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5简易方程2解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整理和复习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整理和复习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简易方程,学生可以初步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简易方程的解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简易方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但对一些复杂方程的解法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解方程时,容易忽略等号对齐的重要性,导致解题错误。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解复杂方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简易方程的解法。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运用加减法解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简易方程。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等号对齐的重要性,以及解题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教案、教材、习题集。

3.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用简单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出解简单方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习主体
1.第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让学生逐步理解方程是一个等式,并且等号两边的数是相等的。

2.第二步:解简易方程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正向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3.第三步:实际问题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式,然后解方程,从而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3. 拓展应用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做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基
本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巩固了解方程的技能。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查漏补缺,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掌握较慢,下次需要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课标内容】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让小孩们在熟知的情境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小孩们在数学活动中发觉和明白得等式的性质,使小孩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的依存关系。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二部分《解简易方程》P64-65页内容。

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把握等式的两个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旧相等)(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旧相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觉规律,并为今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打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稳的几种变换情形,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看天平保持平稳所发觉的规律,在活动中经历探究、归纳出等式的两个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究等式性质过程,培养学生观看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觉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能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预备学情分析小孩们在低年级学段差不多学过诸如()+7=15,○+1.5=10.7等初步的简易方程;同时通过对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与等式”的学习,小孩们关于等式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小孩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难度不是专门大。

教学策略讨论法、观看法、归纳法(老师的问题抛出之后,需要学生进行讨论、观看,继而自主归纳出等式的性质,学生的主体地位专门明显,因此在学法上我采纳了以上三种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时1课时教学媒体天平、茶壶、茶杯、墨水瓶、铅笔盒、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还记得我们昨天学习方程使用的工具叫什么名字吗?(天平)那今天我们用天平来玩游戏,看看在这些游戏中我们能发觉什么数学规律呢?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发觉“等式的性质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解简易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2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解简易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2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解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2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式子。

(2)讲解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

3. 案例分析(1)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答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强调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答方程时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能够通过具体问题列方程。

–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验证结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特点。

2.通过具体问题列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验证结果。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多步骤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重要性。

2. 授课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系数。

•通过具体问题列方程–举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具体问题建立方程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验证结果–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引导学生验证结果的方法。

3. 拓展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于解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检查学生解题的步骤和结果是否正确。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测学生对于方程解决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下一节课中强化之前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掌握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第2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上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本课时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例题:准备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方程,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2个,请问小红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这些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2简易方程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教材第62~63页)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难点: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水杯、墨水。

一、情境引入师: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天平)师: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托盘两端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学习新课1.操作天平。

第一步:在天平的左端放一只空杯子,右端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师: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师: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师: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师: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2.认识方程。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学生试着写出一个方程,互相交流)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条件是什么?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

第1题:5x+32=47和6(y+2)=42是方程。

第2题:x+x=50x+73=166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方程的意义100+x>200100+x<300100+x=250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简单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运用加减法原理解决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运算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简单方程的基本概念。

•灵活运用加减法原理解决简易方程。

2.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简单方程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

2.教学内容:相关课程PPT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与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简易方程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简单方程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示范与讲解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方程的解法过程。

2.讲解加减法原理在简单方程中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练习与巩固1.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拓展与应用1.提供更多挑战性的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将简单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五、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2.引导学生形成对简单方程解法的清晰理解。

六、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简单方程的解法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方程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例2、例3,完成第109页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看图列方程,解答多步方程。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三个小动物,让学生围绕三个小动物提提出问题进行学习。

二、新课1.教学例2。

出示小老鼠的问题:出示例2。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的第一个要求是“看图列方程”。

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怎样根据图意列出方程。

我们学过方程的含义,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呢?学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那么,要列方程就是要列出什么样的式子呢?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师:观察这副图,从图里看出每盒彩色笔有多少支?(x支。

)3盒彩色笔有多少支?(3x支。

)另外还有多少支?(4支。

)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40支。

)那么,怎样把这副图里的数量关系用方程(也就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来呢?学生:3x+4=40。

教师:很好!谁能再说说这个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学生:每盒彩色笔有x支,3盒彩色笔加上另外的4支,一共是40支。

教师:对!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如何解这个方程。

如果方程是x+4=40,可以怎么想?根据什么解?学生:可以把原方程看作是“加数+加数=和”的运算,因此,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二)》课时教学设计
【Fra bibliotek节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白主计算解答,再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集体订正。(强调要检验)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2)解答方程,要求验算。
(3)请学生上讲台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楚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
解方程(2)
教学反思与改进
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9.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1: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动口动脑又动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比较、归纳出解题方法,知识迁移起到重要作用。]
3.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谁起米和大家分享你的揭发呢?
学生: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3x=18
3x+3=18÷3.
x=6
(着重解方程过程格式的书写)
教师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除以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2)教师:是不是有点难呀?我们可以根据复习题第2题来思考,
现在动动你们的大脑,把计算方法找出来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道减法式子,x在这道题中是减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来完成。
板书: 20-x=9
x=20-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方程解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比例、分数等基础知识,本节课将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学会解简易方程。

教材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四则运算、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方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程解法中的逻辑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

3.实例讲解:选取具体的实例,讲解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共100克,如果苹果每克1元,香蕉每克0.5元,小明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x + 5 = 10”,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特点,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加减法原则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答类似的方程,如:“2x - 3 = 7”、“3x + 4 = 20”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共十六课时】一,用字母表示数共三课时。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新授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P44—46页中的例1、例2,例3,完成练习一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以“数学史”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家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探索精神。

2.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方程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比较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和材料,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买卖情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案,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方程并解方程。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和答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 简易方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 简易方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简易方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解释。

2.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简单方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简易方程的定义。

2.掌握简单方程的解题步骤。

3.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简易方程背后的数学概念。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简易方程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简易方程的介绍与应用。

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2.讲解:介绍简易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易方程的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拓展: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用简易方程解决,并分享解题思路。

5.总结:回顾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强调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中的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简易方程并解决。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于简易方程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简易方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多例题和实践机会。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现在老师两只手中各拿了3支粉笔,两中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3=3老师那手中的粉笔各拿下去一支,现在老师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谁能把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呢?3-1=3=1二、新知学习(一)等式的基本性质一1、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①天平演示:老师在天平的左盘放x克的物体,右边放5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用式子表示x=50②在天平的左盘在放入2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怎么样了?怎样表示?x+20>50③猜想要想使天平平衡应该怎样做?x+20=50+20④天平左盘放100克砝码,又边怎样放天平平衡?x+20+100=x+20+100⑤左边拿去20克,观察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x+20+100—20=50+20+100—202、通过刚才的实验,对照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练习:判断并说明理由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②如果x=176,x+98=76—98()试做:根据等式的这个基本性质写出相关的等式:x=65x+()=65+()x—()=65—()(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二1、出示:课件天平图,观察,写出式子x=105x=5X106x=6X102x=2X102、观察比较上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照式子说明理由)3、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2解简易方程 第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2解简易方程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解方程(一)。

(教材第67~68页)教学目标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什么是方程?2.上节课我们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二教学实施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

(1)让学生观察图,列出方程,怎么解这个方程呢?(2)指出: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方程。

(3)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

让学生观察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又保持天平平衡?学生思考后回答:从两边各拿走3个,天平仍然平衡。

多媒体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这个变换过程如何反映到方程上。

板书:x+3-3=9-3提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他数?学生口述结果,并口头检验。

(4)结合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①等号要对齐。

②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过程要写出来。

(5)教师小结。

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看教材,找答案,同时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6)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出示教材第68页例2。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类推出方程保持相等的变换方法。

提问:怎样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天平仍然平衡?(2)学生思考后口答: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

板书:3x=183x÷3=18÷3x=6(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5)提问: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3.出示教材第68页例3。

(1)师:怎样解这个方程呢?(2)学生思考后口答: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解简易方程》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方程解法的一个知识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分数和小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语言和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对数学语言和符号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能力不够扎实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方程解法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

3.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共花费了15元,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简易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系列简易方程,如3x - 4 = 11,4y + 5 = 23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略方程》教课设计三篇教课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目及数目关系、计算公式,培育学生抽象,归纳的水平。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有关看法的理解,掌握解简略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略方程。

教课要点:可以娴熟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目关系。

教课难点:可以娴熟并正确地解简略方程。

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看法,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日要复习解简略方程,(板书课题)经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目、数目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看法,掌握解简略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略方程。

二、复惯用字母表示数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求行程的数目关系。

(2)乘法互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谈谈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发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如何写?2、做“练一练”第 1 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联合发问如何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 1 题。

指名学生口答。

选择两道谈谈是如何想的。

三、复习解简略方程1、复习方程看法。

发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板书定义)2、做“练一练”第 2 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发问:5x-4x=2 里未知数x 等于几, x=2 是这个方程的什么? 7×0.3 + x=2.5 里未知数 x 等于几?x=0.4 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一样?(重申停方程是一步一步达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依据什么解方程?3、解简略方程。

(1)做“练一练”第 3 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4~65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天平保持平衡的探索和研究,渗透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的初步函数思想。

3.培养观察与对比、比较与分析、概括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天平平衡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自主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练习中复习了等式的概念,知道等式的两边完全相等。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天平来研究等式的其他内容。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等式的性质1。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示意图1第一个天平图。

师:通过观察示意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个茶壶的质量=2个茶杯的质量。

师:如果用a表示1个茶壶的质量,b表示1个茶杯的质量,那这个等式又该怎么
写?
【学情预设】a=2b。

师: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各放1个茶杯,大家觉得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情预设】天平仍然平衡。

师: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因为两边加的质量一样多。

课件呈现实验视频,验证学生猜测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用字母表示:a+b=2b+b。

师:这个等式成立的原因是什么?
【学情预设】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了一个相同的数。

师:如果天平两边同时放1个茶壶或者2个茶杯,天平能平衡吗?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根据天平的状态,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a+a=2b+a,a+2b =2b+2b。

师:观察刚才我们得到的这些等式,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天平两边都放上同样重的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示意图2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天平状态。

师: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质量,b表示一个花瓶的质量,这时的天平状态如何用等式表示?
【学情预设】a+b=4b。

师:如果两边托盘上都拿走一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
【学情预设】天平保持平衡。

师:那这时的等式又该怎样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呈现教科书P64示意图2第二个天平图)
【学情预设】左右两边仍然一样重,天平还是平衡的。

1个花盆与3个花瓶同样重。

可以列出等式:a+b-b=4b-b。

师:你有什么发现?【教学提示】
逐步引导学生把天平的平衡状态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学情预设】天平两边都拿走同样重的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3)总结归纳。

师: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上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物品,也还保持平衡。

预设2:平衡的天平的两边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

师:如果把天平的平衡状态看成一个等式,可以怎么表达呢?
师生交流,总结并板书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验证等式的性质1。

师:刚才发现了等式的基本性质,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下面有三个等式,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等式,在等式的两边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看看结果是否相等。

10=10 20+30=50 6×8=24+24
2.探索等式的性质2。

(1)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数学猜想。

师:等式的性质1告诉我们,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重点强调:加减)是不是说只能加或者减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还可以怎样变化也能使等式两边都相等呢?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等式两边乘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预设2:等式两边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
(2)操作演示,验证猜想。

师: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课件演示天平两边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观察天平状态。

师:用a表示一瓶墨水的质量,b表示一个铅笔盒的质量,这时的天平状态如何用等式表示?
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a=b a×2=b×2 a×3=b×3 【教学提示】
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验证的方法,然后交流汇报。

师:这些等式说明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即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件继续演示天平的变化过程:天平两边的物品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仍然平衡。

让学生观察天平状态。

师:用a表示一个排球的质量,b表示一个皮球的质量,这时的天平状态如何用等式表示?
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其过程:2a=6b 2a÷2=6b÷2
师:大家能总结一下这一组等式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能把上面两句话合在一起说吗?
【学情预设】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65的内容,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书上说“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师:能用大家以前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强调“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吗?
【学情预设】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生交流并板书: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感悟到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

课件中一定要保留每次试验的初始状态和结果状态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有了等式性质1的基础,等式性质2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如果学生漏了除数不能为0,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相关文字或追问“除数是任何数都可以吗?”予以提醒。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看左图。

【教学提示】
对于教科书的文本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师: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应该添加什么?
【学情预设】右边加一个圆柱。

师:这里运用了等式的哪个性质?
【学情预设】运用了等式的性质1。

引导学生看右图。

师: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应该添加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右边加两个同样的球。

预设2:右边加两个同样的长方体。

预设3:加一个球和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案,这些方案利用了等式的哪个性质呢?
【学情预设】因为球和长方体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右图中添加物品的几种方案都可以看成是同时乘3,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

2.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5题。

师:你是根据等式的哪个性质填写的?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2)展示交流。

3.课件出示课外习题。

学生口答,教师适时点拨。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小结等式的性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的天平保持平衡的实验或者验证过程如果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既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又有可能会出现误差影响实验效果。

事实上用实验视频或者课件展示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其背后的逻辑推理和想象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在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和发挥,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教师也必须围绕关键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使问题迅速地解决。

一、看图填空。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天平平衡。

三、如果x=y,根据等式的性质填一填。

参考答案
一、1 3 平衡 1 5 5 2
二、1.+ 75
2.- 60
3.× 4
4.÷ 25
三、4 c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