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习俗之端午节

合集下载

端午节闽南语童谣

端午节闽南语童谣

端午节闽南语童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寓意深长而丰富多彩的节日。

在闽南地区,端午节也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而闽南语童谣则是这个节日中一大特色。

在童谣中,闽南人民借助口头传承的方式,将端午节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习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闽南语童谣是指用闽南话演唱的儿童歌曲。

在端午节期间,闽南语童谣常常被当地居民和学校儿童所演唱。

这些童谣内容丰富,既有关于端午节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也有关于端午节习俗和风俗的,还有一些是简单好记的小调儿。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端午节闽南语童谣。

1. “拜关公”拜关公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在这首童谣中,歌词是这样的:“拜关公去拜关公,三个鸭蛋送到喉,幸福寿宝绵延久,家家户户永团圆”。

这首童谣歌颂了拜关公的习俗,以及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2. “包粽子”作为端午节最经典的传统习俗之一,包粽子在闽南地区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以下是一首相关的童谣:“包粽子,包粽子,巧妙包出粽子芳,粽子香,粽子香,用心传承老祖乡。

”这首童谣强调了传统手工艺制作粽子的重要性,并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3. “打龙船”龙船赛是端午节的一项盛大活动,也是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

以下是一首与之相关的童谣:“打龙船,打龙船,嚎叫激情人心跳,竞争激烈啦,胜利归我家。

”这首童谣让人感受到龙舟比赛的激烈和竞争的热度。

同时,它也表达了获胜的渴望和希望。

闽南语童谣不仅是端午节中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些童谣铭刻了当地人民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闽南精神和文化智慧。

不论是对当地儿童的成长,还是对传承闽南文化的重要意义,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闽南语童谣,为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端午节闽南四句晋江阿郎

端午节闽南四句晋江阿郎

端午节闽南四句晋江阿郎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习惯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以祭祀和纪念伟大的文化英雄屈原。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闽南和福建的一些地方,人们还有读闽南四句、唱晋江阿郎等传统习俗。

闽南四句,又称端午顺口溜,是一组中文谐音歇后语,由“鹅”、“雄黄”、“艾叶”、“避邪”四句组成,流传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

闽南四句的发音与“蛤蛤,兄弟”、“嗯哼,要改变自己”等当今网络热词类似。

其中,“鹅”和“额”、“雄黄”和“凶慌”、“艾叶”和“哀野”、“避邪”和“毙虾”、“被虾”等用音调和音量上的变化使二字谐音。

闽南四句在福建等地通常是在端午节庆祝活动中进行娱乐活动,一大家子人或是两三好友在一起互相挑战,争相表演,或是通过看图猜词,猜出四句谐音的意思。

由于谐音古怪,语言直接到位,所以这种传统谐音语言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和颇具传奇色彩。

晋江阿郎是一个流传于福建晋江的民歌,这首歌源于晋江一带自古以来沿袭的一首民谣。

晋江阿郎曾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中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节日的赞美和感恩之情。

歌中有:“端午来到月儿圆,糯米包子煮滚烫,挂起艾草祓瘟疫,百舸争流赛龙舟。

”这几句歌词清晰明了地描述了如何庆祝端午节的过程,从放艾草祓瘟疫、吃糯米包子到赛龙舟,全程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欢乐和活力。

晋江阿郎在历史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既是本地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福建人民团结力量的象征。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践行和传承,在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在闽南、福建等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不仅是祈求风调雨顺、吉利平安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闽南四句和晋江阿郎等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历史价值。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我们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为我们传递祖先智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闽南的端午节 家乡的民俗作文500字

【五年级】闽南的端午节 家乡的民俗作文500字

【五年级】闽南的端午节家乡的民俗作文500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我所生活的地方是闽南地区,这里有蓬勃发展的经济,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端午节也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民俗风情。

闽南的端午节最有名的就是赛龙舟了。

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龙舟比赛,而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水陆联动的龙舟比赛。

比赛分成陆上比赛和水上比赛两个项目,陆上比赛中每个队伍有10个人将一个长约3米的木棍,“船尾柄”,放在肩膀上面欢快地奔跑。

“船尾柄”上方嵌有一个可以旋转的木环,称为“牙枋”。

当“牙枋”停稳在队伍员的肩膀上时即算胜利。

水上比赛就是传统的龙舟比赛了,每条龙舟上有20人划桨,采取左右对称,齐力划桨。

这两个比赛项目都需要队员们时刻保持合作,全力以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除了赛龙舟,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

比如过午活动,每到端午节,乡村农民都会厚厚地涂上红绳,以驱除邪恶和瘟疫,保平安。

还有祭拜活动,人们会烧香、献果、祭拜祖先,并在毛虫上系上丝线,象征着驱邪。

闽南地区的端午节还有一种特别的食物,那就是“角糕”。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角糕来供奉祖先和亲朋好友。

角糕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食品,外形圆滚,中间是一块红褐色肉馅。

闽南地区的角糕制作工艺独特,风味独特,吃起来口感香软,味道鲜美。

闽南地区的端午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习俗是包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用到竹叶,糯米、豆沙、瓜子、熟肉等各种配料。

在包粽子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动手,有的包豆沙粽,有的包肉粽,有的还包咸蛋黄粽。

包好的粽子要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才能使米粒更加糯软,粽子更加香甜。

闽南的端午节,不仅有独特的民俗活动,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食物。

这些民俗和食物都是代代相传的,是我们这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保持这些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代表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端午节闽南四句

端午节闽南四句

端午节闽南四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在我国各地,端午节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而闽南四句正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个传统习俗,是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庆活动之一。

闽南四句,指的是闽南地区端午节期间男女双方用彩纸折成的一个小纸笼,里面装有四句打沙哑子的文艺歌谣,通常是由男女相对坐在床上,用沙哑子交替唱出四句歌谣。

闽南四句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

据闽南地区的老人们讲述,早年端午节期间,男女之间的互动十分丰富多彩,其中就包括了闽南四句这一传统习俗。

闽南四句所唱的歌谣都是以竹叶青为主角的爱情故事,歌词通俗易懂、十分朗朗上口,使得这一传统活动倍受男女青年的喜爱。

同时,这种活动也是当地人民交际、社交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促进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传统的闽南四句活动,通常发生在端午节的晚上,男女双方约定时间和地点,分别准备好自己的纸笼和沙哑子,然后相对面坐在一起,开始交替唱出四句歌谣。

歌谣的曲调十分优美,让人听了之后倍感舒适,歌词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寓意深长。

男女之间相互欣赏,交流感情,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认识。

虽然现代社会逐渐西化,但闽南四句这一传统习俗却始终得以保存下来,在这个传统节日上,成为了一种令人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闽南四句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代表了福建闽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多加关注和保护,让这种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下去。

闽南童谣端午节歌词完整版

闽南童谣端午节歌词完整版

闽南童谣端午节歌词完整版闽南童谣端午节歌词完整版端午节,也叫龙舟节、重五节,在中国古代民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它是一个浓郁的节日,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庆祝活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龙舟比赛。

而在闽南地区,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则与其他地区的不太一样。

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活动——唱童谣。

以下就是闽南童谣端午节的歌词完整版。

一、传统闽南童谣端午叮咚响铃铛锣鼓喧天有节庆人人手里拿艾草夏凉中草香溢香端午节,吃粽子甜蜜香,香甜糯艾草香,夏日凉放艾叶,蚊虫不咬撒五色,疏白全荣二、现代闽南童谣端午到了,粽子趁热吃猪肉、糯米包得香甜趁着艾叶也别忘拿些来泡水抹身体为了保佑平安健康几个家庭会聚在一起准备龙舟比赛练习赛艇、摇锦旗比赛时加油不停息在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庆祝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三、闽南口头文化传承童谣是一种口头传统,它通常是经过多代人才传递下来的,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农村中广泛传播。

在闽南,童谣传承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同时也以互动和社群的方式发展。

市场、公园、街头巷尾处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唱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成为爷爷奶奶和孩子们共同相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身临其境感受闽南文化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民族英雄的精神,也代表了人民群众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而闽南童谣则从音乐、韵味、节奏、歌词等方面体现了闽南人的智慧,是闽南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在传承不断的同时,童谣还帮助我们记录历史、培养思辨和训练语音和语言。

同时,作为人们对丰富多彩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闽南童谣不仅是闽南文化的开端,也是闽南人民作为文化凝聚的象征。

它一方面展现了闽南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也深刻表达了闽南的脉搏。

总之,在端午节这样一个欢乐的节日里唱一唱闽南童谣,既可以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促进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重视、欣赏和保护的东西。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习俗篇11、福建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

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戴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形状别致、色泽鲜艳的香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舟竞赛。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重庆素有“巴渝大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拜蛇,以蛇为图腾膜拜。

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纪80年代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庆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妇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会繁殖后代,类似“有邰氏之女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

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入到身体里便会与自己同在。

但蛇可不能肆意滥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况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

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

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

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拜“五王爷”王爷信仰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习俗,五月初五是“五王爷庙”王爷生日,这一天,蚶江和台湾多 个地方都要举行“放王爷船”仪式。王爷船没有遥控装置,仅凭小船上的构件,顺潮流出海,又顺潮流返回,使 这种民俗活动,平添几分神秘感。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赛龙舟石狮端午闽台对度习俗见证了历史上的闽台两岸关系变迁和商贸的兴盛,对研究两岸关系、国家统一、 民族认同有重大意义。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见证了闽台两岸文缘相续、习俗相同,石狮蚶江、台湾鹿港文化同 属闽南文化的范畴,习俗风情相近,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2011年6月9日,福建省石狮市申报的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3。
历史渊源
海上泼水据传,采莲(嗦啰嗹)是古越族人的遗风,歌词“嗦啰嗹”是古越人避邪驱灾的咒语。从五月初一 起,人们抬着敬奉在“忠仁庙”的木雕龙头,吹奏唢呐,走村串巷,挨家挨户“掸尘”,口唱“五月初一闹葱葱, 龙王岀世除夹难啊,嗦啰嗹哪”,希望驱邪消灾,吉祥平安。端午节这天采莲队将龙图黄拥迎到蚶江与鹿港对渡 的古渡头或郑成功水操寨上,举行隆重祭江仪式,宣读祭文,朝拜海神,祈求海上平安,一帆风顺。并表演各种 民俗歌舞,以庆昇平。
2018年6月18日中午,第十二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开幕式在福建石狮市蚶江镇蚶江村举行, 这是一场“海上泼水节”。
文化轶事
传说曾经有台湾船在大海中迷航,幸遇蚶江答老大的“金再兴”号导航脱离险境。后来台湾船来蚶江答谢, 蚶江无人姓答,只有五王爷庙有位答王爷,也只有五王爷庙有条“金再兴”号王爷船。从此每逢端午,蚶江就要 举行“金再兴”号王爷船巡海仪式,祈求保佑海上行船平安。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蚶江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北部,宋元时期就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清代蚶江 是内陆对台湾岛贸易中心港。嘉庆十一年(1806)树立、至今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录“蚶江 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因而民间习称此碑为“对渡碑”。在台湾《鹿港奉天宫志》一书中也记载 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蚶江与鹿港对渡”的事宜。

闽南过端午节特有的风俗

闽南过端午节特有的风俗

闽南过端午节特有的风俗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闽南地区,端午节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和风味,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和食物。

一、吃粽子粽子是闽南端午节最为传统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和不同的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荷叶中做成的一种美食。

在闽南,人们喜欢吃咸粽子,包括五花肉、瘦肉、鸭蛋黄、香菇、花生等不同的馅料,填充了糯米。

人们常常会自制粽子,大家都聚在一起制作,增进感情。

二、赛龙舟龙舟是端午节活动中最富传统风味的一项。

它是流传千年的中国古老运动,又被称作“划龙舟”,是一种集体协作运动。

在闽南,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龙舟比赛活动,队伍成员实力争锋,船头猛烈掉转,掌声声声。

赛龙舟在闽南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比如在福州,赛龙舟时会在福州古城保护区内的马尾河进行,河水与浙江台州一模一样。

三、喝雄黄酒闽南的端午酒被称为雄黄酒,它有着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酒香味。

它是一款藏式米酒,制作方法繁琐,但是相比普通的米酒,其口感更加柔和,被认为拥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闽南人会在朋友或亲人的陪伴下品尝这款美酒,犒赏辛劳的龙舟运动员、送给好友。

四、挂艾草在闽南的端午习俗中,还有不少接近祭祀性质的传统,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挂艾草。

据说,艾草属于阳性的植物,可以驱邪、禁疫、消毒、强身健体。

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艾草系在门框、窗棂、床架等不同的地方,用来驱赶疫病和灾祸。

五、过粽节在福州,还有一个独特的粽节特别节目,称作“过粽节”。

人们会制作许多不同种类的粽子,如豆沙粽、鲜虾粽、火腿粽、五香肉粽等,然后举办“粽子比赛”,让到场的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与评选最佳粽子。

这样一来,福州端午节就不仅仅只是一场传统的节日活动,更像是一个美食嘉年华,吸引了众多吃货前来品尝这些美食。

总之,闽南地区的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传统文化节日。

泉州闽南的风俗作文

泉州闽南的风俗作文

一、引言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坐落在福建的东南沿海。

这里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独特的闽南风俗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千百年,成为泉州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uanzhou,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birthplace of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the unique customs of this region have been pass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coming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eople of Quanzhou.二、传统节日习俗在泉州,传统节日的习俗尤为丰富多彩。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灯笼,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如意。

元宵节则是赏花灯、吃汤圆的时刻,人们相聚一堂,共庆佳节。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则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Quanzhou are particularly rich and colorful.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household decorates with couplets and lanterns, symbolizing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for the new year.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ime for admiring lanterns and eating sweet dumplings, with people gathering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families wrap zongzi (rice dumplings) and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 races, commemorating the ancient patriotic poet Qu Yua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ime for moon gazing and eating mooncakes, with families gathered around, enjoying the warmth of family.三、婚嫁习俗泉州的婚嫁习俗也极具特色。

闽南节日风俗

闽南节日风俗

闽南节日风俗闽南地区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这篇文章将介绍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重要节日。

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俗,可以更好地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闽南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祭拜祖先,摆放祭品和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的晚餐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团圆饭,同时也吃一些象征吉祥的食物,如年糕、鱼和饺子。

除夕夜过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和舞龙表演。

清明节是闽南地区传统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前往祖坟上香、烧纸、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祭祖习俗叫做“逐山”。

逐山是指以担架抬着祖先牌位走进大山中,以向祖先表示敬意和缅怀。

逐山活动不仅体现了闽南地区民众对祖先的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血脉的传承和承载。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月,并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闽南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叫做“乞巧”。

乞巧是指小女孩在中秋节这天向嫦娥仙子乞求智慧和技艺的仪式。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千层渔火”的习俗,是指人们点燃一排油灯,象征着对海神的祈福和感恩。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元宵灯会,燃放烟花爆竹,共庆佳节。

在元宵节这天,民众会点亮彩灯、放放烟花、赏花灯,并品尝元宵汤圆等传统美食。

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做“抬花灯”。

抬花灯是指一群人将一座高大的花灯举行,游行于闽南地区的市镇中,展示各种各样的灯饰和艺术表演。

除了以上的节日风俗,闽南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端午节、七夕节和农历年的“打渔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都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体现,代代相传,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总之,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闽南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加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闽南人:吃一卷薄饼过端午

闽南人:吃一卷薄饼过端午
、 t = 一
民 俗 /MI NS U
然 不够 吃 ,表叔 佯 称 自己不
饿 ,就 把 自 己 的 份 额 让 给 了
孩子 吃 。
这天 表叔 推着 满 车货 物
走 了 一 半 多 路 程 后 ,饿 得 直 冒虚 汗 ,闻着 挂在 车 边 的薄
饼 透 出 的缕 缕香 味 ,一 直咽 着 口水 的他 ,终 于忍 不住 诱
到 我 时 ,就 向食 品站 卖猪 肉
5 8 ,文史博览 -2 0 1 5年第 7期
MI NS U / 民 俗
的人递 过 去 ,然 后 说几 句 好 话 ,要 求 多切 一 些肥 肉。有
时 ,还 会 与 有 同 样 需 求 的 人 争得 面红耳赤 。
纪的 “ 破 四 旧 ”运 动 ,有些
给2 0多 里 外 的 娘 家 。 表 叔
为 了 完 成 这 一 神 圣 使 命 ,我 总要 从 爸爸 衣 服 口袋
中 偷 出 一 两 支 香 烟 ,排 队 轮
湾沿 海 盛产 的浒 苔 、虎栖 等
食 用 海 藻 ,是 名 副 其 实 的 绿
色保健食 品。
表 婶 有 4个小 孩 子 ,薄饼 显
计 划 经 济 年 代 的 端 午
用 面粉 烙成 圆状 的面皮 ,像

们 每 当打 探 到 哪家 亲戚 吃薄
饼 的 准 确 日子 。就 禁 不 住 天
节 ,薄 饼 的原 料 如 面粉 、食 糖 、蛋 、肉都 得凭 票 定 量供
应 。 到 了 节 日, 天 刚 露 鱼 肚
张剪 裁 的 圆 纸 。卷 食 时 ,
说 端午 节 吃 薄饼 就是 “ 封资 修 ”的东西 。 在 笔 者 老 家 出 过 这 样 的

闽南传统节日习俗

闽南传统节日习俗

精选ppt
4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 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 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 “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 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 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 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 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 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 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十二生肖相歌] 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 三 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 五龙 皇帝命,六蛇予人惊。 七马走 兵营,八羊食草岭。 九猴爬树 头,十鸡啼三声。 十一狗仔顾 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
[瘦丑仔] 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 配土豆, 食西瓜,配菜头,毋 是吐,著是漏。
8
精选ppt
9
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
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
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
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
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过程。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清明节简介】
吃润饼菜、锄草、描红墓牌
泉州民俗中的清明节清明节是 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 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 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 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 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 均属清明节。

福建端午节的风俗

福建端午节的风俗

福建端午节的风俗福建端午节的风俗福建端午节习俗: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

粽子古称“角黍”,旧时相传是为纪念屈原的,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

粽子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碱水、或豆壳灰碱水、或其他植物碱水浸糯米(现有以食用碱,味道稍逊),待浸透后用俗称“粽叶”的狭长竹叶包成三角锥体状,再以一种细韧的草(福州称蒯草)或小麻绳扎好,10个1串或50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省内各地粽子品种多样,风味迥殊。

按外部造型分,有牛头粽(即三角粽,又称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种)、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将乐一带俗称“棕母”)等。

据记载,古时还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已不见。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碱粽等。

碱粽又称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还有精肉或虾仁、或牡蛎干、或香菇丁等。

讲究的.人家还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酱油或卤肉汁,放在锅里炒过,然后再加上猪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

豆粽则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黄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区也称“花生粽”。

在长泰,豆粽又称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黄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强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许盐水包成粽子。

讲究的则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来又香又脆。

咸粽又称甜粽,仅以糯米浸碱水,并无其它佐料,最为普及。

煮熟后剥开竹叶,颜色浅黄、晶莹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

碱粽可久贮不变质。

凉成的碱粽干还可以煮成碱粽甜汤,有助于消化,因此人们常以碱粽干消积。

这是咸粽与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

将乐有俗语称:“斗米粽,家家送。

”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

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

在诏安,送此类粽子固定在初一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节之前均可。

而在福州一带,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终)。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2018年6月16日,第十届海峡论坛——晋江市(安海)第七届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举行。在文化节的开 幕式上,表演了安海原生态嗦啰嗹采莲。
2019年6月,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晋江市(安海)第八届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中,安海“嗦啰嗹”民俗 表演、“水上捉鸭”等民俗项目轮番上演。
谢谢观看
2008年5月17日,福建省晋江市申报的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3。
历史渊源
安海端午“嗦啰随”习俗,又叫采莲,是泉州一带的端午节习俗。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之“风俗志”所 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中,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美”。 明末清初修篡的《安海志》也有相关记述,可见“嗦啰随”于清初就已盛行。至清朝中晚期,活动时间变为五月 初五,与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崇拜相结合。
安海端午“嗦啰连”习俗具有丰富的中国端午节的内容和形式,“嗦啰随”的曲调热烈、简单易学,其舞蹈 动作来源于日常生活,是中国端午民俗文化的另一种类型,在泉州这个多元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有研 究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文化学术价值。
安海端午“嗦啰连”习俗对落实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对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泉 州学”的研究和海峡西岸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晋江市文化馆获得“端午节(安海 嗦啰嗹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主要表演
2012年6月19日,晋江安海镇的嗦啰嗹民俗歌舞节目将赴浙江嘉兴,参加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 办的2012年“嘉禾万事兴”全国端午民俗歌舞展演活动。
民俗内容

闽南人端午节吃的白白的是啥菜

闽南人端午节吃的白白的是啥菜

闽南人端午节吃的白白的是啥菜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据说起源于古代中国。

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也因各地的文化传统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的南部,特别是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白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成为了当地人对节日的特别喜爱和享用。

但究竟白白的食材是什么呢?本文将详细介绍。

什么是白白?白白是一种福建省闽南地区传统的端午节食品,是用糯米、肉、蘑菇、干贝、蒜苗、竹笋、木耳等多种食材制成的一种糯米饭的馅。

白白糯米外层皮薄柔软,馅料鲜香可口,肥而不腻,吃起来十分的有滋味。

如何制作白白?制作白白的方法相当的困难,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特殊的配方。

首先,需要选择上好的糯米,将其泡发,加工成一定大小的圆形的外壳。

然后,在糯米饭里加入各种配料,蘑菇和干贝质地嫩滑、口感丰富,肉类和蒜苗鲜香可口,再按照特定的标准制成不同口味的白白。

白白的吃法一般情况下,白白都是以热的状态吃的,可以很好地保证其风味。

将白白蒸热后,用锅炒炒,让白白更加的鲜嫩可口,入口即化。

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上自己喜欢的调味品吃,更加美味。

当然,如果没那么挑剔,单单一份热乎乎的白白,已经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白白的文化价值白白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传承。

闽南地区从古至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并且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美食。

在闽南地区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中,吃白白的传统已经拥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以美食为载体的文化传承。

总结白白是一种无与伦比美味的闽南地区传统端午节美食。

其香味扑鼻、外皮柔软,内馅肉香丰富、营养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现代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很多食品的制作方式和传统,但白白已成为了这个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代表了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富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继续珍惜和弘扬这种传统,让白白的美味和文化价值在我们身边流传下去。

端午节闽南童谣的蕴意

端午节闽南童谣的蕴意

端午节闽南童谣的蕴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中秋节、春节和清明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今年,端午节将在6月14日盛大举行。

对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来说,庆祝端午节的方式和形式各不相同。

而对于闽南地区的人们来说,端午节和童谣是密不可分的。

闽南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儿童歌谣,是闽南地区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形式,但是它表现出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历史影响却不仅限于儿童范畴。

闽南童谣所包含的趣味性和传承性,让它成为了闽南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与闽南童谣的结合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端午节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习俗传承、地域分歧等因素,端午节的形式和民俗习惯在各个地方略有不同。

而在闽南地区,端午节的习俗多与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密切关联。

而闽南童谣则在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中,闽南童谣最为热闹。

相传这支歌曲要由船头领唱,全组人员声嘶力竭,快节奏的童谣音乐配合着龙头的划水声、鼓声和呐喊声,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内在的韵律感。

在这段快节奏的童谣中,闽南人表达了他们的信仰和情感。

通过这种传统体育运动,人们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也得到了加强。

此外,在端午节的食粽子活动中,闽南童谣也是不可或缺的。

闽南人喜欢把思念之情融入到这个节日里,他们制作的粽子也多以家乡的味道为主,比如蚝油肉粽、五香肉粽等等。

在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之前忙碌着粽子的制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随着成人的歌声跳跃着,品尝着母亲手中的美食,感受到浓浓的民俗风情。

这样的情景也被闽南童谣所记录和传承。

总之,闽南童谣所表现出的蕴意远不止于儿童范畴,它还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闽南童谣与端午节的结合,体现了闽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日常娱乐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端午节里,我们也应该学会通过闽南童谣这一形式,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

闽南的民风民俗——端午节-550字六年级作文

闽南的民风民俗——端午节-550字六年级作文

闽南的民风民俗——端午节-550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下面我就带大家走进闽南地区的端午节。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

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

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

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

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

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

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

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

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

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

(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

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

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

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

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

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

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

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

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

气势真是不同凡响!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

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

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

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节是不是很有特色?大家也一起跟我们来分享下你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吧。

端午节放的黄烟

端午节放的黄烟

端午节放的黄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放龙舟和放黄烟。

端午节放黄烟源于中国南方,是一种传统习俗,它的起源和意义千奇百怪,甚至各地相近的民俗也大不相同。

在闽南地区,端午节放黄烟的习俗非常流行。

这种黄烟是通过烧糯米、豆腐等食品制作得来的,一种非常特殊的香料也被加到了制作过程中,让这种黄烟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和香气。

放黄烟的地点和时间非常重要,一般都会在中国南方的基层农村进行。

黄烟的放置会在凌晨进行,当所有的家庭都安排好了时间和地点,开始准备放黄烟时,光秃秃的街道和村庄变得热闹起来。

人们各自把制作好的黄烟和糯米团放进专门的黑色锅里烧烤,等到黄烟飘起来后,就把它们扔回到街上,让黄烟和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气氛十分浓烈。

相信只要有人离开放黄烟的地方,这种浓烟和香气会随之飘散,让人记忆深刻。

放黄烟这个习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常听到的就是纪念春秋时期楚国民族英雄屈原。

屈原是中国的爱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文学之神。

屈原生活在楚国,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利益,他鞠躬尽瘁,但最后落魄至极,不得已投江而死。

为了防止鱼虾鳖蛇等动物伤害到屈原的尸体,人们开始放黄烟,在木棒上挂上厚厚的“糯米团”,让动物们不再前来。

从此以后,每年春秋时节人们都要放黄烟,以纪念屈原那个伟大的革命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黄烟还可以驱邪避祸。

在古时候,人们认为黄烟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祛除邪气、避免疫病,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据传,在唐朝时,当地一位官员正式颁布了一道行政令,规定将黄烟作为驱鬼、辟邪的工具来使用。

这种民俗以及对黄烟的重视,至今在很多地方都保持着。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观念进步,放黄烟的文化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现代社会里,有许多人已不再完全遵从这种习俗。

但是,在某些地区和家庭中,依然坚持着放黄烟的习俗,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论时代如何发展,这种传统习俗依然应该被保存下去,作为传承下去的文化宝藏。

每年赛龙舟是几月几日?

每年赛龙舟是几月几日?

每年赛龙舟是几月几日?龙舟节是几月几日?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所以也可以叫龙舟节端午节赛龙舟是几月几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当天,一般沿江流域这样的活动多以闽南地区例在闽南地区,龙舟通常是某个自然村的公共财产。

水上人家有句俗语“一日造船,千日过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须坚固美观,才能经受风浪,故造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岸上人家建房,“礼路”丝毫马虎不得。

钉船板犹如建房的“奠基”,还要举行“奠基典礼”,摆上供品祭拜。

特别是在“点睛”这一重要环节,还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

闽南龙舟的龙头是写意的、象征性的。

龙舟的“龙须”是将金箔纸折成约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绑在一根对折的红布条上,象征“龙须”;将一块红布折成三角形,钉在船头,象征“龙舌”;将6条龙须等距离分布钉在“龙舌”上,这就成了“龙头”。

制船者在两侧船舷的船眼睛各贴上三根红布条加小方块金箔的组合,再钉上三根“目周钉”。

从左至右,分别代表千里眼、顺风耳、妈祖婆。

妈祖婆殿后佑护,千里眼、顺风耳在前观测,顺序不能改变。

不仅是龙舟,再大的帆船也是这样钉的,有些帆船还会在船艉供奉妈祖婆神位。

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端午节龙舟节是几月几日?要干些什么事?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

每个村寨都专门 ... 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

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

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

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编辑本段由来关于苗家龙舟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

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

从此天大旱,丁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

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习俗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屈原,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另一说是与古人为避五月初五这一“恶”日有关,对这一说今天知道的人恐怕不会大多。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一种民俗文化而言,这并不重要。

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似乎都与这两种说法有关。

如包粽子是为让江里的鱼吃饱了,不再去咬屈原的尸体,而划龙舟则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

人们在端午节要室内消毒、悬挂蒲艾、饮雄黄酒、浴蒲艾汤、制“午时茶”,小孩更要胸佩“香袋仔”、臂系“长命缕”。

额涂雄黄酒,名目不少,而目的只有一个,即避免在“恶”日受到外界邪祟侵害。

对于一种民俗文化而言,这并不重要。

闽南人习惯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这大概是与五月为恶月的传统观念有关,而实际上五月又可以说是闽南人的避恶攘灾月。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载:“是月(即五月)无定日,里让禳灾,先日延道设醮。

至期,以纸为大船,送五方瘟神。

凡百器用皆备,陈鼓乐、仪仗、百戏,送水次焚之。

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于海者。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闽南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

闽南端午最重要的就是吃烧肉粽。

烧肉粽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烧”字,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

加料烧肉粽里有板栗、红烧肉、虾干、香菇、干贝、花生、莲子、卤蛋等等,肉粽的米是糯米,事先炒过了,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才下锅烧,煮好后拨开棕衣,香气扑鼻,粽子色泽红黄闪亮,味道香甜,油润不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