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练习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1节(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目标导航 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P19)1.突触的结构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P19-20)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高级功能。
(2)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判断正误:(1)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或成分。
()(2)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5)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 答案 (1)× (2)× (3)√ (4)× (5)√ 2.连一连W 区损伤 a .不能听懂话 V 区损伤 b .不能看懂文字 S 区损伤 c .不能写字 H 区损伤 d .不能讲话答案 如图所示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2.与突触有关的结构⎩⎪⎨⎪⎧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 相当于组织液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3.突触的类型(1)轴突—树突图示为:———⊙——(2)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 4.突触信号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1)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老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2·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靠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解析】选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选A。
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简洁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
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确定要看清破坏部位。
3.(2022·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快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A。
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解析】选D。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这个过程()。
A.是反射,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是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不是反射,只有人有反射[答案] C[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含羞草没有神经系统,这种反应是应激性,不是反射。
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4.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5.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案 (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详解)
必修三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1·宁德期中)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B)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是被动运输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 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到后膜,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C错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细胞中K+外流有关,与Na+浓度无关,D 错误。
2.(2021·武昌区模拟)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解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错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不发生改变,不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3.(2020·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D)A.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递给肌肉细胞,A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的传导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K+浓度急性降低一般不会改变兴奋传导过程中的强度,C错误;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测试 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 A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生理基础,感受器的敏感性取决于神经元本身的生理状态,刺激感受器或相应的传出神经均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答案 D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后,血红蛋白才可能进入血浆中,故选D。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答案 D解析人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控制人的平衡,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
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答案 B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A点电位发生了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A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A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细胞B. 细胞体C. 神经元D. 神经纤维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C. 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到兴奋地功能D. 以上三项均正确3.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 听到发令枪声起跑B. 看到美味佳肴分泌唾液C. 强光刺激瞳孔收缩D.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 冲动B. 反射C. 应激性D. 传导5.某人腰椎部位受外伤导致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B. 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C. 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D. 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的细胞B. 膝跳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 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位于机体的同一部位D. 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7.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将会发生的是()A. 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B. K+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 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D. K+外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低于膜外侧8.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
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 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 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 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9.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 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 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 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10.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人教生物必修三同步导练练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随堂演练 含解析
1.判断正误。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2)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4)在一个神经元上某一点给予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由轴突传向树突,但不能由树突传向轴突。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都是双向传导的。
()(6)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析:(1)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4)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单向传递。
(6)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未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7)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因此,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1)×(2)√(3)×(4)×(5)×(6)×(7)×2.同学甲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同学乙患有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的,关于两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甲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C.乙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D.乙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解析:同学甲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是低级的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不在大脑,而在脊椎胸部的下方,此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不影响断处以下的简单反射弧,因此膝跳反射还存在,又因为所有外界条件引起的疼痛都是在大脑皮层里产生的,而他的脊髓从胸部断掉了,传入神经受损,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同学乙患有小儿麻痹症,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神经中枢,同学乙对刺激有感觉,被侵染的传出神经元受损,其对应的效应器没有应答,导致同学乙运动障碍,C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其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答案】【例】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导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由于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之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答案】【例】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解析】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的现象,这是由于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听到“加油”声后,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强化演练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使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受损,可排除效应器。
答案:A2.(2012·湛江模拟)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
答案:A3.(2012·烟台一模)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在突触处信号分子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D4.(2011·福建厦门模拟)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和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2【双基提要】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分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等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膜是的膜,突触间隙是与之间的间隙,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在此传导过程中信号变化为:→→。
(3)突触传递的特点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分为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分别位于和内,后者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2)生理功能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3)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控制。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课堂反馈】1.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的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2.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含解析
[A组·基础达标练]1.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射就是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B.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反射活动在不完整的反射弧中也能实现D.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A正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反射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发生,C错误;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正确。
[答案]C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②上具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
[答案]C3.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解析]在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向神经纤维两端传导,A、B错误;未兴奋区域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区域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D正确。
[答案]D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同步练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如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4.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5.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7.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
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D.抑制大脑皮层产生感觉8.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为。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同步测试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同步测试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④] 的形成主要由[ ] (细胞器)完成,⑤的释放方式是。
(2)此神经元细胞核中有无胰岛素基因? 。
理由是。
(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将偏转次。
(4)与兴奋传递相关的耗能过程包括、、。
(5)药物麻醉的原理可能是:抑制的分泌或抑制。
(6)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参考答案1.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活动。
当血液中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答案:D2.解析:切断e,结果是不能完成传出,但有感觉,故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DNA,也可发生类似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故C 错误;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答案:B3.解析:细胞内液不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该细胞分泌出的物质,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答案:C4.解析: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项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应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A项的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答案:A5.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脑和脊髓中均有神经中枢,所以脑和脊髓均与反射有关;脑外有脑颅骨,脊髓外有脊椎骨;位于脑处的神经元细胞体多集中于大脑皮层,而位于脊髓的神经元细胞体则多集中于脊髓内部的灰质。
答案:B6.解析: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总分42)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哪项生命活动不属于反射()
A.初生婴儿会吮吸B.衣藻游向光照适宜的水域
C.寒冷时全身颤抖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3.右图为某反射弧的结构简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f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B.b代表传出神经,e代表传入神经
C.c代表神经中枢 D.d代表突触结构
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
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6.人的手突然被针刺了一下,人体会()
A.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只缩手,不会感到疼
7.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8.在蛙的坐骨神经外侧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静息时电流表测出的电位差是()A.电位差为零B.变为负电位C.变为正电位 D.先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9.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均可通过仪器测量。
A 、B 、C 、D 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11.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使神经纤维产生局部电流,膜内外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 )
A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1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
通透性增大
C .细胞膜内外K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1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 →A →B
D .图中兴奋部位是A ,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
A D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