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讲议1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2015中药鉴定学讲义)是关于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方面的资料,构成。

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真菌类中药多分布在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如冬虫夏草等。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

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它们的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真菌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

4. 菌丝组织(1)疏丝组织:是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菌丝组织。

(2)拟薄壁组织:菌丝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

相关tags: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

(七)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1.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来源及主要特征均来自于低等植物,它们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维管束。

2. 药用藻类的来源供药用的藻类(Algae)有30余种,主要来源于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绿藻多生在淡水,极少在海水中。

植物体蓝绿色。

贮存的养分主要为多糖,其次是油类。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

(1)红藻: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多数种类呈红色至紫色。

主含红藻淀粉,它是一种肝糖类多糖,通常以小颗粒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遇碘试液呈葡萄红色至红紫蓝色。

少数红藻主含可溶性的红藻糖。

细胞壁内层由纤维素构成,外层为藻胶层,由红藻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藻胶)构成。

(2)褐藻:是比较高级的藻类,绝大多数生于海水中。

植物体常呈褐色。

主含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其次含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如海带碘含量高达0.34%。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构成。

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中药的鉴定-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1

中药的鉴定-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1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为法定的药品标准。

除国家药品标准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亦为法定药品标准。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地方药品标准,亦为该地区中药鉴定的依据。

一、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是全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药典》先后共颁布了九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共载药4567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标准也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与《中国药典》同属国家药品标准,也是全国各有关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药品标准。

与药材相关的主要有:1.中药材部颁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载药101种,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载药136种,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载药57种,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载药202种,1999年颁布等。

2.进口药材部颁标准我国常用的进口药材约50种,现行版为2004年再次根据药典品种的变化进行修订并执行的《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多为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品种而为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地区性习惯用药,该地区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照执行,而对其他省区无法定约束力,但可作为参照执行的标准。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花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九章讲义1

花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九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九章讲义1第九章花类中药药用部位为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某一部分,这类中药称花类中药。

完整的花有的是已开放的,如洋金花、红花;有的是尚未开放的花蕾,如丁香、金银花。

药用花序亦有的是采收未开放的,如款冬花;有的要采收已开放的,如菊花、旋覆花。

而夏枯草实际上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

药用仅为花的某一部分,如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第一节花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二、显微鉴定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别除花梗和膨大花托制作横切片外,一般多作表面制片和粉末观察。

(一)苞片和萼片与叶片构造相类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故鉴定时以观察表面观为主。

(二)花瓣花瓣构造变异较大,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毛茸状突起,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有时有毛茸及少数气孔存在。

相当于叶肉的部分,由数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及其贮藏物质,如丁香有油室,红花有管状分泌细胞,内贮红棕色物质。

(三)雄蕊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外表纹理,萌发孔的类型、数目等常因植物品种不同而异,在花类中药有重要鉴定意义。

如金银花、洋金花、红花的花粉粒形状为圆球形,丁香的花粉粒形状类三角形等。

表面有的光滑如西红花、槐米;有的有刺状突起如红花、金银花;或有放射状纹理如洋金花,网状纹理如蒲黄等。

花粉粒的形状和萌发孔数,镜检时常因观察面(极面观或赤道面观)的不同,而有改变,应注意区分。

雄蕊中有时药隔上端还有附属物,鉴别时也应注意。

(四)雌蕊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柱头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突起,如红花;或者分化成毛茸状,如西红花;也有不作毛茸状突起,如洋金花。

(五)花梗和花托有些花类中药常带有部分花梗和花托。

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注意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及髓部是否明显,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存在,有无结晶、淀粉粒等细胞内含物。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第一章中药基础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1.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疾病的物质。

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 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2.1.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2.2. 中成药及其分类: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2.3. 中药材: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也即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

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

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1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1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内容提要: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4.香豆素的结构鉴定;5.木脂素的理化性质;6.含香豆素、木脂素的常用中药。

第一节香豆素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

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此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常见的简单香豆素的苷,如茵芋苷。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常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

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

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1)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2)7,8-吡喃骈香豆素(角型)此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如沙米丁和维斯纳丁。

(3)其他吡喃香豆素5,6-吡喃骈香豆素如别美花椒内酯;双吡喃香豆素如狄佩它妥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代表化合物如茵陈炔内酯、仙鹤草内酯等。

叶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八章讲义1

叶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八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八章讲义1第八章 叶 类 中 药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第一节 叶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

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1.横切面 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1层细胞,亦有为1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

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

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 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表皮细胞一般多为略等径性的多边形细胞,在叶脉附近或叶脉部及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则是长方形,其长径与中脉相平行。

各种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显示不同程度的平直或弯曲,如枇杷叶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而下表皮较弯曲;薄荷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较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念珠状增厚等。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和综合实验水平设计说明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和判断3.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药的特征和成分–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介绍常用的鉴定方法,如显微镜鉴定、色谱法、光谱法等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等–演示使用常用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鉴定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操作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以上为中药鉴定学课件的框架,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扩充和设计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仪(MS)等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示范实验操作流程–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复习和进一步学习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鉴定设备–各种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中药鉴定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设计说明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3.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流程4.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药鉴定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强调对中药的综合分析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示范使用鉴定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流程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以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和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了实验操作和鉴定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吗?他们是否充分理解了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吗?他们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有何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是中药鉴定学课件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判断能力。

中药化学讲义:其他成分

中药化学讲义:其他成分

中药鉴定学讲义:其他成分第一节有机酸定义:有机酸是一类含羧基的化合物(不包括氨基酸),广泛分布在植物界中,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果、根等部位,多数与钾、钠、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也有结合成酯存在的。

一、结构和分类有机酸按其结构的特点可分为芳香族、脂肪族和萜类有机酸三大类。

1.芳香族有机酸芳香酸在植物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如羟基桂皮酸的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等。

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又称绿原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是茵陈利胆有效成分及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

但有少部分芳香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毒性,如马兜铃酸等。

据报道,马兜铃酸有较强的肾毒性,易导致肾功能衰竭。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下文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药用标准。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酸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如中药中普遍存在着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

脂肪酸为带有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子式少于8个碳的有机酸被称为低级脂肪酸,8个碳以上者为高级脂肪酸。

若按其所含官能团分类,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元羧酸、羟基酸、酮酸等。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二、理化性质1.性状低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脂肪二羧酸、脂肪三羧酸和芳香酸大多为固。

2.溶解性低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高分子脂肪酸和芳香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由于有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具有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中药化学讲义:藻、菌、地衣类中药

中药化学讲义:藻、菌、地衣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藻、菌、地衣类中药第一节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了解)子囊孢子来繁殖:如冬虫夏草;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地衣类中药:如松萝。

第二节藻、菌、地衣类常用中药海藻(熟悉)【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

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冬虫夏草(高频考点)【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

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化学成分】①核苷类:如腺苷。

②粗蛋白。

③D-甘露醇(即虫草酸)。

④麦角甾醇。

⑤虫草多糖。

⑥生物碱。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称为不孕顶端);质柔韧,断面类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2.含量测定:药材含腺苷不得少0.010%。

【附注】混淆品1.蛹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

2.亚香棒虫草。

3.凉山虫草。

伪品:1.用唇形科植物地蚕及草石蚕的块茎伪充。

2.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模压加工伪充。

灵芝(考点)【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化学成分】三萜化合物和灵芝多糖具明显的延缓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赤芝:形如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皮壳坚硬,黄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向内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本课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考试大纲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执业工作的需要,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委员会对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总体介绍如下:
1.总论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重要本草著作;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鉴定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等。

2.各论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及232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20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二、课程大纲及《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特点
1.题型
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

2.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内容特点:
对于大部分中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定。

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炮制辅料的味道,如姜、醋味等。

3.比分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考分比例,仍然为中药鉴定学占60分、中药化学占40分。

三、学习建议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内容庞杂、规律性差、大量内容需死记硬背的特点,所以建议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要系统浏览教材(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鉴定学》),因历年来的考题中曾出现过较细、偏的内容,但占分很少。

在此基础上可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做练习题时,对完答案后一定要对着书理解本题
的内容,同时在书上划出对应的考点。

但是,现在已临近考试,相信多数考生已没有太多时间仔细学习教材了!在这种情况下,各位需要把心静下来!
首先梳理各章的主要考点、易错点,如“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中,药用部位易搞错;
同时,明白全书的横向联系点,如来源于豆科的中药材有……(黄芪、苦参、甘草、苏木、鸡血藤、降香、番泻叶、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儿茶等),主产于四川的中药材有……,含有晶鞘显微的中药材有……,主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材有……
最后,一定要选择一本内容较全面系统、紧扣考纲与教材的习题集,从头至尾练习1~2次,对做错的地方要重点注意,明白犯错原因;对于那些猜对的题,也要分析清楚考点所在。

还要选做1~2套模拟练习题,熟悉每套题的配题思路,训练时间的把握与考感。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顺利,成功通过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