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环节五:反思小结
课本第108页 第5,9题
环节三:总结归纳数学模型
问题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结果: 审: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出两个未知数。 列: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并在原题目中做标记,
根据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接触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 答:写出答案。
由于很多初一学生对实际问题存在排斥的心理,一看到 是很长的文字题目就不想看了。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 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不能根据题意找到相关的等量关系, 所以对本节课在于引导学生读题,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已 知量和未知量,让学生不再害怕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 到方程组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 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探究不同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更 大的收获。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环节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 环节三:总结归纳数学模型 ❖ 环节四: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 环节五:反思小结 ❖ 环节六:作业布置 ❖ 环节七:课后思考题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 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本 节是在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用代入消元 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及对 其他学科的学习应用起衔接作用, ,为以后学习函数 打下了基础。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关键 是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 程中注重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建模的 思想和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本节内容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并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
2.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与方程组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并掌握转化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方程组知识。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
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两班的学生数各是多少?(2)数量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有效。
拓展
提升能力5分
钟
创
设
探
究
提
高
情
境
拓展提高:
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三种型号的电脑,
其价格分别为A型每台6000元,B型每台4000元,
C型每台2500元。
我市东坡中学计划将100500元
钱全部用于从该电脑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
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中不同的购买方案供该
校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请两位同学上台
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使学生认
识到:二元一次组是解决
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
型。
总结
归纳提升意义2分
钟
创
设
反
思
情
境
1、在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会怎样
设定未知数,可借助哪些方式辅助分析问题中的相
等关系?
2、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组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作业:长江作业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板书
设计探究3 练习。
人教七下数学第八章《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三的内容||。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四部分向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进我们身边的运费问题||。
学习这节课||,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组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进一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和利用方程思想解题的预备知识||,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有关运费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使用图表来反映现实世界的等量关系||。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寻找其中的相等关系||,最终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利用表格理清题目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合作交流||。
在练习上注意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逐步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说学法本班学生22人||,班级学风好||,学生在学习中能相互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1.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学习重点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教师二次备课
与学生笔记一、自主学习了解新知(独学)
任务1: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
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
公路运
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
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
和多
多少
元?
问题1、如何设未知数?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
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因此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
问题2、如何确定题中数量关系?
列表分析
产品x吨原料y吨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由上表可列方程组
1 / 3
2 / 3
3 / 3。
七年级数学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会分析数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1、会分析数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进行自学竞赛.比谁学得紧张、效果好!比赛开始!(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105)⑴分析“探究”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列方程组;⑵求出方程组的解,会从解中分析李大叔估算的正误。
如有疑问,立即请教同学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
四、先学(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二)检测1.过渡语: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懂的请举手。
2.检测题:P105 “探究”(口答)“探究”中的第一个数量关系是什么?如何列方程?引导学生说出:30只大牛一天的饲料+15只小牛一天的饲料=675饲料kg30x+15y=675“探究”中的第二个数量关系是什么?如何列方程?引导学生说出:42只大牛一天的饲料+20只小牛的饲料=940kg(30+12)x+(15+5)y=940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吗?让学生填空白,说说为什么?(2)P108: 3,5(只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不解)分别让两位同学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在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一)更正:过渡语:请看黑板,找一找哪里做错了?若发现错误,请上台更正.(鼓励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更正)(二)讨论:评: 2,3一起评①设的正确吗?(强调语言的准确性)②方程组列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第3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天走的路程-第二天走的路程=2km即5y-4x=2(可能有学生这样列 y-x=2 讨论为什么错。
)第一天走的路程+第二天走的路程=98km即4x+5y=98引导学生说出第5题的数量关系是:2量大车运的货+3量小车运的货=15.5吨即2x+3y=15.55量大车运的货+6量小车运的货=35吨即5x+6y=35③第5题解出未知数的值后,能直接答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3x+5y六、当堂训练(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二)出示作业题:必做题:P108 2,6选做题:P108 8(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创 设 总 结 归 纳 提 升 意 义 2分 钟 反 思 情 境
1.如何分析问题?第一,分析题目要求; 第二,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在 这过程中可以列表帮助分析)第三,根据 已知条件找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第四, 设元,用数学式子表示出上述关系,列方 程(组)解决问题。 2.这节课我们经历和体验了列方程组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方程组是刻 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从而更进一步提 高了我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方程组的 技能。 作业:长江作业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互相 交流。
序 ( 要 素)
设 情 景
知识回顾 1 复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练习解简单的 实际问题。 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8 分 钟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的解法,也初步接触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应用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 流, 教师给予明确的答案。 教师关注:
序。
1、放手让学生完成,给学 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2、 关注学生在解题时是否 能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分 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并解方程组。
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 中,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等 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 组,体会方程的实际应用 性。 本环节教师关注: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地
境
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是 否活跃,学生对问题中数 量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有 效。
正确,我们想怎么办呢?(也就是说问题 转化为求大牛和小牛 1 天约用饲料多少 kg) ⑵题目中谈论的对象是什么?出现了哪 些量?哪些是未知量?哪些是已知量? ⑶根据已知条件,以上这些量和量之间存 在什么关系? ⑷以上关系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你打算如何解决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 列方程还是方程组? 好,请同学们先思考,后动手. 1. 某学校共有 5 个大餐厅和 2 个小餐 巩 厅.经过测试:同时开放 1 个大餐厅、2 固 创 技 设 能 10 全 分钟 班 情 展 境 示 多少名学生就餐) 讲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第 5 题。 解 创 巩 设 固 练 提 高 训 价 练 情 10 习 分钟 评 3.完成习题的第 9 题。 2.练习解决有关数字问题的应用题。 生分析解决。 1.出示有关数字的应用问题 2 道,引导学 (问题转化为求大餐厅和小餐厅各能供 由.(用对话的方式出现) 维 供全校的 5300 名学生就餐?请说明理 思 名学生就餐.若 7 个餐厅同时开放,能否 开放 2 个大餐厅、1 个小餐厅,可供 2280 个小餐厅,可供 1680 名学生就餐;同时
七年级数学下册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思考内化,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由于探究3题目较长,数量关系比较多且不易理清,所以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列方程组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之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把理由交代清楚,尤其是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小结
提升
推荐
作业
教学
后记
问题2:产品的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与那些量有关?是什么关系?
销售款=产品数量×产品单价,原料费=原料数量×原料单价,运输费=路程×运价×货物重量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销售单价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原料单价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因此需要先求出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若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填写下表分析数量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难点: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借助列表分析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标注
时间分配
情境
导入
导语:前面我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条件是用文字语言给出的.还有些问题,条件由文字、图表共同给出,这就需要我们能读懂图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认真思考,独立解答.问题:根据北京奥运票务网站公布的女子双人3米跳板跳水决赛的门票价格(如表1),小明预定了B等级、C等级门票共7张,他发现这7张门票的费用恰好可以预订3张A等级门票.问小明预定了B等级、C等级门票各多少张?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感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教案(新人教版)
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方法教课准备8.3实质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与技术: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领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2、可以找出实质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剖析它们之间的数目关系,列出方程组;3、培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领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过程与方法:会用列表的方式剖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目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领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觉数学文化.用列表的方式剖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件教 二次备课学 过 程 一、 自主学习甲、乙两数这和为16 ,甲数的 3 倍等于乙数的 5 倍,若设甲数xy 16, x y16,为 x ,乙数为 y ,则方程组( 1)(2)5x( 3)3x 5y ;3 y ;16 x y ,16 yx ,x y5y 3x( 4) 中,正确的有()0;5 3二、深入学习如图,长青化工厂与 A , B 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 地购置一批每吨 1 000 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 000 元的产品运到 B 地.公路运价为1. 5 元(吨·千米) ,铁路运价为 1.2 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 元,铁路运费 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图赐教材 100 页,图 8.3-2 )请仔细看 P.100 页的内容.并思虑:设问 1. 怎样设未知数?销售款与产品数目相关,原料费与原料数目相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目和原料数目都相关.所以设产品重x 吨,原料重 y 吨.设问 2. 怎样确立题中数目关系?列表剖析产品 x 吨原料 y 吨共计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价值(元)三、稳固检查1 、甲运输企业决定分别运给A市苹果 10 吨、 B 市苹果 8 吨,但此刻仅有12 吨苹果,还需从乙运输企业调运 6 吨,经磋商,从甲运输企业运 1 吨苹果到 A、 B 两市的运费分别为50 元和 30元,从乙运输企业运1吨苹果到 A、B 两市的运费分别为80元和 40元,要求总运费为840元,问怎样进行调运?2 、某山区有23 名中、小学生因贫穷失学要捐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工程问题说课稿
4.课堂示范: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1.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问题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工程问题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工程问题习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实践活动,并撰写实践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情境教学法则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情境和合作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条件。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左侧列出关键概念和公式,中间展示解题步骤和案例分析,右侧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1.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问题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示、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障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八章《8.3.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对代入法、消元法等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有效结合。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下册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撑。在学习兴趣方面,部分学生对数学抱有热情,喜欢解决实际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感到畏惧,缺乏自信。就学习习惯而言,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文化理论,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实物模型、卡片等,用于直观展示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抽象过程。
2.多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等,展示典型案例和求解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堂竞赛:组织小组对抗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4.课后讨论: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讨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河南省许昌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背景分析首先是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内容的重要预备知识.接下来是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况,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且初步经历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展的.受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制约,如何从实际背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节课涉及的实际问题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包含两个等量关系,需要列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数量关系比一元问题复杂,需要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抓住关键词,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技能方面: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求解,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与态度方面:在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本课的实际问题比前面更加贴近现实,分析解决的难度也有所加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发现问题中隐含的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并由方程组的解解释实际问题.三、教法学法接下来是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环节: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利用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辅助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讨论,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数学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力的工具,而方程的出现更为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提供了帮助.如何将看似枯燥,无用的数学方程问题真正的转化为有趣、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编排,同时,融入了数学史中有关方程的知识,通过数学史的融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并更具亲和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了递进式教学,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能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问题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以下的六个环节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猜测老师年龄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通过快速的解答,找到了确切的答案,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实际问题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的导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课件)算一算:取我年龄的一半,加上你们中间某位同学的年龄,正好是28岁,如果时光能倒流2年,那么,我的年龄就是当时这位同学年龄的3倍,请问:我的年龄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年龄提出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果实际生活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说起方程组,人们对它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而我国就是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1世纪,有一本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横空问世,它是世界上最早对“方程组”的解法有比较完整论述的一本古代数学名著,到了公元3世纪,这本书由数学家X徽做注释,其中,又对“方程组”一词做了更加明确的解释,这比西方对“方程组”理论的研究早了整整14个世纪.(课件出示《九章算术》与X徽)《九章算术》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里面收录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就引入了这样一道记载于唐朝时期的一个考试题目:(课件出示题目和录音)故事听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优质说课稿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审,设,列,解,答;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以及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正确作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确定解题策略,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四、说教法<一>教法设计:回顾练习(5分钟),自主探究(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成果展示(10分钟),疑难点拨(10分钟),课堂运用(5分钟),小结发言(5分钟)。
<二>教法设计意图1.回顾练习内容: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2) 既是方程的解,又是方程的解是()A.B.C.D.设计意图: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自主探究出示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认真看P.105页的内容.思考: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 2 种:(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5分钟后谁能帮助李大叔解决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讨论各自的探究成果,对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与更正最终提炼出最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4. 成果展示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设,列的步骤),然后由发言人讲解详细的做法.设计意图: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5. 疑难点拨(1)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列出方程组(2)方法的多样——2种解法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打开思考路线,指导规范解题6. 课堂运用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180元,捐款情况见下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捐款(元) 5 10 20 50人数 67设计意图: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7. 小结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小结,从审,设,列,解,答五步规范实际问题的解法.五、说作业安排作业安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层次性分类定量的进行(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三类: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就是本人对这节课不成熟的认识,仅供与各界同仁交流,不到之处还望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背景分析
首先是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内容的重要预备知识.
接下来是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况,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且初步经历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展的.受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制约,如何从实际背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节课涉及的实际问题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包含两个等量关系,需要列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数量关系比一元问题复杂,需要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抓住关键词,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首先是知识技能方面:
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求解,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情感与态度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
精神和合作精神.
本课的实际问题比前面更加贴近现实,分析解决的难度也有所加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发现问题中隐含的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并由方程组的解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接下来是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环节: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利用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辅助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讨论,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数学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力的工具,而方程的出现更为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提供了帮助.如何将看似枯燥,无用的数学方程问题真正的转化为有趣、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编排,同时,融入了数学史中有关方程的知识,通过数学史的融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并更具亲和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了递进式教学,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能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问题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以下的六个环节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猜测老师年龄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通过快速的解答,找到了确切的答案,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实际问题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的导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课件)算一算:取我年龄的一半,加上你们中间某位同学的年龄,正好是28岁,如果时光能倒流2年,那么,我的年龄就是当时这位同学年龄的3倍,请问:我的年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年龄提出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果实际生活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说起方程组,人们对它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而我国就是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1世纪,有一本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横空问世,它是世界上最早对“方程组”的解法有比较完整论述的一本古代数学名著,到了公元3世纪,这本书由数学家刘徽做注释,其中,又对“方程组”一词做了更加明确的解释,这比西方对“方程组”理论的研究早了整整14个世纪.
(课件出示《九章算术》与刘徽)
《九章算术》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里面收录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就引入了这样一道记载于唐朝时期的一个考试题目:
(课件出示题目和录音)
故事听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能解出前人也曾苦思冥想过的问题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了等量关系,接下来,我请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思路后,由一位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解答过程.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总结出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答.
【设计意图】到此,探究新知部分结束.在这一环节,我没有直接引入教材中的“自主探究”,而是向学生们引入了“方程组”的历史渊源,了解到我国是研究方程组最早的国家之一,数学史的发展存在历史相似性,在古代,正是有了一些像“鸡兔同笼”问题的出现才有了多元方程组的发展,在这里,通过解决一道古代知府抓贼问题进而进行解题总结,由具体到一般,使学生意识到当遇到一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时,二元比一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解决上的便利和分析的明了.同时,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延续性,激发了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升
方程组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一方法能为接下来的问题带来帮助吗?
通过这句话,把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巩固新知,拓展提升
(课件)布庄老板想为官差们做些衣服以表感谢,已知每匹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现在他拿出22匹这种布料来缝制这批衣服(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经过讨论交流后,同学们认真完成解答过程,接着,由学生代表上台板书过程并分析每一个方程所代表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请学生利用第一个问题总结出的方法,解决接下来布庄老板的问题,题目设置紧凑有趣,难度也有所增加,而在这里,老师有意的做放手处理,利用一些小问题引导着学生自己分析题意,由于有了第一个问题方法的铺垫,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法”可依,在巩固方法的基础上锻炼了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就是课堂教学的第四个环节:
(四)应用所学自主探究
方程组的出现,让古代的许多数学问题得以很快很好的解决,那么这一方法对于我们现代问题适用吗?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和学生对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熟练掌握,我出示了教材的“自主探究”
(课件)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要饲料7~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在探究中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要想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我们得知道什么量?有关于这些量的线索吗?
2.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都有哪些?
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完成后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前面问题方法的铺垫,学生完成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的方便和明了性。
此时老师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探究过程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也使学生体会到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
(五)反思交流收获方法
到这里,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反思交流、收获方法的时刻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这样的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在反思过程中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老师最后进行的情感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归纳总结为主,老师补充完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在反思过程中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老师最后进行的情感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最后,是“作业布置巩固提高”的环节,针对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
(课件)请你用故事形式设计一个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数学问题,设计完成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个性化的作业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教师的正副板书和学生板演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最后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从整体上看,本课教学时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着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上看,整节课运用了“分析讨论,讲练结合,归纳点拨”的教学手段,课堂的组织形式多样,从“师生共同探究”到“学生独立完成”层层推进,有条不紊.
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看:本课教学过程抓住“如何分析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开展,突出了“转化问题,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这一重点,同时采用了问题串及解题过程反思的策略突破了难点.
整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列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及一般步骤,提高了学生运用方程组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了符号感。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应用意识与建模思想,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
由于自身对数学史的了解不够深入,使得本课对数学史的融入缺少些深层次的结合,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努力提升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构思,有不当之处,请评委和老师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