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友人阅读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盐城市初级中学第一次学情调研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田园乐·其六(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此诗是王维退居辋川别墅时所作。
②宿雨:昨夜下的雨。
③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1)一夜春雨过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动人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二句的画面。
(2)诗人感受到的田园之乐有哪些?结合诗句分析。
二、阅读理解(55分)7.【答案】(1)深红浅红的花瓣上饱含隔夜的雨滴,娇媚动人,散发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清晨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2)一二句写桃花含雨,烟笼翠柳,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这是与自然亲近之乐;三、四句写落花未扫,无人过问,山客还在酣眠,这是一种悠然闲适的隐居生活之乐;第四句写山客犹眠只听到莺啼之声,这是一种清幽寂静的田园生活之乐。
(答出其中2点即可,结合诗句分析)【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桃红、宿雨、柳绿、朝烟,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深红浅红的花瓣上饱含隔夜的雨滴,娇媚动人,散发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清晨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⑵这首诗的题目是田园乐,因此全诗都是围绕“田园乐”这个主旨来写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深红浅红的花瓣上饱含隔夜的雨滴,娇媚动人,散发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清晨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这样的美景让诗人陶醉,因此这是与自然亲近之乐。
第三、四两句写的是浑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这是一种悠然闲适的隐居生活之乐,也是一种清幽寂静的田园生活之乐。
故答案为:⑴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饱含隔夜的雨滴,娇媚动人,散发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清晨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高考语文】2023届广东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广东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广东省汕头市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①王安石(宋)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
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前二句点明具体节令,描绘山间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B.词人外出春游,在高岗与低谷间穿行,游兴非常浓厚。
C.下片写词人游兴已尽,回山寺就寝,有孤枕难眠之感。
D.全词即事写景,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
16.晚年的王安石虽身居山林,却似闲非闲,他也曾写出“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这样流露矛盾心境的诗句。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这种矛盾心理。
(6分)15.C16.①本词先写词人野游寻春,在山寺恬然入梦,怡然自适。
(2分)②接着写他被山间的松涛声惊醒,感慨美梦短暂。
(2分)③本词表现出了词人想要放情山林又依旧心系尘杂、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
(2分)广东省江门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
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古代诗歌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陈子昂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是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离骚》中写屈原要像古代圣贤那样,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是:,。
(2)《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句子是:,依依墟里烟。
14、AD15、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解析】14、试题分析:A项“凄清的氛围”错,这里是一种想象,且表现出一种空明自然的景致.D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
15、试题分析:这首诗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下)初二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
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25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小题。
①【A】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
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总在某个节点piānrán而至,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
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tiānjìng,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②它们,是岁月岸边一处又一处的安宁与祥和,它们B(闪耀/显耀)在日月的更替里,留驻在季节的变迁中,承载着万千心绪,丰富着传统文化,维系着民族特性。
③让我们一起循着汩汩流淌的岁月,翻开几番经转的年历,去品味那邈远绵延的岁月之歌。
1. 根据拼音,用规范正楷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2. 这段文字A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3. 请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横线上。
B处应填:_______4. 班级开展“走近江海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负责宣传材料的制作。
请你参与。
(1)小组成员了解到南通目前有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童子戏、琬匚决、海门山歌、梅庵派古琴、仿真绣、蓝印花布、色织土布、板鸾风筝、如皋盆景艺术、季德胜蛇药。
大家准备制作一个宣传手册来介绍这些项目,请你为这个宣传手册命名。
(2)小组成员正在讨论封面设计,是用南通海拔最高的狼山图片还是用某个非遗项目的图片。
小语说:“有什么好讨论的?狼山再高,不代表你这个宣传手册的水平高;非遗影响再广,不代表你这个宣传手册受欢迎的面广。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①绮筵,华美的筵席。
②琴瑟:比喻友情。
③长河:指银河。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二: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答: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暑期阅读每天一练(八)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21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暑期阅读每天一练(八)一、古诗词赏析(一)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1.画面想像合理,语言优美生动(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2.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二)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姻,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3.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答案】3.C二、文言文阅读(一)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3)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4)《诗经》中有不少吟咏爱情的诗,故事各有不同,情感都真挚执着。
《子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虽是夸张之词,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升腾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7)朋友要远行,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怀。
2.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母亲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鲁迅《社戏》)②容不得束搏,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
(刘成章《安塞腰鼓》)③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感到怅wǎng()。
(吴伯箫《灯笼》)④……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而至。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⑤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里的缄默..。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1)给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归省.____ jī____绊怅wǎng____ 翩.然____而至(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句中加点词“缄默”的意思。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宋词中不乏有“小桥流水人家”意境者,但这一句出自元曲,不能称之为“宋词”。
②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③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
④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有“长短句”之名。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3 古诗词鉴赏
字狱。③抱璞(pú):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3 古诗词鉴赏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解析】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表达的是内心的愤懑不平。
3 古诗词鉴赏
-15-
四、羁旅思亲 1.[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3 古诗词鉴赏
-16-
[注]①秋浦: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 (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 (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 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的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3 古诗词鉴赏
-17-
(1)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 “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 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 之情。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诗的后两句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 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 来时还下杜陵无”,则直接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3 古诗词鉴赏
-12-
2.[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①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阅读答案1.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
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
(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2.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2分)《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2分)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3分)答案:二、阅读(共45分)9.(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10.(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素养综合训练5+诗歌鉴赏(练测课件PPT)-【解密中考】2023中考语文(宜昌专用)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 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 调角:吹角。③青冢:这里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九、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 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总目录索引
六、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返回首首页页
总目录索引
返回首首页页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 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 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 ”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 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潇潇,落叶随水漂流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 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复习——把握情感
把握情感1.【2022 湖南株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时人见寒山(唐)寒山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吉祥寺赏牡丹苏轼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4分)①醉归的情景: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2分)②“醉”中蕴含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2分)分析情感主旨中考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答题步骤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描写什么内容. 二是作者的情感. 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3.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答题思路】1.辨题材,知情感古代诗歌题材不同,表达的情感会不同,但同一题材,所包含的情感总有很多相似之处,辨别题材是了解情感的方法之一。
①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②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③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④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⑤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⑥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⑦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⑧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
别友人阅读答案
别友人阅读答案
《别友人》是一首唐代的七律诗,作者是黄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别友人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别友人
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晚唐诗人。
②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
③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边沙:借指边地。
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⑴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答:①喜逢友人,却要离别;②在京漂泊,时间久长;③朝廷多事,科举停考;④故国衰败,无家可归。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分)
答:①用词富有表现力:“投”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鸟傍晚归巢的急迫之情,“冲”写出人在雪中行路的困难;②色彩比照鲜明:“夕阳”为红色,“腊雪”为白色;③虚实结合:“鸟带夕阳”是实写眼前
之景,“人往边沙”是想象之景;④渲染衬托:通过夕阳、远树、腊雪和边沙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气氛。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其他如从“画面感强”“境界阔大”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只贴标签,不作简析,酌情扣分。
⑶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前句抒发了对朝廷忠心却难以报国的悲愤;后句表达了对前途渺茫的迷惘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赏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为友人送别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为友人送别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季鹰李白河东郭有道[注],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风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注]郭有道:又名郭泰,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大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抛开所赠之人,却引入了同姓历史名人郭有道,写法颇为奇特。
B.颈联兼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以与庸才争禄为耻、乐与高人为伴的志向。
C.尾联紧承上文,将高逸的追求寓于生动的形象,可谓豪气冲天,高耸入云。
D.该诗风格雄奇飘逸,笔法灵活,富有激情,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乎不同。
2.诗的颔联将“我”与“君”对举来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C.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4.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2015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2015
【一】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3 分)
2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3 分)
【阅读答案】
21.( 3 分)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2.( 3 分)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二】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阅读答案】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一点1分,共2分)。
高中语文春夜别友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春夜别友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
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
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
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
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
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
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
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
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
中考语文 提升作业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C.五六句的意思是“宴会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到高树之后,银 河消失在拂晓之中”,并没有“朋友已经远去”之意,故理解有误。
2.诗歌的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依依不舍之情,强调再会难期,流露出离人之 间隐隐的哀愁。
十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秋江送客
【解析】C.颈联只体现出杜甫获得了天伦之乐,并没有体现杜甫一家生 活的富足。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示例:①描绘了一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 相近、相伴相随的幽静怡然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7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唐】孟浩然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 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 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 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3分)
A.首句描绘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
【解析】B.颔联中“是日”的意思是“这一天”,并非“明日”,故理 解有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与A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裁相同;B项,古体诗;C项歌行体诗;D项,宋词。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首联虚实结合,“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中,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颔联“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抓住一种手法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根据题意,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忽然宕开、对比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是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二是抒发情感含蓄,委婉,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去征收田野的贡奉”的句式结构。内容要与例句构成并列,且要注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富有诗意,饶有诗味。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友人阅读答案
《别友人》是一首唐代的七律诗,作者是黄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别友人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别友人
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晚唐诗人。
②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
③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边沙:借指边地。
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⑴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答:①喜逢友人,却要离别;②在京漂泊,时间久长;③朝廷多事,科举停考;④故国衰败,无家可归。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分)
答:①用词富有表现力:“投”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鸟傍晚归巢的急切之情,“冲”写出人在雪中行路的艰难;②色彩对比鲜明:“夕阳”为红色,“腊雪”为白色;③虚实结合:“鸟带夕阳”是实写眼前之景,“人往边沙”是想象之景;④渲染衬托:通过夕阳、远树、腊雪和边沙等意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象,渲染凄清的氛围。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其他如从“画面感强”“境界阔大”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只贴标签,不作简析,酌情扣分。
⑶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前句抒发了对朝廷忠心却难以报国的悲愤;后句表达了对前途渺茫的迷惘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