任务最重要的特征。

4. 构建决策树模型:根据选定的特征选择算法,以及划分准则(如信息增益或基尼系数)进行决策树模型的构建。

5. 模型评估:使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进行评估,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指标。

6. 模型调优:根据评估结果,对决策树模型进行调优,如调整模型参数、采用剪枝技术等方法。

7. 模型应用:将得到的最优决策树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预测和决策。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电商网站的用户购买记录作为数据集,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用户购买意愿的预测模型。

经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选取了用户地理位置、年龄、性别和购买历史等特征作为输入。

利用信息增益作为划分准则,构建了一棵决策树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树程序实验众所周知,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随着数据库容量的膨胀,特别是数据仓库以及web等新型数据源的日益普及,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缺乏足够的信息可以使用,而是面对浩瀚的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

从数据中生成分类器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生成一个决策树(Decision Tree)。

决策树表示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逻辑方法之一,它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事例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

决策树分类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从该结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

所以从决策树的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整棵决策树就对应着一组析取表达式规则。

决策树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类方法,目前有多种决策树方法,如ID3、CN2、SLIQ、SPRINT等。

一、问题描述1.1相关信息决策树是一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其中每个内部结点表示在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入,而每个树叶结点代表类或类分布。

数的最顶层结点是根结点。

一棵典型的决策树如图1所示。

它表示概念buys_computer,它预测顾客是否可能购买计算机。

内部结点用矩形表示,而树叶结点用椭圆表示。

为了对未知的样本分类,样本的属性值在决策树上测试。

决策树从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因此决策树容易转化成分类规则。

图1ID3算法:■决策树中每一个非叶结点对应着一个非类别属性,树枝代表这个属性的值。

一个叶结点代表从树根到叶结点之间的路径对应的记录所属的类别属性值。

■每一个非叶结点都将与属性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非类别属性相关联。

■采用信息增益来选择能够最好地将样本分类的属性。

信息增益基于信息论中熵的概念。

ID3总是选择具有最高信息增益(或最大熵压缩)的属性作为当前结点的测试属性。

该属性使得对结果划分中的样本分类所需的信息量最小,并反映划分的最小随机性或“不纯性”。

1.2问题重述1、目标概念为“寿险促销”2、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3、确定根节点的测试属性模型求解构造决策树的方法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构造,其思路是:■以代表训练样本的单个结点开始建树(步骤1)。

■如果样本都在同一类,则该结点成为树叶,并用该类标记(步骤2和3)。

■否则,算法使用称为信息增益的机遇熵的度量为启发信息,选择能最好地将样本分类的属性(步骤6)。

该属性成为该结点的“测试”或“判定”属性(步骤7)。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算法中,所有的属性都是分类的,即取离散值的。

连续值的属性必须离散化。

■对测试属性的每个已知的值,创建一个分支,并据此划分样本(步骤8~10)。

■算法使用同样的过程,递归地形成每个划分上的样本决策树。

一旦一个属性出现在一个结点上,就不必考虑该结点的任何后代(步骤13)。

■递归划分步骤,当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停止:(a)给定结点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步骤2和3)。

(b)没有剩余属性可以用来进一步划分样本(步骤4)。

在此情况下,采用多数表决(步骤5)。

这涉及将给定的结点转换成树叶,并用samples中的多数所在类别标记它。

换一种方式,可以存放结点样本的类分布。

(c)分支test_attribute=a i没有样本。

在这种情况下,以samples中的多数类创建一个树叶(步骤12)。

算法Decision_Tree(samples,attribute_list)输入由离散值属性描述的训练样本集samples;候选属性集合attribute_list。

输出一棵决策树。

(1)创建节点N;(2)If samples 都在同一类C中then(3)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类C标记;(4) If attribute_list为空then(5)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samples 中最普遍的类标记;//多数表决(6)选择attribute_list 中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test_attribute; (7)以test_attribute 标记节点N;(8) For each test_attribute 的已知值v //划分 samples(9)由节点N分出一个对应test_attribute=v的分支;(10)令Sv为 samples中 test_attribute=v 的样本集合;//一个划分块(11) If Sv为空 then(12)加上一个叶节点,以samples中最普遍的类标记;(13) Else 加入一个由Decision_Tree(Sv,attribute_list-test_attribute)返回节点值E(S)=(-9\15)log2(9\15)-(6\15)log2(6\15)=0.971Values(收入范围)={20-30K,30-40k,40-50K,50-60K}E(S(20-30K))= (-2\4)log2(2\4)- (2\4)log2(2\4)=1E(S(30-40K))= (-4\5)log2(4\5)- (1\5)log2(1\5)=0.7219E(S(40-50K))= (-1\4)log2(1\4)- (3\4)log2(3\4)=0.8113E(S(50-60K))= (-2\2)log2 (2\2)- (0\2)log2(0\2)=0所以E(S,收入范围)=(4/15) E(S(20-30K)) +(5/15) E(S(30-40K)) +(4/15) E(S(40-50K)) +(2/15) E(S(50-60K))=0.7236Gain(S,收入范围)=0.971-0.7236=0.2474同理:计算“保险”,“性别”,“年龄”的信息增益为:E(S)=(-9\15)log2(9\15)-(6\15)log2(6\15)=0.971Insurance(保险)={yes, no}E(S(yes))= (-3\3)log2 (3\3)- (0\3)log2(0\3)=0E(S(no))= (-6\12)log2 (6\12)- (6\12)log2(6\12)=1E(S, 保险)=(3/15) E(S(yes)) +(12/15) E(S(no)) =0.8Gain(S, 保险)=0.971-0.8=0.171E(S)=(-9\15)log2(9\15)-(6\15)log2(6\15)=0.971sex(性别)={male, female}E(S(male))= (-3\7)log2 (3\7)- (4\7)log2(4\7)=0.9852E(S(female))= (-6\8)log2 (6\8)- (2\8)log2(2\8)=0.8113E(S, 性别)=(7/15) E(S(male)) +(8/15) E(S(female)) =0.8925Gain(S, 性别)=0.971-0.8925=0.0785E(S)=(-9\15)log2(9\15)-(6\15)log2(6\15)=0.971age(年龄)={15~40,41 ~60}E(S(15~40))= (-6\7)log2 (6\7)- (1\7)log2(1\7)=0.5917E(S(41 ~60))= (-3\8)log2 (3\8)- (5\8)log2(5\8)=0.9544E(S, 年龄)=(7/15) E(S(15~40)) +(8/15) E(S(41 ~60)) =0.7851 Gain(S, 年龄)=0.971-0.7851=0.1859代码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决策树结点类*/public class TreeNode {private String name; //节点名(分裂属性的名称)private ArrayList<String> rule; //结点的分裂规则ArrayList<TreeNode> child; //子结点集合private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划分到该结点的训练元组private ArrayList<String> candAttr; //划分到该结点的候选属性public TreeNode() { = "";this.rule = new ArrayList<String>();this.child = new ArrayList<TreeNode>();this.datas = null;this.candAttr = null;}public ArrayList<TreeNode> getChild() {return child;}public void setChild(ArrayList<TreeNode> child) {this.child = child;}public ArrayList<String> getRule() {return rule;}public void setRule(ArrayList<String> rule) {this.rule = rul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name;}public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getDatas() {return datas;}public void setDatas(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this.datas = datas;}public ArrayList<String> getCandAttr() {return candAttr;}public void setCandAttr(ArrayList<String> candAttr) {this.candAttr = candAttr;}}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StringTokenizer;/*** 决策树算法测试类*/public class TestDecisionTree {/*** 读取候选属性* @return 候选属性集合* @throws IOException*/public ArrayList<String> readCandAttr() throws IOException{ArrayList<String> candAttr = new ArrayList<String>();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tring str = "";while (!(str = reader.readLine()).equals(""))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str);while (tokenizer.hasMoreTokens()) {candAttr.add(tokenizer.nextToken());}}return candAttr;}/*** 读取训练元组* @return 训练元组集合* @throws IOException*/public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readData() throws IOException {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 new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tring str = "";while (!(str = reader.readLine()).equals(""))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str);ArrayList<String> s = new ArrayList<String>();while (tokenizer.hasMoreTokens()) {s.add(tokenizer.nextToken());}datas.add(s);}return datas;}/*** 递归打印树结构* @param root 当前待输出信息的结点*/public void printTree(TreeNode root){System.out.println("name:" + root.getName());ArrayList<String> rules = root.getRule();System.out.print("node rules: {");for (int i = 0; i < rules.size(); i++) {System.out.print(rules.get(i) + " ");}System.out.print("}");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TreeNode> children = root.getChild();int size =children.size();if (size == 0) {System.out.println("-->leaf node!<--");} else {System.out.println("size of children:" + children.size());for (int i = 0; i < children.size(); i++) {System.out.print("child " + (i + 1) + " of node " + root.getName() + ": ");printTree(children.get(i));}}}/*** 主函数,程序入口* @param args*/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DecisionTree tdt = new TestDecisionTree();ArrayList<String> candAttr = null;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 null;try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候选属性");candAttr = tdt.readCandAttr();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训练数据");datas = tdt.readData();}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DecisionTree tree = new DecisionTree();TreeNode root = tree.buildTree(datas, candAttr);tdt.printTree(root);}}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HashMap;import java.util.Iterator;import java.util.Map;/*** 选择最佳分裂属性*/public class Gain {private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 = null; //训练元组private ArrayList<String> attrList = null; //候选属性集public Gain(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ArrayList<String> attrList) { this.D = datas;this.attrList = attrList;}/*** 获取最佳侯选属性列上的值域(假定所有属性列上的值都是有限的名词或分类类型的)* @param attrIndex 指定的属性列的索引* @return 值域集合*/public ArrayList<String> getValues(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int attrIndex){ ArrayList<String> values = new ArrayList<String>();String r = "";for (int i = 0; i < datas.size(); i++) {r = datas.get(i).get(attrIndex);if (!values.contains(r)) {values.add(r);}}return values;}/*** 获取指定数据集中指定属性列索引的域值及其计数* @param d 指定的数据集* @param attrIndex 指定的属性列索引* @return 类别及其计数的map*/public Map<String, Integer> valueCounts(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int attrIndex){Map<String, Integer> valueCount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String c = "";ArrayList<String> tuple = null;for (int i = 0; i < datas.size(); i++) {tuple = datas.get(i);c = tuple.get(attrIndex);if (valueCount.containsKey(c)) {valueCount.put(c, valueCount.get(c) + 1);} else {valueCount.put(c, 1);}}return valueCount;}/*** 求对datas中元组分类所需的期望信息,即datas的熵* @param datas 训练元组* @return datas的熵值*/public double infoD(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double info = 0.000;int total = datas.size();Map<String, Integer> classes = valueCounts(datas, attrList.size());Iterator iter = classes.entrySet().iterator();Integer[] counts = new Integer[classes.size()];for(int i = 0; iter.hasNext(); i++){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iter.next();Integer val = (Integer) entry.getValue();counts[i] = val;}for (int i = 0; i < counts.length; i++) {double base = DecimalCalculate.div(counts[i], total, 3);info += (-1) * base * Math.log(base);}return info;}/*** 获取指定属性列上指定值域的所有元组* @param attrIndex 指定属性列索引* @param value 指定属性列的值域* @return 指定属性列上指定值域的所有元组*/public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OfValue(int attrIndex, String value){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i = new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ArrayList<String> t = null;for (int i = 0; i < D.size(); i++) {t = D.get(i);if(t.get(attrIndex).equals(value)){Di.add(t);}}return Di;}/*** 基于按指定属性划分对D的元组分类所需要的期望信息* @param attrIndex 指定属性的索引* @return 按指定属性划分的期望信息值*/public double infoAttr(int attrIndex){double info = 0.000;ArrayList<String> values = getValues(D, attrIndex);for (int i = 0; i < values.size(); i++)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v = datasOfValue(attrIndex, values.get(i));info += DecimalCalculate.mul(DecimalCalculate.div(dv.size(), D.size(), 3), infoD(dv));}return info;}/*** 获取最佳分裂属性的索引* @return 最佳分裂属性的索引*/public int bestGainAttrIndex(){int index = -1;double gain = 0.000;double tempGain = 0.000;for (int i = 0; i < attrList.size(); i++) {tempGain = infoD(D) - infoAttr(i);if (tempGain > gain) {gain = tempGain;index = i;}}return index;}}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HashMap;import java.util.Iterator;import java.util.Map;import javax.smartcardio.*;/*** 决策树构造类*/public class DecisionTree {private Integer attrSelMode; //最佳分裂属性选择模式,1表示以信息增益度量,2表示以信息增益率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