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插针前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无菌。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曲张或肿块区域。
-注意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消毒。
-观察心率、血压以及局部静脉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
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如发生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拔针处理,并及时给予局部冷敷。
-如果静脉穿刺点出现渗血或血肿,应立即停止输液,选择合适的压迫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破裂,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做好引流、局部处理和进一步护理。
2.插尿管并发症预防:-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术前洗手和戴好手套。
-确保尿道口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插入尿管角度,避免出现损伤尿道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固定尿管,防止滑脱。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尿液排不出或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刺激尿道的方式促使排尿,如温水冲洗或按摩尿道。
-如果尿液排出含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液排出,可能是导尿管被堵塞,需及时更换导尿管或予以清理。
-如发现导尿管脱落或移位,应立即重新插入,并进行固定。
3.针刺并发症预防:-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刺痛或渗血。
-针头插入时要快速、准确,并控制好插入的角度和深度。
-在抽取或注射液体时注意是否顺利,防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渗血,需及时停止操作,拔针处理,并用纱布进行外敷。
-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应立即拔针,固定局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注射部位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4.护理转运并发症预防:-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固定好床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保持通畅的通道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注意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运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在需要的情况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
-保持环境清洁,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隔离措施,如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处理措施:-及时观察病情,有感染症状出现时,如发热、红肿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加强环境清洁,及时更换和处理受污染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出血:预防措施:-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留置导尿管、抽血等,确保操作技术正确,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严格遵守血液和输血安全规范,正确进行输血操作,避免输血不合适或输血不当导致出血。
处理措施:-在发现出血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压迫出血点、使用止血药物等。
-给予输血或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如血液成分输注、凝血因子治疗等。
-监测患者的体征和血液指标,观察出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创伤:预防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疏忽和粗心造成的意外伤害。
-使用安全工具和装备,如在需要时佩戴手套、眼镜等。
-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创伤风险。
处理措施:-首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
-对创伤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创伤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缝合、止血等。
4.过敏反应:预防措施:-在给药前,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对一些药物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在给药前进行皮肤试验,确保患者对药物不产生过敏反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途径,避免给患者用过敏原。
处理措施:-在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给予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等。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给氧、输液、使用呼吸机等。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第一节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出血【预防措施】1、注射部位正确。
2、注射后按压规范。
【处理措施】1、按压注射部位,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2、擦净血迹,安抚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
【处理流程】拔针后针口出血→按压→更换部位注射→擦净血迹→观察病情二、硬结【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注射方法,注意进针技巧。
2、经常注射者,制定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3、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皮肤消毒。
【处理措施】50%硫酸镁湿热敷;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等。
【处理流程】皮下硬结→报告医生→处理(外敷等)→记录→观察病情第二节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局部硬结感染【预防措施】1、加强无菌操作。
2、粉剂的药物溶解完全。
3、更换注射部位。
【处理措施】1、硬结处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
2、必要时用红外线照射。
3、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菌素。
【处理流程】⑴皮下硬结→报告医生→外敷→红外线照射→记录→观察病情⑵局部感染→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记录→观察病情二、出血断针【预防措施】1、选择质量保证的注射器。
2、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处理措施】1、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迫局部止血,一般2-3分钟即可。
若注射器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2、发生针体断裂,使患者保持安静,护士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血管钳拔出断针。
【处理流程】⑴针眼处出血→消毒棉签按压→回抽注射器有血→立即拔针→按压→观察病情⑵针体断裂→保持患者安静→固定断针处皮肤→报告医生→拔出断针→记录→观察病情三、周围神经损伤【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部位正确。
2、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措施】1、红外线或电磁波照射、按摩、理疗等处理。
2、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处理流程】报告医生→理疗→遵医嘱给药→观察病情→记录四、过敏反应【预防措施】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注射后观察30分钟。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用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ICU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鼻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窒息1.预防措施(1)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3)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鼻饲,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5)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通知医生了解是否暂停鼻饲。
(6)鼻饲前先吸净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等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7)每天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2.处理规范(1)若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2)置病人于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5)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二)鼻饲管堵塞1.预防措施(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先回抽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温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牛奶不要和果汁同时喂。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管,避免堵塞。
2.处理规范(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正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三)鼻饲管脱出1.预防措施(1)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露部位于鼻翼、脸颊部,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对常见并发症有充分的了解,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静脉穿刺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面过大或过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和清洁;正确握针、扎针;注意穿刺角度和速度等。
-处理:如果发生出血,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进行轻压止血;如果发生血肿,可以轻揉局部,促进吸收,若较大,可采取热敷或冷敷。
2.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全程采用无菌操作;输液前应检查输液器材和药物;掌握适当的输液速度和时间;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处理:如果发生静脉炎症,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静脉通路;如果发生药液外渗,应迅速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或冷敷局部,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3.导尿并发症:-预防:导尿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选择合适的导尿管规格、常规消毒等;注意导尿时的角度和深度;注意尿袋的位置和固定。
-处理:如果导尿困难,应换招或更换导尿管;如果导尿后有出血,应及时用无菌纱布进行轻压止血;如果导尿管脱落,应立即停止膀胱灌注,及时处理脱落的导尿管。
4.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评估,了解基础疾病和其他相关情况;保持适当的氧气浓度和压力;做好体位调整,避免呕吐等情况。
-处理:如果发生氧中毒,应立即停止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情况,进行氧气吸入或其他处理;如果发生氧气中断,应立即排除氧气管路的堵塞或泄漏。
以上只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的一部分,不同操作还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注意的地方。
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操作的要点和技巧,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并发症。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或外周动脉等;-注射液体要过滤:使用过滤器可以预防微粒进入血液;-输液速度适中: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处理:-漏液处理:如果出现漏液,及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松动或破损,重新固定或更换管路;-感染处理:观察局部红肿、温度增高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炎处理:如果发现局部炎症、肿胀或有红线症状,应及时拔除输液针头,给予局部冷敷、局部药物点滴等治疗。
2.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按时清洗尿袋和输尿管,避免尿液积存导致感染;-选择尺寸合适的尿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尿管,避免压迫尿道引起损伤;-保持尿袋连接牢固:尿袋与尿管连接要牢固,避免尿液外泄;-注意封闭尿袋:定期更换封闭环、封闭贴或封闭装置,避免尿液倒流引起感染。
-并发症处理:-尿液外渗处理:检查尿袋与尿管连接是否松动,重新连接尿袋和尿管,如果尿袋损坏则更换新的尿袋;-尿路感染处理: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收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尿结石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3.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保持造口通畅:定期冲洗和引流造口,避免分泌物积存导致感染;-贴实皮肤垫片:贴实皮肤垫片可以减少摩擦和皮肤损伤;-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定期检查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溃疡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感染处理: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皮肤损伤处理:如果发现周围皮肤有红肿、破损或溃疡等情况,应做好局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引言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进行的重要工作。
然而,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护理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常见护理技能操作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导尿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
- 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导尿管。
- 处理措施:- 如果导尿管被堵塞,应及时更换新管。
- 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告知医生。
- 导尿操作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注射前应核对药物种类、剂量和病人身份。
- 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
- 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进行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发生漏注,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生报告。
-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 使用完毕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插入静脉置管前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和置管设备。
- 插管时注意正确的技术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静脉置管脱落或堵塞,应及时更换或通畅。
- 发现局部红肿或感染迹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 定期观察置管部位,保持清洁并避免感染。
总结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不同操作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作为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静脉穿刺1.预防措施: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管径,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和引流方式。
4)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
2.处理方法:1)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停止穿刺操作。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局部按摩、热敷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二、留置导尿1.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导尿器和导管,避免过粗或过细选择不当导致导尿器拔出或感染。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导尿和引流方式。
4)监测尿液量和质量,及时更换或清洁导尿器。
2.处理方法:1)出现导尿器拔出或感染症状时,及时停止留置导尿。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更换或清洁导尿器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三、翻身护理1.预防措施:1)在翻身前,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快速翻身造成疼痛和不适。
2)在翻身时,应避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拉扯和过度伸展。
3)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安全和有效的翻身。
2.处理方法:1)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翻身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如采取局部按摩、给予镇痛药物等。
4)如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四、口腔护理1.预防措施:1)在口腔清洁前,告知患者并让其保持正常呼吸。
2)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3)注意清洁过程中咳嗽、呕吐等体征,及时处理。
2.处理方法:1)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口腔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如有口腔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感染:事先洗手,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相关部位,穿过皮肤时保持无菌。
处理方法: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2.血肿:注意穿刺针的进程,不得过度推进。
处理方法:轻微的血肿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进行引流或压迫止血。
3.心包填塞:按照解剖标志进行穿刺,避免伤及心脏或心包。
处理方法:怀疑心包填塞时需立即拔除导管,给予补液、补血及撤离病房等支持性治疗。
4.气胸: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气胸的原因,如开放性气胸需立即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导管在气胸的一侧需拔除,给予氧疗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5.血栓形成: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同时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堵塞。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6.穿刺部位出血:术前事先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并压迫至止血。
处理方法:大出血时进行留置止血带,必要时还需行手术处理。
二、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管插入: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提前进行食管袖套检测,避免食管插管。
处理方法:若发现插管时困难,需立即中止插管,并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通气问题。
2.牙齿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内的牙齿。
处理方法:若发生牙齿损伤,可以及时记录,并安排口腔科进行修复。
3.支气管痉挛:进行气管插管前,可给予患者气管扩张药物,避免支气管痉挛。
处理方法:插管后若出现支气管痉挛,需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4.双肺误插:插入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防止误插至右主支气管。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插管的位置不对,需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5.肺不张:插管后要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导致肺不张。
处理方法:如果发生肺不张,需及时给予气管吸痰、翻身或极端情况下拔管。
三、尿管置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泌尿系感染:尽量选择一次性尿管进行置管,且术前进行适当的泌尿道消毒。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正确处理。
以下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1.预防:选择适当的插入部位与导管型号,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留置情况,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留置部位等。
2.处理: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立即停用并拔除留置针插管,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皮下渗血:及时拔除静脉留置针并敷压,观察患者,定期更换敷料。
1.预防:保持操作手法轻柔,适度负压,维持呼吸道湿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型号与吸痰方法,保证吸痰过程中氧气供应充足等。
2.处理:出血: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加压或局部止血等;感染:及时采集相应的痰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抗感染治疗。
1.预防:选择适当的导尿方式与导尿管型号,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导尿计划,排空导尿袋,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2.处理:尿液感染:及时采集尿液标本送检,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尿路刺激:及时拔除导尿管,加强个人卫生等。
1.预防:选择适当的胃肠减压管型号与长度,保持通畅并避免管路被抽吮;定期检查胃肠减压管的放置情况,避免误吸食物等。
2.处理:胃肠溃疡: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局部冲洗等;误吸: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1.预防: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与固定方式,保护导管避免意外拔出,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等。
2.处理:感染:及时采集导管标本送检,据检查结果酌情采取抗感染措施;脱垂: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器械;瘘管:及时照顾,保持通畅并避免脱垂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了解各种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感染预防:1.保持手卫生: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操作时避免用手触摸患者暴露于外面的部位,避免污染。
2.使用无菌操作器械: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无菌包装物品,确保患者断裂。
3.使用消毒剂:对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物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毒。
4.切断传染源: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包括分离感染患者、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出血处理:1.预防感染:处理出血时要注意用无菌物品,避免感染。
2.高压止血带的使用:紧急情况下使用高压止血带,松解后也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准备止血药物和材料:在处理出血伤口之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材料,以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迅速止血。
损伤预防:1.谨慎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手势和操作程序,避免操作不当、手忙脚乱等导致的意外损伤。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没有损坏。
对于需要替代或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维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维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清除可能导致滑倒、摔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障碍物。
其他不良反应处理:1.观察患者状态: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提前准备常用药物和物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物品,以便迅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操作和适当的护理干预。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当经常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02
等 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
03
导管,保持导管清洁 处理方法:及时拔除导管,使用抗生
04
素,局部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01
02
03
药物过敏反应: 出现皮疹、瘙 痒、呼吸困难 等症状,应立 即停止使用并 采取抗过敏治
疗。
药物过量反应: 出现头晕、恶 心、呕吐等症 状,应立即停 止使用并采取
命体征
05
定期进行影像 学检查,发现 病变或异常情
况
03
加强与患者及 家属的沟通, 了解患者感受
和需求
06
及时进行专科 检查,发现专
科并发症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及时识别并发症:密切观察 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的早期症状
及加强沟通:与患者及家属保 持良好沟通,解释并发症的 原因、处理措施及预后,取 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并发症预防:预防妊娠高血压、 糖尿病等孕期常见并发症
处理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
产后护理:关注产后恢复,预 防产后抑郁,关注新生儿健康
适,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
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养,定期体检,预防接种
皮肤疾病、意外伤害等
05
儿童护理并发症预防措施:加 06
儿童护理并发症处理流程:及
强日常护理,提高家长护理知
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加强家
识,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就医
庭护理,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孕妇人群
预防措施:定期产检,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提
01
高护士技能水平 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确保护士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感染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进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b.使用无菌工具和器械,避免污染。
c.对于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操作,如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d.目视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e.给予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指导使用。
2.出血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抗凝药物使用等。
b.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和方法,避免创伤导致的出血。
c.快速、准确地止血,可以使用手法按压、止血带、止血胶带等措施。
d.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排出液体是否带血,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3.肺不张的预防与处理:a.术前积极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减少手术时对肺部的刺激。
b.拥有一套完整的通气方案,包括连续管道负压引流术后护理、床位坐位、吸痰等。
c.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检测胸部听诊和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d.鼓励患者积极咳嗽、深呼吸、活动,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4.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a.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严重疾病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使用压力支持袜、进行抗凝治疗等。
b.按照规范使用静脉留置针和引流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c.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d.监测患者的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定期观察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具体的措施外,护士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征兆,遵守操作准则和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要注重自身的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2024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是指在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些技术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可能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1.静脉输液: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插入针头,连接输液器,并调整输液速度及负压控制。
并发症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液器,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
2.尿管导尿:操作:选择合适的导尿通道,消毒导尿通道,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固定导尿管,接入尿袋。
并发症预防:选用合适的导尿通道和导尿管,保持导尿通道的通畅,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导尿器的无菌。
3.翻身:操作:将病人移到床沿,同时保持病人的身体稳定,将病人一侧的肩膀、臀部及腿相对抬高,用一只手支撑病人的上半身,用另一只手将病人的背部翻转到另一侧。
并发症预防: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避免病人身体的挤压和压疮的发生。
4.压疮预防:操作:对长时间卧床的病人进行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保持病人充足的营养,定期观察皮肤是否有压疮症状,及时处理。
并发症预防:进行按摩或者移位前,要检查病人是否有压疮的风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出现压疮风险的部位制定护理方案。
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操作:对于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定期更换导尿管,并保持导尿通道的通畅,进行导尿通道的消毒。
避免导尿袋与地面接触,防止污染。
并发症预防: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导尿袋,保持导尿袋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导尿袋,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插入导管,固定导管,连接输液器。
并发症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部位,观察导管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现象,定期更换导管。
7.呼吸机的使用:操作: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固定呼吸机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
(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三)虚脱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
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
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
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
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
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
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
(四)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1、发生原因:(1)操作前未询问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脑组织缺氧而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
其他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3、预防及处理:(1)皮试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五)疾病传播1、发生原因:(1)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药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
(2)使用疫苗,特别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
2、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
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肝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
3、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及时处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
(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注射后,须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治疗。
(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
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并及时隔离治疗。
第二节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措施措施(一)局部硬结1. 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②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④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
2. 预防: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④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3. 处理措施:可采用热敷或理疗。
(二)感染1. 发生原因:①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②皮肤消毒不彻底。
2.临床表现:常见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
3. 预防措施:①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②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4. 处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三)神经损伤1. 发生原因:①注射部位定位不准;②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
2.预防措施: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②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
3. 处理措施:①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③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也可以对损伤的神经进行基因治疗;或采用内服西药、外敷中药,并辅以针灸、按摩等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晕厥1. 发生原因: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②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③空腹注射。
2.临床表现: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
3. 预防措施:①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③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④不要空腹注射。
4. 处理措施: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
(五)断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发生原因: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②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握不好;③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④针头质量差2.预防措施:①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 ②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③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
3. 处理措施: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如果针梗完全进入肌肉,立即请外科大夫切开取出断针。
第三节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静脉炎1.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 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3)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4)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5)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7)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 值;(8)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9)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10)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11)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4. 静脉炎的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5)中草药外敷;(6)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二)药物渗漏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漏发生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如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如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
(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或皮肤颜色改变。
3. 渗漏的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