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理与残疾.
第三章 残疾学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郭丽云
残疾(disability)是自人类诞生而伴随存 在的,目前已成为全球性普遍存在和关心 的社会问题。
本章学习内容:
残疾的基本概念 残疾原因 残疾分类 残疾的三级预防 残疾相关的政策法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残疾的相关定义 1.残疾
先天性致残原因
③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造成的胎儿残疾
孕妇营养不足可以造成胚胎缺陷。如孕妇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的 神经管畸形;碘缺乏的孕妇会生出痴呆儿;氟、硒等微量元素缺 乏也会造成多种先天缺陷。营养过剩造成的残疾。 孕期疾病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孕妇的病毒感染,尤其是 在怀孕早期(三个月内)任何病毒感染,例如流感、肝炎、风疹 等,都可造成胚胎的损害。流感可使胎儿形成兔唇或中枢神经系 统方面的异常;肝炎病毒可引起先天性畸型;风疹可引起先天性 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
后天性致残原因
⑧其它因素
环境污染,生产及生活环境污染可引起职业病和 残疾。 不良生活事件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生活不 规律、饮食结构失衡、缺少运动、长期紧张等) 也都可能使人形成不正常的人格和行为模式,导 致残疾。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土壤、水源)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过多, 可造成地方病,如大骨节 病、地方性克汀病。
先天性致残原因
②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致残 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每条都有特定的结构,而且 携带着不同的基因。如果染色体形态或数目发生改变, 或单个基因缺陷,都能使机体的许多部分发生病变, 遗传性疾病即由此形成。 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很多的残疾如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 智力发育迟缓、先天畸形、先天性聋、哑等。
最新第三章《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④ 制定社会政策工具:用于制定 社会、保障计划、保险赔偿系统 及制定与实施政策;
⑤ 教育工具:用于课程设计,确 定认知和社会行动需要。
第二节 ICF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的理论及WHO核心分类体系
• ICF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新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的
• ICF 提 供了 一种 新的 理 论
与应用模式,它不仅可以 对疾病进行诊断,注意健 康状态的结果,并且建立 了一种国际性的术语系统。 这将促进国际性的比较研 究与制定国际性的政策。 该分类也将满足世界上处 于残疾状态人们的需要, 使残疾人成为卫生工作者 的合作者,并为制定有关 社会政策发挥作用。
• (一)、将ICF用于
作业疗法实践中
• (二)、个案管理
• (三)、ICF在服务
条款中的运用
• 思考题 • ICF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望排出物
概述
❖ 排出物是排泄物、分泌物的总称。 ❖ 望排出物就是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
以及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 质、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排出物变化总的规律是: 凡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 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理论架构。
• 一、ICF的理论模式
• ICF建立在一种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
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残疾性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特 性,而且也是由社会环境形成的一种复合状态。因此,对残疾问题的 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造环境以使残疾人 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种问题是一种态度或意识形 态的问题,要求社会发生变化。从政治层次而言,这是一个人权问题 。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第一章:细胞学基础知识1.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3.细胞的代谢和能量4.细胞的运动和形态5.细胞的损伤和修复第二章:组织学基础知识1.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4.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5.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免疫学基础知识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免疫系统的认识和记忆3.免疫系统的炎症和免疫反应4.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疾病5.免疫系统的治疗和预防第四章:病理生物学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3.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4.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防控5.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第五章:炎症与修复1.急性炎症的病理过程2.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3.炎症的细胞和介质4.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5.组织修复与瘢痕形成第六章:肿瘤学基础知识1.肿瘤的分类和命名2.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肿瘤的遗传和基因变异4.肿瘤的诊断和分期5.肿瘤的治疗和预后第七章:器官病理学1.心脏病理学2.肝脏病理学3.肺部病理学4.肾脏病理学5.消化道病理学6.内分泌系统病理学7.神经系统病理学8.骨骼肌肉病理学第八章:血液病理学1.贫血病理学2.白血病病理学3.淋巴瘤病理学4.出血性疾病的病理5.骨髓病理学第九章:神经病理学1.神经元的损伤和变性2.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3.神经疾病的分类和病理4.神经退行性疾病5.神经感染和炎症第十章:妇科病理学1.子宫和卵巢的病理2.乳腺的病理3.宫颈和阴道的病理4.妇科肿瘤的病理5.妇科炎症和感染第十一章:儿科病理学1.新生儿常见疾病2.儿童感染和免疫3.儿童遗传疾病4.儿童肿瘤和血液病5.儿童器官病变第十二章:老年病理学1.老年疾病的特点和病理2.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3.老年代谢性疾病4.老年心血管疾病5.老年肿瘤和衰老病变第十三章:实验病理学1.动物实验的病理学意义2.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3.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病理4.药物毒性评价和临床试验5.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第十四章:环境病理学1.食物和水源污染的病理效应2.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职业毒物和有害因素4.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毒性5.环境病理学的防治和预防措施总结: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第三章
6、病理性色素沉积:
内源性色素(来源于自身),如:黑色素
外源性色素(来源于体处),如:纹身等 ⑴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a、形态:是由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呈金黄色或棕黄色, 大小不一的颗粒,具有折光性。
b、形成:是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巨噬细胞破裂→
色素散布于间质中。
⑵脂褐素(lipofuscin)
③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a、部位:多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细动脉
(如: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脑、脾、视网膜
的细动脉)。 b、病理变化:在细动内皮细胞下有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
同时内膜下基底膜样物质增多,使血管壁增
厚,变硬,狭窄,常造成相应部位的缺血。 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c、机理: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是细动脉持续痉挛,使内膜通透 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凝固成玻璃样物质。
坏死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引起炎症反应。
渐进性坏死: 多数情况下坏死是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在坏死未
发生前病因去除是可复性的,坏死后则为不可复的。
坏死的形态学改变因损伤因子的不同,强、弱不同等,而 表现不同:强烈的损伤因素→坏死迅速发生可无形态学改变。 例如:甲醛→ 细胞坏死 损伤因子的性质不同,引起的细胞死亡途经不同:
a、形态:为黄褐色颗粒状色素,50%为脂质。 b、形成:是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器碎片发生某种理 化改变后,不能被溶酶体酶所消化而形成的一种不溶性 残存小体。 c、部位: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肝细胞及心肌细胞核两 端胞浆内,故又称消耗性色素。
⑶黑色素 ( melanin)
a、形态:为大小、形状不一,棕褐色或深褐色颗粒状色素。 b、形成: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 c、多巴反应:鉴别黑色素细胞(+)与噬黑色素细胞(-)。 d、局限性黑色素增多,黑痣、黑色素瘤。
病理学知识要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即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病变活体部位获取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3.尸体剖验: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检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处部位自然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
5.动物实验:即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而通过疾病复制过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6.组织和细胞培养:即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
7.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8.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时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8.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机体发生改变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生命活动,有些可留有后遗症。
9.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细胞、组织和器官在环境发生改变时,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生理性萎缩: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逐渐萎缩,称之为退化。
3.内分泌性萎缩:因内分泌器官功能低下,相应靶器官缺乏激素刺激引起。
4.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5.生理性增生:是指适应需要,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增强发生的增生。
病理知识点
病理各章必掌握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1、属于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的是:①活体组织检查(活检);②脱落细胞学检查;③尸体解剖属于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的是:①组织细胞培养②动物实验2、可以在手术前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的是:活检临床上用的最多的是:活检对于普查和早期发现病变有重要意义的是:脱落细胞学检查3、最常见的致病因子是:生物性因素4、疾病的四个分期:潜伏期:病原体已经入侵,但机体没有出现临床表现前驱期:机体开始出现症状,但与疾病不相符(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表现是感冒症状)症状明显期:确诊疾病主要在此期,是疾病典型表现出现的时期转归期:转向康复(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或者死亡。
5、死亡的阶段: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呼吸心跳停止,如能及时抢救,可能可以挽救生命)↓生物学死亡期(所有活动停止,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并开始腐败,此期不可逆)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6、适应:是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表现形式:萎缩、肥大、增生、化生7、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生理性萎缩:更年期后妇女的卵巢及子宫的萎缩;青春期后胸腺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恶性肿瘤晚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局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②压迫性萎缩:尿路阻塞----肾实质萎缩;③失用性萎缩: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垂体功能受损引起的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发生的萎缩。
8、常见化生种类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支气管、胆囊、子宫颈)肠上皮化生(仅见于胃)间叶组织化生9、变性: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显著增多。
10、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部位:心、肝、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肉眼观:脏器体积增大;颜色变淡;似开水烫过镜下观:细胞核肿胀,胞质疏松,严重时呈“气球样变”11、脂肪变:是指中性脂肪蓄积在非脂肪细胞质中。
第三章 病理学基本病理
第三章病理学基本病理第一节循环障碍一. 血液循环障碍:包括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全身各器官循环障碍。
原因:①心脏血管系统疾病或②血液本身状态的改变。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机体某一地方某器官发生障碍。
注意: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某些器官(心、脑)→发展为全身性循环障碍。
前者为后者的局部表现。
如:心力衰竭部淤血和水肿。
下面主要讨论局部循环障碍:1 充血: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越过正常,称为充血。
按发病原因和机理: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1)动脉性充血:从动脉流入血液量过多,静脉流出的血量正常。
引起该器官或组织含血量超过正常,称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1> 类型: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a> 生理性充血——正常活动增加,动脉血量增多而充血。
b> 病理性充血:至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
<2> 发病表现:神经性的:①血管舒张神经兴奋②血管收缩神经兴奋减弱时→血管扩张充血b>发病时,组织中血管扩张性物质增多→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充血<3> 病理变化由于血量增多,局部组织、器官呈洋红色,体积增大、局部代谢旺盛功能增强。
<4> 意义和对机体的影响a> 短期轻度充血→有利的,使局部组织氧气、营养物质、白细胞和抗体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强防御能力。
b> 长期严重充血→淤血、水肿、出血。
发生在脑部后果更为严重。
(2)静脉性充血: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器官和组织含血量增多,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1> 类型:静脉性充血都是病理性的。
原因:①静脉受阻②静脉受压<2> 病理变化:淤血组织暗红色或兰紫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
<3> 对机体影响一般较动脉性充血为严重。
a> 短时间淤血,除去原因后,淤血消退b> 长时间淤血,引起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使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
2021年国开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题目随机,请使用Ctrl+F组合键输入题目关键词查找答案形考任务一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正确答案是:四氯化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正确答案是:脑死亡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正确答案是: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7、男,72岁,患高血压病15余年,患者全身血管会出现()。
正确答案是: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支气管黏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是指()。
正确答案是:化生男,56岁,肝肿大,肝区胀痛,有长期饮酒史,患者肝脏最可能出现()。
正确答案是:肝细胞脂肪变性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是:脑动脉粥样硬化1、细胞水肿属于()。
正确答案是:轻度变性最常见的栓子是()。
正确答案是:血栓栓子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正确答案是:肾、心、脾下述血栓结局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是:排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正确答案是:肺动脉栓塞"槟榔肝"是指()。
正确答案是:肝慢性淤血肺淤血时,痰中出现含有棕褐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正确答案是:心力衰竭细胞DIC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是:凝血功能紊乱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正确答案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血浆白蛋白减少患者口渴,尿少,尿钠高,血清钠>150 mmo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正确答案是:高渗性脱水判断是否出现水肿较敏感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是:每日测体重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类型是()。
正确答案是:低渗性脱水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正确答案是:血管内溶血反常性酸性尿可见于()。
正确答案是:缺钾性碱中毒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正确答案是:血红蛋白缓冲系统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病理实验报告
病理实验报告概述: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原因、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病理实验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疾病组织和细胞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许多疾病的机制和病理变化。
本文将探讨通过病理实验报告的方式,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实验方法在病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切片和细胞染色等。
组织切片是将组织样本切薄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细胞染色是将细胞标记剂与细胞结合,形成不同颜色或荧光的标记,以便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特征和状态。
第二章: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不同疾病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表现出的特征。
例如,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通过病理实验观察到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组织结构的改变。
病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和预测其进展情况。
第三章:疾病诊断病理实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疾病组织和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发展阶段。
例如,对癌症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组织的恶性程度和是否存在转移,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四章:疾病研究病理实验是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不同疾病的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疾病的新机制和新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组织进行病理学实验,可以观察到胰岛细胞的变化和功能缺陷,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第五章:病理实验的挑战病理实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实验样本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和干扰因素,需要科学仔细的操作。
最后,病理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结语:病理实验报告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疾病组织和细胞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疾病的机制和病理变化。
病理实验不仅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病理实验仍然是研究和理解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病理学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复护理学各章节要点
社区康复护理第一章概论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职业康复的内容 :?职业评定 ?职业训练 ?选择、介绍职业 ?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全面康复:指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康复不仅仅针对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面向整个人。
2.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3.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5.康复功能评定: 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6.康复医学的对象:?急性病后的患者 ?手术后的患者 ?各类残疾者 ?慢性病患者 ?老年人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 康复机构康复 ? 上门康复服务 ? 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3)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争:人类在目前还不可能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都有导致人类许多残疾的发生,这些残疾者就迫切需要得到积极的康复治疗。
2病理第三章组织与细胞损伤简答题(新)
病理第三章组织与细胞损伤简答题动医104第一节:细胞萎缩1、萎缩的概念?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因为物质代谢障碍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
称为萎缩(atrophy)。
萎缩≠发育不全(hypoplasia),后者指组织或器官、细胞不能达到正常大小或结构,体积普通比较小;萎缩≠不发育(aplasia),后者常用来表示自胚胎原基结构的发育受阻,即没有形成新组织的趋势,器官不能发育,彻低缺失或惟独一个结缔组织构成的足迹性结构。
2、为什么说萎缩是具有一定适应性意义的可复性过程?答:因为当机体营养不足时,细胞的体(形)缩小或者数量减少,物质代谢降低,有利于在不良环境下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这是萎缩积极的一面,也就是其适应性意义。
当病因消除后,萎缩的器官、组织、细胞仍可以恢复原状。
3、简述萎缩的缘故和类型。
①缘故:由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质供养不足、细胞物质代谢障碍以及神经和/或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②类型: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病理性萎缩又分为:全身性,局部性局部性萎缩又分为:废用性,压迫性,神经性,缺血性,内分泌性4、简述全身性萎缩的缘故。
第1 页/共17 页①持久饲料供养不足,缺乏营养;②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慢性消化疾病;③消耗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传染病等。
5、举例说明什么是废用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指的是某器官或组织,因为功能障碍,持久停止活动功能而发生萎缩。
例如动物肢体因为骨折或关节纤维性粘连而持久不能活动或限制活动,相关的肌肉和关节会发生萎缩。
6、何为压迫性萎缩,并举出三个例子。
指器官或组织持久受压迫而引起萎缩。
例如:肿瘤、寄生虫(刺虫蚴、囊尾蚴)压迫相邻组织;尿液潴留于肾盂,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脑脊液增多,压迫脑实质引起脑萎缩;肝淤血肝窦压迫肝索细胞,造成肝细胞萎缩等。
7、何为“褐色萎缩”?答:心肌细胞或肝细胞等发生萎缩时,细胞胞浆内浮上多量棕色微细的色素颗粒,称为脂褐素,这是自噬泡内未彻底消化的含脂代谢产物,以致心肌和肝脏外呈棕褐色变化,称为褐色萎缩。
第三章 病理与残疾.
5、自然环境因素 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在某些疾病的发生 上起一定的作用。如白内障在北方的发病率较低, 而在南方明显增多。 外界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然而,很多情况下,仅有外因的作用不一 定能引起疾病,许多疾病是否发生与机体内部因 素密切相关。
二、机体内部因素 1、防御机能 即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包括非特异 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见本章第三节)。防御机 能不足时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2、精神因素 忧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某些疾病的发 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心身疾病、某些精神病 等。 3、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异常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
二、组织的修复 (一)修复 修复是指组织缺损后由周围健康组织再生来修补恢 复的过程。修复可以发生在各级水平上,如细胞内大分 子断裂后可以接上;细胞器破坏后可以新生;一些低等 动物(如蚯蚓)被截成两段后,一端可以再长出头部, 另一端可以再长出尾部。 一些组织或肢体完全断离,虽然不能长出新的组织 或肢体,但可通过再植手术将断离的组织或肢体连接在 原处。这种将完全断离的组织或肢体再行连接在原处的 手术叫再植。如果组织缺损过大或器官破坏非常严重, 难以自行修复其结构及功能时,可手术切取同体或同种 异体的相同组织或器官来进行修补或替换,称为移植, 如角膜移植。此外,还可用人工的结构,如人工肾、人 工关节、人工瓣膜、人工晶状体来修补或替换损伤的组 织或器官,这是一种人工修复的过程。
萎缩一般是可逆的,只要消除了原因,萎缩 的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但萎缩若继续加重, 萎缩细胞则逐渐消失。 (二)变性 变性是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 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变性的组织、细胞功能往往降低,只要病因 除去,多数可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但严重变 性可发展为坏死。
病理学第三章习题
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 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但愿我们真诚的奉献化作一片沃土,促进同学们茁壮成长1病理学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单选题1 .成人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多少就可能发生休克: A.5 ~ 10% B.10 ~ 20% C.20 ~ 25% D.30 ~ 35% E.40 ~ 50%2 .淤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O 2 含量升高B.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升高C.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O 2 含量升高D.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降低E.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升高 3 .肝淤血的主要病变是:A.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变性、萎缩B. 肝小叶间静脉扩张充血,肝细胞变性、萎缩C. 肝小叶间静脉扩张充血,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D. 肝窦扩张充血,小叶间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E. 肝小叶间动静脉淤血,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 4 .淤血指的是:A. 毛细血管性充血B. 静脉系统性充血C. 动脉性充血D. 减压性充血E.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 . DIC 指的是:A.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中有较多血栓形成B. 微循环内有广泛微血栓形成C. 小动、静脉有广泛性小血栓形成D. 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E. 全身小静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6 .组织间隙中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称为:A. 血肿机化B. 血栓形成C. 肉芽组织形成D. 肉芽肿形成E. 出血性增生性炎 7 .混合血栓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的?A. 血小板梁及其之间的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红细胞B. 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 纤维蛋白和红细胞D. 血栓头及尾E. 血小板和白细胞 8 .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始动过程是: A. 血小板释放反应 B. 第Ⅶ因子被激活 C. 组织因子被激活 D. 凝血酶的形成 E. 血小板在血管内膜损伤局部粘附和堆积9 .新生的血管穿过阻塞的血栓,从而使阻塞两端血流重新恢复,称为: A. 血栓溶解 B. 再通 C. 透明变性 D. 液化性坏死 E. 纤维蛋白溶解10 .病人下腹部挤压伤伴下肢粉碎性骨折,几天后死亡,解剖发现脑白质有许多红色斑点,这些斑点可能是:A. 从骨折处来的脂肪栓塞B. 腘静脉脓毒性血栓形成C. 股静脉血栓形成D. 脑动脉粥样硬化E. 筛状软化灶 11 .引起肺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原因是: A. 肺静脉淤血,肺动脉阻塞,侧枝循环不能建立 B. 肺静脉阻塞,肺动脉淤血,侧枝循环不能建立 C. 左心衰竭、肺静脉回流受阻 D. 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同时阻塞 E. 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脉同时阻塞12 .下列有关肝淤血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 中央静脉扩张 B. 肝细胞脂肪变性 C. 小叶间静脉扩张 D. 肝细胞萎缩 E. 肝窦扩张13 .下列肺淤血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 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但愿我们真诚的奉献化作一片沃土,促进同学们茁壮成长2B. 肺泡腔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 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 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 常可见心力衰竭细胞14 .下列何器官于休克时将受到最严重侵犯: A. 肾小腺 B. 肾脏 C. 心脏 D. 肺脏 E. 肝脏 15 .股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A. 肺动脉栓塞B. 脑动脉栓塞C. 肠系膜动脉栓塞D. 下肢坏疽E. 门静脉栓塞16 .脂肪栓塞患者,一般死亡原因为: A. 动脉系统栓塞 B. 脂肪分解产生自身中毒C. 脑小动脉栓塞D. 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E. 肾小动脉栓塞 17 .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完全机化大多需要: A. 一周 B. 二周 C. 六天 D. 七天 E. 八天 18 .肝的 Zahn 梗死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 肝动脉阻塞B. 下腔静脉阻塞C. 充血性心力衰竭D. 肝静脉分支阻塞E. 肝内门静脉阻塞19 .急性缺血时,下列哪组因素是细胞损伤机制中最重要的:A. 线粒体皱缩,糖酵解,钠的外流B. 核糖体解离、糖酵解,核损伤C. 液体聚集,蛋白合成减少,核损伤D.ATP 减少,钙内流增加,膜受损E. 线粒体增生,溶酶体酶释放,膜损伤 20 .肺内小的动脉分支阻塞会有什么后果? A. 出血性梗死 B. 贫血性梗死 C. 液化性坏死 D. 凝固性坏死 E. 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 21 .心衰细胞见于A .左心衰时肺泡腔内B .右心衰时肺泡腔内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 .肝淤血时肝脏内E .脾淤血时脾脏内22 .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 .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C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23 .栓子运行一般A .顺压力运行B .逆压力运行C .交叉运行D .逆血流运行E .顺血流运行 24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死亡的原因是A .脑栓塞B .心肌梗死C .心脏破裂D .肺梗死E .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25 .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 .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 B .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C .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D .多呈地图状、暗红色、界限不清 E .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26 .肺梗死患者胸痛的主要原因是A .肺通气障碍B .梗死区胸膜炎C .坏死组织刺激支气管D .出血灶刺激支气管E .以上都不是27 .健康孕妇在分娩时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休克,应考虑为A .过敏性休克B .羊水栓塞C .心力衰竭D .肺水肿E .血型不合引起急性溶血 28 .血栓的结局不包括A .梗死B .溶解、吸收C .钙化D .机化E .再通 29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疣状赘生物是A .白色血栓B .红色血栓C .混合血栓D .透明血栓E .血凝块 30 .皮肤、粘膜、浆膜少量出血,在局部可见 A .积血 B .淤血 C .血肿 D .瘀点 E .凝血块 31 .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引起A .下肢象皮肿B .肺水肿C .胫前皮下粘液水肿D .眼睑水肿E .肝淤血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 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但愿我们真诚的奉献化作一片沃土,促进同学们茁壮成长3二、名词解释 47 .充血48 .淤血49 .肺褐色硬化50 .心衰细胞51 .槟榔肝52 .血栓形成53 .血栓54 .白色血栓55 .混合血栓56 .红色血栓57 .透明血栓58 .栓塞59 .梗死三、简答题60 .简述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整理)病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炎症,组织损伤和修复炎症定义炎症是活体组织对细胞损伤的一种反应。
它同时包含固有免疫途径和适应免疫途径。
目的炎症的目的是限制和消除炎症因子,减少组织损伤,并使组织恢复正常。
炎症可以被分成两种类型:急性和慢性。
这两种类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有部分是重叠存在的。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比较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反应是组织对损伤的初期反应是组织对损伤的持续反应发病时立即反应缓慢反应免疫类型固有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主要细胞类型多形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持续时间几小时到几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血管反应显著不是很显著引起急性炎症的原因急性炎症的原因有:·物理因素——例如,创伤,撞击,寒冷。
·化学物质。
·微生物感染。
·免疫引起的超敏反应。
·组织坏疽,例如,由于缺血和缺氧导致的坏疽。
引起慢性炎症的原因慢性炎症通常是某种基本反应发展而成的,这种基本反应是由于:·微生物对吞噬细胞或胞内杀伤的抵抗。
例如,肺结核(TB),麻风病。
·外来物——内生的(骨,脂肪组织,尿酸结晶)或外生的(二氧化硅,缝线材料,移植假体)。
·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桥本龙太郎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接触性超敏反应。
·原发性肉芽肿——克罗恩病,结节病。
有时候,由于致炎因子的持续存在,急性炎症之后会继发慢性炎症。
下图显示了炎症的转归。
炎症的转归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典型症状急性炎症的典型症状有:·发红(rubor)。
·发热(calor)。
·肿胀(tumour)。
·疼痛(dolor)。
·功能丧失(functio laesa)。
这些典型症状是由急性炎症的速发血管反应和细胞变化因素引起的。
这些变化的主要作用是把免疫系统成分带到损伤部位。
血管反应广泛血管舒张(充血)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舒张,引起血流增加和静水压增高。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1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1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1答案形考任务1 题目1 疾病是指()。
选择一项:A. 机体有不适感B. 细胞受损的表现C. 机体对内外环境协调功能异常D. 劳动力下降和丧失E. 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题目2 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选择一项:A. 疾病的条件B. 疾病的原因C. 疾病的危险因素D. 疾病的诱因E. 疾病的外因题目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选择一项: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E.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题目4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题目5 5、内脏器官的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称为()。
选择一项:A. 瘘管B. 窦道C. 溃疡D. 空洞E. 糜烂题目62、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选择一项:A. 肠、肝、脾B. 肝、肾、心C. 心、脑、肺D. 脾、心、肝E. 肠、脾、脑题目7 3、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
选择一项:A. 水肿细胞B. 变性细胞C. 萎缩细胞D. 坏死细胞E. 以上均不可题目8 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A. 颅内压升高B. 脑膜刺激征C. 脑脓肿D. 脑动脉粥样硬化 E. 颈内动脉栓塞题目9 女,23岁,第二产程过长,在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口鼻黏膜大量出血而死。
尸检镜下可见肺小血管内有胎脂及角化上皮。
最可能的死因是()。
选择一项:A. 血栓栓塞B. 气体栓塞C. 羊水栓塞D. 脂肪栓塞E. 瘤细胞栓塞题目10 男,57岁,右大腿大隐静脉曲张6年,行大隐静脉切除术,术中见静脉腔内多个褐色物堵塞血管,与血管壁紧密相连,该褐色物最可能是()。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病理学思考题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1.细胞好组织的适应分几类各有何生物学意义2.列举发生于肝细胞的三种变性类型,说明其病变特点及其意义。
3.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肢体发生萎缩,请问哪些因素参与了萎缩4.何谓化生列举几种常见的化生。
鳞化可发生于哪些组织和器官5.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基本病理变化。
6.?简述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1.简述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及其在修复过程中的意义2.某印刷厂切纸工不慎将食指切断,2小时后在医院骨科行断指再植术,术后断指存活,请问有几种组织参与损伤修复并简述各组织修复及愈合的特点及过程3.某患者,右侧小腿皮肤有2*2*3cm溃疡,请推测其伤口的愈合过程。
4.简述瘢痕组织形成对机体的利弊。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淤血有哪些主要后果2.简述肺淤血/肝淤血病理特点及发生条件。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体内各种血栓的形态特点。
4.栓子有哪些类型哪种最为常见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5.简述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
6.股静脉血栓形成对局部和全身有何影响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8.?何谓混合血栓常见于哪些部位9.?梗死是否坏死两者在概念上有何不同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第五章??炎症1.举例说明变质、渗出、增生三者在炎症中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3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何谓炎症介质,简述其作用的主要方面。
5.简述炎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
6.简述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好发部位,病理特点。
7.简述肺脓肿/肛周脓肿的转归。
8.何谓肉芽肿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常由哪些原因引起9.?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哪些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是什么10.?简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肿瘤1.何谓肿瘤简述肿瘤性增生和炎性增生的区别。
病理学目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萎缩2.肥大3.增生4.化生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2.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第三节凋亡第四节细胞老化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1.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3.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4.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第二节纤维性修复1.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2.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3.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第三节创伤愈合1.皮肤创伤愈合2.骨折愈合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第三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瘀血1.充血2.瘀血第二节出血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变化3.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3.血栓的结局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栓塞1.栓子运行的途径2.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精选文库第五节梗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梗死的病变及类型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第六节水肿1.水肿的发病机制2.水肿的病理变化3.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述1.炎症的概念2.炎症的原因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第二节急性炎症1.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血管通透性增加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4.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5.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6.急性炎症的结局第三节慢性炎症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2.慢性肉芽肿炎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述第二节肿瘤的形态1.肿瘤的大体形态2.肿瘤的组织形态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命名原则2.分类第五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2.肿瘤扩散第六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七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1.上皮组织肿瘤2.间叶组织肿瘤3.神经外胚叶肿瘤第十节癌前疾病(或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精选文库1.癌前疾病(或病变)2.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十一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1.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2.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第十二节环境致瘤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第十三节肿瘤与遗传第十四节肿瘤免疫第六章心血管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变化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三节高血压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类型和病理变化第四节风湿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基本病理变化3.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心瓣膜病1.二尖瓣狭窄2.二尖瓣关闭不全3.主动脉狭窄4.主动脉关闭不全第七节心肌病和心肌炎1.心肌病2.心肌炎第八节心包炎和心脏肿瘤1.心包炎2.心脏肿瘤第九节周围血管病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1.鼻炎、鼻窦炎2.咽炎、喉炎精选文库3.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4.肺炎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2.支气管哮喘3.支气管扩张症4.肺气肿第三节肺尘埃沉着症1.肺硅沉着症2.肺石棉沉着症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五节呼吸窘迫综合征1.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六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鼻咽癌2.喉癌3.肺癌第七节胸膜疾病1.胸膜炎2.胸腔积液3.胸膜间皮瘤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1.食管的炎症2.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迟缓不能第二节胃炎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第四节阑尾炎第五节非特异性肠炎1.局限性肠炎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4.菌群失调性肠炎第六节病毒性肝炎第七节酒精性肝病第八节肝硬化1.门脉性肝硬化2.坏死后性肝硬化3.胆汁性肝硬化第九节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1.肝代谢性疾病2.肝血循环障碍精选文库第十节胆囊炎与胆石症1.胆囊炎2.胆石症第十一节胰腺炎1.急性胰腺炎2.慢性胰腺炎第十二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食管癌、2.胃癌3.大肠癌4.原发性肝癌5.胰腺癌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淋巴结良性增生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淋巴结的特殊感染第二节淋巴组织肿瘤1.概述2.霍奇金淋巴瘤3.非霍奇金淋巴瘤第三节髓系肿瘤1.急性随性白血病2.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第四节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第十章免疫性疾病第一节自身免疫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第二节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器官和骨髓移植1.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2.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3.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疾病1.病因和发病机制2.基本病理改变化3.临床变现4.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第二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肾盂肾炎2.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第三节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1.肾细胞癌2.肾母细胞瘤3.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一节子宫颈疾病1.慢性子宫颈炎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第二节子宫体疾病1.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内膜增生症3.子宫肿瘤第三节滋养层细胞疾病1.葡萄胎2.侵蚀性葡萄胎3.绒毛膜癌4.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第四节卵巢肿瘤1.卵巢上皮性肿瘤2.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第五节前列腺疾病1.前列腺增生症2.前列腺癌第六节睾丸和阴茎肿瘤1.睾丸肿瘤2.阴茎肿瘤第七节乳腺疾病1.乳腺增生性病变2.乳腺纤维腺瘤3.乳腺癌4.男性乳腺发育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节垂体疾病1.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2.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3.垂体肿瘤第二节甲状腺疾病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3.甲状腺功能低下4.甲状腺炎5.甲状腺肿瘤第三节肾上腺疾病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3.肾上腺肿瘤第四节胰岛疾病1.糖尿病2.胰岛细胞瘤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1.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2.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1.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2.脑水肿3.脑积水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感染疾病2.病毒性感染疾病3.海绵状脑病第四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Alzheimer病2.Parkinson病第五节缺氧与脑血管病1.缺血性脑病2.阻塞性脑血管病3.脑出血第六节神经系统肿瘤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外周神经肿瘤3.转移性肿瘤第十五章传染病精选文库第一节结核病1.概述2.肺结核病3.肺外结核病第二节伤寒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第四节麻风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第六节肾综合症出血热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性传播性疾病1.淋病2.尖锐湿疣3.梅毒第九节深部真菌病第十九章寄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1.肠阿米巴病2.肠外阿米巴病第二节血吸虫病第三节华支睾吸虫病第四节肺型并殖吸虫病第五节丝虫病第六节棘球蚴病1.细粒棘球蚴病2.泡状棘球蚴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坏死
机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是局 部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停止后出现的最严重的变 化,原组织、细胞的功能完全丧失。在多数情况 下,坏死由变性组织逐渐发展而来。只有在个别 情况时,由于致病因素极为强烈,坏死可很快发 生。坏死与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体死亡是 指心跳、呼吸停止,并进入不可恢复的状态,机 体死亡后一段短暂的时间内,机体的许多组织仍 然存活,所以从刚死的机体上取下的器官、组织 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或组织培养。例如死后捐献角 膜,通过移植使得许多盲人可以重见光明。
1、营养不良性萎缩
缓慢发展的局部贫血可以引起局部营养不良萎缩。 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见于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消耗性 疾病患者及喂养不当的小儿。
2、神经性萎缩
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 面是借助于兴奋冲动传导抵达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释 放特殊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从 而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这一作用称为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神经还能通过其末梢经常释放某些物质,持 续地调节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这一作用称为神 经营养性作用。组织、器官失去了神经支配,便可发生 营养障碍而引起萎缩。如脊髓灰质炎的患者,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它所支配的肌肉麻痹,以后逐渐萎 缩。
一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病因。病因是指引起
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对于许多疾病的发生来说, 除了病因之外,还有诱因的作用。诱因是指那些 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病因与诱因的区 分不是绝对的,同一因素,在一种情况下是诱因, 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以成为病因。例如,营养 不良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可促使感染性疾病的 发生;而长期的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 A缺乏,本身就是角膜软化症的病因。任何疾病 都有病因,虽然有些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些病因迟早总是可以 被发现的。引起疾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外 界致病因素和机体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局部血管受压造成局部贫血所致, 另一方面,由于受压部分失去功能而长期废用所 引起,如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高眼压导致视 乳头凹陷和视神经萎缩。
萎缩一般是可逆的,只要消除了原因,萎缩 的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但萎缩若继续加重, 萎缩细胞则逐渐消失。
(二)变性
变性是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 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3、废用性萎缩
即肢体、器官、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 所引起的萎缩。这是由于长期不活动,局部组织 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降低所致。而血液供应和 物质代谢降低又与不活动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受到 的刺激减少,因而神经的离心冲动也减少有关。 如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肢体肌肉及骨组织逐渐 萎缩。
4、压迫性萎缩
第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
伤与抗损伤的过程。当机体与损伤因子接触时, 有关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 谢发生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同时也激起机体 发生一系列的抗损伤反应,如炎症和组织的修复、 代偿、适应等。在疾病的进展期,损伤是疾病的 突出表现;当机体消除了致病因素,修复等反应 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疾病走向恢复。因此, 防治疾病首先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及时适当的 治疗措施是尽量消除或减轻损伤性变化、加强抗 损伤的反应,使疾病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3、化学性致病因素
指通常所说的各种毒物中毒,如食物中毒、蛇毒、 煤气中毒等。
4、过敏物质
某些非致病性的物质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也可 以引起疾病。如虾、鱼、蛋、青霉素、空气中游 离的花粉、气味等可引起支气管炎、荨麻疹、结 膜炎、过敏性休克等。过敏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 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5、自然环境因素
一、外界致病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包括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 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 血吸虫、蛔虫、绦虫等),统称为病原体。这类 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可以继续繁殖,并能在人群 之间传播,产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物理性致病因素
包括各种机械力(引起创伤、震荡、骨折、 脱臼等),烫伤,烧伤、冻伤、放射性损伤,触 电,虫兽咬伤等。这类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造 成人体表面伤口或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
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见本章第三节)。防御机 能不足时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2、精神因素 忧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某些疾病的发
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心身疾病、某些精神病 等。
3、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异常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
4、机体缺乏正常需要的物质
机体缺乏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 氧、水、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等 均可成为疾病的病因。
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在某些疾病的发生 上起一定的作用。如白内障在北方的发病率较低, 而在南方明显增多。
外界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然而,很多情况下,仅有外因的作用不一 定能引起疾病,许多疾病是否发生与机体内部因 素密切相关。
二、机体内部因素
1、防御机能 即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包括非特异
一、组织的损伤
(一)萎缩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称 为萎缩。萎缩时其功能降低。器官的萎缩是由组 成该器官的主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所致。 任何原因只要能引起细胞的合成代谢低于分解代 谢,便可引起细胞的萎缩。生理性萎缩与年龄有 关,如青春期胸腺开始萎缩,老年人全身各器官 均可萎缩等。常见病理性萎缩有以下几种。
5、年龄与性别
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是防御机能不够完善, 而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减低,故小儿、老人容易患 病。有些疾病与性别关系密切,如视网膜炎症等 疾病多见于男性,而癔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 病多见于女性。
第二节 组织损伤与修复
疾病的病因作为损伤因子,引起组织发生一 系列的损伤变化。根据组织损伤的轻重及形态特 征,可以分为萎缩、变性及坏死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